第二章-溶液的基本性质

合集下载

基础化学课件-02稀薄溶液的依数性

基础化学课件-02稀薄溶液的依数性

第二节 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二、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凝固点是指物质的
固、液两相蒸气压 相等时的温度 。 纯水的凝固点(273 K)又称为冰点, 在此温度水和冰的 蒸气压相等。
第二节 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二、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曲线(3)是溶液的理
想冷却曲线 曲线(4)是实验曲线。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
1. 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 到溶液中的过程, 称为渗 透。
用半透膜将溶液与水分 开, 可以看到蔗糖溶液面 上升。
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而不允许溶质分子或离子通过 的膜状物质如:细胞膜、肠衣、牛皮纸
渗透: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 到溶液中的现象
第三节 溶液的渗透压力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 2. 渗透原因:溶剂分子能
p / kPa
0.610 6 0.871 9 1.227 9 2.338 5 4.242 3 7.375 4 12.333 6
T/ K
333 343 353 363 373 423
p / kPa
19.918 3 35.157 4 47.342 6 70.100 1 101.324 7 476.026 2
R — 常数 8.314 J·K-1·mol-1
(55.49 0.02000)mol
p = p0xA = 2.338 kPa×0.996 4 = 2.330 kPa
第二节 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一、溶液的沸点升高 1. 液体的沸点
液体的沸点是液体 的蒸汽压等于外界 气压时的温度。
液体的正常沸点 是 指外压为101.3kPa 时的沸点。
第一节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一. ① ② ③ ④
液体的蒸气压 p与液体的本性有关 温度升高,p增大 固体物质的蒸气压一般很小 易挥发性物质的 p大,难挥 发性物质的 p 小。

药剂2 22章

药剂2 22章

药剂2 22章药剂2-22章------第二章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1,水:最常用极性溶剂化学性质平衡存有较好的生理相容性稀释慢。

――2,非水溶剂:药物在水中容易水溶性或不平衡时用。

――3,常用的非水溶剂主要有:1醇与多元醇类―能与水混溶2醚类―能与乙醇、丙二醇和甘油混溶3酰胺类―能与水和乙醇混溶4酯类5植物油类6烃类7亚砜类―能与水和乙醇混溶。

――4,药用溶剂的性质:溶剂的极性大小常以介电常数和溶解度参数的大小来衡量――5,介电常数:指将恰好相反电荷在溶液中分离的能力,充分反映溶剂分子的极性大小。

介电常数小溶剂极性小。

――6,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介电常数:水80―无机盐有机盐、二醇类50―糖鞣质、甲醇乙醇―蓖麻油蜡、醇酮氧化物高级醇20―树脂挥发油弱电解质、乙烷苯四氯化碳乙醚5―脂肪石蜡烃类汽油、矿物油植物油0(极性递减)(水溶性递减)。

――7,溶解度参数:系指同种分子间的内聚力,也就是则表示分子极性大小的一种量度。

溶解度参数越大,极性越大。

――8,正辛醇模拟生物膜相测定分配系数的溶剂:药物在体内转运过程中,药物分子能溶于生物膜极为重要,但生物膜不是简单的溶剂。

因此,简单的溶液理论并不适用于体内。

生物膜脂层的溶解度参数的平均值为17.80+-2.11与正丁烷的和环己烷的溶解度参数接近。

整个膜的平均值为21.07+-0.82,很接近正辛醇的因此正辛醇常作为模拟生物膜相测定分配系数的溶剂――9,溶解度;系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超过饱和状态时熔化的最小药量,就是充分反映药物溶解性的关键指标。

常用一定温度之下100g溶剂中或100ml溶液中熔化溶质的最小克数去则表示。

――10,药物的特性溶解度;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和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

(在测定数份不同程度过饱和溶液,测定药物在饱和溶液中的浓度)------11,药物的均衡溶解度(又称表观溶解度)测药物实际浓度s,对溶液浓度c作图,图中曲线转折点a,即为为均衡溶解度)――12,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1.药物的分子结构:相似相溶、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氢键―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大;药物分子形成分子内氢键―极性溶剂中溶解度减小,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度增大;有机弱酸弱碱药物制成可溶性盐,难溶性药物分子中引入亲水集团溶解度增加2,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药物离子的水合作用与药物离子性质有关,阳离子和水之间的作用力强以至于阳离子周围保持有一层水。

无机化学第二章溶液

无机化学第二章溶液
作业:P27-6
第二章 习题
1.稀溶液的依数性有( )、(

( )、(

2.稀溶液四个依数性中本质的是( )
三、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3.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原理图
P
纯溶剂
固相
Tf
Tf0
溶液
T
三、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4. 定量关系:ΔTf = Tf0–Tf = Kf bB
Kf:溶剂的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只与溶剂的本 性有关。
由上式可知,难挥发性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凝固点降
低只与溶质的bB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三、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100.0g
xA
18.02g m ol1
5.549m ol
100.0g 18.02g m ol1
0.02m ol (5.549
=0.9964
0.02)m ol
p = p0 xA = 2.338 kPa × 0.9964 = 2.330 kPa
答:蔗糖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是0.2000 mol.kg-1, 蒸气 压是2.330 kPa 。
【例】取0.149g谷氨酸溶于50.0g水,测得凝固点为0.188℃,试求谷氨酸的摩尔质量。
解:由 所以
Tf K f bB
0.188 1.86 0.149 1000 M 50.0
M=148 (gּmol-1)
按谷氨酸的分子式【COOHCH·(CH2)2·COOH】 计算,其摩尔质量应为147 gּmol-1。
第一节 溶液的浓度
3. 质量摩尔浓度: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
质量
符号为bB
公式:bB= nB/mA (mol·kg-1)
4. 质量浓度(密度) : 溶质B的质量mB除以溶液的 体积V 符号为ρB

第二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基础化学-新基础化学

第二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基础化学-新基础化学

2.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P/kPa
101.3
原因:溶液蒸气压下降
B’ 水的凝固点T º:273K
f
B
溶液的凝固点: Tf
0.611
A A’
Tf < Tfº
⊿Tf = Tf0-Tf
Tf0 Tb0 Tb
T/K
Why ?
Tf
2.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P/kPa
101.3
△Tf1 △P1
=
△Tf2 △P2
B
B’ C’
Tf /℃ 17.0 5.5 -22.9 -116.2 80.0 0.0
Kf /K· kg· mol-1
3.90 5.10 32.0 1.8 6.9 1.86
△Tf =KfbB
(2.6)
说明:稀溶液的△Tf∝bB,即只与一定量 的溶剂中所含溶质的微粒数有关,而与溶 质种类和本性无关。
∴ △Tf 也是 一 种依数性
水、冰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P/kPa
101.3
B
水的蒸气压曲线
0.611
A A’
冰的蒸气压曲线
T/K
Tf0 273
T b0 373
纯溶剂
一、液体的蒸汽压(vapor pressure of liquid)
实验测定25C时 水的饱和蒸汽压: p (H2O) = 3167.7 Pa; 0.5 mol/kg糖水的蒸汽压: p (H2O) = 3135.7 Pa; 1.0 mol/kg糖水的蒸汽压: p (H2O) = 3107.7 Pa。
校正因子 i >1
难挥发强电解质稀溶液
i 为电解质一个“分子”解离出的离子个数
二、溶液凝固点(冰点)降低 (freezing point depression) 1.液体的凝固点(Tf)

第二章溶液

第二章溶液

溶液的渗透压渗透作用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对于人体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讨论渗透作用的基本原理、渗透压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在蔗糖浓溶液上小心加入一层清水,水分子即从上层渗入下层,蔗糖分子也由下层涌入上层,直到蔗糖溶液的浓度均匀为止。

一种物质的粒子自发地分布于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称为扩散。

如果将蔗糖水溶液与水用半透膜隔开(图1-2甲),使膜内和膜外液面相平,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膜内溶液的液面不断上升(图1-2乙),说明水分子不断地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中。

渗透(osmosis)的现象是指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semi-permeable membrane)由纯溶剂(或较稀溶液)一方向溶液(或较浓溶液)一方扩散使溶液变稀的现象。

{溶剂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自发过程称为渗透现象。

}不同浓度的两种溶液被半透膜隔开时都有渗透现象发生。

渗透性(permeability)是泛指分子或离子透过隔离的膜的性质。

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某些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透过的薄膜。

上面实验中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而蔗糖分子却不能透过。

细胞膜、膀胱膜、毛细血管壁等生物膜都具有半透膜的性质,还有晾干的猪膀胱,肠衣,新鲜的萝卜皮或各种植物果实的外皮等。

人工制造的火棉胶膜、玻璃纸等也具有半透膜的性质。

上述渗透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水分子却可以自由通过半透膜。

由于膜两侧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目不等,水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从纯水(或稀溶液)进入蔗糖溶液的数目,要比蔗糖溶液中水分子在同一时间内进入纯水(或稀溶液)的数目多,因而产生了渗透现象。

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存在,二是半透膜两侧必须是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

图1-2是渗透过程的示意图,图中v入表示水分子进入半透膜内的速度,v出表示膜内水分子透出到膜外的速度。

甲表示渗透刚开始,乙表示渗透不断进行,管内液面不断上升。

基础化学第七版第二章稀薄溶液的依数性PPT课件

基础化学第七版第二章稀薄溶液的依数性PPT课件
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溶质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增强,依数性表现会发生变 化。但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只研究稀薄溶液的依数性。
02
稀薄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蒸气压下降的定义
蒸气压下降
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稀薄溶液时, 溶液的蒸气压会低于相同温度下纯溶 剂的蒸气压,这种现象称为蒸气压下 降。
蒸气压下降的原因
蒸气压下降的物理意义
02
这些性质在稀薄溶液中表现尤为 明显,因此称为稀薄溶液的依数 性。
依数性的重要性
依数性是溶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理解溶液的性质和行为具有重要 意义。
通过研究依数性,可以深入了解溶质 粒子对溶液宏观性质的影响机制,有 助于解决实际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问 题。
依数性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稀薄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较低,溶质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依 数性与溶液浓度关系不大。
响也不同。
溶液浓度
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溶质的分 子或离子数量增多,对溶剂蒸气 压的影响更大,导致凝固点降低
更多。
压力
压力对凝固点的影响与溶质和溶 剂的性质有关。在高压下,一些 溶质会使溶剂的蒸气压增加,导
致凝固点升高。
凝固点降低的实验验证
实验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浓度溶液的凝固点,可 以验证凝固点降低现象。在实验中, 将纯溶剂与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冷却 至凝固点,记录各自的凝固点。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05
稀薄溶液依数性的应用
在化学工程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应用
溶剂选择
稀薄溶液的依数性可用于 选择合适的溶剂,以满足 特定化学反应或分离过程 的要求。
反应速率
稀薄溶液的依数性有助于 理解反应速率与溶液性质 之间的关系,从而优化化 学反应条件。

第二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二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

在临床治疗中,当为病 人大剂量补液时,要特 别注意补液的渗透浓度, 否则可能导致机体内水 分调节失常及细胞的变 形和破坏。
常用补液:50 g/L葡萄 糖或9 g/LNaCl;或0.28 mol/L葡萄糖或0.15 mol/LNaCl
例 计算补液用50.0 g·L-1葡萄糖溶液和9.00 g·L-1 NaCl 溶液(生理盐水)的渗透浓度。
溶液的性质有两类: 一类:由溶质的本性决定,如:密度,颜色,
导电性,酸碱性。 另一类:由溶质粒子数目的多少决定。如:溶
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溶 液的渗透压,该性质称为依数性。
第一节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一、蒸气压
液相单位时间内蒸发出的气体 分子数和由气相返回到液相内的 分子数相等,气液两相处于平衡 状态时的气相所具有的压力叫该 溶液的蒸汽压。
三、难挥发性强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1)强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比理论计算值大
原因: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自发地电离成带电 荷的粒子,使其含有的粒子数比同浓度非电解 质多。
(2)计算强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时,必须引入 一个校正因子。
ΔTb = i Kb bB ΔTf = i Kf bB Π = i cBRT ≈ i bB RT
p = p0 xA 溶剂的物质的量分数
溶液的蒸气压
纯溶剂的蒸气压
对于只含一种溶质的稀溶液:
质量摩尔浓度
Δp = p0 - p ≈
p
0
MA 1000
bB
=K bB
推导过程Δp ≈ K bB

xA+ xB =1
p= p0 xA = p0(1- xB)= p0 – p0 xB

p0- p = p0 xB

兰叶青 无机化学专业课考研复习第2章 溶液和胶体

兰叶青 无机化学专业课考研复习第2章 溶液和胶体

p
pA* xB
p* A
nB nA nB
pA*
nB nA
Δp =
p A*·xB
=
pA*
nB=
nA
= pA*
nB mA / M A
pA*·bB·MA = K·bB
第二节
第二章
据此,拉乌尔定律又可表述为:一定温度下,难挥发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 成正比。
若组成溶液的两组分间不产生相互作用,即在任
wB
mB m
第二节
第二章
2、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是指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
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B或c(B)表示:
3、质量摩尔浓度
cB
nB V
1 kg 溶剂A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称为溶质 的质量摩尔浓度。溶b质B B的mnBA质量摩尔浓度用bB表示:
第二节
第二章
对于稀溶液,且要求不严格时,可用物质的量浓度近 似地代替质量摩尔浓度。
MB
Kb
mB mATb
MB
2.53
2.69 0.100 0.531
128
g·mol-1
第二节
第二章
3、凝固点下降
凝固点是指在一定的外压下,该物质的液相和固相 达到平衡共存时的温度。从蒸气压的角度而言,某物 质的凝固点就是固相蒸气压和液相蒸气压相等时的温 度。
△T f = K f ·b(B)
剂低的常凝数Tf是,固溶单点液位,的为Tf凝为K·固溶kg点液·m下的o降l凝–1,值固它,点与T;f 溶K=f是剂Tf溶的- T剂性f 的质,T有凝f 关固为点,纯降溶与 溶质的性质无关。
【例2-5】 有一蛋白质的饱和水溶液,每升含有蛋白 质5.18 g。已知在293.15 K时,溶液的渗透压为0.413 kPa。求算此蛋白质的摩尔质量。

无机化学-第02章-溶液-2014(1)

无机化学-第02章-溶液-2014(1)

b a
第二章
溶液
分子的动能: 红色:大 黑色:中 蓝色:低
蒸气压(饱和蒸气压)---与液相处于平衡时的 蒸气所具有的压力。
恒温 蒸发 凝结
H2O(l)
H2O(g)
H2O
第二章
溶液
实验结果:
P 溶液 P 溶剂
蒸汽压下降
P=P 溶剂 P 溶液
第二章
溶液
难挥发性的溶质:本身并不产生蒸气压 (葡萄糖、NaCl) 25℃
渗透平衡
第二章 溶液
小结
半透膜只允许溶剂分子透过而溶质分子不能透过。溶剂分子通 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过程称之为渗透或渗透现象。渗透压π 可定义为:将溶液和溶剂用半透膜隔开,为阻止渗透现象发 生而必须施加于溶液液面上的最小压力。 范特霍夫(J· H· Van´tHoff)根据实验结果指出稀溶液的渗透压 与溶液的浓度和温度的关系同理想气体方程式一致,即 π V=nRT 或 π =cRT 式中,π 是溶液的渗透压(kPa);V是溶液的体积(L);n 是溶质的物质的量;c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R是摩尔气体 常数用8.31kPa· dm3· mol-1表示;T是绝对温度(K)。 从上述关系式可以看出,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 溶液的渗透压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成正比。
式中为 b 质量摩尔浓度, Kb 为溶剂的沸点升 高常数。 应用上式可以测定溶质的摩尔质量M。
第二章
溶液
1、假设质量浓度为10g/L蔗糖溶液,求该溶液的 沸点.(M=342, K蔗糖=0.512)
解:
CB=
10 342
= 0.029(mol/L)
△Tb= KbCB= Tb- Tb0 Tb= Tb0+ △Tb= 100+0.512x0.029

物理化学中的溶液理论

物理化学中的溶液理论

物理化学中的溶液理论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理论和实验基础的分支学科,其中溶液理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溶液理论是关于溶质在溶剂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其对溶液性质的影响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介绍溶液的基本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以及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一、溶液的基本概念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体系,其中溶质是以较低浓度存在于溶液中的物质,而溶剂是以较高浓度存在于溶液中的物质。

溶液是物理化学中研究的核心对象,其性质的研究对于理解物质的基本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溶液中的分子能量增加,分子热运动加剧,有利于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了溶质的溶解过程。

2. 压力:在溶液中,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较小,除非涉及到气体溶液或电解质溶液等特殊情况。

在一般情况下,溶液的压力变化对溶解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3. 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异。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极性物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往往较高,而非极性物质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

4. 浓度:在溶质浓度低的情况下,溶解度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然而,当溶质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继续增加溶质浓度并不会显著影响溶解度。

三、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1. 溶质-溶质间相互作用:溶质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溶解度有重要影响。

当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溶质分子间能够形成更稳定的团簇结构,从而导致溶质的溶解度降低。

2. 溶剂-溶剂间相互作用:溶剂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溶液的性质。

当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时,溶剂分子间能够形成更稳定的结构,从而导致溶液的溶解度降低。

3. 溶质-溶剂间相互作用: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决定溶液性质的重要因素。

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吸引力较强时,溶质分子能够更好地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从而有利于溶质的溶解。

基础化学第二章

基础化学第二章

(三)应用: 1、 利用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测定小分子溶质的摩 尔质量。
该方法的优点: (1)Kf较大,实验误差小。 (2) Tf 受外压影响不大。 (3) 低温下测量,浓度不变化。
[例2-6]取0.749g谷氨酸溶于50.0g水,测得凝 固点降低了0.188 K,试求谷氨酸的摩尔质量。
b 解: 由:△Tf = Kf ·B Kf = 1.86K· · -1 kg mol
△Tb= Tb- Tb0 = Kb·B b
(2-9)
式中:Kb 为溶剂的摩尔沸点升高常数,它与溶剂 的摩尔质量、沸点、汽化热有关,Kb 值可由理论推 算,也可由实验测定。表2-1 由(2-9)式可见: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 点升高只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而于溶质 的本性无关。
二、凝固点下降(freezing point depression)
5.56mol xA 0.991 5.56mol 0.0500 mol
p p0 xA 2.34kPa 0.991 2.32kPa
这两种溶液,质量分数虽然不同,但是溶剂
的摩尔分数相同,蒸气压也相同。
第二节、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一、液体的沸点升高 (一)液体的沸点Tb (boiling point) 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的温度。 p外↑, Tb ↑液体的沸点必须指明外界压力。
[例2-4] 已知293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2.34 kPa,将
17.1g蔗糖(C12H22O11)与3.00g尿素[CO(NH2)2]分别溶于 100g水中,计算这两种溶液的蒸气压各是多少?
解:(1)蔗糖的摩尔质量M=342g· -1,其物质 mol 17.1g 的量为: nB 0.0500 mol 1 342g mol

依数性

依数性

稀水溶液:bB≈cB<0.1
39
2.依数性测分子量 凝固点:小分子 渗透压:高分子
3.渗透浓度cos=icB 等渗、低渗、高渗溶液 细胞在等渗、低渗、高渗溶液的情况
40
作业:P21 4, 6, 10, 11, 12
英语补充题: What would be the freezing point and boiling point of a solution containing 6.5g of ethylene glycol (C2H6O2) commonly used as an automotive anti freezing in 200g water ?
12
(二)液体的沸点升高 (boiling point elevation)
溶剂中加入难挥发性非电解质后,溶剂 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见图2-3。且 溶液越浓,沸点升高得越多
C’
O
O P
A’B’O ∽ A’C’P ∴Tb∝p∝bB ∴ Tb=KbbB
13
Kb的物理意义:lim(Tb/bB)=Kb bB0 bB= 1molkg-1时,Tb =Kb (-)
固体也有蒸气压,如:冰、樟脑、碘等
4
5
二、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Vaper pressure lowering)
当溶液中溶解了难挥发性物质后,溶液 的蒸气压会比纯溶剂低。 见P10图2-2
6
7
纯溶剂
◆ ◆ 面积减小, 溶剂分子不易逸出,v蒸减小,v凝>v蒸,平 衡向凝结的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时, p下降,故蒸气压降低。p=po-p与浓度有 关。
v(蒸发): 1.液体的本性有关 v(凝结): 1.液体的本性有关 2.与温度有关 2.与温度有关 3.与蒸发面积有关

无机化学课件 第二章 溶液

无机化学课件 第二章  溶液

2.胶粒表面水合膜的保护* 胶团结构式中的吸附层、扩散层均为水合膜层 -水合双电层,水合双电层犹如一层弹性膜,阻碍 了胶粒间相互碰撞,使胶粒彼此隔开,不易聚集。 水合膜越厚,胶粒越稳定。 3.布朗运动也是溶胶稳定因素之一。
(二)、溶胶的聚沉现象
当溶胶的稳定因素遭到破坏,胶粒碰撞时合并 变大,胶粒就从介质中析出而下沉,称为聚沉 (colgulation)。
[Al(H2O)6]3+
H+ + [Al(H2O)5OH]2+
一. 质子酸碱的概念
1. • 碱:能接受质子的
物质 (质子受体) ‫ ‏‬碱可以是分子、阳
离子或阴离子。
碱:
Cl- + H+
HCl
Ac- + H+
HAc
HCO3- + H+
H2CO3
NH3 + H+
NH4+
H2O + H+
H3O+
OH- + H+
2、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 胶体颗粒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 种不断改变方向、改变速度的运动称为布 朗运动。
用超显微镜 观察溶胶
why
沉降平衡(sedimentation equilibrium )
溶胶是高度分散体系,胶粒一 方面受到重力吸引而下降,另 一方面由于布朗运动促使浓度 趋于均一
当这两种效应相反的力相等时, 粒子的分布达到平衡,粒子的 浓度随高度不同有一定的梯度
• P103例4-6
NH3 + H2O
OH- + NH4+
平衡移动方向
+
NH4+ + Cl-

氰化物溶液安全管理制度

氰化物溶液安全管理制度

氰化物溶液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总则
第二节目的和任务
第二章溶液的性质和危害
第一节溶液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溶液的危害特性
第三章管理体制和责任制度
第一节管理体制
第二节责任制度
第四章溶液的存储和配送
第一节存储管理
第二节配送管理
第五章溶液的使用和操作
第一节使用管理
第二节操作管理
第六章废液的处理和处置
第一节废液的收集和存储
第二节废液的处理和处置
第七章应急管理
第一节突发事件的响应
第二节应急预案和演练
第八章安全宣传和教育培训
第一节安全宣传
第二节教育培训
第九章监督检查和事故调查
第一节监督检查
第二节事故调查和处理
第十章法律法规和处罚制度
第一节法律法规
第二节处罚制度
第十一章附则
摘要:
氰化物溶液是一种具有高毒性和危险性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和环境具有严重的危害。

为了保障安全生产和员工的身体健康,制定氰化物溶液安全管理制度十分必要。

本制度旨在规定氰化物溶液的管理体制、责任制度、存储和配送、使用和操作、废液的处理和处置、应急管理、安全宣传和教育培训、监督检查和事故调查、法律法规和处罚制度等内容,以确保氰化物溶液安全管理的全面实施和有效运行。

通过严格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可以降低氰化物溶液的风险,预防化学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氰化物溶液;安全管理制度;危害特性;监督检查;事故调查。

溶液知识点简单总结高中

溶液知识点简单总结高中

溶液知识点简单总结高中一、概念及基本性质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一种均匀的混合物,溶质一般是离子化合物或分子化合物,溶剂一般是水或有机溶剂。

基本性质包括: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单位质量的最大溶解量。

2.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达到一定量时,继续加入溶质不再溶解,形成饱和溶液。

3. 饱和度: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与该温度下的最大溶解量的比值。

4. 溶液的浓度:包括摩尔浓度、质量浓度、体积分数、体积百分比等。

5. 溶液的导电性: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而分子化合物溶液则不能导电。

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 温度: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质而言),但对于气体而言则相反。

2. 溶质的性质:如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度通常随着离子的电荷大小而增加。

3. 溶剂的性质:溶剂的极性越大,对极性溶质的溶解度越大。

三、溶解过程溶解过程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描述,对于离子化合物的溶解过程一般为:AB(s)→A+(aq) + B-(aq)对于分子化合物的溶解过程一般为:C12H22O11(s) + H2O(l) → C12H22O11(aq)溶解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可以用溶解度积的概念来描述:Ksp = [A+][B-]四、溶解热溶解是一个吸热或放热的过程,根据溶解过程的热效应可以分为:1. 吸热溶解:溶解过程吸收热量,此时溶解过程是一个端吸热的过程。

2. 放热溶解:溶解过程放出热量,此时溶解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五、溶液的稀释溶液的稀释指的是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溶剂,使得浓度变稀。

按照稀释定律,溶液的浓度与溶解质的物质量和稀释后的溶液体积之积保持不变。

六、溶液的制备制备溶液可以采取直接溶解法、稀释法、滤过法等方法。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注意安全。

七、饱和溶液的沉淀及判别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由于所饱和,因而可能会产生沉淀。

通过溶液中沉淀的颜色、形状、溶解度积等来判别溶质的种类。

溶液的性质----卢曦

溶液的性质----卢曦

溶液一. 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 溶液的概念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2. 溶液的基本特征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注意:1.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2.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

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例题】1..溶液的基本特征是()A、无色透明B、无色均一C、均一、稳定D、纯净的液体2.下列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A、氯化钠投入水中B、冰投入水中C、碘酒D、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模拟训练】1.下列关于溶液叙述,正确的是()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澄清的、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少时间,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C.一种溶液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D.溶质和溶剂混合时开始是混合物,等到溶质全部溶解后就变成澄清、透明的纯净物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溶液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②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③糖水是溶液,盐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就不是溶液了。

④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随之增大。

⑤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来喝的糖水要变稀些。

⑥把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若溶液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也不变。

第二章 溶液依数性

第二章 溶液依数性
(1) 计算溶液的沸点
例. 在100克水中溶解4.56克尿素, 计 算此溶液的沸点。
12 /30
(2) 测定难挥发非电解质的摩尔质量
例. 将0.40g葡萄糖溶于20.0g水中,测得 溶液的 沸点为100.056 ℃,计算葡萄糖的摩尔质量。
13 /30
4.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freezing point lowering
① 有半透膜的存在; ② 膜两边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22 /30
为了维持渗透平衡向溶液所施加的最小外压。
渗透方向:
溶剂分子从纯溶剂→溶液, 或是从稀溶液→浓溶液。
23 /30
5) Van’t Hoff 定律
πV = nRT π = nRT/V = cRT
R 8.314Pa m 3 K 1 mol 1 8.314kPa dm 3 K 1 mol 1
17 /30
例. 将0.40g葡萄糖溶于20.0g水中,测得溶液的 凝固点为-0.207 ℃,计算葡萄糖 的摩尔质量.
18 /30
5. 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行为
Δp = i K bB
ΔTb = i Kbb B
ΔTf = i Kfb B

如AB型电解质,i趋近于2。 (如KCl)
AB2或A2B型电解质, i趋近于3。 (如
10 /30
T
2) 溶液的沸点升高:
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溶剂的沸点。 原因:溶液的蒸汽压低于纯溶剂的蒸汽压。
Tb Tb T Kb b(B)
* b
◆ 它只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Kb 为沸点升高常数 Ebullioscopic constant
11 /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生过饱和度的方法
• • • • • 温度的变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 蒸发(闪发)(变化不大) 化学反应(沉淀反应) 改变溶液的组成(复分解反应) 改变溶剂
影响溶液过饱和度的因素
•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过饱和度 – 分子量大,成份复杂,溶液相对稳定的溶液,即过 饱度相对较小。 – 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容易生成稳定的溶液。 – 溶解度较小的溶液容易生成稳定的溶液 • 不同的操作条件,会有不同的稳定性,因而会产生不 同的过饱和度。 – 冷却速率,蒸发速率,反应速率,混合状态 – 溶液中结晶物质的存在状态:悬浮密度,颗粒的大 小与形状, • 最大过饱和度也与操作条件相关, 因此任何一种物质 都存在一个最大过饱和区。
• •
有机物的溶解度
• 无机物的溶解度主要以水做溶剂 – 可使用溶剂添加剂 • 有机物的溶解度依赖于溶剂的选择,同种物质在不同 溶剂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图1.11, 1.12) • 有机物质的这一特性对选择结晶过程很重要,选择适 合于结晶过程的溶剂会使结晶过程容易操作和控制 – 混合溶剂 • 根据热力学数据有机物质在有机溶液中可以估祘。 – 溶解度的计算
• 对已知浓度的溶液,升温到全部溶质溶解,然后 冷却到第一个晶体出现。认为,此时的温度为此 溶液浓度所对应饱和温度。而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为此溶液的浓度,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此时是过 饱和溶液(超过饱和含量)。 • 在溶剂中加入过量的溶质,升温至全部溶质溶解。 此方法假设在溶质全部溶解时的溶解浓度为其饱 和溶液。(溶解也于是平衡状态,过低估计)
• 过饱和度是结晶过程的基本推动力.可用无因次的形式表示
*
RT ln a c ln a* *c*
,化学势; c,浓度; a,活度; γ,活度系数; *,饱和状态下的性质. 在大多数情况下,活度系数是不知道的,即以无因次化学势的 差用无因次浓度差来表示.
c c* * c
最大过饱和度的测量
• 降温法 – 将一定浓度的溶液以一定的冷却速率降温 – 观察溶液中出现晶核,记录下出现晶核时的溶液温 度 – 此时的溶液最大过饱和度为: – 溶液起始时的浓度-出现晶核时的温度下对应的饱和 溶液温度 • 激光信号检测 • 浊度仪 • 电导仪 • 温度变化 • 。。。。。
溶液的沸点升
溶解度
• 在一定的温度下,平衡状态下溶液中最大的溶质含量 叫做溶解度,当溶液中的溶质达到最大溶质含量时, 此溶液叫作饱和溶液。其相应的浓度叫饱和浓度。 • 溶液的溶解度主要依赖于 – 物系 – 温度 – 其他组分的含量 (杂质) – 溶剂的性质和组成
溶解度在结晶过程中的作用
• 是结晶过程的基础数据可用于 – 结晶方法的决定 • 冷却 • 蒸发 • 闪蒸 • 反溶剂结晶 – 结晶操作点的确定 • 工艺路线与工艺参数 • 控制方法 – 直线,曲线 – 结晶过程物料、热量衡算的基础
难溶物质在浓溶液中的溶解度
• 溶度积的概念在稀溶液中描述溶质的溶解度是可以近 似认为是准确的,然而,在浓溶液中,由于电荷的相 互作用,复杂的溶液性态,和非理想溶液的性质的影 响,其他盐离子对所研究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的估算 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 一般情况下,由于其他物质的存在,难溶物质在水中 的溶解度会随其他盐的浓度增加而有所增加。 这一现 象叫做盐效应。(图1.4,1.5,1.6) • 溶液的pH也会影响其溶解度。(图1.7 )
溶液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溶液的性质
• 溶液是由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相混合物 • 描述溶液的基本性质主要有: – 粘度 – 浓度 – 溶解度 – 过饱和度 – 沸点,及沸点升 – 悬浮密度
溶液的粘度
• 溶液的粘度是衡量其流动性质的一个参数。粘度越高 溶液的流动性越差:黏度的基本定义: dU dy • 溶液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溶液的粘度虽固体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流变学 • 溶液的粘度与固体颗粒的大小相关,在相同的固体含 量 下,颗粒越小溶液的粘度越高 • 溶液的黏度对结晶过程的影响: – 颗粒的悬浮状态 – 成核过程 – 成长过程
溶解度的测量方法
• 准确的溶解度的数据是结晶过程研究、设计和 操作的关键数据 • 文件中的溶解度的数据有限,很多情况下所研 究的物质的溶解度不能在文献中查到 • 用计祘的方法往往也很难得到准确的溶解度的 数据。 • 尤其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溶液中有很多杂质, 杂质对溶解度的影响差异很大。 • 因此实际测量更可靠。
• 过饱和度经常用的形式是浓度差
c c c
浓度比为
*
c S * c
注意:这样定义的过饱和度是在假设理想溶液的条件下 (即活度系数为1)的情况下才能成立的. 在更准确的研究成核、成长过程中活度系数常常是需 要的. • 温度差表示过饱和度(过饱和溶液看作相应温度的饱和 溶液)
介稳性和介稳的界线(最大过饱和度)
溶液的浓度
• 溶液是由溶剂与一种或多种溶质组成, “浓度”是 描述溶液中溶 质含量的多少的参数。 • 表示浓度的单位很多,主要有质量分率,摩尔分率,体积浓度, 摩尔浓度等,重量浓度等。 – 质量溶质/质量溶剂 (kg溶质/kg溶剂) – 摩尔溶质/摩尔溶剂 (摩尔溶质/摩尔溶剂) – 质量溶质/质量溶剂 (kg溶质/kg溶液) – 摩尔溶质/摩尔溶剂 (摩尔溶质/摩尔溶液) – 质量溶质/体积溶液 (kg溶质/m3溶液) – 摩尔溶质/体积溶液 (摩尔溶质/ m3溶液)
测量方法- 恒温法
• 在恒温装量中加入定量的溶剂(温度误差小于 0.1度) • 加热溶剂到要求的温度(高温下加冷凝器或密 封,以防蒸发) • 加过量的溶质于溶剂中搅拌,恒温超过4小时 或更长,24小时更好。 • 取溶液分析 • 样品分析 – 可用化学或仪器分析法 – 可蒸干溶剂称重
容易带来误差的两种测量方法
• 过饱和度溶液是处于介稳态,也就是说当把一个溶 液制备到一定的过饱和状态下,结晶过程不一定发 生. • 介稳程度和过饱和度有关,过饱和度越大,其介 稳程度越小. • 直到过饱和度达到这样的一种状态:即在增加一点 过饱和度,新的晶体就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的 过饱和度叫最大过饱和度。 • 在任何介稳态如果人为加入晶体,晶体会生长。 • 为什么溶液会有介稳态(Nucleation)?成核现象 • 成核是结晶过程的开始,即新晶体的诞生。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
Evaporation Process Nucleation
Cooling process
Concentration C
Maximum Supersaturation
Solubility
Growth and Secondary nucleation
Temperature T
过饱和度的表示方法
• 溶液的沸点升是因为溶质的存在使得在一定压 力下溶剂的沸点的升高 • 是蒸发结晶操作中很重要的参数 – 溶液温度的确定 – 传热温差的确定 – 在真空冷却结晶过程中操作真空度的确定
悬浮密度
• 悬浮液的悬浮密度是指在悬浮液中的固体含量 – 是工业结晶操作中的重要参数 • 结晶过程中的晶体表面的多少 • 结晶过程的过饱和度大小 • 晶体的成核速率 • 结晶器内的流动状态 • 。。。。 – 悬浮密度的计算: • 冷却结晶:MT = C0 – C • 蒸发结晶:MT = (C0/(1-Vw/V0))-C
K a Ag aCl a AgCl
• a 为离子的活度,如果固体物质(AgCl)在它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态晶体形态, 在一个大气压下,(叫标准态)难容物质的活度(aAgCl)为1。
• 平衡常数方程变为:
K sp a Ag a Cl Ag (mAg ) Cl (mCl )
• γ为离子活度系数,m 为以摩尔为单位的离子浓度。对难容物质 (AgCl) 活度系数为1




K sp mAg mCl

• 这个方程叫氯化银的溶度积。 • 通常情况下溶度积被用于描述难溶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和平衡 (饱和)状态。 • 如果反应的离子摩尔数不是1:1例如硫酸银的离子反应
K sp mAg
m
2 SO4 2
• 溶度积的概念能被用于计算其他物质对给定物质的溶解度 的影响(同离子效应)如在氯化钠溶液中,银的溶解度会 随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升高而降低。 • 溶度积的另一个用途是在混合物中确定微溶物质的溶解度, 在已知各种可能的离子反应和其相应的溶度积的情况下, 可以估算微溶物质在混合物中的溶解度。在没有确切的数 据的情况下,这种大体的估算有时很有用途,尤其是对分 析体系的变化趋势时是很有用的。
难溶物质的溶解度及表示方法
• 通常溶解度的概念很难用于难溶物质溶解度的表达,因为其物质 在溶液中的含量很低,按溶质考虑几乎不变。 • 难容物质的结晶主要是用于反应结晶过程,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 可溶性物质反应,其产物为难容物质 • 难溶物质的溶解特性按离子反应平衡来描述。 • 平衡常数定义为
AgCl(s) Ag Cl
溶解度数据
• 文献中检索: – solubilities - inorganic and metal-organic compaund.Vol.1, inke W.R.and seidell1985. – 一般规则 • 大多无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容易获得。 • 其它盐对某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比较难找 • 复杂体系的数据就更困难,或几乎找不到。 实验测量 : 当热力学数据得知时,进行计祘Hand book of aqueous electrolyee thermodynamics. zemaies et al.1986.
溶解度的其他测量方法
• 激光信号 • 浊度法
过饱和度和介稳性
• 溶液的溶解度描述一种固体溶质与液体溶液的 一种平衡状态的性质,此性质可用于计算最大的 产量.由于体系从一种平衡状态到另一种平衡状 态 • 但平衡状态只能给出体系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 状态的变化量.而不能给任何速率信息,也就是 说此过程需要多少时间来完成. • 结晶是一个速率过程,也就是说完成结晶过程的 时间依赖于一种推动力,在结晶过程中的推动力 被叫做过饱和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