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资料》中小学教师招聘心理学复习要点
中小学教师招聘《心理学》复习要点
中小学教师招聘《心理学》复习要点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史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心理过程:认识过程(知)、情感过程(情)、意志过程(意)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心理学的任务、意义、性质和学科结构任务:理论上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研究心里想想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制约因素;探讨各种心理现象的活动规律和事件领域相结合,形成分支学科,探讨人在各实践领域中具体心里活动规律,以提高活动成效,为射虎时间服务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学科结构与分支学科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长期观察、定期观察全面观察、重点观察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心理测验法:量表作品分析法问卷法其他方法科学的心理观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的产生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灵魂论》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冯特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将自然科学的实验法,引入到心理学的研究中。
这是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也是心理学发展的里程碑。
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意识流”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志的功能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行为的科学刺激—反应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格式塔心理学:魏特墨考夫卡苛勒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种格式塔(组织、样式)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梦的解释》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继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后的第三思潮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特有的复杂经验认知心理学 1967奈瑟《认知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正式产生研究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心里的实质脑是心里的呃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师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脑是心理的器官:神经系统式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人的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场所。
大脑皮层以下低级中枢:脑干、间脑、小脑、脊髓(中枢神经的低级部位,灰质、白质组成,功能:反射、传到)心理是脑的机能: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兴奋抑制:无条件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条件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兴奋抑制的扩散和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反射: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来自体内和体外刺激所做的规律性的反映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包括:感受器、感觉神经元、联络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效应器反射环: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是一个环状回路反馈:效应过程并不是反射活动的简单终结,反映本身和所产生的结果,又作为一个心的信息引起一定神经冲动而返回大脑。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错觉—概念:对事物必然产生的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知觉的特殊情况。 (错误的知觉,不可克服)
(观,思,知,言,想)
1) 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 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 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5 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6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幻想。
4.言语和思维
比 较 与 分 类 —比较: 人脑中把各种事物或对象对比,确定异同点和关系。 分类: 思想上按事物异同,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2) 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分析思维、直觉思维(如灵感) (3) 根据思维的指向性:聚合思维(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4) 根据思维创作程度:再造性思维(常规习惯性)、创造性思维(人类思维高级形式) (5)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概念—定义: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填) 属性:内涵(本质特征)、外延(范例);一个概念的内涵越丰富,所包括的外延就越小。
影响因素:(客观)刺激物绝对强度、独特性,对象背景差别性、活动 性
(主观)知觉目的、已有体验,动机爱好、情绪 理解性:知识经验为基础,再加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整体性:根据知识经验,把各部分属性综合,整体把握事物;
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简论)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人物,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 充分准备、周密计划、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 实际观察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4 引导学生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写观察报告、日记、作文; 5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培养良好观察品质。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考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对心理现象进行阐述并揭露其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从形式上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2、心里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3、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
差异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
5、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1)构造主义:主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代表人物有冯特、铁钦纳;(2)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代表人物有詹姆士、杜威、安吉尔;(3)行为主义: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代表人物华生;(4)格式塔主义:强调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代表人物韦特海默、科勒、考夫卡等;(5)精神分析: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代表人物费罗伊德;(6)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7)认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代表人物奈塞尔、皮亚杰。
第二章学生的认知发展1、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
2、知觉:知觉是指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征。
3、观察力: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它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4、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机体在观察一定事物时的定向活动。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5、注意规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2)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3)要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应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2.神经元:又称为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
3.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现象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分为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4.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嘴基本的心理过程。
5.幻想:是有意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应。
它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知过程。
7.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地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8.创造想象:按照一定的目的与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9.头脑风暴法:通常以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鼓励参加者尽可能快的提出各种各样异想天开的设想或观点,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发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10.晕轮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作相似的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
11.社会刻板效应:指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中的每个人,认为他们每个人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
12.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13.投射效应:是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收人欢迎的特征。
14.感觉对比: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15.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教师招聘《小学心理学》复习提纲_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识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3、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心理—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其核心是思维,思维是人类心理发展高于动物的本质标志。
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意志过程对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具有调节作用。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的基础,而个性心理形成后又会影响心理过程。
4,学习心理学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小学教师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并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有助于小学教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第二节对心理的基本认识●识记:1、人脑的结构: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大脑。
2、神经系统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3、反射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易变的反射。
它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4、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6、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的活动产生并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
●领会:如何正确的认识人的心理?(科学的心理观或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心理具有客观的源泉。
只有客观现实作用人脑,人脑才能产生心理。
相比较而言,社会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决定性。
3、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的最高境界是实事求是。
4、心理具有发展过程。
对于每个人来说,心理发展的阶段是不可逾越的,不可以倒退的。
比如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也不可以倒退。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①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2009-05-06 20:46:33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识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
2、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3、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征。
第二节对心理的基本认识识记:1、人脑的结构: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大脑。
2、神经系统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3、反射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易变的反射。
它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4、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领会:如何正确的认识人的心理?(科学的心理观或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3)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识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产品分析法)、实验法等。
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第一节注意的概述识记: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根据注意产生和维持有无预定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3、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4、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5、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又不需太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6、注意不是独立心理过程,是一种心理状态。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一、文章类型及要点本文将针对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心理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理论和实践,为成功通过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心理学基本概念:简要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研究方法,为后续知识点的理解做好铺垫。
2、重要理论及发展:对招聘考试中常涉及的心理学理论和发展进行详细阐述,如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等。
3、实践应用:结合教师职业特点,阐述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学生动机激发、师生关系建立、学生个性化教育等。
二、心理学基本概念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一门科学。
2、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简述心理学从哲学心理学到实证心理学的演变过程,介绍现代心理学的分支和流派。
3、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介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常见的研究方法,以及其优点和局限性。
三、重要理论及发展1、行为主义理论:阐述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奖励、惩罚、行为塑造等。
2、人本主义理论:介绍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尊重学生个性、情感交流、自我实现等。
3、认知主义理论:阐述认知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元认知、认知策略、知识构建等。
四、实践应用1、学生动机激发:结合心理学理论,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
2、师生关系建立:运用心理学原理,阐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效果。
3、学生个性化教育:结合心理学理论,探讨如何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总结归纳本文对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心理学知识点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分析,涵盖了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发展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
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考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心理学知识,为未来的教育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超详细)(完整版)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复习纲要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学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研究对象(156)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单选、填空、判断)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动态过程,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影厂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2.冯特——心理学之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研究心理现象,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
《民族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大纲》3.区别: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二、西方的心理学流派流派代表人物观点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考试《重点梳理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考试重点梳理名词解释:1、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所谓认知,指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
3、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5、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6、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选择题:1、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2、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3、冯特—心理学始祖4、《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华生—标志着行为主义诞生5、《认知心理学》(奈瑟)——作为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产生的标志,6、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类变量,第一,自变量。
即实验者控制的剌激条件或实验条件。
第二,因变量,即反应变量。
它是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第三,控制变量。
即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为了避免这些变量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设法予以控制。
解答题:一、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心理学始祖、自然科学研究心理学、实验室、标志诞生)、铁钦纳研究思路:化学把物质分解为各种元素,水可以分解为氢和氧,根据这一思路,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冯特的心理学因此被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Structuralism)。
中小学教师招聘《心理学》复习内容精要
中小学教师招聘《心理学》复习内容精要第一章概论本章重点:1、心理学的概念及其性质2、心理学历史发展与流派3、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4、心理学研究方法5、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是心理学1、一般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内隐与外显关系的反应,反射弧是过程,大脑是加工中心)2、本书定义: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分析研究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1、心理学诞生标志: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d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学科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第二节心理学历史发展与流派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2、流行时间: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20年代3、主要观点:构造主义心理学研究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包括感觉、意象、情感。
把心理分解成基本元素后,再逐一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达到研究心理的目的。
4、方法:实验法与内省二、机能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詹姆斯(W.James)、杜威(考题)2、流行时间:1890年至20世纪30年代3、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意识的结构。
意识的功能主要有:意识、心理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心理是一种有目的的反应,是有用的。
意识是连续的、动态的(意识流)。
心理学不应该局限于在实验室中研究,应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的。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2、流行时间: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3、主要观点:华生的古典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人的内部心理活动,因为它是看不见的,而应该研究外显行为,并以此来获得心理活动的规律(S—R)。
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
教招心理学知识点
教招心理学知识点
一、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探索人的心理过程和机制,
并研究其影响行为的因素,以及行为的影响。
心理学主要包括心理发展、
行为学、心理病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等领域。
二、心理学理论
1、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是一种认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外界环境
的影响,个体接受到外界环境刺激后,会采取相应的行为响应,从而形成
被称为条件反射的心理模式。
2、心理动力学。
心理动力学理论将人的心理状态归因于内在的心理
力量,如矛盾、冲突、欲望、利益、价值等,它揭示了一个人的行为与内
心力量的矛盾冲突之间的关系。
3、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心理行为受到社会因素的
强烈影响,受到社会文化、形式、价值观、习俗、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都受到社会因素的强大影响。
4、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到其内在的人格特
征所决定,人格特征不仅有外在表现的形式,而且有内在心理活动的潜在
动机,这些潜在的动机和内在的人格特征构成了个体的人格特征,影响着
其行为。
5、生物心理学。
(全)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心理学》必考知识点
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心理学》必考知识点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
可以说感觉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4)2. 在味觉中,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中对咸味最敏感,舌的两侧头酸味最敏感,舌后对苦味最敏感。
(P145)3.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受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一最小刺激强调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6)4. 差别阈限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又称为最小可觉差。
能够感受刺激之间这一最小差异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6)5. 知觉的整体性主要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7)6. 语义编码是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形式。
(P150)7. 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了“遗忘曲线”。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52)8. 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而成为无效劳动。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52)9. 回忆是记忆的最高表现。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53)10. 克服遗忘最好的方法是加强复习。
(P154)11. 最早进行注意广度实验的是汉密尔顿。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63)12.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P166)13. 人的行动是以意识为中介,以自觉目的为特征的意志行动,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人主观能动性的最突出表现,是意志的首要特征。
教师招聘--三天背完《心理学》知识点
三天背完《心理学》知识点老师招考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 心理学的探讨对象1.心理学定义:是探讨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性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是一门中间学科2.心理现象及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特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 心情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⑴认知过程:包括感觉, 知觉, 记忆, 想象, 思维等。
⑵心情情感过程:宠爱, 欢乐, 满足, 忧愁, 悲伤, 憎恨等现象。
⑶意志过程:动机, 目的, 行动等。
特性心理:特性心理倾向性, 特性心理特征⑴特性心理倾向性:须要, 动机, 信念, 志向, 价值观世界观等⑶特性心理特征:实力, 气质, 性格二, 心理学的人物和意义1.心理学的探讨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2.老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探讨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相识论和辩证法供应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肯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说明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完成教化工作2.有助于运专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化改革3.有助于老师推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开展心理异样调试工作4.有助于老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化三,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心理学产生历史背景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则标记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 铁钦纳。
认为心理学的探讨对象是意识阅历,探讨方法上主见采纳试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切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探讨的行为问题。
[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和安吉尔也主见探讨意识,不把意识看成是若干有限元素的集合,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 络绎不绝的过程。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小学教师编制教育心理学考点归纳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实践的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开展简况。
知识点梳理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及教的根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穿插学科,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及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及教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主要包括学习及教学的要素、学习及教学的过程两个大的方面,其中学习及教学的要素又涵盖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因素。
学习及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以及评价反思过程。
(1)学习及教学的要素学生是学习的主要要素,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教师在教及学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师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根本的心理特性。
教学内容是学及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局部,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2)学习及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及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及学生进展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评价/反思过程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测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全)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心理学》必考知识点
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心理学》必考知识点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
可以说感觉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4)2. 在味觉中,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中对咸味最敏感,舌的两侧头酸味最敏感,舌后对苦味最敏感。
(P145)3.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受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一最小刺激强调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6)4. 差别阈限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又称为最小可觉差。
能够感受刺激之间这一最小差异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6)5. 知觉的整体性主要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7)6. 语义编码是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形式。
(P150)7. 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了“遗忘曲线”。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52)8. 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而成为无效劳动。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52)9. 回忆是记忆的最高表现。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53)10. 克服遗忘最好的方法是加强复习。
(P154)11. 最早进行注意广度实验的是汉密尔顿。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63)12.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P166)13. 人的行动是以意识为中介,以自觉目的为特征的意志行动,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人主观能动性的最突出表现,是意志的首要特征。
2024年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点大全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性学派。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人的认知过程: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联想、想象等;2.人的情感过程:情绪、情感、价值观等;3.经验对学习的影响:类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行为习惯等;4.成长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的阶段、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5.社会文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三、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原则:1.个体差异的教学:个体差异的特征及教育对策;2.情感体验的教学:情感教育的目的、原则和方法;3.有效性和困难的教学: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困扰的解决;4.信息处理的教学:注意力、记忆、思维等信息处理过程在教学中的应用;5.自主学习的教学:自主学习的定义、特征、培养策略和教师的角色;6.教师引导的教学:引导式教学的原则、方法和效果。
四、学习与记忆的心理机制:1.多种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启示;2.记忆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五、学生发展与教育:1.儿童、青少年、成人发展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启示;2.心理问题学生的诊断与教育。
六、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教师行为与教师效能;2.学习策略、评价、激励和自我调节;3.教育潜能的发现与培养;5.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
七、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应用技术:1.研究方法及其实施步骤;2.数据的统计处理与分析;3.测量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八、学习障碍的诊断与教育:1.学习障碍的概念、特征和诊断要点;2.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矫治方法;3.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管理策略。
总结起来,2024年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章节的重点知识点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原则、学习与记忆的心理机制、学生发展与教育、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应用技术、学习障碍的诊断与教育。
备考时,考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在考试中能够灵活运用和综合应用。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心理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是不断变化着的、暂时性的心理现象。
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
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4、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处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
6、测验法:运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
7、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8、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里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9、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10、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11、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12、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13、兴趣:是个体力求人是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
14、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5、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16、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有意后注意: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9、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20、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2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22、错觉: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23、记忆: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资料》中小学教师招聘心理学复习要点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史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心理过程:认识过程(知)、情感过程(情)、意志过程(意)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2)心理学的任务、意义、性质和学科结构任务:理论上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研究心里想想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制约因素;探讨各种心理现象的活动规律和事件领域相结合,形成分支学科,探讨人在各实践领域中具体心里活动规律,以提高活动成效,为射虎时间服务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学科结构与分支学科(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长期观察、定期观察全面观察、重点观察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心理测验法:量表作品分析法问卷法其他方法2.科学的心理观(1)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的产生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灵魂论》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冯特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将自然科学的实验法,引入到心理学的研究中。
这是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也是心理学发展的里程碑。
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意识流”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志的功能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行为的科学刺激—反应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格式塔心理学:魏特墨考夫卡苛勒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种格式塔(组织、样式)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梦的解释》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继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后的第三思潮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特有的复杂经验认知心理学1967奈瑟《认知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正式产生研究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2)心里的实质脑是心里的呃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师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脑是心理的器官:神经系统式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人的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场所。
大脑皮层以下低级中枢:脑干、间脑、小脑、脊髓(中枢神经的低级部位,灰质、白质组成,功能:反射、传到)心理是脑的机能: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兴奋抑制:无条件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条件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兴奋抑制的扩散和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反射: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来自体内和体外刺激所做的规律性的反映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包括:感受器、感觉神经元、联络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效应器反射环: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是一个环状回路反馈:效应过程并不是反射活动的简单终结,反映本身和所产生的结果,又作为一个心的信息引起一定神经冲动而返回大脑。
无条件反射:与生俱来,不学而会食物反射、防御性反射、性反射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或训练而形成的反应形式。
经典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以强化为条件在大脑皮层上建立暂时的神经联系巴甫洛夫创立了以条件发射形成规律为基础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望梅止渴第二信号系统:谈虎色变谈梅生津动力定型: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系统神经—体液调节:人体通过内分泌激素来调节机体活动的功能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应形式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师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人的心理在实践中发生、发展人的意识是最高级的反映形式:意识的基本特征:语言觉知性、主观能动性、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意识结构的分析:意识的水平:非意识水平、前意识水平、无意识水平意识的状态意识的内容:客观意识、自我意识一、认识过程1.注意(1)注意概述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最重要功能)(2)注意的规律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要做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培养间接兴趣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各种干扰合理地组织活动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3)注意的品质(特征)注意的稳定性:起伏现象:注意的周期性增强或减弱的现象(注意的动摇)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就是注意的分散,分心。
注意的广度: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个人活动的任务而后知识经验注意的分配: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活动的熟练度几种活动间的关系活动的复杂程度注意的转移:影响注意转移快慢、难易的因素:原来注意的紧张度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新活动的性质个人神经过程的特点(4)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善于运用刺激物本身的特点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情绪起伏状态和知识经验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培养间接兴趣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各种分心刺激做斗争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善于运用有意注意和五一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2.感觉与知觉(1)感知觉概述意义: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前提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正常心理发展的保证赫布贝克斯顿“感觉剥夺”试验感觉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2)感知的分类感觉的分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视觉80%-90% 适宜刺激380-760纳米的电磁波视敏度彩色视觉色觉的缺陷色弱色盲:局部色盲全色盲视觉后像:正后像负后像闪光融合:临界频率:能引起连续感觉的最小断续频率电影听觉10%以上适宜刺激16-2万赫兹的声波听觉器官内耳耳蜗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耳的半规管和前庭内脏感觉脏器壁知觉的分类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触知觉知觉对象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方位知觉时间知觉:生物钟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错觉(3)感知的规律感受性及其变化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觉察出的最小刺激能力)差别感受性(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差别感受阈限(对这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的变化适应暗适应明适应对比同时对比先后对比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相互补偿联觉实践可以提高感受性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4)观察力的培养什么是观察力人们观察的能力意义: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途径观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是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尤其是创造发明与科研的必要因素观察力的品质(特征):客观性全面性准确性敏捷性创造性观察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作有关观察对象的知识准备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做好观察记录,分析整理观察资料,巩固观察结果对学生因材施教,进行观察训练,养成观察习惯(5)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感知规律在直观教学中的应用目的越明确,感知越清晰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则越容易被感知差异律组合律活动律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则感知将更迅速而完善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可以提高感知的成效3.记忆(1)记忆概述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分类:内容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记忆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的子系统感觉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2)记忆的基本过程及规律识记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影响记忆的因素:良好的记忆方法:整体记忆部分记忆综合记忆保持: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保持量得变化测量保持量的方法回忆法再认法再学法重构法研究记忆的主要方法遗忘:保持的反面暂时性遗忘永久性遗忘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影响遗忘的因素:选择性遗忘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的影响学习程度对遗忘进程的影响材料的序列位置对遗忘进程的影响遗忘的原因衰退理论动机性遗忘理论巩固论干扰说最明显的证据是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复习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动员多种感觉器官残疾复习方法再认回忆:根据目的有意回忆无意回忆根据是否要联想的参与直接回忆间接回忆再认和回忆的关系记忆的品质(特征)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4.思维(1)思维概述定义特点:间接性概括性思维与言语语言与言语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种类:思维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不同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聚合式思维发散思维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同习惯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思维的结果是否经过明确思考步骤和对过程是否有清晰意识知觉思维分析思维思维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和概括具体化思维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概念的种类及其形成(2)概念的种类及其形成种类功能形成形成过程抽象化类别辨别形成途径影响概念形成因素学生过去的经验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关特征与无关特征变式下定义概念体系(3)问题解决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情绪情感和动机状态知觉情景原型启发定势功能固者个性因素(4)创造思维及其培养定义特点:新颖性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灵感状态过程: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良好的思维品质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鼓励学生创造性行为丰富想象力鼓励学生参与各项创造活动5.表象和想象(1)表象特征:直观性概括性种类:形象性划分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触觉表象动觉表象概括性划分个别表象一般表象作用表象是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度的桥梁表象是想象的基础和基本材料表象是记忆的基础和主要内容(2)想象定义影响想象的因素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室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种类有无目的性随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有意想象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幻想的形式:科学幻想理想空想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二、情绪情感和意志1.情绪和情感(1)概述定义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需要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中介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复杂度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情绪、情感和认识与个性的关系情绪是随着认识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认识是情感的基础情感反作用与认识活动情感过程和认识过程的区别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表情情绪表现的先天遗传性和社会制约性情绪的生理机制情绪的生理反应情绪的脑机制(2)基本情绪快乐悲伤恐惧愤怒(3)情绪的基本状态心境激情应激(4)高级的社会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5)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小学生)稳定性不断增强可控性不断增强内容不断丰富深刻性不断增强(中学生)稳定性逐步增强自控逐渐提高社会性情感长足发展中小学生良好情绪情感的培养提高对情感的认识创设培养情感的情景组织培养情感的实践活动提高情感的自我控制能力(6)压力与自我防御机制2.意志(1)概述定义意志行动的特征有明确的预定目的以随意运动为基础与客服困难相联系意志与认识、情感(意志与认识)意志的产生式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影响(意志与情感)情绪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的阻力意志具有调节情绪和情感的作用(2)意志过程分析采取决定阶段动机斗争(形式)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内容)原则性的动机冲突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执行决定阶段确立目的方式的选择(3)意志品质及其培养意志品质(构成意志力的稳定因素)自觉性坚毅性果断性自制性意志的培养加强目的性教育,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教育,培养健康的情感充分发挥集体和榜样的作用针对意志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加强自我锻炼,增强毅力和容忍力三、个性心理1.个性及其倾向性(1)个性概述个性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特点:个性社会历史制约性个性是相对稳定和可变性的统一个性的矛盾性和一贯性(2)需要定义种类发展过程天然性需要社会性需要社会功能物质性需要精神性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3)动机定义引起动机必须有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即内驱力原发性内驱力、基本的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和社会性内驱力功能引发功能指导功能激励功能分类起源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内容的性质高尚的动机卑劣的动机作用主导动机辅助动机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时间长远的、概括的动机短暂的、具体的动机意识性意识动机潜意识动机引起动机的原因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理论精神分析的动机理论弗洛伊德本能诱因是个性积极性的动力生的本能死的本能内驱力理论赫尔机体的需要产生内驱力,内驱力激起有机体的行为认知论海德归因理论费斯廷认知失调论(4)兴趣意义个人对客体选择并力求认识的一种倾向种类内容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持续时间暂时兴趣稳定兴趣和客体关系直接兴趣间接兴趣差异倾向性广阔性稳定性效能性培养知识的准备是兴趣产生的基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兴趣根据差异,因才施教2.能力(1)能力概述定义类型一般能力特殊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模仿能力创造能力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2)能力的个别差异能力的水平能力表现的早晚能力结构类型(3)能力的测量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韦氏量表)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4)能力结构的理论能力的因素说二因素说皮尔曼一般因素特殊因素多因素说桑戴克群因素论塞斯顿七种基本心理能力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说霍恩卡特尔能力的结构说层次结构理论弗农智力三维结构理论吉尔福特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5)能力的发展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能力的培养优生优育,注意给孩子良好的遗传因素和营养适时进行早期教育通过教学活动培养能力社会实践因材施教主观努力3.气质(1)气质概述定义气质的类型及其生理机制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罗马医生盖伦提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兴奋性-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胆汁质抑郁性-粘液质气质是稳定性和可塑性的统一(2)气质理论的应用要正确评价气质在活动中的作用气质与职业活动气质类型是因材施教的依据气质和管理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要注意两种极端气质类型4.性格(1)性格概述定义生理基础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类型不仅是气质的直接生理基础,而且也是性格的自然基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