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心理学部分)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真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真题及答案WORD格式A.学生年龄特点B.学生的时代特点C.学生的性别特点D.学生的个性特点【答案】D1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形式应该是(A.以活动为主B.以传授心理学知识为主C.以传授医学知识为主D.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答案】A13.在个体心理辅导中,右图的位置关系是(A.理想的位置关系B.容易产生紧张的位置关系C.容易产生亲密的位置关系D.容易产生对立的位置关系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答案】B14.青春期少年考试时经常出现焦虑,出现吮吸手指,咬指甲的行为,按照佛洛依德的防御机制理论,这种表现属于A.退化B.反向形式C.否认D.投射【答案】A15.对于攻击性强的学生,让他们换位体验挨打者被人欺负的滋味,从而减少其欺负弱小同学的行为这种教学方法是A.游戏活动法B.角色扮演法C.行为训练法D.价值澄清法【答案】B16.下列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描述正确的是A.以发展和预防为主要功能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B.以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团体为对象C.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知识为主要内容D.以帮助和治疗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为目的【答案】A17.《水浒传》的李逵和《红楼梦》的林黛玉,他(她)们的气质类型分别是(A.胆汁质和多血质B.多血质和粘液质C.粘液质和抑郁质D.胆汁质和抑郁【答案】D18.在整理学生心理健康信息资料过程中,要做到实事求是不加评论,这体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原则是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多样性原则D.保密性原则【答案】A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19.下列不属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工作方式是A.个别督导B.小组督导C.领导督导D.专家督导【答案】C20.小明在心理辅导室里长时间沉默,一直不回答心理老师的问题,他的表现是A.正移情B.负移情C.阻抗D.压抑B.封闭式提问C.面质D.倾听专业资料整理开放式(A.。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普通心理学(含解析)

第一部分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心理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注意C.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D.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基础2.下列哪位学者及他的著作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A.柏拉图的《理想国》B.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C.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D.普莱尔的《儿童心理》3.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年份是()。
A.1889年B.1882年C.1879年D.1956年4.科学心理学在哪所大学诞生?()A.明尼苏达大学B.莱比锡大学C.彼得堡大学D.哈佛大学5.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的著作是哪一部?()A.普莱尔的《儿童心理学》B.斯金纳的《科学和人类行为》C.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D.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6.构造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冯特B.詹姆斯C.考夫卡D.埃里克森7.构造心理学派的主要研究方法为()。
A.实验法B.梦的解析C.实验内省法D.信息加工8.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不包含()。
A.詹姆斯B.奈瑟C.安吉尔D.杜威9.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研究方法为()。
A.实验法B.梦的解析C.内省法D.信息加工10.下列属于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不包括()。
A.铁钦纳B.华生C.桑代克D.斯金纳11.认知心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的标志是()。
A.奈瑟《认知心理学》的出版B.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D.计算机的出现12.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是下列哪个学派?()A.精神分析学派B.行为主义学派C.现代认知学派D.人本主义学派二、多选题1.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有哪两个历史渊源?()A.古希腊哲学B.近代哲学思潮C.实验生理学D.建构主义2.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两次革命分别为()。
A.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B.行为主义学派的兴起C.现代认知学派的兴起D.人本主义学派的兴起3.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研究内容是()。
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心理学中,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都是适应环境的方式,这一观点属于哪个心理学流派?A. 行为主义B. 认知心理学C. 人本主义D. 生态心理学答案:D2.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个体在哪个阶段开始具备逻辑运算能力?A. 感觉运动期B. 前运算期C. 具体运算期D. 形式运算期答案:D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表扬和奖励来激励学生,这种做法主要依据的是哪种心理学原理?A. 操作性条件反射B. 经典条件反射C. 观察学习D. 自我效能感答案:A4. 在教育心理学中,下列哪个概念与个体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有关?A. 智力B. 情感C. 动机D. 性格答案:A5. 根据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教育过程中的“最近发展区”指的是什么?A. 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B.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C.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达到的能力D. 学生与同伴合作时的能力答案:C二、填空题1. 根据________理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社会行为和规范。
答案:社会学习2. 在教育环境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________,以促进其积极行为的发展。
答案:正向强化3.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________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答案:多元智能4. 情绪智力(EQ)是指个体识别、理解、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它与________(IQ)一起影响个体的整体表现。
答案:智力5.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学生的________,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答案:认知发展水平三、简答题1.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通过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来促进其学习和发展。
例如,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安全需求,鼓励合作学习满足社交需求,提供表现机会满足尊重需求,引导学生探索和实现个人潜能满足自我实现需求。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发展心理学(含解析)

第三部分发展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发展的概述一、单选题1.心理发展总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
A.不平衡性B.阶段性C.个体差异性D.定向性2.新学期,陈老师接管了一个新的班级担任班主任,开学后,陈老师立即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情况,并为每个学生制定了学习发展规划,陈老师的做法关注了()。
A.学生发展的顺序性B.学生发展的互补性C.学生发展的普遍性D.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二、多选题1.广义理解心理发展包含()。
A.心理的种系发展B.心理的种族发展C.个体的心理发展D.社会团体的心理发展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A.一生全过程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特征B.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C.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D.研究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3.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涉及哪些方面?()A.遗传和环境的作用B.心理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C.心理发展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的关系D.心理发展中的“关键期”问题4.心理发展的特征包括()。
A.阶段性和连续性B.定向性和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5.儿童早期是对个体长期发展影响最深远的阶段。
这种观点包括()。
A.个体早期发展的优劣对毕生心理发展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B.儿童早期是独特的发展时期C.儿童早期的发展变化既迅速,又显著D.个体发展的早期对负面影响最为敏感6.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
A.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B.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不同C.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达到成熟的时期不同D.个体心理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的时期发展速度不同7.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
A.遗传的作用B.教育的价值C.文化的功能D.人的能动性8.横向研究的主要优点在于()。
A.适用性B.时效性C.可以找到变量间的因果关系D.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9.横向研究的主要缺点在于()。
A.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的过程B.横向设计所关注的年龄效应可能与组群效应相混淆C.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D.难以对大样本进行研究10.纵向研究的缺点有()。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变态心理学和心理统计与测量(含解析)

第九部分变态心理学第一章变态心理学的概述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的是()。
A.主、客观世界统一的原则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C.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一致的原则D.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2.下列描述中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是()。
A.可以稳定地表达一个人的“心境”B.心理结构与人格类型之间具有对应关系C.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D.“自我状态”与“自我理想”的协调关系3.下列描述中不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是()。
A.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B.人格类型与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对应关系C.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D.人格特征具有倾向性和独特性4.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
A.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B.心理过程通过人格表现出来C.人格在各种条件下都应是绝对稳定的D.人格是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第二章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单选题1.幻听最常见于()。
A.抑郁症B.强迫症C.躁狂症D.精神分裂症2.无对象性的知觉是()。
A.幻觉B.错觉C.妄想D.谵妄3.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A.真性幻觉B.假性幻觉C.主观幻觉D.脑内幻觉4.()符合幻觉体验不同真实性分类的特点。
A.内脏幻觉和幻触B.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C.幻听和幻视D.躯体幻觉5.()不属于特殊条件下的幻觉类型。
A.心因性幻觉B.功能性幻觉C.假性幻觉D.思维鸣响6.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属于()。
A.恐怖症B.一般性焦虑障碍C.抑郁症D.强迫行为7.走路时不断数电线杆,虽然很想克制自己,却不能自制,感到焦虑,这种行为是()。
A.多动行为B.强迫行为C.冲动行为D.孤僻行为8.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A.焦虑B.强迫行为C.强迫观念D.强迫恐惧9.关于“注意”,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儿童的大脑发育速度最快的阶段是在以下哪个阶段?A. 出生后的头1个月B. 3-6个月C. 1-3岁D. 7-10岁答案:C2. 在教育心理学中,以下哪个理论强调了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A. 社会认知理论B. 发展阶段理论C.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D. 自我决定理论答案:A3. 父母在教育子女时给予孩子高度支持和关爱,并且经常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这种教育方式被称为什么?A. 权威型教养B. 政治型教养C. 整容型教养D. 民主型教养答案:D4. 在学习动机理论中,以下哪个层次是需要被满足以实现个体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A. 自我实现需求B. 才能需求C. 归属需求D. 生理需求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平衡”和“不平衡”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平衡”和“不平衡”概念出自于瑙斯维格的平衡理论。
他认为,学习者在面对新的信息时会产生认知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会促使学习者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达到平衡状态。
例如,当一个学生学习某个主题时,他可能会遇到一些与自己已有知识不一致的信息,这时他会感到困惑和不安,从而努力寻找解决这种不平衡的方法,比如通过探究、讨论和提出问题。
最终,通过调整认知结构,学习者可以建立起一个新的知识框架,实现认知平衡。
2. 请根据自我决定理论解释个体在学校设置目标时的动机来源。
答: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个体在学校设置目标时的动机来源可以分为三种,即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调节性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对活动本身感到乐趣和满足,他们在学校设置目标时是基于内在的兴趣和需求,追求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
外在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外部的奖励或避免惩罚而设置目标,他们关注的是来自他人的评价和认可。
调节性动机是一种介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之间的动机来源,个体在设置目标时会考虑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价值观,同时也会考虑周围环境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
三、论述题请你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教师在招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关注点的科学,该学科研究的对象主要是:– A. 教育者– B. 学习者– C. 管理者– D. 执行者–正确答案:B2.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时间内通过特定经验、刺激或训练而产生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改变,以下哪项不是学习的表现?– A. 认知– B. 情感– C. 行为– D. 遗传–正确答案:D3.感知是即将进入人的大脑进行储存与加工的信息,以下哪项不是感知的方式?– A. 视觉感知– B. 听觉感知– C. 嗅觉感知– D. 思维感知–正确答案:D4.记忆是指人在接受外界刺激后,经大脑加工处理,形成持久的信息,以下哪项不是记忆的类型?– A. 短时记忆– B. 长时记忆– C. 遗传记忆– D. 过滤记忆–正确答案:C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 A. 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 B. 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 C. 研究校园暴力事件– D. 研究教育制度改革–正确答案:B二、判断题1.变态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领域。
–正确答案:错误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正确答案:正确3.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很大。
–正确答案:错误4.智力测试是评估学生智力水平的有效方法。
–正确答案:正确5.学习者的情绪状态对其学习效果没有影响。
–正确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请简述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意义。
答:教育心理学对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学习者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和情绪变化,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指导和心理疏导。
最后,教育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请简述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及记忆过程。
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总及心理学试题

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总[案例1]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参考答案]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2]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
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3]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参考答案]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4]“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社会心理学(含解析)

第二部分社会心理学第一章自我意识一、单选题1.自我意识是个体意识发展的()。
A.初级阶段B.中级阶段C.高级阶段D.最终阶段2.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是()。
A.健全自我意识B.意志坚定C.人格健全D.自我统合3.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A.健全人格B.培养意志C.自我统合性D.情绪稳定4.个体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成熟,需要()。
A.15年B.20多年C.30多年D.40多年5.个体要实现的比较完美的一种自我境界或形象称为()。
A.现实自我B.投射自我C.理想自我D.生理自我。
6.从乔哈里视窗理论出发,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信息应该属于()。
A.公开区B.盲目区C.隐藏区D.封闭区7.根据乔哈里视窗理论,你的姓名、住址、性格在你的好朋友和父母看来应该属于下列的哪个区域()。
A.公开区B.盲目区C.隐藏区D.封闭区8.中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进行归因时,会在心底里将其归于自我能力、水平、素质等主观努力,而忽视客观环境作用,这说明了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
A.心理封闭B.自我评价的有利倾向C.自我评价的不稳定性D.自我评价的消极性9.中学生往往放学之后将自己关在自己的屋子里,不与外界交流,喜欢写日记,这表明了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是()。
A.自我评价的不稳定性B.心理封闭C.自我评价的有理化倾向D.自我评价的片面化倾向二、多选题1.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调控D.自尊2.自我意识发展经历了()阶段。
A.生理自我B.体验自我C.心理自我D.社会自我3.儿童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包括()。
A.从依赖他人评价发展为开始独立评价B.从外部行为的评价发展为对内在品质的评价C.从笼统的评价发展为较为具体的评价D.从认知评价发展为道德评价4.以下有关自我意识说法正确的是()。
A.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B.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成分C.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D.以上都正确5.乔哈里窗口把自我划分为()。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二答案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作出解释和评价。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A组学身份的抱怨是因为他们把失败的原因归为稳定的、不可控的能力因素,即跑得最慢的学生能力不足。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获胜的关键在于团结与信任,将失败归因转为可控的内在因素,帮助这组学生最终获得胜利。所以,当嘘声在学习上受到挫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归因,对成败作出恰当的分析,积极寻找成功的方法。
3.请你运用其他学习理论,提出更好的处理方法。
案例二
“都是你害的”“害人精”,说者是群体激愤,被说者是一脸无奈。这是一次迎面接力游戏,游戏中A组同学输了,原因是A组中的一名组员是全班中跑得最慢的。于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主题是:接力比赛中获胜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参加了A组的讨论。
讨论中A组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组里有个“超级跑得慢的人”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如果将其换掉就能获胜;有的则不然,认为失败是因为组里的同学不团结,配合不默契。教师对于持这种意见的同学给予一定的肯定,同时还给同学们讲了“田忌赛马”的故事。
游戏重新开始,结果出乎意料:拥有全班“超级跑得慢的人”的A组居然获得了第一名。这令其他组同学百思不得其解。教师总结讲评中揭示了其中的答案:首先引导各组观察A组有什么变化,学生发现这组的排队顺序和一开始不一样了。然后,教师请A组的组员介绍为什么这样组合,当学生讲到“田忌赛马”时,大家惊呼“唉呀,我们怎么没想到”。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在集体中要相信自己的同伴,相信同伴和你一样会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全力以赴去奋斗。
案例五答案
教师心理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教师心理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策略?A. 设定明确的目标B.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C. 过度批评学生D. 提供及时反馈答案:C2.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下哪项属于最高层次的需求?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社交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3.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幽默可以带来哪些积极效果?A. 增加学生的焦虑感B. 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C.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D. 减少学生的参与度答案:C二、多选题4.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A. 学生的年龄特点B. 学生的兴趣和动机C. 学生的文化背景D. 教学材料的难度答案:A, B, C, D5. 以下哪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管理情绪?A. 深呼吸B. 积极思考C. 避免情绪表达D. 寻求社会支持答案:A, B, D三、判断题6. 教师的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表现。
()答案:正确7. 教师在教学中应完全避免使用惩罚,因为惩罚总是无效的。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8. 简述教师如何通过心理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答案: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利用心理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设计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
- 运用正向强化来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和学习习惯。
- 通过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 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如时间管理、记忆技巧等。
- 识别并应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如焦虑、自我效能感低下等。
五、案例分析题9. 假设你是一名教师,班上有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你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来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答案:作为一名教师,我会采取以下步骤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首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否存在学习焦虑或其他心理障碍。
- 其次,运用目标设定理论,帮助学生设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确保目标具有挑战性但又可达成。
招教考试心理案例答题

招教考试心理案例答题
招教考试心理案例答题是考察考生对于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考生需要通过阅读案例,理解案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进行分析和解决。
以下是一个招教考试心理案例答题的示例:
案例: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平时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一直不太理想。
他经常感到焦虑和自卑,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聪明。
他很少与同学交流,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最近,他的成绩又下降了,他感到非常沮丧和无助。
问题:
1. 分析小明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2. 针对小明的心理问题,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答案:
1. 小明存在的心理问题有:焦虑、自卑、社交障碍和抑郁。
他经常感到焦虑和自卑,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聪明。
他很少与同学交流,也不愿意参加集
体活动,这表明他存在社交障碍。
最近,他的成绩又下降了,他感到非常沮丧和无助,这表明他存在抑郁情绪。
2. 针对小明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
-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明改变消极的自我评价和思维方式,建立积极的自
我形象和自信心。
- 社交技能训练:帮助小明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他的社交能力。
- 家庭治疗:通过家庭成员的参与和支持,改善家庭环境对小明的影响。
- 心理咨询: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小明处理情绪问题和应对压力。
在答题时,考生需要结合教育心理学原理和小明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解决。
同时,要注意答案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人的智力发展特点?A. 符合阶段特征,贴近实际B. 学会抽象思维,具备逻辑推理能力C. 具备创造性思维,在问题解决中体现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D. 个体发展存在差异,每个人都能达到相同的智力水平2. 情商(EQ)的核心是指个体在情感、社交和认知领域内的一种能力,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A. 自我意识和情感认知B. 情感管理与情绪调节能力C. 动机感知与激励能力D. 社交技巧与人际关系管理能力3. 在知觉机制中,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知觉是指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过程B. 注意是指人通过感觉对信息进行处理和选择C. 记忆是将信息储存到大脑中,并随时能够提取和利用D. 思维是指人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加速的过程4. 某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注意力涣散、易分心等问题,可能是以下哪种心理现象的体现?A. 暗示效应B. 短时记忆损失C. 分心D. 认知失调5. “人格是一种长期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由自然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
”这种观点属于哪个学派的观点?A. 行为主义学派B. 社会认知学派C. 人本主义学派D. 心理动力学派二、判断题1. 大脑在成长和发育过程中,绝大部分神经细胞的数量和结构都是稳定不变的。
( )2. 人类学习只依赖于全脑,而不受特定脑区的发展与否的影响。
( )3. 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成绩优秀的决定性因素,情商等其他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较小。
( )4. 学业压力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能够推动学生迅速成长和进步。
( )5. 情绪管理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对于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和课堂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 )三、简答题1. 请描述智力测试的定义及作用。
智力测试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对个体的智力水平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评估个体在认知、语言、思维、记忆等方面的能力水平,有助于了解个体的智力发展状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为个体提供精确的教育和职业发展建议。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真题(含解析)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密押卷一第一部分客观题一、选择题(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避免消极情绪B.提高学习成绩C.正确认识自我D.掌握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2.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自身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高,体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
A.系统性原则B.全体性原则C.差异性原则D.活动性原则3.心理健康教育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B.以教师讲授为主C.以学生活动为主D.有教师指导4.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
A.自卑对勤奋B.主动对内疚C.自我同一性D.自主对羞怯5.健康不仅仅是不虚弱和没有疾病,还包括生理、心理和()方面的完满状况。
A.意志B.社会适应C.心理D.情感6.认为意识的作用是适应环境,是哪个心理学流派?()A.机能主义B.行为主义C.构造主义D.人本主义7.女孩的身高、体重、第二性征等在()为快速增长阶段。
A.9-11岁之间B.9-13岁之间C.11-15岁之间D.13-15岁之间8.自我意识的基本成分不包括()。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决定D.自我监控9.青春发育期的主要特点是()。
A.身心稳定发展B.心理发展无显著变化C.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D.心理迟缓发展10.在突然出现异常紧张情况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属于()。
A.激情B.应激C.心境D.挫折11.()是人与环境的一种平衡状态,是个体的心理和行为面对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适应变化的能力,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A.同化B.适应C.异化D.成熟12.能力水平在整个人群中的分步呈现出()分布。
A.正态B.正偏态C.负偏态D.T分布13.桑代克早期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
A.学习律、复习律、效果律B.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C.准备律、巩固律、效果律D.准备律、复习律、效果律14.自从期中考试成绩退步了十几名,张宇已经半个月都不太开心,以前一下课就和同学打打闹闹,现在他都不愿意搭理同学,别人主动和他聊天,他也兴致不高。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含解析)

第八部分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一、单选题1.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得森的研究表明,()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A.最低等B.中等C.中高等D.高等2.小张当学习委员后,为了让班上同学信服他,他开始更加努力的学习,取得好成绩。
小张这种动机属于()。
A.成就内驱力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3.小红发现,只要她努力学习,妈妈就会给她奖励,为此她开始努力学习。
小红的这种动机属于()。
A.成就内驱力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4.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称为()。
A.图式形成B.印象形成C.归因D.记忆的搜索5.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下列属于不稳定的内因是()A.能力B.任务难度C.努力D.机遇6.下列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是()。
A.满足学生的一切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B.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C.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D.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7.连续上了三节数学课之后,再上两节物理课时,小强的注意力总是集中不了,甚至打起了瞌睡,这种表现属于()。
A.厌学B.马虎C.学习疲劳D.学习倦怠8.()是人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
A.注意分散B.学习疲劳C.学习困难D.考试焦虑9.某校实验班实行考试成绩末位淘汰制,班级竞争激烈、气氛紧张,很多学生因此产生了严重的考试焦虑,说明考试焦虑会受()影响。
A.自身因素B.家庭因素C.学校因素D.社会因素10.个体对自己某种生理的、心理的因素或其他原因的认知偏差而导致的轻视自己的消极情绪体验被称为()。
A.自负B.自我否定C.自我认识D.自卑11.个体过度接受某种刺激后出现的逃避反应属于()。
A.超限逆反B.一般逆反C.自我价值保护逆反D.禁果逆反12.小亮在房间里做作业,用手机查找资料,这时候母亲进来,以为他在玩手机,狠狠教训了他,小亮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心理学部分)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心理学部分)及答案案例分析题(心理学部分)第一节普通心理学类一、相关理论链接(一)感知觉在教学中的应用1.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适应:视觉适应(明适应和暗适应)、嗅觉适应、听觉适应、味觉适应、触压觉的适应、温度觉适应。
感觉的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2.知觉的分类及特性分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近因效应)。
特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恒常性(二)注意1.注意的分类与规律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2.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三)意志1.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坚忍性)。
2.意志品质的培养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梳理科学的世界观;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四)智力1.智力的个体差异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又称钟形分布)。
绝大多数人的聪明程度属于中等。
智商分数极高与极低的人很少。
一般认为,IQ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不到1%,低于70的属于智力低下。
2.智力的群体差异第一,男女智力的总体说平大致相等,但是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第二,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二、教育案例实例【资料1】杨某(男)和肖某(女)是大学同班同学,十年前刚上大一的时候,肖某身材高挑,明眸皓齿,长发飘飘。
新生自我介绍时,大家都被她吸引,认为肖某的人生一定会和一般的女孩子有所不同。
杨某则是个外形不修边幅、邋里邋遢又不爱说话的人,时常外出不上课,大学四年过去都没有多少人能记住他,也认为他会是个一事无成的小人物。
然而,十年后,同学聚会,杨某经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小有成就,西装革履,身姿笔挺。
肖某则由于结婚生子改变太大,昔日风采不复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题(心理学部分)第一节普通心理学类一、相关理论链接(一)感知觉在教学中的应用1.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适应:视觉适应(明适应和暗适应)、嗅觉适应、听觉适应、味觉适应、触压觉的适应、温度觉适应。
感觉的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2.知觉的分类及特性分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近因效应)。
特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恒常性(二)注意1.注意的分类与规律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2.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三)意志1.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坚忍性)。
2.意志品质的培养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梳理科学的世界观;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四)智力1.智力的个体差异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又称钟形分布)。
绝大多数人的聪明程度属于中等。
智商分数极高与极低的人很少。
一般认为,IQ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不到1%,低于70的属于智力低下。
2.智力的群体差异第一,男女智力的总体说平大致相等,但是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第二,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二、教育案例实例【资料1】杨某(男)和肖某(女)是大学同班同学,十年前刚上大一的时候,肖某身材高挑,明眸皓齿,长发飘飘。
新生自我介绍时,大家都被她吸引,认为肖某的人生一定会和一般的女孩子有所不同。
杨某则是个外形不修边幅、邋里邋遢又不爱说话的人,时常外出不上课,大学四年过去都没有多少人能记住他,也认为他会是个一事无成的小人物。
然而,十年后,同学聚会,杨某经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小有成就,西装革履,身姿笔挺。
肖某则由于结婚生子改变太大,昔日风采不复存在。
老同学一见面大家都一时没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同学聚会散去后,大家又有了不一样的说辞,认为杨某运气好,还会步步高升,认为女孩子都是摆脱不了做家庭妇女的命运。
1.以上材料,体现了下列选项中的()A.第一印象B.晕轮效应C.刻板印象D.近因效应E.马太效应2.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有()A.社会知觉是人们对他人的知觉B.第一印象和近因效应都是对陌生人的印象C.“一俊遮百丑”和“一坏百坏”都体现了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能潜在于人的意识之中E.“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体现的是投射效应【答案】1.ABCD 2.CDE【解析】大一时候大家对于杨某和肖某的印象和看法体现的是第一印象和晕轮效应,同学聚会后的印象和看法体现的是近因效应和刻板印象。
马太效应是指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的现象。
名字取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多于;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马太效应也“平衡之道”相悖。
中国古代老子曾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社会知觉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对人、对己、对群体认识的过程。
第一印象是通常是针对陌生人的,近因效应是针对熟悉的人的。
【资料2】中学教师姚某正在上课,忽然教室外面发出一声巨响,同学们都不约而同的看向窗外,这时,姚老师“哒哒哒”敲了三下讲桌,待同学们都重新听课他又开始讲,姚老师上课习惯讲着讲着拔高声音或拖长声调,同学们也时常一边听姚老师讲课一边在课本上记笔记。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一声巨响引起了同学们的无意注意B.姚老师敲讲桌是为了引起同学们的无意注意C.姚老师敲讲桌是为了引起同学们的有意注意D.姚老师敲讲桌是为了引起同学们的有意后注意E.一声巨响引起了同学们的有意注意2.下列关于注意的品质,说法正确的有()A.“一目十行”体现的是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注意的转移C.学生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体现的是注意的分配D.学生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体现的是注意的转移E.注意的分散就是注意的分配【答案】1.AC 2.AC【解析】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不随意注意也叫无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却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分配和转移。
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到的对象数量即为注意的广度。
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活动上的时间长短为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周期性变化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
注意的分散指由于五官刺激的干扰,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活动任务。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资料3】莹莹和艳艳是同班同学,莹莹每次遇到困难都能够迎难而上,面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能够排除干扰,以作业为先。
艳艳却恰恰相反,遇到困难就退缩,一旦有小伙伴约她出去玩,她能立马把作业抛到脑后。
老师总是表扬莹莹而批评艳艳意志不坚定。
一次,她们两个一起去文具店,艳艳看见一个漂亮的笔记本,她既想买又嫌价格太贵。
莹莹进去之前就想好了自己要买的文具,很快就买好了。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前怕狼,后怕虎”与意志的果断性相反B.意志具有自制性的人善于控制不良情绪和排除外界诱惑C.“百折不挠”可以说明意志的坚持性D.具有意志的坚持性的人比较顽固E.果断性是以周密考虑和勇气为前提的2.下列关于意志冲突的说法正确的有()A.“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趋避冲突的真实写照B.“前怕狼,后怕虎”体现的是双避冲突C.双趋冲突和双避冲突都是同时出现两个目标D.生活中出现更多的是多重趋避冲突E.双趋冲突的两个动机强度是相同的【答案】1.ABCE 2.BCDE【解析】意志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的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坚韧性)。
自觉性是指个体能自主地、独立地采取决定及执行决定;果断性是指个体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在执行决定阶段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意志品质,具有自制性的人,善于控制不良情绪和排除外界诱惑的干扰,人手各种痛苦和灾难,与自制性相反的是任性和怯懦;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执行决定阶段个体能以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与之相反的是顽固和动摇。
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为上的犹豫不决,这种相互冲击的心理状态,称为动机冲突。
动机冲突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双趋冲突指两种对个体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形成强度相同的两个动机,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选其中一个目标,此时个体往往会表现出难于取舍的矛盾心理。
双避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产生逃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这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
趋避冲突: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两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
多重趋避冲突: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趋避冲突常常表现出一种更复杂的形式,即人们面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
【资料4】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
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
1.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人的智能既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又受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B.人的智能离开社会实践也很难发展起来。
C.学校教育能促进个体智能的发展。
D.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智能的发展。
E.遗传对个体智能的影响比后天因素的影响大。
2.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智商140以上的被称为天才B.智商在55-70的弱智儿童是可教育的C.男女智商在总体上是差不多的水平D.世界上聪明的人中男性的比例比女性多E.差不多一半的人数都属于智力中等成都【答案】1. ABCD 2.ABCDE【解析】人的智能高低一方面受个人先天的生物因素的影响,别一方面也受后天因素的影响,这主要包括家庭的环境、结交的伙伴、学校教育等。
研究表明,家庭间环境对智能的影响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相反,遗传的影响却随年龄的增加而越来越大。
家庭环境对智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智能发展。
早期干预对儿童智能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学校教育对智能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儿童在智力测验上的成绩有显著的影响,是否接受教育的儿童,以及接受较好和较差教育的儿童的智能之间存在着差异。
社会实践对智能的影响。
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环境和教育,能力和智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总体来看,智商是呈正太分布的,140以上的被称为天才,70以下的被称为弱智儿童,其中55-70的是可教育的。
男女智商总体水平差不多,男性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46%左右的人都处在90-109的智力水平,即中等水平。
【资料5】为了把课上得更加生动形象,马老师带来了很多直观教具,有标本,有图片,还有实物。
进教室后,她把这些放在了讲课桌上或者挂在了黑板上,新奇多样的教具顿时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热情,她想今天上课的效果一定很好……1.对于题目中马老师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采用多种直观教具,有助于学生形成感观认识B.教具种类过多容易喧宾夺主C.马老师没有把握住课堂内容的重难点D.马老师的做法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E.可能导致学生过于关注教具,不能专心听讲2.对于以上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 新颖独特的教具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B. 教学要避免过多干扰C. 越丰富多样的刺激越能增强学生理解,越有助于学生学习D. 教师应根据授课需要逐步展示教具并及时收好教具E. 能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就是好方法【答案】1.ABCE 2.CE 【解析】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新颖的、运动的、色彩对比鲜明的、强度大的刺激容易引起学生无意注意,加上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过多的教具同时呈现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
教学活动应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以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维护学生注意的稳定性,避免外部干扰。
因此,马老师应该根据讲课的需要,逐步展示教具并及时收好教具。
【资料6】我所教的二年级三班中有一位叫王林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老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