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心理学部分)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题(心理学部分)

第一节普通心理学类

一、相关理论链接

(一)感知觉在教学中的应用

1.感觉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适应:视觉适应(明适应和暗适应)、嗅觉适应、听觉适应、味觉适应、触压觉的适应、温度觉适应。

感觉的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2.知觉的分类及特性

分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近因效应)。

特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恒常性

(二)注意

1.注意的分类与规律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2.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三)意志

1.意志的品质

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坚忍性)。

2.意志品质的培养

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梳理科学的世界观;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四)智力

1.智力的个体差异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又称钟形分布)。绝大多数人的聪明程度属于中等。智商分数极高与极低的人很少。一般认为,IQ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不到1%,低于70的属于智力低下。

2.智力的群体差异

第一,男女智力的总体说平大致相等,但是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第二,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

二、教育案例实例

【资料1】杨某(男)和肖某(女)是大学同班同学,十年前刚上大一的时候,肖某身材高挑,明眸皓齿,长发飘飘。新生自我介绍时,大家都被她吸引,认为肖某的人生一定会和一般的女孩子有所不同。杨某则是个外形不修边幅、邋里邋遢又不爱说话的人,时常外出不上课,大学四年过去都没有多少人能记住他,也认为他会是个一事无成的小人物。然而,十年后,同学聚会,杨某经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小有成就,西装革履,身姿笔挺。肖某则由于结婚生子改变太大,昔日风采不复存在。老同学一见面大家都一时没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同学聚会散去后,大家又有了不一样的说辞,认为杨某运气好,还会步步高升,认为女孩子都是摆脱不了做家庭妇女的命运。

1.以上材料,体现了下列选项中的()

A.第一印象

B.晕轮效应

C.刻板印象

D.近因效应

E.马太效应

2.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有()

A.社会知觉是人们对他人的知觉

B.第一印象和近因效应都是对陌生人的印象

C.“一俊遮百丑”和“一坏百坏”都体现了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能潜在于人的意识之中

E.“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体现的是投射效应

【答案】1.ABCD 2.CDE

【解析】大一时候大家对于杨某和肖某的印象和看法体现的是第一印象和晕轮效应,同学聚会后的印象和看法体现的是近因效应和刻板印象。马太效应是指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的现象。名字取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多于;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也“平衡之道”相悖。中国古代老子曾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社会知觉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对人、对己、对群体认识的过程。第一印象是通常是针对陌生人的,近因效应是针对熟悉的人的。

【资料2】中学教师姚某正在上课,忽然教室外面发出一声巨响,同学们都不约而同的看向窗外,这时,姚老师“哒哒哒”敲了三下讲桌,待同学们都重新听课他又开始讲,姚老师上课习惯讲着讲着拔高声音或拖长声调,同学们也时常一边听姚老师讲课一边在课本上记笔记。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一声巨响引起了同学们的无意注意

B.姚老师敲讲桌是为了引起同学们的无意注意

C.姚老师敲讲桌是为了引起同学们的有意注意

D.姚老师敲讲桌是为了引起同学们的有意后注意

E.一声巨响引起了同学们的有意注意

2.下列关于注意的品质,说法正确的有()

A.“一目十行”体现的是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注意的转移

C.学生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体现的是注意的分配

D.学生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体现的是注意的转移

E.注意的分散就是注意的分配

【答案】1.AC 2.AC

【解析】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不随意注意也叫无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却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有意后注意。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分配和转移。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到的对象数量即为注意的广度。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活动上的时间长短为注意的稳

定性。注意的周期性变化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注意的分散指由于五官刺激的干扰,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活动任务。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资料3】莹莹和艳艳是同班同学,莹莹每次遇到困难都能够迎难而上,面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能够排除干扰,以作业为先。艳艳却恰恰相反,遇到困难就退缩,一旦有小伙伴约她出去玩,她能立马把作业抛到脑后。老师总是表扬莹莹而批评艳艳意志不坚定。一次,她们两个一起去文具店,艳艳看见一个漂亮的笔记本,她既想买又嫌价格太贵。莹莹进去之前就想好了自己要买的文具,很快就买好了。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前怕狼,后怕虎”与意志的果断性相反

B.意志具有自制性的人善于控制不良情绪和排除外界诱惑

C.“百折不挠”可以说明意志的坚持性

D.具有意志的坚持性的人比较顽固

E.果断性是以周密考虑和勇气为前提的

2.下列关于意志冲突的说法正确的有()

A.“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趋避冲突的真实写照

B.“前怕狼,后怕虎”体现的是双避冲突

C.双趋冲突和双避冲突都是同时出现两个目标

D.生活中出现更多的是多重趋避冲突

E.双趋冲突的两个动机强度是相同的

【答案】1.ABCE 2.BCDE

【解析】意志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的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坚韧性)。自觉性是指个体能自主地、独立地采取决定及执行决定;果断性是指个体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在执行决定阶段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意志品质,具有自制性的人,善于控制不良情绪和排除外界诱惑的干扰,人手各种痛苦和灾难,与自制性相反的是任性和怯懦;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执行决定阶段个体能以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与之相反的是顽固和动摇。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为上的犹豫不决,这种相互冲击的心理状态,称为动机冲突。动机冲突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双趋冲突指两种对个体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形成强度相同的两个动机,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选其中一个目标,此时个体往往会表现出难于取舍的矛盾心理。双避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产生逃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这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趋避冲突: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两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多重趋避冲突: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趋避冲突常常表现出一种更复杂的形式,即人们面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

【资料4】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