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朱敦儒《临江仙 直自凤凰城破后》原文、译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临江仙》原文及赏析

《临江仙》原文及赏析

《临江仙》原文及赏析《临江仙》原文及赏析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赏析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

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

“归来仿佛三更”,“仿佛” 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

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

以上两句精粹议论,化用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言,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

这两句,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

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

临江仙原文及翻译

临江仙原文及翻译

临江仙原文及翻译《临江仙·梅》是李清照的一首咏物词,现存版本最早见于明人的《花草粹编》。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临江仙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临江仙·梅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翻译/译文庭院一层层的有好多层,云簇阁楼的窗户,淡淡的雾气弥漫在四周,春天却迟迟不来。

思念让容色憔悴,只有在夜晚的梦中才能相聚,向阳的梅枝也到了发芽的时节。

梅花风姿清瘦,南楼的羌笛不要吹奏哀怨的曲调。

散发着浓浓的香味的梅花不知道被吹落多少?春日的暖风,别一下就让时间来到杏花盛开的时节了。

注释①《临江仙·梅》:此首或为李清照效法欧阳修《蝶恋花》所作的数阕《临江仙》之一。

②南枝:向南,亦即朝阳的梅枝。

③玉瘦檀轻:谓梅花姿态清瘦,颜色浅红。

檀:原为木名,此处指浅绛色。

④羌管休吹:意谓不要吹奏音调哀怨的笛曲《梅花落》。

⑤暖风迟日:语出孙光宪《浣溪沙》词:“兰沐初休曲槛前,暖风迟日洗头天。

”迟日:春日,语出杜审言《渡湘江》诗:“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⑥肥:这里指盛开。

赏析/鉴赏这首词以咏梅为题,用梅花暗喻词人自己,把闺人幽独的离思与韶华易逝的帐悯,极其高华而深至地表现了出来。

“庭院深深深几许”起句袭用欧词,一字不改,而又融化不涩,别具意境。

这种问鼎名篇的作法,表现了漱玉词人的魄力与艺术上的自信。

以设问的口气一连迭用三个“深”字,能在读者心中唤起了一种院宇深邃,气象雍容的声情效果。

迭字用得好,却能形容尽妙,动人于不自觉之中……李清照这首《临江仙》一、二两句用得浑成而富有变化。

因而避免了袭用成句容易造成的'雷同之感。

“庭院”句言其深,“云窗”句状其高。

一纵一横,交相映衬,便将一座贵家池馆的富丽与清幽的气象勾画出来了。

云簇疏棂,雾迷高阁,这是何其缥缈清幽、高出尘寰的所在呵。

临江仙原文及翻译(必备5篇)

临江仙原文及翻译(必备5篇)

临江仙原文及翻译(必备5篇)1.临江仙原文及翻译第1篇临江仙·信州作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

松间药臼竹间衣。

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

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翻译被贬来到江城买不起房屋,只能与仅存的几个和尚在野外的寺庙里相依。

在松林捣药竹林中挂放长衣,来到水源穷尽处,坐而远眺白云涌起时。

一只幽栖的鸟儿为什么在我这醉汉耳边苦苦悲啼?月向院西斜移而鸟鸣之声更悲切。

青山虽然无限好,但杜鹃鸟还是说“不如归去”。

注释江城:即信州,因处江边,故称。

残僧:老僧。

幽禽:指杜鹃。

缘底事:为什么。

不如归:杜鹃鸣声悲切,如呼“不如归去”。

鉴赏这首词表现出一种谪居异乡的苦闷和厌弃官场而向往故里的情感。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

”这二句无一字虚下,先交代了全词的政治背景,并为全词定下基调。

“江城”点明信州,“无屋买”是夸大之词,表明信州的偏僻荒凉,这样便自然地引出“残僧野寺”一句。

这里“残僧”画出了僧人的年迈衰老;“野寺”画出了寺庙的荒僻陋小。

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

“松间药臼竹间衣”三句紧承“残僧野寺”一句而来,写其行迹。

词人并没有因与残僧野寺相依而感到凄惨悲伤。

反而,在松荫竹翳的掩映下,一声药臼响,一角衣衫影,就能给心头增加无限的欢愉。

这里“一臼”、“一衣”,由于意象的典型性,取得了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

“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二句化用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句。

虽然只是在文字的排列上略作了调整,但由于将“水穷”“云起”突出到前景位置。

因而其艺术效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行到水穷处”是顺写,象征意义不大明显,而“水穷行到处”强调了“水穷”,就突出了山穷水尽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词人在宦海中的山穷水尽。

同样,“云起坐看时”较之“坐看云起时”也突出了“云起”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词人此刻是在冷眼旁观政治上的翻云覆雨。

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

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

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1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原文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

黄陵庙侧水茫茫。

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

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蘋远散浓香。

灵娥鼓瑟韵清商。

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

翻译斜阳落日送走最后一声蝉鸣,潇湘江面高悬起银色的明月,黄陵庙边的江水卷起阵阵涛声。

楚山的红树笼罩在茫茫烟雨里,烟雨隔断了高唐台下的迷梦。

江水摇碎岸边渔船的灯影,远处白蘋飘散着浓浓的香风。

涛声仿佛湘妃在弹奏凄清的怨曲,那朱红的瑟弦凄切的悲鸣,久久地迥荡在蓝天白云中。

注释银蟾:月亮。

潇湘:潇水和湘水合称,均在湖南境内。

黄陵庙:即湘妃祠,旧址在今湖南湘潭附近。

高唐:楚国台观名。

风飐碎:指风吹渔灯,灯光或明或暗,点点碎碎。

飐,风吹颤动。

白蘋:水中浮草。

灵娥:即湘灵。

湘灵即湘妃。

韵清商:音调哀怨,是清商怨曲。

朱弦:瑟弦的美称。

赏析毛文锡这首《临江仙》,取材于江湘女神传说,但表现的内容实是一种希幕追求而不遇的朦胧感伤,主题与词题是若即若离,恰好反映了从唐词多缘题而赋到后来去题已远之间的过渡。

“暮蝉声尽落斜阳。

银蟾影挂潇湘”。

起笔词境就颇可玩味。

时当秋夕,地则楚湘。

从日落到月出,暗示情境的时间绵延,带有一种迷惘的意昧,词一发端,似已暗逗出一点《楚辞》的幽韵。

“黄陵庙侧水茫茫”。

接上来这一句,便点染出幽怨迷离之致。

写黄陵庙,点追求怨慕之意,而黄陵庙侧八百里洞庭烟水茫茫境界的拓开,则是此意的进一步谊染。

“楚江红树,烟雨隔高唐”。

词境又从洞庭湖溯长江直推向三峡。

楚江红树,隐然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的意味。

而烟雨高唐,又暗引出楚襄王梦遇巫山神女的传说: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宋玉《高唐赋》),襄王梦遇神女,实则“欢情未接”,以至于“惆怅垂涕”(均见《神女赋》)。

这与二妃追舜不及实无二致。

句中下一“隔”字,则词人心神追慕之不遇,哀怨可感。

《临江仙》诗词翻译赏析

《临江仙》诗词翻译赏析

临江仙(鹿虔扆)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

翠华一去寂无踪。

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

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鹿虔扆:《临江仙》注释:金销重门:重重宫门都上了锁。

绮窗:有镂空花纹的窗子。

翠花:帝王仪仗中用翠色鸟羽装饰的旗子。

这里代指帝王。

寂无踪:了无踪影。

玉楼:华丽的楼阁。

此处指宫殿。

歌吹:歌声音乐声。

译文:宫门层层紧锁,荒凉的皇家园林异常安静。

我靠着窗户,望着秋天的夜空,不禁悲从中来。

自从皇帝去后,这里便一片寂静,再也不见皇帝的踪影。

宫殿里的歌舞之声,也早已随风而逝。

天空云雾笼罩的月亮,不知人事的变更,直到夜将尽时,还照耀着深宫。

在荒废的池塘中,朵朵莲花相对开放,滴滴清露滑落,像她们暗暗伤感亡国的泪珠。

赏析:鹿虔扆这首《临江仙》历来评价颇高,除了其中的故国情思易赢得一代代亡国之士的慨叹共鸣而得到再解读、再升华之外,该词出色的艺术手法亦是人所称道的重要原因。

其二,比拟想象,物物相生。

该词长于拟人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自然事物皆表现出活泼的生命力与主观化的情感色彩,正所谓:“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王国维《人间词话》)试看愁对秋空的绮窗、不知人事的明月、相向而泣的藕花,诸多意象均因沾染了人性化的特征而更富内涵韵味,尤其藕花与明月两种意象的对比,暗喻了两种情绪、两种心境,也正在此差异化描写中,藕花、明月更显勃勃生机。

对于《临江仙》一词,唐圭璋先生评价颇高,赞为“字字血泪”,也正由于鹿虔扆沉痛的故国幽情与出色艺术手法的成功结合,才谱写了这首历代传唱千年不衰的佳篇。

赏析二:鹿虔扆长于小词,特为后蜀主孟昶欣赏,蜀亡不仕。

开篇两句:紧扣的铁锁,深闭的重门,萧瑟的荒苑,积尘的户牖,孤寂的秋空,一切都笼罩于无言的“静”中。

“愁”为何事呢?原来是人去楼空,歌吹声断。

“翠华”意指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这里是帝王的代称。

“玉楼”为华丽的楼台。

由此不难发现,这“愁”不只限于对往日欢愉的不再而叹息,更真切的内涵是这一亡国臣子的故主之念和故国之思,使千转愁肠的“愁”意味深厚。

临江仙的原文和翻译

临江仙的原文和翻译

临江仙的原文和翻译临江仙的原文和翻译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临江仙的原文和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译文:梦醒时觉得人去楼空为孤寂困锁,酒醉醒来但见门帘低低下垂。

去年春天离别的愁恨滋生恰巧又在此时。

她想起凋残的百花中独自凝立,霏霏细雨里燕子双双翱飞。

记得与歌女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通过琵琶的弹奏诉说出自己的相思。

当初想见时的明月如今犹在,它曾照着象彩云一样的小苹回归。

鉴赏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

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

江渚就是江湾,是风平浪静的休闲之所。

一个“惯”字让人感到些许莫名的孤独与苍凉。

幸亏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知己,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慰藉。

“浊酒”似乎显现出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

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也算得了什么。

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痛快淋漓。

多少无奈,尽在言外。

大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

“是非成败转头空”,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

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15篇)

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15篇)

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15篇)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15篇)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1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欲眠还展旧时书。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古诗简介《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

该词上片回忆往事,抒写了词人与妻子之间的回忆。

下片描写周围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悲痛之情。

全词借景抒情,将词人内心的哀愁与对妻子的无比怀念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翻译/译文窗外,雨打芭蕉的点滴声,使我记起了当初的情景,让我的心都快要碎了。

临睡前又翻检旧时书信,看着那写满相思情意的书笺,便记起当时她初学书写还不熟练的模样。

看着这些散乱的书册,不禁泪眼模糊。

在这个冷冷的雨夜里,幽暗的窗前,我点着一盏孤灯。

原以为情缘已尽,可谁又道得清究竟是有情还是无情呢?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点滴”二句:点滴芭蕉,雨打芭蕉。

杜牧《芭蕉》:“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芭蕉》:“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此谓夜雨唤起对于往事的思忆。

旧时书:检阅旧时情书。

“鸳鸯”二句:追忆当初书写鸳鸯二字的情景。

缃帙(xiāng zhì):套在书上的浅黄色布套,此代指书卷。

幽窗:幽静的窗户。

创作背景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由正文内容可以得知这是一首怀念亡妻的悼亡词。

康熙十六年(1677年)卢氏因难产不幸去世,之后纳兰便陷入无限的哀悼,这首词即是卢氏死后所作。

赏析/鉴赏文学赏析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窗外雨滴落在芭蕉上的声音,仿佛是在敲打着词人不眠的思绪。

从前伊人对镜梳妆,娇颜正好。

即使相偎临窗看雨,亦难掩蜜意浓情。

但如今却是夜雨迷离,孤枕难眠。

那一声声雨打芭蕉,直将人带进那无尽的回忆中去。

冷雨夜,无眠时。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临江仙》阅读答案和翻译及赏析

《临江仙》阅读答案和翻译及赏析

《临江仙》阅读答案和翻译及赏析《临江仙》阅读答案和翻译及赏析原文:临江仙晁补之绿暗汀洲三月暮①,落花风静帆收。

垂杨低映木兰舟②。

半篙春水滑③,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④,美人新上帘钩。

青鸾无计入红楼⑤。

行云归楚峡⑥,飞梦到扬州⑦。

字词解释:①汀州:汀指水边的平地,州指水中的沙洲。

②木兰舟:用木兰树木材造的舟。

船的美称。

③篙(gāo):撑船的竹竿或木杆,滑:指春天江水上涨,行船流利。

④灞(bà)水桥:地名,在长安城东。

唐代人们离开京都,多在此处折柳赠别。

后来就成了与亲友话别地点的代称。

⑤青鸾(luán):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红楼:指美人居住的房子。

⑥行云归楚峡:宋玉《高唐赋》序里有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他欢会的事。

此后文人多用巫山云雨代指男女恋爱欢会。

楚峡即指巫山。

翻译:正是三月暮春时节,水边平地上长满了青草,一片暗绿。

花儿已开始凋谢,没有一丝风,船帆也都卷起来了。

高高的垂杨树下,小船横斜。

江水有半篙深,正利于行船,夕阳西下,耒归的游子又增加了一段愁绪。

当年在灞桥分别之时,回首眺望,只见美人也在卷帘伫视。

如今远在江边,多么希望青鸟使者能为我传送信息到红楼啊:昔日的恋爱生活已成为楚峡之游,而今只能在梦中飞到扬州去和你相会了。

阅读答案:试题:1.词的上片用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5分)2.词的上片写道:“一段夕阳愁”,结合全词分析,作者的'愁绪包括哪些?(6分)答案:1.草树、落花、风、帆、垂杨、舟(木兰舟)、春水、夕阳,描绘了一幅幽暗、寂静(寂寥),令人感到冷落(萧条、凄迷)、忧愁的画面。

分析:春末汀州,绿影阴暗;落花满地,风静帆收;柳映船停,春水湿滑;夕阳西下,游子未归,气氛凝重充满忧愁。

(评分标准:意象2分,5个以上2分,少于5个1分。

概括画面2分,意思对就可以,分析1分。

)2.①伤春之愁。

暮春时节,落花满地,勾起作者惜春、伤春之感。

②怀念亲人之愁。

《临江仙》原文及赏析

《临江仙》原文及赏析

《临江仙》原文及赏析《临江仙》原文及赏析1原文:月黑星移灯屡闪,依稀打过初更。

清游如此太多情。

豆花凉帖地,知雨咽虫声。

渐逼疏蓬风淅淅,几家茅屋都扃。

茨茹荷叶认零星。

不知潮欲落,渔梦悄然生。

诗词赏析:此词首两句点明时刻,以下写景,呈现出一片朦胧夜色。

荒村人静,遂觉茨菇荷叶,凡舟中所能辨识者莫不饶有诗趣。

“渔梦”语双关,可解作静极欲眠,亦可释为隐遁之想。

“凉帖地”之“凉”字,“咽虫声”之“咽”字,均可见作者体物炼字之工。

《临江仙》原文及赏析2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赏析】黄昏送别,孤帆远征。

回头重重烟柳,淡云暮烟。

待到酒醒人静,只见狐枕残灯,淮月朦胧。

晨风轻浪,离愁更浓。

这首词抒写了离别之痛,相思之苦。

风格柔丽,抒情宛转。

语言美,意境尤美。

沈雄《古今词话》:《尊前集》有徐昌图《临江仙》、《河传》二首,俱唐音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写江行夜泊之景。

“暮天”二句晚霞如绮,远雁一绳。

“轻浪”二句风起深宵,微波拍舵,淰淰有声,状水窗风景宛然,千载后犹相见客中情味也。

昌图爵里无考,选词家有列入唐词末者。

《柳塘词话》卷二沈雄云:有以徐昌图之《临江仙》为仙侣,而牛希济之《临江仙》为南吕者,其宫调自别,亦可也。

《临江仙》原文及赏析3原文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翻译庭院很深很深,不知有多少层深,云雾缭绕的楼阁门窗经常关闭。

骋目四望,只见柳梢返青和梅枝吐蕊的景象越来越分明了。

在古秣陵城的周围,树木渐绿,宣告春已归来,但我却无家可归,看来要老死建康城了。

忆往昔多少回吟赏风月,饮酒作诗,那是多么幸福啊,而如今却人已老去,什么事也做不成了!还有谁会怜悯你的憔悴与衰败?元宵试灯也好,踏雪赏景也好,都没有这份心情了。

古诗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翻译赏析

古诗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翻译赏析

古诗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翻译赏析《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作者为宋朝诗人朱敦儒。

其古诗全文如下:最好中秋秋夜月,常时易雨多阴。

难逢此夜更无云。

玉轮飞碧落,银幕换层城。

桂子香浓凝瑞露,中兴气象分明。

酒楼灯市管弦声。

今宵谁肯睡,醉看晓参横。

【前言】《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

该词通过描写战乱中夫妻失散的痛苦和对重逢的向往,把个人感情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笔调婉转,格调哀伤,词情凄苦,写出了国破家亡的时代悲哀。

【注释】⑴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原曲多用于咏水仙,故名。

⑵直自:自从。

⑶凤凰城:指汴京。

这句写北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汴京陷落。

⑷擘钗(bāichāi):钗为古代妇女头饰,常充当定情信物,又或在分离时各执一半,以为将来复合之凭证,谓之擘钗。

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⑸破镜:据孟棨《本事诗》载,南朝陈将亡时,驸马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破一铜镜各执一半,为重聚之凭,后果据此团圆。

擘钗、破镜后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分离。

⑹辽海北:泛指东北海边。

⑺玉关:玉门关,泛指西北地区。

⑻解(iě):知道。

⑼杜鹃:据《成都志》载,蜀中有望帝,名杜宇,身死之后魂化为鸟,是为杜鹃。

⑽塞雁:秋天雁从塞上飞回,故称塞雁。

⑾一十四番(fān)回:指看见雁南归已经十四次了。

即作者南来已有十四个年头。

【翻译】自从汴京城被攻破后,妻离子散劳燕双飞。

逃到天涯海角的亲人没有音信。

常常梦回辽海北,夜夜魂断玉门关。

残月知道团圆,牛良织女星知道团聚,为何不见亲人归来?今年春天还在听杜鹃悲啼。

年年看鸿雁从边塞飞来,至今已有十四回了。

【赏析】词人借一位流亡江南女子怀念流落远方良人的口吻,描写了国破家亡的痛苦。

上阕写女主人公自京城汴梁被金人所破后对离散了的亲人的思念。

“直自凤凰城破后”中的一个“直”字点明了自城破至今思念一直不断,而这种思念又不同于一般的离别,还包含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的惊恐与担忧。

【临江仙】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临江仙】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临江仙】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临江仙
晏几道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赏析】
这是怀旧忆人之作,所忆的.是作者倾心爱慕、至老不能忘情的一位少女。

此词代表了晏几道深婉精美的艺术风格。

因怀人而梦,为解愁而酒。

梦后酒醒,愈感孤寂,“高锁”、“低垂”显见孤寂之境,自然兜出一“恨”字,“春恨”又来,说明伤春怀人年复一年。

如今更为深沉。

末嵌入古人诗句,画出一幅暮春独立怀人图。

“微雨”、“落花”,春意阑珊;“人独”、“燕双”,倍增怀思。

浑化无迹,意象妙绝。

“记得”转入所怀内容,即对小蘋第一印象。

美妙之打扮,含情之弹奏,月光下之飘然归去,尤以此三种细节,深印脑际,终身难忘。

全篇由怀人之境之形,进而写所怀之人之事,情真、意婉、人美、语工,诸美荟萃,实罕其匹。

这首词对偶工整,出语俊逸,写得曲折深婉。

1/ 1。

朱敦儒的诗词《临江仙》赏析

朱敦儒的诗词《临江仙》赏析

【导语】《临江仙》该词⼤约是在公元1141年(绍兴11年)朱敦儒避乱南⽅时写的,当时正好凤凰城破,词⼈为了抒发⾃⼰的感慨,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写下了该词。

下⾯就和⼀起来欣赏下这⾸诗词,欢迎阅读! 《临江仙》 宋•朱敦儒 直⾃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

天涯海⾓信⾳稀。

梦回辽海北,魂断⽟关西。

⽉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归。

今春还听杜鹃啼。

年年看塞雁,⼀⼗四番回。

【赏析】 ⾸⼆句叙事直起,“直⾃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是说⾃从凤凰城被攻破后,擘钗破镜也便分开。

“凤凰城”,在这⾥代指京城汴京;“擘钗”⽐喻夫妻,“破镜”,指夫妻离散。

⾦兵攻陷汴京,使得百姓流离失所,亲⼈离散。

在这个战争年代,存活下来已是不易,更不⽤说相互通信了,“天涯海⾓信⾳稀”句写的就是夫妻离散后⾳信难通的情景,刻画出饱受战争苦难的主⼈公之惨痛⼼境。

“梦回辽海北,魂断⽟关西”两句,互⽂对举,合指极为遥远的地⽅。

是说主⼈公推测⾃⼰的妻⼦、亲⼈可能被⾦⼈掳到遥远的地⽅,他便借助梦境,飞越万⽔千⼭去和亲⼈相会。

“⽉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归”两句以⾃然中的星⽉作⽐,以“如何”⼆字领起⼀个反问句来抒发幽怨。

这⾥的“星”指牵⽜、织⼥⼆星,传说他们⼀年⼀度在七⼣相会,所以称“星解聚”。

这两句是说,⽉亮虽然常缺,但也有重圆的时候;⽜郎星和织⼥星虽远隔银河,但每年七⽉七⽇也有重聚的时候,为何偏偏我们这些离⼈就不能再次相逢呢?这⾥的“⼈”当指主⼈公和他的妻⼦;“归”是归到“擘钗破镜”的地⽅。

但要把这⼀幻想变为现实,是何等的不易。

词⼈⼼中愤愤不平,充满了怨恨,⼜⽆处发泄,才不禁向天上的星⽉发难。

这时却听到了杜鹃“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啼鸣声,这对于渴望团圆的主⼈公是⼀个强烈的刺激。

结句进⼀步联想到塞雁,塞雁⼀年⼀度南来,他“年年看塞雁,⼀⼗四番回”,却看不到亲⼈回来的那⼀刻,更看不到国家完整回归的那⼀刻。

在这⾸词中,作者把对亲⼈的思念之情与对国家深沉执着的爱完全融合在⼀起,从侧⾯表现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的强烈不满。

《临江仙》原文和翻译译文

《临江仙》原文和翻译译文

《临江仙》原文和翻译译文1、《临江仙》原文和翻译译文《临江仙》原文和翻译原文: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译文:梦醒时觉得人去楼空为孤寂困锁,酒醉醒来但见门帘低低下垂。

去年春天离别的愁恨滋生恰巧又在此时。

她想起凋残的百花中独自凝立,霏霏细雨里燕子双双翱飞。

记得与歌女小蘋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通过琵琶的弹奏诉说出自己的相思。

当初想见时的明月如今犹在,它曾照着象彩云一样的小蘋回归。

2、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王安石原文: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

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②,箕子之说③,徐氏录为得焉。

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

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

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

”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

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

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④。

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

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

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观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

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

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

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

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

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

吾闻铉与佑皆李氏臣,而俱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

当李氏之危也,佑能切谏,铉独无一说,以佑见诛,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皆铉之由也。

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1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译文】喝完饯别酒,友人们终于挥手别去,常常怨恨这种漂泊不定短暂虚浮的人生。

回首看到如烟似雾的杨柳早已遮断视线。

往前看去,风清云淡,孤雁远征。

孤单的寒日傍晚天空一片酡红。

今夜画船将停在什么地方?只怕夜间潮平水落,泊船岸边,一片清月迷漾。

到酒消人也醒时,那种愁绪倍加难以排遣了。

蜡烛残尽孤枕难眠;五更时轻风吹来激起点点浪花。

【注释】①饮散:饮完酒后离散。

离亭:送别的驿亭。

②浮生:一生。

古人谓“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

③飘蓬(péng):飘浮无定之意。

④重重(chóngchóng):一层又一层,形容很多。

⑤暮(mù)天红:指傍晚天空一片酡红。

⑥画船:装饰华丽的船。

多指游船。

⑦淮(huái)月:指照临淮水上空的月亮。

⑧朦胧(ménglóng):模糊不清。

⑨奈:怎奈,奈何。

⑩孤枕(zhěn)梦:这里指孤枕难眠。

五更风:指黎明前的寒风。

【赏析一】这是一首写旅愁的小令。

上片开头是:“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词人饮罢饯行酒,与亲故辞别西去,感慨万分,怨恨自己一生象飞蓬那样到处飘泊。

离亭,送别的驿亭。

“浮生”一词,出自《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庄子认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后世相沿称人生为浮生。

这里,词人感慨自己的身世,如今踏上旅途,从此开始了“飘蓬”一般的生活,遥遥水路,漠漠苍天,词人内心极度凄凉,羁旅之恨油然而生。

而这恨又是“长恨”,这就道出了“饮散”“西去”对词人来说并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身世飘零之恨。

一个“长”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

词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动乱时代,这首词,可能就是徐昌图由闽入宋前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词人凄清的身世,也包容了唐末宋初离乱社会的影子。

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推荐5篇)

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推荐5篇)

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推荐5篇)1.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第1篇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译文及注释译文宗庙难献的樱桃已落尽——全都随着春天归去,无知的粉蝶儿还是寻乐双飞。

杜宇转化的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

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

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以纷纷散去,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

炉里的香烟闲绕着绘饰凤凰的衾枕。

但见她愁容满面空持罗带,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

注释1.樱桃: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

《礼记·月令》中记载:“仲夏之月,天子以含桃(樱桃)先荐寝庙。

落尽:凋谢之意。

2.翻:翻飞。

3.金粉:妇女装饰用的铅粉,这里借指蝴蝶的翅膀。

全句意谓蝴蝶翻飞着银灰色的翅膀双双飞舞。

4.子规:鸟名,即杜鹃鸟的别名。

古代传说失国的蜀帝杜宇,被其臣相所逼,逊位后隐居山中,其魂化为杜鹃。

又经常于夜间呜叫,令人生悲,故古人有“杜鹃啼血”之说。

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之句。

5.啼月:指子规在夜里啼叫。

6.寂寥:冷冷清清。

7低迷:《古今词统》、《古今词话》、《历代诗余》等本中均作“凄迷”。

低迷,模糊不清。

8.闲袅: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轻轻摆动,这里指香烟缭绕悠闲而缓慢上升的样子。

9.凤凰儿:指绣有凤凰花饰的丝织品。

这里指饰有凤凰图形的或制成风凰形状的香炉。

10.持:拿着。

罗带:丝带。

11.恨依依:形容愁恨绵绵不断的样子。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赏析词的上片主要是写主人公独处伤怀,春怨无归的怅恨、无奈之情。

首句由写景入,点明时间、环境,先营造出了一种春尽无归的氛围,暗示着主人公伤春怀忧的情势,也昭示出全词的主旨和思路。

“蝶翻”句是反写,眼中所见之活泼欢快,更映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苦无奈。

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1临江仙·西湖春泛堤曲朱墙近远,山明碧瓦高低。

好风二十四花期。

骄骢穿柳去,文艗挟春飞。

箫鼓晴雷殷殷,笑歌香雾霏霏,间情不受酒禁持。

断肠无立处,斜日欲归时。

翻译水中行船,堤岸曲折,岸上红墙时近时远,远山明丽,近楼碧瓦高低相间。

春风吹到二十四番,骏马在绿柳间驰穿,画船追着春色浏览。

箫鼓声声震天犹如晴天响雷一般,香雾在湖面弥漫,笑声歌声不断。

情趣涌现,哪里还受酒的束管?面前美景欢乐一片,我却冷眼旁观,忧愁令肠断,此处无我立脚之点。

已经日落要归返,我却仍与伤感凄凉相伴。

注释二十四花期:指花信风。

骄骢:壮健的骢马。

殷殷:形容吹箫击鼓声音如雷声阵阵。

闲情不受酒禁持:指游春的好心情需开怀畅饮。

鉴赏这是一首纪游抒怀词,写词人春泛西湖的所见所闻所感。

全词分两个部分:上片与过片的前两句为前半部分,咏西湖春泛之全景,气氛欢快;末三句为后半部分,写自己泛舟欲归,情调黯然。

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原曲多用以咏水仙,故名。

“堤曲朱墙近远,山明碧瓦高低。

”曲:水流弯曲的地方。

两句大意是:春天的西湖周围,山明水秀,风景怡人。

在长堤的水流弯曲处,坐落着许多亭台楼榭,红墙碧瓦,远近高低纵横。

起二句对仗工整,总写西湖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色彩鲜明,气韵横生。

“好风二十四花期,骄骢穿柳去,文舟益挟春飞。

”好风二十四花期:即二十四番花信风。

古人将春天前后八个节气分属二十四种花,它们是:小寒梅花、山茶、水仙;大寒瑞香、兰花、山矾;立春迎春、樱春;雨水菜花、杏花、李花;惊蛰桃花、棣棠、蔷薇;春分海棠、梨花、木兰;清明桐花、麦花、柳花;谷雨牡丹、荼种、楝花。

骢:原指毛色青白相杂的马,也泛指马。

文罦:即画舫。

罦,刻有罧首的船。

三句大意是:在二十四番花信风轻吹的三四个月中,西湖边风景如画,游人如织。

骑马的游客在柳树间穿行;湖中画船如云满载春色荡漾往来。

“骄”字刻画出游客的盎然意兴,“文”字更为此画面增添了几许绮丽的色彩。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朱敦儒《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朱敦儒《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原文、译文及赏析

朱敦儒《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原文、译文及赏析临江仙朱敦儒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

天涯海角信音稀。

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

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释】①直自:自从。

②凤凰城:因汉长安城中有凤凰阙,故汉唐时长安又称凤凰城;或曰,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曾吹箫引凤降于京城,故后称京城为凤凰城。

此处指北宋都城汴京。

③擘钗:钗为古代妇女头饰,常充当定情信物,又或在分离时各执一半,以为将来复合之凭证,谓之擘钗,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④破镜:据孟棨《本事诗o情感》载,南朝陈将亡时,驸马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破一铜镜各执一半,为重聚之凭,后果据此团圆。

擘钗、破镜后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分离。

⑤杜鹃:据《成都志》载,蜀中有望帝,名杜宇,身死之后魂化为鸟,是为杜鹃。

⑥塞雁:雁为候鸟,每年春季由北自南迁徙,古时相传有雁足传书之事。

[1]⑦一十四番:一十四年。

【译文】自从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开。

天涯海角信音稀。

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为什么不看见人归来?今年的春天还听杜鹃啼。

年年看塞雁,一十四年回。

【创作背景】该词大约是在公元1141年(绍兴11年)朱敦儒避乱南方时写的,当时正好凤凰城破,词人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慨,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写下了该词。

【赏析】首句“直自”即“自从”的意思。

凤凰城又称凤城、丹凤城。

杜甫《夜》诗:“步蟾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赵次公《杜诗注》:“秦穆公女弄玉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丹凤城,其后号京都之城曰凤城。

”《三辅黄图载》“汉长安城中有丹凤阙,后因称长安为凤凰城、凤城。

”不管从哪一说,凤凰城是代指京城。

这里是指北宋京城汴京。

金兵攻陷汴京,残酷的侵略战争给北宋朝野上下都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当时,无论官吏、士绅、庶民都纷纷逃难,不知多少家庭被毁灭,亲人失散,骨肉分离,这就为第二句提供了历史背景。

“擘钗破镜分飞”,就是指的夫妻离散。

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原文阅读及翻译赏析

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原文阅读及翻译赏析

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原文阅读*及翻译赏析采桑子·彭浪矶朱敦儒扁舟去作*南客,旅雁孤云。

万里*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①:这首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南下避难,途经今*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1、本词的上片和下片在感情抒发上各具特点,试分别作具体分析。

参考*①上片侧重记事抒情。

词人独驾扁舟,避乱*南,如同失群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兴起浓重的羁旅孤寂之感。

回首北望烽*弥漫的中原大地而泪洒“满巾”,直接抒发了无限的国破家亡之痛。

②下片偏重写景抒情。

暮*笼山,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景*冷清黯淡,表露了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的情绪。

日落时分,作者的寂寞感、凄凉感更加强烈;*面平缓恰恰反衬了词人难以平静的思乡心绪。

2、试析词人因何而愁”?答:日晚夜冷,岁暮将至,波平舟阻,羁旅他乡,山河破碎3.本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寓情于景。

如用“旅雁”“孤云”抒发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情感。

附加注释⑴彭浪矶:在*西省彭泽县长*南岸。

⑵扁舟:小舟。

⑶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

译文乘舟避难*南,就像失群的大雁,孤独的浮云。

穿梭在连绵的*尘之中,回国中原已泪满斤。

碧山对着水边的平地有丝丝凉意,看着枫树叶和芦苇根。

太阳落山了水波平静了怨恨离开了家乡。

赏析:《采桑子·彭浪矶》是宋代作家朱敦儒怀念中原故土的一首词。

整首词于清婉中含沉重的伤时感乱之情,流丽而有沉郁之致。

这是一首怀念中原故土的词,题为“彭浪矶”,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经今*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全词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带景;下片侧重写景,而景中含情,整首词于清婉中含沉重的伤时感乱之情,流丽而有沉郁之致。

彭浪矶在长*边,与*中的大、小孤山相对。

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

乘一叶扁舟,到*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

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原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原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原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采桑子·彭浪矶朱敦儒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①:这首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1、本词的上片和下片在感情抒发上各具特点,试分别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①上片侧重记事抒情。

词人独驾扁舟,避乱江南,如同失群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兴起浓重的羁旅孤寂之感。

回首北望烽烟弥漫的中原大地而泪洒“满巾”,直接抒发了无限的国破家亡之痛。

②下片偏重写景抒情。

暮色笼山,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景色冷清黯淡,表露了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的情绪。

日落时分,作者的寂寞感、凄凉感更加强烈;江面平缓恰恰反衬了词人难以平静的思乡心绪。

2、试析词人因何而愁”?答:日晚夜冷,岁暮将至,波平舟阻,羁旅他乡,山河破碎3.本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寓情于景。

如用“旅雁”“孤云”抒发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情感。

附加注释⑴彭浪矶:在江西省彭泽县长江南岸。

⑵扁舟:小舟。

⑶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

译文乘舟避难江南,就像失群的大雁,孤独的浮云。

穿梭在连绵的烟尘之中,回国中原已泪满斤。

碧山对着水边的平地有丝丝凉意,看着枫树叶和芦苇根。

太阳落山了水波平静了怨恨离开了家乡。

赏析:《采桑子·彭浪矶》是宋代作家朱敦儒怀念中原故土的一首词。

整首词于清婉中含沉重的伤时感乱之情,流丽而有沉郁之致。

这是一首怀念中原故土的词,题为“彭浪矶”,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全词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带景;下片侧重写景,而景中含情,整首词于清婉中含沉重的伤时感乱之情,流丽而有沉郁之致。

彭浪矶在长江边,与江中的大、小孤山相对。

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

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敦儒《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原文、译文及赏析
临江仙
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

天涯海角信音稀。

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

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释】
①直自:自从。

②凤凰城:因汉长安城中有凤凰阙,故汉唐时长安又称凤凰城;或曰,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曾吹箫引凤降于京城,故后称京城为凤凰城。

此处指北宋都城汴京。

③擘钗:钗为古代妇女头饰,常充当定情信物,又或在分离时各执一半,以为将来复合之凭证,谓之擘钗,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④破镜:据孟棨《本事诗o情感》载,南朝陈将亡时,驸马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破一铜镜各执一半,为重聚之凭,后果据此团圆。

擘钗、破镜后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分离。

⑤杜鹃:据《成都志》载,蜀中有望帝,名杜宇,身死之后魂化为鸟,是为杜鹃。

⑥塞雁:雁为候鸟,每年春季由北自南迁徙,古时相传有雁足传书之事。

[1]
⑦一十四番:一十四年。

【译文】
自从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开。

天涯海角信音稀。

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为什么不看见人归来?今年的春天还听杜鹃啼。

年年看塞雁,一十四年回。

【创作背景】
该词大约是在公元1141年(绍兴11年)朱敦儒避乱南方时写的,当时正好凤凰城破,词人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慨,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写下了该词。

【赏析】
首句“直自”即“自从”的意思。

凤凰城又称凤城、丹凤城。

杜甫《夜》诗:“步蟾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赵次公《杜诗注》:“秦穆公女弄玉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丹凤城,其后号京都之城曰凤城。

”《三辅黄图载》“汉长安城中有丹凤阙,后因称长安为凤凰城、凤城。

”不管从哪一说,凤凰城是代指京城。

这里是指北宋京城汴京。

金兵攻陷汴京,残酷的侵略战争给北宋朝野上下都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当时,无论官吏、士绅、庶民都纷纷逃难,不知多少家庭被毁灭,亲人失散,骨肉分离,这就为第二句提供了历史背景。

“擘钗破镜分飞”,就是指的夫妻离散。

“擘钗”,出自白居易《长恨歌》:“钗留
一股合一扇”。

“破镜”出自孟棨《本事诗·情感》:“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

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谓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绝矣。

若情缘未断,犹冀相见,宜有以信之。

’乃破一镜,人执其半……。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生离死别,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的两地分离,都是由于残酷的战争打破了他们的宁静生活,使恩爱夫妻生生离别。

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同样也是由于金兵发动的侵略战争才迫使他们“擘钗破镜”的,都是战争的直接受害者。

用典切贴,容易唤起人们的联想。

两句均为叙事,但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人有悲欢离合”,如果是在正常情况下的夫妻暂别,去有定所,离有归期,这是常事,在人的感情海洋中不会引起狂涛激浪的冲击。

但词中主人公的家庭拆散,夫妻分离都是在战火纷飞的时候突然发生的,彼此去向不明,后会无期,天涯海角,各处一方。

被强迫分散的夫妻、亲人,多么想得到对方的消息。

如果分散之后还能互通鱼雁,那么,虽远在天涯,也还可有点安慰。

而“信音稀”,却是鱼沉雁杳,音信不通,不只是稀少而已。

这样,就把饱受战争苦难的词中主人公的惨痛心境更推进了一层,更能激起人们的同情。

亲人离散,究竟流落何处,自然不免引起种种推测。

这就为下二句“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留下伏笔。

“辽海北”,泛指辽东沿海一带地方。

“玉关西”的“玉关”即指玉门关,在甘肃敦煌西北,借指西北边关一带地方。

辽海,本是金人的老巢。

至于“玉关西”则当时金人势力尚未达到。

两句只是互文对举,合指极为遥远的地方。

正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碣石、潇湘”的用法一样。

据史籍记载,金兵攻占汴京后,大肆掳掠财物、珍宝、人口北去。

丁特起《靖康纪闻》载:“靖康二年(1127)正月二十七日,金人索郊天仪物……及台省寺监官吏、通事舍人、内
官,数各有差,并取家属……。

”“二十九日,开封府追捕内夫人、倡优……又征求戚里权贵女使……”“二月初二日,金人索……内官等各家属。

”“十七日,又追取宫嫔以下一千五百人……”移文吩咐“解发尽绝,并不得隐落一人。

”至于民间妇女丁壮被掳掠北去者,更不计其数,难以尽书。

遭遇如乐昌公主者,何止一人?这是何等野蛮的抢劫!何等残酷的蹂躏!
词中主人公有理由推测自己的妻子、亲人也有可能被金人掳掠去遥远的北方敌占区。

这种推测是合乎情理的。

思念及此,不免牵肠挂肚,梦绕魂萦。

在现实生活中,亲人不但不能见面,而且音讯隔绝。

只有“梦魂惯得无拘检”(晏几道《鹧鸪天》),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飞越万水千山去和亲人相会。

这只是词中主人公在苦思苦念,无可奈何中一点虚幻的安慰。

然而当“梦回”、“魂断”之后,摆在词中主人公面前的却仍然是残酷无情的现实。

这真是令人难以忍受的精神折磨。

上阕侧重写离别的痛苦,下阕侧重写对重逢的盼望。

多年离别,万里相思,自然幻想着有一天能够重逢。

因此,一切象征重逢、重合的物象,都会引起词中主人公的感触。

月亮虽然常缺,但一个月也有一夜重圆。

牛郎星和织女星虽远隔银河,但每年七月七日也有一天团圆。

人为什么不能团圆呢?“如何不见人归?”这个“人”是指谁?“归”到何处?“人”是指词中主人公和他离散了的亲人。

“归”是归到十四年前“擘钗破镜”的地方。

要把这一切幻想变为现实,就只有赶走金兵,收复失地,还于旧都。

什么时候是“人归”的时候呢?春天“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杜鹃声对渴望去团圆的词中主人公是一个敏感刺激,引起他无限感慨。

“今春还听杜鹃啼”。

年年有杜鹃,年年唤“不如归去”,已经听了十四年了,明年春天,后年春天又将如何呢?人生有限,归去无期,字里行间,凝聚了词人多少辛酸的泪水啊!有国,才有家,词从侧面含蓄地流露出作者多么希望北伐中原,驱除金虏,还我河山。

作者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与对国家深沉执着的爱完全融合在一起。

从另一侧面也表现出作者对南宋小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强烈不满。

结句从上文一月一次团圆的月亮,一年一度相会的牛女星,进而联想到一年一度南来的塞雁。

塞雁来去,自有定期,人不如雁,能不深悲?塞雁一年一度南来,他已数过十四番了,那么,第十五番呢?第十六番呢?……词意有余不尽,给读者留有想象余地。

作者在这首词中以自己的悲惨经历感受了人间妻离子散的痛苦。

以深刻的富有强烈感情的笔触写出了这个时代的悲剧。

通过对定期团圆的月亮、牛女,定期催归的杜鹃,定期南来的塞雁的感触,使他盼望归去团圆的感情形象化、深刻化了,将对亲人的怀念与对国家的热爱两种感情熔铸在一起了,充分表现了朱敦儒词的爱国精神。

【作者介绍】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

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

1133年(绍兴三年)以荐补右迪功郎,1135年(绍兴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校正文字的官吏)。

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

晚落致仕,除鸿胪少卿,秦桧死,依旧致仕。

1159年(绍兴二十九年)卒。

有词三卷,名《樵歌》。

在两宋词史上,能比较完整地表现出自我一生行藏出处、心态情感变化的,除朱敦儒之外,就只有后来的辛弃疾。

苏轼作为新词风的开拓者,虽然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了抒情自我化的方向,但他还没有将自我完整的人生历程和整个精神世界写进词中(另一半写在人的诗里),诗词的表现功能还有所区分--词多言情,诗多言志和叙事。

李清照也恪守这种惯例。

朱敦儒则进一步发挥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不仅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而且以词表现社会现实,诗词的功能初步合一,从而给后来的辛派词人以更直接的启迪和影响。

辛弃疾《念奴娇》词就明确说是“效朱希真体”,陆游年青时曾受知于朱敦儒,为人与作词都受朱敦儒的熏陶,他的名作《卜算子·咏梅》即与朱敦儒的《卜算子》(古涧一枝梅)风神相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