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中华化学史 人类文明世界殊

合集下载

中国化学史 成就

中国化学史 成就

张青莲(1908-2006),无机化学 家、教育家。长期从事无机化学 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对同位素化 学造诣尤深,是中国稳定同位素 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对中 国重水和锂同位素的开发和生产 起过重要作用。晚年从事同位素 质谱法测定原子量的研究,1991 年测得的铟原子量114.818士 0.003,已被国际采用为新标准。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的错误而编15181593年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
中国化学史上的成就
中国化学史上的成就
中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
1000多年前中国就能炼锌,早于欧洲 400年。 公元前2000年中国已会熔铸红铜 。公 元前1700年中国已开始冶铸青铜。公元 900多年我国的胆水浸铜 法是世界上最 早的湿法冶金技术(置换法)。 1700多年前,中国已能炼铅及铜铅合 金。
邢其毅是一位造诣很深、洞察 力敏锐的有机化学家,他早在 50年代初就断言:在未来年代 里蛋白质和多肽化学必将成为 有机化学研究的前沿阵地。 1951年他就提出并进行蝎毒素 中多肽成分的研究,这个计划 比国外同行早15年。 领导合成人工牛胰岛素,他在 化学界的地位是很高的。
纵观古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作为化学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化 学工作者,我们应当建立浓厚广 泛的兴趣,培养优良的学习工作 作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广泛结识志同道合的人。切 勿夜郎自大,重蹈前人之覆辙。
染料
3000多年前我国已利用天然染料染色。
陶瓷
公元前8000…6000年中国已制造陶器。公元 200年中国比较成熟地掌握了制瓷技术 。
纵观古代,成功辉煌贡 献突出,值得我国人民 骄傲。

化学发展简史与人类文明

化学发展简史与人类文明

古代和近代化学史大事记
古代和近代化学史大事记
• 古代和近代化学史大事记

§我国有了青铜器;春秋晚期能炼铁;战国晚期能炼钢;唐代有了火药。

§十八世纪七十年月,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里分别觉察并制得了
氧气;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最早用天平和为争论化学的工具,并推翻了燃素学说;英国
化学家卡文迪许、雷利等间续从空气中觉察了惰性气体。
式的诞生和工业革命的进展,以及天文学、物理学等学科的重大突破,化学 试验最终冲破了炼丹术的桎梏,走上了科学的康庄大道。为此做出巨大奉献 的化学试验家产推波义耳(R.Boyle,1627—1691)和拉瓦锡(voisier, 1743—1794)。
• 现代化学试验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震惊整个自然科学的电子、X射线与放射性等三大觉察
• 拉瓦锡的化学试验方法论思想,对化学试验从定性向定量的进展产生 了乐观和深远的影响,成为近代化学试验进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正 是在此根底上,近代化学试验才得以蓬勃进展,从而拓展了化学科学 争论的领域,导致了很多重要化学理论的建立和进展。
近代化学试验
• 三 化学试验是化学科学理论建立和进展的根底
• 道尔顿(J.Dalton,1766—1844)原子论就是在化 学科学试验的根底上建立起来的。
• 他还觉察了铜盐和银盐、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检验方法,并在1685年发 表的“矿泉水的试验争论史的简洁回忆”一文中,描述了一套鉴定物 质的方法。因此,他还常被尊为定性分析化学的奠基者。
近代化学试验
• 二 定量化学试验方法论的创立者——拉瓦锡
• 拉瓦锡“是明确提出把量做为衡量尺度对化学现 象进展试验证明的第一位化学家”,他把近代化 学试验推动到定量争论的水平。

化学发展史简介

化学发展史简介

化学发展史简介i
概述化学发展史的五个时期
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都是化学技术的应用。正是这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今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起看越来越大的作用。 燃素化学时。 化学史大致分为:
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
这时人类的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主要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多少万年摸索而来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这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
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们,在皇宫、在教堂、在自己的家里、在深山老林的烟熏火燎中,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求得荣华富责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藉,在中国、阿拉伯、埃及、希腊都有不少。这一时期积累了许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这是化学史上令我们惊叹的雄浑的一幕。后来,炼丹术、炼金术几经盛衰,使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了正当发挥。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耕,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英语的chemistry起源于alchemy,即炼金术。chemist至今还保留昔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这些可以说是化学脱胎于炼金术和制药业的文化遗迹了。

化学发展简史

化学发展简史

化学发展简史引言概述: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古代化学的起源开始,分别介绍了化学发展的五个重要阶段,包括古代化学、中世纪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和当代化学。

一、古代化学:1.1 古代化学的起源:古代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人们通过试错的方式开始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1.2 古希腊化学的发展:古希腊化学家提出了“四元素说”,认为世界的一切物质都由火、水、土、气四种元素组成,并且通过化学反应可以相互转化。

1.3 中国古代化学的贡献:中国古代化学家发明了火药、造纸术等重要的化学技术,并且在药物、冶金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中世纪化学:2.1 炼金术的兴起:中世纪时期,炼金术在欧洲兴起,炼金术士试图通过炼金术来寻找黄金和长生不老的秘密,但是炼金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2 化学知识的传播:中世纪的阿拉伯学者通过翻译古希腊和古埃及的化学著作,将化学知识传播到欧洲,为后来的化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2.3 燃烧和酸碱理论的进展:中世纪化学家对于燃烧和酸碱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为后来的化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三、近代化学:3.1 化学元素的发现:近代化学家通过实验逐渐发现了一系列的化学元素,如氧、氢、氮等,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3.2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将化学元素按照其性质的周期性排列,为化学的分类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3.3 有机化学的兴起:19世纪末,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奥斯特瓦尔德提出了有机化学的理论基础,开创了有机合成的新时代。

四、现代化学:4.1 原子结构的研究:20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随后意大利物理学家里德贝格提出了原子核的概念,为原子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4.2 化学键的理论:20世纪初,美国化学家刘易斯提出了化学键的共价理论,解释了化学反应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发展简史和人类文明(2)PPT讲稿

化学发展简史和人类文明(2)PPT讲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十九世纪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和植物学家布朗分别提出了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与“布朗运动”。

§二十世纪奥地利和德国物理学家泡利、洪特分别提出了核外电子排布的“泡利
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
化学实验发展史概述
化学实验发展史概述
•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
础,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大致经过了早期 化学实验、近代化学实验和现代化学实验 等三个发展时期。
• 今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
起看越来越大的作用。
• 化学史大致分为: • 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这时人类的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主
要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多少万年摸索而来的,化学知识还 没有形成。这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概述 化学发展史的五个时期
• 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炼丹术士和
概述 化学发展史的五个时期
• 燃素化学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
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 燃烧的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后成为灰烬。
• 定量化学时期,即近代化学时期: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
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这一时期建立了不 少化学基本定律,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展了有机 结构理论。所有这一切都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科学相互渗透时期,即现代化学时期:二十世纪初,量子论的发展使
化学和物理学有了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蛋白质、酶的结 构问题得到了逐步的解决。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绪言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1.化学发展史 (1)早期的化学是一门实用技术
火药
(硝石、硫磺、 木炭) 火药由硝石、硫黄和木炭这三种物质混 和制成。而当时人们都把这三种东西作 为治病的药物,所以取名“火药”,意 思是“着火的药”。
书写材料的发展与造纸术 甲骨文
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国就有了刻
(4)多渠道获取知识
总结:1.化学发展简史
2.化学与生活、化学与能源环境 3.如何学好高中化学
作业:阅读课本和相关资料,进一步了
解化学的发展史。 预习 第一章 化学反映及其能量 变化
叶绿素 血红素 维生素B12
叶绿素 血红素 维生素B12

1982年,IBM瑞士苏黎士实验室的葛〃宾尼 (G.Binning)和海〃罗雷尔(H.Rohrer)研制 出世界上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
化学发展史
古代 • 冶金、 火药、 造纸…
近代 • 原子分 子学说
现代 • 物质结 构理论
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春秋——简、木牍
春秋——简、木牍
战国惠施富学五车
布——缣帛
布——缣帛
东汉蔡伦造纸术
我国的烧瓷技术世界文明
我国的烧瓷技术世界文明
我国的烧瓷技术世界文明
青铜器——司母戊鼎、越王勾践剑
青铜器——司母戊鼎、越王勾践剑
化学发展史
古代 • 冶金、 火药、 造纸…
近代 • 原子分 子学说
现代 • 物质结 构理论

原子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这时 化学这门科学才真正的形成。
(3)新世纪化学研究的热点:材 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PPT课件5 苏教版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PPT课件5 苏教版
化 学 科 学 与 人类文 明PPT课 件5 苏 教 版
化 学 科 学 与 人类文 明PPT课 件5 苏 教 版
二、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
1.熔融氯化钠和氯化钠溶液的电解
熔融氯化钠
存在离子 电 阳极 极
Na+、Cl- 2Cl--2e-===Cl2↑
反 阴极 应
2Na++2e-===2Na
总反应
化 学 科 学 与 人类文 明PPT课 件5 苏 教 版
3.下列属于传统湿法炼铜的是( ) A.CO还原CuO制取Cu B.电解CuCl2溶液制取Cu C.高温下O2与Cu2S反应制取Cu D.Fe与CuSO4溶液反应制取Cu 【答案】 D
化 学 科 学 与 人类文 明PPT课 件5 苏 教 版
化 学 科 学 与 人类文 明PPT课 件5 苏 教 版
【答案】 A
化 学 科 学 与 人类文 明PPT课 件5 苏 教 版
化 学 科 学 与 人类文 明PPT课 件5 苏 教 版
【题后悟道】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后 面的金属”如Fe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Cu,Cu与AgNO3溶液反应置 换出Ag,但K、Na、Ca等活泼金属不能将较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 中置换出来,因为这些金属会与水剧烈反应。
设计三 做 思维辨析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自然界中金属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 (2)在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都显正价。( ) (3)金属冶炼过程中,金属化合物得到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 (4)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即金属失电子的能力越强。( ) 【答案】 (1)× (2)√ (3)× (4)√
4Al+3O2↑ H2+CuO==△===Cu+H2O 3CO+Fe2O3=高==温==2Fe+

高一化学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高一化学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钠的制取
铝的制取
小结: 小结:
Ag Hg Cu H Pb Sn Fe Zn Al Mg Na Ca K 加热法 热还原法 电解法
二、化学科学理论与测定技术
(1)古代化学 (1)古代化学
冶金、陶瓷、酿造、 冶金、陶瓷、酿造、 火药、造纸、医药 火药、造纸、
近代化学
原子-分子论 原子 分子论
现代化学
请写出这句话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写出这句话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材料3]古代炼铁 材料3]古代炼铁 3]
我国古代的炼铁技术在世 界上是遥遥领先的, 界上是遥遥领先的,比欧 洲要早一千多年。 洲要早一千多年。早期的 炼铁是将铁矿石和木炭一 层夹一层的放在炼炉中, 层夹一层的放在炼炉中, 650~1000℃的火上焙烧 的火上焙烧, 在650~1000℃的火上焙烧, 利用木炭的不完全燃烧产 生的一氧化碳使铁矿石中 的氧化铁还原成铁。 的氧化铁还原成铁。
物质结构理论
(2)微观结构观测仪器: (2)微观结构观测仪器: 微观结构观测仪器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三、酸、碱理论
波义耳酸、碱理论: 波义耳酸、碱理论:
水溶液能溶解某些金属, 水溶液能溶解某些金属,跟 碱接触会失去原有特性, 碱接触会失去原有特性,且 能使石蕊试剂变红的物质是
酸;
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 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 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
酸;
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 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 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 物是碱。
路易斯酸、碱理论 酸 碱质子理论: 路易斯酸、碱理论-酸、碱质子理论:
凡能给出质子( 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 是酸; 凡能接受质子( 凡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 是碱。 若某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 受质子,称之为两性物质。 受质子,称之为两性物质。

高考专题复习—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

高考专题复习—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

高考专题复习—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1、央视栏目《国家宝藏》不仅彰显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绿色颜料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B、宋·《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D、清·乾隆“瓷母”是指各种釉彩大瓶,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解析: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A项正确;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项正确;青铜是铜锡合金,C项正确;釉彩大瓶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D项错误。

2、以下成语本意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A、百炼成钢B、刻舟求剑C、木已成舟D、暗香浮动解析:百炼成钢的原理是热还原法冶炼金属铁,为氧化还原反应,A项正确;刻舟求剑涉及物理变化,B项错误;木已成舟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则是物理变化,C项错误;暗香浮动是指花散发的香味扩散到空气中,为物理变化,D项错误。

3、宋代《本草图经》中记载:“取此一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

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

看沸定汁尽,去火待冷,取出按为末,色似黄丹,收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文中“矾”的化学式是FeSO4·7H2OB、“色赤”的物质可能是Fe2O3C 、“矾”受热分解时硫元素都表现氧化性D 、可通过焰色反应区分“矾”和朴硝(Na 2SO 4·10H 2O) 解析:“矾”指绿矾,其化学式是FeSO 4·7H 2O ,A 项正确;“色赤”说明产物为红色,FeSO 4·7H 2O 中含有铁元素,其化合物Fe 2O 3为红色,B 项正确;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产物Fe 2O 3可知“矾”受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 4·7H 2O=====高温F e 2O 3+SO 2↑+SO 3↑+14H 2O↑,只有部分S 元素表现氧化性,C 项错误;由于朴硝中含有钠元素,因此可用焰色反应区分“矾”和朴硝。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二:怎样用原子组成最小的汉字“中国”?
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 员于1993年底至1994年初,以超真空扫描隧道 显微镜(SIM)为手段,在硅晶体表面上开展了 原子操纵的研究,取得了具有世界水平的成果。 他们在室温下,用SIM的针尖,并通过针尖与 晶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把硅晶体表面的原 子拔出,从而在晶体表面上形成了一定规则的 图形,如“中国”等字样,这些沟槽的线宽平 均为2nm。目前只有很少的几个国家拥有这种 技术手段。
离非常接近时(通常小于1nm),在外加电场的作用 下,电子会穿过两个电极之间的绝缘层流向另一 电极,这种现象叫做隧道效应,产生的电流称为 隧道电流。隧道电流的强度对针尖与样品表面之 间的距离非常敏感。通过电子反馈回路可以控制 隧道电流不变,即控制针尖与样品表面的距离始 终不变,再通过计算机系统控制针尖在样品表面 扫描,这样,针尖就随着样品表面的起伏而起伏, 从而使针尖的运动轨迹就是样品表面的形貌。
产生: 炼长生不老的仙丹和象征荣华富贵的黄金 。
代表: 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 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 成就: 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
(5)科学相互渗透时期,即现代化学时期。见下图;
材料 环 境 生 命
化学
能源
2.我国在化学发展史上的成就
例2、 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要求我们的努力 方向是( AD )。 A.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和综合利用率 B.加快开发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C.从外国进口燃料 D.寻找新能源 剖析: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并且储藏量有 限,这就要求我们综合利用能源,提高 使用效率。但无论怎样,它们总有一天 会枯竭,这就要求科学工作者想方设法 提高现在这些化石燃料的利用率,并不 断寻找新能源,如核能、太阳能、氢能 等。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胡海铭)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胡海铭)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1 知道化学的研究内容;1.2 知道化学的发展史。

1.3 通过阅读、交流、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验方法。

1.4体验化学的有用性和有趣性,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懂得绿色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对学习化学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并有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因此在本节课力求让学生产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化学对我们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

3教学重点:3.1化学的研究内容;3.2体验化学是有趣的、有用的以及化学的发展史。

3.3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4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5教学过程:5.1新课导入[创设问题情境] :中国梦,我的梦,今天这节课我们从梦说起。

图片展示飞天梦和科幻画,从飞天梦说起。

要实现我们普通人的登天们必须依靠化学材料科技,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门学科使人梦想成真,它就是化学。

今天这节课我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化学世界,领略化学的魅力。

今天,我们来学习绪言。

从梦说起【板书】:绪言设计意图: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并且非常渴望实现它,而化学正是一个能使人梦想成真的学科,在九年级这个人生紧要关头以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能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究化学的兴趣。

5.2新课讲授:5.2.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真切的感受。

展示衣,食,住,行、农业、医药卫生、航空航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真的可以让人梦想成真,化学真的很有用,所以学好化学就很必要。

如果离开了化学产品我们的生活将会变的很糟糕,化学的作用就不言而喻。

正如绪言所讲的那样,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板书】化学——应用设计意图:本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2化学的定义【师】: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它不仅研究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如:氧气,水,二氧化碳等,还发明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图片展示竹林中清新的空气和水,介绍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图片展示临床上医生为什么只能给病人输送氧气而不能输送其他气体;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而氧气却没有此应用;钻石和铅笔芯的组成元素相同,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却相差如此之大?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并进一步得出结论:化学要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传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文中的柴世宗就是后周世宗柴荣。

传说他命人烧造的一批瓷器,仿照雨过天青色,被称为“柴窑”。

柴窑瓷器有“天下第一美瓷”之誉,其特点被总结为“色如天,明如境,薄如纸,声如磬”。

陶器瓷器原料陶土含较多氧化铁瓷土(高岭土)氧化铁含量低,氧化铝含量高烧结温度焙烧温度约900℃焙烧温度1200℃以上釉质低温釉或无釉高温釉性质吸水、不透明质地细密坚硬、不吸水、半透明术。

我国古代玻璃不同于西方钠钙玻璃的品质和体系,化学成分有所不同,当属于铅钡玻璃。

中国发现最早的玻璃器始于春秋末、战国初,早期中国玻璃(称为琉璃,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制品的主要作用就是替代玉,制作仿玉的礼器,这种情况在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地区尤其常见。

【题1】英文“Chian”又指“瓷器”,反映西方人把中国作为“瓷器故乡”,优美的陶瓷制品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早在一万多年前中国就制得了陶器,约6500年前烧制出了红陶,红陶是黏土经焙烧后制得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体现红陶的红色是氧化铁B.烧制红陶黏土只发生了氧化反应C.黏土经高温焙烧,强度硬度提高D.传统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答案】B【解析】红陶是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代表。

粘土焙烧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其中铁元素被氧化为氧化铁,焙烧后变得质地坚硬。

【题2】制砖瓦技术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世界建筑业上一大杰出贡献,有“秦砖汉瓦”之称。

制砖瓦的原料为黏土,黏土的主要成分是Al 2O 3·2SiO 2·2H 2O 及其铁的氧化物。

在烧制过程中,因方法不同砖瓦的颜色不同,若空气过量和自然冷却条件下,烧制出来的砖瓦呈______色,其化学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封窑(隔绝空气)并在窑顶加入一定量的冷水,烧制出来的砖瓦呈____色,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红色 4FeO+O 2 ===== 2Fe 2O 3 4Fe 3O 4+O 2 =====6Fe 2O 3 青灰色 C+H 2O====== CO+H 2 Fe 2O 3+CO =====2FeO+CO 2 Fe 2O 3+H 2 ====2FeO+H 2O 3Fe 2O 3+CO ====2Fe 3O 4+CO 2 3Fe 2O 3+H 2 =====2Fe 3O 4+H 2O【题3】2019年高考题.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答案】A【赏析】以陶瓷性质为载体,考查硅酸盐的理化性质。

A 选项:“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一方面考查学生对中华化学史的了解,另一方面考查学生对常见化合物氧化铁颜色的掌握。

△ △ △ △ △ △ 高温本题以反映中华文明象征的陶瓷的制取、使用及区别,考查硅酸盐的性质。

【点评】这里“……青色,来自氧化铁”,用“来自”显然不妥,因为瓷器中的青色就是“来自”瓷土中的氧化铁经高温反应生成了FeO等而造成的。

“……青色,来自氧化铁”最好改为“……青色是氧化铁体现的”。

二、冶金技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梦溪笔谈》关于金属制备与加工的记述有11条,如“胆水浸铜”、“灌钢”和“百炼钢”等,铜是我国古代主要金属材料,早在西汉时期就发现了铁从胆水中置换出铜,到了宋代已普遍应用于铜的大规模生产,西方国家直到1670年才发现此法冶铜。

【题4】中国炼丹家大约在唐代或五代时期掌握了以炉甘石点化鍮石(即鍮石金)的技艺:将炉甘石(ZnCO3)、赤铜矿(主要成分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至800℃左右可制得与黄金相似的鍮石金。

(1)鍮石金是__________。

(2)鉴别鍮石金与黄金最简单的方法是(注明现象与判断)______________。

(3)炉甘石点化鍮石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黄铜或铜锌合金(2)分别在空气中灼烧,表面变黑的是黄铜(3)分解反应、置换反应【题5】据《天工开物》记载,我国古代以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来升炼倭铅(即锌),其原理如图2。

已知锌的熔点420℃、沸点906℃。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炼倭铅过程包含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B.冶炼时锌变为蒸气在兜室冷凝为固体C.“泥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得到的锌被氧化D.“锌火”是锌蒸气和一氧化碳在空气的燃烧图1 图2【答案】B【解析】根据“升炼倭铅”就可知道利用升华法冶炼金属锌,而且可以推知冶铅比冶锌年代早(事实上我国商代的墓葬中发现有各种铅器和铅戈)。

本题要求根据冶锌的装置图和题给锌的熔沸点判断四个选项说法的正误:“升炼倭铅”的反应:ZnCO 3=======CO 2↑+ZnO 、CO 2+C=========2CO 、ZnO+CO=========Zn(气)+CO 2,A 项正确。

反应区温度达到1100~1300℃,Zn 变为蒸气与杂质分离,在“兜室”冷凝为液体流出(冷凝区温度介于Zn 的沸点和熔点之间),B 项错误。

利用“泥封”防止制得的锌与空气接触而被氧化,“锌火”是未反应完的CO 和Zn 蒸气从“兜室”逸出燃烧。

所以C 、D 项正确。

三、古代制硝酸、硫酸【题6】15世纪我国明崇祯年间《徐光启手迹》记载了《造强水法》“绿钒五斤(多少任意),硝五斤,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将二味同研细,次用铁作锅,……锅下起火,取气冷定,开坛则药化为水,锅亦坏矣。

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惟黄金不化水中,加盐则化。

化过它金之水,加盐则复为砂,沉于底,……强水用过无力……”,“硝”即硝酸钾。

回答下列问题:(1)这里的“强水”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

(2)“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后化学式为(假设绿钒在“炒”的过程中未被氧化)_____。

(3)“将二味同研细,次用铁作锅,……锅下起火”造“强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锅亦坏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银为例说明“用水入五金皆成水”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惟黄金不化水中,加盐则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化过它金之水,加盐则复为砂,沉于底”的离子方程式为(设“它金”为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强水用过无力”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NO 3(2)FeSO 4·4H 2O[假设1 mol FeSO 4·7H 2O 即278 g ,失去质量的1/5即55.6 g(约3 mol)H 2O] (3)2FeSO 4·4H 2O =====Fe 2O 3+SO 3↑+SO 2↑+8H 2OSO 3+H 2O==H 2SO 4KNO 3+H 2SO 4==== KHSO 4+HNO 3(4)Fe+ 6HNO 3 =====Fe(NO 3)3+3NO 2↑+3H 2O (5)Ag+2HNO 3 ===AgNO 3+NO 2↑+H 2O(6)Au 的金属活动性很弱,硝酸均不能将其氧化;加盐(NaCl)后,“强水”中含王水成分,Au 可溶于王水(7)Pb 与“强水”反应后生成硝酸铅,加盐(NaCl)后,生成PbCl 2沉淀(8)“强水”用过以后,生成了硝酸盐溶液,其氧化性减弱或消失【点评】《徐光启手迹》记载《造强水》:300℃ >900℃ >906℃ △ △ △【题7】1640年,我国早期科技丛书《物理小识·金石类》(方以智)提到:“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惟乌桕树不畏其气”,“青矾”则绿矾,强热“青矾”得红色固体,气体冷凝得“矾油”。

回答下列问题:(1)“矾油”的成分是________。

(2)强热“青矾”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矾油”至少为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青矾厂气熏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衣服当之易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栽木不茂,惟乌桕树不畏其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 2SO 4 (2)2FeSO 4·7H 2O ====Fe 2O 3+SO 3↑+SO 2↑+7H 2O 47.6[98 g/(98 g+6×18 g)] (3)SO 3、SO 2均有强刺激性气味(4)SO 3(g)遇水汽形成硫酸酸雾腐蚀衣服(5)硫的氧化物(SO x )污染环境,伤害植物,形成酸雨污染土壤,植物枯死。

但乌桕树对SO x 气体有较强的抗性【点评】明末清初方以智(1611—1671年)编著的《物理小识》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学术著作。

全书共十二卷,分为十五类。

从内容来看,它广泛涉及天文、 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医药、农学、工艺、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

△卷数科类页码卷数科类页码第一册177页之一天类、历类19 第二册136页之七金石类 4 之二风雷雨旸类地类、占候类51 之八器用类30之九草木类59 之三人身类84 之十鸟兽类(上) 87 之四医药类(上) 106 之十一鸟兽类(下) 101 之五医药类(下) 123 之十二鬼神方术、异事类之六饮食、衣服类146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四、古今技术的融合1967年我国领导人决定将(代号523)防治疟疾药物研究作为国家的紧急战备任务,发动全国相关部门共同攻关。

期间虽从上万种中草药中进行筛选,未获满意结果。

1969年1月,“523”办公室商请中国中医科学院参与抗疟药物研究,屠呦呦被院所领导确定负责组建课题组。

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方药集》。

经课题组开展实验研究对200多种中药的380余种提取物进行鼠疟筛选未获满意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