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眠》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冬眠》 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 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冬眠的知识,包括冬眠的定义、原因和动物种类等。

2. 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动物自然行为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冬眠的定义和原因。

2. 常见冬眠动物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冬眠动物如何适应寒冷环境。

2. 学生如何将冬眠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冬眠》阅读材料。

2.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3. 活动材料:小组讨论记录表、动物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冬眠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冬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冬眠》材料,回答相关问题,理解冬眠的定义、原因和动物种类。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探讨冬眠动物如何适应寒冷环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4. 知识拓展:教师通过PPT介绍冬眠动物的特点和实例,丰富学生的知识。

5. 实践活动:学生制作动物卡片,描述冬眠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冬眠的重要性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是否属于冬眠动物,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延伸1. 项目式学习:学生分组研究不同种类的冬眠动物,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冬眠过程,并制作研究报告或演示文稿。

2. 创意表达:学生以绘画、写作或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表达对冬眠动物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中的表现,评估其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冬眠动物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理解,以及对作业要求的完成程度。

3. 项目式学习成果:评价学生在研究报告或演示文稿中的研究成果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冬眠的基本知识。

2. 在小组讨论中,鼓励内向学生发言,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冬眠》 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 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冬眠的概念,知道冬眠是某些动物为了适应寒冷环境而采取的一种生存策略。

2. 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冬眠方式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冬眠的概念、不同动物的冬眠方式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动物为什么选择冬眠这种方式来适应环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为什么会有冬眠现象。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动物的冬眠方式和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冬眠的概念、动物的冬眠方式和特点等。

2. 准备相关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冬眠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方式生存?2. 讲解冬眠的概念介绍冬眠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冬眠是动物为了适应寒冷环境而采取的一种生存策略。

3. 分析不同动物的冬眠方式和特点利用PPT和视频资料,介绍不同动物的冬眠方式和特点,如熊的冬眠、青蛙的冬眠、松鼠的冬眠等。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动物为什么会有冬眠现象?冬眠对动物有什么好处?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动物的冬眠是一种适应环境的生存策略。

拓展学生思维:除了冬眠,还有哪些动物有特殊的生存策略?这些策略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动物冬眠的画作,并简要描述画作中所体现的冬眠特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冬眠概念的理解,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评估。

2. 评价学生对不同动物冬眠方式和特点的掌握,通过作业和课堂互动进行评估。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

2. 对于学生掌握不足的部分,可以通过课后辅导或者重复讲解来加强。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动物》中的第一课时《冬眠》。

教材主要介绍了冬眠的概念、动物冬眠的原因和冬眠期间动物的生活状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冬眠的概念,知道动物冬眠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冬眠的概念、动物冬眠的原因。

难点:动物冬眠期间的生活状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冬季动物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冬季动物的变化。

提问:“你们发现冬季动物园里的动物有什么不同?”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冬眠的概念和动物冬眠的原因。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冬眠的概念,阐述动物冬眠的原因,并通过PPT展示动物冬眠期间的生活状态。

4.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有关冬眠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5.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动物冬眠的好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冬眠的概念动物冬眠的原因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色笔在笔记本上画出你最喜欢的冬眠动物,并写一篇关于这个动物冬眠的小短文。

答案:略2. 调查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是否冬眠,冬眠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掌握了冬眠的概念和动物冬眠的原因。

在课堂讲解环节,通过PPT展示和例题讲解,使学生了解了动物冬眠期间的生活状态。

小组讨论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拓展延伸:邀请动物园工作人员进行课堂分享,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动物冬眠的生活状态。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实地观察冬眠动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冬眠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冬眠现象的生物学意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教学难点:冬眠机制的探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冬眠动物图片3.实验材料(如有条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展示冬眠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冬眠现象。

2.学生分享对冬眠的初步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冬眠的定义、分类及其生物学意义。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冬眠动物在冬眠期间如何维持生命活动?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设。

(四)实验探究1.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冬眠机制。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六)课后作业2.学生观察身边的冬眠现象,记录并分析其生物学意义。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

2.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对冬眠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课后作业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冬眠的定义与分类1.冬眠的定义:动物在冬季为了适应低温环境,降低新陈代谢,进入一种生理状态。

2.冬眠的分类:真冬眠、假冬眠、不完全冬眠。

二、冬眠的生物学意义1.节省能量:冬眠期间,动物的新陈代谢降低,能量消耗减少。

2.避免食物匮乏:冬季食物匮乏,冬眠有助于动物度过食物短缺期。

3.适应低温环境:冬眠有助于动物适应低温环境,避免冻伤。

三、冬眠机制1.体温调节:冬眠动物在冬眠期间,体温下降,但能维持生命活动。

2.能量来源:冬眠动物在冬眠前积累大量脂肪,作为冬眠期间的主要能量来源。

3.新陈代谢调节:冬眠期间,动物的新陈代谢降低,能量消耗减少。

四、冬眠与环境的关系1.温度:温度是影响冬眠的主要环境因素,低温促使动物进入冬眠。

2.食物:食物匮乏是动物进入冬眠的重要原因。

《冬眠》 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 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冬眠的概念,知道冬眠是某些动物为了适应寒冷的冬季环境而采取的一种生存策略。

2. 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冬眠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关爱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冬眠的概念和意义2. 冬眠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3. 冬眠动物的分类和分布4. 冬眠动物的适应策略和生存优势5. 人类对冬眠动物的保护和关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冬眠的概念、冬眠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冬眠动物的分类和分布、冬眠动物的适应策略和生存优势。

2. 教学难点:冬眠动物的适应策略和生存优势,人类对冬眠动物的保护和关爱。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冬眠的意义和动物的适应策略。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冬眠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利用观察和讨论法,让学生了解和关注人类对冬眠动物的保护和关爱。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冬眠的概念、冬眠动物的图片、视频资料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3. 教室准备多媒体设备,以便进行PPT展示和视频播放。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冬眠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冬眠动物的特点和适应策略。

2. 讲解:教师讲解冬眠的概念、冬眠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冬眠动物的分类和分布。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冬眠动物的适应策略和生存优势,分享自己的观点。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冬眠动物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生活习性和特点。

5. 实践活动:学生制作关于冬眠动物的手抄报,加深对冬眠动物的了解。

七、作业布置1. 观看一部关于冬眠动物的纪录片,了解冬眠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冬眠动物的短文,描述其生活习性和特点。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七章《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的第二节“冬眠”,详细内容如下:1. 冬眠的概念与特点;2. 冬眠的生物学意义;3. 常见冬眠动物的种类及其适应策略;4. 人类对冬眠的研究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冬眠的概念、生物学意义以及常见冬眠动物的种类和适应策略;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冬眠的生物学意义及其适应策略;2. 教学重点:冬眠的概念、常见冬眠动物的种类和适应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冬眠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冬眠现象的兴趣,导入新课;2. 新课内容:(1)讲解冬眠的概念、特点;(2)分析冬眠的生物学意义;(3)介绍常见冬眠动物的种类及其适应策略;(4)介绍人类对冬眠的研究与应用;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关于冬眠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冬眠的选择题、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冬眠》2. 内容:(1)冬眠的概念、特点;(2)冬眠的生物学意义;(3)常见冬眠动物的种类及其适应策略;(4)人类对冬眠的研究与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冬眠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2)列举至少三种常见冬眠动物的适应策略;(3)谈谈你对冬眠现象的看法。

2. 答案:(1)冬眠是动物为了适应低温环境,降低能量消耗,采取的一种生物学策略。

生物学意义包括:降低能量消耗、避免食物短缺、提高生存率等;(2)常见冬眠动物的适应策略有:降低体温、减缓新陈代谢、减少活动等;(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冬眠的概念、生物学意义以及常见冬眠动物的适应策略掌握较好,但部分学生对冬眠的具体机制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关于冬眠的资料,了解冬眠的其他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冬眠》 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 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冬眠的概念,知道动物冬眠的原因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生活习性,增强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冬眠的概念:冬眠是一种动物为了适应寒冷季节而采取的一种生理状态,通过降低体温、减缓新陈代谢等方式来度过严寒期。

2. 动物冬眠的原因:动物冬眠主要是为了生存,因为寒冷季节食物稀少,气温低,动物的新陈代谢减慢,冬眠可以帮助它们节省能量,等待春天的到来。

3. 动物冬眠的特点:冬眠动物的体温下降,心跳和呼吸减慢,进入一种类似休眠的状态。

冬眠动物在冬眠期间不吃不动,全身肌肉放松,皮肤变得干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动物在冬天会变得懒惰,不再活跃?2. 新课导入:介绍冬眠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冬眠是一种适应寒冷季节的生理状态。

3. 讲解冬眠的原因:解释动物冬眠是为了生存,因为冬天食物稀少,气温低,动物需要节省能量。

4. 讲解冬眠的特点:描述冬眠动物的体温下降、心跳和呼吸减慢等现象,让学生了解冬眠期间动物的状态。

5. 实例分析:介绍一些典型的冬眠动物,如熊、蛇、松鼠等,让学生了解它们冬眠的方式和特点。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冬眠动物,分析它的生活习性和冬眠方式。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生活习性,增强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冬眠的概念、原因和特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还有哪些适应环境的方式?除了冬眠,还有哪些动物有特殊的生存策略?3. 课后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动物冬眠的资料,下一节课分享给大家。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冬眠动物的生活习性。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冬眠的特点。

小学六年级语文《冬眠》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冬眠》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冬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冬眠》。

该章节主要讲述了一只小熊在冬天来临前为了储存能量,开始冬眠的故事。

文章通过生动的情节,引导学生了解冬眠的概念,同时体会自然界的生存智慧。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故事所传达的自然界生存智慧。

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课文,理解并掌握冬眠的相关知识。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课文,理解并掌握冬眠的相关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冬眠的动画短片,引起学生对冬眠的兴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

3. 精讲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讲解冬眠的相关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冬眠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冬眠的理解和感受。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关于冬眠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冬眠:概念:动物为了适应寒冷的冬季,进入一种休眠状态。

目的:节省能量,生存下去。

例子:熊、青蛙、蛇等。

七、作业设计答案: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熊在冬天来临前为了储存能量,开始冬眠的故事。

2. 请列举两种你了解的冬眠动物,并说明它们冬眠的原因。

答案:熊、青蛙。

熊冬眠是为了节省能量,青蛙冬眠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情节,让学生了解了冬眠的概念,并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到了自然界的生存智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冬眠的兴趣浓厚,参与度较高。

但在冬眠动物的知识普及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存策略,如夏眠、冬眠等,并进行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4年冬眠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冬眠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冬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七章《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第三节“冬眠”,详细内容涉及冬眠的概念、生物学意义、冬眠动物种类及生理机制。

重点解析冬眠过程中动物体内的生理变化及其与环境适应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冬眠的定义、类型及生物学意义,掌握冬眠动物的主要生理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冬眠动物的生理机制及其适应性。

教学重点:冬眠的概念、生物学意义及冬眠动物的生理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视频、挂图、实物模型。

学具:显微镜、实验试剂、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冬眠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动物在冬季的特殊生存策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冬眠。

2. 知识讲解:(1)讲解冬眠的概念、类型及生物学意义。

(2)介绍冬眠动物的生理特征,分析其与环境适应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实验视频,展示冬眠动物体温、心跳、呼吸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冬眠生理机制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若干关于冬眠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显微镜观察,观察冬眠动物的组织切片,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冬眠的概念、类型、生物学意义。

2. 冬眠动物的生理特征及其适应性。

3. 冬眠实验的步骤及结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冬眠的概念、类型及生物学意义。

(2)列举三种冬眠动物,并分析其生理特征。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冬眠动物在冬眠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答案:1. (1)冬眠是一种生物为了适应寒冷季节,降低新陈代谢,进入一种低能量消耗状态的生存策略。

类型包括完全冬眠和间歇冬眠。

生物学意义在于降低能量消耗,提高生存率。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七章《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的第三节“冬眠”,详细内容涉及冬眠的定义、冬眠的类型、冬眠的生物学意义以及人类对冬眠的研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冬眠的概念、类型及生物学意义,掌握动物冬眠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案例了解人类对冬眠的研究。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冬眠的生物学意义,人类对冬眠的研究。

重点:冬眠的定义、类型及生物学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挂图。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北极熊在冬天冬眠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动物会进入冬眠状态?2. 基本概念:介绍冬眠的定义、类型(自发冬眠、诱导冬眠)。

3. 生物学意义:分析冬眠对动物生存的优势,如节约能量、避免食物短缺等。

4.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研究案例,介绍人类如何利用冬眠原理进行生物技术研究。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冬眠的选择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冬眠2. 板书内容:定义:冬眠是一种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降低生理活动,进入一种休眠状态的现象。

类型:自发冬眠、诱导冬眠生物学意义:节约能量、避免食物短缺、适应恶劣环境人类研究:利用冬眠原理进行生物技术研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冬眠的定义及类型。

(2)分析冬眠对动物的生物学意义。

(3)谈谈你对人类利用冬眠原理进行生物技术研究的了解。

2. 答案:(1)冬眠是一种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降低生理活动,进入一种休眠状态的现象。

类型有自发冬眠和诱导冬眠。

(2)冬眠对动物的生物学意义包括节约能量、避免食物短缺、适应恶劣环境等。

(3)人类利用冬眠原理进行生物技术研究,如低温生物学、冷冻保存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了冬眠的基本知识,但部分学生对冬眠的生物学意义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七章第三节,主题为“冬眠”。

详细内容包括:冬眠的定义、冬眠的生物学意义、冬眠的动物类型、冬眠的生理机制以及我国冬眠动物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冬眠的定义,理解冬眠在生物学中的意义。

2. 掌握冬眠动物的主要类型及其生理机制。

3. 了解我国冬眠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冬眠的定义、冬眠动物的主要类型及其生理机制。

难点:冬眠生理机制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冬眠动物模型或图片)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冬眠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在做什么吗?它们为什么要在冬天这样做呢?”2. 知识讲解(1)冬眠的定义通过PPT展示,讲解冬眠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冬眠是一种生物学现象。

(2)冬眠的生物学意义(3)冬眠动物类型介绍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中的冬眠动物,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的冬眠特点。

(4)冬眠生理机制通过PPT展示,讲解冬眠生理机制,如代谢降低、体温调节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我国冬眠动物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冬眠动物的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冬眠的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冬眠的定义2. 冬眠的生物学意义3. 冬眠动物类型4. 冬眠生理机制5. 我国冬眠动物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冬眠的定义、生物学意义、动物类型及生理机制。

答案:见板书内容。

2. 作业题目:举例说明我国冬眠动物的特点。

答案:我国冬眠动物种类丰富,如大熊猫、金丝猴等。

它们在冬眠期间,体温、代谢率降低,靠储存的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冬眠的相关知识。

课后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动物的冬眠特点,拓展知识面。

《冬眠》教案

《冬眠》教案

《冬眠》教案冬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冬眠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冬眠动物的种类和生物特征;3. 了解冬眠对动物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冬眠的定义和特点;2. 冬眠动物的种类和生物特征。

三、教学准备1. 图片、幻灯片等教学辅助材料;2. 冬眠动物的观察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播放相关冬眠动物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冬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探究:1. 教师向学生介绍冬眠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冬眠的目的和对动物的意义。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冬眠动物进行研究。

鼓励学生使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调研。

3. 学生展示研究成果,介绍他们选择的冬眠动物的种类、生物特征以及冬眠过程中的变化。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并进行讨论。

拓展:1. 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发放冬眠动物的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冬眠动物进行观察并记录。

观察内容可以包括动物冬眠前后的外貌特征、活动能力的变化等。

2. 学生互相交流观察结果,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思考。

归纳总结: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冬眠的定义和特点,确保学生对冬眠的基本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冬眠对动物的重要性,包括节约能量、保护机体等方面。

五、巩固练习出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回答和讨论,以检查学生对冬眠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拓展延伸为了加深学生对冬眠的理解,可以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参观动物园等地方,观察和学习更多关于冬眠的实际情况。

七、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冬眠的重要性和对动物生存的影响。

八、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自主学习,选择一个冬眠动物进行更深入的调研,并撰写一篇关于该动物冬眠的文章。

九、教学反思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并总结下节课的改进措施。

十、教学延伸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更加深入的冬眠知识教学,如进一步研究冬眠的生理机制、冬眠动物的保护措施等,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或小研究项目。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的第一课时《冬眠》。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冬眠的概念、原因以及不同动物的冬眠方式。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采取的生存策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冬眠的概念和原因,知道不同动物的冬眠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冬眠的概念和原因,了解不同动物的冬眠方式。

难点:理解动物冬眠是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生存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物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动物在冬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在冬天的特殊行为。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在冬天为什么会这样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2. 讲解冬眠概念(10分钟)讲解冬眠的定义,即动物在冬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降低体温、减缓新陈代谢的一种生存策略。

引导学生理解冬眠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

3. 探讨冬眠原因(10分钟)4. 学习冬眠方式(10分钟)5. 实践环节(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用学具制作动物冬眠的模型,展示并讲解所选动物的冬眠方式。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冬眠概念:动物在冬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降低体温、减缓新陈代谢的一种生存策略。

原因:食物减少、温度降低等。

方式:完全冬眠、半冬眠等。

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幅动物冬眠的画,并配以文字说明。

答案:略2. 选择两种动物,调查它们的冬眠方式,下节课分享。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其他适应环境的行为,如迁徙、换毛等。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了解周围动物的生活习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冬眠的概念:冬眠是动物在冬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降低体温、减缓新陈代谢的一种生存策略。

六年级语文下册《冬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冬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冬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冬眠》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科普*。

课文叙述了作者观察到的刺猬的冬眠的情况,告诉我们有关动物冬眠的知识。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六年级语文下册《冬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六年级语文下册《冬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荡然无存、野性难驯”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学会阅读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了解有关动物冬眠的知识。

3、体会*用词的确切与严密,体会数字在文中的作用。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初步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阅读科普*的方法,读懂*中所介绍的知识要点。

难点:体会*的词句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时间:2课时板书预设:把握知识要点琢磨*词句什么叫冬眠?——自然现象冬什么时候冬眠?——漫长的严冬(低温)眠冬眠时的情况怎样?列数字、举例、作比较等什么时候结束冬眠——3月(惊蛰时节)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习单元提示,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学习单元提示,揭示课题。

1、学习提示的第1句话。

我们在第七册第六单元《会说话的灯》、《航天飞机》等课文中已学过怎样阅读儿童科普*,知道要想一想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写的,还要想想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今天要学的这个单元的*也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在学习上有什么新要求呢?请同学们划出“学习提示”中的第一句话读读说说。

板书:把握知识要点,琢磨*词句。

2、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冬眠》,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是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的呢?(2)从课题看,你推测课文会写些什么呢?板书:什么叫冬眠?什么时候冬眠?冬眠时的情况怎样?什么时候结束冬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知识要点。

1、自由放声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想想词语意思,并质疑。

《冬眠》 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冬眠》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冬眠》的主要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教材参考:《冬眠》课文教学重点:1. 课文《冬眠》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的主题。

2. 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 运用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图片和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冬眠的概念和意义。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冬眠》,理解课文大意。

3. 课文解析: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引导学生理解隐喻和象征手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分享自己的理解。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活动:学生运用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可以是写作、口语表达等方式。

3.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表达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践活动作品评价标准: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准确性。

2. 学生对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冬眠》文本。

2. 与冬眠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学生用书、练习册等相关教材资源。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熟悉课文《冬眠》的内容,理解其主题和寓意。

2. 准备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教学材料。

3. 准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的方式和题目。

学生准备:1. 预习课文《冬眠》,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复习相关的语文知识,如词汇和句型。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语文《冬眠》教学设计

语文《冬眠》教学设计

语文《冬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课文《冬眠》的内容,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涵。

2.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情感体验。

3.加深学生对于自然界生物现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护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内容:《冬眠》(一首描写动物冬眠的诗歌)教学准备:课文《冬眠》,录音机,幻灯片,图片、实物(松果,罂粟,蜜蜂等),课堂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观看幻灯片,引导学生回忆冬天的特点和生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于冬眠现象的好奇与关注。

2.播放冬眠动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动物的冬眠状态以及原因。

二、呈现(10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冬眠》,让学生闭目倾听,欣赏诗歌的音韵和节奏。

2.再次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表达的寂静和冷的气氛。

三、理解(15分钟)1.放录音机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声调和停顿的处理。

2.教师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让学生理解冬眠与动物的生存和智慧。

四、感悟(20分钟)1.分组或个人阅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动物选择冬眠?冬眠的好处是什么?2.学生自由发言,并总结大家的观点,形成结论。

五、实践(20分钟)1.观看冬眠动物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冬眠动物各自的特点。

六、拓展(15分钟)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小组创作诗歌,表达自己对冬眠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并进行点评和欣赏。

七、总结(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冬眠的原因和好处。

2.鼓励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和思考,进一步了解和关注自然界的生物现象。

教学延伸:。

《冬眠》 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 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冬眠的概念,知道冬眠是动物为了适应寒冷冬季环境而采取的一种生存策略。

2.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冬眠方式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冬眠的概念及意义。

2. 不同动物的冬眠方式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动物冬眠的科学原理。

2. 学生对动物冬眠方式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各种动物冬眠的图片。

2. 视频素材:动物冬眠的视频。

3. 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动物冬眠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冬眠的概念和意义通过PPT讲解冬眠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冬眠是动物为了适应寒冷冬季环境而采取的一种生存策略。

3. 分析不同动物的冬眠方式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素材,分组讨论不同动物的冬眠方式和特点,并总结出每种动物的冬眠特点。

4. 知识拓展讲解动物冬眠的科学原理,如体温调节、能量消耗等。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冬眠的理解,引导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份关于动物冬眠的手抄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关注动物的冬眠现象。

7.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冬眠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不同动物冬眠方式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动物冬眠科学原理的认知水平。

4. 评价学生对自然环境和动物生存的关注程度。

七、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冬眠主题的探究活动,如收集其他动物的冬眠资料,进行小组分享。

2. 开展冬眠知识问答游戏,增强学生对冬眠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邀请动物专家或环保人士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动物保护和自然环境的认识。

八、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冬眠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2. 图书资源:冬眠相关的科普书籍。

3. 实物资源:动物模型或标本。

《冬眠》 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 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冬眠的概念,知道冬眠是动物为了适应寒冷环境的一种生存方式。

2. 学生能够列举出几种常见的冬眠动物,并了解它们的冬眠特点。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冬眠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变化。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了解动物的生存智慧。

2. 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冬眠的概念和意义。

2. 常见冬眠动物及其特点。

难点:1. 冬眠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变化的理解。

2. 对冬眠动物生存智慧的思考和认识。

三、教学准备教具:1. 图片素材:冬眠动物的图片。

2. 视频素材:冬眠动物的生活习性的视频。

3.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冬眠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引入冬眠的概念。

Step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冬眠的概念和意义,并尝试列举出常见的冬眠动物。

Step 3:课堂讲解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冬眠的概念、意义和常见冬眠动物的特点。

结合视频素材,展示冬眠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变化。

Step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冬眠动物的生存智慧,并交流自己的看法。

Step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冬眠的特点和意义,并强调保护冬眠动物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自己的观察,选择一种冬眠动物,深入了解其生活习性和行为变化,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冬眠概念和冬眠动物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分享,了解他们对冬眠动物生活习性和行为变化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考虑学生对冬眠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兴趣,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冬眠》 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 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冬眠的概念,知道冬眠是动物适应寒冷冬季的一种生存方式。

2. 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冬眠方式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冬眠的概念、不同动物的冬眠方式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动物为什么选择冬眠这种方式来适应寒冷的冬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动物的冬眠方式和特点。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为什么选择冬眠这种方式来适应寒冷的冬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有关冬眠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冬眠动物的实物模型或图片,以便学生观察和分析。

3. 准备问题卡片,以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冬眠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冬眠这一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动物的冬眠方式和特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动物为什么选择冬眠这种方式来适应寒冷的冬季。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冬眠的概念和不同动物的冬眠方式,强调冬眠是动物适应寒冷冬季的一种生存方式。

六、教学延伸:1. 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冬眠动物的实地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冬眠动物的生活习性。

2. 邀请动物专家或环保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冬眠动物的生存现状和保护意义。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报告,评价学生对冬眠动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通过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冬眠 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冬眠 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冬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第七章《生物的节律行为》第三节“冬眠”,详细内容涉及冬眠的概念、生物学意义、冬眠的类型及冬眠动物的生理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冬眠的概念,掌握冬眠的生物学意义。

2. 了解冬眠的类型,认识不同动物冬眠的生理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冬眠动物的生理变化。

教学重点:冬眠的概念、生物学意义及类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冬眠动物模型)、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北极熊在冬天冬眠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冬眠现象的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动物在冬天要进行冬眠?”2. 知识讲解:1) 概念:介绍冬眠的定义,即动物在冬季采取的一种降低新陈代谢、节约能量的生存策略。

2) 生物学意义:分析冬眠对于动物在严寒环境下的生存优势。

3) 类型:列举不同类型的冬眠动物,如哺乳动物的冬眠、鸟类的迁徙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过的冬眠动物,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冬眠生理变化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冬眠动物的新陈代谢、体温调节等生理变化。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冬眠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七、板书设计1. 板书冬眠2. 内容:1) 冬眠概念2) 冬眠生物学意义3) 冬眠类型4) 冬眠动物生理变化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解释冬眠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

2) 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冬眠动物,并简要描述它们的生理变化。

3) 论述冬眠对动物生存的优势。

2. 答案:1) 冬眠是动物在冬季采取的一种降低新陈代谢、节约能量的生存策略,有利于动物在严寒环境下生存。

2) 示例:哺乳动物(如熊)、鸟类(如燕子)、两栖动物(如青蛙)。

它们的生理变化包括新陈代谢降低、体温调节、呼吸减弱等。

3) 冬眠可以帮助动物度过食物短缺、气温低等恶劣环境,有利于保持种群数量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眠》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介绍科学知识文章的方法: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并了解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荡然无存、野性难驯”等25个词语。

3.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以及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阅读介绍科学知识文章的方法。

难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从时间的跨度上也较大:从九月一直写到第二年的三月,长达六、七个月的时间。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搞清事情的先后顺序以及每个阶段时间的长短。

在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时要围绕:冬眠的原因,冬眠的条件,冬眠时,动物生理机能上的变化这三个主要问题来边读边想。

最后达到让学生对本课所讲的冬眠知识进行有条理的总结这样较高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会说话的灯》、《航天飞机》是什么课文?这类课文有什么特点?
1、我们学习这类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重要的是学会阅读的方法。

2、齐读“学习提示”。

(把握知识要点、琢磨介绍方法)
3、揭题。

说说你对“冬眠”的了解。

通过课文学习,还想了解一些什么?
二、自学课文,自己轻声读全文。

要求:
(1)通读全文,划出难以理解的词语,自学生字词。

(2) 《冬眠》讲什么?什么是冬眠? 造成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反馈交流
1、同桌互相帮助,解释不懂的词语。

如果还有不懂提出,全班帮助。

2、《冬眠》讲什么?(写一只小刺猬冬眠的经过)指名说什么叫“冬眠”?请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

(出示小黑板)一般地说,它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精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

(齐读了解)
四、分段。

课文就是通过一只小刺猬的冬眠情况,让我们了解有关知识的。

那这只小刺猬是哪来的呢?
1、“我决定把它带回家,看看它怎样冬眠”根据这句,课文该介绍些什么?
(刺猬什么时候冬眠?冬眠时怎样?什么时候结束冬眠?)
2、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引出下文)下文是分哪几个部分来说这个意思的?
3、按“准备观察——进入冬眠——观察发现——结束冬眠”的提示分段。

交流分段结果和理由。

五、学习第二段。

默读第二大段,思考我们从第二段中知道了哪些科学知识。

1、再次出示小黑板:一般地说,它(冬眠)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精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

(1)这句话写了几个要点,都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句话有三个要点,①“漫长的严冬”,说明动物冬眠的时间,这个季节是“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

②为了度过这“漫长”的“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某些动物为了生存,所以要进入“减少体力消耗”的冬眠。

③因此,“一般地说”,冬眠是动物过冬的“一种自然现象”。


(2)理解“一般地说”中的“一般”。

出示字典中的解释:①一样;同样。

②一种。

③普通;通常。

讨论,应取哪种解释,为什么?(这个问题应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一般为普通的,通常的。

”也就是说,用上“一般地说”,说明既不是所有的动物,也不一定是在严寒的冬天。


(3)用“不是……而是……”句式说说冬眠是什么,为什
么说不是动物睡眠。

为什么冬眠和日月扯不上关系。

(4)齐读第四自然段。

研究‘但是”、“因此”在句群中的作用。

( “但是”表示转折。

这转折句和“一般地说”都构成“因此”这个结论的论据。

)
(5)按课文填空: ____ 是促成动物冬眠的主要原因。

2、快速读第5自然段。

填空:动物进入冬眠, ____,以适应周围的气温,其它生理机能也____。

第一个空填“体温下降”;第二个空填“一同减弱”。


(1)“生理机能“指什么?课文例举了哪些?”呼吸、体温、心跳“
(2)引导学生理解“体温下降”,然后开展讨论。

(动物进入冬眠,生理机能变化最主要的特点是体温下降,以适应周围的气温。

体温降低,体内热量散发缓慢,可减少精力消耗。

与此同时,其他生理机能也一同减弱。


(3)读“举例来说……冬眠的时候减少到二十次”。

说一说你读完之后,明白了什么?(作者以刺猬为例,加以说明。

①刺猬冬眠时呼吸从正常的每分钟约五十次减少为至多八次,有时只呼吸一次。

②刺猬心跳每分钟从二百次减少为二十次。

③作者运用具体数字说明生理机能减弱。


(4)引导学生讨论作者运用“举例来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文章的前面,运用文字性的说明,讲到了动物冬眠的原因、条件、生理机能变化。

这些学生读起来比较抽象难懂。


面作者运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难懂的定义或结论对照举例来弄明白,使文章通俗易懂。


3、继续读第二段,看刺猬在什么温度条件下开始冬眠?(出示三个答案:15摄氏度、12摄氏度、7摄氏度)
(1)气温降到7摄氏度,刺猬才开始冬眠。

(2)用上“15摄氏度、12摄氏度、7摄氏度”说话
4、第二段哪些是作者的观察?哪些是他转述书上的知识?观察获得的与书上转述的有什么么共同点?《冬眠》是作者叙述观察刺猬冬眠情况的,为什么要用第4、5自然段转述书本上的知识?
(没有书本上的知识,只是一只刺渭的个例,结合书本上的知识,才得出低温是促成动物冬眠的结论。

)
5、小结:本段主要讲了冬眠的原因是低温。

在冬眠中,动物的体温下降,其它生理机能一同减弱。

刺猬要在七摄氏度才开始进入冬眠。

六、自己读一读第三段。

思考: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展开讨论
1、出示带有“即使……也”的句子。

“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至少不会立刻醒。


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即使……也”的意思。

(通过我拿走细刨花,它没有反应,说明刺猬沉睡的程度很深,“即使……
也”进一步说明。


2、出示“以后每隔两三个星期,刺猬会醒过来一次”。

联系上下文理解“每隔”的意思。

读书,回答:每隔两三周醒来干什么?(刺猬冬眠从第三周开始,每隔两三周要醒一次,并会排尿和进食。


3、看着这时的气温怎样?(一直很稳定,总在8至10摄氏度左右。


4、小结。

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①沉睡的程度深。

②每隔两三周醒一次,排尿,进食。

③气温稳定。


5、作者这一发现是怎样得来的?(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这是坚持认真仔细观察的结果。

观察细——地上有一小滩水;善分析——足迹,判定是尿,推想刺猬醒过,想进食;勤实验——立刻端来食物,第二天不见食物,而后反复验证。

从而培养学生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事物。


6、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观察刺猬冬眠的经过和新发现。

七、自由读第四段。

这段讲什么?“荡然无存”、“野性难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交情会荡然无存,又变得野性难驯的?(结束冬眠,恢复了它的生理机能。

)
八、作者为什么不把小刺猬放在家里继续养着?(让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味作者对野生动物的热爱之情并说一说自己
的感受)
九、《冬眠》和《养花》、《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我们今后学《冬眠》一类的科普说明文,一般要抓住哪些学习? (写法不同:《冬眠》知识点正确,表达准确,常举例和数字说明。

学习科普文要抓:讲述的知识点;说明的写作方法。

)
十、作业设计
1、作业本练习,生字词语巩固
2、有余力的,学习第4自然段的写法,用“一般地说”“但是”“因此”等词语,把下面的文句连成一段准确严密的说明。

青蛙眼睛能准确判断活动的物体,却看不清静止的动物。

青蛙能用舌头捕捉空中一闪而过的害虫。

放在青蛙眼前的死虫,它不会吃。

人们把死昆虫用线拴住,在青蛙面前一晃动,昆虫马上被青蛙吞食了。

3、探索冬眠:冬眠是动物对冬季不利的外部自然环境(如寒冷和食物不足)的一种适应。

主要表现为不活动、体温下降和陷入昏睡状态。

常见于温带和寒带的无脊椎动物、两栖类(如青蛙)、爬行类中的许多哺乳动物,不同的动物冬眠的地点、方式、习性都不太一样,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刺猬冬眠的情况。

你可以上网:去中国科技公众网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更多动物冬眠的秘密,也许你还会有新的发现,并摘录一、二则。

4、推荐:观察动物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啊!能够发现许多
别人不知道的现象。

无数的事实证明:科学就是在细致的观察中诞生的。

法布尔是法国的一位动物学家,他对昆虫特别有兴趣,观察了许多的昆虫,发现了许多昆虫的秘密,写成了一本著作《昆虫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