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3.1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学案湘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3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湘教版必修1-湘教

高中地理 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3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湘教版必修1-湘教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重难点)3.掌握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特征。

(重点)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1.地域分异的表现(1)地域分异: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

(2)地域分异规律: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

2.纬度地带分异规律(1)规律: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2)成因: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

(3)基础因素:热量。

3.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1)规律: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经线延伸,沿经度方向变化。

(2)成因:同一纬度地带内,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

(3)基础因素:水分。

4.垂直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在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即水热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2)分布特点:从山麓到山顶出现由下而上随等高线延伸逐渐变化更迭。

(3)垂直自然带的划分通常以植被或土壤为主导标志。

5.地方性分异规律(1)规律①有序性:在地方地形的影响下,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梯度有规律的更迭。

②重复性:有相同发育历史的自然单元在相邻的小区域内重复出现。

(2)成因①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

②地貌、岩性和土质的分异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原因。

三、主要陆地自然带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1.主要陆地自然带(1)划分依据:植物群落的特征。

(2)影响因素:热量和水分条件。

(3)主要自然带的分布及特点名称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典型类型森林自然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生产量最大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冻原带等草原自然带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以草本植物为主热带草原自然带、温带草原自然带荒漠自然带干旱地区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很少热带荒漠自然带和温带荒漠自然带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1)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湘教版必修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考点突破1.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 通过剖析土壤的形成与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等地理要素的关系,学会从整体角度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3. 学会分析、评价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含义的理解;2.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难点:以土壤形成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整体性的含义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其含义可结合下图来理解:(3)整体性的表现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一)土壤概况概念: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四种物质组成,它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

土壤的形成是各个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二)成土母质与土壤(1)成土母质的概念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

风化物能逐步发育形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

(3)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的影响(三)气候与土壤(1)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当水分过多时,空气受排挤,造成土壤缺氧和土温下降;而空气过多则水分减少,造成养分、水分供应不足。

(2)气候直接影响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①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度通常情况下,温度每增加10℃,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加1~2倍。

温度从0℃增加到50℃,化合物分解速度增加约7倍。

②温度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有机质积累多。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的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案湘教版必修1(202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案湘教版必修1(202

(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案湘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案湘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案湘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考试标准】学考要求考纲细解学考要求a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b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理解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作用和环境变化对地球生物的影响c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和人地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1)物种衰退和灭绝的原因:不利于③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2)两次全球性生物灭绝时期时期全部灭绝部分灭绝古生代末期原始鱼类、古老两栖类④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中生代末期⑤恐龙海洋中50%以上的⑥无脊椎动物种类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是地理环境要素之一;人类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⑦改造自然,并能有意识地提高这种⑧适应和⑨改造的能力.2.产业革命以来,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1)原因:人类对⑩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2)实例:大量燃烧⑪化石燃料、砍伐森林,使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变暖。

高中地理《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 湘教版必修1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教案[教学目的]:1、 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3、 了解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及地貌诸要素相互联系而形成的自然带4、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乡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特征及其成因。

5、 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重点难点]: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3、了解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及地貌诸要素相互联系而形成的自然带[讲授过程]:导入: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组成?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五大要素。

[问题]学习了哪些循环?五大要素通过四大循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自然地理环境)。

几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球表面的大气、水、岩石、地貌、土壤、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通过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一致性。

例:西安市临潼区: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河流:夏季丰水,冬季枯水结冰。

地貌:山前冲积平原:南部山区降水携带泥沙向北流并沉积下来(临河和潼河)。

植被:由于气候所致:落叶阔叶林。

土壤:褐土、黄绵土。

总体体现一种温带的季节性变化明显的环境特点。

又例:西北内陆地区:环境特征上表现为“干燥”撒哈拉大沙漠地区的气候类型…………(2)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例一:黄土高原的变迁:连年战争,大兴土木 森林被破坏例二:矿物燃料的燃烧:矿物燃料的燃烧,使地壳中的C 元素减少,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多,大气保温效应增强,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并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陆地。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

3.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习目标】 1.认识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现象。

2.掌握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

3.理解地表不同地域分异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本P78,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用红笔着重标出,并完成夯实基础填空题,15 分钟后点名提问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①无处不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自然带之间和②。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

(2)概念:自然带大体上沿③延伸、随④变化,呈纬向带状分布的差异。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⑤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以⑥变化为基础。

(2)概念:自然带大体沿⑦延伸,⑧方向更替。

3.垂直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高山地区因⑨不同,会出现从山麓到山顶的差异。

(2)概念:⑩自然带随⑪延伸,⑫方向更替,纬度越⑬,山体越⑭,自然带越丰富。

4.地方性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地方⑮、地方⑯、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

(2)概念: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

(3)地方性分异常常表现出⑰和⑱的规律。

(4)更小尺度的地方性分异a.坡麓、坡面、坡顶的⑲是最重要的小尺度地域分异;b.⑳和○21 的分异也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原因。

由于基岩风化壳直接影响土壤的发育,在相同的地貌部位,岩性的差别可以形成不同的小环境,生长不同的植物种类。

基础达标练习考查点1 地球表层的差异性1.自然带沿一定方向递变规律是:森林→草原→荒漠,这种分异规律() A.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均有可能B.一定是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C.一定是纬度地域分异规律D.一定是垂直分异规律考查点2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2.下图中图甲是“东欧和北亚的植物和农业带分布示意图”,该分布图相当于图乙中甲~丁四线段所经地区的是( )A.甲B.乙C.丙D.丁考查点3 地方性分异规律3.华北的石灰岩山坡多生长柏树,花岗岩风化的山坡多生长油松,这一现象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现象( )A.垂直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方法技巧练影响雪线高度因素的判读读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第3课时)教案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第3课时)教案湘教版必修1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标准解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而且应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由各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往往针对某自然地理要素并进而影响整个自然地理环境。

为此,课程标准在要求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前,单列此条“标准”要求理解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在人们所能感知的地理环境中,各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很难说明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

因此,“标准”将视角扩展到地质历史时期,要求从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的角度认识各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并由此类推到现在人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当然,本条“标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任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重要性,而不是要系统了解每一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所以“标准”要求的是“举例说明”。

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本条“标准”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举例的对象,但是综合来看,生物(尤其是植物)要素应成为举例的一个选择。

因为,第一,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岩石、地貌、大气、水文等要素都已有相应的“标准”作了要求,生物要素却没有。

第二,生物(尤其是植物)对于地理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各自然带也都是以植被名称来命名的。

(2)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教学目标以生物为例,说明某一自然要素的变化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生物为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变迁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具有重大影响。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1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1湘教版必修1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题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时共 1 课时本节第 1课时选用教材湘教版知识模块必修一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各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顺序。

2.了解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突变对地球生物的生存威胁。

过程与方法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懂得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重点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难点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关键教学方法及课前准备教学流程多媒体辅助教学内容导入:第二章我们学习了地壳的物质循环、大气的三圈环流、水循环、洋流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它们体现了某种单一地理要素的运动变化规律,地理环境就是由这许多种要素共同组成的。

包括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生物。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但也存在着差异。

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它们究竟有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呢?【板书】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讲解】纵观地理环境的演化历程,不难发现,在地球上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在生命出现以后,有机进化,即生物演化则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地球演化的历史经历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阅读分析】阅读课本P66《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分析回答:生物的进化对地理环境演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总结归纳】(1)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

(2)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因为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也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湘教版必修1一、教材分析:1、本课是第三章的第一节课的内容,它既是前面所学的各要素的综合归纳,又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2、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就是讲了两方面:一是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二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学生对第二方面的知识可通过平时对生活上的感性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较容易接受,但第一方面比较抽象,学生既没有亲身体验过,又没有实在的生物化石供学生观用,学习起来较困难。

因此在学习这课时,我主要是按照生物进化、灭绝的时间顺序,通过一种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来学习。

3、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与人类的发展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学生分析人类活动的现状、预测人类的发展趋向,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地质史上环境变迁导致的两次生物灭绝。

2、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生产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树立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策略:1、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探究式学习法、讨论法,通过各种探究活动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会感觉到学习的压力,同时进行自我探究的形式,学会自然地接受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2、运用多媒体手段,课前充分地作好课件,让学生在课前积极准备好预习的工作,并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了解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通过实际生活的体验看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正反作用。

四、教学过程:学生合作,分组探究,教师得出结论,展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思维拓展:(展示一则新闻)最近雅鲁藏布江截流成功,试分析这一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除了全球气候变暖外,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还有(臭氧空洞、酸雨等)?学生回答,教师罗列。

引导学生简要分析人类活动在其中的作用。

面对着日益恶化的环境,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该如何去解决呢?学生分组探讨,各抒己见。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主要陆地自然带学案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主要陆地自然带学案湘教版必修1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主要陆地自然带学案湘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主要陆地自然带学案湘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主要陆地自然带学案湘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主要陆地自然带一、考点突破1. 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森林、草原、荒漠)、分布,能描述其基本特征。

2。

运用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解释地球陆地表面自然带的分布特征。

3。

观察主要自然带景观图,分析由热量、水分和高度变化引起的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陆地自然带的变化规律。

难点:陆地自然带的变化规律。

一、主要陆地自然带:自然带分布植被因纬度和热量条件差异分出的种类森林自然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450mm)森林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草原自然带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年降水量250~400mm)以草本植物为主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荒漠自然带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50mm)旱生植物(旱生小乔木、灌木、仙人掌)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表示自然带的名称。

如“热带雨林”表示植被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表示气候类型,“热带雨林带”表示自然带。

二、陆地自然带的差异性陆地自然带有非常复杂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气候类型、典型动物、典型土壤的差异上,如下表所示: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动物典型土壤热带雨林带南北纬10°之间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猩猩和河马砖红壤热带稀树草原带10°~20°的大热带草原气候热带稀树草原长颈鹿和羚羊燥红土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指导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大农业生产为例,图示如下:【重要提示】(1)小农业仅指种植业,大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部门。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第2课时教案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第2课时教案湘教版必修1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三维目标1.2.3.1.2.3.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增强按客观规律办事,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1.2.教学难点生物进化与环境变教具准备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第二章我们学习了地壳的物质循环、大气的三圈环流、水循环、洋流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它们体现了某种单一地理要素的运动变化规律,地理环境就是由这许多种要素共同组成的。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但不板书: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推进新课自然地理要素彼此依存、相互影响,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和运动,构成了奇妙的自然地理环境,环境系统内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师生物作为自然环境的有机成分,在地球发展的历史中,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板书: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阅读教材P 66~67思考:1.2.生 1.因为它们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2.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生物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

一方面,生物通过遗传变异适应环境的能力大为增强;另一方面,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师在生命出现前后,地球表层的发展也发生了变化。

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过程;在生命出现以后,有机进化即生物演化则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生物系统演化是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

地理环境的变迁从那时(展示教材图311.2.3.1.地球表层的演变可分为五个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每个代又分为若干个纪。

它们是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地壳运动和岩石的年龄等综合划分的。

投影:2.⎪⎩⎪⎨⎧森林茂密这时蕨类植物繁生鱼类演化成两栖类后期鱼类出现了脊椎动物中期珊瑚如三叶虫盛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生物大大发展早期,,、,,————————⎩⎨⎧雏形已基本形成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陆地面积大大增加中后期海洋占优势早期,————投影:3.中生代生物的变化很大,爬行动物盛行,大大小小的恐龙繁生。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归纳提升学案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归纳提升学案湘教版必修1

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归纳提升,自然地理要素深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时由于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生物的进化、灭绝受环境的制约,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对环境施加影响。

2.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3.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

专题一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加试)1.地形与气候(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

(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

(3)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如南北美西海岸。

而东西走向的山地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4)气候对地形的影响:①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2.地形与河流(1)地形影响河流走向、水系形状: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德国地势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形成放射状水系;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形成向心状水系;亚马孙平原南北两侧地势高,形成树枝状水系。

(2)地形影响河流落差: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河流价值体现不同:在山区流速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在平原地区、水流平稳、航运价值较大。

(3)河流对地形的影响:流速大的山区,侵蚀作用强烈:流速较慢的平原地区,沉积作用显著。

3.河流与气候(1)气候要素中的降水。

气温直接影响河流的流量和冰期。

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第2课时)学案

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第2课时)学案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湘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湘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湘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三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从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的角度说明某些自然要素,例如生物、土壤、地形、气候、河流等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1、自然地理要素的组成( )2、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⑴生物出现前:演化(无机演化)生物出现后: 演化(有机演化)⑵环境变迁与生物①中生代中晚期侏罗纪白垩纪:②新生代晚期第四纪:③期和期,是地质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全球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①②③【课堂训练】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我国西南深山的野生水稻基因,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国家推广种植后,大幅度增加了我国粮食产量,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的主导因素是()A.我国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丰富B.国家的政策和措施C.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D.农业技术改革解析:遗传育种、杂交技术等是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体现.答案:D2.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也反映了()A.要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B.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D.地球养活人类的能力是无限的解析:保护地球上各种生物资源和各种生态系统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一、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1. 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①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②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③自然条件的差异。

2. 地球表层差异性的特征:④有序性、⑤普遍性。

、「制约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基本因素:⑥太阳_纬度地带丨一宀「亠3 f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分异规律、、、i分布特点:沿⑦纬线延伸,随⑧纬度变化4.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又称经度地带分异制约出现差异性的基本因素:⑨水分条件分布特点:沿⑩经线延伸,随?经度方向变化二、垂直分异规律1.制约出现差异的基本因素:?温度和?降水随高度变化。

2•分布特点:受?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制约。

三、地方性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在地方?地形、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下,各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

课堂互鬲,互动交湎團一、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必考b、c)提示:这主要是因为中纬度地区大陆开阔,大陆西岸通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上三为什么中纬度地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最突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导致由沿海到内陆水分差异,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

[探究归纳]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不仅存在地域分异,而且呈现出比较项目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分析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分异规律延伸方向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更替方向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图示11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的低平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案例沿20 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方向自然带的变化:热带雨林带f热带草原带T热带荒漠带T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中纬度(40 ° N〜60° 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f温带草原带f温带荒漠带[学以致用]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按照积温、降水分别绘成柱状图。

读图完成年降水T:(iniin)I 500⑴〜(2)题。

A [J C D E F 地区(1) 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①纬度地带分异②干湿度地带分异③垂直地带分异④地方性分异A 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 .①④(2) 关于图中积温C和年降水量⑤组合地区,推测正确的是()A. 可能是热带季雨林带B. 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C. 水热丰富,茶园青青D. 青稞为主,牦牛游荡解析第⑴ 题,图中的从A到F地区积温逐渐减少,说明沿此方向的热量逐渐变差,体现了我国南北方之间的纬度地带分异;从①到⑥地区的年降水量差异显著,体现了距海远近不同,受夏季风影响不同,体现了干湿度地域差异。

第⑵ 题,图中的C地区积温大约6 500C左右,热量丰富;⑤地区的年降水量约850 mm降水量丰富;两个资料组合的数据,最符合我国长江流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种植水稻、茶叶、柑橘等,C正确。

答案(1)A (2)C二、垂直分异规律(必考b、c)是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分异规律?为什么?提示:并不是所有的山地都具有垂直分异现象。

只有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足以引起自然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急剧变化以后,才有可能出现。

因此山地自然带的发育往往与该山地所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

[探究归纳]垂直分异规律模式(以乞力马扎罗山为例)从山施到山顶 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旅道 到两极的变化方法点拨: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判读方法(1) 判定南北半球:阳坡自然带一般高于阴坡。

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 于北半球,反之位于南半球。

如上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

(2) 判定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 (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南半球。

(3) 判断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一般来说,山地海拔越高、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复杂。

(4) 判断迎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

如上图中南坡为 迎风坡。

[学以致用]读下面四幅图,完成(1)〜(2)题。

(1) 有关图中①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B. 所处地区气候一定是温带季风气候C. 植被垂直变化的形成主要因素是降水D. 该山地南坡降水一定丰富 (2) 对图中四个山地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南向北的顺序是④③②①B. ①山地海拔高于②山地C. 位于南半球的是①②D. 位于北半球的是①③解析 第(1)题,从植被带倾斜方向判断,①山地南坡为阳坡,山麓植被带为温带落叶阔叶 林带,因此①山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所在地区气候可能为温带季风气候,也可能为温 带海洋性气候;植被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为热量; 南北坡降水量的多少不能确定。

第(2)题,根据植被带倾斜状况判断, ①③位于北半球,②④位于南半球;根据山麓植被带状况可以判 断③山地纬度高于①山地,④山地纬度高于②山地,因此自南向北的顺序为④②①③;①②山地山麓植被带相同,②山地山顶有冰雪,说明②山地海拔高于①山地。

山艇H 然带和晋地 虑平口黙带…致 热带雨林带答案(1)A (2)D三、地方性分异规律(必考a、b)上兰为什么在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的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而不是热带雨林带?提示:东非高原因地势高、气温低、降水量减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带的条件,因而形成了热带草原带。

[探究归纳]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成因[学以致用](2016年4月浙江选考科目考试)华北某一山区,在石灰岩山坡,土壤呈碱性,多生长柏树;在花岗岩山坡,土壤呈酸性,多生长油松。

这反映的是()A. 垂直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地方性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解析从题干看出,该山区不同岩石的山坡生长不同的植被,不符合地带性植被的分布,是华北山区的区域内部不同地区的特殊条件下发育的植被,C项符合条件。

答案C课堂反饋^111111!富矗畐蠢③蠱義蠢歳寂巔咸頑!1 •自然地理环境在南北方向产生有规律更替的主导因素是()A. 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B. 距海洋远近不同C. 地势高低起伏D. 受寒暖流影响不同解析太阳辐射由赤道到两极分布不均,热量的差异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

答案A(2017・9月丽水等三市质检)土壤有机物含量的高低是判断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通常通过测定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来换算,下图为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特征 图。

完成2〜3题。

2 •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 )A.纬度地带分异 B .干湿度地带分异 C.垂直地带分异D.地方性分异3•影响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是( )①降水②风力③气温④地形A.①③ B .①② C.②④D.③④解析 考查了影响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

第2题,由图可知,自东向西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减少,主要是由于降水自东向西减少导致的,所以选 B ;第3题,降水多,气温高,牧草生长茂密,土壤中积累的有机碳丰富,选 A 。

答案 2.B3.A解析 从图中自然带分布可知, A 图表示赤道自然带现状, B 图表示北半球,C 图表示南半球,D 图表示北半球,只有 B 图与纬度相符。

答案 B5•读我国地理“四极”特征变化趋势图,完成下列各题。

4.(1) 图中①T②T③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异规律,这种变化以___________ 为基础,同时还受____________ 影响。

(2) 图中③T④T⑤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 分异规律,该分异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水分,形成这种水分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④处的天然植被应是 _____________ ,⑤处的大型动物具有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4) ⑥处为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太阳辐射强、动植物具有耐寒特征,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 性。

解析利用模式图考查我国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变化规律。

结合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状况分析图示“四极”存在的差异及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①T②T③热量由多到少;③T④T⑤水分由多到少,由此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1)纬度地带热量水分(2) 干湿度地带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3) 温带草原耐干旱⑷整体活动肖抜蠹蠹H韶羸n舊蠹遵矗盘1翦蠹猴養指in教材P78活动提示1.森林景观、草原景观、荒漠景观。

2•右上方表示的是亚欧大陆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带,下排图片左起依次表示的是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带、非洲热带草原带。

3•同一自然带内部亦存在差异。

例如:位于中纬度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在大陆西岸海洋性气候明显,大陆东岸季风气候明显,对应的土壤也有区别。

教材P79活动提示1.纬度地带分异,从海南到漠河的自然带表现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特点。

2 •主要是由于热量差异导致的。

教材P30活动提示1.观、荒漠景观,原因是纬度不同热量条件有差异。

3.向东前进,自然景观更替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

因为从亚欧大陆东西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

教材P81活动提示1.从山麓到山顶的分异现象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2. (1)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谱较北坡复杂的成因:南坡朝向印度洋,夏季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且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较好。

南坡的相对高度大,带谱较北坡复杂。

(2) 南坡降水多,因为南坡朝向印度洋,夏季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3) 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密切相关。

阳坡气温高,热量条件好,雪线较阴坡高;迎风坡降水多,雪线较背风坡低。

教材P82活动提示该地地形有序性表现为河漫滩与冲积平原,植被有序性表现为沙地、灌丛和草坪,土壤有序性表现为粗沙土、细沙和泥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