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 第3章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
第一,每一章正文前面都有一个方框,简短列出本章的主要观点。
然后是这些观点所依据的文本,有些甚至细到某一部著作的具体章节。
正文部分基本上都包括简介(除了第一章)、主要内容及其评价、与主要内容相关的个案及其分析讨论、本章小结、与本章内容有关的需进一步阅读的书目,最后是与本章有关的讨论题和研究点。
第二,引用和使用了大量的图表,并在该书前面目录后有专页列出图表的名称,以利查找。
第三,该书在最后注释和索引前,还有一个与翻译研究有关的互联网网址的附录。
其中包括两个发布有关会议、最近出版物和研究信息的网址,6个国际性翻译期刊的网址和4个经常含有有用链接的翻译组织的网址。
全书共分11章。
各章内容简述如下:第一章:翻译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本章又细分为6节,分别为:翻译的概念;什么是翻译理论研究;翻译学的简单回顾;霍姆斯和图里的翻译研究的“图表”;20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本书的目的和各章主要内容。
第二章:20世纪以前的翻译理论。
本章把重点放在直译和意译以及对翻译理论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一些翻译理论(家)上。
有关直译与意译之争可以追溯到古罗马西塞罗的“字对字”和“意义对意义”的翻译方法。
其后的著名圣经翻译者圣·哲罗姆也主张采用“意义对意义”(即意译)的方法。
德国的马丁·路德用浅显的德国方言来翻译圣经。
这一时期比较有系统的翻译理论提出者重要的有德莱顿、多雷和泰特勒等。
施莱尔马赫依据不同的文本类型将译者分为翻译商业文本的译者和翻译学术及艺术文本的译者。
他认为翻译有两种不同的途径:让读者走进作者;让作者走进读者。
他的翻译理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如赖斯的文本类型、韦努蒂的异化与归化、本雅明的翻译的语言及斯坦纳的阐释理论等第三章:等值和等效。
本章主要涉及罗曼雅各布逊的意义和等值的实质、奈达的建立于《圣经》翻译基础之上的翻译的科学及其所提出的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科勒的对等和等值以及7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如切斯特曼、巴斯奈特、贝克等人对等值这一概念的发展。
翻译理论-英译中
3. Novelty reflection (mostly through transliteration) eg. cool 酷 microblog 围脖 talent 达人 4. Enriching the target language eg. bottleneck 瓶颈 armed to the teeth 武装到牙齿 shed crocodile tears 洒鳄鱼泪
第一节 异化法 Foreignizing is a strategy in which a target text is produced, deliberately breaking target conventions by retaining something of the foreignness of the original, i.e. regaining its cultural identity, restoring the flavor from the source text. 1. Loyal to the original formality eg. In vain to me the smiling mornings shine, And reddening Phoebus lifts his golden fire. 我眼前徒有微笑的早晨在闪耀,徒有红脸 的非勃斯高举金色的火。
cf. long time no see 好久不见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人山人海 (Chinese English?)
5. Limitations 1) Cultur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eg.6 p37 2) Acceptance from readers eg.7 p38
第三章 翻译的原则
• ( 15 )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Three passions, 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 a wayward course, over a deep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
• 郭沫若的评论:“严复对翻译工作有很多贡献, 他曾主张翻译要具备信、达、雅三个条件。我认 为他这种主张是很重要的,也是完备的。翻译文 学作品尤其需要注意第三个条例,因为译文同样 应该是一件艺术品。
• 鲁迅:“信”与“顺” (faithfulness and fluentness)
• 傅雷:“神似(alike in spirit/spiritual similarity)”
• 视:译文读者为交际(翻译)的终极目标,译文 的等效程度和可接受程度视为翻译的最高标准。
• 英国翻译教育家和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文本中心”
• 主张:译者应根据文本的不同功能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 ,而不能仅仅注重译入语读者的反应,并认为不分原作 语篇类型,一概采用等效翻译法不可取。
• 多元的翻译模式:逐字翻译,直译,忠实翻译,语义翻 译,改写,自由翻译,习语翻译,交流翻译。
•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Quintus Horatius):“忠实原著的译 者不会逐字直译”。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
多年来一直从事语言的教学和研究 ,能流利地使用法 语 ,比较熟练地掌握除俄语和现代希腊语 ,还略懂德 语、梵语、拉丁语、阿拉伯语、希伯莱语、土耳其语 和印度尼西亚语等多种语言。
翻译代表作
卡氏论翻译的代表作是 1965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卡氏唯一的一本翻译理论专著
2. 范畴转换 (category shifts)
结构转换(structural shifts) 类别转换( class shifts) 范畴转换
单位转换(unit shifts)
内部系统转换(intra-system shifts) 指翻译过程中形式对应的脱离。
2.1 结构转换(structural shifts) 卡特福德认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转换形式,主 要涉及语法结构的转换。语法里的结构转换可 以发生在所有等级上。
பைடு நூலகம்
2.3 单位转换(unit shifts) 就是指等级转换(rank shift),即指原语中某 级上一个单位的翻译等值成分为译语不同等级 上的单位这样一种形式对应的脱离。 sentence clause phrase/word group rank word morpheme
Eg: Surprisingly,politics class is her favorite.
不足之处
卡特福德认为翻译理论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这种观点 比较片面。这会大大限制我们的视野和思维,局限我们的研 究范围,使翻译过程和本质得不到正确的,全面的描述和研 究。
卡氏的理论主要分析和描述了翻译过程和翻译转换,但却没 有提及翻译标准,没有说明为什么要在翻译中要采用层次转 换和范畴转换的方法。 卡特福德提出的转换模式仅仅适用于语言的句子层级以下, 没有顾及超出句子以外的语言单位如段落和篇章。对语篇, 语义,风格,交际,文化等问题缺乏指导意义。
读奈达《翻译理论与实践》有感
读奈达《翻译理论与实践》有感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08)10-00摘要:奈达的翻译理论对翻译界的巨大影响是有目共睹的。
他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对翻译中涉及的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为翻译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但在有些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对语言表达形式的轻视就有一定的片面性。
语言形式尽管不如意义重要,也不一定非要把源语的表达形式转换成译语习惯的形式,保留一定的读者可以接受的源语形式也是可以的。
关键词:奈达;翻译理论;语言形式在中国翻译界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翻译理论除了严复的“信、达、雅”外,想必就是奈达的理论了。
自从它传入中国以来,沉寂多年的中国译坛开始活跃起来,中国的翻译工作者感受到了一股异域的翻译理论的春风,精神为之一振,眼界也开阔了,此后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便出现了言必称奈达的现象,可见奈达理论的影响之大。
奈达的理论属于科学的翻译理论体系,它之所以会在世界范围内有如此大的影响就在于它的科学性。
奈达的翻译思想体现在他不同时期的著作中,而最能充分体现他主要,也是较成熟的翻译思想的是《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
该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翻译的过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为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全书共分为八章,前两章主要从大体上概述了翻译中常见的问题,剩下的章节具体论述了翻译的过程,即分析、转换、重组、检测。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一些关于翻译的新观点,如翻译的重点从语言形式转向读者反应,这是奈达翻译思想的核心内容。
此外,他还认为语言是有共性的,尽管各种语言都有各自的特点,一种语言能表达的事情也能用另一种语言表达。
他在第二章提出了动态对等的观点,认为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形式,使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一致,强调了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章开始论述翻译过程中的第一步——分析,介绍了语法分析的过程,把词从语义角度分成了物体词、活动词、抽象词和关系词来替代传统的语法分类,并提出了七个核心句和五个步骤来分析句子成分,为译者正确理解原文含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翻译学 第三章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第三章当代西方翻译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纷呈,翻译学研究空前繁荣,翻译思想异常活跃,翻译研究呈现出学科相互渗透、不同翻译思想既对立有互为补充的多元特征。
重点人物:奈达将当代翻译理论的流变表述为从语文学,语言学,交际学到社会符号学的发展轨迹根茨勒将当今翻译理论分为北美翻译培训派,翻译科学派,早起翻译研究派,多元体系派和结构主义派五大流派曼迪将当代西方的翻译研究大致分为翻译的功能理论,话语与语域理论,多元系统理论,文化研究和翻译的哲学研究贝克尔概括为交际与功能研究,语言学研究,心理语言与认知研究和符号学研究本章概括为:语文学翻译研究翻译的语言学研究多元系统理论翻译的哲学研究翻译的文化研究第一节翻译学传统与语文学翻译研究纽马克20世纪50年代以前统称“前语言学”翻译研究,认为这段时间缺少对翻译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属于“前科学”的研究,纽马克以重大翻译活动为标志划分翻译理论发展阶段。
斯坦纳1,古典翻译理论至18世纪末泰特勒和坎贝尔翻译三原则的发表2,从施莱尔马赫至20世纪中叶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70年代,以翻译语言学派的兴起为标志,以维纳,奈达,穆楠和卡特福德为代表4,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其标志是新兴学派林立,跨学科研究蓬勃发展谭载喜将漫长的西方翻译史划分为六个时期:1)发轫于公元前四世纪的肇始阶段;2)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3)中世纪时期;4)文艺复兴时期;5)近代翻译时期,即十七世纪至二十世纪上半叶;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
本章节将西方翻译理论粗略的分为古代和近现代两个阶段,基本上属于奈达的语文学的翻译研究1,古代翻译理论公元前3世纪到欧洲中世纪结束为止(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公元前285年,72学者对《圣经》的翻译,众多学者,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家:西塞罗、贺拉斯、哲罗姆和奥古斯丁。
人物:西塞罗,贺拉斯,哲罗姆,奥古斯丁西塞罗认为:翻译必须符合听众和读者的语言习惯,并能打动读者听众,翻译要传达的事原文的意义和精神,并非原文的语言形式,文学翻译是再创作,译者必须具备文学天赋或素质。
英汉互译理论与实务课件及其参考答案 第三章第九节正反反正译法
正面译不顺,不妨从反面着笔。翻译之所以成为艺术, 就是因为它本身就具有创造性,翻译不能墨守成规。由 于两个民族的思维逻辑和表达方式不同,所以译者会经 常运用正反反正译法。一个民族习惯正面说,而另一个 民族可能认为反着说或换个角度说才顺口。
译者必须全面、深入掌握两种语言,才能自觉地和自如 地运用正反反正译法这一技巧。但是使用反译法有一个 前提,如若正译已经语义准确清晰,行文流畅地道,就 没有必要进行反译;反译只有在正译难以实现上述目的, 且比正译效果更佳时方才采用。
• 译文1:对他们而言,我只是他们的母亲 —— 思想无 法想象地落伍和平庸,以至于无法理解他们这一代的 时尚。
• 译文1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虽然保持了对原文的忠实, 却忽略了语言表达的“达”和“雅”,相对来说译文2反 话正说,其表达更加通顺流畅。
• 例5:To them, I’m just Mom ---- too impossibly oldfashioned and ordinary to understand the winds of their times.
• ——Yes, I am. 不,我去。 • 此句中的“yes”是对问句的否定,应译为“不”。这样的
回答和翻译才符合两种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
汉语的否定: • 1)带有否定字词的标记(不、无、否、非、
没、莫、勿…); • 2)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决不、毫无、否则
、并非、没有…)
◆ 英语的否定: • 1)借助否定词(no, not, never, neither, nor…) • 2)表示否定的前缀后缀(no-, non-, in-, dis-, un-, im-,
• 3)正话反说 (英汉) • 例10:May trouble avoid you wherever you go! • 译文:但愿你上哪里都不会遇上麻烦! • 例11:He was 75, but he carried his years lightly. • 译文:他七十五岁了,可是并不显老。 • 例12:I gave you credit for being more sensible. • 译文:我没有想到你这么愚蠢。 • 例13:I lay awake almost the whole night. • 译文:我躺在那儿,几乎彻夜未眠。
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第三章: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3。
1 相关翻译理论3。
1.1翻译转换理论翻译转换(translation shift)是翻译中的普遍现象,指的是原文译为目的语时发生的语言变化.“翻译转换"作为术语最早出现在英国学者卡特福德(Catford)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他认为翻译转换是“偏离形式对等的等值翻译”,并将将翻译定义为:“一种语言(SL) 中的语篇材料被另一种语言( TL) 中等值的语篇材料所取代。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是建立在弗斯和韩礼德的语言学模式之上,并借用了韩礼德的系统语法及其对语言“层次”的分类来说明翻译转换现象。
卡特福德的转换理论主要使用了语法和词汇两个层次,单位、结构、类别和系统四个语法范畴。
卡特福德认为,语言是交际性的,在上下文中发挥功能,而且这些功能的发挥通过不同的语言层次(如语音、词形、语法及词汇) 和级阶( 句子、分句、片语、词及词素等)。
在对“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nce) 和“文本等值”( textual equivalence)做了区分后,卡特福德认为,既然这两个概念有很大差异,进行翻译转换就是必然的了,翻译转换因而在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过程中背离了形式对应.卡特福德进而提出两种转换:层次转( level shifts) 和范畴转换( category shifts)。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对汉英翻译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层次转换所谓层次转换是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原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翻译等值成分.卡特福德的层次转换包括语音、词形、语法和词汇四个层面,但他认为翻译中惟一可能发生的层次转换就是语法和词汇之间的转移。
也就是说,一种语言的语法项在翻译时可以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词汇项,反之亦然。
例如,汉语中的“着”、“了”、“过”等词汇都可以用来英语中的“现在完成时(has/ have done)”和“过去完成时( had done)”这两种时态表达.例1.两个表面之间进行摩擦后,摩擦表面的材料温度会升高。
第三章 翻译技巧:句法翻译法
第三章翻译技巧:句法翻译法一、名词性从句的翻译包括: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一)主语从句①what ,whatever ,whoever,whether ,when ,where ,how ,why 等词引导翻译时,一般可以按照英语原文顺序来翻译例1. What he told me was only half -truth .他告诉我的只是些半真半假的东西而已。
例2. Whatever is worth doing should be done well .任何值得做的事情都应该做好。
例3. Whether he comes or not makes no difference .他来不来都没有关系。
例4. When we can bengin the expedition is still a question .我们何时才能开始这次考察仍然是悬而未决。
例5. How he is going to do it is a mystery .他准备怎么做这个事情是个迷。
②用it做形式主语的主语从句,把主语从句放到汉语句子最前面去翻译。
例1. It doesn’t make much difference whether he attends the meeting or not .他参加不参加会议没有多大关系。
(it没有翻译)例2. It seemed inconceivable that the pilot could have survived the crash .驾驶员在飞机坠毁之后,竟然还能活着,这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it翻译为“这”)例3. It is strange that she should have faild to see her own shortcomings .真奇怪,她竟然没有看出自己的缺点。
(it不用翻译,还可以翻译为“奇怪的是....”)(二)宾语从句①用that ,what ,how ,when ,which ,why ,whether ,if 等引起的宾语从句。
第一编第三章 译介学
查良铮:散文体
• 哀希腊(《唐璜》第三章)
一
• 希腊群岛呵,美丽的希腊群岛! 火热的萨弗在这里唱过恋歌; 在这里,战争与和平的艺术并兴, 狄洛斯崛起,阿波罗跃出海面! 永恒的夏天还把海岛镀成金, 可是除了太阳,一切已经消沉。
卞之琳:散文体
• • • • • •
• 1 希腊群岛啊,希腊群岛! 从前有火热的萨福唱情歌, 从前长文治武功的花草, 涌出过德罗斯,跳出过阿普罗! 夏天来镀金,还长久灿烂—— 除了太阳,什么都落了山。
梁启超:元曲体
• 见所著《新中国未来记》
【沉醉东风】咳!希腊啊,希腊啊!你本 是和平年代的爱娇,你本是战争时代的天 骄。 “撒藏波”歌声高,女诗人热情好, 更有那“德罗士”、“菲波士”荣光常照。 此地是艺文旧垒,技术中潮。即今在否, 算除却太阳光线,万般没了。
马君武:七言古诗体
•
哀希腊歌
希腊岛,希腊岛,诗人沙孚安在哉?爱国 之诗传最早。 战争平和万千术,其术皆自希腊出。德娄 飞布两英雄,渊源皆是希腊族。 吁嗟乎!漫说年年夏日长,万般消歇剩斜 阳。
译介学 特点
• 1、研究角度不同,多把其研究对象(译者、译品 和翻译行为)置于两个或几个不同民族、文化或社 会背景下,审视和阐发其交流特性和过程; • 2、研究重点不同,其关心的是语言转换过程中表 现出来的两种文化和文学的交流,它们的相互理解 和交融,相互误解和排斥,以及相互误释而导致的 文化扭曲与变形; • 3、目的不同,把翻译看作是文学研究的对象,把 任何一个翻译行为的结果都作为一个既成事实接受, 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分析。 • 关注一些现象,如翻译中对应词的缺失;语言转换 过程中文化信息的增添、失落与歪曲;一些语言如 数字的特殊意味;一些特定的文化意象的传递。
英汉翻译-3 翻译的理念
名家翻译理念
主讲人:张鹏
Chapter 3 Translation Theories
严复:信、达、雅 泰特勒:翻译三原则 傅雷:重神似不重形似 许渊冲: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尤金 奈达:动态对等
严复:信、达、雅
• In his cradle, Simon started to get training to be a knight. 直译:在摇篮里,Simon就开始为成为骑士而接受训练。 意译:从童年时起, „„ • 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 说曹操,曹操就到。 • Sense comes with age. 老马识途。 • 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 一花独放不是春。 • Every dog has his day. 人人都有得意的日子。
尤金 奈达:动态对等
Eugene Nida,美国著名 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 著作有:《翻译科学探 索》、《翻译的理论与实 践》、《从一种语言到另 一种语言》、《翻译与语 境》等。他的理念对中国 翻译界有着较深刻的影响。
从动态对等到功能对等
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 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为使源语和目 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奈达从 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 “功能对等” 翻译理论。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 “翻译是用最恰当、自 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奈达指 出,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 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 层的文化信息。
(完整版)翻译理论
《翻译》课程理论汇编(基本概念)1.1 翻译的概念一般地,我们将翻译定义为:将一种语言(口语或笔语形式)(译出语)转换或创造为另一种语言(译入语)。
翻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人类高级语言活动,这种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很难以图示、语言等其他方式阐释清楚的。
不同领域、不同派别的学者对翻译有着不同的定义。
1.1.1 语言学家对翻译的定义语言学家将翻译视为一种语言活动,同时认为,翻译理论属于语言学的一个部分,即研究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转换关系。
解释如下:(1)Catford(1965:20)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的文本等效转换。
(2)Nida 和Taber(1969:12)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意义和形式上的最紧密联系转换。
(3)Newmark(1982/1988:5)认为,翻译理论源自于比较语言学,属于语义学的一部分,而所有语义学的研究课题都与翻译理论息息相关。
1.1.2 文化角度对翻译的定义从文化角度来看,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同时是文化的交流,尤其是“文化间交流”。
通常我们把这一术语又改称为“文化间合作”或“跨文化交际”等。
Shuttleworth 和Cowie(1997:35)认为,与其说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符号转换,不如说是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两种文化间的转换。
译者在处理涉及语言文化方面的译务工作时,认为任何一种语言中都饱含着其文化中的相关元素(比如:语言中的问候语、固定搭配等),任何文本都存在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同时,由于各语言所代表的多元文化差异很大,语言间的转化和创造性生成模式千变万化。
Nida 认为,对于一个成功的翻译工作者而言,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语言中的词汇只有在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中才能具有正确的、合乎文化背景的义项。
王佐良先生指出(1989),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
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的文化,还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
不仅如此,还要不断的将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等都是相当的。
翻译概论第三章
LOGO
1. 对狭义翻译过程的经验型认识 2. 对狭义翻译过程的理论性探索
Page 9
LOGO
2. 对狭义翻译过程的理论性探索
某一角度 某一特征 的研究
全面考察 模式化探 索
理论探索 理性剖析
(i)
(ii)
(iii)
Page 10
LOGO
全面考察和模式化探索
»罗杰·T·贝尔 “翻译过程模式图” »“欧洲翻译计划”
LOGO
阐释的自由空间与限度 Opportunities for the Ss 阐释活动的历史性 to output after input
Page 18
LOGO
I 主体性投入的创造性活动
多方面的投入
A B
揭示&创造
化为我有
C
Page 19
LOGO
II
阐释的“客观性”
先有
开放性
先见 先把握
Page 20
III 阐释的自由空间与限度
I 主体性投入的
LOGO
创造性行为
(iii)
II 阐释的空间性 III 诠释的自由
(ii)
诠释意图文本意图空间来自限度(i)作者意图
Page 21
余东曼
2111516003
LOGO
Page 23
Page 6
LOGO
1. 对狭义翻译过程的经验性认识
»思果 “理想的译法” pre-intermediate
1.原文的意思要消化 读完全文全句 2.译文的文字要推敲 四个问题
×× Press
Page 7
LOGO
1. 对狭义翻译过程的经验性认识
»江枫 »吕同六 »李芒
第三章功能学派翻译理论代表人物及作品
谢谢!
克里斯汀娜·诺德
• 德国马格德堡理工大学应用语言学和翻译学教授 • 主要著作有: • 《翻译的语篇分析:理论、方法及面向翻译的语 篇分析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1988) • 《目的性活动-析功能翻译理论》(1997)
诺德和功能加忠诚理论
• 诺德在学术思想上深受莱斯的文本类型学的影响 ,积极倡导费米尔的目的论,将忠诚这一道德范 畴的概念引入功能主义的学术观点,希望能纠正 翻译中的激进倾向。 • 比如曼塔里避免使用“traslation”而是 “translation action”。 诺德认为:“她偏离了 传统意义上翻译的概念以及人民对于该词的期望 ”。
凯瑟琳娜·莱斯(1923-)
• 德国翻译功能学派早期重要的创建者之一
,毕业于海德堡大学翻译学院。 • 主要论著包括: 《翻译批评的可能性和限制》(1971) 与费米尔合著《普通翻译理论原理》( 1984) 《翻译的抉择:类型、体裁、及文本的个 性》
莱斯和文本类型理论
• 早期理论:围绕对等概念展开,认为翻译追求的
• 在目的论的框架下,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 要因素之一便是受众 受众---依着心中的接受者 受众 ,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 期待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 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标语情景中为 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文本” (邵 艳,2010) • 费米尔认为原文只是为了目的语受众提供 部分或全部信息的源泉。目的论将翻译理 论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
(乔楠,2010)
• 莱斯认为,语篇有信息型、表达型和操作型三种 信息型、表达型和操作型 信息型 类型,语篇类型决定翻译方法 语篇类型决定翻译方法。 语篇类型决定翻译方法 • 《翻译的抉择:类型、体裁、及文本的个性》一 文中,她在语篇类型学的基础上,细致分析了翻 译过程的步骤。 • 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phrase of analysis):要确定原文的 功能类型(text type)和文本体裁(text variety) ,然后进行文本外部语言分析。 • 重述阶段 重述阶段(phrase of reverbalization):在上一 步的基础上组织目标文本的结构,文本功能决定 一般翻译方法,体裁决定语言和篇章结构。
第三章 翻译的原则ppt课件
• (21)We were told that the football match would be put off.
• 译文一:我们被告知足球赛将推迟举行。
• 译文二:我们听说足球赛将推迟举行。
• (22)A scientist who dose research in economic psychology and who wants to predict the way in which consumers will spend their money must study consumer behavior.
• 1、如何避免英译汉过程中的“翻译腔”
• (19)This book is the beginning of his fame. • 译文一:这本书是他名声的开始。 • 译文二:这本书是他的成名之作。 • (20)It is a small,old-fashioned but important port. • 译文一:它是一个小的、老式的、但很重要的港口。 • 译文二:它是一个老式的小港,但很重要。
• 采用:语义翻译和交流翻译两种模式。
• 语义翻译:忠实于原文的语篇,要求译文接近原文的形 式;
• 交流翻译:忠实于译文的读者,要求译者重组语言结构 ,使译文流畅、地道、易于理解。
• 诗歌翻译家许渊冲:“意美、音美、形美”
(
beautiful in sense, in sound and in form)
• (2)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种性质 ;
• (3)译作应具备原作的通顺。
2、传统的中国翻译标准
• 汉代佛经翻译家支谦:“因循本旨,不加文饰” • 东晋道安:“遂案本(follow the source text closely)
第三章 翻译的过程
• 4.语用分析( pragmatic analysis ) • 语用分析即通过对语言的交际意义的综合 分析,了解和确定说话人和话语间的关系, 常常表现为说话人的感情、态度、情绪、 意念等。 • (一) 讲话者的情感参与 (1 )请求 :Would you mind lending me 10 yuan? (2 )许诺 :I shall return the book tomorrow. (3 )警告 :Say that again and I'll part with you once and for all. (4 )褒贬:You are stubborn. He is pigheaded. I am strong-willed.
• 1.文本层次( textual level ) • 文本层次指原文的字面意义。译者对原文 负责,就是对原文的字面意义负责。例如: 1 ) You flatter me. 原译: 你拍我马屁。改译:你过奖了。 2 ) He is lying on his back. 3) Beer is the tipple of choice in Holland, where beer consumption follows hot on the heels of that in Germany, where beer is almost a religion, and Belgium, where they drink it for breakfast and feed it to babies and sucklings.
• 2.所指层次( referential level ) —所指意义 • 指译者对原文所指意义的把握。原文中晦 涩、隐含的弦外之音,需要译者透过文字 的迷雾看清楚真实的内涵。例如: 1 ) How to Grow Old (Betrund Russell) 怎样变老;怎样才能活得老 2) I am a perfect stranger to physics. 完全是一个陌生人;一窍不通
翻译理论与实践(全套PPT课件)
CHENLI
12
导学——课程要求
Tests: 60% There will be only one test: a final. But there may also be
several short quizzes through the term. Attendance: 20%
Daily attendance will be recorded. Each time a student will get 2.5 points. 1point for attendance, 1 point for being on time, and 0.5 point for participating in discussion and interacting positively with fellow classmates.
CHENLI
13
导学——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导学 第一章:翻译概述 第二章:英汉语言对比 第三章:词语的翻译 第四章:句子翻译技巧(上) 第五章:句子翻译技巧(下) 第六章:常见文体的翻译
注:可能 因授课实际情况,课时安排会做适当调整。
CHENLI
课时 2 2 2 2 2 2 4
14
导学——学法指导
Main Language points: 1. Comparative studies of language family 2. Comparative studies of word building in English and
Chinese 3. Comparative studies of syllable
Exercise
CHENLI
5
第三章:词语的翻译
第三章2 词语的英译-词语指称意义与蕴涵意义的确定 翻译理论方法
9
• 5)说来话长。 • It's a long story. • 6)他的名字我一时说不上来。 • I can't recall his name at the moment. • 7)你连续三天没有交作业,这可说不 过去。 • You have failed to hand in your exercises three days in a row. This is really inexcusable.
5
• 5) 那人就是他的哥哥。 • That very man is his elder brother. • 6) 你就是送给我,我也不要。 • Even if you give it to me as a gift, I won't accept it. • 7) 两国代表团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会谈。 • The delegations of the two countries held talks on issues of common interests. • 8) 他就着昏暗的灯光读信。 • He read the letter by the dim light.
17
• 3) “看你,隔着门缝瞧人,把 人看扁了。” (袁静等《新儿女 英雄传》) • Humph! If you peer at a person through a crack, he looks flat! Don‘t be so prejudiced !
18
• 4) 后脑勺子上长疮,自己看 不见以为别人也看不见才笑 话。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 上》) • If we have a boil on the back of our head we can't see it ourselves, but it's ridiculous to imagine other people can't see it.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翻译概论第一节中外翻译史简介四、课内练习1. 东汉至唐宋时期。
2. 玄奘不仅译出了75 部佛经,而且还把老子的部分著作译成梵文,成为第一个向国外介绍汉语著作的中国人。
3. 20 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创了白话文学和白话翻译的新纪元,语言从文言正宗转为白话本位。
五四运动前后,东西方各国的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俄国和苏联的作品开始被介绍进来,《共产党宣言》等一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译文就发表在“五四”时期,为中国后来的革命做了充分的理论和思想准备。
4. 圣经的翻译成为了西方翻译研究的重要源头之一。
5. 中外悠久的翻译历史已为我们积累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前人的翻译经验,借鉴吸收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理论、方法,以便继续提高我们的翻译水平,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课后练习(一)将下列段落译成中文:一百年前的今天:一些海鸥;北卡罗来纳州杀魔山海岸警卫队的三个队员;救生站以及一些本地人,见证了威尔帕·莱特(Wilbur Wright)和奥维尔·莱特(Orville Wright)兄弟的第一次机动飞机飞行。
1903 年12 月17 日,莱特兄弟第一次用比空气重的飞行器进行了有动力的持续飞行。
1932 年,90 英尺高的杀魔山顶立起了一座60 英尺高的花岗岩纪念碑,用以纪念这两个来自俄亥俄州代顿市的梦想家。
莱特兄弟来自于美国中部。
他们有着天空般广阔的眼界,也有着十分务实的作风。
1892 年,他们在俄亥俄州的代顿开创了自己的自行车企业:莱特自行车公司。
虽然在当时世纪之交的美国,有着数不清的自行车公司,但只有一个在造轮子的同时造出了翅膀。
当莱特兄弟在1903 年最终着眼于动力载人飞行器,他们成功地使世界变小了……(二)将下列段落译成英文:As Jia baoyu,Xue Baoqin,Xing youyan and Ping’er had birthdays on the same day,the young ladies held a hilarious drinking party in the hall of the peony garden for them. When it was Xiangyun’s turn to compose a verse amid a drinking game,she made fun of the service maids by saying,holding a duck head in hand,“This ya tou (referring to the duck head in hand)is not that ya tou (referring to the service maids around,as both are homophones in Chinese),for this ya tou has applied no hair oil….”Everybody roared with laughter. Some service maids protested,laughing,“You made fun of us,so you have to drink another cup. Let’s pour a full cup her….”As the party went on drinkers’games continued with ceaseless laughter and people suddenly noticed that Xiangyun had disappeared. While they looked this way and that,a service maid rushed in laughing,“Young ladies. Hurry to have a look at the Lady Xiangyun. She’s sleeping on the stone bench over there.”The group tiptoed over,and sure enough,saw Xiangyun sleeping soundly. Fallen flowers scattered on her body,her hair and her face. Her fan had dropped on the ground aside. Bees danced in the air around her. Under her head was a make-shift pillow of peony flowers wrapped with her handkerchief. Amid laughter service girls gently woke her up and helped her-she was still mumbling something drunkenly-get inside theroom.第二节翻译的定义与性质四、课内练习(一)将下列英文译成中文:1. 海蒂读过阿瑟的信后陷入了绝望之中。
翻译理论前沿
关于韦努蒂异化翻译策略的误读—对国内归化/异化翻译之争的反思目录摘要引言第一章国内归化/异化翻译之争的焦点第二章国内译界对韦努蒂异化翻译策略的误读2.1对韦努蒂解构主义立场的忽视2.2对韦努蒂理论背景和目的的忽视2.3对韦努蒂进行异化翻译的策略的忽视第三章从误读中对国内归化/异化翻译之争的反思3.1对韦努蒂异化翻译策略的正确认识3.2国内归化/异化翻译之争与韦努蒂异化理论的差异第四章对国内译者翻译实践中的启示结语参考文献摘要国内译界误读了韦努蒂有关归化、异化的理论,忽视了他的解构主义立场、提倡异化翻译的背景和目的以及异化翻译的具体操作策略。
国内译者在归化/异化之争中有意贬低了归化翻译的作用。
通过揭示这些误读,可以让读者意识到国内的归化、异化理论与韦努蒂的理论的差异,从而正确地看待国内的归化、异化之争。
关键字韦努蒂:归化;异化引言近些年来,翻译中的归化/异化问题成为国内外翻译界谈论的热门话题。
在近代,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 在其代表作《译者的隐身》中明确提出归化(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异化(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的概念, 反对“透明的翻译”(即归化翻译) ,提倡进行“抵抗式翻译”(即异化翻译) 来反对英美文化的霸权主义和种族中心主义。
韦努蒂的观点再一次把归化、异化之间的争论引向了高潮,对世界译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当代中国,刘英凯在“归化—翻译的歧路”一文率先向归化翻译发难,认为归化翻译是翻译的歧路,并总结出了归化翻译的“五大罪状”。
但是,仔细比较一下韦努蒂和国内学者的观点,我们发现两者所用的概念虽然相同,所谈的内容却相差巨大。
通过国内学者的研究,我们看到的并非真实的韦努蒂。
笔者认为国内关于归化、异化的讨论存在一些误区,两者之间的争论表现在有意压低归化翻译的价值的倾向,而且国内归化/异化翻译之争与韦努蒂异化理论存在着认识层面上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1 The nature of meaning:advances in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意义划分层次
linguistic meaning
referential meaning emotive(or connotative) meaning
3.2.1 The nature of meaning:advances in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能指”和“所指”共同组成语言“符号”
3.1 Roman Jakobson: the nature of linguistic meaning and
equivalence Summaries to Make and Linguistic Viewpoints to Learn
Langu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 shared by all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A set of conventions and rules language users all have to abide by Parole Realization of langue in actual use. Det. + N may be realized in actual use as the book, the desk, the radio, etc. concrete use of the conven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ules
equivalence Examples of differences:
the level of gender
the level of aspect
the level of semantic fields
这些例子展示了语言间的差异,不过他们所表述的概念 仍然是跨语言交际时能够表达的。 在 Jakobson 看 来 , 只 有 诗 歌 “ 不 可 译 ” , 需 要 creative transposition
3.1 Roman Jakobson: the nature of linguistic meaning and
equivalence
Saussure :langue and parole (语言和言语) langue指语言系统,parole指语言实际运用时的具体表达
语言理论具有的核心意义:区分“signifier”(能指,口头或 书面符号) 和“signified”(所指,具体的概念)
[and] surface structure: creation of the world back transform : B(object, the world) is the goal of A (event, creates)
3.2.2 The influence of Chomsky
(analysis)
¦
Y
Nida 三步翻译体系(Nida and Taber 1969: 33)
3.2.2 The influence of Chomsky
转换生成语法的四种功能类型
events (often but not always performed by verbs) objects (often but not always performed bu nouns) abstrcts (quantities and qualities, including adjectives) relationals (including conjunctions) gender, prepositions and
Chomsky's generative-transformational model将句子分解 成一系列互相关联的层次,彼此之间有各种规则进行 控制。以简化的形式,该模式的核心特征总结如下: 短语结构规则生成一个潜在结构或deep structure deep structure 由转换规则转换,转换规则把一个个潜 在结构联系起来,生成最终的surface structure surface structure本身服从于语音规则和构词规则
3.2 Nida and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ng'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Nida 1946a)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Nida and Taber 1969)
Nida 试图将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导入翻译研究,从 而将《圣经》翻译带入一个崭新的科学阶段。 Nida的翻译研究方法更具有系统性,其理论概念和术语 来自语义学、语用学以及Noam Chomsky 关于句法结构 的研究,该研究后来形成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equivalence '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 (1959)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linguistic meaning and equivalence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3.1 Roman Jakobson: the nature of linguistic meaning and
equiva等问题应该关注the structure and terminology of languages 而不是关注某种语言无法把另 一种语言中的信息表达出来。
3.2.1 The nature of meaning:advances in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具体词汇分析方面——“分析意义的科学方法” Nida 著作的核心理念:抛弃了“词汇意义固定”的旧 有看法,转而对意义采用功能性的定义,即词汇从其 语境中“得到”意义,而且还因文化不同而产生不同 的变化
grandfather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男性 + + + + +
grandmother
+
father
mother
uncle
aunt
son
daugther
grandson
granddaugther
+
+
+
+ + + + + +
女性
直系 旁系 +
+
+ +
+
+ +
+
+ +
+
+ +
+
+
3.2.2 The influence of Chomsky
源语的表层结构被分析称深层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然 后在翻译过程中得到“转移”,再从语义和文体上重新构 造为目标语的结构
3.2.2 The influence of Chomsky
A(SL)
B(TL)
¦ ↓
X ——————— (transfer)—————→
↑
(restructuring)
Chomsky 认为该模式的架构中,最基本的结构是kernel
sentences
3.2.2 The influence of Chomsky
Nida 把Chomsky‟s model 的基本概念融入自己的„science of translation' Nida 发现这一模式为译者提供了一种为 SL进行解码的 技巧,也提供了一种为TL进行编码的程序
3. Equivalence and equivalent effect
Key concepts
Roman Jakobson: 可译性和意义对等
Nida: “科学”翻译方法
Nida: 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及等效原则:关注接受者
3.1 Roman Jakobson: the nature of linguistic meaning and
① ② ③ ④
3.2.2 The influence of Chomsky
Nida 提供了许多的分析实例,如区分使用介词of 的不同结 构
surface structure: will of God
back transform : B(object, God) peforms A(event, wills)
Abstract; it is not the language which people actually use
Relatively stable
Concrete; naturally occurring language events
Varying from person to person, from situation to situation
3.2.2 The influence of Chomsky
BOX 3.1 Greek ST: 1 2 3 4 5 6 7 8 egeneto anthropops, apestalmenos para theou, onoma auto loannes Literal transfer (stage 1): 1 2 3 4 5 6 7 8 became/happened man, sent from God, name to-him John Minimal transfer(stage 2): 1 2 3 4 5 6 7 8 There CAME/WAS a man, sent from God, WHOSE name was John Literary transfer (stage 3,examples taken from Ame standard version.1901) 1 2 3 4 5 6 7 8 There CAME a man, sent from God, WHOSE name was John 2 6 7 8 3 4 5 or A man, NAMED * John WAS sent BY G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