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评课
《圆认识》评课稿(集合18篇)
《圆认识》评课稿(集合18篇)《圆认识》评课稿(集合18篇)《圆认识》评课稿1“圆的认识”一直是老师们研究的典型课例,本次优质课又是这一内容教学的比拼,又一次领略到了老师们的智慧,感触颇深。
一、组织教学应该设计丰富的体验活动。
如果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完全可以看课本自学,何需老师花时间“表演”。
学生只有亲自经历一回、体验一次,才能深切理解数学知识,并从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努力实现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相结合。
上课的四位老师都用到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撕一撕、找一找、猜一猜、模仿骑车、寻找宝物”等基本活动,给学生视觉和触觉上的充分体验。
二、寻宝活动是让学生理解“圆,一中同长”的很好的学习活动。
“寻宝”是同学们很喜欢的游戏活动,只要“寻宝图上的提示语”设计用圆的特征,就很好地将数学知识与基本活动结合在一起了。
宣峰老师的“寻宝活动”设计首尾呼应,让学生通过“寻宝”很深切地领悟了圆“一中同长”的特征。
三、抓住学习线索,重点突出、学习全面。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很多,要认识很多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点,要想在一节课时间里清晰透彻地让学生掌握,需要老师有精当的教学设计,才能是同学们轻松地学会。
因此,老师备课必须“深入”,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突破口,使学生轻松地展开学习,称之为“浅出”。
圆的各部分名称虽然也有出处,但是更多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定,不必安排时间进行探究,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等特征就必须安排探究时间,所以,认识各部分名称只要求认识,教师就可以以安排学生探究“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和关系”为主线,组织开展各项学习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我们今天只要解决一个问题”,并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老师心中定下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
此时,学生的学习感受是“浅”,他们只要完成一个任务,而学生的学习结果是“深”,他们学会了很多。
《圆认识》评课稿2今天有幸听了王雅老师的数学课《认识圆》,感觉收获挺大。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评课稿范文(通用7篇)
⼩学数学《圆的认识》评课稿范⽂(通⽤7篇) 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标,对教师和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价值的判断。
以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学数学《圆的认识》评课稿,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学数学《圆的认识》评课稿篇1 8:42:54早上,观摩了张⽼师的课,有三点体会和感受。
和⼤家共勉 ⼀、精彩的预约 张⽼师设置了符合学⽣实际和数学学科本⾝的特点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从七个⽅⾯对对“圆的认识”这⼀内容进⾏了深⼊的探讨和分析,从中体现了注重⽣⽣之间,师⽣之间的交流与质疑,注重创造性的使⽤教材,做到以学定教、顺学⽽导。
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包括学具的准备)化抽象为具体,激发了兴趣。
⼆、和谐的实施 从教学⽅式来看,张⽼师的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让学⽣学有⽤的数学、让学⽣学⽣活中的数学,构建了从“问题情境——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的新型教学⽅式,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有⽤。
从学习⽅式来看,教师为学⽣提供了操作和探究的机会,变“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为“密切联系⽣活做数学”。
动⼿操作和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式,教师能引领孩⼦⾛进数学的天地,使学数学成为⼀件⼗分有趣的事情。
通过借助剪⼑、圆规、实物拷贝、绳⼦或⽊棒来画圆;通过折的⽅法和画的⽅法来寻找圆中的半径,直径的条数、长度及其⼆者之间的关系 从激发学⽣思考来考虑,圆是平⾯图形,与以前学过的平⾯图形(长⽅形、正⽅形、平⾏四边形、梯形、三⾓形)⼤不相同,区别较⼤,教师能引导学⽣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培养了学⽣的观察能⼒。
数学思考即数学思维,在三维⽬标中具有突出的地位,能思考就能学好数学。
现代教育的⾸要⽬标的教导学⽣“如何学习”和“如何思考”。
张⽼师的课,在发展学⽣数学思考这⽅⾯做到了发展学⽣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应⽤意识及推理能⼒。
三、成长的质疑 动⼿就体验了吗?数学是⼀个发展的过程,强调体验过程,历经过程才能更深刻的领会。
动⼿操作是体验的⼿段,但不是所有的动⼿都能得到体验。
圆的认识评课稿(共6篇)
篇一:圆的认识案例分析《圆的认识》案例分析市穿山小学嘉莉2007年11月8日在西南大学参加"第五届现代与经典小学数学研讨活动",有幸聆听了"数学王子"齐华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老师从时空、容、方法和数学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演绎、拓展和延伸。
老师的课堂是人文的课堂、文化的课堂、生命的课堂。
以下是对老师的经典片段进行分析。
【案例】师:真没想到,一条普通的数学规律,经过千年流传,竟然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一条重要的人生准则。
当然,同学们能够利用各自的智慧,成功演绎"没有规矩,仍成方圆",足以说明大家不凡的创造力了。
??师: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对圆的精确记载,墨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在他的一部著作中有这样的描述 "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一个......圆心,那"同长"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猜猜看。
生:一样长师:这个发现比西方整整早了1000多年,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觉得怎么样?生:自豪、震惊。
师:特别的自豪,特别的骄傲!师: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远不止这些。
老师这儿还搜集到一份资料,《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动画演示:圆向方的渐变过程,如图②)。
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生: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圆的半径是3厘米。
师:说起中国古代的圆,下面的这幅图案还真得介绍给大家(出示图③),认识吗?生:阴阳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想!)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出示图④)。
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生:小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大圆的半径是6厘米。
《圆认识》评课稿
《圆认识》评课稿《圆认识》评课稿(集锦15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评课稿,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
评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认识》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圆认识》评课稿1早上,观摩了张老师的课,有三点体会和感受。
一、精彩的预约张老师设置了符合学生实际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从七个方面对对“圆的认识”这一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从中体现了注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质疑,注重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包括学具的准备)化抽象为具体,激发了兴趣。
二、和谐的实施从教学方式来看,张老师的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构建了从“问题情境——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新型教学方式,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又有用。
从学习方式来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操作和探究的机会,变“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为“密切联系生活做数学”。
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师能引领孩子走进数学的天地,使学数学成为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通过借助剪刀、圆规、实物拷贝、绳子或木棒来画圆;通过折的方法和画的方法来寻找圆中的半径,直径的条数、长度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
从激发学生思考来考虑,圆是平面图形,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大不相同,区别较大,教师能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数学思考即数学思维,在三维目标中具有突出的地位,能思考就能学好数学。
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的教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考”。
张老师的课,在发展学生数学思考这方面做到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成长的质疑动手就体验了吗?数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强调体验过程,历经过程才能更深刻的领会。
《圆认识》评课稿
《圆认识》评课稿《圆认识》评课稿(1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评课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与调控,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评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圆认识》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认识》评课稿111月5日上午第二节,我们裴主任上了一堂《圆的认识》,让听课老师和六年级同学一起认识了圆,认识了什么是有效教学。
一、在小学数学大纲里,关于圆的教学相关要求有以下一些:(一)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二)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学要求: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要,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通过直观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认识常见的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进一步学习几何都是有益的。
在安排内容时,要注意加强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
数学《圆的认识》评课稿3篇(热)
数学《圆的认识》评课稿3篇(热)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评课稿,评课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与调控,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那要怎么写好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圆的认识》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圆的认识》评课稿1本节课王xx老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但是世间事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下面我就个人观点说一下这节课中,还有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1、平板答题的利用课前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录制的微课进行预习,这节课如用平板答题代替学生汇报环节能更节省时间更高效。
2、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较多本节课有三处设计了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环节,合作学习起到绑带的作用,学生发言更充分,但是本课中这样的环节我认为有些多。
3、小组合作学习后汇报应多些展示汇报小组当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环节,一般只有一个小组进行汇报,如再找几个小组,这样展示的孩子能多些,并且可以汇报不同验证方式。
4、教材课上利用率不高教材在课堂中应充分利用,本节课只在练习画圆时使用了教材使用率不高,我觉得还可以在概念教学时使用教材。
以上是我粗浅的看法,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数学《圆的认识》评课稿2“圆的认识”一直是老师们研究的典型课例,本次优质课又是这一内容教学的比拼,又一次领略到了老师们的智慧,感触颇深。
一、组织教学应该设计丰富的体验活动。
如果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完全可以看课本自学,何需老师花时间“表演”。
学生只有亲自经历一回、体验一次,才能深切理解数学知识,并从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努力实现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相结合。
上课的四位老师都用到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撕一撕、找一找、猜一猜、模仿骑车、寻找宝物”等基本活动,给学生视觉和触觉上的充分体验。
二、寻宝活动是让学生理解“圆,一中同长”的很好的学习活动。
“寻宝”是同学们很喜欢的游戏活动,只要“寻宝图上的'提示语”设计用圆的特征,就很好地将数学知识与基本活动结合在一起了。
经典《圆认识》评课稿(共17篇)
经典《圆认识》评课稿(共1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评课稿,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
评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经典《圆认识》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圆认识》评课稿篇1今天听了卫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下面就本课谈谈几点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使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当中;同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也进入了一新的领域。
学生虽已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和用圆规画圆”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直径、半径与圆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
首先,可以看出做课教师准备的非常充分,认真钻研了教材,准确把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设计合理,环环相扣,做到了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
1、以学生为本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这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以及直径半径等概念,对于圆学生已经有相当的认识,所以我们必须要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课的引入就让回忆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联系旧知,找一找生活中圆的图形。
在新授中,卫老师让学生先自己徒手画一个圆,让孩子觉得画得不好,必须借助工具来完成,产生了学习的内需。
然后教学用圆规来画圆,让学生通过这样操作、观察、尝试的活动来学习,加深对圆的认识。
《圆的认识》评课稿集锦15篇
《圆的认识》评课稿《圆的认识》评课稿集锦15篇《圆的认识》评课稿1今天听了周老师上的《圆的认识》,让我感受很深。
本节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启用生活中的素材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等等方面教师都比较注重,也取得了相应的很好效果。
可以看出周老师在研究这节课的时候做了很多的打磨,听了这节课,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指明的方向,下面简单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习体会:一、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圆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这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以及直径半径等的概念与特征。
我们知道,学生对圆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他们的学习不可能是零起点,所以我们的教学也不能是“零起点”,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周老师从一个简单的游戏,引出圆周上的点到中心点都一样长,这就是学生对半径的特征的直观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教师没有再绑住孩子的手脚从而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以学生的起点为教学起点,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尝试、验证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
再比如,用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所以上课时老师就把它定位为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么样把圆画好。
而关于圆的`直径、半径等的特征,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老师就放手让学生通过折、量、画、比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符合客观实际,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并最终理解掌握。
二、在自主学习中展开探究新知,掌握圆的知识特征。
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
以剪的圆为素材,用圆规和尺子为研究工具,有目的、有意识安排学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合作探究圆心、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
这一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了半径、直径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但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分散了教学难点,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圆的认识》评课稿
数学《圆的认识》评课稿精选10篇《圆的认识》这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属于老教材的内容。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老教材?学生需要经历怎么样的学习过程?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何老师《圆的认识》这节课在这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听了这节课之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主要有以下两点:一、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这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以及直径半径等的概念,所以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
我们知道,学生对圆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他们的学习不可能是零起点,所以我们的教学也不能是“零起点”,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何老师在这节课刚开始就出示了一个长方形的掷沙包的比赛场地,让学生体会到这样比赛有失公平,那怎么样比才公平呢?学生能够想到围成一个圆形进行比赛,并且能够体会到站成圆形到中心点都一样长,这就是学生对半径的特征的直观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教师没有再绑住孩子的手脚从而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以学生的起点为教学起点,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尝试、验证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
再比如,用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所以上课时老师就把它定位为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么样把圆画好。
而关于圆的直径、半径等的特征,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老师就放手让学生通过折、量、画、比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符合客观实际,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并最终理解掌握。
二、直观教学相得益彰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时时注意让学生通过直观去体验,去感悟。
我觉得何老师这节课这一点做得比较成功。
比如,教学“直径、半径有无数条”这样的特征,学生想象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就采用多媒体课件加以直观的演示,从而非常直观地凸显了这一知识点。
再比如,教师在教学“同圆内每条直径都相等”时,屏幕上的直径依次旋转至同一条直径重合,相信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对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圆认识评课稿(15篇)
圆认识评课稿(15篇)圆认识评课稿(15篇)圆认识评课稿1今天有幸听了王雅老师的数学课《认识圆》,感觉收获挺大。
“圆上”指什么?就是指围成圆的封闭曲线上,以这条封闭曲线为界,曲线以里叫圆内,曲线以外叫圆外。
步步夯实,才能得到清晰准确的直径与半径的概念。
王老师的这节课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使本来枯燥的一节概念教学课上得生动有趣。
思维往往从动手开始,在教学中王老师重视让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究,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无论是认识圆心,半径、直径,还是学习圆的画法,王老师都安排学生充分参与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交流的机会,有效地解决教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认识直径和半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关系时,教师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口交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水到渠成达成教学目标。
王老师让我们看到了一节非常实在的常态课,我觉得教者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的教学风格,值得我们大家借鉴和学习。
圆认识评课稿2本次教研课听了姚老师上的《圆的认识》一课,这节课教态自然,教学语言精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听了这节课之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1、以学生为本,以自学为主,教师适当指导。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这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以及直径半径等的概念,会用圆规画圆。
所以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
我们知道,学生在生活中对圆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在加上课前预习,本节课教师没有再绑住孩子的手脚从而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以学生的起点为教学起点,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尝试、验证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
再比如,用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所以上课时老师就把它定位为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么样把圆画好。
而关于圆的直径、半径等的特征,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老师就放手让学生通过折、量、画、比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符合客观实际,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并最终理解掌握。
圆的认识评课稿
圆的认识评课稿圆的认识评课稿集合1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评课稿,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那么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的认识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圆的认识评课稿篇1听了XX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既是几何内容的教学,也是属于概念教学。
XX老师设计了:1、利用工具画圆;2、利用圆规画指定的圆;3、自学课本,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4、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等,探究半径、直径以及圆的有关特征。
听了这堂课,使我受益匪浅,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色值得我学习:一、以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XX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将学生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
通过自学教材,领悟到圆心、半径、直径的特征;通过动手折一折,明白“在同圆中半径、直径都有无数条”;有了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数一数等学生动手“做数学”的实践活动,把“教师讲授新知,教师操作演示活动”变成“教师设计活动,学生操作活动,领悟新知”的以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开放式过程。
使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情感、智力、等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
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圆的画法教学中,如果按照教材中的编排顺序来教学,学生先用准备好的瓶盖、透明胶、水彩笔、光碟片、硬币等工具画圆,然后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性,最后学习用圆规画圆及画规定条件的圆。
XX老师对教材大胆进行了重组,把圆形画圆工具和圆规同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选择画圆工具自主学习画圆,感悟画圆方法的多样性,再让学生比较用圆形工具和用圆规画圆的特点及区别,使学生明白用圆规画圆既准确又方便,从而引导到用圆规画圆的这一教学环节上来,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画圆的步骤、方法和要领等。
这样设计既体现了因人而异,又体现了学生探究学习的主体性。
《圆的认识》评课稿集锦(8篇)
《圆的认识》评课稿集锦(8篇)《圆的认识》评课稿集锦(通用8篇)《圆的认识》评课稿集锦篇1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过程体现“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这也是我们每位教师值得借鉴的,只有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使学生不光学到知识,其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合作技能、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薛老师的课由铅笔转尺画出一个图形,从而引入圆,通过课件出示光盘、硬币等图片、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看到的圆激活学生已有的认识和经验,注意与其他平面图形的比较找到到圆与其它平面图形的区别即“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在新授环节中设计了两次画圆:第一次让学生利用自己带的材料画,体现了方法的多样性;根据少数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情况介绍画圆的一般步骤“定长、定点、旋转”,让学生根据这些步骤第二次画圆。
然后组织学生自学书本94页例2下一段话,从而介绍圆心、直径、半径,呈现教材三个概念;最后对例3通过画、折、比的方法进行探究,得出圆的有关特征,同时进行了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的整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
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
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
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了半径、直径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即突出了教学重点,又分散了教学难点,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圆的认识》评课稿集锦篇2今天有幸听了王雅老师的数学课《认识圆》,感觉收获挺大。
“圆上”指什么?就是指围成圆的封闭曲线上,以这条封闭曲线为界,曲线以里叫圆内,曲线以外叫圆外。
步步夯实,才能得到清晰准确的直径与半径的概念。
王老师的这节课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使本来枯燥的一节概念教学课上得生动有趣。
圆的认识法评课稿(通用4篇)
圆的认识法评课稿(通用4篇)圆的认识法评课稿篇1听了XX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既是几何内容的教学,也是属于概念教学。
XX老师设计了:1、利用工具画圆;2、利用圆规画指定的圆;3、自学课本,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4、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等,探究半径、直径以及圆的有关特征。
听了这堂课,使我受益非浅,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色值得我学习:一、以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XX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将学生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
通过自学教材,领悟到圆心、半径、直径的特征;通过动手折一折,明白“在同圆中半径、直径都有无数条”;有了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数一数等学生动手“做数学”的实践活动,把“教师讲授新知,教师操作演示活动”变成“教师设计活动,学生操作活动,领悟新知”的以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开放式过程。
使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情感、智力、等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
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圆的画法教学中,如果按照教材中的编排顺序来教学,学生先用准备好的瓶盖、透明胶、水彩笔、光碟片、硬币等工具画圆,然后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性,最后学习用圆规画圆及画规定条件的圆。
XX老师对教材大胆进行了重组,把圆形画圆工具和圆规同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选择画圆工具自主学习画圆,感悟画圆方法的多样性,再让学生比较用圆形工具和用圆规画圆的特点及区别,使学生明白用圆规画圆既准确又方便,从而引导到用圆规画圆的这一教学环节上来,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画圆的步骤、方法和要领等。
这样设计既体现了因人而异,又体现了学生探究学习的主体性。
使知识传授更具连贯性和探索性。
这个改变,让我认识到,教师教学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应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思想。
数学教学没有十全十美,总会留下些遗憾,在教学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时,最好让学生通过量同圆中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让他们发现“同圆中的半径相等,直径也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总之,这堂课XX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析、环环相扣,虽有些许不足,但我认为仍然是一堂成功的示范课。
《圆的认识》评课稿精选15篇
《圆的认识》评课稿《圆的认识》评课稿精选15篇《圆的认识》评课稿1一、从图片引入,领略圆的美。
开始的引入执教者分为两个层次:首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圆,唤醒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
接着展现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有关圆的画面(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等)。
北师大周玉任教授曾说过,我们教师要善于“往平静的水面投进石子”。
这节课的新知引入,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美的同时,从中发现有关数学的成分——几何图形。
这样设计就为学生从已有的对圆的认识经验到认识生活中的物体到认识数学上的几何图形,架起了一座桥梁,即突出了几何建模的过程,又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二、在自主学习中展开探究新知,掌握圆的知识特征,感受到了圆的“完美”。
执教者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以剪的圆为素材,用圆规和尺子为研究工具,有目的、有意识安排学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合作探究圆心、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了圆的“完美”。
这一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了半径、直径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但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分散了教学难点,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整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
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
教师作为指导者与参与者,自然的引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概念来认识。
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统整在综合性和探究性的研究活动中,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过程就是一种研究与发现的过程,是一种对话与共享的过程。
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圆的认识》评课稿范文(通用12篇)
《圆的认识》评课稿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圆的认识》评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圆的认识》评课稿篇1今天听了周老师上的《圆的认识》,让我感受很深。
本节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启用生活中的素材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等等方面教师都比较注重,也取得了相应的很好效果。
可以看出周老师在研究这节课的时候做了很多的打磨,听了这节课,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指明的方向,下面简单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习体会:一、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圆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这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以及直径半径等的概念与特征。
我们知道,学生对圆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他们的学习不可能是零起点,所以我们的教学也不能是“零起点”,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周老师从一个简单的游戏,引出圆周上的点到中心点都一样长,这就是学生对半径的特征的直观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教师没有再绑住孩子的手脚从而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以学生的起点为教学起点,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尝试、验证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
再比如,用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所以上课时老师就把它定位为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么样把圆画好。
而关于圆的直径、半径等的特征,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老师就放手让学生通过折、量、画、比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符合客观实际,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并最终理解掌握。
二、在自主学习中展开探究新知,掌握圆的知识特征。
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
以剪的圆为素材,用圆规和尺子为研究工具,有目的、有意识安排学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合作探究圆心、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
《圆认识》评课稿范文
《圆认识》评课稿【范例1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
那么评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圆认识》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圆认识》评课稿1一、从图片引入,领略圆的美。
开始的引入执教者分为两个层次:首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圆,唤醒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
接着展现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有关圆的画面(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等)。
北师大周玉任教授曾说过,我们教师要善于“往平静的水面投进石子”。
这节课的新知引入,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美的同时,从中发现有关数学的成分——几何图形。
这样设计就为学生从已有的对圆的认识经验到认识生活中的物体到认识数学上的几何图形,架起了一座桥梁,即突出了几何建模的过程,又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二、在自主学习中展开探究新知,掌握圆的知识特征,感受到了圆的“完美”。
执教者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以剪的圆为素材,用圆规和尺子为研究工具,有目的、有意识安排学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合作探究圆心、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了圆的“完美”。
这一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了半径、直径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但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分散了教学难点,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整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
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
《圆的认识》评课稿(通用8篇)
《圆的认识》评课稿《圆的认识》评课稿(通用8篇)评课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以有利于当前新课程的教学。
学生从评课中获得自己学习的有关信息,加深了对自我的了解。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圆的认识》评课稿(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的认识》评课稿篇1本次教研课听了姚老师上的《圆的认识》一课,这节课教态自然,教学语言精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听了这节课之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1、以学生为本,以自学为主,教师适当指导。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这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以及直径半径等的概念,会用圆规画圆。
所以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
我们知道,学生在生活中对圆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在加上课前预习,本节课教师没有再绑住孩子的手脚从而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以学生的起点为教学起点,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尝试、验证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
再比如,用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所以上课时老师就把它定位为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么样把圆画好。
而关于圆的直径、半径等的特征,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老师就放手让学生通过折、量、画、比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符合客观实际,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并最终理解掌握。
2、课件直观演示,圆片操作探索,学生自主研究。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时时注意让学生通过直观去体验,去感悟。
教师设计了开放型的方式,给孩子们一个圆,让孩子们去自己发现。
这样设计给孩子一个无限的空间。
在研究圆的特征时,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圆的各部分特征,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教师再对学生的发现进行有意识地梳理和提升,从而让学生能够形成自已的知识体系。
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充分提升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比如,教学圆的直径,半径特征时,老师设计了一组自主探索题目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研究:(1)一个圆有多少条半径?每条半径都相等吗?(2)一个圆有多少条直径?每条直径都相等吗?(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多少条对称轴?(4)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操作,思考,交流汇报进一步理解圆的各方面特征。
圆的认识评课稿(共6篇)
篇一:圆的认识案例分析《圆的认识》案例分析市穿山小学嘉莉2007年11月8日在西南大学参加"第五届现代与经典小学数学研讨活动",有幸聆听了"数学王子"齐华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老师从时空、容、方法和数学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演绎、拓展和延伸。
老师的课堂是人文的课堂、文化的课堂、生命的课堂。
以下是对老师的经典片段进行分析。
【案例】师:真没想到,一条普通的数学规律,经过千年流传,竟然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一条重要的人生准则。
当然,同学们能够利用各自的智慧,成功演绎"没有规矩,仍成方圆",足以说明大家不凡的创造力了。
??师: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对圆的精确记载,墨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在他的一部著作中有这样的描述 "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一个......圆心,那"同长"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猜猜看。
生:一样长师:这个发现比西方整整早了1000多年,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觉得怎么样?生:自豪、震惊。
师:特别的自豪,特别的骄傲!师: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远不止这些。
老师这儿还搜集到一份资料,《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动画演示:圆向方的渐变过程,如图②)。
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生: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圆的半径是3厘米。
师:说起中国古代的圆,下面的这幅图案还真得介绍给大家(出示图③),认识吗?生:阴阳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想!)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出示图④)。
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生:小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大圆的半径是6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认识》评课
范公小学宋波
听“圆的认识”一课,张老师还是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张老师熟悉大纲教材、了解学生情况、选择教法适当,做到了“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节课是最好的,我为张老师教学取得的成功感到高兴并表示祝贺。
下面就从教学目的、课堂组织、教学方法、教师基本功等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认识和看法。
一、课堂教学目的明确
“圆的认识”这节课究竟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对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和教材的基本要求确实了如指掌,视知识与能力并重,学习与创造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也有明确、具体的显示和反应。
教师首先通过学生能直接感觉的圆形物体引出圆的概念,接着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使学生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
弄清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相应的培养和提高。
教学能始终围绕已确定的教学目的适时、适度、适当地合理展开,并使其得到较好的落实。
二、课堂组织得好
1、教学结构合理,过渡衔接自然。
显而易见,整节教学可分为揭示课题、引导探究、巩固深化、
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几个环节。
讲、练、做、问、议、板书、演示安排严密紧凑,各教学环节所用时间安排得合理。
课的设计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譬如在引导探究阶段,又可分为寻找圆心、学习半径、直径、学习画圆等几个层次,各个层次有序安排,又体现出知识形成的先与所需能力的高与低、教学发展的远与近等等关系,看来教师对此有较多的考虑。
?
2、教学反馈及时、全面。
教师对教学的反馈有着足够大重视,主要体现为:⑴注意加强了反馈环节的安排。
根据信息活动所具有的闭合规律,教师在教学时既有“去”的安排,又有“来”的安排。
如在精讲后,安排学生练习,教师发现问题补充讲解,学生再反馈,教师加以小结。
⑵对反馈信息的判断、处理恰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作用。
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情况能够作出正确、深刻的判断,并能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接收到学生通过一定的媒介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处理时,特别注意使学生得到及时的评价信息,从而发挥学生的作用,使他们自觉、主动、及时地获取评价信息,以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适当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
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中,教师善于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当堂的现实反应,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并加以灵活地施用,也达到了预期效果。
主要体现在: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通过适时、适度的演示和讲解、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运用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想一想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并用,观察、比较、操作、思考、讨论,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在教学手段上,力求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
教师不是把学生的头脑看作“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看作“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深知鼓励学习的至关重要。
张老师也正是在努力追求一种在指导学习之中使学生受到关注和鼓励的教学境界。
循循善诱,教学相长,学生如坐春风,如入胜境,自然乐于学习,勤于学习。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思考、操作,必要时,教师给以简要的提示,学生须做努力才得解决;当解决的时候,学生的欢乐好比爬上了泰山极顶,这正是继续努力的推动力。
四、教师基本功扎实
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较为娴熟的教学基本功得以充分的展示:首先是熟练程度较高。
教师对教材熟悉,并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讲述熟练,表达自如。
其次是语言能力强。
教师语言精炼、准确、清晰、生动、无语病、逻辑性强。
第三是板书设计科学合理,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字体工整、规范。
另外,教师在教态和教具使用等方面均有较佳的表现。
教师教态自然大方、沉着稳健,教具运用自如,演示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