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伤寒杂病论》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药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雷公炮炙论》是第一部炮制专著.
4.《本草经集注》为梁代陶弘景所著,记载药物730种,首创自然属性分类.
5.《神农本草经》——一千八百年前写成的,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6. 《伤寒杂病论》——公元3世纪,第一本临床医学著作。
7.《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分16纲(部)、60目(类);附药图1160幅、
附方11000余首。为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总结。
8.中药的基本作用是祛邪、扶正和调理脏腑功能
9.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以《黄帝内经》的成书为标志.
10.《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全书共162篇,其中《素问》9卷81篇,
《灵枢》9卷81篇.书中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工具,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11.《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撰写的,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12.《伤寒论》>共22篇,记载113首处方(现存112首方),397条(治方),以外感病
为主,以六经辩证为辩证论治的总纲.
13.《金匮要略》共25篇,以内伤杂病为主,记载40多种疾病,262首方,用脏腑病
机理论进行证候分证.
14.《难经》作者为秦越人.此书阐发了内经的医学理论,补充内经的不足,尤其是
在藏象,脉学和针炙方面的不足.以问答的形式回答了81个医学问题,故又称为《黄帝八十一难经》.
15.王叔和所著的《脉经》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脉学专著.
16.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是具有重要学术和实用价值的综合性
医著,具有中医学百科全书的性质.
17.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为建设医德医风的典范之作.
18.孙思邈被尊称为药王.
19.张钟景被尊称为医圣.
20.《神农本草经》托名神农所著,收载中药365种,根据养生,治病和有毒无毒分
为上中下三品,并将药物分为寒凉温热四性,酸苦甘辛咸五味,从而奠定后世中药理论体系的基础
21.《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四大经典的成书问
世,中医学在有关人体生理,病因,病机,诊法,辩证,治则治法及方药等各大个领域都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发殿奠定了基础. 22.《诸病源候论》为隋巢元方所撰,本书有论无方,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和证
候学专书.
23.宋钱乙所撰之《小儿药证直诀>开创了脏腑辩证和脏腑用药的先河.
24.陈无泽在中医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
25.倡导“相火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后称为养阴派的医家:朱丹溪
26.“证”的概念是:指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27.所谓症,就是症状和特征,是指疾病的具体表现.
28.所谓病,就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发病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
29.辩证就是把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重,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
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30.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31.证同(则)治亦同,证异(则)治亦异,这是辩证诊治的精神实质.
32.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断可出现不同的证型,而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
中又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型,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可以分别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
33.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
34.阴阳学说认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调整阴阳,恢复其相对平衡
35.金元时期,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医家,被后世称为金元四大家
的是:、刘完素、张子和、朱丹溪和李东坦.
36.创立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湿病辨证论治理论的医家是:叶天土、吴鞠
通
37.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38.中医学理论体系阐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以及美颜的诊断和治疗,都
始终贯穿着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这一基本观点.
39.中医学在辨识和治疗疾病时所采用的基本法则是辩证论治.
40.辩证所用的四诊为:望闻问切四种诊法.
41.药性的四气,又称为四性,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反映药物
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
42.五味是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
43.所谓辨证,就是要辨清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邪正关系
44.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
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
45.中医学理论体系,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
46.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表现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
互为用。
47.阴阳学说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48.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是中医学的病理总纲。。
49.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50.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51.藏象的基本涵义是: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52.脏与腑的最根本区别是:贮藏化生精气和传化水谷
53.华盖之脏是指:肺
54.称“将军之官”的是:肝
55.有血海之称的是:肝
56.开窍于目的是:肝
57.“中精之府”是:胆
58.太仓或水谷之海之称的为:胃
59.五脏:心,肺,脾,肝,肾
60.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61.奇恒之腑分为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62.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水谷而行津液.主要是对饮食物消化,吸收,输送,排
泄的作用.
63.黄帝内经曾明确而统一地将人体内脏区分为五脏, 六腑和奇恒之腑三大类.
64.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机理,主要是由于:六腑是传化饮食物的器官
65.构成血液循环系统的是:心、脾、肝、肺
66.中医学将人体生保障活动的基本物质概括为:气、津液、精、血四大
类.
67.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为:津液
68.血的功能:营养和滋润全身
69.生成血液的有:精、营气、津液
70.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脏腑有:肺、心、脾、肝
71.脉,具有阻遏血液逸出的功能,故有血府之称。
72.血,具有营养和滋养的生理功能。
73.血,主要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
74.辩证临床上常用的有八纲辩证,脏腑辩证,气血津液辩证,六经辩证,卫气营血
辩证和三焦辩证.
75.八纲辩证的八纲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
76.“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治标法
77.中医学“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78.预防是采取一定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即所谓的治未病.
79.治未病思想首见于<黄帝内经>
80.治病求本是中医治则理论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治疗原则.求就是详细正确的辩
证,本是疾病的本质,根本,即病机,包括病因,病性,病位,邪正关系等.所以治病求本的核心内容是辩证论治.
81.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必须正确区分先后缓急,三个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
本同治.
82.治病求本,就是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
83.标和本是一个相对概念。从邪正双方为说正气是本,邪气是标,从病因与
症状来说,病因是本,症状是标。
84.中药的作用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作用(不良反应).
85.中药的主治,是指其所主治的病证,又称为应用或适应证.从认识方法而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