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合集下载

试论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关系最新教育资料

试论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关系最新教育资料

试论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关系文化基础课的课程地位与功能主要表现在:基础性、工具性、情感性和广泛性。

它是学习、理解、掌握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基础;它是从事岗位工作、成为合格职业人的基础;它是社会交往,与人交流沟通,在社会上独立生活、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融入和谐社会的基础;它是进一步扩展知识和技能,继续学习、适应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由于我们过去对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过分重视课程的知识性、系统性、学科性特点,而忽视了潜在的情感教育、科学教育、做人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

因此,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实用性不强,学生缺乏兴趣。

解决文化课教学内容死抠书本,转向到根据职业需求、学生层次进行灵活的、适度的选择、降低基本要求,这是我们对文化基础课改革重点考虑的问题。

从企业对劳动者的要求来说。

行业企业用工调查,归纳出企业提出的用工四点要求,从主到次依次排列是: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比较好的文化基础,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有一定的相关的专业技能基础,可见,用工单位还是比较看重文化基础的。

因此我们认为文化基础知识学习是职业技能训练的基础,职业技能训练的结果(包含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是对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实践检验。

结合我校近几年来"红五月技能大赛"以及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素质类技能大赛的总结和反思,我们把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糅合成"文化基础课实践化"。

专业课采用实践课程相对容易,文化基础课课采用实践课程是我们在备战技能大赛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

2004年在《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中专门对文化课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调整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

根据职业学校学习者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劳动就业的实际需要,按照有利于学习者发展的原则,在满足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各地和职业学校应对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基础课程实施不同的课程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学分。

浅谈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

浅谈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

浅谈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作者:李海军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09期摘要:中职院校以培养专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旨在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用人要求,更容易进入社会。

但是,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来看,不少学生未清楚认识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之间的密切关系,或不爱学习文化课,或不爱学习专业课,或都不爱学习,严重限制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介于此,本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从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实际情况入手,对学生日常学习与训练中的几种常见现象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然后,以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切入点,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平衡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从而改善学生不好的学习现象,成为一个社会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文化基础知识;职业技能训练;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目前,中职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两种现象。

一种是文化课基础较差,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完全放弃理论知识学习,一门心思的学习专业技能,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另一种是对口升学学生,他们不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将学习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上,期望通过高等职业院校考试,入校继续深造。

这样的结果,造成一部分学生是专业上的“熟练工”,但是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成为不了优秀的人才;另一部分学生只懂得“纸上谈兵”,缺乏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不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

对于中职生而言,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之间并不矛盾,厚重的文化知识是专业技能发展的基础、条件,职业技能训练是学生熟练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和锻炼职业能力的方法、手段。

所以,中职生不能局限于狭窄的职业技能训练,也不能忽视文化基础知识学习,要平衡好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素质全面、职业技能娴熟的应用型人才。

一、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一)文化基础知识学习是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基础和条件在学生学习中,文化基础知识学习肩负着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扎实学生专业知识理论的重担,是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基础和条件,没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无法顺利开展职业技能训练。

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教育学gei

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教育学gei

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运用和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为本】。

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都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所以,只有完成好这个任务,才能有条件完成好其他的教学任务,确保教学质量。

所谓基础知识................,对中小学生来说,是指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

它是组成一门学..........,原理、公式等及其系统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揭示了学科研究对象的规律性...................,反映了科学文化发展的现代水平........。

质言之,基础知识应当是最主要、最基本、最常用的,为认识、实践与交往所不可或缺的知识。

切不可把基础知识泛化,如果不分主次,把一切有用的知识都当基础知识,统统要求学生掌握,那么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反而不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是教师在教学中极易出现的偏差。

当然,基础知识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其内涵外延均会有所变化,不可能作出一成不变的统一的界定,需要各科教师超越学科的视野考虑学生发展的总体需要,经过慎重研究,才能对基础知识作出全面、合理而切实的厘定。

对知识的真正掌握不能停留在理解上,必须学会运用知识于实际的技能。

所谓技能........................,是指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完成某种实际任务的能力......。

........、最常用的技能....,则是指各门学科中最主要..,而所谓基本技能如语文和外语中的读与写,数学中的算,音乐的歌唱、美术的绘画以及电子计算机的操作技能等。

基本技能的形成与基础知识教学密不可分,但是它属于能力的范畴...........。

发展........,是发展能力的基础与根本能力离不开对基本技能扎扎实实的掌握,否则便是空谈。

所谓技巧...............。

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知识、技能和能力是三个密切相关的概念,它们在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知识、技能和能力之间的关系。

知识是指人们通过学习、阅读、观察等途径获取的关于事物本质、规律和现象的信息和认识。

知识是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理解问题的基础。

知识可以分为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两种。

专业知识是指在特定领域中所掌握的具体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如医学知识、法律知识等;通识知识是指广义的知识,如历史、文学、数学等。

技能是指人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的一种能力,它是通过实践和经验积累而形成的。

技能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才能得到提高和发展。

技能可以分为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两种。

专业技能是指在特定领域中所需要的具体操作能力,如医疗技能、编程技能等;通用技能是指在不同领域都适用的一些基本技能,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知识和技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关系。

知识是技能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知识,才能进行相关的操作和实践。

而技能则是知识的体现和应用,它是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知识和技能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能力是指人们在特定领域中所展现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能力包括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包括一些认知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

能力是综合性的,它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和表现。

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决定了其在特定领域中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相作用。

知识是技能和能力的基础,技能是知识和能力的实践,能力则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和发展。

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决定了其技能和能力的发展空间,而技能和能力的提升又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积累和提高相关的知识。

知识、技能和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概念。

它们在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不断提升知识水平,不断培养和发展各种技能,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目标。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技能和能力成为人才竞争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技能与知识的关系

技能与知识的关系

技能与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1.知识是技能的基础。

技能是在特定领域中应用知识和经验来完成任务的能力。

人们在学习一门技能时,需要先掌握相关的知识,了解理论和原则,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例如,学习开车技能之前需要掌握交通规则、车辆操作知识等。

因此,知识为技能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2.技能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实践和应用技能,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学习一门外语,通过实际运用和与他人交流,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法规则和词汇用法。

3.知识可以提高技能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人们可以掌握更多的技能并提高其表现。

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问题、解决难题,并在实践中快速适应和应对变化。

4.技能和知识互相促进的循环是不断发展的。

在实践中运用技能,人们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经验和知识。

这些新的知识又可以进一步提高技能,并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所以,技能与知识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依赖的关系。

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知识和技能可以相互促进,共同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四、对专业课教学中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关系研究的几点体会。

(1)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训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任何专业基础知识都来源于专业技术实践,应该说是长时间技术实践的经验总结,因此这一理论是具有科学性的,而且随着技术实践的不断发展,其理论必定会不断得到完善,最终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科学的理论必定能够科学地指导实践,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正确。

教学中,我们只有用专业理论去界定每一个技能,去分解每一个动作,去指导每一次训练,才能做到理解的准确化,掌握的标准化,训练的统一化,结果的效率化。

从理论到实践,再上生到理论去科学地指导实践,必然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总结、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这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训练发展为主动地进行学习,由自然状态向自由王国发展,为其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发展自己提供良好的方法。

(2)文化科学知识是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基础。

①经过长时间不断完善的专业技术本身就符合科学的原理,就蕴含着科学的内涵,只有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用其指导专业教学,才能避免专业技术教与学的盲目性,才能使技能训练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②将文化科学知识触于专业技能教学之中,技能训练将不再是对动作机械的摹仿和简单的重复,而是能使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学习专业技术,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专业技术,而且还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

他们在训练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能以科学的态度去继承专业技术,也必将会促进专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③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能为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他们将会用更新更科学的方法进行专业技术的学习,其自身素质也会得到很大提高,为他们成为专业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2.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1)教学中要避免重理论轻实践和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二者不可偏废。

重理论轻实践会造成专业技能的萎缩,最终华而不实,纸上谈兵,而不能适应劳动实践的需要;而重实践轻理论会造就出现代的熟练工,他们没有相应的知识做基础,缺乏可塑造性和发展的潜力,这是不适应现代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的。

能力知识技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能力知识技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能力知识技能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力、知识和技能是人们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能力、知识和技能是相互依存的。

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所需要的能力和潜力。

知识是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了解、认识和理解。

技能是指人们在实践中通过训练和经验所掌握的特定能力和技巧。

这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支持的关系。

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才能培养和提升相应的技能;而只有通过实践和锻炼,才能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能力、知识和技能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和联系。

能力是一个人的潜能和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了各种方面的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

知识是对特定领域的了解和掌握,它是能力的基础和支撑。

技能则是在实践中通过学习和训练所获得的具体操作和应用能力。

可以说,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技能是能力的表现形式。

能力、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一个逐渐深化和提升的过程。

在初始阶段,人们通过学习和积累知识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理解的加深,人们可以逐渐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即技能。

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和应用技能,又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可以说,能力、知识和技能之间存在着一个良性循环的关系。

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提升需要多种途径和方法。

在学习方面,人们可以通过阅读、听课、思考等方式获取知识,并通过实践和练习来提升技能。

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参加培训、交流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总之,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知识和技能。

能力、知识和技能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能力是人们完成任务和达到目标的能力和潜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支撑,技能是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能力、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逐渐深化和提升的过程,需要通过学习、实践和培训等方式来不断提升。

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能力、知识和技能。

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

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

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个人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知识和技能是人们在不同领域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二者的有机结合将为个人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会。

本文将探讨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以及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1. 知识与技能的定义和区别知识可以被理解为人们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所获得的关于世界和事物的信息和理解。

它可以是理论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性的。

知识使人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提供决策的基础,并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技能则是通过实践和反复训练所掌握的能力。

它是一种对特定任务或活动的熟练掌握,可以使人们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问题。

技能是实践中的产物,它可以在工作中得到体现,并对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 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知识和技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和互相促进的作用。

知识是技能的基础,它提供了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为技能的发展提供了指导。

技能则是知识的体现,通过技能的实践应用,人们能够更好地将知识转化为有用的行动和实践。

知识和技能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案例来说明。

假设一个人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他需要具备计算机科学的相关知识,例如算法、数据结构、编程语言等。

只有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他才能掌握编程技能,实现自己的编程目标。

而在实践中不断应用和提升这些技能,他也会积累更多的知识,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技能水平。

3. 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的重要性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对于个人而言,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个人的竞争力和自我实现的机会。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仅仅具备知识或者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个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

同时,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还可以提升个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使个人在工作中更具有发展潜力和机会。

其次,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技能的概念及其与知识的关系

技能的概念及其与知识的关系

技能的概念及其与知识的关系技能: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1.技能的基本特点(1)技能的形成途径——练习技能是通过后天的练习形成的,故不同于本能行为。

例如:膝跳反射、迎风流泪不属于技能。

同时练习也不同于机械的重复某种动作,练习中每一次动作反复的目的都是改进动作,提高动作的有效性,使动作趋于完善。

(2)技能的形式——动作方式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故技能是一种动作经验,不同于认识经验。

例如:头脑中储存的概念性的知识不是技能。

因此,技能的掌握不是通过言语表述而是通过实际活动表现出来的。

(3)技能的标志——合乎法则技能的活动方式不是动作的随意组合,合乎法则是技能形成的前提。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各个动作要素及其之间的顺序都要遵循活动本身的要求。

例如:心智技能中,写作技能的培养总是从字词句开始,到段再到篇章。

动作技能中初学舞蹈时必须按照该舞蹈的法则要求去执行每一个动作。

只有这样,作为技能的动作方式才可以经过多次反复的练习而实现自动化。

2.技能与知识的关系(1)陈述性知识与技能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学习不同,但陈述性知识是技能的起点。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目的在于形成较宽泛的知识背景,不一定能立刻被应用到解决问题中,但对理解和解决问题起到帮助。

而技能的学习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进行,不要求对整个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相关概念有多么深刻的了解,而是要求对技能熟练掌握。

例如:游泳的技能,只要会游,游得好,却不一定对游泳的发展历史、泳衣的材料等有多么细致的了解。

但是,在技能学习之初,学习者首先要理解并记忆活动所必需的诸如新概念和规则等陈述性知识。

(2)程序性知识与技能两者都是将有关事件、动作序列的规则转化为相应的活动方式。

例如:学习游泳时,程序性知识涉及游泳的动作步骤及其执行顺序。

从技能学习的角度来说,学习者必须通过实际操作,获得活动的经验,才能掌握游泳技能。

学习者一旦能够表现出游泳技能,可能会忘记或不能明确说出游泳的动作步骤。

中专生如何正确处理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

中专生如何正确处理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

的重要作 用, 了解 文化基础 知识 与就业 的关 系 。中专 的老 师应从 以下 三方 面加强 对 学 生的教 育 。
பைடு நூலகம்
( 一) 教 育学生认 识到文化基础 知识 在专业课及 实习操作
中的重 要作 用 中专生学 习文化 课与高 中生 的 目的不同 ,高 中生的 目的是为 了 升学 ,而中专生 的 目的是 为学习专业课 打下基 础 ,提 高实 际操 作的 能力 。 比如 :数 控专 业 的学 生 如果 连英 语 中 的 “ 0 N” 和 “ 0 F F ”都不懂 的活 ,如何 去操作一 台科技 含量 很高 的数控 车床 呢? 因 此 ,对 中专 生进行专 业课教 育需要他们 有较 高的文化起 点 ,即扎 实 的文 化基 础 知识 。扎实 的文化 基础 知识 是 学生 的 能力 、素质 、科 学世界 观发展 的必 然基础 。科学文化 基础知识 也为专业 理论 和技能 的学 习做 了必 要 的铺 垫 。反之 ,学 生文 化基 础 素质 薄弱 ,则逻 辑 思维能力 、理解 问题 和分析 问题能力 就差 ,从 而导致 了专业课 的学 习理解 不深不 透 ,一知半 解 ,事倍功 半 。专业课 教师 努力地 教学 ,
学生 努 力地 学 ,但 效 果 很不 理 想 。 所 以 ,我们教 育学生要 树立 文化课为专 业课服务 ,专业知识 直 接 为专 业 技 能培 养 服务 ,突 出实践 的观 念 。

文 化基础知识学 习与职 业技能训 练有 着密切的联 系
首先 ,文化基础知识 是职业技 能训练 的基 础 ,文化基 础知识 渗 透 在 职业技 能 训练 之 中。文化 基 础知 识是 学 习 、理解 、掌 握 专业 知 识与技 能的基 础 ;是从事 岗位工 作 、成为合 格职业 人才 的基础 ; 也 是进一 步扩 展知识 和技 能 ,继 续学 习、适应 社会 的基础 。其次 , 二 者 互为 补充 ,相互 作 用 ,共 同服 务 于教育 的终 极 目标 。 目前 的

探讨刀工课教学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探讨刀工课教学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和间接理论 知识 所谓直接理论知识是指那些直接指导刀工训练 的基 础 理论知识 包括操作方法 、 技 术要领 、 质量标准等。还 有一些不直接 指 导刀工训练 . 但对 刀工训练也起着重要 作用的理论知识 , 称 之 为 间 接 理论知识 , 包括烹饪 刀工 的作用 、 意义 , 刀工的发展历史 , 刀工的艺 术 内涵等 。 2 . 1 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对刀工技能训练的作用 2 . 1 . 1 使学生的练习更规范更准确 传统教学法 . 教师注重技能的培养 . 不注重基 础理论的讲解 , 导致 学生被动 的模仿 由于学生“ 知其然 . 不知其所 以然 ” . 使得学生 的练习 没有依据和标准 , 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 , 很难找 出正确 的方法去解决 , 久而久之 , 影响 了学生更准确 、 规范的掌握 刀工技能 。 2 . 1 . 2 提高刀工技能训练的实效性 通过刀工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 .就避 免了学 生盲 目的模 仿训练 学生在理解 了刀工的基本原理及 各种刀法 和指 法后 . 就会运用科学的 理论知识和理性的思维去进行有 目的 、 有计划 、 有步骤的练习。 2 . 1 . 3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技能的训练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有了 理论知识 .在进行技能训练时就能形成知识的迁移和发 散的思 维 . 举 反三 . 树立勇于创新 的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2 - 2 课堂教学实践 2 , 2 . 1 在刀工课教学 中. 有机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 。 2 . 2 - 2 专业训练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 做 比较 , 抓关键 。

1 刀 工 课 教 学 现 状分 析
我们 曾对 2 5家实习单位进行调研 . 通过座谈 . 他们认 为学生的基 本功还是较扎实 的 , 但普遍存在着 一些问题 : 一是 , 缺乏灵活性 , 缺乏 较 快 的适 应 能 力 和 应 变 能力 : 二是 。 理论基础不够 , 缺 乏 可 塑 性 和 发 展 性: 三是 , 不善总结 , 缺乏 自学钻研 的愿望和能力 ; 四是 , 满足于动作的 重复性而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五是 . 技术熟练程度不 够 , 操作速度不 能马上适应岗位元的需要 。由此反思传统 的刀工课教学 . 应 该说没能 跟上飞速发展的餐饮 市场对烹饪技术 人才的需要 . 究 其原因 . 我们 以 为 目前 的刀工课教学存在着如下的 问题 : 1 . 1 在培 养 目标上 . 没能把教学提高到培养烹饪 技术 人才的高度 , 过 分强调技术训练本身而忽略 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质 的提高 . 学 生 大 多 以熟 练 工 的身 份 出现 在 餐 饮 企 业 1 . 2 在教学 内容上 . 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 的倾向 刀工技术 不仅本身 具有丰 富的理论 . 同时还与许多文化科学知识相关联 教学 中由于 只 注重 动作 的训练而未 能以相关 的专业理论 和文化 知识进 行分 析 、 指 导. 致使 学生学到的只是动 作本身 以及动作 的反复重复 . 造成只知其 然. 不知其所 以然 l _ 3 在教学方法上 . 仍然沿袭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 的教学模式 . 教师 仅仅对技术动作进行演示 , 学生只是对 动作机 械的模仿 由于教师未 对技术要 领做深层次 的理论 分析 .故学 生模 仿的动作在理 解上有偏 差, 造成动作的不统一 , 要 领 的不 准 确 教 学 中 . 教 师 不 是 在 学 法 上 研 究指导 . 而是 时时处在动作 的纠正之 中. 这样 不仅不能准确 掌握 技术 要领 . 而且不能提高课 堂效率 1 , 4 在教学思想上 ,仍然延续 了烹饪行 业实践超前 、理论滞后 的特 点. 教师不能用从 理论到实践 . 再 从实践上升 到理论的思想去培 养学 生. 致使学生不 能把理论知识作 为实践的基础 . 不懂得用理论去 指导 实践的学习方法。 归纳上述 问题 . 我们 以为 主要症结在于没能处理好专业课教学 中 基础知识与技 能训练 的关系 . 没能把专业理论和与之相关 的文化基 础 知识 应用于刀工技能训练之 中. 致使教师的教只注重经验 的传授 而忽 略了能力的培养, 学生 的学只注重技术的练习 . 而忽略了知识 的掌握 。

什么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什么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什么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建一个人才的基石,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工作场所,它们都是至关重要的。

基础知识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主题上所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事实、概念和原则。

而基本技能则是指一个人为了在某个领域或工作中取得成功所需要具备的技术和技能。

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基础知识是学习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它帮助我们建立对问题的基本认识、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我们很难在进阶的领域中取得进展。

在学校教育中,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它们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知识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扩展我们的认知范围。

通过学习基础知识,我们能够了解不同领域的重要概念和原理,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基本技能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不论是什么职业,都需要一定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工作。

比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等都是一种基本技能,不论是在哪个领域,这些技能都是十分重要的。

基本技能还有助于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和表现。

具备良好的基本技能能够让我们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更好地与同事合作,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另外,基本技能也包括了一些实用技能,比如时间管理、计划能力等,这些技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发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需要持续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1.多阅读和学习:通过阅读书籍、文章、学术论文等扩展知识面,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

2.参加培训和课程:参加专业培训和课程有助于提升基本技能,比如沟通技巧、团队合作能力等。

3.实践和反思:通过实际操作和反思经验,不断提升基本技能,找到提升的空间。

4.与他人交流:与他人交流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拓展认识范围,获取他人的经验和建议。

总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建一个人才的基石,它们在学校教育和工作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技能和数学基础知识的关系

数学技能和数学基础知识的关系

数学技能就是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如进入计算机行业,车牌识别,图形处理都需要数学
数学基础知识有助于技能的发挥,数学技能依赖数学知识的掌握和领悟,由此创造出新的内容
知识在于学,技能在于用,学以致用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部分内容的评价是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重要环节。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课标中对于“双基”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到要与时俱进,因此,评价的改革也同步要体现与时俱进。

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在内容方面的与时俱进体现在,过去提到数学的“双基”时,本意是指: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运算、基本性质、基本法则、基本程式、基本定理、基本作图、基本推理、基本表述、基本方法、基本操作、基本技巧,等等。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于过去数学“双基”的某些内容,如繁杂的计算、细枝末节的技巧等,需要有所删减;而对于估算、算法、数感、符号感、收集和处理数据、概率初步、统计初步、数学建模初步等,又要有所增加。

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在方法方面的与时俱进体现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

” 这就是说,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背景和来由,可以称为这些知识的“生长点”;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发展和应用,可以称为这些知识的“延伸点”。

教师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如果不但注重了知识,还注重了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并且注重了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就会使学生把局部的数学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引导学生加强对于数学的整体把握和宏观认识。

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什么

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什么

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什么在任何领域,学习基础知识和掌握基础技能都是至关重要的。

基础知识指的是该领域的核心概念、原则和理论,而基础技能则是运用这些知识处理问题、解决挑战的能力。

基础知识什么是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构建在领域内重要概念之上的一组信息。

它通常包含了事实、概念、和理论,帮助人们理解该领域的基本框架和运作方式。

基础知识是学习和进步的基石,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人们很难在该领域取得长期的成功。

基础知识的重要性1.理解能力:基础知识是深入学习的基础,只有理解了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吸收和理解进阶知识。

2.问题解决: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可以更有效地解决遇到的挑战。

3.创新思维:基础知识为创新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能够引导人们在新领域中探索和创造。

如何学习基础知识学习基础知识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 系统化学习:建立全面的学习计划,有条不紊地逐步学习相关知识。

- 实践和应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理解。

- 持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形成有效的学习反馈循环。

基础技能什么是基础技能基础技能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基础技能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提升的,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经验积累,才能达到熟练的水平。

基础技能的种类基础技能根据不同领域有着各自的特点,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基础技能:- 沟通技巧:包括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和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内容。

- 解决问题能力:善于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和执行方案。

- 学习能力:快速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不断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基础技能的培养培养基础技能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实践: 1. 反复训练:通过不断的重复练习,熟练掌握基础技能。

2. 模仿学习: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在实践中尝试应用。

3. 多样化实践:尝试不同的场景和环境,扩展基础技能的适用范围。

结语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打牢这个基础,才能在不同领域中取得成功。

传统教育中的知识与技能融合

传统教育中的知识与技能融合

传统教育中的知识与技能融合传统教育一直以来都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这两者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教育中,知识和技能的融合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个体。

首先,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

知识是人类文明的宝库,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通过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如数学、语文、历史、地理等,了解世界、认识事物,培养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

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次,传统教育也注重技能的培养。

技能是知识的运用,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能力。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通过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培养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此外,技能的培养还包括实践技能,如手工、烹饪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知识和技能的融合是传统教育的一大特点。

知识和技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延伸。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提升技能水平;同时,在培养技能的过程中,也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使技能更有深度和广度。

传统教育中的知识与技能融合,还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整合上。

传统教育中,教师将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通过讲授、演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同时,教学内容也是知识和技能的融合体现,在传统教育中,学生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实践操作,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传统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知识与技能的融合不仅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还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上。

传统教育不再只追求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知识和技能的融合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更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解决现实问题的必要能力。

综上所述,传统教育中的知识与技能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关键。

学习一门新技能的关键掌握基础知识打好学习基础

学习一门新技能的关键掌握基础知识打好学习基础

学习一门新技能的关键掌握基础知识打好学习基础学习一门新技能的关键——掌握基础知识,打好学习基础在如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习一门新技能已经成为了提升个人竞争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

无论是在职场中,还是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掌握基础知识、打好学习基础都是学习一门新技能的关键。

第一节:为什么要掌握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对一门新技能的整体框架和思维模式。

基础知识是技能学习的基石,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够深入学习和理解更复杂的内容。

正如建筑师需要牢固的地基来支撑整个建筑物一样,我们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来支撑我们在新技能上的学习。

第二节:如何打好学习基础1. 积极主动地获取基础知识学习一门新技能,我们首先需要积极主动地获取相关的基础知识。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培训课程、搜索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等方式来获取基础知识。

强调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掌握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际操作、练习和项目实践等方式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

实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实际操作的技能,并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学习基础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积累。

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

例如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持专注和持之以恒等,都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第三节:基础知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掌握基础知识在学习一门新技能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基础知识是进一步深化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够顺利地掌握更高级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独立思考、创新解决问题。

最后,基础知识是不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对基础知识的不断追求和探索,我们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总结:学习一门新技能的关键在于掌握基础知识、打好学习基础。

美术专业中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关系的研究

美术专业中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关系的研究

美术专业中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关系的研究美术专业中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关系的研究内容摘要:通过对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的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水平。

创新教育可以使教学目标更明确,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学目的可以得到更好的实现。

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式学习,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科研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生存能力。

关键词:基础知识技能训练素质创新在美术专业教学中,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两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

有些人把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叫做“双基教学”,其实这是一个范围很小的狭义概念。

基础知识不光只包括专业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技法的讲解,还应该包括各种基础文化课知识和各类知识的贯通与整合;技能训练不光只是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还应该包括能够在实际中应用的专业技能训练,两者综合起来才称得上美术专业的素质教育。

而在研究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两者之间的关系中,首先要从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谈起。

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对21世纪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作了如下表述:“高等学校要贯彻教育方针,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总之,美术专业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本专业的专门人才,并且还要从本专业的角度来培养具有社会生存能力的人才。

社会结构是由各行各业组成的,人们由于受到其精力、生活环境和喜好的影响,一般只在一定领域内工作,不可能在所有的行业里都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这种现象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分成了若干个专业方向。

因此,人们一般只是在本专业或相关领域内发挥作用,来服务于社会。

从本专业的角度来服务于社会,这是人们生存能力构成的主要因素,是发展的基础。

可是,社会是由很多行业组成的,行业内部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需要知识的转换。

基础知识和技能小学阶段的重要基石

基础知识和技能小学阶段的重要基石

基础知识和技能小学阶段的重要基石小学阶段是儿童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他们学习、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打下了未来学习的基石。

本文将探讨小学阶段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一、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基础知识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儿童认识、理解和应用其他知识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儿童开始接触常见的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科学等。

掌握基础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更复杂的知识内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语文是基础知识的核心。

语文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是儿童进行有效沟通和思考的工具。

通过阅读和写作,儿童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此外,语文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其次,数学也是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训练了儿童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学习,他们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科学知识是培养儿童科学素养的关键。

通过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儿童能够了解自然界和社会的规律,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础技能的重要性除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也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基石。

基础技能包括阅读、写作、计算和观察等。

这些技能是儿童学习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

首先,阅读是培养儿童思维和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儿童不仅可以了解世界,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展词汇量和文化知识。

阅读还培养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和求知欲望。

其次,写作是培养儿童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重要手段。

通过写作,儿童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写作还能够培养他们组织思维和表达观点的能力,提高自信心和创造力。

此外,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技能。

通过学习加减乘除和解决实际问题,儿童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致观察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小学阶段学习基础的关键要素

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小学阶段学习基础的关键要素

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小学阶段学习基础的关键要素在小学阶段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和技能是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知识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获取到的各种信息和理论的积累,而技能则是学生通过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所掌握的应用能力。

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在小学阶段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知识的作用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理解事物、把握规律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学生通过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了解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例如,在学习自然科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认识到自然界的奥妙与规律;在学习人文科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地理、语言等学科的知识,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样性。

知识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通过学习知识,学生可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逻辑性和条理性。

例如,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运算和推理,解决各种数学问题,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写作,提升语言表达和创新能力。

二、技能的作用技能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通过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掌握各种技能,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各种体育项目,提高身体素质和动手能力;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的实践,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技能还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方面。

通过掌握各种技能,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例如,在学习社交技能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实践技能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的结合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是不可分割的。

只有通过掌握一定的知识才能提高技能的水平,同时,只有通过实践运用技能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对专业课教学中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关系研究的几点体会。

(1)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训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任何专业基础知识都来源于专业技术实践,应该说是长时间技术实践的经验总结,因此这一理论是具有科学性的,而且随着技术实践的不断发展,其理论必定会不断得到完善,最终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科学的理论必定能够科学地指导实践,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正确。

教学中,我们只有用专业理论去界定每一个技能,去分解每一个动作,去指导每一次训练,才能做到理解的准确化,掌握的标准化,训练的统一化,结果的效率化。

从理论到实践,再上生到理论去科学地指导实践,必然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总结、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这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训练发展为主动地进行学习,由自然状态向自由王国发展,为其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发展自己提供良好的方法。

(2)文化科学知识是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基础。

①经过长时间不断完善的专业技术本身就符合科学的原理,就蕴含着科学的内涵,只有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用其指导专业教学,才能避免专业技术教与学的盲目性,才能使技能训练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②将文化科学知识触于专业技能教学之中,技能训练将不再是对动作机械的摹仿和简单的重复,而是能使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学习专业技术,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专业技术,而且还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

他们在训练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能以科学的态度去继承专业技术,也必将会促进专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③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能为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他们将会用更新更科学的方法进行专业技术的学习,其自身素质也会得到很大提高,为他们成为专业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2.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1)教学中要避免重理论轻实践和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二者不可偏废。

重理论轻实践会造成专业技能的萎缩,最终华而不实,纸上谈兵,而不能适应劳动实践的需要;而重实践轻理论会造就出现代的熟练工,他们没有相应的知识做基础,缺乏可塑造性和发展的潜力,这是不适应现代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的。

(2)在专业教学中,应以理论分析为线,以技能训练为面,将基础知识始终贯穿于技能训练之中,不能将二者孤立开来。

在强调基础知识指导作用的同时,重点在于应用,只有应用于实践中并能指导实践的理论,才是有用的。

因此,只有把二者融为一体,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综上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我们以为,在专业教学中,只有把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技术学习为基点,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素质提高为根本,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食饮企业需要的烹饪技术人才,也才能使烹饪这一悠久的文化艺术绽放出时代的光彩。

职高实作课教学应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摘要:实作课旨在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实际操作技艺,培养学生掌握并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技巧。

实施素质教育,实作课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和形成的同时,重视教书育人,以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和人格魅力为表率去熏陶和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启迪和影响。

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专业技术学习中的自主发展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多规格、多元化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职业高中实作课素质能力职业高中实作课是结合学生专业理论课学习开设的一门技能课,也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

旨在让学生把理论与操作实践相结合,巩固已学专业知识;通过接受教师传授的技艺,培养形成熟练的专业技能技巧。

但是,应试教育时期,职高实作课往往专注于对学生技能技巧的训练与形成,忽视了“教书育人”和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提高,以至一些学生毕业后难与社会相适应。

因此,实作课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应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和形成同时,重视教书育人,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一、实作课教学贯彻素质教育已是当务之急应试教育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学生、学校和社会都以考试为中心,以分论人。

以至培养出来的职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多方面能力无法应对多元社会的复杂多变。

特别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能力要求日益严格,许多职高毕业生由于在家又是娇宠的独生子女,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历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难过求职关;有的毕业生即使进入用人单位后,由于难以承受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压力,难以经受挫折与失败,无法独立开创工作局面等原因,最终不得不就业又失业。

因此,结合实作课教学,加强职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已是当务之急。

二、转变教师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势在必行素质教育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势在必行。

一是转变目标观。

由单一的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形成,转化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从提高部分实作课优秀学生素质转为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素质,特别是差下生。

二是转变人才观。

改变以分数论人的偏见,从多样化、多层次、多规格育人出发,把人的发展作为实作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作为培养人的着眼点。

三是转变施教观。

由只对少数优秀生和学生学习期间负责,转变到对学生群体和进入社会后负责。

使每个学生受教育权利和机会“均等”,通过实作课培养素质提高技能,为毕业后融入社会负责。

三、教学中应以师表作用和人格魅力育人“教书育人”是党的教育方针和人民对教育的根本要求。

因此,职高实作课教学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还应以“育人”为本位,把铸造学生灵魂、生命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来完成。

因为学生毕业后立足于社会、面向生活,仅有一些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善与人共处是不够的。

还应具有聪明才智、远大理想、高尚道德、科学的价值观、健康的审美情趣,无限忠诚于祖国和人民等优良品格,才能融入社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以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和人格魅力为表率去熏陶和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启迪和影响。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

”所以,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技艺的传授中,应自觉加强“立师德、树师表、强师能”方面的自我修养,注重以自己知识丰厚、技艺精湛的良好人文素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的高尚师德;勤奋好学、广采博览的严谨学风;心胸开阔、品格高雅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学生,成为学生心目中圣洁的偶像与行为的楷模,继而以效仿。

特别是对那些因学习基础差,曾带着失望与无奈,甚至自卑的心理跨进职高大门的学生,教师更应以无怨无悔地爱,诲而不倦地教,宽厚的包容,去呵护他们那脆弱的心灵。

用圣洁的师爱赢得学生的敬佩与亲近,使之“亲其师”而“信其道”,重新燃起生活的激情,产生学习的内驱力,扬起理想的风帆。

四、重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由于职高毕业生就业实行学校择优推荐,学生自谋出路,因此,在当前求职竞争激烈的严峻就业形势下,实作课教学应重点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是专业气质。

因为气质是个人外在行为对内心素质的表露。

因此,教师应结合实作课教学,引导学生加强知识道德修养,使自己的外在气质与自己所要从事的行业相符合;通过良好的知识素养,赢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二是自信心。

引导学生不要因自己学历低或社会经验少丧失信心,而是鼓励他们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胜任工作的能力,做好自我定位,重树自信心。

三是坚强意志力和承受压力与挫折的能力。

教育学生充分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对压力和困难产生一定预见性,并刻意在技能训练中磨练其意志,培养他们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与耐挫能力。

四是良好的人格素质。

教育学生充分认识人格素质是进入社会求职、就业、成就一番事业的基本心理素质和条件,也是时代的要求;从而自觉养成宽容、大度、善良、关心他人的高尚人格。

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应重视自身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沟通,通过听讲座或多与外界交流,培养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情绪自知力、情感调控力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从而,正确认识他人、悦纳他人,养成善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与人相处的素质和技巧。

并通过实作课社会实践,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素质的形成。

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

教师针对职高生学习基础差,缺乏良好学习习惯,专业技能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状,既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又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真学好专业技术,实现一专多能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中,实作课应积极探索和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

结合教学,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对所从事的职业发表有新颖、科学的独特见解,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多同现代企业的最新技术接触,在原有基础上融入自己的创造;有目的地筛选社会信息,大胆开辟别人没有涉足过的领域;建立融知识技能为一体的新型考核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教育方法和措施,激励和培养学生“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多规格、多元化人才。

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学习中的自主发展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需要大量具备探求态度和具有批判、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人才。

着眼未来,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在专业技术学习中自主发展的能力。

使学生就业后能根据社会技术发展和自身需要,能离开教师指导自主选定目标、学习手段与途径,通过自我调控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依靠自身的动力,按着既定目标有计划地发展自己。

职业高中教育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相应文化程度、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劳动后备力量与初、中级技术管理人员。

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实作课教学,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已是大事所趋、势在必行。

我们深信只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职业高中教育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论教师的执教能力[日期:2009-03-09] 来源:作者:郑丽[字体:大中小]摘要:教师的执教能力是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其包含多方面的要素。

教师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标准。

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需要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提高为人师表的能力;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提高学习和研究的能力;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研究探讨授课技巧,提高传授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也需要教师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