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课程开发研究
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课程开发研究

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课程开发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逐渐成为了一种受到重视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方面对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可以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理论基础1、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概念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
通过设计和组织项目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未来就业需要,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推崇。
2、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理论支持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情感认知理论的教学模式。
其中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个体建构知识的过程,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思维的活动性和建构性,情感认知理论则认为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影响学习的过程。
因此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开发1、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课程设计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课程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现实需求,设计具有一定复杂性和丰富性的项目任务。
项目教学的任务应当明确,具有挑战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应该注重任务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课程实施在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确定项目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
教师还应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评价方法1、评价指标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方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验方案一、研究背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
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这一举措将改变以往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
在20世纪后半叶,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试图在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两个极端之间寻找自己的立足点,以期待更好地发挥课程的功效。
我国加入WTO,教育也必须与国际接轨,迎接世界的挑战,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也必须提到课程改革的议事日程上来。
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与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学校课程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这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可能、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具体的学校和社区环境、突出特色、培养特长,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南充市五星小学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师资优势,以及宽松、和谐、民主、开放的人文教育环境。
建立起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内容的课程结构,形成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体现学校的课程特色,必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理论思考1、概念界定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课程计划、学校教育哲学、学生需求评估以及学校课程资源,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特别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于满足学生需要所缺少的内容。
高职《市场分析技术》项目化课程开发研究

( 二) 以 工作 岗位 要 求 来确 定 能 力 目标 项 目化 课 程 教 学 的 目标 不 再 是 传 统 的 知 识 目标 , 而 是
以企 业 市 场 调 查 分 析 工 作 岗 位 要 求 来 确 定 技 能 目标 及 态
度 目标 , 保 证 培 养 目标 的职 业 针 对 性 , 体现就业为导 向 ( 三) 以项 目实施 过 程 来 重构 教 学 内容 项 目化 课 程 要 求 学 生 能 以 小 组 为 单 位 完 成 一 个 独 立 的项 目, 所 以不 同 于 以往 的 以 章 节 逻 辑 顺 序 编 排 的课 程 内 容, 而 应 该 基 于 学 生 完 成 这 个 独 立 项 目或 任 务 需 要 的 知 识 为原 则 , 所 以 项 目课 程 教 学 内 容 要 根 据 项 目实 施 过 程 来
实 训 项 目与 任 务 组 织 教 学 , 根 据 职 业 技 能 培 养 要 求 实 施 考 核, [ 1 ] 2 。 。 这 是 传 统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的重 大 变 革 , 为 高 职 院 校 学
生 职业 技 能 培 养 提 供 了 一 条 切 实 可 行 的有 效 途 径 。
一
能 的《 市场分析技术》 项 目化 课 程 开 发 思 路 。
二、 《 市场分析技术》 项 目化 课 程 开 发 理 念
《 市场分析技术 》 项 目化 课 程 开发 理 念 遵 循 以下 四条 :
( 一) 校 企合 作 共 同 开发 项 目化课 程
、
高职《 市场分析技术》 课 程 改 革 现 状 分 析
高 职《 市场分析技术》 项 目化课程开发研究
潘茜茜
( 浙 江 经 贸 职业 技 术 学 院 工 商 管 理 系 , 浙 江 杭 州 3 1 0 0 1 8 )
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电子技术 项 目课程 的开发应从 能力本位 出发,构建以培养
2 行 动导 向的教 学观 是 电 . 子技 术 项 目 程 开 发的突破 口 课
要培养符 合社会需求 的技能人 才’课程改革是新 时期要重 点突 综合职 业能力为 目标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行动导 向的教学基本意义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 心, 教师 是学习过程 的组织者与协调者, 遵循 “ 资讯 、 划、 策、 计 决
3 学生 综合 能力的形成是 电 . 子技 术课 程 改革 的主要 动力
电子 技术项 目课程 的开发应树 立行 动导 向的教学观 ,构建
三 、电子技术项 目课程的构建
1 以行 动为导 向的项 目 程 开发的基 本 思路 . 课
பைடு நூலகம்
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注重学 科 的学 习,学业评价主要 以理 以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 式。
教 学观 为突破 口进行 电子技 术 项 目 程 构建 的 基本 思路 和 基 本步骤 ,提 出电子技 术 项 目 学的一 般 方 法。 课 教
关键词 : 电 子技术 ;项 目 课程 ; 程开发 课 作者简介 耿淬 (9 6 )女, 16 - , 江苏常州人 ,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 术学校,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子 电工专业课程及实施模 式研究。 电 ( 江苏 常州 2 0 ) 104 5
维普资讯
中 电 教 国 力 育孽
2 0 年7 上 总 第 1 6 08 月 1 期
电子技术项 目课程 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耿 淬
摘要 :首先分析电子技 术课程改革的背景,阐述了 目 项 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分析了以能力本位 的教育观 为出发点、以行 动导向的
基于产教融合的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基于产教融合的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一、概述产教融合是指产业和教育界的融合,主要是指产业与教育部门之间在技术、设备、科研成果等方面的合作。
产教融合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项目课程作为产教融合的一种重要形式,旨在通过结合校企资源,将实践教学和产业需求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结合产教融合的理念,探讨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二、产教融合的理论基础1. 产教融合的概念和内涵产教融合是指产业和教育界的融合,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教学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师资队伍与产业专业人才的互通、以及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的对接。
产教融合具体包括课程建设、实习实训、科研合作等多个方面。
2. 产教融合的意义和价值产教融合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产教融合也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产教融合对于提高社会整体素质和经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三、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原则和方法1. 项目课程开发的原则(1)需求导向原则项目课程开发应当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实际产业发展需求,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
(2)创新实践原则项目课程开发应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跨界融合原则项目课程开发应鼓励各学科间的跨界合作,形成多学科的综合实践能力。
2. 项目课程开发的方法(1)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合作,确定项目课程方向和实践内容,提高课程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2)案例教学项目课程开发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导师制指导通过导师制的指导,让学生在项目课程开发中得到专业指导和实际经验的积累。
四、项目课程的实际案例分析以某高校计算机专业为例,该校与某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发项目课程《移动应用开发与实践》。
该课程主要包括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用户体验设计、产品运营等内容,通过企业的实际案例和需求,帮助学生理解移动应用的开发需求,并进行实际的应用开发实践。
专业项目课程课例开发研究

开发技术 . 提高专业课程开发能力和实施水平 。课 例开
发 按 照 以下 步 骤 :
一
、
确定课例项 目
任何工种 ( 职业 ) 的所有工作 中, 总包含若干项基本 实践要素 。 把与某专业相关 的所有工种 ( 职业 ) 的实践要 素都提炼 出来 ,融合 相关理论 就能转化 为学 习项 目系 统. 科学地编排学 习项 目就能开发 出项 目课 程 。每 门项 目课程 由若 干项 目组成 。一个项 目由若干任务组 成 , 每
关 键 词 : 目课 程 ; 例 ; 例 开发 项 课 课
项 目课 程 是 以工 作 任 务 为 中心 , 对 学 生 的 职 业 能 针
二 、 析 课 例 背 景 分
力 和素质要求 , 选择 、 序化课程 内容 , 以完成工 作任务 并
为 主要 学 习方 式 的课 程 模 式 。 目课 程 开 发 是 在 职 业 工 项
感、 学习需求等 , 是课 例开发 的基本 出发点 。
三 、 定 学 习 目标 设
行集成开发 , 形成开发成果 , 并作为范例 , 为职业学校课
程改革提供示范和借鉴 , 以引导职业学校教师掌握课程
项 目课程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 旨, 追求 有机融 合 了行为 目标与认知 目标 、预设性 目标 与生成性 目标 、 表现性 目标和结果性 目标 的综合型 目标 。 习 目标是学 学 生学 习活动 的方 向和完成项 目任 务后应 达到的状态 , 是 学 习内容选择 、 习任 务排序 的前提 , 学 是教学情 境创设 与策 略分析 、 学习过程 引导 的指南 , 是学 习效 果评价 也 的依 据。设定课例学 习 目标 , 要关注 以下 四个方面 。 1 . 系统性。 职业教育培养 目标——专业培养 目标——
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中图分 类号 : 7 8 5 G 1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7 0 4 (0 0 0 一 0 4— 4 6 2— 3 2 2 1 ) l 0 8 0 在 “ 中积累经 验 。通 过 项 目驱动 , 生学 会 查 做” 学
课程 是实现 高 职教 育 目标 的手段 , 也是 决 定 高职教育 质量 的关键 。职业教 育项 目课 程是 以工 作任务 ( 目) 项 为中心 , 选择 、 织课 程 内容 , 以 组 并 完成工作 任务 为主 要学 习方式 的课程 模 式 , 它是 当前我 国职业教 育课程 改革 的主要方 向 。新 的课
第 9卷
第 1 期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un l f iu n V c t nla d T c nc lC l g o ra y a o ai a n e h ia ol oJ o e
Vo . No 19 .1 Ma . 01 r2 0
21 0 0年 3月
基于工作任务的项 目课程开发 与实施研究
程模式的开发与实施必然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教材 的开发 , 但从 总体看 , 目课程 的开发实施 尚在试 项
验 阶段 , 未进行 到系统 的教材研 究与编 写 阶段 。 还 同时 , 由于项 目课程 从理论 基础 到课程理 念 、 课程
的教 学实 施 都 与传 统 的职 业 教 育 课 程 有 很 大 差 异 , 教材 设 计 与 编 写 的研 究 必 然 有 较 大 难 度 。 其 因此 , 论在理 论 层 面还 是在 实 践探 索 方 面都 有 无
二 、 目课 程 的开发 项
“项目式”教材开发探索与实践

“项目式”教材开发探索与实践摘要:传统的“学科式”教材,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和理论性。
“项目式”教材是面向任职岗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目―任务”式结构,它更加符合任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有力的支撑了任职类课程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项目式;教材;任职岗位教材作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既承载着学科知识和培养目标,又关系到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核心纽带作用。
“项目式”教材开发理念来源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实践,核心是适应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向以过程为中心的行动体系转变。
“项目式”教材开发紧紧围绕工作任务选择来组织教学内容,以设备的操作使用流程为“主线”,将课程内容根据每一项操作按其完成的功能进行模块化重组,形成“课目―任务”式结构,每一课目下设置典型任务,各任务以操作为牵引,使操作与各系统的原理一一对应,并进行有机地链接,实现每一任务的完整工作过程,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项目式”教材有利于岗位任职能力的生成,较好地适应了任职教育要求解决的“怎样做”和“怎样做得更好”的问题。
如何进行“项目式”教材开发?怎样提高教材编写质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根据岗位任职能力需求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教材是课程知识的核心载体,而课程教学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项目式”教材开发的前提就是依据岗位任职能力需求研究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的,任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培养对象能够适应未来所担任技术岗位的要求,具备任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在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该首先针对培养对象将来从事的任职岗位进行分析,研究胜任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
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分析不同任职岗位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最后按照不同的岗位类别、专业特点归纳专业知识学习要求和专业能力、素质培养标准,以此为指引,开展“项目式”教材的开发。
项目课程开发的微观探究

专业 教学专 家在这 两个环 节过程 中是 旁听者 的角 色 , 说 明 大 多数 情况 下 专业 教学 专 家对 要分 析 的工 作任 务并 不 是很 熟 悉, 所 以教学专 家 即使 在 听取 了企业专 家对工作 任务 分析 和职 业能 力分 析之后 , 也很 难快 速掌 握 岗位 工作任 务所需 的技术 。
1 问题 的提 出
在职 业 教育 中 , 项 目是 指具 体 产 品 、 服务 或决 策 。 马成 荣认为 , 项 目课 程 是 以基 于 典型 产 品 、 设备 、 问题 或 服务 所 设 计 的项 目为载 体 , 让 学 生学 会 完成 工作 任 务 , 并 促 进能 力 内化
的课 程 模 式 。 徐 国庆认 为 , 职 业 教育 项 目课 程 是 以工 作任 务
目方 面 , 结 合 实 例 进 行 了初 步 的 探 究 。 关 键词 : 项 目课 程 ; 项 目课 程 开 发 ; 项 目素 材 ; 项 目设 计
中图分 类 号 : G4 3 4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7 8 0 0 ( 2 0 1 3 ) 1 0 — 0 0 3 0 — 0 2
解 的工 作任 务 以及 规范 实现 这 些T 作任 务 所需 技术 的相关 资 料等。
2 . 2 项 目素 材 的 重 要性
为课 程 设 置 于 内容选 择 的参 照 点 ,以项 目为 单 位组 织 内容 并
以项 目活 动 为主 要学 习方 式 的课 程模 式 …。项 目课 程 的 开发 流程 : 定 位 专业 面 向 的 岗位 或 岗位 群 , 分析 岗位或 岗位 群 的工
高职项目课程开发调查分析

高职项目课程开发调查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项目课程开发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方法论、实施情况、问题与挑战、发展趋势以及建议与展望等方面。
研究发现,当前高职项目课程开发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如课程设计不够贴合实际需求、教学资源匮乏等。
为此,建议加强教师培训、优化课程设置与评估机制,以提升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未来研究方向可以关注于如何更好地整合产学研资源,推动高职项目课程开发取得更好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推动高职项目课程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项目、课程开发、调查分析、方法论、实施情况、问题、挑战、发展趋势、建议、展望、总结、未来研究、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项目课程开发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职项目课程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其开发水平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质量和发展。
目前我国高职项目课程开发存在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缺乏系统性、实用性不强、与市场需求脱节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以便找出存在的瓶颈和瓶颈突破的有效方法,为高职项目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的方法,探讨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而探讨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发展趋势和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为高职项目课程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现状和问题,旨在深入分析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调查状况,从而全面了解当前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情况。
通过对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调查分析,旨在发现高职项目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探讨未来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发展趋势。
通过研究,旨在提出对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建设性建议,以期推动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目的旨在为相关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参考,为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改进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职业能力提升课程开发研究项目协议书

职业能力提升课程开发研究项目协议书本协议书由以下参与方共同签署,以明确职业能力提升课程开发研究项目的目标、任务分工、时间安排、责任和权益等相关事宜。
一、背景和目标1.1背景:鉴于现代职场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升员工的职业竞争力和适应性,我们决定开展职业能力提升课程开发研究项目。
1.2目标:本项目旨在研发一套针对不同岗位和行业的职业能力提升课程,帮助员工获得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提升其职业能力和发展潜力。
二、任务分工2.1课程内容研究与设计:参与方A负责制定课程研究框架,收集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和需求。
参与方B负责编写课程大纲、教材和案例,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2教学方法和工具研究:参与方A负责研究和探索适合职业能力提升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如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
参与方B负责开发和测试相应的教学工具和平台,确保其稳定性和易用性。
2.3课程实施和评估:参与方A负责组织实施课程,并进行学员评估和反馈收集。
参与方B负责设计和开展课程评估研究,分析课程效果和改进方向。
三、时间安排3.1项目起止时间:本项目的起止时间为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
3.2里程碑计划:第一阶段(2024年1月1日2024年6月30日):课程研究与设计阶段。
第二阶段(2024年7月1日2025年6月30日):教学方法和工具研究阶段。
第三阶段(2025年7月1日2025年12月31日):课程实施和评估阶段。
四、责任和权益4.1责任:参与方A负责保证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准确,并按时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参与方B负责保证所提供的工具和平台的稳定运行,并按时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4.2权益:参与方A享有对课程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可以用于公司内部培训和外部推广。
参与方B享有对教学工具和平台的知识产权,可以用于商业目的和推广。
五、资金和资源支持5.1资金支持:本项目的资金由双方共同承担,各方根据任务分工和所需资源合理分配经费。
项目化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项目化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一、引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项目化课程开发与实施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化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方式。
本文旨在探讨项目化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可行的参考和建议。
二、项目化课程开发1. 课程目标的设定项目化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目标,要明确课程的核心素养和学习目标,确保课程的设计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2. 课程内容的设计在项目化课程开发中,要注重课程内容的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3. 学习资源的整合项目化课程开发需要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资源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项目化课程实施1. 学习环境的营造项目化课程的实施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课堂氛围的营造、学习氛围的营造等,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2. 学习方法的引导项目化课程实施需要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项目化课程的实施中,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四、项目化课程效果评估1.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项目化课程实施后,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能力的发展情况等,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师需要对项目化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反思,包括课程设计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以便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3. 教学成果的展示项目化课程实施后,可以通过学生作品展示、学术交流等形式,展示教学成果,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结语项目化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
IT项目课程开发案例研究

c) 冰 山模型 , y 课题组 根据该模 型 并兼 顾I 职业 对个 体横 向职业 通 T 用能 力 的要求 确定 了I职业 能 力 T
素质模 型 , 图1 见 。
≥ 警 苎 曼见, 三《业 式 档 理 、 格 文处 技 职 理网络营销 、 : 术…… … 一 ~ … 一 “ 息 …》 竺 课 网站编辑 等职位 , 对
创新精神 、 诚信品质等 ; 在通用职业 知识技能方面, 各职业基本相 同, 根 据在职位信息 中出现的频率及其与
杨 永 娟
( 苏州市职业大 学, 江苏 苏州 25 2 ) 10 1
摘
要
I 项 目课 程 开发 应 遵 循 以 职 业 生 涯发展 规 划 导 向“ ” “ 的 原 则 , vI 目工作 过 程 为 T 教 与 学” 并 XT项
载体 , 提升 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开发的前提 是开展I 职位信 息调研 , T 建立I 职 业能力素质模型 , T 主要 包
要决定 。
二 、 职位调 研数据分 析 I T 鉴于宏 观层 面 的I人才需 求 T 调研 不能达 到分解 人才知识 技能
定 典型 ,课 程 中使用 的典型项
目, 在企业中不一定真实 。
课程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学生个
课 I 职 I项 目工作 过程 的特 点是计 结构 的功 效 , 题组 启动 了“T T 子课 划 性 、 特性 、 独 多样 性 ( 资源 多样 业岗位需求 数据挖掘与分析”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十一五” 规划课题《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 :J004 )主 ( BA 609 , 持人 : 邓泽 民。
采用 哪种 素质能力结构模型 ,
对 于调 研 结 果 的 分 析 至 关 重 要 , 直
课程开发研究行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的趋势

课程开发研究行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的趋势课程开发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和开发,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将对课程开发研究行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趋势。
目前,课程开发研究行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并通过专业团队和资源的支持,提高了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课程开发研究行通过系统性的课程规划和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实现了教育目标与学生发展目标的有效融合。
同时,课程开发研究行也注重课程的实践性,鼓励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然而,当前课程开发研究行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课程开发项目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有些教育机构只是简单地套用传统的课程模式,缺乏创新和个性化的设计。
其次,一些课程开发项目忽视了对学生兴趣和需求的关注。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他们持续学习的重要动力,课程开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感。
最后,一些课程开发项目缺乏实际应用和反馈机制。
课程开发应该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教师和学生不断改进课程效果。
未来五至十年,课程开发研究行将向着更加个性化、创新和实践导向的方向发展。
首先,课程开发研究行将更加注重个性化课程开发。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课程开发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其次,课程开发研究行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实践性。
教育机构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最后,课程开发研究行将更加注重评估和反馈机制的建立。
评估和反馈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课程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善课程设计和开发。
综上所述,课程开发研究行在教育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尽管目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五至十年,课程开发研究行将更加个性化、创新和实践导向,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方案

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主持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落实国家对“校本课程”的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及内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基于此,以课程决策权的下放为本质特征的校本课程在全国得以迅速发展。
学校作为课程执行者,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势在必行。
2.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推行的是由教育教学行政部门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国家课程,这导致了学校教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校实际脱节,限制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思维活动空间。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学生每日都在接受着来自社会、网络、电视等多方位多渠道的影响,加之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强烈地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就现行课程模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我们的教育需要与时俱进,这就需要学校有敏锐的课程开发意识,在完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教学的同时,开发和实施特色的学校课程,真正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3、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学校的课程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制约着教育的活动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而校本课程能因校而异,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我校将要开发的陶艺、心理健康教育、新经典为主的课程,就是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了解学校课程现状,充分规划学校未来发展的基础上确立的。
我校开展《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开发出适合学校的课程,通过课程的落实,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从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概念界定:校本特色课程:是指立足学校实际,学校自主开发的,能够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和特色的课程。
《网络构建与维护》课程开发项目任务调研、论证

《网络构建与维护》校本课程开发项目任务调研、论证一、背景为了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落实学校承担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积极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完成核心课程《网络构建与维护》“校本教材”的开发,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
XX职业中专学校与XXXX公司技术人员组成《网络构建与维护》“校本教材”开发项目组,共同完成精品课程建设任务。
二、成员组成XX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通过积极邀请行业、企业以及社会上的专家参与,和学校的骨干师资和专业带头人一起,共同完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网络构建与维护》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在第二个学年开设,是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中重点建设的精品课程项目。
该课程对计算机网络及其相关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核心。
《网络构建与维护》依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编制,作为体现”网络应用”技能的核心专业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本着”技能培养为主、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培养具备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掌握"局域网组网技术"基本技能和应用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课程主要学习局域网组建与配置的相关知识,其中包括内容涉及认识局域网、了解以太网、构建简单办公网络、优化办公网络、扩展办公网络、构建路由网络、构建三层交换网络、实现园区网络互通、保护办公网络安全、保护园区网络安全及无线局域网技术等内容。
这些知识是作为一名网络管理人员在进行企业局域网组建与维护时所必须具备的。
高职《生物产品分析与检验技术》项目课程开发的研究

、
高职 课程 改革 的总体 理念
1 实 现课程 结构 与 岗位 任 务 的对 接 。打 破 以知识 传 . 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 , 转变为 以工作任务为 中心组织 课程 内容 。 2 实 现课程 内容 与 职业 能 力 的对 接 。课 程 内容突 出 . 对学 生职业 能力 的训 练 , 理论 知识 的选 取 紧紧 围绕 工作 任 务完 成 的需要来进 行 , 同时又 要充 分考 虑高 等 职业 教育 对 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 并融合相关 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 、 技能 和态度 的要求 。 3 实现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 的对接。打破理论与实 . 践的二元课程模式 , 以项 目为载体实现工与学的结合 , 依
( 苏食品职业技术学 院 生物工程系 , 江 江苏 淮安 2 3 0 ) 2 03 摘 要 : 生物产 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 是从事生物产品分析与检验 岗位 工作 的核 心课 程 , 通过 工作任 务分析 , 提
炼 了该 岗位 的职业能力 , 以职业能 力为参照 点, 编制课 程标准 , 设计 学习项 目及 内容 , 开发教 学材料 , 总结教 学过程 ,
提 高 了课 程 的 教 学效 果 。
关键词 : 高职课程 ; 生物产 品; 分析与检验 ; 目课 程 项 中图分 类号 :6 2 0 G 4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08—6 1 (0 9 1 10 7 4 2 0 )2—0 1 0 0 3— 2
《 物 产 品 分析 与 检 验 技 术 》 程 是 生 物 技 术 及 应 生 课 用、 微生物 技术及 应 用 等专 业 的核 心 课程 之 一 , 何 提 高 如 该课程 的教学 质量 ?使 学 生 在 相 应 的 工作 岗位 上 能够 胜 任生 物产 品分 析与 检验 的任务 。 传统的《 生物产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课程以知识传授 为主要 特征 , 课程 的 内容 按 照 知 识 逻辑 分 为 物 理 分 析 、 化 学分析 、 比色分析与分光光度分析、 色谱分析等 , 学生毕业 后如果从 事分 析检 验 工 作 , 往 需 要 一定 时 间 的适 应 期 , 往 不能 实现与企 业 的“ 距离 ” 接 , 析其 原 因 , 方 面学 零 对 分 一 生在校所掌握的知识及能力, 有的在工作岗位上根本用不 上, 而有 的需 要用 的在校 时 又未 掌握 , 因此 , 对该 课 程进 行 改革势在 必行 。 高职课程的改革面临两难境地。如果与 中职课程没 有太 大 区别 , 大量重 复 中职课 程 内容 , 则被 人批 评为 “ 高职 课 程不高 ” 如果 沿用 简单 的本科 课程 体 系 , 被 人批评 为 ; 则 “ 高职课 程没 特色 ” 。高职 课 程 的高 等 性 和 职业 性 成 了一 对难 以协调 的矛盾 , 出这 对 矛 盾 , 成 自己的 特 色是 当 走 形 前高职课 程发展 的核 心 问题 。 高 职课 程 必 须 同 时体 现 出 职业性 和高等 性 。发 展 职业 性 是 发 展 高 等 性 的前 提 。 同 时, 高职 的高等性 不 是 和学 术 性 高 等 教育 相 比较 而 言 的 , 而是与中职教育相比较而言的, 它应当有 自己特有 的涵义 与内容 , 即高职的高等性应当是基 于职业性的高等性 , 其 高等性只有建立在职业性基础之上才有价值 。因此从职 业性到高等性应当是当前高职课程发展路径的明智选择。
基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STEM项目的课程开发与研究

基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STEM项目的课程开发与研究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基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探讨了STEM项目的课程开发与研究,以及如何利用问题式情境构造STEM空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思考和合作。
本文旨在为小学STEM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启示。
关键词:STEM教育;小学科学课程;STEM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技术应用、工程设计和数学推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学课程的标准制定和课程开发对于推进STEM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多元化的项目实践构成STEM课程STEM课程应该以多元化的项目实践为基础,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将实际问题引入到项目实践中,使学生能够直接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可以设计一个节能减排的项目,让学生研究和实施节能措施,并通过数据分析评估其效果。
这样的项目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还能让他们意识到科学和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此外,STEM课程的核心在于学生的实践和探索。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和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验和数据收集。
通过实践和探索,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培养观察、记录和推理的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项目实践构成STEM课程,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更深入的学习体验,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促进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师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电路》单元的最后一课《模拟安装照明电路》时,可以通过多元化的项目实践来构成STEM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项目任务,要求学生模拟设计并安装一个照明电路。
该任务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照明需求,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电路连接电源、开关和灯泡,实现灯光的控制。
高职《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项目式课程开发研究

职 业 时 空
CR 论 坛 AER O EH
RI ZON
◇ ’
高 职 《 瓷 坯釉 料 制 备 技 术 》 项 目式 课 程 开 发 研 究 陶
徐 利 华 潘 治彬
(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宜兴 2 4 0 ) 1 2 6 摘 要 :项 目课 程作 为一种全 新 的教育 课程模 式 , 得 到广大 高职 院校 的青睐 。针对无锡 工艺职 业技 术学 院材料工程 技术专 业 的专业核 心课程 陶 瓷坯 釉料制 备技术 ,进行 了项 目式课程 改革 的开发研究 ,阐述 了 该课 程项 目式开发 的基 本 思路 以及 开发 的主要 内容 。 关键 词 :项 目课程 ;陶瓷坯釉料 制备技术 ;课程
考 核 成 绩 评 定 表 ( 分 :1 满 0分 ) 0
理论考核 1 . 文书写作格式规范 (0 ), . 1分 2 结构合理, 语言 通顺 (0 );3 1分 . 专业知识点 3 0 准确 无误 (0 )。 1分 1 . 介绍演不背景及分演角色 ( 分 ); . 5 2 场景衔接有序 ( 分 ); . 情景紧贴 5 3 演示 实 践 考 核 现实 ( 7分 );4 . 中各角色的行为及语 言符合 秘书工作规范 ( 8分 ) ;5 4 演示 1 . 0 模 拟演示态度 ( 分 )。 5 1 求拟写的文件材料齐全 ( 分 ); . . 要 5 2 各文种使用规范 , 文符合 文种要 求 ( 行 8 拟 写 材 料 分 );3 . 文件材料结构合理 ,内容 充实 , 语言规 范 (2 ); . 1分 4 排版合理 、美观 3 O ( 分 )。 5
组织课程 ,将 以上各相 关知识层层推进 ,完成工作任 务 必 需 的相 关理 论 知 识构 建于 项 目之 中 ,学生 在 完 成 具 体项 目的 过程 中学 会 完成 相 应 工作 任务 ,训 练 依 据 高等 职 业教 育 人 才培 养 目标 和 职业 岗位 综 职 业 能力 ,掌 握相 应 的理论 知识 。 合能力 的需要 ,为了深化高 职教育教学 改革 ,培养 合 二 、课 程 开 发 的 内容 格的高职 人才 ,结 合材料工程 技术专业 ( 陶瓷工 艺方 向)的教学 现状 ,围绕 “ 以职业素质为本 位 、以技术 1 课 程性质 。 陶 瓷坯釉料 制备 技术 ) . )是材料工 应用 能力 为主 线 、以项 目课程 为 载体 ”的教学 体 系 , 程 技术专业 ( 陶瓷工艺方 向)课程体系 中的主干课程 使知识 、能力 、素 质有机结合 ,开 发项 目式 ( ( 陶瓷坯 之一 ,是在科学 合理分析其办学 定位 ,明确材料工程 釉料 制备 技术 》 课程 。 技 术 专业 发展 方 向的 前提 下 ,通 过对 材料 工程 技术 职 业 工作 岗位进 行 整体 化 的调 研 与分 析 ,采取基 于 项 目式 课 程 开 发 的 基 本 思 路 工 作 过程 系 统化 的 课程 开 发方 法 ,形成 的一 门学 习 材料 工 程 技术 专 业 的核 心 课程 陶瓷 坯釉 料 制 领 域课 程 。 本课 程 担 负着 帮助 毕 业生 在未 来 职业 生 备 技术 项 目式课程 开发的 关键点 ,一个 是找到该 课 涯 中从 初 始 低层 次 的 陶瓷 坯釉 料 操作 工 向更 高层 次 程 项 目开发 的手段 或 是切入 口。“ 业资格 ” 岗位 的陶瓷 坯体 研 发 、釉料研 发 等 岗位 迁 移 的重任 。 职 、“ 任 务” 工作能力 ”三个要 素成为该项 目课程设计 与 、“ 2. 课程 目标 。通 过完 成 以项 目为载体 的工 作任 开 发 的基础 。工 作任 务 分 析是 课程 分 析 及其 设 置 的 务 ,掌握 陶瓷 坯釉料 基本 工艺 要求 和配方设 计计 算 、 前提 。开 发过 程 中必 须 分析 出某个 工 作 岗位 需 要 完 产 品制备的方法 ;熟悉常用主 要陶瓷原料 的种 类、性 成 哪些任务 ,然后 以这些任务为基 础 ,分 析 出要完 成 质 、特 点和作用 ,正确识别生 产用原料 。熟悉 坯釉料 这 些任务 ,需要哪些知识、技能与态度 ,而这些知识 、 生 产工 作 流程 ,具备 项 目管理 能力 ,能 承担 原料 处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报告课程开发类定稿版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报告课程开发类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知识-金属材料学》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项目研究报告项目名称: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知识-金属材料学》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项目研究时间:2013年6月~2016年7月项目报告单位:广西物资学校机电教研室项目负责人、执笔人:广西物资学校机电教研室李云超【摘要】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知识-金属材料学》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是物流服务与运用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项目之一。
近年来,物流服务方面的课程开发屡见不鲜,但在商品学领域的课程开发却很鲜见,因此进行本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具有其先进性和前瞻性。
第一章导论一、项目开发与实施的背景金属材料学,是物流领域中涵盖仓储市场业务和营销业务的一门学科。
它是与仓储紧密相关的业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金属材料学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专门化的一个过程。
我国的物资流通企业从1980年前后恢复设立,最早是业务公司只管做业务,仓储公司负责仓储业务,货物堆场、业务公司相互分离;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显然不能适应业务规模的增长。
到1990年以后,市场逐步向集约化发展,形成了专业的市场,相同业务的专业公司与货物堆场集中在一个大型市场里,客户可以跟商品零距离接触,也可以货比三家。
诸如:钢材市场、化工市场、汽车市场、建材市场、电子科技市场等等。
到了2000年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建筑市场一片火爆,直接带动了建材市场的发展,钢材尤其是建筑钢材供需两旺,在每个城市都形成了大型的钢贸市场,市场对物流专业的人才十分渴望,尤其是熟悉仓储业务,又能开拓业务的综合型人才更是受青睐。
在广西,最早推出物资管理专业的就是只有广西物资学校,分别设立了:“物资管理“和”仓储管理“专业”。
2000年初期,广西物资学校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设立物流管理专业,涵盖物资管理与仓储管理,使该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建构理论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四、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
目课程开发技术
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
欢迎使用
团结信赖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范式
教育部门 职业学校
人才需求调研
培养目标
行业专家 工作分析专家
课程专家 专业教师
课程专家 行业专家 专业教师
课程专家 专业教师
课程专家 专业教师
工作任务分析
能力标准
课程结构分析
课程计划
课程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
零件之间,是整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2)每一个模块本身是独立的,可以将其进行
不同的组合; (3)每一个模块都是标准化的,有严格的指标
要求,否则就无法对模块进行不同组合。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基本理念: 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
欢迎使用
1、以职业生涯为目标
团结信赖
要让学生获得更加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
间,并为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
备。
职业院校的成功不在于多少学生考上了大
学、甚至研究生、博士,而在于培养了多
少技术专家、企业家。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不精要品文过档 分在欢乎迎下一载时的欢成迎败使用得失,团结要信赖从终身 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目前的得失。 早期中国科大的天才少年现在在哪里? (宁铂、谢彦波、干政) 成功的往往是那些当时表现比较普通的学 生,他们的成功往往是他们当时没有受到 过分关注。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3、向动态的扩充
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
欢迎使用
团结信赖
从“跑道”到“跑”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三、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
目课程的基本理念精品文档欢迎Fra bibliotek载欢迎使用
团结信赖
内涵:(1)基于工作任务。它是一
种聚合式项目课程,有别于基于主题
的开放式项目课程。
(2)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有别于建 立在学科课程基础之上的附属式项目 课程。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精品3文、档 以工欢作迎下结载构为框欢迎架使用
团结信赖
学校不仅要给学生具体知识,更要给学
生知识结构,因为结构是影响职业能力
形成的重要变量。只有当学生的知识结
构与工作中的知识结构相吻合时,才能
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就
要求引入课程结构的理念,按照工作结
构来设计职业教育课程框架。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二、从教学论到课程论
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
欢迎使用
团结信赖
传统观点:课程即跑道。
方向性、过程性
相对过去,现在对课程的理解主要在横
向、纵向和动态三个维度上进行了扩充。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
欢迎使用
团结信赖
1、在横向上,现在对课程的理解已远远
不再只局限于课程内容及其排列顺序,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工作体系
工作结构
职业教育 课程结构 职业教育
知识体系
学科结构
学术教育 课程结构 学术教育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4、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精在品文理档论与实欢迎践下的载 关系上欢迎,使要用 改变团“结实信赖践是理论
的延伸和应用”的传统理念,按照工作过程中 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工作过程 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需 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 实践,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完成,而不是关 注知识记忆的习惯,并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 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要精品求文:档
欢迎下载
欢迎使用
团结信赖
(1)关注学生毅力、自信心、认真负责的
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际关系能
力的培养。
(2)关注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愿望 的培养
切入点是职业院校要给学生提供与他们以
往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2、以职业能力为基础 精彻品文底档改变以欢迎“下知载 识”为欢迎基使础用 设计团课结程信赖的传统, 真正以“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课程。要按照工 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来划分专业 方向,并确定课程设置。同时要打破以重复、 刚性的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对“职业能力” 的传统狭隘理解,注重职业情境中的实践智慧 的培养,开发学生在复杂的工作关系中做出判 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3)不同于模块课程
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
欢迎使用
团结信赖
项目的课程内容容纳能力比模块大,有利
于在项目中融入更多的理论知识,避免模
块课程过分重视技能训练的倾向,从而培
养学生与现代技术相适应的以技术思维为
核心的技术实践能力。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模块”最初是建筑、家具、计算机等行业的术 精品语文,档 它的内欢迎涵下载包括三欢个迎方使用面: 团结信赖 (1)它是一个部件、组件,其大小介于整体与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
欢迎使用
理论
工作项目
理论
工作项目
理论
理论
团结信赖
理论
工作项目
理论
工作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葫芦藤关系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精5品、文档以工作欢实迎下践载 为起欢点迎使用
团结信赖
尽量早地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过程,促
进他们从学习者到工作者角色的转换,
旨在形成学生自我负责的学习态度,并
传统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结构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精品文档
反思:
欢迎下载
欢迎使用
团结信赖
1、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学“汽车构造与维修”
2、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什么这么糟糕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主要问题 精1品、文学档 问化欢;迎下2载、缺乏欢迎统使用一的逻团辑结信赖 修补性改革还是整体化改革?
项目课程开发研究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一、当前职教课程改革的迫切性
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
案例分析:
欢迎使用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案例
团结信赖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精品文档
欢迎下维修载实习 欢迎使用
机械制图、机械基础 汽车构造与维修、安全系统、
发动机维修、底盘维修
应用语文、应用数学、交际英语
团结信赖实践课
专业理论课 文化基础课
而是把课程拓展为包括课程资源在内的
整个教育系统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学生
教师
课程资源
情境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2、纵向上的扩充 精在品文纵档向上,欢迎古下德载 兰德把欢迎课使程用 划分团为结:信赖
正式课程,指由国家或学校设置的在学校课程 计划中所列出的课程; 领悟的课程,指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正努力去 实施的课程; 观察的课程,指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在课堂中实 际实施的课程; 体验的课程,指学生实际在领悟并作出反映的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