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衰和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 ICM) 是指由于心肌缺血而引起的以纤维化为主的心肌病,属特异性心肌病范畴。
【病因】基本病因是冠心病。
冠心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下列易患因素和危险因素有关:年龄、性别、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绝经、其他。
【发病机理】心脏增大,有心力衰竭者尤为明显。
心肌弥漫性纤维化,病变主要累及左心室心肌和乳头肌,可波及起搏传导系统。
患者的冠状动脉可出现闭塞性病变和无闭塞性。
【临床表现】(一)心脏增大患者有心绞痛或MI的病史,心脏逐渐增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后期则两侧心脏均扩大。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的心绞痛或MI史。
(二)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多逐渐发生,大多先呈左心衰竭,继以右心衰竭,出现相应的症状。
第七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心律失常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这些心律失常一旦出现将持续存在,其中以期前收缩(室性或房性)、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为多见,阵发性心动过速亦时有发现,有些患者在心脏还未明显增大前已发生心律失常,也有发生猝死者。
【治疗】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主要方法:①血运重建:介入治疗、冠脉搭桥、血管再生;②心肌再生: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③改善心功能:药物治疗、左室减容术聚质网心室包绕术,心脏再同步化;④心肌能量代谢;⑤终末期的心脏移植等方面的质量进展。
【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主要依靠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和排除可引起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心电图检查是最为重要的检查。
其他有关检查有:放射性核素检查超声心动图、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
【预后】有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预后差,故在心脏增大而未发生心力衰竭的阶段中宜避免劳累,尽量保护心脏功能。
【防治】预防在于积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治疗在于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的营养,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谷维素片联合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伴室性心律失常老年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疗效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年1月第21卷第2期•15•谷维素片联合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伴室性心律失常老年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疗效马云飞(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郑州450006)摘要:目的:探讨谷维素片联合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在伴室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112例伴室性心律失常老年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治疗。
在此基础上,将接受胺碘酮治疗的37例患者纳入A组,接受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37例患者纳入B组,接受谷维素片联合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38例患者纳入C组。
比较三组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三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V0.05),其中C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P V0.05);治疗后C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均高于A组、B组(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B组(P V0.05)。
结论:谷维素片联合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伴室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谷维素片;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1.02.006缺血性心肌病(ICM)是由于冠心病引起心肌长期缺血,供氧与需氧不平衡,致使心肌弥漫性纤维化,形成心肌瘢痕,产生与扩张型心肌病类似病症,患者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随着病程进展,常诱发心力衰竭,加重病情。
室性心律失常(VA)是ICM 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临床ICM心衰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叫目前胺碘酮是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单一用药的效果并不突出。
识别老年人心衰的特殊性
识别老年人心衰的特殊性作者:罗伟来源:《老友》2014年第02期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患;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的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多发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心衰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主要是中老年期。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50~60岁人群中,心衰发病率为1%,65岁以上人群可达6%~10%,而住院心衰患者的年龄80%在65岁以上。
心衰又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其猝死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5倍。
因此,如何正确识别和处理老年人心衰,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老年人心衰的特殊性由于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会随人的年龄增长而发生改变(衰老),所以老年人心衰的特点与年轻人不同,有其特殊性:1.老年人心衰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
患者除有心脏疾病外,常同时并存多种疾病或由衰老引起的改变。
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常易被这些疾病或衰老改变所掩盖,使病情复杂化,易造成漏诊或误诊。
临床上大约有50%的心衰患者被误诊。
因此,评价老年人心衰的程度比较困难,需要结合病史、体征、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定期监测有利于医生早期诊断老年人心衰,及时治疗,以防心衰恶化,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医学研究显示,高血压、冠心病是老年人心衰的高危因子。
老年心衰患者中约有70%以上是由高血压和(或)冠心病引起的。
我国调查资料显示,由高血压和冠心病导致心衰的比例已由33.1%升至69.6%。
这表明积极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能有效降低心衰的发生率。
3.老年人心脏储备能力显著下降,心输出量明显减低。
因此,日常应尽量避免出现如下情况:①输液、输血过多或过速;②长期服用雌激素、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引起的水钠潴留;③使用抑制心肌收缩力药物;④呼吸道感染。
这些因素均易诱发心衰。
老年人心衰的不典型症状临床观察发现,老年心衰患者具有“症状不典型”的特点。
缺血性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所属分类:内科学医学名词医学术语添加摘要缺血性心肌病(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ICM)属于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或晚期阶段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产生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类似的临床综合征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ICM对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也日渐严重。
目录[隐藏]•1 概述•2 流行病学•3 病因•4 发病机制•5 临床表现•6 鉴别诊断•7辅助检查•8 治疗•9 预后•10 预防•11 参考资料缺血性心肌病-概述缺血性心肌病 (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其临床表现与原发性充血型心肌病相似但在本质上ICM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引起的严重心肌功能失常。
Burch等在1970年描述了在某些冠心病病人中,由于心肌缺血引起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产生了一些类似于扩张型心肌病样的表现,并将这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命名为缺血性心肌病1984年Pantely等将ICM定义为在排除了如室壁瘤室间隔穿孔、二尖瓣反流等结构性异常以后,由于收缩功能降低和(或)舒张功能改变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心室功能损害于1986年提出ICM主要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综合征,也称为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
1995年WHO/ISCF对ICM的定义为: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伴收缩功能损害其临床表现不能完全用冠状动脉病变和缺血的严重程度来解释者。
从ICM的定义可以看出,该病是由于心肌长期缺血引起的故其发病与冠心病有着密切联系。
缺血性心肌病-流行病学1.流行趋势随着中国人民寿命的延长,老年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病的病死率随年龄而增加。
有人认为40岁以后明显上升60岁以上每增加10岁,心血管病的病死率则增加1倍左右。
老年人心力衰竭诱因及护理对策
注射 , 以免病人 因排尿频繁而影 响睡眠和受 凉。 准确记录病人出入液量 , 并注意有无乏力、 精神萎 靡、 嗜睡 、 情淡漠 、 表 抽搐 、 腹胀等低钾血 症的表
量一般 2 不超 过 60~80 m , 在 进餐 时服 用 4h 0 生呼吸道感染 , 应积极治疗 , 并鼓励做有效咳嗽排痰 , 对痰液黏稠
不 易 咳出者 , 可给 予雾 化吸 入 。 3 2 密切 注意病情 变化 . 老 年人心 衰症 状 多不 典
2 诱 因分析
3 i , 0mn 活动量 以不引起心脏不适 或气短为度 。
活动之前 、 活动中、 活动之后均应密切监测生命体 征变化 , 若血压改变范围超过2 m g 脉率大于 0m H ,
休息 时 2/ n表 示该 活 动对病 人太 剧烈 。 0 mi,
3 4呼吸困难的护理 给予病人半 卧位或坐位 , . 以减 轻肺 淤血 , 缓解 呼 吸 困难 。病 人 的衣物 、 盖被 应宽松 , 以减少憋闷感 。对严重呼 吸困难者应 给 予 吸氧 , 不 同原 因的 呼 吸 困难 应 给予 适 当的浓 对
口服药 , 以避免 额外 摄液 。
3 6 药物 治疗的 注意 事项 .
型, 有时甚至无任何症状而突然发病 , 夜间应加强 巡视 , 因左 心衰 竭 多 在夜 间 发生 呼吸 困难 。对 意 识障碍 、 疲乏无力和白天阵发性呼吸困难者 , 要高 度 警惕并 给 予必要 的处 理 , 以防病 情恶 化 。 3 3一般护理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 . 取半 卧位 , 下 肢下垂以减少静脉 回流 , 减轻肺瘀血 , 协助做好生 活护理。随着病情 的改善 , 可指导病人做一些适 度合理的活动 , 四肢关节被动运动一关节主动 如 运动一慢步行走等, 以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骨骼 肌萎缩等。开始每次活动 1 1 i, 日2~ 0~ 5r n 每 a 3
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王璞【摘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10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P<0.05);两组的LVEF、LVEDD均较治疗前有改善,而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更改善(P<0.05或P<0.01)。
结论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心肌缺血等不适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imetazidine on ischemic heart disease ( IHD)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n 120 patients with IHD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 to receive treatment i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Internal Medicine of our hospital from Apr .2010 toAug.2013 was made, among them, 60 ones constituted a control group who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 and another 60 ones constituted an observation group who took orally trimetazidin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n , the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overall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67%,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6.67%) (P<0.05);LVEF and LVEDD in both groups were improved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 and the improvement i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or P<0.01).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imetazidine in the treatment of IHD with heart failure is significant ;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myocardial ischemia symptoms , and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276-278)【关键词】曲美他嗪;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作者】王璞【作者单位】433124 湖北潜江,江汉油田总医院ICU【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临床论著·[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imetazidine on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HD)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n 120 patients with IHD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 to receive treatment i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Internal Medicine of our hospital from Apr. 2010 to Aug. 2013 was made, among them, 60 ones constituted a control group who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another 60 ones constituted anobservation group who took orally trimetazidin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n, the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overall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67%,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6.67%) (P<0.05); LVEF and LVEDD in both groups were improved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orP<0.01).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imetazidine in the treatment of IHD with heart failure is significant; 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myocardial ischemia symptoms, and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Key words] trimetazidin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heart failure; curative effect缺血性心脏病是心内科十分常见的一种综合征,以老年患者较为多见。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
方法将68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观察两组的疗效。
结果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79.41%,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vef、lvedd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有效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曲美他嗪;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53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945-01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ture,chf)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综合征,是各类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
以往单用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及钙离子拮抗剂等改变血流动力学的药物治疗疗效往往不甚理想,近年来研究显示,其发病还与心肌能量代谢的障碍有关[1]。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曲美他嗪治疗chf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9年5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chf患者68例,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1979年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并排除近期急性心肌梗死、重度阻塞性肺气肿、恶性心律失常等疾病,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心功能为ⅱ-ⅳ级,按治疗药物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41-76岁。
两组年龄、性别及心功能分级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1.2.1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洋地黄类、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等常规抗心衰治疗。
缺血性心脏病
冠脉流量绝对不足
冠状动脉痉挛
多发生在有粥样硬化病变的血管 诱因(剧烈运动、吸烟、强烈精神刺激、过量饮
酒等);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异常兴奋; 粥样硬化病变的血管内皮产生血管松弛性物质
可 增加4-5倍。 2、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大 心肌横断面上2500根毛细血管/mm2,与心肌纤
维比 例达1:1
3、心肌细胞含有丰富的肌红蛋白( myoglobin Mb)
每克心肌组织含有Mb1.4mg。
Mb是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 组成的结合蛋白,是骨骼肌、心肌 内储存氧的蛋白质,肌红蛋白的氧 解离曲线不同于血红蛋白,为双曲 线型,和氧可逆结合,与氧的亲和 力比血红蛋白大,可起到暂时储氧 作用。有利于心肌从血液中摄取大 量的氧(70%)。
均可使冠脉血氧含量下降,心肌供氧减少。
第三节 缺血对心肌的影响
1、缺血对心肌代谢的影响
(1)有氧氧化减少,ATP和磷酸肌酸含量 下降
心肌内氧张力下降,脂肪酸、葡萄糖
心肌
等氧化代谢受阻;
缺血
线粒体呼吸链受抑,ATP降解成ADP、
AMP和磷酸
(2)糖酵解增强,乳酸增加
酸中毒抑制糖酵解关键酶: 己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缺血心肌的能源80%来自糖酵解
PGI2 和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减少,致血小 板在病损处聚集,释放强烈缩血管物质TXA2 注射大剂量垂体后叶素
冠脉流量相对不足
当心肌耗氧量增加或冠状动脉血氧含量 减少时,心肌也可发生缺氧,此时冠脉流 量并不减少,有时甚至还有所增多,但仍 不能满足心肌对氧的需求,因而心肌供血 处于不足的状态。
老年人常见疾病防范知识
老年人常见疾病防范知识2001年7月11日,WHO(业界卫生组织)对欧、亚、美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健康抽样调查,该调查报告表明:57%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
这些疾病已经越来越普遍化,且有进一步蔓延的势头。
由于老年人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一定的退化改变,加之机体的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也有所减弱,因而出现慢性疾病较多。
老年病是指与衰老有关的疾病,现将老年常见疾病介绍如下:循环系统疾病:1、高血压病:是老年常见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增加,另一方面,高血压又是老年人患冠心病,脑血栓病,心力衰竭,中风的主要病因。
同此诊治高血压病对于增进健康,延长寿命起到积极作用。
2、缺血性心脏病:又称冠心病,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疾病,老年人发病率高,是由于冠状动脉与其粥样硬化引起心脏缺血所致。
心脏为需氧器官,需要充足的氧来供给心脏收缩所需要的能量,当心脏的耗氧量超过冠状血流所提供的血氧则产生缺血引起心绞痛。
心电图表现为T波流量,ST段下降,这就是典型的缺血性心脏病。
而引起动脉硬化除与年龄有关外,高压,胆固醇,糖尿病,吸烟及缺乏体力活动,肥胖等可以加速,加重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3、肺心病:是由于肺部疾病增加右心负担而继发的心脏病。
80-90%的慢性肺心病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进一步发展而来,所以积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就可以预防肺心病的发生。
4、心律失常与传导阻滞:心脏能有节奏的跳动是因为它具有高度特殊功能的心肌细胞,能发出有节律博动的窦房结、房室结、能传导生物电的传导系统。
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老年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等原因使心脏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都可出现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
5、心力衰竭:在正常情况下,心脏舒缩平衡活动,使心脏排出和回收血液保持动态平衡,一旦平衡失调,则发生心力衰竭。
年龄使老年人心脏基本功能发生变化,心脏舒缩功能减退,排血量下降,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心脏蓄备功能降低,加上老年期易患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
老年贫血性心脏病引起心衰的诊断治疗
髓 炎 、急 性 根 尖 周 炎 、急 性 冠 周 炎 , 以后 两 种 疗 效 最 好 。亚急性 炎症 (针前疼 痛轻 者 )比急性炎症效果好 。 针刺治牙痛具有经济 方便、止痛作用快 、效力强 、止 痛时间长 、加强止痛 药效 力 、消炎 、助消化之效 。对 止痛 药 止 痛 针 无 效 者 ,针 刺 往 往 单 独 奏 效 。一 般 取 2~ 3个 穴 位 ,有 的针 刺 3~ 5分钟 后 即 可 行 止痛 川。
急性 下颌 智齿冠周炎 、拔牙后疼痛 、拔牙后开 口 障 碍 及 拔 牙 后 下 齿 槽 神 经 麻 痹 也 可 用 针 刺 法 治 疗 ,临 床 体 会 中西 药 结 合 、 针 药 结 合 或 针 刺 与 按 摩 结 合 疗 效 更 好 。
参 考 文 献 [1] 广 东 中 医 学 院 , 主 编 .方 剂 学 [M].第 1版 . 上海 人
上 牙 痛 :针 刺足 三 里 、下 关 、 内庭 ;下 牙 痛 :选 用 手 三 里 、 颊 车 、 合 谷 穴 : 实 证 用 手 三 里 、足 三 里 : 虚 证 用 太 溪 。留针 3O分 钟 ,剧 痛 强 刺 激 ,轻 痛 弱 刺 激 , 待 疼痛缓解 后起 针 。畏针 者在 以上 穴位 以指按压 各 300次 。有的医者用 昆仑 穴,针 尖对 准 内踝前缘 ,治 疗 34例,即时止痛 28例 ,疼痛减轻者 5例 ,1例无 效 。有的用单侧或双侧合谷 ,上 前牙痛加 四白或颧醪 、 人 中 ;下 牙痛 加 承 浆 或 颏 谬 : 急性 冠 周 炎 加 下 关 、颊 车 ,有时再加天容 ;头痛加太 阳,有时再加头维 。临 床 体 会 认 为 以合 谷 、下 关 针 治牙 痛 效 果 最好 ,牙 痛 引 起 之 头痛 针 刺 太 阳几 乎 针 到 痛 止 。 治疗 病 种 有 急 性 牙
《缺血性心肌病》word版
缺血性心脏病【概述】缺血性心脏病包括粥样硬化病变引致的冠状动脉梗阻或狭窄。
心肌缺血引致的左心室室壁瘤,心肌栓塞后心室间隔缺损和乳头肌缺血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是中老年常见多发的后天性心脏病。
本节重点讨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梗阻或狭窄。
冠状动脉管壁粥样硬化病变引致血管腔狭窄,冠循环血流受阻,心肌血供不足,梗阻程度严重者可引致心肌梗塞。
近40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我国逐渐增高。
据上海医科大学统计,在1948~1958年住院心脏病病人中,冠心病仅占6%;1959~1971年占18%;1972~1979年增高至29%,目前在各类心脏病中居首位。
【治疗措施】冠心病的防治方法,可概括为内科和外科两大类。
内科治疗已有多年历史,治疗措施有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注意精神卫生,应用药物降低血脂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控制心绞痛等。
冠心病的外科治疗,在概念和方法上经过不断演变至今也已有70多年的历史。
1916年Jonnesco切除颈、胸交感神经治疗心绞痛。
1926年Boas施行甲状腺全部切除术企图通过降低新陈代谢减轻缺血心肌的负荷。
1935年Beck和Tichy施行胸大肌与心肌固定缝合术,希望形成的粘连能给心肌供血。
此后,心包膜、大网膜、肺、空肠、胃、脾等组织和器官均用于与心肌作固定缝合术。
有的外科医师还应用心包腔内敷撒滑石粉、石棉粉等促进心包粘连的形成。
Zola, cesa-Bianchi于1939年结扎双侧胸廓内动脉,认为结扎处近端的心包膈动脉能运送给心肌更多的血流。
1946年Vineberg于心肌内植入胸廓内动脉。
1955年Beck又倡用冠静脉窦部分结扎术和体循环动脉分支冠静脉分流加冠窦部分结扎术,从逆向灌注冠循环。
上述多种外科治疗方法,效果均欠满意,先后被弃用。
1955年起开始研究直接对冠状动脉施行手术以改善心肌血供。
1958年Longmire等对病变段冠状动脉施行内膜剥除术,解除管腔狭窄。
1961年Senning在体外循环下用移植片缝补,扩大冠状动脉狭窄段。
缺血性心肌病
患者姓名:程华炳性别:男年龄:66岁一主诉:间断气喘1年余,加重半年,再发五天。
患者近1年前开始间断出现劳力性气喘,无夜间阵发性3月份自觉活动耐量明显下降,动则气喘,夜间端坐呼吸,咳少量白色泡沫痰。
近五天来再发上诉胸闷、气促|、纳差‘夜间不能平卧,门诊以“冠心病缺血型心肌病”收入入院。
起病以来,精神、食欲差,大小便正常,体力较前明显下降,体重无显著改变。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年,糖尿病。
无药食物过敏史;吸烟史30余年,不饮酒。
入院查体;T36.3 P76次R18次BP13080神志清楚,双下肢轻度水肿。
缺血性心肌病定义:缺血性心肌病(ICM)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至是弥漫性病变引起的心肌广泛缺血、变性、坏死和纤维化,另外还掺杂有心肌顿抑和冬眠心肌,从而导致严重心肌功能失常、心脏呈球形扩大和(或)心力衰竭。
缺血性心脏病包括粥样硬化病变引致的冠状动脉梗阻或狭窄。
心肌缺血引致的左心室室壁瘤,心肌栓塞后心室间隔缺损和乳头肌缺血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是中老年常见多发的后天性心脏病。
)病因: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和阻力性因素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纤维蛋白升高、吸烟饮酒)基本分类:1充血性缺血性心肌病2限制性缺血性心肌病并发症:1心力衰竭2心律失常3休克、临床表现:1心绞痛是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但是,心绞痛并不是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必备的症状,随着心力衰竭症状的日渐突出心绞痛发作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仅表现为胸闷、乏力、眩晕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2 心力衰竭常表现为劳累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发展为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左心衰竭的表现。
疲乏、虚弱比较常见。
晚期合并右心衰竭。
3)心律失常4)血栓和栓塞2限制性缺血性心肌病:劳力性呼吸困难和心绞痛,肺淤血和肺水肿治疗方法:一般治疗:1)饮食:高蛋白、低热量、高纤维等易消化、少量多餐2)休息:应强调足够的休息药物治疗:1)改善心肌缺血:硝酸酯类2))纠正心力衰竭:心室重塑是心衰患病率和病死率的决定因素(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醛固酮) 3)纠正心律失常护理措施:1)控制饮食:素食为主,不偏食、不暴饮暴食少吃动物脂肪有利于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
老人心脏衰竭能怎么处理呢?【养老医疗健康知识】
老人心脏衰竭能怎么处理呢?文章导读心脏疾病大多数是在人体衰老过程中出现的,因此,中老年人的心脏病问题占了绝大多数。
心脏疾病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影响非常大,可造成患者出现心痛、心律不齐等症状。
而最常见的还是老人心脏衰竭现象。
下面就来看看老人心脏衰竭能怎么处理的讲解吧,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一下。
(1)充分休息:老年心衰的急性期必须禁止行走,可以卧床休息,坐椅但应鼓励在床上活动,以免发生褥疮和形成静脉血栓。
心衰控制(水肿小时、体重维持恒定)后,应逐渐开始活动。
起初可上厕所,然后室内活动,最后上楼,每周增加一级,不要在一周内连续增加活动量,以免再次诱发心衰。
(2)合理饮食:减少热量和脂肪摄入,增加水果和蔬菜。
与中青年患者相比,老年人限钠不能太严格,因为老年人肾小管浓缩功能和钠重吸收功能减退,如同时使用利尿剂,限钠可诱发或加重低钠重血症,故射血分数(EF)≥35老年患者一般不需限钠,尤其伴有低钠血症时。
但EF<0.20和伴有肾功能不全者则需适当限钠(3-4g/d)。
过分限钠影响食欲,引起失水、低钠血症及醛固酮升高,反而加重水肿。
但是,一般食品之外不应再增加钠盐。
(3)积极吸氧:中青年人的轻中度心衰不一定吸氧,而老年人的轻度心衰可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应积极吸氧(2-4L/min),肺心病患者应持续低流量给氧(1-2L/min),烦躁的老年患者常需要面罩给氧。
(4)适当镇静:老年心衰患者如伴有烦躁、定向力障碍等精神症状,应注意安全,床周加栏杆。
烦躁不安者可用少量地西泮,避免用巴比妥类(加重走向力障碍)失眠可用水合氯醛或地西泮。
急性左心衰应用吗啡3-5mg静脉注射或3mg肌肉注射,但对于伴有脑循环障碍或慢性阻塞性肺病者,吗啡可抑制呼吸中枢诱发或加重潮式呼吸,故应禁用,可用哌替啶50mg肌内注射或溶于20ml液体中静脉注射。
老年人心力衰竭
(5)再入院者多:与非老年患者比较,老年 心衰患者入院次数更多,住院时间更多,心 衰是导致老年人反复住院最常见的原因,其 主要原因是患者对饮食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差。
(6)诊断要点: ①寻找心衰早期征象。左心衰的早期表现有一般活 动后气短、平卧气短而高枕缓解、夜间干咳而坐位 缓解、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眠中气短憋醒、交 替脉、奔马律。右心衰的早期征象有颈静脉博动增 强、颈静脉压随吸气而升高(Kussmaul征阳性)、 左叶肝大、尿少及体重增加等。 ②重视心衰不典型表现:有心衰的典型表现容易诊 断,但老年人心衰常常表现不典型,故诊断中特别 重视心衰的不典型表现,若有提示心衰的征象,应 及时做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 ③明确心衰类型:SHF和DHF的药物治疗有原则上 不同,诊断时必须明确是收缩性或舒张性,还是混 合性。
SHF和DHF的临床表现相似,床旁无法区别,主 要依靠超声。以下几点有助于二者的区别: ①DHF常常先于SHF,是心衰的相对早期阶段, 预后比SHF好。 ②DHF是心室壁压力升高所致的一种急性血流 动力学紊乱,常常在急性心肌缺血或与高血压 有关的急性失代偿情况下急性发作,而SHF的病 程倾向于渐进性。
(3)体征特异性差:与非老年人比较,老年患者 心衰体征的特异性较差,应加强综合判断。老年人 颈静脉怒张、心尖搏动移位不能作为心衰的指标。 非老年人心衰时心率明显增快,而老年人可能因伴 有窦房结功能低下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率不快, 甚至心动过缓。在呼吸困难时肺部湿罗音增多和范 围扩大,则对心衰仍具有诊断价值。老年人慢性心 衰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胸水,而且可发生于典型心衰 症状之前,容易误诊。老年人踝部水肿既见于心衰, 也常见于活动少、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和低蛋白 血症等,所以周围性水肿不是老年人心本原 则与一般心衰类似,但应着重注意以下几 点: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救治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救治发表时间:2013-08-07T09:27:47.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6期供稿作者:暴丽敏于司源[导读] 年龄>165岁、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史是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应使用抗凝药,阿司匹林或华法林。
暴丽敏于司源(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医院163000)【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6-0203-01 缺血性心肌病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病基础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痉挛甚至心肌内毛细血管网的病变,引起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的不平衡而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心肌纤维化心肌瘢痕形成,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腔的扩大,表现为充血性心肌病样的临床综合征,另外有少部分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室肌舒张功能改变,心室壁僵硬度异常。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尤其是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往往有多支冠状动脉发生显著性粥样硬化性狭窄。
1 救治关键1.1 病情判断1.1.1 心绞痛心绞痛是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但是,心绞痛并不是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必备的症状,随着心力衰竭症状的日渐突出,心绞痛发作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仅表现为胸闷、乏力、眩晕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有些患者无心绞痛症状,客观检查(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肌核素显像等)有心肌缺血表现。
1.1.2 心力衰竭患者常表现为劳累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发展为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左心衰竭的表现。
疲乏、虚弱比较常见。
晚期合并右心衰竭时,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周围性水肿和腹胀、肝区痛等表现。
周围性水肿发展缓慢而隐匿,老年人应注意监测体重、尿量。
1.1.3 心律失常在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的病程中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治疗
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衰的疗效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收治的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20例,对20例缺血性心脏病心衰患者采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治疗前、后心功能与左室射血分数进行对比,治疗周期均为1周。
结果:治疗后不良反应减少及部分不良反应得到消除,病人用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左室室壁运动改善,心率从90.46±13.56降低到85.26±14.69,p 值>0.05;收缩压从146±26降低到115±35,p值0.05),具有可比性。
根据美同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1928年提出的一项分级方案对病患进行分级。
i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il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一般体力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iii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iv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状态下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1.2治疗方法在硝酸盐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转换酶抑制剂,正性肌力药物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巴酚丁胺2-7.5ug/(kg·min)、巴胺3-5ug/(kg·min)联合治疗,同时加入生理盐水持续静脉泵入,1次/d。
以上患者治疗周期均为1周。
1.3治疗效果评定标准(1)显效:患者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改善2级以上;(2)有效:患者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改善l级以上;(3)无效:治疗前后心功能nyha分级基本无变化甚至加重。
1.4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x2检验,以p0.05收缩压(mmhg) 146±26 115±35 0.05;收缩压从146±26降低到115±35,p值<0.01;舒张压从85±25降低到67±19,p 值<0.001。
中老年人心衰常见症状
中老年人心衰常见症状中老年人心衰常见症状常见症状1:咳嗽、气喘貌似气管炎、哮喘病的呼吸道症状左心衰竭最初往往现象为频繁干咳,活动及劳累时尤甚。
还有夜间忽然憋醒,呼吸短促,被迫坐起症状逐渐减轻。
这是由于左心衰引发肺瘀血及支气管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使呼吸道通气受阻所致。
由于中老年人多有慢性肺部疾患(如慢支、肺气肿等)病史,因而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发时,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哮喘发作。
二者简单区别:心源性咳喘与体位联系密切,卧位时症状加重,坐(立)位时症状轻,并且经常在夜间发作。
常见症状2: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貌似胃肠炎的消化道症状这种状况主要见于右心衰。
由于右心回流血液受阻,使体循环的静脉压升高,引发内脏(胃肠道、肝、胆等)瘀血,发生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重症者还可因胃肠平滑肌缺血性痉挛而引发腹疼、腹泻。
如果对老年人不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右心衰一般有肝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等阳性体征),易被误诊为慢性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
常见症状3:尿少、浮肿貌似肾炎的泌尿系症状心衰患者由于心排血量降低,体循环瘀血,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不足,而引发24小时总尿量减少,夜尿相对增多,同时出现浮肿,对老年人出现尿少,浮肿时要警惕心衰。
常见症状4:情绪或精神不正常貌似精神神经系症状有些老年心衰患者精神症状现象突出,如头晕、失眠、烦躁不安、幻觉、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等等。
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都存在程度不一样的脑动脉硬化及脑供血不足。
心衰时由于心输出血量下降,脑缺血症状会进一步加重,这也是引发精神障碍的一个因素。
如不注意辨别,易被误诊为老年性精神病、脑卒中等。
如何预防心衰以及注意事项首先要提升抵抗力,积极预防各种器质性病变。
无论是心肌炎还是风湿性心脏病,都会引起心脏的一些器质性的改变,而这些疾病主要来源于外界的感染,心肌炎大都是病毒引起的,常见于感冒之后,所以,提升抵抗力,预防病毒性感冒是非常重要的。
还要远离糖尿病。
略述老年性心肌病
DC 患者可 发生猝死 ,其 原 因与致 命性心律 失常及栓 M 塞有关 。 2 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 由于普遍存在动 脉粥样硬化性 改变 常导致老年充 血 性心力衰竭 的发生 。充血性心力衰竭 以心脏淀粉样变 性 的临床表现最 为常见, 同时引起不 同程度 的器质性大脑 综合征 ,并出现 中枢交感神经 阻滞剂对 大脑的抑制作 用 和对利尿剂诱 发的代谢紊乱等不 良作 用较为敏感 。出现 以右心衰竭 的症状 周围水肿为主 ,而 无夜间阵发性 呼吸 困难 。大约 1%的病人可见体位性低血压 、 自主神经 系 0 统或血管 的淀粉 样侵润 。但心脏和 ‘ 肾上腺淀粉沉着也 可 能起一定 的作用 。某些老年患者 易于 发生记忆力丧 失 , 注意力减 弱和 睡眠障碍 ,甚至某些药 物性神经抑郁或 者 是代谢性紊 乱,可加剧上述症状 并发痴呆 。由于心脏 兴 奋形成或传 导异 常而表现为心律 失常,可能系病人猝 死 的常见原 因。老年人各种器质性心脏 病发展至终末 阶段 都可 能表现 为严重 的心肌病变和 充血性心力衰竭 ,只要 除外各种有 明显病 因的心肌病变之 后方可考虑心肌病 的
◎
DD墩 I远O SUF TCC AA NT育 C程I EON N& I
张 会 颜
第 2总4 2 1下期 O O 第 90 半 l期 1 1 ・月 卷月 2 年・刊 第
略述老 年性 心肌 病
摘 要 :老 年人 心肌 病 的临床 表现 多样 ,临床 上极 易误 诊为 其他 原 因的心 脏病 ,如 冠 心病 、缺 血性 心肌 病 、高血 压性 心脏 病 、肺心 病 、糖尿 病 性心 脏病 等 。本 文结 合老 年人 的生理特 点对 老 年性 心肌 病 临床 意义 进行 分析 , 以达到 早发 现 、早诊 断 、早 治疗 的 目的 。 关键 词 :老年 性心 肌病 ; 心血 管疾 病 ;文献 综述 di 1. 6/in17-792 1. .6 o: 0 9 9 .s. 227 .0 1 004 3 js 6 2 文 章编 号 ;17 -7 9( 0 1 2.060 622 7 2 1)一009 —2
曲美他嗪与麝香保心丸联合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曲美他嗪与麝香保心丸联合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王超;汪贞;谢颂扬;刘宝;燕小鹤;王晶晶【摘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与麝香保心丸联合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研究组患者予以曲美他嗪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对照组予以曲美他嗪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心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LVEF、LVESD、LVEDD等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曲美他嗪与麝香保心丸联合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可有效缓解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心功能,比单用曲美他嗪效果更好.【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7(029)022【总页数】3页(P82-84)【关键词】曲美他嗪;麝香保心丸;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作者】王超;汪贞;谢颂扬;刘宝;燕小鹤;王晶晶【作者单位】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河南郑州 450003;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河南郑州 450003;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河南郑州 450003;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河南郑州 450003;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河南郑州 450003;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河南郑州 4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R541.6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脏病的终末期阶段,主要是因心肌病、心肌梗死以及炎症致使患者的心肌受损,随之心肌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也会逐渐减退,从而导致心力衰竭[1]。
在各类心力衰竭中,缺血性心肌病是最为常见的病因,而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受基础疾病多、机体耐受性差等因素影响,其临床治疗更具难度[2]。
本研究对近两年收治的部分患者采用曲美他嗪与麝香保心丸联合治疗,临床疗效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心力衰竭
鉴别诊断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需与慢支、痰堵鉴别
肺水肿: 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鉴别
肺淤血: 与肺部感染鉴别
精品文档
老年人心力衰竭
心功能不全程度评估
(1)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Ⅰ级
心功能Ⅱ级
心功能Ⅲ级
心功能Ⅳ级
2005年ACC/AHA心衰新指南,根据心衰发展过程,从危险因素 、易感人群,到难治性心衰,分成A、B、C、D 4个分级标准 :
精品文档
老年人心力衰竭
病因(2)
老年患者心衰常多病因共存。 多因素的组合对心脏的影响更大,使病情发展更迅速
、症状不明显,病程更短,更复杂。 如 高心病合并肺心病
高心病合并冠心病 高心病合并贫血(恶性肿瘤)
精品文档
老年人心力衰竭
诱因
1、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 2、心肌缺血:由于冠脉储备功能下降,易发生心肌 收缩力下降 3、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心律失常 4、药物影响:如负性肌力药物、引起水钠潴留的药 物
诊断心力衰竭=2个主要指标或1个主要指标+2个次要指标
精品文档
老年人心力衰竭
诊断(2)
近年来检测血脑钠肽对临床诊断心力衰竭有一定 的帮助。
脑钠肽是主要由心脏分泌的一种心脏神经激素, 在心室充盈压升高和心肌纤维受牵拉刺激时,心 室表达分泌增加。
一般认为脑钠肽<100pg/ml,可不考虑心衰 >400pg/ml,则高度提示心衰。 介于两者之间,可根据情况判断。
– 所有心衰患者有液体潴留者,均应应用利尿剂 – 利尿剂必须最早应用 – 利尿剂应与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 – 利尿剂通常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一旦病情控制,水肿消
退,即以最小有效剂量长期维持,仍应根据液体潴留情况调整 剂量。 – 长期应用利尿剂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精品文档
老年人心力衰竭
2)不能应用于“抢救”急性 心力衰竭患者。
3)必须小剂量开始,每2-4 周剂量加倍。
4)应在ACEI、利尿剂、洋地黄 的基础上加用
改善,也能防止疾病的进展。 禁忌症:
血管神经性水肿、无尿性肾衰竭、妊娠、双侧肾动脉狭窄、严 重低血压、难以忍受的干咳和高血钾。
精品文档
老年人心力衰竭
β受体阻断药
长期治疗能改善临床情况和左室功能,降低死 亡率及住院率
精品文档
老年人心力衰竭
β受体阻断药应用原则
1)所有慢性心力衰竭,心功 能Ⅱ、Ⅲ级,患者(LVEF<45 %),均应应用,除非有禁 忌症或不能耐受。心功能Ⅳ 级患者,待病情稳定后,在 严密监护下应用。
老年心衰和缺血性心脏病 讲义
精品文档
老年人心力衰竭
老年人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定义: 心力衰竭是一种由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
功能不全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年龄每增加10岁,心衰的发生率就升高两倍。 心力衰竭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精品文档
老年人心力衰竭
心脏老化的生理改变
1、心脏顺应性降低 2、心肌收缩功能降低 3、心输出量的变化 4、心瓣膜功能改变 5、窦房结功能减退
A 有危险因素,但无结构改变
B 有心脏结构改变,但无功能障碍
C 有结构改变,有过或仍存在功能障碍
D 顽固性心功能障碍
精品文档
老年人心力衰竭
治疗原则
防治病因,去除诱因,逆转心室重塑,最终达到降低 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1)去除或减缓基础病因: 冠脉缺血: 抗缺血:药物、冠脉重建、室壁瘤手术矫正 瓣膜病:瓣膜修补、换瓣 其他:控制高血压、纠正贫血、抗甲抗治疗
精品文档
老年人心力衰竭
老年人心脏病理生理特点
心输出量明显减低 较易发生低氧血症 对负荷的心率反应低下
精品文档
老年人心力衰竭
病因(1)
老年人心衰以冠心病、高血压病、心瓣膜病 、糖尿病性心肌病、贫血性心肌病、肺心病为常 见病因。
冠状动脉疾病 心室负荷过重 心肌疾病 机械性舒张受限性疾病 高心输出量性心衰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醛固酮有独立于AngⅡ和相加于AngⅡ对心肌重构 的不良作用。
循证医学证据在使用ACEI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螺内 酯,可减少死亡率及心衰住院率。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适用于Ⅲ-Ⅳ心衰。 一旦开始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应立即加用襻利
尿剂。 注意避免出现高钾血症。
精品文档
老年人心力衰竭
精品文档
老年人心力衰竭
临床表现(1)
症状不典型:
1、无症状
老年人即使处于中度心衰也可完全无症状,一旦存在某些诱因
,可发生重度心衰,危及生命。 2、常有的非特异性症状
疲乏无力 大汗淋漓 慢性咳嗽 胃肠道症状明显 味觉异常 夜尿增多 精神神经症状突出
精品文档
临床表现(2)
体征:
基本同成年人,但其特征常被并存疾病所掩盖。易混淆。
精品文档
老年人心力衰竭诊断(1)主要Fra bibliotek标次要指标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踝部水肿
颈静脉怒张
夜间咳嗽
肺部湿啰音
劳力性呼吸困难
急性肺水肿
胸膜腔积液
S3奔马率
肺活量较最大值降低1/3
颈静脉压力>16cmH2O 心动过速(心率> 120/min)
循环时间>25S
主要或次要指标
肝颈静脉反流征
治疗后体重减轻>4.5Kg(5天内)
心浊音界:扣诊常比实际小(肺气肿) 心尖搏动:常受其他因素影响(胸廓、脊柱等) 心率:常表现为心律不快甚至心动过缓 肺部啰音:不一定是心衰的表现,应动态观察 水肿:心衰时可首发于骶部而非下肢。但周围性水肿不
是老年人心衰的可靠体征
精品文档
老年人心力衰竭
并发症
心律失常:窦缓、房颤、传导阻滞等。 肾功能不全:肾灌注不足引起尿少、氮质血症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
ACEI是证实能降低心衰死亡率的第一类药 被公认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
适应症和用药原则: (1)全部心力衰竭患者均需终生服用ACEI ,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
受 (2)老年人应以最小剂量开始,逐步加大到最大耐受量或目标剂量
。 (3)应告知患者,症状改善常在给药后2-3月才出现,即使症状无
2)去除诱发因素: 控制感染、抗心律失常,纠正贫血及电解质紊乱
3)改善生活方式: 饮食及液体摄入、休息与锻炼
精品文档
老年人心力衰竭
药物治疗
利尿剂 ACEI ARB β受体阻滞剂 洋地黄制剂 其他:血管扩张剂等
精品文档
老年人心力衰竭
利尿剂
利尿剂是唯一能控制心衰患者液体潴留的药物, 是标准治疗中不可少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