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一生
鲁迅先生的生平轨迹
![鲁迅先生的生平轨迹](https://img.taocdn.com/s3/m/ce9338c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14.png)
鲁迅先生的生平轨迹鲁迅(1881年9月25日- 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还是一名社会评论家、翻译家和文学研究者。
鲁迅的一生经历了清朝的晚期、辛亥革命、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直至逝世。
他的生平轨迹深受中国近现代历史变革的影响。
早年生活鲁迅先生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落魄绅士家庭。
少年时期,他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教育,后来进入江南海军学堂研究。
1902年,周树人赴日本留学,最初研究医学,但不久后转而关注文学和社会问题。
文学创作与思想觉醒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
此后,他连续发表了《阿Q正传》、《呐喊》、《彷徨》等一系列短篇小说集,深刻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面,对封建礼教和社会不公进行了犀利批判。
鲁迅的作品多以现实主义手法,揭示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展现了深厚的悲悯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他以锐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社会活动与思想传播鲁迅不仅是作家,他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20年代,他积极参与《语丝》杂志的编辑工作,倡导新文学和白话文运动。
同时,鲁迅还与许多文化界人士交往,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晚年生活1930年代,鲁迅在上海的生活中继续进行文学创作和社会评论。
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支持进步文学运动,并与其他左翼作家合作。
在这期间,他创作了《故事新编》等作品,继续发挥其文学和社会批评的影响力。
逝世与遗产鲁迅先生于1936年10月19日逝世,享年55岁。
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哀悼,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界的一大损失。
鲁迅的文学遗产至今仍被广泛研究,他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和社会变革的重要见证。
他以锐利的目光和不屈的精神,用笔作为战斗的武器,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和深刻的思想印记。
鲁迅的生平事迹
![鲁迅的生平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bd464c0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b.png)
鲁迅的生平事迹鲁迅是近代无产阶级作家,拥有先进的思想和救国救民的心,在学医期间受到新思潮的刺激,依然决定弃医从文,想要通过文字解放人们的思想、救亡国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鲁迅的生平事迹,希望对你有帮助。
鲁迅的生平事迹鲁迅1881年出生在一个士大夫大家族,七岁开始结束启蒙教育,十二岁在三味书屋学习,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功底,并对艺术和课外书籍有着很大的兴趣。
然而,十三岁那年,鲁迅的祖父深陷科场案子被关进监狱,加上父亲病重去世,家道中落,这些经让他看清了社会的冷暖。
1898年,鲁迅离开故乡到南京求学,先后在江南水师学堂和陆师学堂下面的矿务铁路学堂学习,开始读先进的自然和社会科学,深受新思想的影响。
1902年,鲁迅毕业后公派到日本留学,先在弘文学院学习语言,然后到仙台医院专门学校正式学医,期间接受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参加了反清革命,并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
鲁迅回国后,在浙江的两所师范学堂任教,参加了辛亥革命。
1912年,蔡元培请鲁迅担任教育部的官职,并任教于不同的学校。
俄国十月革命以及陈独秀等人的宣传,鲁迅备受影响,参与了五四运动,并发表了《狂人日记》等名篇。
1926年,鲁迅赶赴厦门大学当文学系教员并担当国学院教授,两年后创办《奔流》,并1930年主导了左翼最佳联盟创立。
1936年五十五岁的鲁迅因病在上海去世。
鲁迅的名言解析《记念刘和珍君》中有一句“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面对“八一三惨案”,鲁迅很是愤慨,表示自己看懂了亡国民族不发出声音的原因了,并给出预言,也是忠告,沉默之后,如果不爆发就等着灭亡了。
不过封建制度根深蒂固,没有多少人听得懂或关注多这个忠告。
《故乡》中的一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全文的结句,很好地总结了全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鲁迅认为一个再好的愿望如果不是实践就相当于空话,白搭。
所以当面临困难时,一定要尽力与尝试,不断探索,说不定就能实现了。
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
![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711075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1.png)
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范文一:鲁迅,1901年9月25日出生,19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的父亲叫周扬,母亲叫吕红兴,是一位受过教育的医生。
父母双亡后,他被送到母亲的故乡浙江绍兴市,由外婆和舅舅抚养长大。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文学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他曾在《悲痛的代价》、《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中揭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卑微和忧郁,为人们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国内享有极高的声誉,也得到了世界文学界的普遍认可。
鲁迅先生在其一生中饱尝人生的苦痛。
他17岁时,家庭财产毁于战火,他被迫辍学。
后来他曾到日本留学,但在留学期间遭受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精神困扰。
虽然他的家庭境况非常艰难,但他依然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到死都没有放弃。
鲁迅先生还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
在中国国内外遭受侵略时,他不断发表声明和文章,呼吁人民团结起来,反对外来的侵略势力。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至今仍然在国内外发挥重要的影响力。
写作重点:文章主体为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内容条理清晰,逐步展示了鲁迅先生的人生经历和贡献。
可以看出,本文主要的重点在于对鲁迅先生故事的叙述,关注点在于写作背后的意义和深度。
用词分析:文章用词准确、清新,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鲁迅先生生活和心灵中最深的内涵。
通过对这位伟人的生平简介的描写,揭示了他的艰苦奋斗、高度的人格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范文二: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文学成就对于中国文化界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先生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在他的文学经历中,经常是危险和不顺利相伴的,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对于文学和人民事业的信仰。
鲁迅先生于190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市,父亲是一位医生,母亲是一位受过教育的女子。
他的文学成就得益于深刻的阅读经历和丰富的家庭背景。
他的创作思想和视野远超其他作家,以至于他所写的很多作品均得到了全世界文学家的赞誉和认可。
鲁迅先生的故事
![鲁迅先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129fbfa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1.png)
鲁迅先生的故事鲁迅,原名周樟寿,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而背后,也有着一段传奇的人生故事。
一、早年经历鲁迅于1881年10月25日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贫困的书香门第。
从小,他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和对社会现象的敏感。
在他的故乡,封建道德束缚严重,人民普遍生活在贫困和苦难之中。
鲁迅的求学之路并不平坦。
初中时,他曾经受尽了同学欺凌和教师歧视,但他并没有放弃追求知识的决心。
后来,他考入了浙江的一个名校,这一步为他的人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留学日本鲁迅通过自学考取了同济医学院,并在1904年踏上了去日本留学的征途。
在留学期间,他深入研究了日本文化和文学,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
在日本的这段时间,他受到了欧洲文化思潮的影响,并开始怀疑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价值。
三、文学事业的起步回国后,鲁迅担任了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并开始积极参与文学创作。
他先后创作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以尖锐的笔触和犀利的语言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虚伪。
这些作品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鲁迅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意识。
他的文字深入人心,让人们开始反思现实,追求真理和正义。
四、对社会的关怀鲁迅先生深深关注着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他积极参与了五四运动,并表示支持工人和农民的正义斗争。
他抨击封建道德,批判封建压迫,坚定地站在了改革和革命的一方。
在他的巨大影响下,中国的文化思潮得到了全面的改变。
他的批判使许多人开始思考国家的出路和人民的幸福。
五、晚年与离世鲁迅一生都在不懈地奋斗,直至晚年依然鞠躬尽瘁。
但是由于长期的压力和精神折磨,他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
终于,在1936年10月19日,他因病去世,享年55岁。
鲁迅的离世引起了全国的哀悼和追思。
他留下的思想和文化遗产将永远铭记在中国历史的篇章中。
六、鲁迅的精神传承时至今日,鲁迅的思想和精神仍然激励着新一代的青年。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论出身贫寒,只要拥有真正的才华和坚定的信念,就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和社会的命运。
鲁迅的生平简介,写一个500字的作文。
![鲁迅的生平简介,写一个500字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c0f199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a.png)
鲁迅的生平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小说、散文、随笔、翻译及长篇小说都有深远的影响。
鲁迅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自幼接受了严格的上等教育。
然而,他在年轻时就对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产生了深刻的认识。
这种认识促使他开始寻求改变,并最终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在他的文学作品中,鲁迅通过精细的人物刻画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深入地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
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描绘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强权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除了文学创作,鲁迅还在思想、艺术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涉猎和独到的见解。
他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提倡“文艺为人生,文艺为人民”的创作理念。
他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了无数后来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鲁迅的一生是充满奋斗和追求的一生。
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在思想、艺术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涉猎和独到的见解。
他的人生历程和创作成果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关注社会问题,努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鲁迅的一生
![鲁迅的一生](https://img.taocdn.com/s3/m/bf755800ba1aa8114431d9a8.png)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 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名为周树人, 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与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 三兄弟”。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 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 是中国现代小说、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文 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 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1 至 10 岁
1881年八月初三(公历9 月25日),生于浙江绍 兴府城内东昌坊口。 1886年入塾,从叔祖周 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 之曰“胡羊尾巴”。誉 其小而灵活也。
11 岁 至 20 岁
1892年正月,鲁迅12岁时,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处读书,一 次,上课之前,有位同学看了寿先生出的考对“独角兽”,便向 周樟寿求对。周樟寿顺口答道:“四眼狗。”谁知上课时,这位 同学真的以“四眼狗”来应老师的对,引得全班哄堂大笑。 寿先 生推了推眼镜,厉声斥道:“独角兽是麒麟,四眼狗是什么?胡 闹!”学生们七嘴八舌的应对:“一头蛇”九头鸟”“百足 虫”……总之对得五花八门,寿先生一个也不满意,就叫周樟寿 应对。周樟寿不慌不忙地以古书《尔雅》中的“比目鱼”作答。 “独”不是数次,但有“单”的意思;“比”不是数词,却有 “双”的内涵。两相对和,天衣无缝。寿先生连连叫好。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 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 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 大。《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 也。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 卒,年七十九。1893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秋,介孚 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 者累年。 1896年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后,家境益艰。 1898年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
鲁迅介绍(增加多场景)
![鲁迅介绍(增加多场景)](https://img.taocdn.com/s3/m/e5653ac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a.png)
鲁迅介绍(增加多场景)鲁迅(1881-1936)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民族魂”。
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深刻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面,批判了封建主义的腐朽和愚昧,同时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鲁迅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民族、人民的深沉热爱,他用自己的笔,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早年经历鲁迅生于一个没落的士绅家庭,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幸福。
他的父亲早逝,家境贫寒,使他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艰辛。
然而,这种逆境也培养了他坚韧的性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1902年,鲁迅赴留学,专攻医学。
在,他接触到了西方的先进文化,开始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1909年,他回国后,曾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绍兴府中学堂等地任教。
二、文学创作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新文学的诞生。
这篇小说通过一个“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
此后,鲁迅陆续发表了《阿Q正传》、《药》、《祝福》等一系列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三、思想观点鲁迅是一位坚定的民主主义者,他主张推翻封建统治,实现民主与自由。
他认为,要救国必须先救民,而救民的关键在于启蒙。
因此,他提倡新文化运动,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便更好地传播新思想。
鲁迅还关注妇女解放、儿童教育等问题,他主张废除封建礼教,实现男女平等,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
四、革命活动鲁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勇敢的革命者。
他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支持学生运动,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
192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在此后的岁月里,他始终坚定地站在革命的一边,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五、晚年生活鲁迅的晚年生活颇为坎坷。
鲁迅先生主要事迹简介
![鲁迅先生主要事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ebd91c8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3.png)
鲁迅先生主要事迹简介鲁迅先生主要事迹简介七篇鲁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旗手和开路先锋,一生致力于中国国民性的批判。
下面是作者整理的鲁迅先生主要事迹简介,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鲁迅先生主要事迹简介篇11881年9月25日,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
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
与章闰水建立友谊,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
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
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
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他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响。
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
1909年8月,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
1910年8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1911年,写个人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
1912年,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
从本年起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校对古籍,其中也对佛教思想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1927年,1月赴中山大学任教。
3月,与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会见。
4月1日,赴黄埔军校发表演讲《革命时代的文学》,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29日,营救进步学生无果愤然辞职。
8月,发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9月,致信台静农,拒绝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离开广州赴上海,并与许广平在上海开始同居生活。
12月,与梁实秋等人就第三种人、自由人发生论争,双方争论持久,1930年2月,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3月2日,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作《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演讲。
1936年1月,肩及肋骨皆出现剧痛,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出版。
鲁迅的一生
![鲁迅的一生](https://img.taocdn.com/s3/m/8db5510c4431b90d6c85c7c8.png)
鲁迅的一生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字豫才、豫亭,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笔名鲁迅源于革命。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学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家世鲁迅祖籍湖南道州,后迁居绍兴,到鲁迅这一辈,已是第十四代了。
他的先祖,原是种地的农民,到了后来,不断发家,变成了拥有大量土地的财主。
他们在一个共同的宗祠下分成好些“房”,如“覆盆房”、“清道房”、“竹园房”等等。
鲁迅一家属于“覆盆房”的一个分支。
“支覆盆房”全盛时期占地三千多亩,还有七、八座当铺。
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
周家做官经商,人丁昌盛,至鲁迅出世,周家已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大户。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
由翰林改官,曾任江西金溪县知县,后在北京任内阁中书,对鲁迅教育十分开通。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1861~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闲居在家。
后因肺结核而死。
鲁迅的母亲鲁瑞(1858~1943)是绍兴当地举人鲁希曾孙女,思想颇为开通,没念过书,但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能力,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
不管工作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他仍是如饥似渴的学习,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
病重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些什么事;病稍好一些,他就动手做起来。
鲁迅生平详解
![鲁迅生平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023d31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65.png)
鲁迅独居,度过了31岁到3 8岁之间的岁月。
成熟的鲁迅
1918年 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发表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 1919年 鲁迅在北平买了套房子,全家虽然团聚了,但鲁迅依然孤独痛苦。 1923年 与周作人兄弟反目,同年九月小说第一集《呐喊》印成。 1925年 鲁迅第一次接触到许广平,鲁迅时年45岁,许广平27岁。 1926年 鲁迅与许广平离开北京去往厦门,九月《彷徨》印成。 1926年 抵上海间翻译、编纂、续写了《唐宋传奇集》 《萌芽》 《毁灭》 《十月》 《三闲集》 《二心集》 《竖琴》 《一天的工作》 《两地书》 《伪自由书》 《南 腔北调集》 《准风月谈》 《表》 《十竹斋笺谱》 《新文学大系》
鲁迅和周作人兄弟二人反目。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决定搬家。鲁迅征求朱安的意见: 是想回娘家还是跟着搬家朱安坚定地表示,愿意跟着鲁迅。
临终前,她泪流满面地说,希望死后葬在大先生之旁。她想念大先生,也想念许广 平和海婴。
1947年6月29日凌晨,朱安孤独地去世了,身边没有一个人。
朱安的墓地设在西直门外保福寺处,没有墓碑。她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69个春秋, 孤独地度过了四十多年的漫漫岁月。
关于朱安
朱安亦是包办婚姻妻子,比鲁迅大三岁,是一位传统缠足女性:会烹饪,会 缝纫,不识字,性格温顺。因鲁迅未娶她而一辈子独守空房。
1906年7月6日鲁迅在日本被母亲骗回老家完婚。
鲁迅的生平故事
![鲁迅的生平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34d494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2.png)
鲁迅的生平故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晚清到民国时期的巨大变革,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
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环境对他的文学天赋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他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医生,家境富裕,但是鲁迅的成长却并不幸福。
他的母亲早逝,父亲再娶后,家庭关系变得复杂,鲁迅的成长环境并不和谐。
这也许是鲁迅日后作品中对社会黑暗的描写有着深刻的影响。
鲁迅曾经留学日本,学医成为一名医生,但他的文学天赋让他很快就放弃了医生的职业,投身文学创作。
他的作品以其激烈的社会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而著称,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这些作品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也因此鲁迅被誉为“文学革命家”。
除了文学创作,鲁迅还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和革命家。
他积极参与了五四运动,支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进步和民族复兴而奋斗。
然而,鲁迅的一生并不幸福。
他深受家庭的困扰,也深受社会的黑暗所困扰。
他在日本留学时遭受到了排华的歧视,回国后也深感国家的落后和社会的不公。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对人性的悲悯,这些都是他一生所经历的痛苦和磨难的写照。
1936年,鲁迅因病逝世,享年55岁。
他的去世给中国文学界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给中国的文学史留下了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
他的作品和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人,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鲁迅的一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传奇,他的作品和思想一直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他的生平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充满了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这些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
鲁迅的经历简单概括100字左右
![鲁迅的经历简单概括100字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bf42e23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13.png)
鲁迅的经历简单概括100字左右1、少年时期光绪七年(1881年)9月25日(夏历辛巳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
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
2、奋力求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
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
3、迷茫困顿宣统元年(1909年)8月,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
4、文坛先声民国七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5、民主战士民国十四年(1925年),“女师大风潮”进一步升级,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正义斗争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除佥事职务,同年,鲁迅向平政院状告章士钊。
6、左联盟主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3月2日,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作《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演讲。
扩展资料:鲁迅的艺术特质:1、小说特色鲁迅的小说选材独特,在题材的选择上,鲁迅对古典文学中只选取“勇将策士,侠盗赃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后来则有妓女嫖客,无赖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式的创作目的,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2、杂文特色鲁迅在他的一生中,特别是后期思想最成熟的年月里,倾注了他的大部分生命与心血于杂文创作中。
他的杂文极具批判性,鲁迅曾把杂文分为“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所强调的正是杂文的“批评(批判)”内涵与功能。
3、散文特色鲁迅所创作的散文不多但却可说篇篇精品,这些篇章收录于《朝花夕拾》和《野草》。
《朝花夕拾》是鲁迅对于童年、青少年时期的回顾,是对作者青少年时期生活断片的回忆,包含少年时代的绍兴印象、南京求学、留学日本、回国后在绍兴任教等基本的成长经历,尤以记述故乡生活者为最多。
鲁迅生平
![鲁迅生平](https://img.taocdn.com/s3/m/06c8c59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03.png)
鲁迅生平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
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
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
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
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
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
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
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
鲁迅先生的资料简介
![鲁迅先生的资料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276ce5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6.png)
鲁迅先生的资料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 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号灵风,中国近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誉为“百年来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鲁迅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早年深受传统文化熏陶。
他自幼聪颖,精通经史子集,早年就读于绍兴求是书院。
后来,他赴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
在日本,他深刻感受到国家的危亡,思考中国社会的问题,并逐渐形成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封建社会的不满。
鲁迅的文学创作开始于20世纪初,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小说《狂人日记》,该作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
通过“我”的视角,鲁迅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因社会不公而发狂的知识分子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他的另一力作《阿Q正传》则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
除小说外,鲁迅还涉足散文、诗歌、翻译等领域。
他的散文以《呐喊》、《彷徨》、《野草》等集子为代表,揭示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丑恶的深刻认识。
鲁迅的诗歌以《红楼梦后感》、《临湖感怀》等为典范,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感情。
鲁迅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还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想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提倡文学要为社会进步而服务。
他的文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发展,开创了现代文学的新局面。
鲁迅一生坎坷,面对国家的危难,他坚定支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事业。
他积极投身文学、政治和社会活动,呼吁文艺家要有社会责任感。
他曾任北大文学院教授,是中国左翼文学团体“鲁迅艺术学会”的主要成员之一。
1936年,鲁迅因肺病辞世于上海。
他的离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损失。
鲁迅的文学成就和崇高品质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巅峰人物,他的思想和作品仍然在当今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鲁迅的一生
![鲁迅的一生](https://img.taocdn.com/s3/m/9e0396237375a417866f8f46.png)
制作者:余沁馨,何睿
鲁迅: 现代伟大的 文学家、思 想家、革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名为周树 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与二弟周作人, 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 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中国的 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 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 鲁迅1918年在《新青年》中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直到1926年, 陆续创作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故乡》《彷徨》小说集《故事新编》,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 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等专辑。其中, 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 小说集《故事新编》,其中大部分作品和杂文收录在了《坟》《而已集》 《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 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等专辑。
一般传记都以时间为序记述人物生平, 因此我们可以从表示时间的词语入手,来 了解鲁迅的经历。
一九八一年(出生绍兴、父母)、幼小时候(有 四五十亩水田)、十三岁(家遭变故、寄居亲戚)、 (父病)三年多去世、十八岁(水师学堂)、过了半 年(矿路学堂)、毕业后(留学日本)、学了两年 (医专)、这时(弃医从文)、二十九岁(回国做教 员)、第二年(教务长)、第三年(走出)、绍兴光 复后(校长)、革命政府成立(部员)、后来(北大 等讲师)一九二六年(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中 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住上海)、一九一八年 (做小说)、现在(小说集等)。
鲁迅生平详解
![鲁迅生平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dd8de413c1ec5da50e270ef.png)
关于朱安
朱安亦是包办婚姻妻子,比鲁迅大三岁,是一位传统缠足女性:会烹饪,会 缝纫,不识字,性格温顺。因鲁迅未娶她而一辈子独守空房。 1906年7月6日鲁迅在日本被母亲骗回老家完婚。
婚礼完全是按旧的繁琐仪式进行的。鲁迅装了一条假辫子,从头到脚一身新 礼服。周家族人都知道鲁迅是新派人物,估计要发生一场争斗,或者还会酿 成一种出人意料的奇观,于是便排开阵势,互相策应,七嘴八舌地劝诫他。 然而让他们想不到的是,一切都很正常,司仪让鲁迅干什么,他就干什么, 就连鲁迅的母亲也觉得很异常。
1871年,周福清(鲁迅祖父)赴京会试,中贡士,殿试获第三甲第十五名。
1894年,浙江举行乡试,五户周家的亲友,均有人应试。他们打探到主考 官殷如璋是周福清的同榜进士,便凑了银钱一万两,恳求他去贿赂考官, 以求中举。仕途的坎坷,并未使周福清觉醒,翰林的光环给家族的荣耀仍 是那么地诱人。他初感不妥,踌躇不决,但清朝卖官现象的蔓延,屡试不 第的儿子步入仕途的渺茫,使周福清心存侥幸,决定铤而走险。于是,他 给殷如璋书写亲笔信一封,内附银票一万两。 9月7日,殷如璋的船只抵达苏州,停泊在阊门码头。周福清随即差陶雇小 船,设法靠近殷的官船,将信送上。恰巧副主考周锡恩在主考船上聊天, 殷接信后,不便拆阅,搁于茶几,仍与副主考叙谈。也合该出事,素来办 事精明的仆人陶阿顺,唯恐银票有闪失,高声嚷道:‚信里有万两银票, 怎么不给一张回条?‛殷为示清白,将信交周锡恩启阅,于是案发。
பைடு நூலகம்
成熟的鲁迅
1918年 1919年 1923年 1925年 1926年 1926年 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发表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在北平买了套房子,全家虽然团聚了,但鲁迅依然孤独痛苦。 与周作人兄弟反目,同年九月小说第一集《呐喊》印成。 鲁迅第一次接触到许广平,鲁迅时年45岁,许广平27岁。 鲁迅与许广平离开北京去往厦门,九月《彷徨》印成。 抵上海。与许广平女士同居。同月《野草》印成。
对鲁迅一生及事迹的评价
![对鲁迅一生及事迹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74d1c2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1.png)
对鲁迅一生及事迹的评价摘要:鲁迅作为中国一位著名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了解、研究鲁迅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鲁迅生平事迹新文化运动文学作品生平介绍:童年时期:1881年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鲁迅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府城内东昌坊口(今属绍兴市越城区)的一个书香门第,名为周樟寿,他的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在北京任官员,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亲名叫鲁瑞,值得一提的是,鲁迅与周恩来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学始祖周敦颐。
1892年,11岁的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的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
1893年(光绪十九年),也就是鲁迅13岁那年,他的祖父周福清因为科举舞弊案而被革职下狱,于是,鲁迅兄弟则被安插到离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难,此案子最终以周福清被判“斩监候”,入狱8年为结果,所以周家每年必须花费大笔礼金,使周福清得以活命,于是家道开始衰落,同时其父亲周伯宜也重病在床,1896年病故。
求学时期: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家乡的三味书屋,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并改名为周树人。
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铁路学堂,与陈衡恪结交,1901年毕业,颇受进化论思想影响,爱读新思想的书,尤其是翻译的小说。
留学日本: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改制东北大学医学部)学习现代医学,他不仅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而且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其中,在仙台学医过程中,给鲁迅影响最大的是解剖学老师藤野严九郎。
弃医从文:在日本求学期间,鲁迅尝到了作为中国人而处处被歧视的滋味,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鲁迅在看一场电影中,对于那些 “体格强壮,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在淡然地围观被当作俄国侦探处死的同胞,鲁迅受到极大的打击,这时他已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
鲁迅一生的故事
![鲁迅一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5fb6ca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f.png)
鲁迅一生的故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号豫山,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晚清、民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留下了丰富而激动人心的故事。
鲁迅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曾就读于日本名门望月学校和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院,在日本留学期间,受到了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产生了怀疑和反思。
回国后,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社会批判,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他通过小说、散文等形式,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他的代表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扭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共鸣。
除了文学创作,鲁迅还积极参与了中国的革命运动。
他曾加入中国同盟会,参与了辛亥革命,支持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他还担任过上海《新青年》杂志的主编,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座丰碑。
然而,鲁迅的一生并不被世人所理解和接纳。
他的思想和行为常常遭到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权威的打压和排斥,他曾多次遭到逮捕和流放。
但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地挑战传统,呐喊正义,为中国的民主和自由事业奋斗终身。
1936年,鲁迅因病去世,享年55岁。
他的离世给中国文学界留下了一片巨大的空白,但他留下的丰厚的文学遗产和革命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
他的一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更是中国精神史上的一座丰碑。
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鲁迅的生平事迹
![鲁迅的生平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9135025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2.png)
鲁迅的生平事迹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的生平事迹充满着坎坷与传奇,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以鲁迅的生平为线索,为读者呈现他的一生所经历的艰辛、挣扎和奋斗。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他的祖父是个文化人,家父聪明才智,但家境贫寒,根本无力供鲁迅兄弟上学。
尽管如此,鲁迅从小就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对知识的渴望。
在家庭的协助和帮助下,他自学成才,通过高中自学考试,成功考入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在师范学校期间,鲁迅开始接触到许多新思潮和革命思想。
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开始研究日本文学和哲学。
同时,他也认识到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这些思考和觉醒,成为了他日后投身于中国新文化运动和革命事业的契机。
毕业后,鲁迅曾任教于南京的江宁师范学校,并开始发表一些短篇小说和杂文。
这些作品着眼于现实社会问题,剖析了封建社会的苦难和人民的痛苦。
他的作品犀利而直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1918年,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两大杰作。
《狂人日记》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离奇荒诞的本质;《阿Q正传》则通过讽刺描写一个懦弱而自卑的小人物,暴露了封建统治下的奴性和虚伪。
这两篇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对于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后的几年中,鲁迅积极参与了中国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积极批判封建文化,呼吁解放思想,提倡科学思维。
同时,他也关注着民众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的社论和杂文,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这些文章不仅展现了他锐利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思想,也对社会起到了震撼和唤醒作用。
1927年,鲁迅离开南京,来到上海,开始了他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中的新阶段。
他先后担任过上海《左翼》杂志主编和《民主评论》杂志主编,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在文艺界的有力支持者和坚定战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的一生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
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
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
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他时常穿一件朴
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他1881年9月25日出生,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考
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
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
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
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鲁迅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
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
三味书屋
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
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
《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
事新编》,杂文集《坟》、《乳房》、《华盖集》,散文诗集《野草》、散文
集《朝花夕拾》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
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1927年1月,到当时的
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
生许广平同居。
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
193
鲁迅
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
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
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坟》、
《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
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
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
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
《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
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着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
典文学,编着《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
求学时期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作官的道路。
当不上
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俗称“师爷”),倘若前两条道路都走
不通,还可以去经商。
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
学堂”。
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
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
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
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
期间,
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着作,开拓了视野。
特别是严复翻译的
英国人赫胥黎着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
《天演论》是介绍
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着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
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
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欺凌。
鲁迅先生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
机会。
1902年,他
鲁迅先生画像
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
他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
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青年时期的鲁迅
弃医从文
鲁迅先生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
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
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
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
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
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
3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
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
有一次,
一场电影中,鲁迅看到众多的“体格强壮,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在淡然地围
观被当作俄国侦探处死的同胞。
鲁迅受到极大的打击,这时他已认识到,精神
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
于是他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
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
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
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但是,鲁迅的思想不但为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响应。
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
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
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
这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
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混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
五四运动之后,他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
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场面非常壮观。
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临颍县实验小学六年级四班六年级:张涵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