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合集下载

国家教育方针

国家教育方针

一、新中国初期的教育方针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

”同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重申了《共同纲领》制定的文教政策,提出新教育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对旧教育采取“坚决改造,逐步实现”的方针;建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教育经验;“教育工作的发展方针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这些方针政策明确了当时教育工作的性质、任务和总方向,对于肃清国民党政府的文教政策和旧教育的不良影响,对于建国初期中国教育的改造与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951年3月,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提出:“普通中学的宗旨和培养目标是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

”这是建国后首次提出智、德、体、美全面发展,使教育方针的表述比较简明全面。

1952年3月18日教育部颁发《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提出“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

这些虽然是对普通中小学说的,但对整个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953年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教育工作的中心转移到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服务的轨道上来。

教育方针的提法随之发生了变化。

1954年1月全国中学教育会议提出:当前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以国家总路线的精神教育学生,把他们培养成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教育⽅针是我国党和政府在⼀定历史时期,为实现⼀定任务⽽为教育确定的指导⽅针,其核⼼是培养什么样⼈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贯重视教育⽅针的制定,⾃从建⽴根据地以来,在每⼀个时期都相应地提出了适应那个时期的教育⽅针。

⼀、新民主主义教育⽅针 新中国成⽴以后,在建国初期,我们国家⾯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彻底完成民主⾰命,巩固⼈民民主专政,恢复国民经济,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条件。

所以在《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五章“⽂化教育政策”中,明确地规定了新中国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是:“中华⼈民共和国的⽂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众的⽂化教育。

⼈民政府的⽂化教育⼯作,应以提⾼⼈民⽂化⽔平,培养国家建设⼈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也指出了教育⽅法和改造旧教育的步骤,重点是:“中华⼈民共和国的教育⽅法为理论与实际⼀致。

⼈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法”。

“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普及教育,加强中等教育和⾼等教育,注重技术教育,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部教育,给青年知识分⼦和旧知识分⼦以⾰命的政治教育,以适应⾰命⼯作和国家建设⼯作的⼴泛需要。

” 同时,《共同纲领》还规定了国民道德标准:“提倡爱祖国、爱⼈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共同财物为中华⼈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

这对培养新社会需要的新⼈,⽆疑是有⼗分重要的意义。

此后,根据《共同纲领》确定的教育政策,即新民主主义的教育⽅针,教育部召开了⼀系列的教育会议,通过了⼀系列的⽂件草案,进⼀步具体确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任务。

如1951年3⽉19⽇⾄3⽉31⽇,中央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第⼀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着重讨论了普通中学的问题。

提出普通中学的宗旨和教育⽬标,必须符合全⾯发展的原则,使青年⼀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获得全⾯发展,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觉的积极成员。

建国以来各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表述

建国以来各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表述

建国以来各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表述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进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要紧任务。

”1958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规定:“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78年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国家大力进展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文化科学水平。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进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假设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教育方针作了部分补充,表述为“坚持德智体全面进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要教育青年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问题。

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以后。

”1988年3月25日,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又指出:“我国教育事业的全然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

各级各类学校要努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进展,并适当加强劳动教育。

”1991年李铁映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报告,把教育方针正式完整地表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进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教育方针

国家教育方针

一、新中国初期的教育方针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

”同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重申了《共同纲领》制定的文教政策,提出新教育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对旧教育采取“坚决改造,逐步实现”的方针;建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教育经验;“教育工作的发展方针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这些方针政策明确了当时教育工作的性质、任务和总方向,对于肃清国民党政府的文教政策和旧教育的不良影响,对于建国初期中国教育的改造与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951年3月,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提出:“普通中学的宗旨和培养目标是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

”这是建国后首次提出智、德、体、美全面发展,使教育方针的表述比较简明全面。

1952年3月18日教育部颁发《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提出“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

这些虽然是对普通中小学说的,但对整个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953年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教育工作的中心转移到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服务的轨道上来。

教育方针的提法随之发生了变化。

1954年1月全国中学教育会议提出:当前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以国家总路线的精神教育学生,把他们培养成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最新党的教育方针

最新党的教育方针

最新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提出的有关教育事业的总方针和总政策,有丰富的内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最新党的教育方针,欢迎大家阅读。

最新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提出党的最新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

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

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最新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

认真贯彻《中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提高德育质量,建设良好校风,培养“四有”新人,制定此方案。

一、认识意义,明确目标,把握基本要求。

1、全体教职工要充分的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因,是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

学校的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起互相促进、相互相成,保证培养人材的正确方向,有着主导的作用。

2、德育的培养目标是:提高中华民族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质,遵守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热爱集体、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小公民。

3、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教育内容,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着重抓好二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倡导以集体主义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和热爱祖国的教育。

我国的教育方针

我国的教育方针

中国的教育方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教育的性质、方向、任务和目标等方面所作的总体规定。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教育方针强调以下几个核心内容:
1.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教育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2. 立德树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要求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服务国家战略: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4. 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努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动教育公平,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5.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教育应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6. 五育并举: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并重,全面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7. 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这些方针体现了中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强调教育的全面发展和人才培养,旨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
中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个教育方针体现了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1.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服务:教育要紧密围绕国家的发展战略和人民的需求,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的福祉服务。

2. 立德、树人:将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放在首位,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3.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体育、艺术、劳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5.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人民的需求和期望,努力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让人民满意。

这个教育方针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旨在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做出贡献。

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最新版 党的教育方针最新版2022

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最新版 党的教育方针最新版2022

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最新版党的教育方针最新版2022党的教育方针是“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坚持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果中国的教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相脱节,如果中国培养出来的是片面发展的、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的人,就会给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消极的影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论述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实际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中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和收入分配形式多样化等,决定了我国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呈多样化态势;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由于法律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仍然不够等原因,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在一定范围得以滋生,一些过去已被消灭的丑恶现象死灰复燃,一些人的思想出现了混乱。

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来看,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冲突愈加激烈,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中国实施“西化”、“分化”,并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同我国争夺思想阵地、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也愈加激烈。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素质。

3.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4.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5.坚持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国民精神文明建设。

6.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健康素质为重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建设教育强国,加强教育规划和管理,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健全教育保障制度,推进教育现代化。

1/ 1。

新时代国家教育方针原文

新时代国家教育方针原文

新时代国家教育方针原文第一章总则一、教育是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关键,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人为本,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重素质教育、教育优先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接受教育、共同享有教育成果,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第二章教育目标三、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为主线,以四个现代化为全局,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时代背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形成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共同精神支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思想、文化和人才支撑。

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德育为核心,贯穿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坚实基础。

五、坚持全国人民共同团结奋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培育爱国、强国、和谐、美丽的优秀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遗产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六、坚持以提高人民素质为根本目的,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七、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

八、坚持发展全面、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实行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全面发展的政策,努力培养人民群众需要的人才。

九、坚持全面育人、面向未来、素质教育、品质教育的目标,注重德育尤其是家庭道德修养的培养教育,注重拓宽学生实践经验的渠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时代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班会课件

《新时代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班会课件
廉洁教育
在师生中开展廉洁教育,弘扬廉洁文化,引导师 生员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3
监督执纪
加强党内监督,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对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严肃查处。
06 落实新时代教育 方针的措施建议
加强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完善教育法律法规
01
建立完善的现代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教育的基本原则、政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课程改革
深化课程改革,更新课程内容 ,加强通识教育和交叉学科培 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创新能力。
强化实践教学
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注重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进信息化教学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学 方式方法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学 生学习体验。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期待
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教育事 业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投入将会持续增加,教育质量 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个人发展的展望与期待
作为一名学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知 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05 加强党的领导和 党的建设
加强党的领导
01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教育工
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02
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03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社

建国以来各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表述

建国以来各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表述

建国以来各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表述一九四九年九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政务院作出《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决定》说:“为适应国家建设需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设立中国人民大学接受苏联先进经验,并聘请苏联教授,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新国家的各种建设干部。

”“该校的教育方针,应是教学与实际联系;苏联经验与中国情况相结合。

”一九五○年六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指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以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方法,培养具有高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学和技术成就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的国家建设人才。

”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毛泽东同志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一九五八年八月,《红旗》杂志第七期发表了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同志的文章《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向来就是教育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一九五八年九月十八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正式规定:“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一九六一年中共中央召开八届九中全会,通过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教育也相应进行调整。

在中共中央先后批准试行的《高教六十条》、《中学五十条》、《小学四十条》中,重申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国家教育方针

国家教育方针

国家教育方针一、新中国初期的教育方针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

”同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重申了《共同纲领》制定的文教政策,提出新教育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对旧教育采取“坚决改造,逐步实现”的方针;建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教育经验;“教育工作的发展方针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这些方针政策明确了当时教育工作的性质、任务和总方向,对于肃清国民党政府的文教政策和旧教育的不良影响,对于建国初期中国教育的改造与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951年3月,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提出:“普通中学的宗旨和培养目标是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

”这是建国后首次提出智、德、体、美全面发展,使教育方针的表述比较简明全面。

1952年3月18日教育部颁发《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提出“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

这些虽然是对普通中小学说的,但对整个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953年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教育工作的中心转移到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服务的轨道上来。

教育方针的提法随之发生了变化。

1954年1月全国中学教育会议提出:当前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以国家总路线的精神教育学生,把他们培养成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党的教育方针

党的教育方针

党的教育方针内容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期(十八大)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十八大提出党的最新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最新党的教育方针

最新党的教育方针

最新党的教育方针——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党的教育方针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提出的有关教育事业的总方针和总政策,有丰富的内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最新党的教育方针,欢迎大家阅读。

最新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提出党的最新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

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

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最新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

认真贯彻《中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提高德育质量,建设良好校风,培养“四有”新人,制定此方案。

一、认识意义,明确目标,把握基本要求。

1、全体教职工要充分的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因,是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

学校的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起互相促进、相互相成,保证培养人材的正确方向,有着主导的作用。

2、德育的培养目标是:提高中华民族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质,遵守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热爱集体、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小公民。

3、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教育内容,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着重抓好二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倡导以集体主义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和热爱祖国的教育。

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和高

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和高
提出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事业面临 严峻挑战,急需明确教育方向和 目标,以推动教育事业的快速发 展。
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
服务人民
教育应为人民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发展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育、智育、 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
面向现代化
教育应面向现代化,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03
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新中国教育方针的 阐述与强调
对已有教育方针的肯定与继承
继承历史,坚守核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培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核心目标 。这一核心在新时代的教育方针中得到充分肯定和继承。
立足国情,扎根实际
我国教育方针始终立足国情,扎根实际,致力于满足国家发 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强 调了这一方针的实际性和针对性。
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
教学内容更新
会议提倡高等教育教学内容的更新,注 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 动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的改革。
VS
教学方法改革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提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 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师资培养
对未来教育方针的展望与期待
全面贯彻,深入实施
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全党全社会全面贯彻新时代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 设,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凝聚共识,共谋发展
新时代教育方针的实施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和力量,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要共同参与, 形成合力。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呼吁全社会共谋教育发展大计,为新时代教育方针的实施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主讲人翁新鹤
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进一步深刻阐述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工作要求,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最新表述涵盖了教育方向、培养目标和实施途径,明确回答了我国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培养人的途径”等问题,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方针内涵。

它是我们党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

它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对新世纪我国的教育工作具有长期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