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18年4月自考00819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训诂学自考考试题型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考试题型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考试题型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文字的形、音、义B. 古代文化C. 古代文学D. 古代历史答案:A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训诂学研究的经典文献?A. 《说文解字》B. 《尔雅》C. 《诗经》D. 《道德经》答案:D3. 训诂学中的“形训”是指什么?A. 解释字的本义B. 解释字的引申义C. 解释字的形态变化D. 解释字的音变答案:C4.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下列哪部文献中?A. 《周礼》B. 《左传》C. 《礼记》D. 《论语》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的基本方法?A. 比较法B. 历史法C. 系统法D. 直观法答案:D6. “六书”中的“转注”是指什么?A. 同源词B. 同音词C. 同义词D. 形声字答案:C7. “以形索义”是训诂学中的哪种方法?A. 声训B. 形训C. 义训D. 音训答案:B8. 下列哪项不是《说文解字》的编排方式?A. 按部首排列B. 按笔画数排列C. 按字义排列D. 按音序排列答案:C9. “训诂学”一词是由谁提出的?A. 许慎B. 郑玄C. 班固D. 扬雄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字词的形、音、义B. 古代文献的校勘C. 古代文献的翻译D. 古代文献的注释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BCD)A. 比较法B. 历史法C. 系统法D. 文献考证法12. 下列哪些属于训诂学研究的经典文献?(ABD)A. 《说文解字》B. 《尔雅》C. 《史记》D. 《释名》13. “六书”中的“形声”是指什么?(AB)A. 字形与字义的结合B. 字形与字音的结合C. 字音与字义的结合D. 字形与字义的分离14.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中的“音训”方法?(AD)A. 反切法B. 比较法D. 声训法15.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包括哪些方面?(ABC)A. 古籍整理B. 文字学研究C. 古代文化研究D. 现代文学创作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训诂学的定义及其研究目的。

训诂学自考试题2018

训诂学自考试题2018

训诂学自考试题训诂学自考试题2018一、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按:辰良即是良辰。

此异例属于变文。

2.多人,不能无生得失。

得失:得到与失去。

3.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

环:环绕。

4.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自:自从。

5.门户潇洒,厅宇清肃。

潇洒:干净、清静。

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6.训诂学的基本内容就是________和________,而在这二者之中,________又是首要的,第一位的。

7.古籍整理,一般不外乎对古籍进行校勘、标点、________和________。

8.我国传统的语言学(旧称________)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音韵学、文字学、________。

9.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有三点,一曰务平实,忌好奇;二曰________,戒臆断;三曰________,勿强解。

10.隋唐时期汇集________的专书,最著者为唐初________的《经典释文》。

11.对《广雅》的研究,主要著作有________的《广雅疏证》、又《补正》,________的《广雅疏义》。

12.改字的术语________、________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的,又称做“破读”。

13.《尔雅》的前三篇分别是《释诂》、________、________。

14.“留落”是一个________,又写作“牢落”,乃落魄不耦之义。

15.清代的《说文》四大家包括段玉裁、桂馥、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6.推原17.谓之18.读若19.递训20.俪偶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1.玄谓诸少年曰:“吾为卿等走此女,何如?”走:22.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四川自考00819《训诂学》

四川自考00819《训诂学》

《训诂学》是四川自考xxx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此课程,能够使学生充分掌握训诂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对古籍材料的解译能力,具有一定的文献学基本功。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训诂学》的知识,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详细的介绍和解读。

一、课程概述《训诂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课程,主要研究古代文字的音义、形体、篆文、小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训诂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献的原意和内涵,对古代文字进行科学的解译和研究。

二、课程内容1. 训诂学的基本概念训诂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字的学科,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古代文字的形、音、义,并据此恢复古代文字的原貌。

学生需要了解训诂学的定义、起源、发展历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古代文字的形体和结构古代文字的形体和结构对于理解古代文献十分重要,学生需要了解常见古代文字的形态特点、演变规律,以及不同时期古代文字的书写技法和规范。

3. 古代文字的音义古代文字的音义是训诂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学生需要学习古代文字的音韵体系、发音规律,掌握古代文字的释义方法和技巧。

4. 古代文字的篆文和小篆篆文和小篆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字艺术,学生需要了解篆文和小篆的历史渊源、特点及其在训诂学中的重要地位。

5. 训诂学与古代文献研究训诂学与古代文献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需要了解训诂学在古代文献解释和研究中的应用,并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三、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训诂学》,学生应当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目标:1. 掌握训诂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古代文字的音义和形体特点。

2. 训练对古代文献材料的解译能力,提高对古代文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对古代文献的鉴赏能力,提高文献学基本功。

4. 进一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四、学习重点和难点1. 学习重点掌握古代文字的基本知识,理解训诂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古代文献的解译和研究技巧。

2. 学习难点对古代文字的音义和形体特点的把握,以及对古代文献的解译能力的培养。

汉语言文学00819训诂学

汉语言文学00819训诂学

第一节什么是训诂第二节什么是训诂学第三节训诂学的任务和功用第二章古代书面语言的一般障碍第一节文字障碍第二节词义障碍第三节语法、修辞障碍第三章训诂的内容第一节解释词义第二节解释文意第三节注音、校勘第四章训诂的方法第一节形训第二节声训第三节义训第五章训诂的体式和术语第一节训诂的体式第二节训诂的术语第六章训诂的源流第一节萌芽时期第二节兴盛时期第三节变革时期第四节衰落时期第五节鼎盛时期第七章训诂的要籍第一节《毛传》和《郑笺》第二节《尔雅》第三节《方言》第四节《释名》第五节《说文解字》第八章旧训诂的弊病一、穿凿附会二、烦琐寡要三、望文生训四、随意破字五、增字强释六、不解语法第九章训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一节训诂学与文字学第二节训诂学与音韵学第三节训诂学与语法学第四节训诂学与中医学第十章训诂的原则第一节注意词义的社会性第二节注意词义的时代性第三节释义要联系语言环境✿“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毛诗诂训传》《毛诗诂训传名义考》《说文解字》《尔雅》✿下列工作中,不属于训诂工作的是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编辑工作✿魏晋隋唐时期是×.训诂的产生期√.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开清代朴学之先的人物是√.顾炎武戴震段玉裁王念孙✿《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许慎梅膺祚√.段玉裁戴震✿《墨子间诂》属于传注章句义疏√.集解✿下列书中“集解”两字命名含义不同的一书是《史记集解》《荀子集解》《论语集解》√.《春秋左传集解》√.十九篇二百零九篇二百一十六篇五百四十篇✿《释名》的作者是许慎段玉裁√.刘熙黄侃二填空题“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训传》。

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

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训者,道也。

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

训诂学复习题及答案

训诂学复习题及答案

训诂学复习题及答案训诂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中词语意义、用法及其演变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训诂学复习题及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一、选择题1.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文字学B. 音韵学C. 古代文献中的词语D. 语法结构答案:C2. 下列哪个词属于训诂学研究范畴?A. 现代汉语B. 古汉语C. 英语D. 拉丁语答案:B3. 训诂学研究的词语演变包括哪些方面?A. 词义的扩展B. 词义的缩小C. 词义的转移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4.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________,而“诂”指的是________。

答案:解释词语的意义;解释词语的用法5. 训诂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

答案:理解古代文献,恢复词语的原意三、简答题6. 简述训诂学在现代汉语研究中的作用。

答案:训诂学在现代汉语研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我们理解古文中的词语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为现代汉语词汇的演变提供历史依据;促进语言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7. 举例说明训诂学中“词义的扩展”和“词义的缩小”。

答案:词义的扩展:例如“江”字,原指长江,后来泛指所有河流。

词义的缩小:例如“菜”字,原指所有植物,后来专指可食用的植物。

四、论述题8. 论述训诂学在古籍整理和注释工作中的重要性。

答案:训诂学在古籍整理和注释工作中的重要性表现在:首先,训诂学能够帮助学者准确理解古籍中的词语含义,避免误解;其次,训诂学研究可以揭示词语的演变过程,为古籍的注释提供历史背景;最后,训诂学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五、案例分析题9. 请分析《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训诂学意义。

答案:在《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学”的原始含义,即学习并实践;“时习之”指的是经常复习和实践;“不亦说乎”则表达了学习并实践后的愉悦感。

通过训诂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孔子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训诂学试题参考答案

训诂学试题参考答案

训诂学试题参考答案(周大璞《训诂学初稿》)一、填空(每格0.5分,共10分)1、会意,形声,象形,指事。

2、《字汇》,214部。

3、慧琳,玄应。

4、后,前。

5、《博雅》,张揖,《广雅》。

6、《故训汇纂》。

7、刘宋、史记集解,唐、史记索隐,唐、史记正义。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释名》:略2、声训:以同音字、音近字、音转字相训。

可以说明文字的通假,探索词语的来源,保存古音的历史面貌。

但有时是主观推测。

3、训诂:训诂即解释,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现代语言解释古代语言,用普通话解释方言。

4、对文:指在句式相同的两个或几个句子中,处于相同地位、相互对应的词语。

三、阅读古注,指出下列各注释中使用的训诂术语,分析它们的作用,并解释加线的词语(15分)1、犹:某义可通。

2、之言:用音近义通词释义又。

3、为:下定义穿衣涉水,水深时淹着带子,水浅时把衣裳捞起来即可。

4、曰:下定义杀人陪葬。

5、之言:用音近义通词说明语源(释义)。

四、阅读并标点古注,回答下面的问题(20分)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

1、训诂术语:当作(改正误字误读)、某(今、藏)本作(校勘文字异同)。

2、王先慎,盧文弨。

3、注释体例:王先慎《韩非子集解》4、异文,大量引用类书。

五、训诂术语、释义方法(15分)《红楼梦》第二回某,某也。

义训(僵,偾)、观境为训(僵树自立)。

六、分析“儿女”的词义,并评价今人的注释(20分)“以大名冠小名”:大约在秦汉之际逐渐失去生命力。

“以小名冠大名”:生命力强。

儿郎、女郎(汉魏后);女子子、女子、男子(子:幼儿至青少年的统称);女儿、男儿(儿:儿女统称)。

俞樾对;今人解释不确。

《训诂学》试卷及答案A卷

《训诂学》试卷及答案A卷

《训诂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已知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是( B )A、仰韶文化原始陶文B、商代文字C、籀文D、小篆2、下列各组汉字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B )A、本末刀斗B、令瓜田下C、刃亦寸朱D、长门上斤3、下面选项不是古今字的一组是( A )A、其箕B、员圆C、昏婚D、飞蜚4、“人”“民”这组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在于( A )A、范围广狭不同B、性情状态不同C、侧重的方面不同D、语法功能不同5、“排,挤也;抵,挤也;催,挤也”这里使用的词义训释方式是(C )A、互训B、递训C、同训D、都不是6、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 C )A、是社稷之臣也。

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D、千金,重币也。

7、“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中的“兄”字是( B )A、使动用法B、名词作状语C、名词用作一般动词D、意动用法8、“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的“穷”字是( B )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形容活用作一般动词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D、都不是9、“君为我呼入”中的“为”字,其词性与语法作用是( C )A、动词,作谓语。

B、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的实际发出者。

C、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的服务对象。

D、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10、下列句子,“之”连接主谓结构的一句是( A )A、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B、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虱C、姜氏何厌之有?D、仲了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盗拓之所筑与?11、在古代汉语里,谓语动词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使宾语怎么样有意思,这种用法就叫( A )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词类活用D、词类借用12、下面对“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中的“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A、往B、跑C、死D、通“誓”,发誓。

13、在古代汉语中的代词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的是(C)A、谁孰B、安焉C、者所D、胡奚14、下列双音词中,属于双声连绵词的是( D )A、逍遥B、恣睢C、契阔D、栗烈15、初唐以后,诗人按照相馆古诗的形式写作,只要求押韵和句式大致整齐,叫做( C )A、律诗B、绝句C、古体诗D、今体诗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引申义可分为()和()两种。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训诂学是研究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学问,其主要研究对象是: - A. 汉字的形态变化- B. 古汉语词汇的演变- C. 古代文献的解释和翻译- D. 古代汉语语法结构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 A. 古代文献的校勘- B. 古代文献的注释- C. 古代文献的翻译- D. 现代汉语的语法分析答案:D3. 训诂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 A. 理解古代文献- B. 掌握古代汉语- C. 学习古代文化- D. 研究汉字的起源答案:A二、判断题1. 训诂学是古代汉语语言学的一部分,与现代汉语语言学没有直接关系。

(对/错)答案:错2.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解释,“诂”指的是翻译。

(对/错)答案:对3. 训诂学的研究仅限于对古代文献的解释,不涉及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对/错)答案:错三、简答题1. 请简述训诂学在现代汉语研究中的作用。

训诂学作为一门研究古代语言文字的学科,对现代汉语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首先,训诂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古代文献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为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研究提供历史背景。

其次,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训诂,可以揭示现代汉语词汇的演变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训诂学的研究还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 请解释“字义训诂”和“音义训诂”的区别。

“字义训诂”是指对汉字的字面意义进行解释和研究,关注的是汉字本身所表达的意义。

而“音义训诂”则是指通过研究汉字的发音来解释其意义,关注的是汉字发音与意义之间的关系。

两者在训诂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但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字义训诂更侧重于汉字的形义关系,而音义训诂则侧重于汉字的音义关系。

四、论述题1. 论述训诂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训诂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训诂学是连接古今的桥梁,它帮助我们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

A. 古代文献B. 古代语言C. 古代文化D. 古代历史答案:B2. 训诂学中“训”的含义是()。

A. 解释词义B. 解释句义C. 解释篇章D. 解释文法答案:A3. 训诂学中“诂”的含义是()。

A. 解释词义B. 解释句义C. 解释篇章D. 解释文法答案:B4.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

A. 比较法B. 归纳法C. 演绎法D. 统计法答案:D5.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校勘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评价文献的价值D. 分析文献的影响答案:B6.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分析文献的影响答案:C7.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翻译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传播文献的知识答案:D8.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考证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验证文献的真实性答案:D9.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辑佚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收集文献的遗文答案:D10.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辨伪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鉴别文献的真伪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训诂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 词义训诂B. 句义训诂C. 篇章训诂D. 文法训诂答案:ABC12.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A. 比较法B. 归纳法C. 演绎法D. 统计法答案:ABC13.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校勘的主要方法包括()。

A. 对校B. 本校C. 他校D. 理校答案:ABCD14.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的主要方法包括()。

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训诂学是研究古代文献注释和理解方法的学科,它对于我们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是一些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正在备考训诂学的考生。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训诂学的研究对象?A. 古代文献的文字、音韵和语法B. 古代文献的内容和作者C. 古代文献的字体和编排D. 古代文献的传承和流传方式答案:C2. 训诂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解读方法和注释技巧的学科,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古代文献的形式和风格B. 古代文献的作者和时代背景C. 词语的定义和用法D. 古代文献的修订和校勘答案:C和D3.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典籍的学术特点?A. 整体性B. 多样性C. 继承性D. 独立性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述训诂学的基本任务和方法。

答案:训诂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研究古代文献的注释和理解方法,帮助人们正确阅读和解读古代文献。

其方法包括对古代文献的逐字逐句进行解读和注释,研究文献的文字、音韵和语法特点,探寻文字的演变和用法的变化,以及对古代文献的校勘和修订等。

2. 请简要介绍训诂学在古代文献研究中的作用。

答案:训诂学在古代文献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训诂学帮助人们正确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解决了文献中的字词含义模糊、用法歧义的问题,使文献的内容更加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其次,训诂学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校核、修订和比较研究,还可以揭示文献的作者、时代背景等重要信息,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依据和线索。

三、论述题训诂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丰富多样,应用范围广泛。

请你论述训诂学在古代文献研究以及其他学科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答案:训诂学在古代文献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训诂学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和解读古代文献,解决了文献内容的模糊性和歧义性,使古代文献的信息能够准确传达给读者,有效推动了古代文献的研究和学术发展。

其次,训诂学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校核、比较和修订,还可以揭示文献的作者、时代背景等重要信息,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

00819训诂学考前密训(最新整理)

00819训诂学考前密训(最新整理)

②因声求义的条件,特征类似的事物,语音可能相同或相近,必须以古音为标准 ③因声求义的轨道,通假借、明方言、寻语源。 五、音义关系的偶然性与约定性,二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思想家荀子就已经注意 到了。他在《正名篇》里说道“名无因宜,约之以命。约定俗称谓之宜异于 约者谓之不宜。” 六、章炳麟的《文始》是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来探寻语源,疏明语言发展变化的 专著。最早运用声训的专书是东汉刘熙的《释名》 七、通假与同源字的异同,相同处,音相同和相近。形不同。不同处通假两字本 不相关。同源数字意义想通。 八据文证义---语言环境的利用。1.语境与词义的关系 2.紧扣本句 3.结合 邻文 4.联系成片语言。 九、析词审义,指分析词的结构关系,顾及词与词间的结构关系,以审意义。 一分清词与词组二分清单纯词与合成词三分清合成词的合义与偏义 四分清词素结合的固定于自由五分清词素组合的结构方式六其他缩略、 用典、转化、连累而及 十、联绵词有哪些特点? 答:联绵词是单纯词,写法不固定,上下凝结成义,不能拆开分析意义。 十一、辩体明义一辨明韵文与散文二重视文体的表达形式 十二、合成词又称复合词。合义的合成词,两个词素意义相辅相成。偏义的合 成词,两个词素意义相反或相对,而偏用其中一个词素意义,另一个词素意义只 作陪衬。
第二章训诂的方法 一训诂的方法 1.以形索义 2.因声求义 3.据文证义 4.析词审义 5.辨体明义 二、以形索义外在形式的利用。 什么是“以形索义”结合材料说明以形索义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以形索义”是指通过字形的分析去了解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也就是“依形求 义”的训释方法。如古书有“梦黄能”。《金文编》“能”像熊的样子,可知“能” 是“熊”的古体字。 运用“以形索义”要注意 1文字形体与词义的关系。从《说文》的说解可以清楚地看出文字形体与词义 的关系。如“莫”为会意字,像太阳西下在天边草丛里,表示“暮”的意思。 2古文字与训诂。依靠殷商系文字——甲骨文可以更好训释词义。如《说文》 “追”、“逐”二字互训,古书里看不出二字区别;甲骨卜辞“追”的对象是人 “逐”的对象是兽,后来才混而不分。 3笔意与笔势。在运用以形索义这一方法时,要涉及笔意与笔势问题。只有较 早的文字才有笔意。汉字发展的结果,字形日益显示不出一点一画的意思,与字 义的联系切断,就成为“笔势”。如小篆的“民”的形体无法解释字义,必须上 推到古文去考察。古文“民”从女,作捆绑状,是俘虏的形象。这说明运用以 形索义须以笔意为据。 4防止望文生训。主要是因不明古义而望文生训,如古书“堕肝胆”有人释为“肝 胆涂地”,其实“堕”古有“输”义句指“把心交出来。”因不明通借而望文 生训,如古书“动容”有人误解“容”为“容貌”,其实“容”为“动”义“动 容”是同义复词。 三、“厥意”即字形中反映的词义,也就是笔意。运用以形索义原则须以笔意为 据发展的结果,字形日益显示不出一点一画的意思,甚至有的只是象征性的符号, 字形与字义的联系疏远了,就切断了,就成为“笔势”了 。 四、因声求义声训——内在形式的利用。声训”是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进行解 释字义①音义的各种关系偶然性、约定性、回授性、延展性、类聚性、多元性。

自考训诂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自考训诂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自考训诂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古代文献的整理与研究B. 古代语言文字的解释与翻译C. 古代文化的研究D. 古代文学的批评答案:B2. 下列哪部作品是训诂学的重要著作?A. 《诗经》B. 《说文解字》C. 《史记》D. 《红楼梦》答案:B3.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什么?A. 解释B. 翻译C. 注释D. 评论答案:A4. “诂”在训诂学中的含义是?A. 古代的B. 口头的C. 书面的D. 标准的答案:C5.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项?A. 文献考证B. 文本批评C. 语义分析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下列哪位学者对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孔子B. 荀子C. 孟子D. 王阳明答案:A7.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古籍整理B. 古文教学C. 历史研究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六书”是中国古代汉字构造理论,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指事B. 象形C. 形声D. 拼音答案:D9.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词义演变B. 字形变化C. 语法结构D. 文化背景答案:C10.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下列哪部文献中?A. 《周礼》B. 《左传》C. 《尔雅》D. 《礼记》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训诂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BD)A. 词义的解释B. 文字的形体D. 文献的校勘E. 文学的创作12.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研究的重要原则?(ACD)A. 尊重原文C. 客观分析D. 历史唯物主义E. 主观臆断13. 训诂学在古籍整理中的作用包括?(ABD)A. 校对错误B. 恢复原貌D. 辅助理解E. 创作新作品14. 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用于训诂学研究?(ABC)A. 比较法B. 历史法C. 系统法E. 随机法15. 训诂学对于理解古代文化有哪些帮助?(ABD)A. 理解古代语言B. 揭示历史背景D. 了解社会风俗E. 预测未来趋势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训诂学与文献学的关系。

专升本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专升本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专升本训诂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训诂学”一词最早见于()。

A.《说文解字》B.《尔雅》C.《释名》D.《广雅》答案:B2. 下列哪部著作不属于训诂学著作?A.《说文解字》B.《康熙字典》C.《史记》D.《释名》答案:C3. “训诂”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

A. 翻译B. 解释C. 评论D. 诵读答案:B4. 下列关于训诂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训诂学是研究古代汉语语言文字的学科B.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古代文献C.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比较法、归纳法等D. 训诂学的研究目的是翻译古文答案:D5. “训诂学”与“文字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A. 研究对象不同B. 研究方法不同C. 研究目的不同D. 研究范围不同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训诂学的主要任务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解释古书文字2. 《尔雅》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_。

答案:训诂学著作3.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比较法归纳法演绎法4.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古书古文字5. 训诂学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______。

答案:解释古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训诂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答案:训诂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古代文献、古文字、古汉语等。

研究方法主要有比较法、归纳法、演绎法等,通过这些方法来解释古书、古文字,以理解古代文献的原意。

2. 训诂学与文字学有何区别?答案:训诂学主要研究古书的解释和古文字的解读,而文字学则侧重于文字的起源、演变和结构等方面的研究。

两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有所不同。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训诂学在古代文献研究中的重要性。

答案:训诂学在古代文献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通过解释古书和古文字,帮助我们理解古代文献的原意,从而更好地把握古代文化和历史。

00819训诂学模拟题二(试卷+解析)

00819训诂学模拟题二(试卷+解析)

训诂学模拟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训诂学史,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是()A.魏晋隋唐B.近现代C.清代D.宋元明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是()A.《楚辞章句》B.《论语章句》C.《中庸章句》D.《大学章句》3.指出“诂者,古也。

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训者,道也。

道物之貌以告人也”的学者是()A.郑玄B.孔颖达C.章太炎D.黄侃4.下列各项中,编纂目的是集中先秦古训,以便做到以标准语释方言俗语,以常用词释难僻词语,以当代语言释古语的训诂专书是()A.《释名》B.《方言》C.《尔雅》D.《经典释文》5.主张“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并著有《广疏雅正》的学者是()A.顾炎武B.段玉裁C.戴震D.王念孙6.《周礼·天官·小宰》:”以时颁其衣裘。

”郑玄注:“颁读为班,班,布也。

”注释用语“读为”说明的字际关系是()A.通假字与本字B.古今字C.异体字D.同义字7.训诂中以音义相关的词作为训释词,从而沟通两词之间同源关系的训释用语是A.犹B.谓之C.之言D.曰8.《左传·成公二年》:“顷公之嬖人芦浦就魁门焉。

”杜预注:“功龙门也。

”根据杜预的注,加点的“门”属于()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名词作状语D.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9.《尚书洪范》:“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从革,土爰稼穑。

”孔颖达疏:“润下炎上曲直从革,即是火水木金,体有本性;其稼穑以人事为名,非是土质本性。

生物是土之本性,其稼穑非土本性也。

爰亦曰也,变曰言爰,以见此异也。

”据孔颖达疏,原文所用的修辞方法是()A.连文 B.变文C.互文D.省文10.从一个汉字所记录的语言单位来看,“蟋蟀”、“犹豫”中的每个汉字分别记录()A.一个单音节词B.两个单音词的组合C.一个单音语素D.双音语素中的一个音节二、填空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训诂工作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行为,主要有()工作、()工作和考证工作三种。

四川2018年4月自考00819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四川2018年4月自考00819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C018 00819 (专卡)绝密★考试结束前四川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训诂学课程代码:00819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 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训诂者,通古今之异词,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

”这一定义的提出者是A.毛亨B.许慎C.郑玄D.孔颗达2•根据书面语言的实际材料,随文逐字作出具体的语义分析。

这类书最早的一部是A.《尔雅》B.《毛诗故训传》亠 .、亠一>~、、/ 、亠C.《万言》D.《说文》A.毛亨B.郑玄3•训诂学的任务之一是释古今之异言”。

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毛亨B.郑玄C.郭璞D孑L颖达4.《韩非子》:“夔有一”这句话的译文,正确的是足。

A.夔有一只脚B.有一个夔足够了C.有一只脚的夔D.有一双脚的夔5. “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而经学明。

”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A.段玉裁B.王念孙C.王引之D. 孔广森6. “无论怎样俗”的一个字,只要它在社会上占了优势,也值得我们追求它的历史。

”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A.王念孙B.段玉裁C.王力D黄侃7.《经籍籑站》的作者是A.刘熙B.张揖C.阮元D.陆佃8.下列著作,属于形音义合解的一部是A.《释名》B.《通俗文》C.《群经音辨》D.《说文解字》9.《史记正义》的作者是A.孔颖达B.司马贞C.张守节D.裴骃10•《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其中的“情”,义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018·00819(专卡)
绝密★考试结束前
四川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训诂学
课程代码:0081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训诂者,通古今之异词,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

”这一定义的
提出者是
A.毛亨
B.许慎
C.郑玄
D.孔颗达
2.根据书面语言的实际材料,随文逐字作出具体的语义分析。

这类书最早的一部

A.《尔雅》
B.《毛诗故训传》
C.《方言》
D.《说文》
3.训诂学的任务之一是释古今之异言”。

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A.毛亨
B.郑玄
C.郭璞
D.孔颖达
4.《韩非子》:“夔有一足。

”这句话的译文,正确的是
A.夔有一只脚
B.有一个夔足够了
C.有一只脚的夔
D.有一双脚的夔
5.“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而经学明。

”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
A.段玉裁
B.王念孙
C.王引之
D.孔广森
6.“无论怎样俗”的一个字,只要它在社会上占了优势,也值得我们追求它的历史。

”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
A.王念孙
B.段玉裁
C.王力
D.黄侃
7.《经籍籑站》的作者是
A.刘熙
B.张揖
C.阮元
D.陆佃
8.下列著作,属于形音义合解的一部是
A.《释名》
B.《通俗文》
C.《群经音辨》
D.《说文解字》
9.《史记正义》的作者是
A.孔颖达
B.司马贞
C.张守节
D.裴骃
10.《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其中的“情”,意义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