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颐和园》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学生对风景描写的理解领悟。

教学重心: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学生大多喜欢美丽的风景,乐于学习本课。

教法:讲授法。

时间:一课时教程:一、初读感受美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二、细读课文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1)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是哪里?(2)朗读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的描写和表达的方法。

(1)弄清课文的介绍顺序(2)欣赏课文的优美的语言(3)朗读的指导A.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形象读。

B.说一说颐和园的美。

学生当游客,自己当导游,说说颐和园的美景。

三、小结;你喜欢本文的那段描写?四、积累迁移(1)本文优美的语句比较多,可以让学生做自选词句的练习。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抄写。

五、板书设计地理位置――北京西部颐和园年代、面积自然人文景观颐和园美景倾倒中外游客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

【教学设计的理念】这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

围绕景色的特点,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感受,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同时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汇集,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在新课标的教学观念下,光是让学生弄会、弄懂是不够的,而应当教给他们更多的了解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必须改变往常的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保守作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探究发现、自读感悟为手段,变教师的“讲”为教师引导下的“感悟”。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心整理 一.导入新课 (出示颐和园全景图)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
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 二.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 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前后桌四人一组互相交流不懂的问题。 3.通过交流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如果有,板书问题。 四.自由结组,合作交流: 1.浏览课文,用“○”画出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
精心整理 明确: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
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们喜欢的景物。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请各组进行汇报,同时,课件出示颐和园景物的相应图片,
并配以古筝音乐。 (2)小组汇报的同时,其它组认真听,听后谈谈感受,也可向这
组进行提问。 (3)教师进行适时评价、点拨。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
精心整理 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 镜子,一块碧玉。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八课《颐和园》讲解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八课《颐和园》讲解

句式练习:
1、漓江的水真清,清得像 2、太阳真红,红得像 3、月亮真圆,圆得像
装饰华美、专供游 人乘坐的船。
画舫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动)态描写 能否换成“划”?为什么?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 眼望不到头。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万寿山
佛香阁 排云殿
十七孔桥
昆明湖
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fǎng tiào
姿态不一 耸立 船舫 眺望
jiàn
kǎn
横槛 门槛
朗读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游览顺序
练习
我是小导游
大门
大殿
( 长廊 ) ( 万寿山
( 昆明湖 ) )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 眼望不到头。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殿。
作者登上万寿山,都看到了什么?分别向哪 三个方向望?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用“〇”画出 表示往方向看的词语。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 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 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 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 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18课颐和园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18课颐和园PPT课件

感谢欣赏 再见
结束
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昆明湖 堤岸
湖心小岛
湖心小岛
十七 孔桥
石狮 子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 细细游赏。
重 点 词 语
láng
jiàn
shuǎng
zhù sǒng
liú lí
长 廊 横 槛 神清气爽 建 筑 耸 立 琉 璃
bì huáng diàn yǎn yìng zhū 金碧辉煌 宫 殿 掩 映 朱 红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 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 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 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 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 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 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 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 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 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 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 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 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 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 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 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 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 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 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fǎng 画舫
yǐn yuē 隐隐约约
dī àn diāo 堤岸 雕刻
zī tài 姿态不一
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对颐和园的总体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具体介绍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畔的美丽景色。 第三段(第6自然段):照应开头,表达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赞美之情。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 颐和园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

《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

《颐和园》说课稿《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颐和园》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颐和园》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设计理念1、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小学生有个最为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感兴趣的事物就会想方设法研究它、解决它。

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充分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民主、宽松的环境放松他们,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主动来参与阅读,并在阅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运用信息技术的资源进行设计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开路先锋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到课堂,为课堂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径,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营造较好的外部环境。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进行整合,特别适合于新课改的要求。

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便把网上的一些资源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就会把学生引进多姿多彩的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愉快,也为传统课堂教学增添了勃勃生机。

3、依据课改的新理念进行设计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它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不断成熟,不断进步,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颐和园》这篇课文描画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充满着作者对颐和园的歌颂之情。

作者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颐和园》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着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挺拔在半山腰上,*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光辉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风景大半收在眼底。

葱茏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渐渐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眺望,模模糊糊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太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势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风景,说也说不尽,期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教案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存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产生酷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感受颐和园的雄伟美丽。

教学准备:1.CAI课件、展板。

2.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8《颐和园》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8《颐和园》
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 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 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列 数 字
这条长廊有七百 多米长,分成 273 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 五彩的画,画着人物、 花草、风景,几千幅 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 的。
劳动人民的 智慧
横槛
横槛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 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智慧和才干
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 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有赏
• 鸟瞰万寿山
从万寿山下来, 就是昆明湖。昆明湖 围着长长的堤岸,堤 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 的石桥,两岸栽着数 不清倒垂的杨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 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
• 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 根石柱,柱子上都雕 刻着小狮子。这么多 的狮子,姿态不一,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
颐和园 (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 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 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 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 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 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 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 游景点。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 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 光。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 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 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 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 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 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颐和园》四年级上册课文

《颐和园》四年级上册课文

《颐和园》四年级上册课文颐和园呀,那可真是个超级好玩的地儿呢!一进去颐和园,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大大的画里。

那园子可大啦,感觉怎么走都走不完。

先说那长廊吧。

哇,长廊就像一条长长的彩色丝带。

柱子是红色的,栏杆上还有各种各样的画。

画里有神话故事,有古代的小趣事,每一幅都特别精致。

我就一路走一路看,感觉自己像是在看一本特别大的故事书。

有时候看入迷了,差点撞到前面的人呢。

再说说昆明湖吧。

湖水又清又亮,就像一面大镜子。

湖面上还有小船呢,那些小船的样子可可爱爱,有像小鸭子的,有像小亭子的。

坐在小船上,用手划着水,凉凉的水在手指间穿过,特别舒服。

看着周围的山啊,树啊,都倒映在湖水里,就像水里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世界似的。

还有万寿山呢。

山上的佛香阁可壮观啦。

远远看去,它就高高地站在那儿,好像在看着整个颐和园。

爬到山上的时候,虽然有点累,但是当看到下面的美景,就觉得一切都值啦。

能看到昆明湖像一块蓝色的宝石,长廊就像一条小虫子趴在地上,那些树啊就像绿色的小点点。

园子里的花花草草也特别美。

春天的时候,各种花儿都开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它们在微风里轻轻摇曳,就像是在跳舞一样。

我忍不住凑过去闻一闻,那香味啊,甜丝丝的。

在颐和园里走着,还能看到很多老人在锻炼身体,打太极的老爷爷动作慢悠悠的,却特别有力量;跳广场舞的老奶奶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还有小朋友在草地上跑来跑去,笑声传得老远老远。

这里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不管是谁来,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

不管是静静地坐在湖边发呆,还是在长廊里慢慢欣赏那些画,或者是在山上感受微风,都特别惬意。

颐和园啊,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地方,每次去都能发现新的乐趣,每次离开的时候都特别舍不得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三篇

篇一 一、教材分析: 课文《颐和园》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十八课。

作者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姿态不一、葱郁、掩映”等词语。

2、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课文线索,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欣赏长廊的美丽景色,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等多种能力,是师生、生生、生本等一个多元互动、交际的过程。

本课的设计力图把口语交际和阅读教学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交际,在交际中促进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检查预习。

1、教师*引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的旅游景点不胜枚举。

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游览和欣赏的颐和园就是其中一处。

2、板书课题。

请你用心记住这个“颐”字,让我们响亮地叫出她的名字 颐和园。

3、认读词语:长廊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金碧辉煌神清气爽隐隐约约姿态不一颐和园 [词语教学是语文学习之本,虽然到了四年级字词教学已不是学习的重点,但在新课伊始让学生读一读新词还是很有必要的。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说感受 1、这到底是一座怎么样的大公园呢?请你打开书大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你眼中的颐和园。

板书:()的颐和园 2、学生读文、交流,并上台板书词语。

[让学生读文后说说自己眼中的颐和园,并让学生上台板书词语,这一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说、写的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颐和园的美景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课文内容-颐和园课文四年级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课文内容-颐和园课文四年级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课文内容|颐和园课文四年级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感谢您的阅读!。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 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 就是佛香阁。
一排排 金碧辉 煌的宫 殿,就 是排云 殿。
静 绿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 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 舫在湖面 滑 慢慢地滑 过,几乎 不留一点 儿痕迹。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 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 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 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每一间的横 槛上都有五 彩的画,画 着人物、花 草、风景, 几千幅画没 有哪两幅是 相同的。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
欢的一处景点进行研究。
请找出喜欢的景点的特点,并
说说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长廊一眼望不到头,有七 百多米长,分成 二百七十 三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 有五彩的画,画着 人物、花草、风景,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 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 木,这一种花还没 谢,那一种花又开 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 湖上吹来,使人神 清气爽。
知五彩的画,画着 ( )、( )、( ),几千幅画没 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 ( )。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 ),绿得 ( )。游船,画舫在湖面 ( ),几乎不留一点儿( )。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 ( )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 ( ),没有哪两只是( )的。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大殿 长廊 柱子 建筑 耸立 宫殿 雕刻 狮子 画舫 横槛 葱郁 掩映 朱红 堤岸 眺望 金碧辉煌 颐和园 佛香阁 隐隐约约 姿态不一 神清气爽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 就来到有名的( )。走完长 廊,就到了( )脚下。从 万寿山下来,就是( )。”
自主阅读 合作探究: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课文内容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课文内容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课文内容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课文内容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描绘的颐和园的景色特点。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把握课文描绘的颐和园的景色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景物。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3.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查字典或询问同学。

教师检查学生的生字词学习情况,对难点进行讲解。

4.分析课文内容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5.感悟颐和园之美学生分组讨论:你觉得颐和园最美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6.拓展延伸学生举例介绍其他著名的旅游景点,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

7.课堂小结8.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合理,确保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感受课文中颐和园的美。

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听我读课文,想象自己就在颐和园中漫步,你能感受到什么?”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颐和园的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有没有同学去过?”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问:“谁能用语言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颐和园?”2.朗读课文教师读课文第一段,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