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统计方法——第三讲 聚类分析

合集下载

聚类分析简介

聚类分析简介

数据挖掘-聚类分析简介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技术,用于将数据集中的对象(例如数据点或样本)分成相似的组(簇),以便组内的对象相互之间更相似,而不同组之间的对象差异较大。

聚类分析的目标是发现数据中的隐藏模式、结构或群体,并将数据集分成具有相似性质或特征的子集。

以下是聚类分析的详细介绍:聚类的主要步骤:1.选择合适的距离度量:聚类算法需要一种方法来衡量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或距离。

常见的距离度量包括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余弦相似度等。

2.选择聚类算法:选择适合数据和问题的聚类算法。

常见的聚类算法包括K均值聚类、层次聚类、DBSCAN(基于密度的聚类)、高斯混合模型等。

3.初始化:对于迭代型聚类算法(例如K均值),需要初始化聚类中心或其他参数。

初始值的选择可以影响聚类结果。

4.分配数据点到簇:根据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一个簇中。

不同的算法使用不同的分配策略。

5.更新簇的代表:对于迭代聚类算法,计算每个簇的新代表,通常是簇内所有数据点的平均值。

6.重复迭代:重复步骤4和步骤5,直到满足停止条件,例如簇中心不再改变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7.评估聚类结果:使用合适的评估指标来评估聚类的质量。

常用的指标包括轮廓系数、Davies-Bouldin指数、互信息等。

常见的聚类算法:1.K均值聚类(K-Means Clustering):K均值是一种迭代型聚类算法,通过指定簇的数量K来将数据分成K个簇。

它以簇的中心点(均值)作为代表。

2.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层次聚类是一种层次化的聚类方法,可以创建层次化的聚类结构。

它可以是自底向上的凝聚聚类或自顶向下的分裂聚类。

3.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DBSCAN 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能够识别不规则形状的簇,并能处理噪声数据。

聚类分析数据

聚类分析数据

聚类分析数据聚类分析是一种数据分析方法,它将相似的数据点分组为具有共同特征的簇。

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数据中的潜在模式、结构和关联性,从而帮助我们理解数据集的特征和性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聚类分析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和应用场景。

一、概念介绍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它不需要事先标记好的训练样本。

聚类分析的目标是将数据点划分为不同的簇,使得同一簇内的数据点相似度较高,而不同簇之间的相似度较低。

聚类分析的结果通常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例如散点图或热力图。

二、常用方法1. K-means聚类K-means聚类是最常用的聚类算法之一。

它将数据点分为K个簇,其中K是用户事先指定的。

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迭代优化来找到使得簇内差异最小化的簇中心。

K-means聚类的步骤包括初始化簇中心、分配数据点到最近的簇、更新簇中心,重复执行这些步骤直到满足停止准则。

2. 层次聚类层次聚类是一种基于距离的聚类方法,它将数据点逐步合并成越来越大的簇。

层次聚类可以分为凝聚式和分裂式两种。

凝聚式层次聚类从每个数据点作为一个簇开始,然后逐渐合并最相似的簇,直到达到指定的簇数目。

分裂式层次聚类从所有数据点作为一个簇开始,然后逐渐分裂成更小的簇,直到达到指定的簇数目。

3. 密度聚类密度聚类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它将数据点分为高密度区域和低密度区域。

密度聚类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计算每个数据点的密度来确定簇的边界。

常用的密度聚类算法包括DBSCAN和OPTICS。

三、应用场景聚类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市场细分聚类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将市场细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体。

通过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偏好和特征进行聚类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群体的需求,从而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

2. 社交网络分析聚类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发现社交网络中的社区结构。

通过对社交网络中的节点(用户)进行聚类分析,可以揭示出节点之间的紧密关系和群体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交网络的组织结构和信息传播模式。

聚类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它可以将数据集中的对象按照其相似性进行分组,形成若干个簇。

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数据中的内在结构,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集的特点和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聚类分析被广泛应用于市场分割、社交网络分析、图像处理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应用场景,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将数据集中的对象划分为若干个簇,使得同一簇内的对象相似度较高,不同簇之间的对象相似度较低。

在进行聚类分析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相似性度量方法和聚类算法。

常用的相似性度量方法包括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余弦相似度等,而常用的聚类算法包括K均值聚类、层次聚类、DBSCAN等。

不同的相似性度量方法和聚类算法适用于不同的数据类型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聚类分析的效果至关重要。

K均值聚类是一种常用的聚类算法,它通过不断迭代更新簇中心的方式,将数据集中的对象划分为K个簇。

K均值聚类的优点是简单、易于理解和实现,但是它对初始簇中心的选择较为敏感,容易收敛到局部最优解。

层次聚类是另一种常用的聚类算法,它通过逐步合并或分裂簇的方式,构建一棵层次化的聚类树。

层次聚类的优点是不需要事先确定簇的个数,但是它对大数据集的处理效率较低。

DBSCAN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并且对噪声数据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不同的聚类算法适用于不同的数据特点和应用场景,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市场分割中,我们可以利用聚类分析将顾客分为不同的群体,从而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在社交网络分析中,我们可以利用聚类分析发现社交网络中的社区结构,从而发现潜在的影响力人物。

在图像处理中,我们可以利用聚类分析对图像进行分割和特征提取,从而实现图像内容的理解和识别。

聚类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它为我们理解和利用数据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聚类分析数据

聚类分析数据

聚类分析数据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用于将相似的数据点分组成不同的类别或簇。

它是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隐藏模式和结构。

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要分析的数据集。

假设我们有一份销售数据集,其中包含了不同产品的销售额和销售量。

我们希望通过聚类分析来探索这些产品之间的关系和相似性。

首先,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和数据标准化等步骤。

例如,我们可以删除缺失值较多的样本,使用均值或中位数填充缺失值,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以消除不同特征之间的尺度差异。

接下来,我们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

常见的聚类算法包括K均值聚类、层次聚类和DBSCAN等。

在本次分析中,我们选择使用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分析。

K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距离的聚类方法,通过将数据点分配到K个簇中,使得同一簇内的数据点之间的距离最小化,不同簇之间的距离最大化。

对于我们的销售数据集,我们可以选择将产品分为不同的簇,每个簇代表一类相似的产品。

在进行K均值聚类之前,我们需要确定簇的数量K。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绘制“肘部曲线”来选择最合适的K值。

肘部曲线显示了不同K值下聚类的误差平方和(SSE)的变化情况。

我们选择使得SSE开始显著下降的K值作为最终的簇数。

接下来,我们使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数据进行聚类。

该算法的基本步骤如下:1. 随机选择K个初始聚类中心。

2. 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所在的簇。

3. 更新每个簇的聚类中心,即计算簇内所有数据点的均值。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变化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在完成聚类之后,我们可以对结果进行评估和解释。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簇内平方和(WCSS)和轮廓系数等。

WCSS表示簇内数据点与其聚类中心的距离之和,越小表示聚类效果越好。

轮廓系数则度量了数据点在自己所属的簇内的紧密度与与其他簇的分离度,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越接近1表示聚类效果越好。

聚类分析_精品文档

聚类分析_精品文档

1聚类分析内涵1.1聚类分析定义聚类分析(Cluste.Analysis)是一组将研究对象分为相对同质的群组(clusters)的统计分析技术.也叫分类分析(classificatio.analysis)或数值分类(numerica.taxonomy), 它是研究(样品或指标)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 所谓类, 通俗地说, 就是指相似元素的集合。

聚类分析有关变量类型:定类变量,定量(离散和连续)变量聚类分析的原则是同一类中的个体有较大的相似性, 不同类中的个体差异很大。

1.2聚类分析分类聚类分析的功能是建立一种分类方法, 它将一批样品或变量, 按照它们在性质上的亲疏、相似程度进行分类.聚类分析的内容十分丰富, 按其聚类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1)系统聚类法: 开始每个对象自成一类, 然后每次将最相似的两类合并, 合并后重新计算新类与其他类的距离或相近性测度. 这一过程一直继续直到所有对象归为一类为止. 并类的过程可用一张谱系聚类图描述.(2)调优法(动态聚类法): 首先对n个对象初步分类, 然后根据分类的损失函数尽可能小的原则对其进行调整, 直到分类合理为止.(3)最优分割法(有序样品聚类法): 开始将所有样品看成一类, 然后根据某种最优准则将它们分割为二类、三类, 一直分割到所需的K类为止.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序样品的分类问题, 也称为有序样品的聚类法.(4)模糊聚类法: 利用模糊集理论来处理分类问题, 它对经济领域中具有模糊特征的两态数据或多态数据具有明显的分类效果.(5)图论聚类法: 利用图论中最小支撑树的概念来处理分类问题, 创造了独具风格的方法.(6)聚类预报法:利用聚类方法处理预报问题, 在多元统计分析中, 可用来作预报的方法很多, 如回归分析和判别分析. 但对一些异常数据, 如气象中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 使用回归分析或判别分析处理的效果都不好, 而聚类预报弥补了这一不足, 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方法。

统计学中的聚类分析方法

统计学中的聚类分析方法

统计学中的聚类分析方法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在统计学中,聚类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对数据集进行分类,将相似的样本归为一类,以便揭示数据的内部结构和隐含关系。

聚类分析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市场调研、生物学、医学、图像处理等。

对于大量数据集的分类和理解,聚类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一、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样本集合中具有相似特征的样本划分为一组,通过测量样本间的相似性或者距离,将样本分成不同的簇。

相似性可以根据各种度量方法来定义,例如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相关系数等。

聚类分析的目标是使得同一簇中的样本之间更加相似,而不同簇中的样本之间差异较大。

在进行聚类分析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和参数,以及对结果的验证和解释。

二、常用的聚类算法1. K-means算法K-means算法是一种常见的聚类算法,通过将样本分为K个簇,每个簇内的样本之间的距离最小,而不同簇之间的距离最大。

算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初始化质心、计算样本到质心的距离、分配样本到最近的质心、更新质心位置,并迭代上述步骤直至收敛。

2. 层次聚类算法层次聚类算法是一种分层次的聚类方法,不需要预先指定簇的数目。

该算法将每个样本作为一个独立的簇,并通过不断合并相似的簇来构建层次结构。

合并的标准可以是最小距离、最大距离、平均距离等。

3. 密度聚类算法密度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适用于对复杂的数据集进行聚类。

该算法通过计算样本集合中每个样本的密度,并将高密度相连的样本划分为一类。

密度聚类算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并且对于噪声和异常点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三、聚类结果的评价和解释聚类结果的评价和解释是聚类分析中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轮廓系数、DB指数、Dunn指数等,它们能够对聚类结果的好坏进行量化评估。

解释聚类结果的过程包括对每个簇的特征进行分析,寻找可以解释簇内样本差异的相关因素。

聚类分析3(共15张PPT)

聚类分析3(共15张PPT)

什么是聚类分析?
(两种分类方式)
n 聚类分析的“对象”可以是所观察的多个样本,也可以是针对每 个样本测得的多个变量
n 按照变量对所观察的样本进行分类称为Q型聚类
l 按照多项经济指标(变量)对不同的地区(样本)进行分类
n 按照样本对多个变量进行分类,则称为R型聚类
l 按照不同地区的样本数据对多个经济变量进行分类
n 再度量类别中剩余对象之间的距离或相似程度,并将最远的分离 出去,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所有的对象都自成一类为止
第8页,共15页。
类间距离的计算方法
n Nearest neighbor(最短距离法)—用两个类别中各个数据点
之间最短的那个距离来表示两个类别之间的距离
n Furthest neighbor(最长距离法)—用两个类别中各个 数据点之间最长的那个距离来表示两个类别之间的距 离
两种方法的运算原理一样,只是方向相反
第6页,共15页。
层次聚类
(合并法)
n 将每一个样本作为一类,如果是k个样本就分k成类 n 按照某种方法度量样本之间的距离,并将距离最近的两个
样本合并为一个类别,从而形成了k-1个类别
n 再计算出新产生的类别与其他各类别之间的距离,并将距离最近 的两个类别合并为一类。这时,如果类别的个数仍然大于1,则 继续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的类别都合并成一类为止
什么是聚类分析? (cluster analysis)
n 把“对象”分成不同的类别 l 这些类不是事先给定的,而是直接根据数据的特征确 定的
n 把相似的东西放在一起,从而使得类别内部的“差异”尽可能小, 而类别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大
n 聚类分析就是按照对象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对象进行分类

聚类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它可以将相似的数据点分组在一起。

在聚类分析中,数据被分为多个类别,每个类别都包含具有类似特征的数据点。

聚类分析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K均值聚类。

K均值聚
类的目标是将数据点分为K个簇,使得每个数据点都属于与
其最近的质心所代表的簇。

首先,在聚类分析中,需要先选择一个初始的簇质心,然后迭代地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与其最近的质心所代表的簇中,然后更新簇质心的位置,直到达到收敛。

另一种常见的聚类分析方法是层次聚类。

层次聚类将数据点逐渐合并成一个个的簇,直到所有数据点都属于同一个簇。

层次聚类可以根据不同的相似性度量来合并簇,例如单链接、完全链接或平均链接等。

另外,谱聚类是一种基于图论的聚类方法,它利用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构建一个相似度矩阵,并将其转化为一个图。

然后,通过计算图的特征向量来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方法还有很多其他的变体和扩展,例如密度聚类、模糊聚类和网格聚类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和数据类型来选择和应用。

总的来说,聚类分析方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的方法,可以用于发现数据中的内在结构和模式。

它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如市场分析、社交网络分析和生物信息学等。

通过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聚类分析的统计原理

聚类分析的统计原理

聚类分析的统计原理聚类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它通过将相似的数据点分组,将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或簇。

聚类分析的统计原理是基于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或距离来进行分类。

本文将介绍聚类分析的统计原理及其应用。

一、聚类分析的基本概念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它不需要事先标记好的训练样本,而是根据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进行分类。

聚类分析的目标是将数据集中的数据点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使得同一类别内的数据点相似度较高,不同类别之间的相似度较低。

在聚类分析中,数据点可以是任意形式的对象,如文本、图像、音频等。

聚类分析的结果是一个或多个簇,每个簇包含一组相似的数据点。

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于数据的分类、模式识别、异常检测等应用。

二、聚类分析的统计原理聚类分析的统计原理基于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或距离来进行分类。

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包括层次聚类、K均值聚类、密度聚类等。

1. 层次聚类层次聚类是一种自底向上的聚类方法,它从每个数据点作为一个簇开始,然后逐步合并相似的簇,直到所有数据点都被合并为一个簇或达到预设的聚类数目。

层次聚类的相似性度量可以使用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相关系数等。

2. K均值聚类K均值聚类是一种迭代的聚类方法,它将数据点划分为K个簇,每个簇由一个质心代表。

K均值聚类的过程包括初始化质心、计算每个数据点与质心的距离、将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质心所在的簇、更新质心的位置等。

K均值聚类的相似性度量通常使用欧氏距离。

3. 密度聚类密度聚类是一种基于数据点密度的聚类方法,它将数据点划分为高密度区域和低密度区域。

密度聚类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计算每个数据点周围的密度来确定簇的边界。

常用的密度聚类方法包括DBSCAN、OPTICS 等。

三、聚类分析的应用聚类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 1. 市场分析聚类分析可以用于市场细分,将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以便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2. 图像处理聚类分析可以用于图像分割,将图像中的像素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

聚类分析实用

聚类分析实用

或变量时,两类间的相似系数即是两样品或
变量间的相d似ij 系ri数j 或
,按第一节的定
义计算。
第13页/共46页
当类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样品或变量时,计算类 间相似系数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下面列出5种计算 方法。用 G p,Gq 分别表示两类,各自含有np, nq个样品或变量。
37
13
第14页/共46页
第16页/共46页
3176
5.离差平方和法 又称Ward法,仅用于样 品聚类。 此法效仿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即合理的分类使得类内离差平方和较小,而 类间离差平方和较大。
第17页/共46页
317
例19-1 测量了3454名成年女子身高(X1)、下肢长 (X2)、腰围(X3)和胸围(X4),计算得相关矩阵:
绝对值越大表明两变量间相似程度越高。
(19-1)
同样也可考虑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定义非正
态变量之间的相似系数。当变量均为定性变量时,最好
用列联系数定义类间的相似系数。
第7页/共46页
样品聚类(Q型聚类)的聚类统计量(相似 系数):2个样品间距离,越短越接近, 短则同类,长则异类。 样品聚类的基本原则:把距离短的样品归在 相同类,距离长的样品归在不同类。
以上定义的4种距离适用于定量变量,对于定性变量和 有序变量必须在数量化后方能应用。
第10页/共46页
说明:当样品各指标的单位不同时,或各指标单 位
虽相同(包括各指标都无单位),但数量级相差








xi'

xi xi
标准si化




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聚类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将相似的样本归类到同一类别中。

它是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市场研究、医学诊断、社交网络分析等。

本文将介绍聚类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它不依赖于事先标定好的训练数据集。

通过对给定的数据进行聚类,我们可以发现数据中隐藏的模式、结构和规律。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计算样本之间的相似度或距离,将相似的样本归为一类,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分类。

在聚类分析中,相似度或距离的度量是一个关键问题,常用的度量方法包括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余弦相似度等。

聚类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层次聚类和划分聚类两种。

层次聚类是将样本逐步合并或分割成不同的类别,形成层次化的分类结果。

划分聚类是将所有的样本划分为K个不相交的类别,每个类别之间是互不重叠的。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选择何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问题和数据特点。

聚类分析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市场研究中,聚类分析可以将消费者按照其购买行为、兴趣偏好等特征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在医学诊断中,聚类分析可以将病人按照其病情特征进行分类,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在社交网络分析中,聚类分析可以将社交网络中的用户划分为不同的社区,研究社交网络的结构和特征。

然而,聚类分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聚类算法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选择的相似度或距离度量方法,不同的度量方法可能导致不同的聚类结果。

其次,聚类算法对初始的聚类中心的选择非常敏感,不同的初始选择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聚类结果。

此外,聚类算法还面临维度灾难的问题,当数据的维度很大时,聚类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会急剧增加。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将聚类分析与其他数据挖掘方法相结合,以获得更好的分析结果。

比如,我们可以将聚类分析与关联规则挖掘结合起来,通过挖掘不同类别之间的关联规则,深入分析不同类别之间的关系。

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的技术,它的目的是将相似的样本分组,而不需要先行定义类别。

它的基本思路是使用距离度量来指示两个或多个样本之间的相似性。

聚类分析最常用的应用场景是市场细分和关联分析,用于发现潜在的客户群体以及产品类别。

聚类分析法的主要步骤包括:首先,收集要分析的样本数据;其次,计算和选择用于度量样本相似性的距离指标;然后,根据计算出的距离进行聚类;最后,聚类结果可视化。

聚类分析有许多种算法,包括基于层次算法的聚类,基于中心点的聚类,以及基于密度的聚类。

基于层次算法的聚类是一种以树状层次结构给定数据划分成多个子群体的算法。

基于中心点的聚类是从数据中推测出K个中心点,然后将每一个样本分配到最接近的中心点。

基于密度的聚类是以一定的阈值把相连的样本分为同一个类簇的算法。

聚类分析法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客户群体中未发现的潜在结构和关联,并从中获益,例如更有效的市场分析和营销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投资回报率。

另外,聚类分析还可以帮助企业发现他们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以满足具有共同特征的客户群体所需。

总而言之,聚类分析法是一种可以用于帮助企业发现潜在客户群体和产品类别,以及识别企业需要改进的地方的有效技术。

它的优点是简便、快捷、节约资源,被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中。

聚类分析数据

聚类分析数据

聚类分析数据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用于将相似的数据点分组成簇。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聚类分析的基本概念、常用的聚类算法以及如何应用聚类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

1. 聚类分析的基本概念聚类分析旨在将数据点划分为若干个类别,使得同一类别内的数据点相似度较高,不同类别之间的相似度较低。

聚类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数据集:待分析的数据集,可以是数值型数据、文本数据或者图象数据等。

- 相似度度量:用于衡量两个数据点之间的相似程度,常用的度量方法包括欧氏距离、余弦相似度等。

- 距离矩阵:由相似度度量计算得到的两两数据点之间的距离矩阵。

- 聚类算法:根据距离矩阵将数据点划分为不同的簇的算法,常用的聚类算法包括K-means、层次聚类等。

2. 常用的聚类算法2.1 K-means算法K-means算法是一种迭代的聚类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随机选择K个初始聚类中心,然后迭代更新聚类中心和样本的簇分配,直到满足住手准则。

具体步骤如下:- 随机选择K个初始聚类中心。

- 根据欧氏距离将每一个样本分配到与其最近的聚类中心所对应的簇。

- 更新每一个簇的聚类中心为该簇内所有样本的均值。

- 重复执行上述两个步骤,直到聚类中心再也不发生变化或者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2.2 层次聚类算法层次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它通过计算数据点之间的距离来构建一个层次化的聚类结果。

具体步骤如下:- 计算两两数据点之间的距离,并构建距离矩阵。

- 将每一个数据点看做一个独立的簇。

- 挨次合并距离最近的两个簇,更新距离矩阵。

- 重复执行上述合并步骤,直到所有数据点都合并为一个簇或者达到预设的簇数。

3. 聚类分析的应用聚类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3.1 市场细分聚类分析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偏好等特征将市场细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体,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

3.2 图象分割聚类分析可以将图象中的像素点划分为若干个簇,从而实现图象的分割和目标提取。

聚类分析数据

聚类分析数据

聚类分析数据聚类分析是一种数据分析方法,用于将相似的数据对象分组到同一类别中。

它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不需要预先定义类别或者标签。

聚类分析可以匡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潜在模式和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数据。

在聚类分析中,我们使用各种算法来计算数据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或者距离。

常用的聚类算法包括K均值聚类、层次聚类和DBSCAN等。

这些算法根据不同的原理和假设,将数据对象划分为不同的簇。

聚类分析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准备:首先,我们需要采集和整理待分析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是数值型、文本型或者混合型的。

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预处理和特征选择等操作,以便使数据适合聚类分析。

2. 特征选择: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前,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特征来描述数据对象。

特征应该具有区分性和代表性,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的数据对象。

常用的特征选择方法包括主成份分析(PCA)和信息增益等。

3. 距离度量:在聚类分析中,我们需要计算数据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或者距离。

常用的距离度量方法包括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和余弦相似度等。

选择合适的距离度量方法可以影响聚类结果的准确性。

4. 聚类算法选择:根据数据的性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进行分析。

不同的聚类算法有不同的假设和约束条件,适合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和问题。

常用的聚类算法包括K均值聚类、层次聚类和DBSCAN等。

5. 聚类结果评估:在完成聚类分析后,我们需要评估聚类结果的质量和有效性。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轮廓系数、Davies-Bouldin指数和Calinski-Harabasz指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匡助我们判断聚类结果的密切度和分离度。

6. 结果解释和应用:最后,我们需要解释和应用聚类分析的结果。

通过对聚类结果的解释,我们可以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结构,从而获得对数据的更深刻理解。

聚类分析的应用包括市场细分、社交网络分析和基因表达分析等。

综上所述,聚类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匡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潜在模式和结构。

聚类分析—搜狗百科

聚类分析—搜狗百科

聚类分析—搜狗百科依据研究对象(样品或指标)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减少研究对象的数目。

各类事物缺乏可靠的历史资料,无法确定共有多少类别,目的是将性质相近事物归入一类。

各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一组将研究对象分为相对同质的群组(clusters)的统计分析技术。

聚类分析区别于分类分析(classification analysis) ,后者是有监督的学习。

变量类型:定类变量、定量(离散和连续)变量聚类方法1,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合并法、分解法、树状图2. 非层次聚类划分聚类、谱聚类聚类方法特征:聚类分析简单、直观。

聚类分析主要应用于探索性的研究,其分析的结果可以提供多个可能的解,选择最终的解需要研究者的主观判断和后续的分析;不管实际数据中是否真正存在不同的类别,利用聚类分析都能得到分成若干类别的解;聚类分析的解完全依赖于研究者所选择的聚类变量,增加或删除一些变量对最终的解都可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研究者在使用聚类分析时应特别注意可能影响结果的各个因素。

异常值和特殊的变量对聚类有较大影响当分类变量的测量尺度不一致时,需要事先做标准化处理。

当然,聚类分析不能做的事情是:自动发现和告诉你应该分成多少个类——属于非监督类分析方法期望能很清楚的找到大致相等的类或细分市场是不现实的;样本聚类,变量之间的关系需要研究者决定;不会自动给出一个最佳聚类结果;我这里提到的聚类分析主要是谱系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和快速聚类(K-means)、两阶段聚类(Two-Step);根据聚类变量得到的描述两个个体间(或变量间)的对应程度或联系紧密程度的度量。

可以用两种方式来测量:1、采用描述个体对(变量对)之间的接近程度的指标,例如“距离”,“距离”越小的个体(变量)越具有相似性。

2、采用表示相似程度的指标,例如“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越大的个体(变量)越具有相似性。

统计学中的聚类分析方法

统计学中的聚类分析方法

统计学中的聚类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学方法,用于将相似的观测值归为一类。

它在数据分析、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统计学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包括层次聚类分析和K均值聚类分析。

一、层次聚类分析层次聚类分析是一种基于树状结构的聚类方法。

它将观测值逐步合并,形成层次化的聚类结果。

层次聚类分析的步骤如下:1. 确定相似度度量方法:在层次聚类分析中,需要选择一种相似度度量方法,用于衡量不同观测值之间的相似程度。

常用的相似度度量方法包括欧式距离、曼哈顿距离和相关系数等。

2. 计算相似度矩阵:根据选择的相似度度量方法,计算出观测值两两之间的相似度,并构建相似度矩阵。

3. 构建聚类树:从相似度矩阵出发,可以使用不同的聚类算法构建聚类树。

常用的聚类算法包括单链接、完全链接和平均链接等。

单链接聚类算法将每个观测值视为一个单独的聚类,然后逐步合并最近的两个聚类;完全链接聚类算法则是选择最远的两个聚类进行合并;平均链接聚类算法则是计算两个聚类之间所有观测值之间的平均距离,并选择平均距离最近的两个聚类进行合并。

4. 切割聚类树:将聚类树切割成不同的簇,得到最终的聚类结果。

切割聚类树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切割方式。

层次聚类分析方法的优点是可解释性强,可以直观地展示聚类结果的层次结构。

然而,它的计算复杂度较高,对大规模数据的处理效率较低。

二、K均值聚类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是一种基于中心点的聚类方法。

它将观测值划分为K个簇,每个簇的中心点代表该簇的特征。

K均值聚类分析的步骤如下:1. 初始化K个中心点:随机选择K个观测值作为初始中心点。

2. 计算每个观测值到各个中心点的距离,并将其归属到最近的中心点所代表的簇。

3. 更新中心点:计算每个簇内观测值的均值作为新的中心点。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中心点不再发生变化或达到预定的迭代次数。

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效率高,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

实用统计方法—— 聚类分析

实用统计方法—— 聚类分析

第三步:再次检查每个样品,以决定是否需
要重新分类。计算各样品到各中心的距离平 方,得结果见表5.12。
聚类
(A) (B、C、D)
样品到中心的距离平方
A
B
C
D
0
40
41
89
52
4
5
5
表5.12 样品聚类结果
到现在为止,每个样品都已经分配给距离中
心最近的类,因此聚类过程到此结束。最终 得到K=2的聚类结果是A独自成一类,B、C 、D聚成一类。
聚类
(A、B) (C、D)
中心坐标
X1
X2
2
2
-1
-2
表5.10 中心坐标
表5.10中的中心坐标是通过原始数据计算得
来的,比如(A、B)类的,
等等。
X1

5
(1) 2

2
第二步:计算某个样品到各类中心的欧氏平
方距离,然后将该样品分配给最近的一类。 对于样品有变动的类,重新计算它们的中心 坐标,为下一步聚类做准备。先计算A到两个 类的平方距离:
当 然 , 不 一 定 事 先 假 定 有 多 少 类 , 完 全可以按照数据本身的规律来分类。
本讲要介绍的分类的方法称为聚类分 析(cluster analysis)。对变量的聚 类称为R型聚类,而对观测值聚类称为 Q型聚类。它们在数学上是无区别的。
饮料数据(drink.txt )
16种饮料的热量、咖啡因、钠及价格四种变量
K均值法是麦奎因(MacQueen,1967)提出的,这种算法 的基本思想是将每一个样品分配给最近中心(均值)的类中 ,具体的算法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将所有的样品分成K个初始类; 2.通过欧氏距离将某个样品划入离中心最近的类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21• x22•
x11• x12•
重心法(Centroid clustering):均值点的距离

( x1 , y1 )

( x2 , y2 )
离差平方和法连接
(2 − 3) 2 + (4 − 3) 2 = 2
2,4
(6 − 5.5) 2 + (5 − 5.5) 2 = 0.5
6,5
1,5
(1 − 3) 2 + (5 − 3) 2 = 8
两个距离概念
在计算时, 在计算时 , 各种点间距离和 类间距离的选择是通过统计 软件的选项实现的。 软件的选项实现的 。 不同的 选择它的结果会不同, 选择它的结果会不同 , 但一 般不会差太多。 般不会差太多。
向量x=(x1,…, xp)与y=(y1,…, yp)之间的距离或相似系数 之间的距离或相似系数: 向量 与 之间的距离或相似系数 欧氏距离: 欧氏距离 平方欧氏距离: 平方欧氏距离 ( xi − yi ) 2 ( xi − yi ) 2 ∑ Euclidean ∑ i Squared Euclidean i Chebychev: Maxi|xi-yi|
两个距离概念
由一个点组成的类是最基本的类; 由一个点组成的类是最基本的类 ; 如 果每一类都由一个点组成, 果每一类都由一个点组成 , 那么点间 的距离就是类间距离。 的距离就是类间距离 。 但是如果某一 类包含不止一个点, 类包含不止一个点 , 那么就要确定类 间距离, 间距离, 类间距离是基于点间距离定义的 是基于点间距离定义的: 类间距离 是基于点间距离定义的 : 比 两类之间最近点之间的距离可以作 如 两类之间最近点之间的距离 可以作 为这两类之间的距离, 也可以用两类 为这两类之间的距离 , 也可以用 两类 中最远点之间的距离或各类的中心之 中最远点之间的距离 或各类的中心之 间的距离来作为类间距离。 间的距离来作为类间距离。
d13
x22•
x21•
最长距离(Furthest Neighbor )
• x11• •
x21•
d12
• • •

组间平均连接(Between-group Linkage)
• • •
• • •
d1 + L + d 9 9
组内平均连接法(Within-group Linkage)
d1 + d 2 + d3 + d 4 + d5 + d 6 6
Minkowski: ∑ ( xi − yi )q i
1 q
Block(绝对距离 Σi|xi-yi| 绝对距离): 绝对距离 Lance距离 距离
i i
| xi − yi | 1 ∑ x +y p i i i
i
Pearson correlation
(相似系数 相似系数2): 相似系数
0 11.67 0 D0 = 13.80 24.63 0 0 13.12 24.06 2.20 12.80 23.54 3.51 2.21 0
Lance和Williams给出 对欧氏距离 统一递推公式 和 给出(对欧氏距离 统一递推公式: 给出 对欧氏距离)统一递推公式
事先不用确定分多少类: 事先不用确定分多少类:分层聚类 分 层 聚 类 或 系 统 聚 类 ( hierarchical cluster) 。 开始时 , 有多少点就是多 ) 开始时, 少类。 少类。 它第一步先把最近的两类( 它第一步先把最近的两类 ( 点 ) 合并 成一类, 成一类 , 然后再把剩下的最近的两类 合并成一类; 合并成一类; 这样下去, 每次都少一类, 这样下去 , 每次都少一类 , 直到最后 只有一大类为止。 越是后来合并的类, 只有一大类为止 。 越是后来合并的类 , 距离就越远。 距离就越远。
1 xi ∈G p

i
p
i
p
2
x j ∈Gq

j
q
j
q
D1+ 2 =
xk ∈G p ∪Gq

( xk − x ) '( xk − x ) ⇒ D pq = D1+ 2 − D1 − D2
在用欧氏距离时, 在用欧氏距离时 有统一的递推公式
最短距离(Nearest Neighbor)
x11• x12•
饮料数据(drink.txt ) 饮料数据(
16种饮料的热量、咖啡因、钠及价格四种变量 种饮料的热量、咖啡因、 种饮料的热量
如何度量距离远近? 如何度量距离远近?
如果想要对100个学生进行分类 , 个学生进行分类, 如果想要对 个学生进行分类 而仅知道他们的数学成绩, 而仅知道他们的数学成绩,则只好 按照数学成绩分类; 按照数学成绩分类;这些成绩在直 线上形成100个点 。 这样就可以把 个点。 线上形成 个点 接近的点放到一类。 接近的点放到一类。 如果还知道他们的物理成绩, 如果还知道他们的物理成绩,这样 数学和物理成绩就形成二维平面上 个点, 的 100个点 , 也可以按照距离远近 个点 来分类。 来分类。
为研究辽宁、浙江、河南、甘肃、青海5省份 省份1991年城 例: 为研究辽宁、浙江、河南、甘肃、青海 省份 年城 镇居民生活消费的分布规律,需要利用调查资料对这5个省 镇居民生活消费的分布规律,需要利用调查资料对这 个省 分类。变量名称及原始数据如下表: 分类。变量名称及原始数据如下表:
变量 省份 辽宁 浙江 河南 甘肃 青海 X1 7.90 7.68 9.42 9.16 X2 39.77 50.37 27.93 27.98 X3 8.49 11.35 8.20 9.01 10.52 X4 12.94 13.30 8.24 9.32 10.05 X5 19.27 19.25 16.17 15.99 16.18 X6 11.05 14.59 9.42 9.10 8.39 X7 2.04 2.75 1.55 1.82 1.96 X8 13.29 14.87 9.76 11.35 10.81
Cxy (2) = rxy =
∑ ( x − x )( y − y )
( xi − x ) 2 ∑ ( yi − y ) 2 ∑
i i i i
相似系数1) 夹角余弦(相似系数 : 相似系数 cosine
Cxy (1) = cos θ xy =
∑x y
i i i
xi 2 ∑ yi 2 ∑
与类G 之间的距离D 类Gp与类 q之间的距离 pq (d(xi,xj)表示点 i∈ Gp和xj ∈ Gq之间的距离 表示点x 之间的距离) 表示点 最短距离法: 最长距离法: 最短距离法 最长距离法 D pq = min d ( xi , x j ) D pq = max d ( xi , x j ) 重心法: 重心法 类平均法: 类平均法 1 D pq = min d ( x p , xq ) D pq = ∑ x∑ d ( xi , x j ) n1n2 xi ∈G p j ∈Gq 离差平方和: 离差平方和 (Wald) D = ( x − x ) '( x − x ), D = ( x − x ) '( x − x ),
10.06 28.64
其中, :人均粮食支出, :人均副食支出, :人均烟酒茶支出, 其中,X1:人均粮食支出,X2:人均副食支出,X3:人均烟酒茶支出,等。
计算两组间的欧式距离, 计算两组间的欧式距离,如:D12=D21=[(7.907.68)2+(39.77-50.37)2+‥‥ +(13.29-14.87)2] ‥‥+ ‥‥
K均值法和系统聚类法一样,都是以距离的远 近亲疏为标准进行聚类的,但是两者的不同 之处也是明显的:系统聚类对不同的类数产 生一系列的聚类结果,而K—均值法只能产生 指定类数的聚类结果。具体类数的确定,离 不开实践经验的积累;有时也可以借助系统 聚类法以一部分样品为对象进行聚类,其结 果作为K—均值法确定类数的参考。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问题说明K均值法的计算过 程。
聚类分析
Cluster Analysis
引言 距离的度量 k-均值聚类及 均值聚类及SPSS实现 均值聚类及 实现 分层聚类及SPSS实现 实现 分层聚类及 附录(聚类的相关 命令) 附录(聚类的相关Matlab命令) 命令
引言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但根据什么分类呢? 但根据什么分类呢? 如要想把中国的县分类, 如要想把中国的县分类,就有多种方法 可以按照自然条件来分,比如考虑降水、 可以按照自然条件来分,比如考虑降水、 土地、日照、湿度等, 土地、日照、湿度等, 也可考虑收入、教育水准、医疗条件、 也可考虑收入、教育水准、医疗条件、基 础设施等指标; 础设施等指标; 既可以用某一项来分类, 既可以用某一项来分类,也可以同时考虑 多项指标来分类。 多项指标来分类。
D2(k,r)=αpD2(k,p)+αqD2(k,q)+βD2(p,q) α α β +γ|D2(k,p)-D2(k,q)| γ 前面方法的递推公式可选择参数而得: 前面方法的递推公式可选择参数而得
方法 αi (i=p,q) ½ 最短距离 ½ 最长距离 ni/nr 重心 ni/nr 类平均 离差平方和(n 离差平方和 i+nk)/ (nr+nk) 1/2 中间距离 可变法 (1-β)/2 β 可变平均 β γ 0 0 -αpαq α 0 -nk/ (nr+nk) -1/4 β(<1) β(<1) -1/2 1/2 0 0 0 0 0 0
返回
(1- β) ni/nr
事先要确定分多少类: 均值聚类 事先要确定分多少类:k-均值聚类
系统聚类法需要计算出不同样品或变量的距离,还要在聚类 的每一步都要计算“类间距离”,相应的计算量自然比较大 ;特别是当样本的容量很大时,需要占据非常大的计算机内 存空间,这给应用带来一定的困难。而K—均值法是一种快 速聚类法,采用该方法得到的结果比较简单易懂,对计算机 的性能要求不高,因此应用也比较广泛。 K均值法是麦奎因(MacQueen,1967)提出的,这种算法 的基本思想是将每一个样品分配给最近中心(均值)的类中 ,具体的算法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将所有的样品分成K个初始类; 2.通过欧氏距离将某个样品划入离中心最近的类中, 并对获得样品与失去样品的类,重新计算中心坐标; 3.重复步骤2,直到所有的样品都不能再分配时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