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和根脉
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第一单元第一课:认识语文语文,又称汉语文,是我国人所使用的语言文字。
它是中华民族的国情、民情和风俗习惯的反映,是我国文化传统的载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
一、语文的基本概念语文包括语言和文字两个方面。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和思维活动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际工具。
文字是一种图形符号,用来表示语音和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二、语文的重要作用1. 交际工具。
语文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2. 思维工具。
语文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是认识、思考和创造的工具。
3. 文化载体。
语文是特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积淀,是文化心灵的结晶。
三、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语文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语文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和他人交流,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
另外,良好的语文素养对学习其他学科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如何提高语文水平1. 多读书。
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可以增加知识储备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多写作。
写作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写作,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多讨论。
语文学习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和讨论,通过讨论可以拓展思维,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起来,语文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它不仅关乎我们的交际能力,还关乎我们的整体素养。
我们应该重视语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扩展内容:五、学习语文的策略与方法1. 注重基础打好。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语法、词汇、句型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应用语文知识。
2. 多角度思考问题。
学习语文不仅要理解字面意思,还要善于通过阅读理解深层含义,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3. 经常练习。
练习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
不断的练习阅读、写作、语法等方面的内容,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4. 多听、多说。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阅读写作,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倾听他人的表达和自己主动发表言论,锻炼语言的运用能力。
2024年高考语文押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2024年高考语文押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门类繁多,传承至今,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作为青年人,自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联系起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激发其内在活力,这是时代的责任和使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具体事件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第二部分,说的是青年人要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自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联系起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激发其内在活力。
可见,本次作文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思考,引导当代中学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提炼、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者。
指令段中“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重点要写出“你”的联想和思考,要写出个人独特的思考和感受,适合写成议论文。
第二个指令是“联系具体事件”,所以考生写作时不能泛泛而谈,要
第1页共5页。
2023届高考考前冲刺训练语文试题(新高考I卷适用)
2023届高考考前冲刺训练语文试题(新高考I卷适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这是我的责任,也是一个科学家的责任。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这一句话看似简单,却凝聚了几代科学家半个多世纪的坚持与奋斗、传承与弘扬。
也正是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的科技创新局面,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科学技术奇迹,积累了一笔又一笔的宝贵精神财富,从而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工作者,忠于国家、敢于担当,积极投身到科学事业当中,从“对祖国母亲赤胆忠心,把全部青春年华献给祖国,托起了民族的脊梁”的钱学森,到“倘若生命终结后可再生,我依然会选择中国,选择中国的核事业”的邓稼先;从“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的任新民,到“没有找到存在的证据,不等于找到了不存在的证据”的南仁东⋯⋯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选择,或许这正是新时代对科学家精神的时代注脚。
而新时代下的科学家精神,更是赋予了广大科技工作者新的时代责任与科技挑战。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传承老一代科学家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品质,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是一代代科学家孜孜不倦为祖国科学事业而奋斗的精神内核。
(摘编自“光明网”《探寻新时代征程下的科学家精神》)材料二:并非人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但人人都能从杰出科学家的经历中汲取不竭的精神力量。
科学家主题电影通过对科学家辉煌成就的介绍和心灵世界的探寻,揭示他们作出非凡贡献的现实背景和精神动力,展现他们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为渴望超越平庸、实现更高人生价值的人们提供了榜样。
2023年新高考仿真模拟预测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新高考仿真模拟预测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①汉字赓续着厚重的历史文脉,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独具魅力的瑰宝。
2月17日至22日,“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南举行,全国网络媒体与广大网友共同探寻文字起源,活动历时六天,登上微博热搜榜,阅读量突破3亿,在互联网上掀起中国汉字热潮。
记载和凝聚着中华民族历史风采的古老文字,跨越历史长河,在网络世界闪烁着璀璨光芒,等待着人们的品阅。
②出土于中国河南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传承着中国基因,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在网络文化语境下,通过新技术、新手段对甲骨文进行传播与普及,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生机。
正如网友们在活动互动区的评论所说,“古老的汉字萌发新潮魅力!”借助“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汉字独有的形式之美和厚重的历史沉淀,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永恒的魅力。
③“一片甲骨惊天下”,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里,通过专题陈列可以看到甲骨文发展演进以及发掘、研究的全过程;在“网红打卡地”安阳殷墟考古文旅小镇,独具风韵的殷墟文明与现代化数字多媒体科技碰撞出“独特花火”;作为中国首部字典的《说文解字》共收录了多少字?又是如何架起古老文字与后世文字沟通的桥梁?在河南漯河许慎文化园“字圣”故里,你能找到答案;走进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让甲骨学研究进入智能化时代,插上了智能化“翅膀”。
④“了不起的中国汉字”系列海报、创意视频、Vlog、深度专访……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网络媒体报道带着鲜活的温度,在网络空间掀起了“最潮中国范儿”。
在“甲骨文里的24节气”专栏里,网友们可以了解节气字形的来龙去脉。
在“晒出我的中国字”微博话题中,创作者们用书法、篆刻等形式共同参与传扬汉字之美。
广大网友沿着历史长河溯源,如同“打卡”一场汉字寻根之旅。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语文教学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一直备受关注。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力。
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已成为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化传统的热爱和认同,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研究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通过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过程和方式,可以为促进高中语文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研究背景】的不断深入探讨,将有助于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研究,探讨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教学理念相结合,以及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与方法,探讨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通过案例分析,找出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完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实践参考。
通过本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思想精髓和文化遗产,通过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北京朝阳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材料三】
隐藏在朝阳区北部一片果林里的崔各庄乡情村史陈列室,看起来更像是一座 ② 。走进院子里,三 间平房映入眼帘,院子里石磨、碾子、水井、辘轳一应俱全。展区每一间小屋都原汁原味体现了当时那个 年代的特点和细节。参观者来到这里,可以亲自打水喂鸡、磨制豆腐、浇灌果树、摘菜做饭,感受过去浓 厚的生活气息。陈列室设计师吴运涛介绍道:“这里的一大特色就是体验式参观,用真实生活场景反映崔 各庄的时代变迁,让远离过去生活的人们重新找到被封存的记忆,找到念想和寄托。”
(2)下列对【材料二】书法作品的欣赏,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绝命词》用篆书写就,瘦劲挺拔。
B.《绝命词》用楷书写就,一波三折。
C.《十六字令》具有行书的特点,端庄方正。D.《十六字令》具有草书的特点,自由飘逸。
4.参观活动结束,老师要求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结合本次参观活动,完
成(1)(2)题。(共 4 分)
(二)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 8-9 题。(共5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
8.这首词是古代边防军人感怀之作。上片突出描绘塞下的荒凉,目之所及,“ ① ” 勾勒出傍晚时分壮阔苍茫的战地景象;下片着力抒情,既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丙】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2021届高三月考试卷(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2021届高三月考试卷(三)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宝贵财富。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早在史前时期,中华先民就在岩石、器物上摹画契刻图画符号,孕育了文字的雏形,我国许多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陆续发现了带有刻画符号的考古器物,这些符号尚不能系统记录语言,但已是我们抵近先民世界的文化“密码”。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学系统,是汉字源头和中华文化根脉。
甲骨文无疑是殷商语言生活中最为典型的文化标本,确证了中国古史关于先商早商的历史叙述,展现了先民早期社会的生活图景,留存着中华民族久远而清晰的文化记忆。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语言生活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
秦统一六国后,以秦国文字为标准实行“书同文”制度,文字统一为国家统一莫定了坚实基础。
秦汉以来汉字的形体样式基本定型,文书行政之制长体大体确立,汉字成为大一统格局的文化支撑。
汉定还具有超越时空的稳定力量。
从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到计算机处理的现代汉字,其中方块样态,线条构形、表意原理一脉相通。
一以贯之的汉字系统,为中华文化代代传承创造稳定性条件。
正如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所言:“今天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很少能看懂三百年前的本国文献…对于中国人来说,数千年的文献都能了解;他们对本国古代文化的无比热爱和理解,大都是由于他们文字的这种特殊的性质之故。
”。
作为汉语的书写系统,汉字有力维系着汉语发展走向,使汉语在方言多样性与文化共同性上达到平衡统一。
中国地域辽阔,在长时期人群流动与文化变迁中,汉语形成了北方、吴、赣、湘、闽、粤、客家等几大方言,有些方言差异很大,口语通解度较小,单凭口头语言甚至难以沟通。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可行性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可行性分析【摘要】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可行性。
首先介绍了背景信息和研究意义,然后分析了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了传统文化如何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以及这种渗透对学生的影响。
还讨论了传统文化渗透的方法和难点,并对现实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最后总结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可行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可行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水平,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可行性分析、重要性、应用方式、影响、方法、难点、现实可行性、总结、未来发展、学生、教学方式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可行性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逐渐增加,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和外部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的地位逐渐边缘化。
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文化是一种民族的文化传承,它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和生活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可行性,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侵蚀。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价值不容忽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初三期末语文考试试卷+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选用)(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4道小题。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考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7分)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学校组织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展览“前言”中的部分文字。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4)题。
(共8分)甲骨文是3000多年前商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兽骨上契.①刻的文字。
1899年,王懿荣无意间发现了一种叫龙骨的药材上刻有图形文字,经推断正是商代王室使用的文字。
甲骨文得以发现。
这些文字,埋①(藏/葬)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融化在中国人的血液里,生成了最深沉、持久的力量。
作为我国迄今可见最早成体系的文字。
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
在已知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一脉相②(成/承),绵延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仍在使用的文字,并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甲】。
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表明了世界对甲骨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注:①【契】用刀雕刻。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占(zhān )契(qì)B.占(zhān )契(qiè)C.占(zhàn )契(qì)D.占(zhàn )契(qiè)(2)结合语境,在①②处依次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藏②成B.①藏②承C.①葬②成D.①葬②成(3)右图是“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的宣传海报。
2020年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评析及答案解析
全国高考语文共有10套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套,分别为全国Ⅰ卷、全国II卷、全国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东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自主命制5套。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试题评析,专家认为,试题把握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对接课程标准,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
试卷结构稳定,设计友好,总体实现了命题高水准、试题高质量的目标要求。
培根铸魂,彰显立德树人导向2020年语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是语文命题的应有之义,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参与全民抗疫的切身体验,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临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中国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战略成果,从中发现和阐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意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
全国Ⅲ卷实用类阅读材料《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宋史•苏轼传》等都体现出可贵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2.关注人类未来,拓展国际视野全国Ⅱ卷作文题“携手世界,共创未来”将学生带入全球抗疫的进程之中,引导学生从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入手,思考人类的危机应对之道,进而思考人类的发展未来,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前瞻性,感受青年在危机情境下的责任与担当,要求学生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采,发出中国声音。
北京卷作文“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培养学生国家根脉意识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基础。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语文教学是通过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而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学生了解自己民族历史、文化和思想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化经典、传统习俗等内容,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观。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和教材资源。
语文教学需要有具体的学习内容和教材,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正是丰富多样的教材资源。
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众多的经典著作和名人名言,这些经典著作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的重要素材,是教师进行优秀作品选读的重要依据。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可以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教学。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体现,通过教学中的案例、故事和名言警句等,可以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细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许多生存智慧和道德规范也可以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有效传达和灌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观。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文化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和教材资源。
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培养学生国家根脉意识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支撑。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2023年3月衡水市高三语文六调考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3年3月衡水市高三语文六调考试题卷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当人们好像刚好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为自己效劳,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的一幕。
当黑格尔辩证法还很流行的时候,我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
但是,正当我写《资本论》第一卷时,今天在德国知识界发号施令的、愤懑的、自负的、平庸的模仿者们,却已高兴地像莱辛时代大胆的莫泽斯·门德尔松对待斯宾诺莎那样对待黑格尔,即把他当作一条“死狗”了。
因此,我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并且在关于价值理论的一章中,有些地方我甚至卖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
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没有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
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
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文化的连续性。
人们是在改造现实世界的过程中认识和表现现实,从而创造文化的。
但是,人们在表现现实世界、创造文化时,必然要遇到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思想,并受它们的影响。
虽然人们的文化思想归根到底是以该时代的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经济关系为基础的,但是,意识形态的完成过程,表现为思想依据前人留下的思想资料进行创造的过程。
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经济关系是通过对原有文化思想的影响来起作用的,它并不重新创造出任何东西。
批判继承人类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任何时代的文化,都包含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成果,都与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有着批判继承关系,没有批判继承关系就不会有文化的选择和积累,没有文化的选择和积累,就不会有文化的丰富发展和变革。
汉字,中国文化的密码
汉字,中国文化的密码摘要:汉字是中国文化载体,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蕴含了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研究汉字,旨在解密中国文化密码,传承文化基因。
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汉字,在促进中国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汉字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名片。
关键词:汉字文化密码文化基因文化传承一、汉字的研究背景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殷墟博物馆,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当年,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印发了《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明确把“加强汉字阐释,揭示汉字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列为“促进古籍资源普及推广”的重要工作内容,要求语言工作者“科学解读汉字文化,解释汉字发展规律,为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和古籍保护传承夯实文化根基”。
在此背景下,我们研究汉语汉字,揭示汉语字词演变规律,探密古人的思维方式,发掘中国汉字密码,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这是我们这代语言研究者的使命。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的精髓与灵魂,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汉语是我们每个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了解汉语字词的来龙去脉,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增进文化自信和提高民族自豪感极为重要。
二、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一种独特的记录语言信息的符号系统,集语音、形音、义音、形义、义形于一体,是表达复杂思想和情感的工具。
汉字的起源可追溯到约4000年前的甲骨文时期。
甲骨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系统,用于刻在龟骨和兽骨上,主要用于占卜和记录祭祀仪式。
古人缺乏认识自然界的科学知识,以为宇宙间存在一个主宰万物的天神,若要避祸得福,就必须求得天神的保佑,所以占卜,被看做是沟通人神关系最灵验的方法。
在安阳小屯村殷墟出土的卜骨,其刻辞内容大多是记录占卜内容以及当时社会、政治、农业、经济、文化等信息,是研究夏商周文明的重要材料。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代历史是信史。
语文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和根脉
语文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和根脉作者:李贵兰来源:《东方文化周刊·理论(下半月)》2014年第02期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蕴含着极其深远的民族文化;语文教学融合了人文与道德的多种元素,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
语文教学应该兼顾基础工具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诸多层面,尤其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语文教育;中国文化;传承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和德育性。
语文的工具性是指以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
语文的人文性从狭义上说,是指注重人的价值,倡导人的尊严与幸福即强调人的自然属性;而语文的德育性从本质上说,则是要求人们按照社会的阶级的意志和审美规范去做的一种目标和准则。
由此可见,语文的人文性和德育性则是语文教育的精神层次,而语文的工具性和知识性则是语文教育的物质形式。
依据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理在《大纲》中就有明确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国民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必须兼顾“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格教育。
这也是语文教育由形式转向内容的一个重要标志。
以语文教材为例,无论古今,每一篇文章都渗透着作者的充沛情感,展示着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审美理想。
学习语文,就是通过理解文本去感悟人生。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引领让学生的心灵走进语文,品味语言美、人文美、精神美,甚至可以与古人和前辈进行心灵与情感的交流碰撞,只因为那一篇篇文章都是作者不散的魂魄,不朽的精神!以国家教委颁布现行语文课本为例,可谓佳作星罗棋布,文章字字珠玑!《诗经》《楚辞》、汉赋直至唐宋诗词、元曲乃至明清小说,几乎包揽了中国文学的最精最美;而国外文学则从古典到文艺复兴直至批判现实主义乃至现当代文学无所不包。
徜徉其间,可谓享之不尽的丰美大餐,饕餮盛宴!浏览其中,有如尽情观赏千年而来的艺术经典;仿佛与无数伟人圣哲亲密接触,他们的思想、他们是情感甚至连他们的心跳似乎也得以触摸。
高考满分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一些文化现象,它们跨越时空,超越了国界,影响了无数人的生活。
这些文化现象就像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其中,最为耀眼的莫过于中国的汉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它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历程。
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楷书,汉字的字形经历了多次演变,但其基本结构和意义始终没有改变。
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的魅力在于它的表意性。
每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抽象的概念。
例如,“水”字由三个点组成,形象地表达了水流不息的特点;“山”字由两个“山”字叠加而成,象征着高耸入云的山峰。
这种独特的造字方法,使得汉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汉字的音韵美也是其魅力所在。
汉字的发音独特,音节丰富,具有音乐美。
古代诗词歌赋,都是以汉字为基础,运用音韵美来表达情感。
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通过“光”、“霜”等字的音韵美,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乙】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电子设备,汉字的书写和使用逐渐减少。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汉字的文化价值在降低。
相反,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价值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首先,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道德、哲学等方面的丰富内涵。
学习和传承汉字,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其次,汉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现代社会,汉字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日常生活中的书写、交流,到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汉字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例如,计算机的汉字输入法、网络用语等,都是汉字在现代社会的新发展。
最后,汉字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字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字,研究汉字文化。
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北京朝阳初三(上)期末语文一、基础·运用(共17分)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学校组织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展览“前言”中的部分文字。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4)题。
(共8分)甲骨文是3000多年前商朝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兽骨上契.①刻的文字。
1899年,王懿荣无意间发现了一种叫龙骨的药材上刻有图形文字,经推断正是商代王室使用的文字。
甲骨文得以发现。
这些文宇,埋①(藏/葬)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融化在中国人的血液里,生成了最深沉、持久的力量。
作为我国迄今可见最早成体系的文字。
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
在已知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一脉相②(成/承),绵延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仍在使用的文字,并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甲】。
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世界记忆名录”表明了世界对甲骨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注:①【契】用刀雕刻。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占(zhān)契(qì)B.占(zhān)契(qiè)C.占(zhàn)契(qì)D.占(zhàn)契(qiè)(2)结合语境,在①②处依次填人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藏②成B.①藏②承C.①葬②成D.①葬2承(3)右图是“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的宣传海报。
结合本次展览“前言”的内容,你认为“证古泽今”在这个情境中具体指的是。
(2分)(4)在【甲】处填入一句承上启下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骨文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B.甲骨文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C.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D.甲骨文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2.作为此次参观活动的志愿讲解员,小明同学拟写了下面一段讲解词。
您将语文之花种在我心中
您将语文之花种在我心中【摘要】在语文教育中,我们将语文之花种在学生心中,激发其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修养,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表达能力,激发创作潜力,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这样的语文教育不仅对学生的个人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语文之花永不凋谢,在学生心中绽放出绚丽的芬芳,永远都存在于他们的心间。
通过语文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汲取文学精华的更好地理解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使之成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财富。
语文之美永存心间,激励着学生不断探索和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学境界,为实现自身的文学梦想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引言:文学的魅力、传承文化的重要性、语文教育的意义正文:培养学生的情感修养、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结论:语文教育的长远影响、语文之花永不凋谢、语文之美永存心间1. 引言1.1 文学的魅力文学的魅力,在人类历史上流传至今,始终被称颂与赞美。
文学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类情感、思想、价值观等方面的精华。
它用独特的语言、形式、结构表达着人类内心的情感和追求。
文学作品所展现出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欢乐、悲伤、愤怒、喜悦等各种情感,让人们在思考中领悟人生的哲理与智慧。
文学的魅力体现在其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以及独特的审美价值。
通过文学的魅力,人们能够拓展思维,提升情感修养,增强生活品味,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生、珍惜生命,成为更加完善的人格。
愿语文之花在我们心中永远绽放,让文学的魅力永远抚慰我们的心灵。
1.2 传承文化的重要性传承文化的重要性在于传承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历史的延续和生命的传承。
语文作为传承文化的工具,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们了解和感受文化的桥梁。
通过语文学习,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古代文学作品、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从而感受到自己的根脉和文化自信。
传承文化也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面向未来,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塑造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现代人。
2020年朝阳初三上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0北京朝阳初三(上)期末语文一、基础·运用(共17分)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学校组织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展览“前言”中的部分文字。
认真阅读这段文字,然后完成(1)-(4)题。
(共8分)甲骨文是3000多年前商朝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兽骨上契.①刻的文字。
1899年,王懿荣无意间发现了一种叫龙骨的药材上刻有图形文字,经推断正是商代王室使用的文字。
甲骨文得以发现。
这些文宇,埋①(藏/葬)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融化在中国人的血液里,生成了最深沉、持久的力量。
作为我国迄今可见最早成体系的文字。
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
在已知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一脉相②(成/承),绵延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仍在使用的文字,并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甲】。
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世界记忆名录”表明了世界对甲骨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注:①【契】用刀雕刻。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占(zhān)契(qì)B.占(zhān)契(qiè)C.占(zhàn)契(qì)D.占(zhàn)契(qiè)(2)结合语境,在①②处依次填人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藏②成B.①藏②承C.①葬②成D.①葬2承(3)右图是“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的宣传海报。
结合本次展览“前言”的内容,你认为“证古泽今”在这个情境中具体指的是。
(2分)(4)在【甲】处填入一句承上启下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骨文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B.甲骨文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C.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D.甲骨文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2.作为此次参观活动的志愿讲解员,小明同学拟写了下面一段讲解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和根脉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蕴含着极其深远的民族文化;语文教学融合了人文与道德的多种元素,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
语文教学应该兼顾基础工具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诸多层面,尤其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语文教育;中国文化;传承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和德育性。
语文的工具性是指以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
语文的人文性从狭义上说,是指注重人的价值,倡导人的尊严与幸福即强调人的自然属性;而语文的德育性从本质上说,则是要求人们按照社会的阶级的意志和审美规范去做的一种目标和准则。
由此可见,语文的人文性和德育性则是语文教育的精神层次,而语文的工具性和知识性则是语文教育的物质形式。
依据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理在《大纲》中就有明确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国民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必须兼顾“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格教育。
这也是语文教育由形式转向内容的一个重要标志。
以语文教材为例,无论古今,每一篇文章都渗透着作
者的充沛情感,展示着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审美理想。
学习语文,就是通过理解文本去感悟人生。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引领让学生的心灵走进语文,品味语言美、人文美、精神美,甚至可以与古人和前辈进行心灵与情感的交流碰撞,只因为那一篇篇文章都是作者不散的魂魄,不朽的精神!以国家教委颁布现行语文课本为例,可谓佳作星罗棋布,文章字字珠玑!《诗经》《楚辞》、汉赋直至唐宋诗词、元曲乃至明清小说,几乎包揽了中国文学的最精最美;而国外文学则从古典到文艺复兴直至批判现实主义乃至现当代文学无所不包。
徜徉其间,可谓享之不尽的丰美大餐,饕餮盛宴!浏览其中,有如尽情观赏千年而来的艺术经典;仿佛与无数伟人圣哲亲密接触,他们的思想、他们是情感甚至连他们的心跳似乎也得以触摸。
至于他们倾尽心血所雕刻成的那些文学典型,更如米洛斯的维纳斯,美到至纯至真,美到无与伦比,留给我们的除了仰望,只有感叹!而语文课的教与学,便是古往今来人类智慧与美好情感的薪火相传。
也唯因如此,语文的教学研究才显得那么重要,那么神圣!
就现今高中学生来看,爱好与重视语文者为数不多。
语文教改开展这么多年,却很少有革命性变革。
为什么会这样呢?只因为语文学科知识面广,思想含量大,内容极其丰富,同时对人的影响也最大。
因此,讨论这个命题,实在是既大且深。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而语言学科的主要任务不但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写、去读,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应用。
学习语文也和学习外语一样,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而不只是让学生会读、会写,所以会说才是学习的关键。
因此,我们学习语文不妨借鉴一下学外语的方法,并在考试中适当的增加口语考试的比例,这将有利于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多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语文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与经学、史学、哲学、化理学,社会学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要学好语文,仅靠学校一个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我们还必须创建一个大的语文学习环境才行,美国教育学家科勒涅斯有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因此,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在一个好的环境下进行。
这就要求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为我们的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引导学生读书,读古代文化典籍,读文质兼美的文章,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精华,使其心灵受到美好情操的浸润。
而这一切,又必然会作用于学生作文的深厚内涵。
作为语文教师,肩负的职责,就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学生的人格逐渐完善,成熟起来,明白要
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深刻道理。
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通过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
而最终能够文如其人,或者人如其文。
因为只有人品的提升才能有文章品位的提高。
“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中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
”(加里宁)。
因而,教师要时刻自警,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学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让学生真正的从心理上接受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广泛的学习)博学多才。
试想一下,如果一位教师在体育、美术、音乐等方面都有有所涉猎,那么他在与学生交流时,他就很容易赢得学生装的倾赖与羡慕,才能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学生。
再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喜欢老师就像崇拜明星一样,那么这位老师所讲的课,学生又怎能不喜欢听呢?因此,其实语文教育的实质就是一个开发心智,塑造人格的复杂系统,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抗拒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性异化,更好地把握和认识自己。
因而,从开发心智的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德育教育和人文教育就能像给学生上政治课那样进行政治说教,而是要以情感为纽带,进行德育
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渗透。
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过程,也是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重要时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学就更显得意义深远。
因为语文中有大量思想与艺术俱佳的篇章,尤其是为数不少的文学作品,甚至要比思想政治教材更为生动,更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为文学本身就是用语言塑造丰富可感的人物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而学生的形象思维为学好语文又提供了物质上的牢固基础。
有因为语文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不可能停留在肤浅的表层,因而必须在注重其工具性、知识性的同时,更注重人文性、德育性和思想性的挖掘,以期达到对学生心智的有益影响。
这是给我们的家庭、社会尤其是语文教师提出的永恒的课题,也是语文教学独特的优势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