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9年首演的《丝路花雨》轰动全国。它是新时期舞剧 最辉煌的成果之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丝路花雨》以中国大唐盛世为历史背景,以蔚为壮 观的敦煌艺术为文化底蕴,编织了一曲古丝绸之路上的友 谊之歌。 这部舞剧主题积极——歌颂友谊,赞颂开放,鞭斥邪恶, 非常符合当时人们的心理需求;题材新颖——浓墨重彩, 巨幅画卷式地展现了敦煌艺术的特殊魅力。 占有“地利”优势的《丝路花雨》剧组,在学者、专 家的帮助下,经过深入研究,从累积了两千多身彩塑,4 万多米壁画的莫高窟里保存着的历代舞姿图绘,选取、提 炼出典型化的静态舞姿,探讨其动作流程态势——使其 “复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这部舞剧自成体系的舞蹈语 汇,由此而引发了“敦煌舞派”的兴起,丰富、拓展了中 国古典舞的园地。
《红色娘子军》选段
《红色娘子军》选段
《沂蒙颂》选段
《天鹅湖》选段
总结
舞剧,在西方统称芭蕾,起源于文艺复兴时 期的意大利,形成于16世纪的法国是一种以舞蹈 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美术、文学等形式, 表现一定的任务和一定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中国舞剧艺术经历了:拿来(引进)、探索、 融合、成熟等不同的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在民族 舞剧锐意创新的态势,随着世界性的交响芭蕾、 现代芭蕾的兴起、新时期的中国舞剧在大胆的吸 收、借鉴中,更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探索阶段:
首演于1957的《宝莲灯》,是中国当代第一部具有典型 意义的大型民族舞剧。 《宝莲灯》依循舞剧的规律将原来的故事结构成:“定情 下凡”、“沉香百日”、“深山练武”、“父子相会”、 “斗龙得斧”、“劈山救母”等6场,紧扣三圣母反抗封 建势力,向往纯真爱情和人间自由生活的主题,充分调动 了舞蹈手段,塑造了6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其中:三圣母 的长绸,刘彦昌的水袖,沉香的剑,霹雳大仙的拂尘以及 二郎神及哮天犬的身法技艺……均是在戏曲舞蹈基础上的 发展创造,很富于表现力。而“沉香百日”一场所展现的 扇子、手绢、“莲湘”(一种带响的花棍)、“大头舞” (假面)……则以丰富多彩的汉族民间舞很好地烘托了欢 乐的气氛。
按照中国人民传统的欣赏习惯,原本比 较喜爱载歌载舞的戏曲形式,“哑吧剧” (50年代中国老百姓对舞剧的戏称)之所以 能在中国很快的生根发芽遍地开花,反映了 群众审美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也是政府 倡导支持的结果。中国舞剧的探索始终遵循 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继 承或借鉴都切忌生吞活剥,而是依据内容的 需要,注重融汇贯通和群众的喜闻乐见。民 族舞剧的探索促进了戏曲舞蹈的提炼与改造, 逐渐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古典舞风格”。
继《宝莲灯》之后,出现了较多神话题材的舞 剧,《小刀会》的上演,是舞剧题材的突破。这 部舞剧以曲折感人的情节,成功地刻划了几个性 格鲜明具有特定时代印迹的人物与《宝莲灯》相 比,在舞蹈语言的运用上,它将戏曲舞蹈与中国 武术很好的结合起来,加强了人物的战斗性并体 现了较高的技艺性;其中也运用了汉族江南民间 舞,使民族风格与地域色彩相融。《小刀会》较 少芭蕾程式的影响,树立了更加鲜明的中国气派 和人格力量。其中表现群众习武练兵的《弓舞》, 舞姿矫健、动作流畅、构图清晰、风格独特,成 为独立上演的著名舞段,获1961年“世青节”金质 奖。
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舞剧艺术
授课人:王世峰
《 白 毛 女 》 选 段
中国舞剧的不Baidu Nhomakorabea发展阶段
中国舞剧欣赏
外国舞剧欣赏 舞剧的定义及特点
追溯中国的舞蹈史,在可供查证的 史书典籍中,尚未见有关舞剧艺术起源 的记载。但是,具有戏剧因素的乐舞却 可追溯至公元前11世纪左右的西周时期。 著名的《大武》就是综合了舞、乐、诗 等艺术形式,表现武王灭商这一历史事 件的情节性大型歌舞。此后出现的《九 歌》(公元前300左右),虽具有更强的 舞剧因素,但依然不是我们今天所共识 的严格意义的舞剧。
成熟阶段:
1959年首演的《鱼美人》实行分段创作—— 汇萃精华,使这部舞剧绚丽多彩,有较高的 观赏性。其中:鱼美人与猎人、山妖的双人 舞,“海底世界”中的“珊瑚”、“水草”、 “珍珠”舞以及诱惑猎人的“蛇舞”……都 相当精致——可独立演出。编舞技法的显著 进步说明了中国舞剧编导在不断走向成熟。 它是中国舞剧探索“洋为中用”的一次成功 实践。
实验性的新兴期:
从49年至“文革”前——可看作其实验性的 新兴期,初期的创作大都以继承发展戏曲舞蹈与 借鉴前苏联芭蕾舞剧的经验相结合为基本方法。 首演于1950年的《和平鸽》拉开了中国舞剧新兴 期的序幕。
这部舞剧的创作题旨萌发于斯德哥尔摩和 平宣言的发布——为表达中国人民保卫和平的 信念而作。戴爱莲扮演的“和平鸽”是具有象 征意义的和平使者,她飞到哪里就给人民带去 福音,但遭到战争贩子的残害,最后在工人的 救助下飞到了北京,受到中国各族人民的热烈 欢迎。
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中国舞剧于本世 纪30年代初见端倪。从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是 “外来艺术”的引进。一批新舞蹈艺术的先躯都 为此做出过有意义的探索,但是舞剧需要较高的 经济投入,相对庞大而稳定的专业演出队伍以及 具有现代化装臵的剧场……等,显然动荡的社会 环境,很难具备这样的条件。此外,舞剧艺术是 舞蹈发展到相当高度的产物,它所应具有的基本 特性:戏剧性基因,广博的题材容量,完整的人 物塑造以及综合多种形式的复合化呈现,世纪初 叶的中国舞蹈,其自身发展也未见成熟到足以产 生综合性的舞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