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清洗消毒制度
幼儿园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清洗消毒制度
![幼儿园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清洗消毒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9addcf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f5.png)
幼儿园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清洗消毒制度
为了保障幼儿园公共场所和物品的卫生,我们制定了以下清洁消毒制度:
一、每天早上对楼道、扶手、窗台、玩具柜、桌子进行表面擦拭消毒,使用有效氯。
二、每天对食堂、保健室分别进行有效氯和紫外线消毒和擦洗。
三、对室内包干地区,每天进行小扫除,每周进行大扫除,每月28日进行一次大扫除。
四、每天确保活动室、餐厅、寝室开窗通风,每天不少于30分钟,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五、厕所随时冲洗,每天午后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确保无污迹和臭味。
六、茶桶每天使用清水清洗,开水消毒,每周使用消毒水进行消毒(250mg/L)。
水壶、茶杯使用洗洁精和清水清洗,
使用蒸汽消毒30分钟。
七、饭前使用清水和有效氯擦拭餐桌,餐具每天餐后进行消毒,口巾、毛巾等一次使用后清洗并使用蒸汽消毒30分钟。
八、每周五进行玩具、被褥的消毒和日晒,先使用清水清洗玩具,然后使用有效氯浸泡30分钟。
每月更换床单并进行
翻晒,教室、卧室、活动室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并做好记录。
通过这些清洁消毒措施,我们将保证幼儿园公共场所和物品的卫生,为幼儿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
幼儿园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清洗消毒制度
![幼儿园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清洗消毒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4001bce83d049649b665858.png)
精品文档
. 文化幼儿园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清洗消毒制度
(一)每天早上对楼道、扶手、窗台、玩具柜、桌子用有效氯进行表面擦拭消毒。
(二)每天对食堂、保健室分别用有效氯和紫外线消毒、擦洗。
(三)对室内包干地区,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每月28为清洁日,进行一次大扫除。
(四)每天做好活动室、餐厅、寝室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每天不少于30分钟。
(五)随时对厕所冲洗做到无污迹、无臭味,每天午后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六)茶桶每天用清水清洗、开水消毒,每周用消毒水进行消毒(250mg/L)。
水壶、茶杯用洗洁精、清水清洗,用蒸汽消毒30分钟。
(七)饭前用清水和有效氯擦拭餐桌,餐具每天餐后消毒,对口巾、毛巾等一用一清洗和蒸汽消毒30分钟。
(八)每周星期五为玩具、被褥消毒、日晒,玩具先用清水清洗,后用有效氯浸泡30分钟,每月床单换洗翻晒,教室、卧室、活动室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并做好记录。
(九)各保教人员配合保健人员做好疾病防疫工作,杜绝传染病蔓延,一旦发生传染病,在保健医生指导下进行检疫、消毒、清洗工作。
清洁消杀工作制度
![清洁消杀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5a00a7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a.png)
清洁消杀工作制度一、目的和原则1.1 目的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预防疾病传播,提高服务质量,制定本清洁消杀工作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共场所的清洁、消毒和杀菌工作,以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
1.2 原则(1)遵循国家及地方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环境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
(2)坚持预防为主,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和杀菌工作。
(3)确保清洁消杀工作质量,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二、清洁消杀工作的组织与管理2.1 成立清洁消杀工作小组,负责公共场所的清洁、消毒和杀菌工作。
2.2 工作小组成员需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2.3 工作小组应制定具体的清洁消杀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频率和责任人。
2.4 工作小组应建立健全清洁消杀工作记录和检查制度,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
三、清洁消杀工作内容与要求3.1 清洁工作(1)保持公共场所地面、墙面、天花板、家具和设施设备的清洁。
(2)定期清洗地面、地毯、沙发、窗帘等。
(3)及时清理垃圾,保持垃圾箱清洁。
(4)定期清洁卫生间、厨房等特殊区域。
3.2 消毒工作(1)使用合格的消毒剂和消毒设备。
(2)对公共场所的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等进行定期消毒。
(3)对卫生间、厨房等特殊区域进行重点消毒。
(4)对公共接触物品和设施进行定期消毒,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桌面等。
3.3 杀菌工作(1)使用合格的杀菌剂和杀菌设备。
(2)对公共场所的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等进行定期杀菌。
(3)对卫生间、厨房等特殊区域进行重点杀菌。
(4)对公共接触物品和设施进行定期杀菌,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桌面等。
3.4 工作要求(1)严格按照清洁消杀工作计划的安排进行操作。
(2)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3)操作结束后,及时对设备和工具进行清洗和消毒。
(4)定期对清洁消杀工作进行自查和整改,确保工作质量。
四、清洁消杀工作的监督与检查4.1 工作小组应定期对清洁消杀工作进行自查,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5篇)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2ae9a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8.png)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1、应配备专人负责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工作,建立有清洗消毒记录资料档案。
2、必须设有公共用具专用洗消间和洗消设施、专用保洁间和/或保洁柜,分类存放,标志明显。
回收用后用品用具应专用回收间存放。
3、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____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并按卫生要求保管。
4、公用杯具、毛巾布草、浴盆、脸盆、脚盆、拖鞋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四冲洗五烘干(晾干)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客房座便器应每日一消毒。
5、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洗消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6、各类用品用具的运输应采用密闭方式进行,应分有干净和已用或受污染用品用具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并有明显标志区分。
7、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8、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其它用具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安全要求。
消毒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2)一、总则1. 为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工作。
二、消毒管理责任1.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的领导责任由相关管理部门负责。
2. 指定专人负责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并明确其职责和权利。
3. 不同场所消毒需求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消毒方案。
三、消毒设备和消毒品1. 对于不同场所的消毒设备和消毒品,应根据需要购置并保持良好状态。
2. 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消毒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作。
3. 购买消毒品时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妥善保存。
四、消毒操作1. 提醒员工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洁净和整洁的工作环境。
2. 制定公共场所消毒操作规程,确保清洁和消毒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消毒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正确的消毒操作方法。
4. 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全面消毒,特别是易污染的区域和设施。
五、清洁程序1. 制订日常清洁程序和计划,并制定相关清洁工具和材料的使用规范。
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清洗消毒制度
![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清洗消毒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d09bf0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0d.png)
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清洗消毒制度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公共场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占据了重要地位。
而在这些公共场所中,例如医疗机构、餐饮场所、办公区域和公共交通等,存在各种各样的物品和设施,例如洗手间、餐具、座椅、货车等。
这些公共物品和设施的清洗消毒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探讨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清洗消毒制度。
一、定义公共场所是指供人共享、利用的各类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医院、餐饮场所、办公区域、公共交通、学校等。
公共物品和设施是指供人群使用的各类物品,例如洗手间、餐具、座椅、货车等。
二、定期清洗消毒制度的重要性定期清洗消毒制度是保障公共场所和公共物品及设施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
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防止疾病传播:各种细菌和病毒在公共场所、物品和设施中大量繁殖,如果不定期清洗和消毒,就会成为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
2. 提高环境卫生:公共场所经常人来人往,环境卫生容易受到污染,定期清洗和消毒可以提高环境的卫生水平,让人们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和学习。
3. 促进公共健康:通过定期清洗和消毒,可以安全快捷地控制各种病菌和病毒的传播,保证人们的健康和健康发展。
4. 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定期清洗和消毒可以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减少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实施步骤1. 制定清洗消毒计划:根据公共场所、物品和设施的使用量和现有的清洗消毒设备,制定清洗消毒计划。
例如,医院洁净区应每天消毒1次,普通病房每天消毒1次,公共交通车厢应每天消毒1次。
2. 选用适当的清洗消毒剂:根据公共场所、物品和设施的不同特点,选用适当的清洗消毒剂。
例如,医院常用的清洗消毒剂有过氧化氢、乙醛和氯化物等,公共交通常用的清洗消毒剂有氯气、次氯酸钠等,餐饮场所常用的清洗消毒剂有漂白粉、过氧化氢等。
3. 建立清洗消毒人员负责制:要求每个公共场所、物品和设施都有专职的清洗消毒人员进行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清洗消毒的质量和效果。
幼儿园卫生消毒相关制度 (2)
![幼儿园卫生消毒相关制度 (2)](https://img.taocdn.com/s3/m/af8dd9d3804d2b160a4ec037.png)
幼儿园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清洗消毒制度(一)每天早上对楼道、扶手、窗台、玩具柜、桌子用有效氯进行表面擦拭消毒。
(二)每天对食堂、保健室分别用有效氯和紫外线消毒、擦洗。
(三)对室内包干地区,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每月28为清洁日,进行一次大扫除。
(四)每天做好活动室、餐厅、寝室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每天不少于30分钟。
(五)随时对厕所冲洗做到无污迹、无臭味,每天午后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六)茶桶每天用清水清洗、开水消毒,每周用消毒水进行消毒(250mg/L)。
水壶、茶杯用洗洁精、清水清洗,用蒸汽消毒30分钟。
(七)饭前用清水和有效氯擦拭餐桌,餐具每天餐后消毒,对口巾、毛巾等一用一清洗和蒸汽消毒30分钟。
(八)每周星期五为玩具、被褥消毒、日晒,玩具先用清水清洗,后用有效氯浸泡30分钟,每月床单换洗翻晒,教室、卧室、活动室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并做好记录。
(九)各保教人员配合保健人员做好疾病防疫工作,杜绝传染病蔓延,一旦发生传染病,在保健医生指导下进行检疫、消毒、清洗工作。
(一)环境卫生):1、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
2、幼儿玩教具要保持清洁,定期要消毒、清洗。
3、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有防暑设备。
4、厕所清洁通风,每周大扫并消毒。
(二)个人卫生:1、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做消毒工作,餐具餐餐消毒,活动室寝室每日消毒。
2、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用流动水或干净水洗手,经常保持清洁。
3、饭后漱口,教育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
4、要求幼儿每周剪指甲一次。
每天带干净小手绢或纸巾。
5、要求幼儿服装整洁,被褥勤晒,床单每月洗一次。
6、保持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损坏灯具等要及时修理,看电视时间不宜过长,不能离地太近,高度要适中。
7、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幼儿开饭前用肥皂洗手。
洗浴场所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
![洗浴场所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b43054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b.png)
洗浴场所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一、总则为加强洗浴场所公共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工作,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洗浴场所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洗浴场所应设立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2. 洗浴场所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消毒员,负责公共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保管工作。
3. 洗浴场所应建立健全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档案,包括清洗消毒记录、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消毒产品使用记录等。
三、清洗消毒设施1. 洗浴场所应设置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专用清洗消毒间,配备必要的清洗消毒设备,如清洗池、消毒柜、保洁柜等。
2. 清洗消毒间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3. 清洗消毒间应设置明显标识,区分清洗区、消毒区、保洁区。
四、清洗消毒程序1. 回收的公共用品用具应先进行分类,区分一次性用品和可重复使用用品。
2. 一次性用品应直接进行废弃处理,不得重复使用。
3. 可重复使用用品用具应先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污渍、细菌等。
清洗过程应使用流动水、洗涤剂,并彻底冲洗干净。
4. 清洗后的用品用具应进行消毒处理,根据用品用具的材质和消毒剂的性质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如高温消毒、化学消毒等。
5. 消毒后的用品用具应进行保洁处理,如烘干、整理、包装等,确保用品用具的清洁、干燥、无菌。
6. 保洁后的用品用具应分类存放于保洁柜内,确保用品用具的有序管理。
五、清洗消毒记录1. 洗浴场所应建立健全清洗消毒记录制度,记录包括用品用具的名称、数量、清洗消毒时间、消毒方法、消毒人员等信息。
2. 清洗消毒记录应真实、完整、可追溯,保存期限不少于两年。
3. 洗浴场所应定期对清洗消毒记录进行检查,确保清洗消毒工作的规范实施。
六、从业人员管理1. 从业人员应持有健康证明,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 从业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严格执行清洗消毒制度,确保用品用具的卫生安全。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本(3篇)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本(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fb354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4.png)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本一、要保持室内干净整洁,每天打扫,随脏随扫,每周五大扫除。
二、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春、夏、秋季常开窗,上午课室7:30—8:00开窗,中午活动室12:00—14:00开窗,卧室11:00—14:00开窗。
三、一人、一巾、一杯、一床,毛巾用后及时清洗,每日消毒,餐具餐餐清洗,保持无锈、无污迹,餐餐有专人消毒并记录。
四、教具、桌椅要保持清洁,每周彻底擦洗、每月消毒一次。
五、厕所要清洁通风,用后冲洗无异味,每天打扫,每周彻底清洗一次。
六、学生饭前、便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每周剪指甲一次,周一检查。
七、学生床单要求每两周回家洗一次,被褥每学期拆洗一次,定期晒被子、褥子。
八、保证学生及时饮水,不限时限量,上午下午温开水,随时补充矿泉水。
九、保持室外环境卫生,不留死角,垃圾日清。
十、每周对室外、草坪、水沟、垃圾箱、教学用具消毒一次。
十一、妥善存放保管消毒剂、洗涤剂,避免学生误服。
十二、消毒由专人负责、记录、检查,做到责任到人。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本(2)1. 引言公共场所是人们集体活动、交流的场所,其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大家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特制定本消毒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提高卫生水平,预防疾病传播。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规范、科学、有效进行,促进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的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学校、医院、餐饮场所等。
4. 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根据疫情发展和公共场所特点,制定消毒方案和周期,确保消毒工作的科学性。
(2)规范性原则: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消毒管理,确保消毒工作的规范性。
(3)全员参与原则:要求公共场所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到消毒管理中来,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5. 责任与义务(1)公共场所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本制度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检查评估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范本(四篇)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范本(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705e5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5.png)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范本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安全,防止传染病的扩散,本制度制定了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的定期消毒工作,确保学校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的各类公共场所和物品,包括但不限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食堂、公共卫生间、学生宿舍、运动场等。
三、工作内容1. 教室消毒: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包括桌椅、黑板、讲台等表面消毒。
2. 图书馆消毒: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包括书架、桌椅、电脑、门把手等表面消毒。
3. 实验室消毒: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包括实验台、仪器设备、实验器具等表面消毒。
4. 食堂消毒: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包括餐桌、餐具、饮水机、厨房设备等表面消毒。
5. 公共卫生间消毒: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包括马桶、水龙头、洗手台、墙壁、地板等表面消毒。
6. 学生宿舍消毒: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包括床铺、桌椅、地板等表面消毒。
7. 运动场消毒: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包括场地、体育器材等表面消毒。
四、工作责任1. 学校设立专门的卫生防疫小组或委员会,负责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的定期消毒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2. 各教学部门、行政部门要建立责任制,负责对本部门的公共场所及物品进行定期消毒,并做好记录。
3.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和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工作。
4. 学校要定期检查和评估消毒工作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记录。
五、督导检查学校将定期进行督导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消毒工作的执行情况、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消毒物品的储存和配备情况等,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反馈。
六、附则本制度由学校卫生防疫小组或委员会负责解释和修改,并在学校内进行公示。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范本(二)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根据国家教育部、卫生部颁发为加的《学生卫生条例》,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校园环境整洁有序1、校园清洁。
校内道路保持平整、硬化;校内道路、公共场(教室、图书室等)保持整洁,无乱扔烟头、纸屑、瓜果皮核,乱倒垃圾、污水、污物,随地吐痰现象存在;路旁无积存垃圾和人畜粪便;校园道路旁和公共场所设有规范的垃圾桶,校园内有规范的垃圾桶无散落垃圾和积留污水,无恶臭。
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四篇)
![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8eab9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10.png)
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一、保证环境卫生的整洁、干净,达到“六无”(无蜘蛛网、无积尘、无垃圾、无积水、无锈污、无异味)、“六亮”(玻璃、灯具、镜面、瓷砖、地面、卫生设施干净明亮)、“无六害”(无蝇害、无蟑害、无鼠害、无蚊害、无蚂蚁害、无臭虫害)。
二、清扫原则。
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先扫后抹、先洁后污、先消后洗。
三、房间清扫程序:1、通风换气;2、清洁(撤掉)使用过的公共物品及废弃物;3、清扫环境及公共设施;4、用吸尘器吸净地面灰尘或湿式清扫;5、饮具、拖鞋、床上用品等统一消毒;6、重新摆放消毒后的公共物品。
四、卫生间清扫程序:1打开排风扇;2清理(撤掉)使用过的公共物品;3、擦洗四壁;4、用消毒药业对洁具(洗面池、浴池、座便器等)进行,喷洒或侵泡15—____分钟后用清水将洁具、地面冲洗干净;5、重新摆放消毒后的公共物品(毛巾、浴巾、漱口杯等),坐便上加封“已消毒”封条。
五、垃圾存放在加盖容器内,日产日清、不满溢。
六、清扫工具要有单独存放处,清洗座便器、洗面器、浴池等用的抹布、刷子专用,并有明显标志。
七、对通风设施及通风口定期进行清扫(洗),不留积尘八、每周对内外环境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扫、检查,并有记录。
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二)是为了维护公共环境的卫生和整洁,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下面是一份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的内容:1. 安排专业清洁人员负责公共场所的日常清洁工作,包括扫地、拖地、清洁卫生间、垃圾收集等,确保公共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2. 制定清洁工作计划,明确清洁任务和清洁频率,并定期对清洁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
3. 确保清洁工具和清洁用品的质量和数量足够,以保证清洁工作的效果。
4. 设置垃圾分类桶,引导公众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减少环境污染。
5. 定期开展大面积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对公共场所中易滋生细菌的区域进行重点清洁和消毒,如卫生间、餐厅等。
6. 设置明显的清洁标识牌和宣传栏,向公众传达清洁工作的重要性和垃圾分类等相关知识。
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
![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176864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16.png)
精品文档
.
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
一、公共场所设置符合卫生要求的公共用品消毒间,上下水设施齐全,场所
整洁,不堆放无关物品,配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各类公共用品消毒设施和保洁设施。
二、清洗消毒间应有明显标志,环境整洁,通风换气良好,无积水积物,无杂物存放。
三、落实专人负责公共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工作。
四、清洗饮具、盆桶、拖鞋的设施应分开,清洁工具应专用,防止交叉传染。
五、公共场所内茶具、拖鞋等公共用品须严格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六、供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公用品的更换、消毒要有工作记录。
七、公共场所内公共用品消毒方法符合卫生标准的要求,做到一冲、二洗、三消毒、四保洁。
八、公共用品须配备密闭专用的保洁设施,经清洗、消毒后的公共用品必须分类保洁存放。
保洁时间较长的茶杯、口杯、酒具等杯具,必须再次进行清洗消毒后,方可供客人使用。
九、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毛巾擦干,以防止受到再次污染。
十、配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
附:l、茶具、口杯:采用电子消毒柜,时间20--30分钟;
2、理发刀具:紫外线消毒柜,时间20--30分钟;
3、美容工具:紫外线消毒柜,时间20--30分钟。
或250—5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4、拖鞋: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5、脸盆、脚盆: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6、棉制品:蒸汽消毒,100℃作用20—30分钟。
幼儿园公共场所及物品消毒制度
![幼儿园公共场所及物品消毒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4ada37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1.png)
幼儿园公共场所及物品一律按规定定期做好日常预防性消毒及传染病发生期间的重点消毒工作。
一、日常预防性消毒要求:(一)餐具、茶具、毛巾蒸汽消毒,时间为 30 分钟以上;煮沸消毒,水开后 20-30 分钟以上;做到幼儿一人一杯一巾一用一消毒。
(二)周围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有效氯含量 250mg/L 消毒液拖、擦、喷洒、浸泡每天一次。
(三)玩具消毒每周一次:先清洗后消毒,有效率含量250mg/L 浸泡半小时,晾干备用。
(四)被褥消毒:每两周暴晒一次(12 小时),每月清洗一次。
(五) 手的消毒:用药物肥皂或者洗手液流动水进行洗手。
(六)睡房空气:紫外线消毒 30 分钟, 9 月-10 月份每周一次, 11 月份到次年 4 月每周两次, 5-6 月每周一次;每天开窗通风,一天三次,每次 20 分钟以上。
(七)活动室空气: 0.2%-0.5%过氧乙酸喷雾每周一次;每天开窗通风,一天三次,每次 20 分钟以上。
(八)清洁抹布有效率含量 250mg/L 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拖把有效率含量 1000mg/L 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
二、发生传染病后的消毒要求:(一)发生传染病的班级与未发生传染病的班级物品用具等分开消毒。
(二)餐具、茶具、毛巾、周围环境物体表面、玩具、被褥、睡房空气等在常规预防性消毒的基础上消毒药液浓度加倍;消毒频率和作用时间增加:周围环境物体每天两次,玩具每天一次,睡房、活动室空气每天一次,被褥暴晒 24 小时。
(三)分泌物、排泄物消毒:有效率含量 1000mg/L 消毒液,搅匀加盖 2 小时;容器使用后消毒,有效率含量1000mg/L 溶液浸泡消毒 30-60 分钟。
一、个人卫生与消毒1、保证幼儿认真做到饭前便后用流动水洗手。
2、幼儿每人一巾,每天清洗并消毒一次。
在毛巾专用消毒柜或者 0.5%84 浸泡 10 分钟消毒 (浸泡后要用清水洗数次)、晾干后挂入毛巾架。
3、刷牙杯与牙刷个人专用,牙刷每 3 个月更换一次(损坏及时更换)。
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制度(5篇)
![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b4e42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9.png)
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制度一、公共场所置符合卫生要求的公用品消毒间,上下水设施齐全,配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各类公用消毒设施和保洁设施。
二、落实专人负责公用品的清洗、消毒工作。
三、公共场所内茶具、拖鞋等公用品须严格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供顾客使用的公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四、公共场所内公用的保洁设施,经清洗、消毒后公用品必须分类保洁存放。
五、公用品须配备专用的保洁设施,经清洗、消毒后的公用品必须分类保洁存放。
附:(一)物理消毒。
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热力消毒方法。
1、煮沸、蒸汽消毒。
100℃作用____分钟以上。
可用于饮具、盆、毛巾、床上用棉织品的消毒。
2、红外线消毒。
125℃作用____分钟以上。
可用于饮具、盆的消毒。
(二)化学消毒。
用含氯、溴或过氧乙酸的消毒药物消毒。
1、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为250毫克/升的消毒溶液浸泡____分钟,可用于盆、饮具的消毒或用于物品表面喷洒、涂擦消毒。
2、用____%-____%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为1000毫克/升的消毒液中,浸泡____分钟,可用于拖鞋消毒。
化学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应用净水冲去表面的消毒剂卫生用品索证、验收制度一、专人负责采购,采购人员要有相应的经历、资历及较强的责任心。
二、客用化妆品索证时,应向供货方索取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产品生产许可证及产品近期检验报告复印件。
三、购买消毒产品,应向供货方索取国产或进口消毒药剂和消毒器械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
四、客用化妆品、消毒产品及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采购设立专人验收并造册登记,遵循先入先出的原则。
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一、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取得“从业人员健康证”才能上岗工作。
二、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三、从业人员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遵守“五四制”即勤洗澡、勤换工作服、勤理发、勤剪指甲。
关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5篇)
![关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fab2a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c.png)
关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清洁用具消毒管理制度为了做好本经营单位清洁用具的消毒工作,更好地履行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保障顾客的身体健康安全,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清洁用具在专用的洗消间(区)进行清洗消毒,并且有专用的清洗、消毒池(桶),分类清洗消毒。
2、要定期将清洁用具如抹布、拖把等用消毒剂消毒并置于太阳下曝晒。
3、安排专职或兼职人员对清洁用具的定期消毒进行落实并进行登记。
4、消毒按顺序进行:消毒前洗净→消毒→冲洗→晾晒5、消毒后的清洁用具经晒晾晒干爽后,放于固定处。
关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2)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环境的卫生安全和人们的健康,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1. 环境卫生管理:公共场所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桌椅、门窗、卫生间等设施的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卫生达标。
2. 垃圾管理:公共场所需要设立专门的垃圾收集处,定期清理和清运垃圾,分类处理垃圾,避免垃圾滋生细菌和传播疾病。
3. 餐饮管理:公共场所的餐饮服务需要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进行食品卫生管理,包括食材采购、贮存、加工、烹饪、出售等环节的卫生要求,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4. 卫生设施管理:公共场所需要配备卫生设施,如洗手间、洗手液、纸巾等,保证人们能够方便地清洁双手。
5. 消毒措施:公共场所需要定期进行消毒,包括使用消毒剂对公共场所的各种设施和物品进行定期消毒,杀灭病菌和病毒。
6. 健康宣传:公共场所需要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
7. 监督检查: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需要有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卫生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这些卫生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障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保护人们的健康。
关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3)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是确保人们身体健康,预防传染病扩散,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5篇)
![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486f7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e.png)
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公用茶具消毒卫生管理制度为认真贯彻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范公共场所公用茶具消毒卫生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四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设置专用清洗消毒间,保持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污染物品和清洁物品分开,标识明显,消毒间内不存放个人物品和与消毒无关物品。
二、配备专用清洗、消毒、保洁设施和有效消毒剂。
并做好消毒记录。
三、消毒流程合理。
物理消毒法流程:一刷二洗三消毒四保洁。
化学消毒法流程:一清洗二消毒三冲洗四保洁。
四、茶具表面保持光洁、无污垢、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公用茶具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五、有专人负责管理,保证消毒设施正常运转。
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2)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进行管理和监督,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
下面是针对不同类别的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的介绍:一、餐饮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1. 餐饮场所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1)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餐饮场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餐厅、厨房、餐具等物品的卫生;(2)垃圾处理:餐饮场所要配备垃圾分类容器,并且定期清理垃圾,确保环境清洁;(3)灭蟑螂、灭老鼠等害虫防治:餐饮场所要制定相应的害虫防治措施,定期进行防治工作;(4)通风设备管理:餐饮场所要保证通风设备良好运转,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2. 食品卫生管理制度(1)食品采购管理:餐饮场所要选择合格的食品供应商,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2)食品储存管理:餐饮场所要按照规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储存食品,防止食品变质;(3)食品加工管理:餐饮场所的食品加工过程要保持清洁,避免交叉污染;(4)食品售卖管理:餐饮场所要保持菜单清晰明确,食品陈列整齐有序,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3. 员工卫生管理制度(1)员工健康管理:餐饮场所要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2)员工个人卫生管理:餐饮场所要加强对员工的个人卫生管理,包括洗手等卫生习惯的培养;(3)员工培训管理:餐饮场所要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和卫生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4)员工着装管理:餐饮场所要规范员工的着装要求,包括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等。
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规定
![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91e6c0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d.png)
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规定一、目的与适用范围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的卫生,规范公共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保洁工作,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
二、清洗消毒保洁原则公共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保洁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全过程规范化管理:要求负责人根据场所规模、使用人数、地域气候等因素,制定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工作方案,并定期进行整改;2.分离污染:根据用具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清洗消毒保洁流程,确保不同用具之间相互分离污染,防止交叉感染;3.强化消毒保洁:针对高风险区域和用具,采取强化消毒保洁措施,提升清洗消毒效果;4.实现可追溯:对清洗消毒保洁过程及记录进行记录和管理,以便于追溯;三、清洗消毒保洁方案1.清洗消毒保洁方案要根据用具的类型和功能进行制定,例如:–洗手间:大中型压力消毒锅+双氧水消毒、擦洗、烘干;–餐具:机洗+高温消毒+空气消毒机;–床上用品:清洗+清洗剂浸泡+高温消毒;–公共设施:擦拭+清洗剂+消毒剂消毒;2.公共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保洁过程要记录,包括时间、人员、用具、清洗工艺、消毒方法、消毒剂使用量等;3.清洗消毒保洁人员应进行定期体检,并接受培训,确保清洗消毒保洁过程符合卫生规范。
四、清洗消毒保洁流程1.洗涤:对污垢较重的用具,应先进行浸泡和清洁,使用无效氯消毒颗粒、清洗剂等清洁剂进行擦洗;2.冲洗:将洗净用具放入清水中浸泡冲洗,去除残留的清洁剂和污渍等;3.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如5%次氯酸钠、双氧水等,对不同用具选择不同浓度的消毒液进行消毒;4.烘干:对确保洗净的用具,通过烘干处理,保证用具表面的水分完全蒸发,防止污染和细菌滋生。
五、监督检查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质量的监督检查应当进行定期检查,根据不同场所制定相应的检查方案,切实履行公共场所管理职责。
六、执法和处罚对不按照本规定执行的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模版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cc2d5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7.png)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模版一、背景介绍随着新冠疫情的出现,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的卫生消毒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我们特制定了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以确保学校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二、目的和范围1. 目的:建立科学合理的消毒制度,减少病毒和细菌在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中的传播,保证校园内师生的健康安全。
2. 范围:适用于学校内的公共场所,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室、食堂、洗手间等各类公共区域和公共物品,如桌椅、黑板、电脑、水龙头等。
三、定期消毒制度1. 原则:按照“主动预防、科学消毒、常态管理”的原则,实行定期消毒,保障学校环境的卫生。
2. 时间安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消毒时间表,确保每个公共场所及物品都能得到定期消毒。
3. 消毒频次:消毒频次根据不同公共场所和物品的使用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高频次使用的场所和物品每天消毒一次,低频次使用的场所和物品每周消毒一次。
4. 消毒方法:采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消毒方法,例如喷洒消毒剂、擦拭消毒剂、紫外线消毒等。
5. 消毒剂选择:根据不同场所和物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确保对人体无毒害。
四、消毒具体步骤1. 开始消毒前,工作人员需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2. 针对不同公共场所和物品,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和消毒剂。
3. 擦拭型消毒:对桌椅、黑板等硬表面物品,使用消毒剂擦拭整个表面,确保覆盖每个角落。
4. 喷洒型消毒:对墙面、地面等大面积物品,使用消毒剂喷洒并均匀覆盖。
5. 紫外线消毒:对小型物品,如电脑、手机等,使用紫外线消毒设备进行辐射消毒。
6. 消毒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工作用具,将废弃物处理到指定地点,并洗手消毒。
五、消毒后的管理与监督1. 消毒完成后,应做好记录,包括消毒时间、消毒人员、消毒方式等,便于日后的查阅。
2. 学校应设立专门人员对消毒工作进行监督,确保消毒制度的贯彻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清洗消毒制度
(一)消毒范围共用部位:房屋底层总门、楼道、楼梯间等。
公共设施设备:活动室、阅览室、体育器材等。
(二)公共区域的消毒由学校安排专人进行定时、定点消毒和检查。
对进出人员使用频繁的部位,包括楼梯扶手、门把手、体育器材、共用厕所等经常进行擦洗和消毒。
(三)通风要求对房屋公共部位、公共场所应当经常开窗通风或增加通风设备,保证公共区域空气流通,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四)消毒方法门厅、楼梯、楼道、活动室、阅览室、体育器材等消毒:对地面、墙壁以及经常触摸的物体如门窗、门把手、开关、栏杆、柜台、桌椅、水龙头等表面每天湿性清洁,必要时可用0.05%—0.1%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或有效溴250ml/L—500mg/L的消毒溶液喷洒、喷雾或擦拭,作用时间不少于60分钟,然后用清水与干净的抹布擦去残留的消毒剂。
公共厕所(洗手池、卫生间)等消毒:卫生洁具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擦拭30分钟。
(五)消毒人员要求:
1、学校安排专人对消毒人员测量体温和卫生检查,佩戴标志上岗。
2、消毒剂溶液配制应在通风良好的场所进行,配制时应穿戴工作服、口罩、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防止消毒液直接与皮肤、黏膜接触,一旦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3、消毒工作完毕后,应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双手,必要时用含有效碘3000 ml/L ——5000 ml/L的碘伏或75%乙醇溶液擦拭消毒手部1分钟—3分钟。
(六)消毒记录
1、消毒工作由学校实施的,负责人要布置具体消毒工作安排,加强自检,做到消毒记录明确,责任到人,不遗漏,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
2、消毒工作由专业实施的,消毒应建立消毒档案,包括清洗时间、地址、操作消毒人员姓名、使用消毒剂名称及配制方法,做到自检记录。
并协同做好检查记录工作,对消毒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应及时向消毒人员提出整改意见。
(七)检查要求:公共区域预防性消毒工作,加强指导、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作为考核管理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