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人教部编版2019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 大青树下的小学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词语造句;能够复述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的情感;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友好相处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课文主要描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描绘了学校的环境、老师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学校附近的自然风光。
2. 生字词: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词语造句。
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4. 口头表达:能够复述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词语造句。
2.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主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歌曲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找出不懂的生字词。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共同学习生字词。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活动展示:学生进行课文复述、角色扮演等活动,展示学习成果。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2. 教学目标: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词语造句。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把握课文主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1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前解析】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情感,一个情字贯穿全文,作者是吴然。
本课重点一是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是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关注结构:课文段落分明,层次清晰。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
◇第一自然段:写了学生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
◇第二至三自然段:写了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
◇第四自然段:用“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点题,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自豪之情。
关注语言:课文表达丰富,有许多有新鲜感的词句。
如“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样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关注拓展:◇形容颜色的成语:绚丽多彩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五光十色万紫千红◇少数民族服饰知识拓展:傣族:傣族妇女传统服饰为窄袖或无袖短衣和筒裙。
傣族男子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面穿长管裤,还会用布包头。
景颇族:景颇族妇女传统服饰上为短襟无领窄袖衫,胸、肩和背部饰有银泡、银牌和银穗,下为用红黑黄绿等各色毛线织出美丽图案的毛质筒裙,头饰为羊毛织成的包头,小腿包裹与筒裙质地色泽相同的裹腿。
男子穿对襟短衣和宽管长裤,戴布包头。
阿昌族:阿昌族妇女上衣均为长袖圆摆对襟衣,下着筒裙,也配戴银项圈、银手镯等饰物,还戴包头,头巾上饰花。
男子穿对襟短衣和宽管长裤,戴布包头。
一般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戴黑色或白色包头。
德昂族:德昂族也称“崩龙族”,德昂族男子多穿蓝、黑色大襟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布头巾,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
德昂族妇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用黑布包头,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用四五对大方块银牌为钮扣,长裙上织有彩色的横条纹。
【教学目标】1.认识“坝、汉”等 10 个生字,会写“晨、绒”等 13 个字,会写“早晨、穿戴” 等 16 个词语。
部编新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三篇
部编新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三篇篇一教学教案【教学构想】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字,扫清浏览障碍,对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认真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但各不雷同;他们很高兴,他们一同上课。
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师:对,这些小朋友确实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中小学。
板书课习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
(3)正音后,开火车读。
“摔”是翘舌音。
“坝”读“bà”,不读“bèi”。
(4)做游戏,稳固字词。
同桌互相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5)学生互相交流识记妙法。
坝——贝汉——汗摔——率跤——交凤——风(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划、笔顺)3.同桌相互检查课文朗诵情况,稳固生字的认读、识记。
三、指导写字1.指名读生字、新词。
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装”:上下构造,注意各局部位置,互相要结合紧凑。
“绒”:左右构造,右边局部“戎”不要写成“戒”。
4.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5.展示:小组内相互展示自己写的字。
6.评价:自评、互评。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朗诵课文,同桌相互交流:你读了每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全班交流,老师小结,并板书: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3.你最喜爱哪些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诵。
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篇二教学要求: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生字组词造句。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培养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
(2)培养关爱同学、尊敬老师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叙述顺序。
2. 生字词学习: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生字组词造句。
3. 阅读能力培养: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情感教育:感受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培养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生字组词造句。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如何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学习。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分析课文叙述顺序。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培养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2. 内容:课文重点词语、句子。
3. 结构:课文叙述顺序图。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含两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一)一、教材分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
课文按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的顺序描写了孩子们一天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对这所小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为学生展现了边疆小学独特的风貌,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描写校园生活的方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于边疆地区的生活和文化可能了解较少。
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坝、汉”等10 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 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悟、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学习作者描写校园生活的方法,进行小练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学习作者描写校园生活的方法,进行小练笔。
五、教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和独特。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启发式教学法: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学法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想象法: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课文的意境美。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人教部编版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一、教材分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 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部编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难点】1.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坝、汉”等7个生字,会写“晨、绒”等9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板块一单元导读,发现“新鲜”1.聚焦“单元导语”。
(1)课件出示二年级(上册)教材封面、对应目录、某个单元的内容。
学生对比三年级(上册)教材,说说自己的发现。
(2)介绍篇章页:每个单元课文开始前多了一页,这一页叫“篇章页”。
课件出示:2.揭示课题。
(1)默读篇章页上半部分的句子,说一说: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2)画出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要求,交流:你认为什么是“新鲜感”?(对学生的回答不予评价,只鼓励说出自己的思考)(3)揭示课题:让我们走进第1课,切实体验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有哪些,它们“新鲜”在哪里。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三年级开始,教材编排体例与一、二年级有很多不同,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单元导语”的出现。
关注篇章页的学习,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意识,有助于学生明确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知“新鲜”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教案(多篇)
1.大青树下的小学【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语言运用:重视朗读的指导,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思维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审美创造: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通过对比阅读有新鲜感的词句,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本文描写了一所边疆的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关注结构:课文段落分明,层次清晰。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
关注描写:课文表达丰富,有许多有新鲜感的词句。
如“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样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教学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能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重点、难点)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重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学习第一自然段,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课件3)导语:过了一个快乐的假期,我们又回到了可爱的学校。
谁来和我们分享分享学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所特别的小学——《大青树下的小学》。
2.教师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齐读课题。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教案一:《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 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故事内容,理解其中包含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2. 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感受故事所传达的情感和哲理。
2. 培养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所传达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2. 运用思维方法分析和解读故事。
教学准备:1. 预先阅读故事《大青树下的小学》,并准备故事简介和主要内容的PPT。
2. 准备教学用书《大青树下的小学》和相关的练习材料。
1. 导入新课:使用PPT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和基本情节,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正文:读故事《大青树下的小学》,并要求学生做好听写笔记。
3. 分组合作:随机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流笔记并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指导学生形成对故事的个人理解。
4. 故事分析:让学生把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并讨论故事中所传达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5. 小结扩展:总结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6. 练习巩固:完成相关练习,如填空、阅读理解等,检测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7. 课堂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8.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撰写一篇读后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教案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 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故事的主旨和主题,并能从中感悟人生哲理。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 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把握故事内容的主旨和主题。
2. 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巧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
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2. 运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读故事。
教学准备:1. 预先阅读故事《大青树下的小学》,并准备故事简介和主要内容的PPT。
部编版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1教学目的: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
会写“晨、绒”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能找出文中有新颖感的句子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颖感的词句,在互相交流的根底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展了亲密接触。
这节课,我们要深化理解课文,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成为最知心的朋友。
如今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1. 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选一个有新颖感的词语给大家造个句子吧!这篇课文中具有新颖感的词句还有那些呢?让我们快速进入课文吧。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1.第一自然段〔1〕指生朗读第一段,这一自然段中你觉得有新颖感的句子是那些?〔2〕考虑: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呢?学生读后交流。
老师提示时间,地点,人物引导学生说出第一自然段主要内容。
〔3〕我们一起再读一读上学路上的情景是什么样的练习说句子.〔4〕在文中找一找还有没有这样的句子。
〔5〕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6〕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觉得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之处?2、二、三自然段播放课文二三自然段录音。
(1)老师讲解第二自然段,让学生简单理解过渡段的作用。
(2)他们是怎样读课文的?你从哪里看出他们读的很认真?(3)指生读上课时局部内容。
(4)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非常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似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侧面衬托孩子认真学习,连小动物都被吸引过来--意思讲到就行〕〔5〕下课了,小朋友们又玩了什么?〔6〕读读有新颖感的句子。
小学教案设计《大青树下的小学》
小学教案设计《大青树下的小学》《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清晰,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文中描写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场景,如不同民族的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还有小动物们的出现,增添了校园的欢乐气氛等。
这些描写展现了这所小学独特而充满活力的校园生活。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基础的语文知识积累。
他们对学校生活有亲身体验,这有助于他们理解课文中的校园场景描写。
然而,对于边疆地区的民族特色以及民族间团结友爱的深刻内涵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他们在阅读时可能更多关注表面的故事内容,对于文中一些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需要教师引导去体会。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如“坪坝、穿戴”等。
- 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体会课文的意境。
- 学习作者描写学校生活的方法,提高描写场景的能力。
- 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交流讨论关于边疆小学与自己学校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边疆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感受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生字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点,如民族众多、校园环境优美、充满欢乐等。
- 找出文中描写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范文(通用7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范文(通用7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范文(通用7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1一、教材分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课后生字词的注音熟读课文,扫清生字词,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能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并且在课文中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词语,与同桌交流,说出理由。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什么样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校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关注到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扫清生字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的。
2.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学校,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习作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到来了,今天早晨起来吃过早饭之后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生:上学师:是的,要背上小书包上学校,走进美丽的校园里你们开心吗?生:……师:你们的校园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学校里会发生哪些事情呢?生:……师:同学们能积极的发言,老师感觉到你们的校园生活是很丰富的,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大青树下的小学,看看这个校园是怎样的,小朋友们在这个校园里都会做些什么事吧!(二)认识字词,熟读课文师: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页,读课文,根据第4页课后生字的注音扫清课文里的生字词,有不会的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桌。
(3分钟)生:……师:同学们对生字词掌握得如何呢?哪位小朋友愿意挑战一下呢?(出示课件的生字词,先让学生读,然后再出示拼音,紧接着老师领读,同学之间互读)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词,那现在老师为大家范读课文,感受一下大青树下的校园。
(三)感受情境,讨论学习师:现在老师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同学们再细细的品读课文,感受这所小学的特点,并找出你喜欢的,或者是你认为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桌讨论。
生:……师:同学们讨论的真激烈呀!那你们讨论的结果是什么呢?谁能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呢?甲生:……师:学生甲说他认为“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大青树下的小学写活了,所以他认为很新鲜,很精彩。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第1篇】《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校生活》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描写我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学校里,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体现了学校团结的氛围,反映了学校的欢乐、祥和气氛。
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
二、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基于识字写字:三年级学生的字词识记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字词的学习相对轻松。
基于阅读:《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学校生活,由于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过渡时期,篇幅与低年级相比要长一些,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涵义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
会写“晨、绒”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难点: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五、教法学法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
202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下面是整理的6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原文及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通过找近义词、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点: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示,说说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流程一、学习“篇章页”,明确学习目标。
(一)课件出示“篇章页”。
(二)引语:同学们,打开三年级的语文书,你会发现:与以往一、二年级的语文书相比,在每个单元前多了这么一页学习提示。
我们管这一页叫篇章页。
1.指名读。
2.老师引导概括。
适时板书:校园生活,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看图片说场景,引发阅读期待。
(一)看图片,说场景。
1.课件出示学生生活、学习的'图片;2.学生描述场景;3.揭题,板书课题;(二)设疑,引发阅读期待。
这所学校与我们学校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三、默读课文,初步感受其特别之处。
(一)根据要求,学生再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找出你认为这所学校比较特别的地方,用“——”划下相关句子。
(二)反馈预习作业,以学定教,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2.学写难写的字;(操作步骤:反馈预习,学生观察、交流—老师范写—学生练写——评价)3.运用“七彩云南风光片”介绍云南,帮助学生认识不熟悉的事物。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的云贵高原上,那儿四季如春,景色宜人。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部编版)
在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和朗读练习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但我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并不均衡,有些学生显得较为被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的讨论环节中,提前为学生提供一些讨论话题,并鼓励他们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反思
在教授《大青树下的小学》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的多元文化氛围。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的方式,我发现学生们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和分享非常感兴趣,这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但在这一环节,我意识到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空间,鼓励他们分享更多的生活点滴,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句型结构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句型结构较为复杂,如“有……有……还有……”,学生可能难以模仿。教师应通过分解、重复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掌握。
-情感体验:课文描述了一幅欢乐的小学校园生活场景,但学生可能无法充分体会到其中的情感。教师应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文中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思维拓展:课文中涉及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可能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教师需要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和句型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主题,如“我心中的小学”。
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三篇
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三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描述的场景和人物,描绘出小学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描绘出小学的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态度。
(2)培养学生与同学和谐相处、团结友爱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描述,发挥想象力,描绘出小学的生活。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描绘小学生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大青树下的小学。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学的认知和期待。
2. 学习课文:(1)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生字词学习:(1)教授生字词,让学生跟读、模仿。
(2)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记忆。
4. 课堂练习:(1)请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出小学的生活。
(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互相交流。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家长协助孩子用生字词造句。
2. 拓展作业:(1)邀请孩子观察学校的生活,用文字或绘画形式记录下来。
(2)培养孩子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态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巩固生字词掌握程度。
3. 拓展作业:评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观察与记录,了解他们的情感态度。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的小学生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学生活的认知和体验。
部编版《大青树下的小学》精品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人教(部编版)《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遵循制定教学目标的标准性原则,以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
2.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P20)“教学过程的中心既不是单纯的学生,也不是单纯的教师。
教学的辩证法就是,教师和学生是教或学的中心人物。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朱慕菊主审,《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P219)。
所以,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由一个又一个学生直面任务问题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所构成。
3.达成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学目标导向就是以学定教,所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必须有教学目标依据。
4.强化反馈评价,完善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思维过程调整教学,进行指导,实现顺学而导。
5.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维教学目标,让学生亲历语文学习过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习得语文素养。
6.落实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一语文课程性质要求,教师“教阅读”“教表达”,学生“学阅读”“学表达”。
教科书分析:1.课文属于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上学、上下课两个场景和环境一个画面,介绍了一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让我们感受到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习生活的美好。
2.本单元是学生进入第二学段三年级学习的第一个单元,具有过渡性质:会认的字量开始减少,会写的字量开始增加;“学阅读”和“学表达”的学习比重增大,这一篇课文的学习,体现了第二学段三年级的这个学习特点。
但是,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识字与写字仍然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应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和重视,默读的学习掌握仍要进行,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容量、环节等的合理分配组织,注意使用适合的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有效地进行各教学内容的教学。
人教部编版《大青树下的小学》完美版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初步体会文章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体会描写窗外十分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导入课文,板书课文题目过渡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
那么,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二、先学环节(一)出示自学清单二1.哪些句子体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2.课文是怎样描写小学生在教室里学习的?根据课文内容,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这时候,窗外(),()不摇了,()不叫了,()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地听着。
3.下课了,小学生们都做些什么呢?课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这所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5.课外搜集有关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资料。
(二)小组交流1.根据小组人数,组长合理分配问题。
2.一人说,其他人听,听后纠正、补充,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全班展示请四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质疑。
每个小组展示一个问题。
三、后学环节预设与点拨预设1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不难知道大青树下的小学美在景色、衣着、行为、朗读声,难点在于朗读。
指导、体验朗读:景色美:通过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体会景色美,并用温柔、欢快的语气朗读。
衣着美:通过观看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学生的图片,体会衣着美,并用高兴、自豪的语气朗读。
行为美:通过“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一句,体会同学们对动物的友好,对老师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并用欢快、真诚的语气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描写的是在西南边疆一所建在大青树下的民族小学里,各民族的小学生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快乐地学习生活的情景。
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团结的自豪、赞美之情。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读书方法进行朗读,帮助学生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
运用引读、自读、赛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友爱和团结。
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少数民族服饰、风俗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师生)2.预习生字,制作生字卡片。
(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新词。
教学准备1.制作教学课件。
(教师)2.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插图引入,揭示课题(用1.出示课文插图,教师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图中学校和自己1.学生交流汇报:(1)图中的校园有动物,我们学校没有。
1.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哪些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知道的还有哪些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5分钟)学校的区别。
2.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同学们穿着不同的服饰,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这所小学建在一棵大青树下。
板书课题。
3.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到的问题吗?(2)图中学生的穿戴和我们不一样。
2.齐读课题。
3.学生质疑: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哪些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22分钟)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教师重点指导“绒、摔、跤、凤”的读音及“晨、鲜、静、所”的笔顺。
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如:采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艳、洁”;采用换偏旁的方法认识“扮、坝”等。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绒.毛(rénɡ rónɡ)摔.跤(suāi shuāi)4.比一比,组词。
扮()扬()纷()杨()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你对“大青树下的小学”有怎样的了解?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1.默读课文,学生认真感知文章各部分内容。
2.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同学们5.大青树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同学们上课、下课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结尾点题,抒发了对民族小学的热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用时:3分钟)1.教师引导归类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
2.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生字词。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大声朗读。
7.读拼音,写词语。
zǎo chén xiān yàn()()fú zhuānɡ dǎ bàn()()jìnɡài ān jìnɡ()()教学反思引用课文插图中直观形象的图片,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的状态,教师据题质疑,激发学生探索的愿望,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大青树小学学生学习生活的幸福,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并体会其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2.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如:自读、互读等,进行感悟。
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复习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内容。
3.引导学生围绕“喜爱”和“赞美”这两个词来学习全文。
1.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大青树下这所小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学生自由探究:作者为什么会喜爱这所边疆小学呢?8.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喜爱和赞美这所边疆小学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分段读议,体会情感(用时:25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2.齐读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这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引导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4.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最后一自然段,以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5.引导学生思维拓展:课1.学生读后交流:抓住课文中的三个“从”、三个“有”、三个“向”,从上学路上的景色、学生的服饰及到校后的活动等展开想象。
2.了解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学生研读“上课”和“下课”的内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动物、景物的和谐美。
如:(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9.读句子,回答问题。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孩子们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句中描写小动物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结尾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4.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评价。
5.拓展:发挥想象,你还能往下写些什么内容呢?三、感悟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用时:5分钟)你还喜欢哪些句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0.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回顾课文,开展活动(用时:5分钟)1.引导学生说说对大青树下的这所小学的感受。
2.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学校或同学。
1.假如你也是这所小学的学生,你会喜欢这所学校吗?为什么?2.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什么?选一个场景说一说。
教室里操场上大树下11.介绍自己的学校或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设计本课时,我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读去寻找重点语句,通过对重点语句的体会、感悟,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让文本走进学生心中。
不足之处是没有完成对课文相关阅读知识的处理,如了解各民族的服装特点等。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片段◆体会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感受作者对这所小学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校园美丽的词句。
生: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课件出示相关课文内容)师:为什么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校园的美丽呢?生1:到大青树小学的路上开满了绒球花和太阳花,五颜六色,一定很美。
生2:大青树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
师:同学们对这句话感受很深,还有哪些语句让你觉得校园很美呢?生: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课件出示)师:“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生1:绚丽多彩就是颜色鲜艳,色彩多。
生2:服装的颜色本身就很靓丽,而大青树小学的学生又来自不同的民族,穿着不同的服装,简直是服装大聚会呀,再加上每个学生欢快的笑脸,所以让校园更美丽了。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让我感受一下校园的美丽。
(学生感情朗读)生:我从“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这句话,也感受到校园的美。
这是个写景的句子,景美,校园也美。
师:学校有那么多美景却不写,为什么偏偏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呢?生:钟声悠悠,竹影绰绰,更增添了校园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
师:大青树小学的校园这么美,你能读出来吗?(指导朗读,感受校园的美,体会作者表达的赞美、自豪之情)赏析:老师在教学这一重点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勾画、理解体现校园美丽的重点语句,让学生自己的体验,也有了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