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
街道溪黑臭水体长效治理工作方案黑臭水体处理
![街道溪黑臭水体长效治理工作方案黑臭水体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52ef627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8.png)
街道溪黑臭水体长效治理工作方案黑臭水体处理一、问题概述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街道溪黑臭水体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影响城市形象,还严重威胁周边居民的生态环境。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长效治理方案,确保水体得到有效处理。
二、治理目标1.确保街道溪水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
2.提升水体周边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3.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水体治理与维护的可持续发展。
三、治理原则1.综合治理:将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全面治理黑臭水体。
2.科技创新:运用先进技术,提高治理效果。
3.社会参与:鼓励居民参与治理,形成共治共享的局面。
4.长效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治理成果得到巩固。
四、治理措施1.源头减排(1)加强排水管道建设:提高排水管道覆盖范围,减少雨水径流。
(2)推广雨水收集利用:鼓励居民、企事业单位收集雨水,用于绿化、景观等用途。
(3)提高垃圾分类处理水平:减少垃圾填埋,降低对水体的污染。
2.过程控制(1)强化污水处理: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确保污水处理效果。
(2)实施水体清淤:定期对水体进行清淤,减少底泥释放的污染物。
(3)推广生态修复技术:采用人工湿地、植物浮岛等生态修复技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3.污染末端治理(1)加强污染源监管:对周边企事业单位、餐饮业等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
(2)实施水体生态修复:通过投放微生物、种植水生植物等方式,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3)推广绿色建筑:鼓励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减少建筑污染。
4.长效管理(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黑臭水体治理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各部门职责。
(2)加强监测监控:定期对水体进行监测,确保治理效果。
五、实施步骤1.调查评估:对街道溪黑臭水体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污染源、污染程度等信息。
2.制定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具体的治理方案。
3.工程实施:按照方案,有序推进各项治理工程。
4.监测评估:在治理过程中,定期对水体进行监测,评估治理效果。
贵阳市城市黑臭水体等涉水问题整治工作方案
![贵阳市城市黑臭水体等涉水问题整治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3186e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0.png)
贵阳市城市黑臭水体等涉水问题整治工作方案贵阳市城市黑臭水体等涉水问题整治工作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切实推进我市城市黑臭水体等涉水问题整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全市黑臭水体等涉水问题整治力度,按照“定路线图、定工作量、定时间表、定责任人”的工作要求,扎实抓好问题整改,切实提高全市水污染防治水平,进一步增强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治理目标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通知》要求,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运、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开展全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力争实现2018年底前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的目标。
三、治理措施(一)生态环境部通报我市的4处黑臭水体治理。
1.完成云岩区茶店大沟(明沟段)沟口及大沟改造工作。
(牵头单位:市水务管理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责任单位:云岩区政府;责任人:林刚;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前)2.完成南明区贵棉大沟(浙江商城家具广场河段)、太慈大沟(明敞段)沟口及大沟改造工作。
(牵头单位:市水务管理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责任单位:南明区政府;责任人:朱刚;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前)3.完成七彩湖清淤、环湖截污沟及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工作。
(牵头单位:市水务管理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责任单位:白云区政府;责任人:邹杰;完成时限:2018年12月31日前)(二)全市排查出的29处黑臭水体治理。
1.云岩区:完成贯城河(沙河桥至化龙桥)、沙河大沟(明沟段)、盐务大沟(雨污未分流明沟段)、麻冲大沟(明沟段)、市东大沟(明沟段)、冒沙大沟(明沟段)、大洼大沟(明沟段)、改茶大沟(明沟段)、五柳大沟(明沟段)沟口及大沟改造工作;完成黔灵公园后门水塘换水、清淤,完善周边截污管网;完成金阳污水处理厂三期修建及观山湖区河道清淤,开展金钟河(合江成人技术学校段)河道清理工作。
2023年整治城市黑臭水体行动方案
![2023年整治城市黑臭水体行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89fd4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d.png)
2023年整治城市黑臭水体行动方案一、背景介绍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中出现了污染严重、臭味难闻的水体,一直以来对城市环境和市民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我市将于2023年启动整治城市黑臭水体行动。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整治城市黑臭水体,达到水体水质好、水面净、气味无,让市民能够享受清新、舒适的生活环境。
2. 原则:科学规划、综合治理;源头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监管、严厉惩罚;政府主导、群众参与。
三、行动方案1. 制定详细计划:成立整治城市黑臭水体行动领导小组,由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确保整治工作的有序进行。
2. 强化源头治理:加强对污水排放、垃圾倾倒等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加强监管,切实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减少对水体的直接排放。
3. 水体治理和修复:对于黑臭水体,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进行治理和修复。
包括进行水体截流,清除底泥与其他污染物,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利用人工湿地、植物过滤带等生态修复方式,提高水质净化能力。
4.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的投入,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率。
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确保排放达标。
5. 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的水环境监测网,对城市水体进行24小时监测,及时预警和处理异常情况。
加强对水质、水量、水流等指标的监测,及时掌握水体的变化情况。
6. 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媒体渠道、社区活动等方式,普及水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组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引导市民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
7. 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水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非法倾倒垃圾等行为,形成严厉处罚的震慑力。
四、工作保障1. 组建专业团队:成立由水利、环保、城管等多个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负责具体的整治工作。
县推进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
![县推进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7e7b7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8.png)
县推进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一早起来,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案头,一杯咖啡,一本笔记本,这就是我今天的开始。
十年来,我见证了无数项目的成长,今天,就让我用这十年的经验,来谈谈我们县的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
1.完善城市污水管网,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2.整治黑臭水体,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3.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整治成果得到巩固。
我们来说说具体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开展前期调研。
这个阶段,我们要对全县的城市污水管网和黑臭水体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现状,找出问题。
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优势,运用无人机、遥感等先进技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第二步,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前期调研的数据,我们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污水管网建设改造的具体工程内容、黑臭水体整治的技术路线、投资预算、施工计划等。
这个方案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既要科学合理,又要切实可行。
1.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2.落实安全生产,确保施工安全;3.加强资金保障,确保工程资金按时足额到位;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争取群众的支持。
第四步,开展整治效果评估。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定期对整治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案。
评估内容包括:污水管网建设改造的进度、质量、效益,黑臭水体整治的效果、满意度等。
1.完善污水管网运行管理制度,确保污水管网正常运行;2.加强黑臭水体巡查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3.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4.定期对整治成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我们来谈谈这个项目的意义。
它有利于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它有利于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再次,它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注意事项一:项目前期调研的准确性解决办法:前期调研是项目成功的基础,一点都不能马虎。
得派出经验丰富的调研团队,用无人机、GPS定位,甚至要潜水下去查看水体的具体情况。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案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3cedd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f.png)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案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案1. 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城市黑臭水体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黑臭水体给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改善城市黑臭水体状况,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
2. 问题分析城市黑臭水体主要问题包括水质污染、垃圾堆积和恶臭。
其中,水质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
垃圾堆积主要是由于城市垃圾处理体系的缺失和管理不善导致的。
恶臭问题则是由于垃圾和污水在水中滞留产生的恶臭气体。
3. 综合治理方案3.1 水质治理针对水质污染问题,应该从源头控制、污水处理和水体环境修复三个方面入手。
具体措施包括:-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对工业和农业废水的监管和治理,严格控制工业排污标准。
- 增加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确保污水得到科学有效的处理。
- 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湿地公园、人工湖泊等水体环境修复项目,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3.2 垃圾处理垃圾处理是解决城市黑臭水体问题的重要环节。
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强化垃圾收运和处置设施建设是关键措施。
具体做法包括:- 制定垃圾分类管理法规,加强对居民、企事业单位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提高垃圾分类意识。
- 加强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提高垃圾处理的覆盖率和收运效率,减少垃圾堆放。
- 增加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推广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如焚烧、堆肥等,减少垃圾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3.3 恶臭治理针对城市黑臭水体所产生的恶臭问题,需要从源头防控、中途处理和尾部治理三个方面综合治理。
具体措施包括:- 严格控制工业废气排放,减少对水体环境的污染和恶臭的产生。
- 加大垃圾运输和处理环节的恶臭防控力度,采用密封式容器运输垃圾,加强垃圾处理场的恶臭控制。
- 河道、湖泊等水体进行定期清淤、清扫工作,减少水体中的污泥和垃圾量,减少恶臭的产生。
4. 成果评估为了评估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成果,可以从水质、垃圾处理和居民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城市内河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城市内河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0001e3a98271fe910ef993.png)
城市内河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快内河和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切实改善X市城市水体环境,全面完成省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按照市政府关于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的思路,加强源头控制、加快内河综合整治,实现城市“河道清洁、河水清澈、河岸美丽”,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彻底消除黑臭水体,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二)目标任务。
X年12月底前,中心城区内河完成河道治理任务,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各县(区)城市建成区基本完成黑臭水体的截污纳管和垃圾清理、清淤等整治工作;X年12月底前,中心城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各县(区)城市建成区全面完成黑臭水体的截污纳管工作;X年12月底前,各县(区)城市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二、重点任务(一)编制方案市城管局牵头按照省、市《黑臭水体整治方案》要求,组织各县(区)建立城区内河和黑臭水体整治台账,建立黑臭水体档案,于X年9月底前编制实施方案,明确整治目标、重点任务、整治措施和实施周期。
(二)科学整治1.严格控制污水入河。
控源截污是整治黑臭水体的基础性工作和根本性措施。
要综合统筹,同步开展点源、面源污染治理,彻底查明河道两侧排污口的位置、污水排放量,通过雨污分流或铺设截流管,大幅度减少污水入河;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及时处置截污水和新增城镇生活污水;要严格排污许可、排水许可、入河排污口设置,整治非法排污行为。
根据城市建设实际情况,设置生态隔离带,减少城市污染物进入河道;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建设生态滞留池、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削减面源污染负荷。
2.加强内源治理。
开展城市河流清洁行动计划,抓好城市水体沿岸积存垃圾清理,做好河岸、水体保洁和水生植物、沿岸植物的季节性收割,及时清除季节性落叶、水面漂浮物,解决因脏乱差导致的水环境恶化问题;要在摸清黑臭水体底泥污染的基础上,确定疏浚范围和疏浚深度,利用生态清淤方式清理水体底泥污染物,妥善解决底泥运输和处置,防止二次污染。
黑臭水体治理方案
![黑臭水体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e91f6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2.png)
黑臭水体治理方案第1篇黑臭水体治理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的地表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导致水体黑臭现象频发。
这不仅影响了城市景观,还严重威胁到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本项目旨在针对某城市黑臭水体进行综合治理,恢复水体生态功能。
二、治理目标1. 消除黑臭现象,提高水体透明度,恢复水生态功能。
2. 保障周边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3.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水体长治久清。
三、治理原则1. 科学规划,综合治理。
2. 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3. 防治结合,注重实效。
4. 社会参与,共同治理。
四、治理措施1. 污染源控制(1)工业污染源治理:加强企业监管,确保废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实现达标(2)生活污染源治理: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确保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3)农业污染源治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 水体生态修复(1)清淤疏浚:对黑臭水体进行清淤,减少内源污染。
(2)生态补水: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水体流动性,增强自净能力。
(3)生态修复:采用生物技术、植物修复等技术,恢复水体生态系统。
3. 长效管理机制(1)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定期监测水体水质,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2)落实河长制: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加强部门协同,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黑臭水体治理。
五、实施保障1. 组织保障: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2. 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支持,合理利用社会资本,确保项目资金需求。
3. 技术保障:引进先进技术,加强技术指导,提高治理效果。
4. 法律保障: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监管,确保治理措施落实到六、项目评估与调整1. 定期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治理措施。
(完整版)黑臭水体治理方案
![(完整版)黑臭水体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62791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2.png)
黑臭水体治理总体方案1.1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选择原则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的选择应遵循“适用性、综合性、经济性、长效性和安全性”等原则:(1)适用性:地域特征及水体的环境条件将直接影响黑臭水体治理的难度和工程量,需要根据水体黑臭程度、污染原因和整治阶段目标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用的技术方法及组合。
(2)综合性:城市黑臭水体通常具有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的特点,其整治技术也应具有综合性、全面性。
需系统考虑不同技术措施的组合,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实现黑臭水体的整治。
(3)经济性:对拟选择的整治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确保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4)长效性:黑臭水体通常具有季节性、易复发等特点,因此整治方案既要满足近期消除黑臭的目标,也要兼顾远期水质进一步改善和水质稳定达标。
(5)安全性:审慎采取投加化学药剂和生物制剂等治理技术,强化技术安全性评估,避免对水环境和水生态造成不利影响和二次污染;采用曝气增氧等措施要防范气溶胶所引发的公众健康风险和噪音扰民等问题。
1.2黑臭水体治理常用技术及其特点1.2.1控源截污1.2.1.1截污纳管适用范围:从源头控制污水向城市水体排放,主要用于城市水体沿岸污水排放口、分流制雨水管道初期雨水或旱流水排放口、合流制污水系统沿岸排放口等永久性工程治理。
技术要点:截污纳管是黑臭水体整治最直接有效的工程措施,也是采取其他技术措施的前提。
通过沿河沿湖铺设污水截流管线,并合理设置提升(输运)泵房,将污水截流并纳入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
对老旧城区的雨污合流制管网,应沿河岸或湖岸布置溢流控制装置。
无法沿河沿湖截流污染源的,可考虑就地处理等工程措施。
严禁将城区截流的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河流下游。
实际应用中,应考虑溢流装置排出口和接纳水体水位的标高,并设置止回装置,防止暴雨时倒灌。
限制因素:工程量和一次性投资大,工程实施难度大,周期长;截污将导致河道水量变小,流速降低,需要采取必要的补水措施。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试行)》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7fa54931650e52ea54189810.png)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
指南(试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按照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目标和工作要求,为指导各地准确把握当前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的核心和关键问题,科学有效实施控源截污措施,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基础上,近期又组织编制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技术指南)。
该技术指南发布的目的就是在技术层面深化和细化工作指南中的控源截污和就地处理两项重要任务;指导各地能够在有限的时间,抓住导致水体黒臭的关键点和核心,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有限目标。
一、技术指南内容侧重点的确定
自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以来,各地人民政府迅速行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然而在当前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不到位、目标不合理、策略不清晰、措施不得当等问题。
有些城市将主要资金都投入在水体本身上,甚至有些将调水冲污作为治理的主要对策;还有些城市将黑臭水体整治等同于流域的综合治理,提出了近期难以实现的目标,这些都不利于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形象和深刻地道出了城市黒臭水体整治的核心和关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我国城市排水管道系统存在三个十分严重和突出的问题,一是敷设在地。
2023年整治城市黑臭水体行动方案
![2023年整治城市黑臭水体行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3fe3c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16.png)
2023年整治城市黑臭水体行动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内污水排放不完全或处理不当导致的水体污染,给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护居民生活环境,2023年将启动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的行动。
本方案旨在通过建设和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污水管网管理、推动环保意识的普及等措施,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行动计划:1. 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1) 加大对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改造力度,提高处理效能。
通过提升设备技术水平,增加处理能力,确保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2) 新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城市所有区域。
根据各区域的污水排放情况,合理规划和布局新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全面覆盖。
(3) 推动污泥资源化利用。
加强对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和推广,通过研发新技术和设备,将处置污泥转化为能源或肥料等有价值材料。
2. 污水管网管理(1) 加强污水管网的维护和管理。
定期进行污水管网的检修和清理工作,确保管网畅通无阻,减少污水外溢及漏渗的情况。
(2) 建立完善的管网监控系统。
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及时监测污水管网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处理。
(3) 加强管网修复和更新。
根据实际情况,对老化和损坏严重的污水管网进行修复和更换,确保管网的运行正常。
3. 推动环保意识的普及(1) 加大环保知识宣传力度。
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发布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居民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大众环保意识。
(2) 强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
对于违法排污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让违法成本高于合规成本。
(3) 鼓励居民参与环保行动。
通过组织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志愿者活动、设立环保奖励机制等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和支持环保行动。
三、预期效果和保障措施:1. 预期效果(1) 城市黑臭水体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建设和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加强管网管理,预计在2023年底前,城市黑臭水体将大幅减少或消除。
整治城市黑臭水体行动方案范本(二篇)
![整治城市黑臭水体行动方案范本(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f3b19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0a.png)
整治城市黑臭水体行动方案范本进展情况汇报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部署以来,____区立即贯彻落实,结合化工____区的实际情况,立足高标准,突出强责任,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制定方案制度,明确责任抓推进为全面深化落实好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确保化工____区河道治理达标,____区“263”办公室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住建局牵头,对全区范围的黑臭水体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并制定整治计划。
____年重点实施永济河、永济渠、宁连路排水河黑臭水体整治,生态修复工作,____年计划实施张玉河、安邦河、淮洪河黑臭水体整治,生态修复工作。
二、重点强化投入,突出重点抓落实____区今年一是实施永济河、永济渠河道整治生态修复工程,重点围绕生态修复、排污管控、生物净化、河道疏浚、沿线绿化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主要建设生态驳岸____km,铺设污水管道____km,污水接网送至范集镇污水处理厂,构建生态浮岛____㎡,设置水体曝气装置____套,河道疏浚____km及沿线绿化建设。
目前,工程已完成河道疏浚____km,格梗浇筑____km,挡墙浇筑____km,预制块____km,污水管道____km,预计____年____月底竣工。
二是对宁连路东侧排水河进行疏浚、清淤工作,预计年底完成。
三是委托专业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一河一策”“一片一策”整治方案,重点从“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活水补给”三个方面着手,抓黑臭整治,目前方案正在编制中。
三、长效管护,具体问题抓细化明年,____区将继续开展张玉河、安邦河、淮洪河黑臭水体整治,生态修复工作,计划贯通____区河道,建设上游提升泵站、下游节制闸等设施,实现____区水系“u”型循环,确保彻底清除黑臭水体。
整治城市黑臭水体行动方案范本(二)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水环境问题,____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____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____%以内,到____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控制性目标。
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及整治方案925
![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及整治方案925](https://img.taocdn.com/s3/m/9042e50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f.png)
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及整治方案925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问题逐渐凸显。
黑臭水体指的是城市地表水体中存在的污染物质和有机物质,其具有恶臭、黑色和出现大量藻类等特点。
黑臭水体对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排查和整治。
首先,要开展全面的黑臭水体排查工作。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清晰标示出城市建成区内的地表水体分布情况,并明确黑臭水体的位置和范围。
同时,还需结合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验证黑臭水体的具体成因和污染来源。
其次,要建立黑臭水体整治机制和责任分工。
由有关部门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共同参与,形成联动工作机制。
具体来说,责任单位要明确职责,划定整治责任范围,并制定整治经费和时间表。
同时,还要加强与环保、城建、水利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推动整治。
再次,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黑臭水体整治。
首先是源头控制,要加强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建立健全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确保污水能够得到有效处理。
其次是底泥清淤和生态修复,通过清除底泥中的有害物质和重金属,以及引入适当的植物和微生物,促进水体生态恢复。
另外,要进行河道疏浚和绿化,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环境质量。
最后,要加强监管和宣传教育工作。
要建立健全黑臭水体监测体系,定期对整治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
同时,还要加强对相关行业和居民的宣传教育,提升其环保意识和主动参与整治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及整治方案应以全面排查为基础,通过综合措施进行整治,加强监管和宣传教育。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问题,保护城市环境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问题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对于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采取全面而有效的措施,进行排查和整治。
首先,要深入排查黑臭水体的具体情况,包括水体面积、污染成因、污染程度等。
通过使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对城市建成区内的地表水体分布情况进行全面的标示和记录,同时结合现场调查和采样分析,确定黑臭水体的位置和范围。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25eaf3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7.png)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一、背景介绍。
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受到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污染,导致水体产生恶臭和黑色变化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环境质量,也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整治目标。
1. 消除水体恶臭现象,改善水质;2. 提高城市水环境的整体质量;3. 保障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4. 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三、整治措施。
1. 水体治理,通过加强水体污染源的监管,减少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排放,采取生物修复、人工湿地建设等措施,改善水体水质。
2. 污水处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不再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3. 河道整治,对城市内的河道进行整治,清理河道垃圾和淤泥,恢复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体环境。
4. 绿色生态建设,通过绿道、湿地公园等绿色生态建设,增加城市绿色覆盖率,提升水体周边的生态环境。
四、整治工作流程。
1. 确定整治范围,根据城市黑臭水体的分布情况,确定整治范围和重点治理区域。
2. 制定整治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整治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和工作进度。
3. 落实责任单位,明确相关部门和责任单位,落实整治工作的具体责任,确保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4. 实施整治措施,按照整治方案,有序推进水体治理、污水处理、河道整治和绿色生态建设等工作。
5. 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整治效果的实现。
五、整治效果评估。
1. 水质监测,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对整治后的水体进行定期监测,评估水质改善情况。
2. 居民满意度调查,开展居民满意度调查,了解居民对整治效果的评价和意见建议。
3. 生态环境评估,对整治后的水体周边生态环境进行评估,了解整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六、经验总结。
1. 加强政府领导,形成合力;2. 加大投入,确保资金保障;3. 强化监管,严格执法;4. 科学规划,精准施策;5. 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参与。
工作方案: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1f6df5195f312b3169a522.png)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一、目标任务根据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关于公布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情况的通知》,全省设区市共有城市黑臭水体148条。
到201X年底,全省50%的城市黑臭河道疏浚一遍;X市建成区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其余设区城市建成区实现河(湖)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
全省设区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80%。
全省设区市污水处理厂全面实施、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
全省设区市均要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利用或永久性处理处置设施,并完成达标改造,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
到2019年底,全省设区市75%的城市黑臭河道疏浚一遍,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
到2020年底,全省设区市100%的城市黑臭河道全部疏浚一遍,建成区内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利用或永久性处理处置设施全覆盖,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90%。
二、工作措施(一)深化黑臭水体整治方案。
全省设区市要建立建成区内水体台账,摸清水体本底环境质量,开展点源、面源、内源污染情况调查分析,并根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进行识别判定,对新排查出的疑似黑臭水体,识别结果经省级住建、环保部门核查认定后上报,并列入黑臭水体整治名单。
建立城市黑臭水体档案,按照“一水一策”原则,编制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重点任务、整治措施和实施周期,并排定各年度整治计划。
各设区市要在201X年7月底完成实施整治方案编制、审批、报备。
各地要按照年度计划,对列入整治的黑臭水体,制定详细的整治工程设计方案,做到整治任务项目化、项目工程化、恢复生态化、运营长效化;对于已确定的工程项目,加快前期工作,完善审批手续,力争尽早开工;同时加强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储备,实行挂图作战。
(二)开展河道排水口专项整治。
把控源截污作为整治黑臭水体的基础性工作和根本性措施,按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要求,彻底查明河道两侧排放口的位置、排放量,通过改造排水管道、封堵排水口、敷设截污管道、设置调蓄设施等措施,做到旱天污水不入河,控制雨天溢流频次。
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930657eba58da0116c17495e.png)
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最新)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X〕17号)、《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通知》《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对黑臭水体整治有关工作要求的通知》(X建城函〔X〕68号)精神,加快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全面改善我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根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中提出的有关要求,现制定X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工作力度,建立综合治理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深化责任制落实,强化河道日常清淤保洁,加强河道水体水质监测及入河排污口监管,完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打好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攻坚战;通过健全城市水环境长效管理体制,持续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有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居住生活周边无黑臭水体存在,营造风景优美、环境幽雅、适宜居住的美丽家园。
二、基本原则(一)明确目标,整体规划。
科学识别城市黑臭水体及其形成机理与变化特征,结合污染源、水系分布和补水来源等情况,合理制定我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的整治目标、总体方案和具体工作计划。
(二)因地制宜,标本兼治。
针对城市水体黑臭成因、区域自然人文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综合应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三)生态改善,长效保持。
多渠道科学开辟补水水源,改善水动力条件,修复水生态系统,提升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实现城市水环境持续改善。
(四)部门联动,政策保障。
坚持政府主导,强化部门协作,明确职责分工,完善政策体系,鼓励多渠道融资,健全城市水体日常监测维护管理机制。
(五)强化监管,公众参与。
强化全过程监管,建立水体水质监测、预警应对机制,开辟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信息公开渠道,鼓励公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
住建部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附全文)
![住建部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附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5a73989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4.png)
住建部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附全文)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通知,详情如下: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环保厅,直辖市规委、建委、市政管委、水务局、环保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环保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要求,加快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组织制定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
经商水利部、农业部,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抓紧部署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水务)、环境保护部门要会同水利、农业等部门抓紧指导督促本地区全面开展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工作,指导各城市编制黑臭水体整治计划(包括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整治达标期限等),制定具体整治方案,并抓紧组织实施。
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在2015年底前向社会公布本地区黑臭水体整治计划,并接受公众监督。
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水务)部门要汇总本地区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计划,于2015年11月底前通过“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网址:/)上报住房城乡建设部。
二、强化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考核与监管自2016年起,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水务)部门要会同环境保护等部门在每季度第一个月15日前将本地区上季度黑臭水体整治情况通过“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上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时抄送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会同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建立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定期发布有关信息,接受公众举报;共同开展黑臭水体整治监督检查,并向社会公布监督检查结果,对整治不力、未按期完成整治目标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并约谈相关责任人。
联系人:城市建设司徐慧纬曹燕进电话:************,58933821邮箱:******************附件: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5年8月28日《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全文前言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水环境问题,国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 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 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控制性目标。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之欧阳索引创编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之欧阳索引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c49561a3f46527d3250ce055.png)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欧阳家百(2021.03.07)前言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水环境问题,国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 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 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控制性目标。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已经成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城市水体黑臭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整治任务十分艰巨。
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快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特编制本指南。
本指南的主要内包括:总则、城市黑臭水体定义、识别与分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编制、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估、组织实施与政策保障。
本指南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组织编制。
欧阳索引创编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和苏州科技学院。
本指南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管理,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一章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特编制本指南。
1.2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城市建成区内的水体。
主要用于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城市黑臭水体的排查与识别、整治方案的制定及与实施、整治效果评估与考核、长效机制建立与政策保障等工作。
1.3 工作目标2015 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完成水体排查,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
欧阳索引创编2017 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水环境问题,国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控制性目标。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已经成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城市水体黑臭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整治任务十分艰巨。
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快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特编制本指南。
本指南的主要内包括:总则、城市黑臭水体定义、识别与分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编制、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估、组织实施与政策保障。
本指南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组织编制。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和苏州科技学院。
本指南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管理,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一章总则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特编制本指南。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城市建成区内的水体。
主要用于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城市黑臭水体的排查与识别、整治方案的制定及与实施、整治效果评估与考核、长效机制建立与政策保障等工作。
工作目标2015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完成水体排查,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
2017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2020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
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基本原则针对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特点、水体特征、人文社会环境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兼顾近远期目标,提出适合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指导性原则。
(1)明确目标,整体规划。
科学识别黑臭水体及其形成机理与变化特征,结合污染源、水系分布和补水来源等情况,合理制定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目标、总体方案和具体工作计划。
(2)因地制宜,标本兼治。
针对城市水体黑臭成因、当地自然人文环境条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应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全面消除黑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3)生态改善,长效保持。
多渠道科学开辟补水水源,改善水动力条件,修复水生态系统,提升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实现城市水环境持续改善。
(4)部门联动,政策保障。
坚持政府主导,强化部门协作,明确职责分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鼓励多渠道融资,健全城市水体日常维护管理机制。
(5)强化监管,公众参与。
强化全过程监管,建立水体水质监测、预警应对机制;开辟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信息公开渠道,鼓励公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
工作流程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首先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对辖区内的水体黑臭状况进行逐一排查,并向社会公布排查结果,接受公众评议。
根据排查和公众评议结果,确定黑臭水体名单和总体整治计划(含年度整治计划),并建立长效机制。
根据黑臭水体总体整治计划,委托专业机构针对各黑臭水体逐一编制整治方案,按规定程序开展论证和工程实施,同期委托第三方机构按评估方案全过程跟踪实施进展,适时开展公众评议,并由地方政府或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组织对各黑臭水体的整治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地方政府根据所公布黑臭水体名单、总体整治计划及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每季度或每半年)公布水体整治效果,并根据所建立的长效机制,开展水体日常维护与监管工作。
图1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流程第二章城市黑臭水体定义、识别与分级城市黑臭水体定义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
城市黑臭水体识别根据以往掌握的水体污染和投诉情况,城市政府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专门机构)应对所有城市水体的黑臭情况进行预评估,将结果列于表1中并予以公示。
表1城市水体黑臭状况预评估结果对于可能存在争议、预评估结果为无黑臭的城市水体,主管部门可委托专业机构对城市水体周边社区居民、商户或随机人群开展调查问卷,进一步判别水体黑臭状况。
原则上每个水体的调查问卷有效数量不少于100份,如认为有“黑”或“臭”问题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60%以上,则应认定该水体为“黑臭水体”。
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手机二维码形式完成公众调查。
公众调查问卷可参考附1。
根据城市黑臭水体识别结果,提出城市黑臭水体的初步名单。
城市黑臭水体分级与判定根据黑臭程度的不同,可将黑臭水体细分为“轻度黑臭” 和“重度黑臭”两级。
水质检测与分级结果可为黑臭水体整治计划制定和整治效果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分级标准与测定方法城市黑臭水体分级的评价指标包括透明度、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ORP)和氨氮(NH3-N),分级标准见表2,相关指标测定方法见表3。
注:相关指标分析方法参见《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布点与测定频率水体黑臭程度分级判定时,原则上可沿黑臭水体每200〜600 m间距设置检测点,但每个水体的检测点不少于3 个。
取样点一般设置于水面下处,水深不足时,应设置在水深的1/2处。
原则上间隔1〜7日检测1次,至少检测3 次以上。
黑臭水体级别判定某检测点4项理化指标中,1项指标60%^上数据或不少于2项指标30%^上数据达到“重度黑臭”级别的,该检测点应认定为“重度黑臭”,否则可认定为“轻度黑臭”。
连续3个以上检测点认定为“重度黑臭”的,检测点之间的区域应认定为“重度黑臭”;水体60%以上的检测点被认定为“重度黑臭”的,整个水体应认定为“重度黑臭”。
城市黑臭水体清单编制根据黑臭水体识别和分级结果,综合考虑整治工作难易程度,编制城市黑臭水体清单(见表4),绘制黑臭水体分布图,分析其在城市建成区内的空间分布和污染状况,为城市黑臭水体总体整治计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持。
黑臭水体清单包括水体名称、起始边界、类型、面积/长度、所在区域、黑臭级别、水质现状、整治责任主体及具体责任人、达标期限等。
城市黑臭水体清单参考格式见表4。
第三章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编制整治方案编制流程在系统分析城市黑臭水体水质水量特征及污染物来源的基础上,结合环境条件与控制目标,筛选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果明显的技术方法,初步确定黑臭水体整治的技术路线,预估所需的工程措施、工程量和实施周期,预测水体整治效果,形成黑臭水体整治方案。
整治方案编制流程见图2图2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编制流程污染源调查点源调查点源是指以点源形式进入城市水体的各种污染源,主要包括排放口直排污废水、合流制管道雨季溢流、分流制雨水管道初期雨水或旱流水、非常规水源补水等。
调查内容包括污染物来源、排放口位置、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及排放量,以及上述指标的时间、空间变化特征。
面源调查面源是指以非点源(分散源)形式进入城市水体的各种污染源,主要包括各类降水所携带的污染负荷、城乡结合部地区分散式畜禽养殖废水的污染等,通常具有明显的区域和季节性变化特征。
调查内容包括城市降雨、冰雪融水的污染特征及时空变化规律,城市下垫面特征,畜禽养殖类型及其污染治理情况等。
内源调查内源主要是指城市水体底泥中所含有的污染物以及水体中各种漂浮物、悬浮物、岸边垃圾、未清理的水生植物或水华藻类等所形成的腐败物。
调查内容包括水体底泥厚度、颜色、嗅味及主要污染物特征;岸边垃圾、水生植物及其腐败情况等。
其他污染源其他污染源主要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超标、工业企业事故性排放、秋季落叶等,通常属于季节性或临时性污染源。
秋季落叶问题在北方地区较为明显,落叶进入水体后将逐渐腐烂并沉入水底,可能形成黑臭底泥。
需关注雨污水管网错接所造成的污染问题。
环境条件调查周边环境特征黑臭水体周边环境特征调查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整治方案中有关工程实施的可操作性,主要包括黑臭水体周边建筑群特征、城市道路和交通情况、水体沿岸其他基础设施情况等。
水文条件黑臭水体水文条件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整治技术的选择和工程量预测提供依据,主要内容包括水体的位置、边界范围、水面大小、水位和水深、流速及流量,以及与周边水系的连通关系等。
水体岸线硬化状况水体岸线硬化状况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水体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方案制定、工程量预测提供依据,主要内容包括硬化岸线和河湖床的面积、硬化厚度、硬化类型等。
其他其他需调查的内容包括黑臭发生时段、持续时间、百姓投诉情况、影响居民人数等,同时可选择性调查水体的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总磷、水温、pH表观污染指数(SPI,参考指标,见附3)等指标。
整治技术选择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应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基本技术路线具体实施,其中控源截污和内源治理是选择其他技术类型的基础与前提。
各地应结合黑臭水体污染源和环境条件调查结果,系统分析黑臭水体污染成因,合理确定水体整治和长效保持技术路线。
相关技术的选择原则、适用范围、技术要点和限制因素见本指南第四章。
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应体现系统性、长效性,按照“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通过整治工程的全面实施,综合考虑城市生态功能的系统性修复。
另外,需考虑对已黑臭水体本身的净化,原则上整治工程实施后的补水(含原黑臭水体)水质应满足本指南“无黑臭”的水质指标要求。
选用清淤疏浚技术,应安全处理处置底泥,防止二次污染。
整治工程量预测根据选定的整治技术和环境条件调查结果,以及水体在城市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城市交通等情况,兼顾城市绿化、道路恢复和清淤底泥的处理处置,合理确定整治工程量和实施周期,预测整治工程成本。
考虑到水体和污染物的流动特性,黑臭水体上游污染可能对整治工作影响较大,制定整治方案和开展工程量预测时,应考虑适当向黑臭水体上游污染区延伸。
整治效果预测结合城市水体的水质水量特征、水环境容量及水体自净能力,对整治工程实施后的水体黑臭状况进行预测。
对于黑臭已经基本消除,但生态自净能力相对较弱的城市水体,应强化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确保整治工程长效运行。
第四章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技术选择原则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的选择应遵循“适用性、综合性、经济性、长效性和安全性”等原则:(1)适用性:地域特征及水体的环境条件将直接影响黑臭水体治理的难度和工程量,需要根据水体黑臭程度、污染原因和整治阶段目标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用的技术方法及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