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浴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浴足

中药浴足的作用:

1、促进血液循环。双足处于人体最低位置,离心脏距离最远,双足末稍血液循环相对较差,保暖功能差,“寒从脚下起”说明了双足的这一生理特征。通过中药药液的温热刺激和透皮汲收,可以促使足部血管扩张,降低血流阻力,提高血液的流速和流量,从而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对心脑血管病,肢体关节疼痛及肠胃疾病均有显著疗效。

2、促进新陈代谢。随着全身血液循环的改善,进而促使机体各内分泌腺体分泌激素功能加强,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内外环境稳定,增强机体健康。

3、促进血压稳定。中药浴足使全身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后,机体大小循环畅通,小静脉回流功能加强,可有效地降低血压。若改变浴足药方,对慢性低血压也能有效调节。

4、提高免疫功能。中药浴足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的同时,也改善淋巴液的循环。淋巴液循环加快,可使淋巴细胞不断产生抗体,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实践证明,中药浴足对反复感冒等多种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有显著的疗效。

5、改善睡眠,消除疲劳。浴足的温热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作用于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得到有序的控制,使人容易入睡,提高睡眠质量,消除疲劳,蓄养体力。故有“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药”的说法。

6、舒筋活络,祛寒除湿。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受到风、寒、湿气的侵袭。人若被侵袭,滞留于经脉、肌肉、关节,会造成经脉闭塞、气血瘀滞。中药浴足时的温热刺激和药透效应,可使人毛孔疏通,腠理开泄,气血通畅,瘀者得疏,滞者得行,起到祛寒除湿,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中药浴足的方法:

1、浴足器皿可选用木制桶、盆,或一般洗脚盆,有条件也可选用电加热自动温控浴足器。

2、浴足时间,可因人因需而异。保健养生以20~30分钟为宜;防病治病以30~60分钟为宜。冬季浴足时间可长些。用于保健养生,浴足一天一次或两天一次皆可;用于治疗疾病,每天可浴足两次。睡前浴足,是提高睡眠质量消除疲劳的有效措施,一般半小时即可。

3、入药方法:①一般中药(叶、茎、根等)先用清水浸泡30分钟。若药较多可加水2000毫升煎汤;若药仅2~3味且量小,可加水1000毫升煎汤。煮沸20分钟后去渣取汁,调温后浴足。②若治疗疾病,有的药物可内服、浴足兼用,先取的药汁分早晚两次服用;剩余药渣再加水2000毫升煎煮,煮沸10分钟后去渣取汁,调温后浴足。

浴足后的护理:

浴足后应及时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才能保持治疗保健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1)浴足后每天要换洗袜子,并换穿宽松的鞋。

(2)每次浴足后要清除双足上浴足液的残留物,选用沐浴露或无碱、低碱的浴皂洗涤双足,洗后用温水清足并用干毛巾擦干。

(3)每次清洗双足后涂抹润肤膏,并适当按摩双足,注意双足的保暖防寒。

中药浴足的注意事项:

(1)空腹时不应浴足。浴足过程中人体会发热出汗,消耗许多热量,空腹时人体糖元贮量较少,容易因血糖过低发生低血糖性休克。

(2)饱餐后不应立即浴足。饭后人体血液会向胃部集中,以便消化食物,饭后立即浴足,由于温热刺激会使人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供给消化系统的血液会相对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久之会引发胃功能障碍,造成消化不良。

(3)浴足环境要注意防风保暖。不可在风口或温度太低的环境下浴足,以防引发感冒和慢性腰腿疼痛。

(4)浴足场所和用具要卫生。不可在低档非专业的足疗店泡足,不可多人共用一盆,防止脚癣、疥疮、肝炎等传染病毒通过浴足传染。

(5)不可浴足过勤,不可浴泡过久,不可浴足后用力搓擦皮肤,防止损伤皮肤。否则,轻者造成皮肤干燥、粗糙、皮屑增多,重者会损伤皮肤,降低皮肤防护能力引起细菌和病毒感染。

(6)儿童不宜中药浴足。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脏腑功能、各组织功能尚未发育健全、不稳定,经常中药浴足会影响儿童的发育成长,甚至会给神经系统和血管的发育带来危害。(7)孕妇不可中药浴足。但可用热水洗脚,水温不可过高,时间不宜过长。

(8)以下疾病患者不宜中药浴足:

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发热期患者;

各种传染性疾病患者;

各种开放性软组织损伤者;

疮疥等皮肤局部感染者及足部皮肤有破损和烧烫伤者;

上消化道出血及月经过多者,有出血倾向者;

极度疲劳及严重醉酒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