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2024年度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2024年度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持和释放等控制功能。
A
B
C
D
信令流程
包括呼叫建立流程、呼叫释放流程、位置 更新流程和切换流程等,涉及多个网元和 接口之间的协同工作。
Um接口
连接MS和BSS之间的空中接口,采用无线 通信技术,实现无线信号的收发和处理。
2024/3/24
19
05
CATALOGUE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2024/3/24
20
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2024/3/24
1
CATALOGUE
目 录
2024/3/24
• 课程概述与目标 •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与协议 •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 • 移动通信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2
2024/3/24
01
CATALOGUE
课程概述与目标
3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
掌握OFDM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在移动通信中的 应用,如4G/5G中的OFDM技术。
2024/3/24
15
04
CATALOGUE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与协议
2024/3/24
16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基站子系统(BSS)
包括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 信台(BTS),负责无线信号的收发 和处理。
移动交换子系统(MSS)
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和访问 位置寄存器(VLR),负责呼叫建立 、保持和释放等控制功能。
2024/3/24
操作维护子系统(OSS)
提供网络管理和维护功能,包括配置 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 理等。
移动台(MS)
包括移动终端(MT)和用户识别模 块(UIM),是用户使用的设备,负 责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通信工程教学大纲

通信工程教学大纲

通信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通信工程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学科之一。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方面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通信工程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掌握通信系统设计、建设与管理的基本方法,培养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理解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通信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原理和基本技术;3. 能够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进行复杂通信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实施;5. 锻炼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团队中与他人协作完成通信工程相关任务。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通信工程概述1.1 通信工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2 通信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3 通信工程的发展历程和趋势2. 通信系统基础知识2.1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2.2 数字通信系统和模拟通信系统的比较2.3 通信系统中的噪声与干扰3. 通信系统的信号处理技术3.1 调制与解调技术3.2 多址与多址技术3.3 错误控制编码技术4. 无线通信系统4.1 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4.2 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和标准4.3 多天线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5. 光纤通信系统5.1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5.2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光源和光检测器5.3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调制与解调技术6. 通信网络与协议6.1 通信网络的基本组成和结构6.2 IP协议和传输控制协议(TCP)6.3 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的通信协议四、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结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和项目实践等形式进行教学。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实验和项目实践等方式来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项目实践报告等。

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教案2

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教案2

《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案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层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典型系统,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了本课程之后,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层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的专业思维、应用能力。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充分体现立足行业,强调技能,突出实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现有的GSM系统和CDMA系统,及2.5代的GPRS系统和CDMA 1X系统;了解3G和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场强计算、系统设计和网络规划能力。

2、具体目标根据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的主要目标特色在于在具体的任务指导和完成过程中,突出以下知识、技能、态度的培养:知识目标:掌握移动通信概念、特点分类;掌握噪声分类,噪声和干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干扰的减少。

掌握多址技术,区域覆盖,信道分配,信令,越区切换。

掌握无线寻呼系统的工作原理,无绳电话系统的工作原理。

掌握频分多址(FDMA)模拟蜂窝网系统工作原理、工作过程。

掌握GSM网络接口、GSM系统的无线接口。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情感目标: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内容标准。

《4G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4G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4G无线通信技术
涵盖OFDM、MIMO等无线传输技术,以及 调制解调、信道编码等通信原理。
4G网络规划与优化
4G移动通信系统安全与防护
涉及网络规划、基站选址、参数配置、网络 优化等方面的知识点。
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身份认证等方面 的知识点。
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分析
01
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预测5G技术在传输速率、时延、连接数等方面的性能指标,以及5G网
效和规范。
运维团队建设
03
组建专业的运维团队,具备扎实的网络知识和 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理网络故
障和问题。
运维工具支持
02
采用专业的运维工具,如网络监控、故障定位、 性能分析等工具,提高运维工作的效率和准确
性。
运维知识库建设
04
建立运维知识库,积累和总结运维经验和案例, 为运维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参考。
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根据无线信道质量动态调整调制方式和编码速 率,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QoS(Quality of Servi…
服务质量保障机制,通过对网络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确保不同业务 类型的数据传输质量和用户体验。
03
4G系统设计与实现
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
1 2
3
需求分析
明确系统需求,包括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探讨6G技术的潜在性能指标、应用场景和关 键技术挑战,以及6G与5G/4G技术的协同与 演进。
空天地一体化移动通信网络 展望
分析卫星通信、无人机通信等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发 展趋势,以及其在应急救援、偏远地区覆盖等方面的 应用前景。
移动通信技术在数字经济 中的作用
阐述移动通信技术在数字经济中的基础支撑作 用,以及其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 展等方面的潜力。

通信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

通信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

《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标准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2014.08.5》课程标准《通信技术基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 1 课程定位.1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通信网络与设备、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

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掌握较广泛的现代通信理论和基本技术。

课程的任务是以现代通信系统为背景、以通信系统的模型为主线,讲述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通信系统性能的分析方法,使学生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特别是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基本的分.析、设计方法,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通信人才的需求。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系统讲述通信领域的“通信系统传输与交换原理”、“通信介质”、“光通信系统”、“通信交换系统”、“移动通信”等各类专业知识,以及“通信接入网”的专业内容,涉及的范围广,内容新;旨在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通信技术与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对通信网络的初步分析与系统建设能力。

2、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通信系统基本概念、一般模型能描述模拟信源数字化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的关键技术)(2掌握PCM3)信号的再生中继传输,了解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掌握二进制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知道四相调相系统和其他调制方式(4)了解同步及数字复接原理 5)()、技能目标2 (1)能熟练使用通信原理实验箱; 2具备对简单通信系统进行建立模型、定性分析、并用相关软件仿真的能力;)(能对给定的通信电路进行调试;(3))、素质目标3 (1)学会一定的沟通、交际、组织、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3()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3、课程内容表1 “通信技术基础”项目简表4、考核评价《》理实一体课程从注重知识性考试转变为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进通信技术基础行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本课程采取过程性考核的考核评价方式。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一.引言
本章介绍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背景和目的,概述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二.课程概述
本章介绍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目标和重点,对课程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和概念进行概述。

三.无线传输基础知识
本章介绍无线传输的基本原理、信道特性、调制技术和多址技术等。

四.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本章介绍移动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组成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及互联关系。

五.移动通信系统技术
本章详细介绍2G、3G、4G和5G等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特点、无线接入技术、核心网技术和业务特性等。

六.移动通信标准与规范
本章介绍移动通信领域的标准与规范,包括国际标准组织、国
际电信联盟和国内相关机构制定的标准与规范。

七.移动通信协议
本章介绍移动通信中常用的协议,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和传输层协议等。

八.移动通信安全
本章介绍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保障机制,包括用户认证、数据
加密和安全传输等。

九.移动通信应用
本章介绍移动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包括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车联网等。

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案例分析、实验指导书和相关资料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
1. 通信法:指管控通信行业的法律法规,包括电信管理法、无
线电管理条例等。

2. 信息安全法:指保护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包括
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等。

3. 个人信息保护法:指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权的法律法规,包括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保护法等。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移动通信技术是一门涉及无线通信原理、网络架构、信号处理、移动终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关键手段,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移动通信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关键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系统组成。

掌握无线信道特性、调制解调技术、编码与复用技术等基本原理。

熟悉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协议和关键技术,如 GSM、CDMA、LTE 等。

理解移动终端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包括射频电路、基带处理等。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常见问题。

具备一定的移动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能力。

能够进行简单的移动通信实验和测试,获取并分析相关数据。

具备跟踪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应用场景2、无线信道特性电磁波传播特性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落多径效应和多普勒频移3、调制解调技术模拟调制技术(AM、FM、PM)数字调制技术(ASK、FSK、PSK、QAM 等)调制技术的性能比较和选择4、编码与复用技术信道编码(卷积码、Turbo 码等)交织技术复用技术(TDM、FDM、CDM 等)5、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与协议GSM 网络架构和协议CDMA 网络架构和协议3G(WCDMA、CDMA2000、TDSCDMA)网络架构和协议 4G(LTE、LTEA)网络架构和协议5G 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展望6、移动终端技术移动终端的硬件组成(射频模块、基带模块、电源管理等)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Android、iOS 等)移动终端的应用开发基础7、移动通信系统的规划与优化频率规划与分配覆盖优化和容量优化干扰分析与抑制8、移动通信新技术软件定义无线电(SDR)大规模 MIMO 技术毫米波通信技术边缘计算与雾计算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四、课程实施1、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CDMA2000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CDMA2000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CDMA2000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性质《CDMA2000移动通信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移动通信方向的限选课,本课程是移动通信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移动通信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无线通信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需要掌握通信原理、数据通信技术和CDMA基本原理等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移动通信行业中网络规划和优化的具体工作内容,掌握CDMA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基本流程与实际操作,获得如今正在商用的网络规划及网络优化的能力,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能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并且为以后从事网规网优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目的和任务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网规网优人才所必需的网络规划、信号传播理论、空口信令流程的等基本理论知识,以及DT/CQT测试,测试软件的使用、话统工具的使用等基本的技能;掌握掉话、切换失败、未接通和拥塞等常见的网络问题的定位和处理,能灵活运用相关的工具和方法,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网络问题的故障定位和处理,实现网络优化的能力,使学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用好技能、用活知识的基本目标。

通过实操训练培养学生勤奋好学,钻研技术,工作主动性强、具备团队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责任性强、问题处理能力。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养成意识。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四、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时分配教学重点:(1)CDMA2000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和关键技术指标、(2)对比WCDMA和CDMA2000,TD-SCDMA发展的方向及技术特点教学难点:(1)CDMA2000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和关键技术指标(2)ZXG10B328BBU基站硬件讲解(3)ZXG10B322NodeB设备信号流走势及单板硬件工作原理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五、相关课程的衔接《CDMA2000移动通信技术》为第三学期开设,其前置课程为《2G移动通信技术及优化》,《WCDMA移动通信技术及优化》,后续专业课程为《4G移动通信技术及优化》、《通信工程实战》等课程。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

附件1《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通信技术学时:64 学分:4课程负责人:参编人员: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通信技术专业必修课,核心课程。

本课程总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特点、传输方式、网络结构、通信技术应用及工作原理。

同时使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常用的移动通信测试仪器,能用仪器测量各种技术参数并能够分析其含义与作用。

(二)课程作用通过学习移动通信技术,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基站安装、调试、维护能力和移动通信网的简单架构能力及网络优化能力。

(三)前导、后续课程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导课程有:综合布线、程控交换技术、光纤通信等。

后续课程是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为后续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课程理念:通过典型的工作岗位,归纳整合了通信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进一步确定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

设计思路:以岗位分析入手,选取学习领域,根据学习领域确定学习情境,最终确定4大项目任务。

三、课程目标(一)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操作常用的移动通信测量仪器.(2)能用仪器测量各种技术指标并理解其含义。

(3)能够用仪器分析3G网络主流技术的原理与特性。

(4)能够用仪器分析移动通信信道的传输性能。

(5)能够用仪器分析GSM网络中关键技术的原理与特性。

(二)知识目标(1)掌握移动通信的发展、演进与特点。

(2)掌握移动通信信道的传输特点。

(3)了解抗噪声和抗干扰技术的工作原理。

(4)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工作原理及应用。

(5)掌握移动通信组网技术原理及应用。

(6)掌握GSM系统的网络规划、关键技术及应用。

(7)了解3G系统的主流技术与网络结构。

(8)掌握3G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三)素质目标使学生具备踏实肯干团队协作的工作精神,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技术文档书写能力,安全生产意识。

四、课程内容(三)第一次课设计梗概1.告知学生本课程的总体安排、教材的应用,上课的方式和明确教学目标,实现各项目任务时所达到的效果。

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课程标准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推动移动通信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制定一套完善的移动通信课程标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析移动通信课程的关键要素,并提出一个适用于当前移动通信行业的课程标准。

一、课程介绍移动通信课程致力于向学生传授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以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移动通信的原理、网络架构、调制解调技术、信号传输、频率规划、移动通信标准、无线接入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性等。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移动通信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运作方式。

3. 熟悉移动通信标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4. 学习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频率规划的方法。

5. 掌握调制解调技术和信号传输原理。

6. 理解无线接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7. 培养解决移动通信系统难题的能力。

8. 培养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人才。

三、课程内容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移动通信的技术要素和概念2.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移动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 移动通信网络的层次结构- 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口和协议3. 移动通信标准- 国际移动通信标准的分类和发展- 移动通信标准的选择和应用- 移动通信标准的研发和更新4. 无线接入技术- 蜂窝网络的原理和应用- 无线接入技术的分类和特点- 无线接入技术的性能优化和问题解决5. 调制解调技术与信号传输- 调制解调技术的原理和分类- 信号传输的基本方法和参数- 调制解调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6. 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性- 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威胁和风险- 移动通信系统的加密与解密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策略和措施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移动通信的基础框架。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群课程标准汇编(2024)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群课程标准汇编(2024)
移动终端操作系统
解析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功能、特点及常见类型。
移动终端应用软件
探讨移动终端应用软件的开发、运行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024/1/25
10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
移动通信业务概述
介绍移动通信业务的概念、分类及发展趋势。
数据业务与应用
探讨数据业务的类型、实现方式及其在各个领域 的应用,如移动支付、移动商务等。
促进教学资源共享
课程标准有助于实现教学资源在 专业群内的共享,提高教学资源 的利用效率。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满足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
2024/1/25
5
课程目标及要求
2024/1/25
知识目标
掌握移动通信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熟悉移动 通信网络规划、优化和维护流程;了解相关设备和系统的 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实践活动等,培养其 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2024/1/25
13
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的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其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和团 队协作能力。
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移动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高素质技术人 才的需求,包括网络规划、优化、维护、设备研 发等方面。
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
3
为适应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移动通信技术 专业群应运而生,涵盖了与移动通信相关的多个 专业领域。
2024/1/25
4

《5G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5G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5G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5G网络工程方向)课程代码:DZ3227 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专业开设学期:第三学期计划学时:108一、课程性质《5G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是通信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课程的设置结合了当前通信行业主流厂家的设备,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把5G基站建设的整个工作流程分解为对应的任务,使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和掌握5G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

本课程主要涉及知识点:理论方面包含无线通信的发展过程及4G/5G相关基础知识; 4G/5G系统的主要指标和需求;4G/5G的总体架构;4G/5G的关键技术;5G gNodeB和4G eNodeB系统相关产品的介绍; gNodeB和eNodeB相关产品的工作原理以及系统结构;实训方面采用5G虚拟仿真软件,实训内容包含设备拓扑图规划、4G/5G BBU设备安装、AAU设备安装、BBU和AAU电源线连接、BBU和AAU保护地线连接、GPS安装、网线和光纤等传输线缆连接、基站数据配置、无线小区配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让学生了解移动通信行业,熟悉4G/5G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4G/5G网络建设的整体概念和配置,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为学生以后从事移动通信行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培养目标依据教育部电子信息大类高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5G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结合5G网络工程师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

1.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在识记、领会、分析应用三个能力层次上,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应能识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的涵义,并能表述和判断其是与非;在识记的基础上,能较全面地掌握5G/4G移动通信技术中的OFDM基本原理、MIMO基本原理、协议及移动性管理等内容,能表述相关知识点,分析相关问题的区别与联系;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应用5G/4G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理解学会5G/4G基站的相关设备,分析有关的技术过程和方法,分析有关的系统模型与结构,并能应用有关原理与技术完成5G基站的开通与维护。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为今后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共32学时,包括理论授课和实验环节。

二、课程目标1. 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包括信源、信道、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2. 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掌握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3. 具备分析和解决通信系统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信源编码:介绍数字信源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无失真编码和限失真编码;2. 调制与解调:讲解调制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模拟调制、数字调制和多载波调制;3. 信道编码:介绍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检错编码、交织编码和网络安全编码;4. 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分析数字调制系统的误码率和噪声性能;5. 现代通信系统:介绍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如光纤传输、卫星通信、物联网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2. 结合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通信原理的理解;3.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五、实验环节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了解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关键技术;2. 实验内容:包括模拟调制实验、数字调制实验、信道编码实验等;3. 实验设备:配备合适的实验设备,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调制解调器等;4. 实验考核:对实验成绩进行考核,包括实验报告和现场操作等。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报告和现场操作考核;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主要考察学生对通信原理的掌握情况。

七、课程资源为方便学生学习,《通信原理》课程提供课件、教学视频、习题答案等资源,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代码:1203067 建议课时数:48 学分:3适用专业:软件技术专业、软件技术(海本直通车)专业、软件技术(嵌入式培训)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通信网络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定位于LTE通用网络技术,覆盖了4G全网的通信原理、网络拓扑、网络规划、工程部署、数据配置、业务调试等移动通信技术,强调学生、学员的实际应用能力已经将在社会上面临的考验。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置依据是通信网络与设备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相应职业能力要求,并根据通信网络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根据市场调研和企业人才需求分析,我院通信网络与设备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有通信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通信网络设备生产、管理、销售与技术支持等,掌握现代通信技术能使学生更好地胜任这些岗位并顺应整个行业的发展要求。

因此本课程在通信网络与设备专业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经过与企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讨论分析,本课程最终确定以LTE通用网络技术作为逻辑主线来组织课程内容,据此确定了以下6个典型工作任务:4G全网的通信原理;网络拓扑;网络规划;工程部署;数据配置;业务调试。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

这是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转变,要有力地推动这一转变,需要以项目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内容。

新课标(2024)移动应用开发教学大纲

新课标(2024)移动应用开发教学大纲

新课标(2024)移动应用开发教学大纲1. 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指导教师在新课标(2024)移动应用开发课程中的教学活动。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移动应用开发领域的技能和知识,并提供他们所需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

2.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移动应用开发的兴趣和热情- 提供学生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和时间管理能力3. 课程内容3.1 移动应用开发概述- 移动应用开发的定义和重要性- 移动应用开发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移动应用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流程3.2 移动应用开发工具和技术- 移动应用开发的常用工具和集成开发环境- 移动应用开发的常用编程语言和框架- 移动应用开发的用户界面设计和交互技术3.3 移动应用开发的基本原理- 移动应用开发的软件工程原理- 移动应用开发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原理- 移动应用开发的网络通信和安全原理3.4 移动应用开发的实践技巧- 移动应用开发的项目规划和需求分析- 移动应用开发的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 移动应用开发的测试和调试技巧4. 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 实践: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团队合作:通过小组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讨论:通过课堂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5. 评估方法-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项目成果:评估学生的实践项目成果和问题解决能力-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6. 参考资料- 《移动应用开发教程》- 《移动应用开发实践指南》- 《移动应用开发案例分析》- 《移动应用开发项目实战》以上是新课标(2024)移动应用开发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标准目录一、课程名称二、适用专业三、必备基础知识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1、课程的地位2、课程的作用五、主要教学内容描述1、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及系统构成,工作方式及编码与调制。

2、电波传输特征及信道特征,电波传输特性的估计及噪声,干扰。

3、移动通信的组网及相关网络结构,覆盖和信道共用,信令。

4、小灵通的网络结构,特点及业务。

5、GSM系统的特点,系统构成、移动性安全性管理,系统业务及GPRS系统6、CDMA系统特点,系统构成、移动性安全性管理,功率控制及业务。

7、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及结构,关键技术,WCDMA、CDMA2000、TD-SCDMA等技术。

8、4G的技术指标, 4G的架构,接入系统及软件系统,4G的关键技术。

七、内容及要求模块一:移动通信中的电波传输特性模块二: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模块三: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与结构模块四: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性和安全性管理模块五: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模块六:移动通信系统的业务八、说明1、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2、模块学时分配3、考核方法及手段4、注意事项一、课程名称:移动通信技术二、适用专业:移动通信技术三、必备基础知识:在学习《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之前,我必须学习一下课程及课程及课程的作用:《低频电子线路》,学会分析低频信号在通信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信号在电路中的传输原理;《高频电子线路》,学会分析电路对信号的作用,包括放大和滤波等原理,会设计一般的无线电收发设备;《无线电调试工》,根据学习应该学会一些无线电终端设备的安装调试及分析故障等技能;《数字通信原理》,学会分析信号的产生,调制,传输及通信系统的运行等;《信号与系统》,学会分析信号及信号在系统中的变换等;《智能传感器技术》,了解传感器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和设计一些通信中常用的传感器;《通信终端设备原理与维修》,学会分析通信终端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故障排除;《现代交换技术》,了解分析现代通信中的常用的新的一些交换技术极其工作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
课程代码:05048
适用专业:通信技术
学时:72
学分:4.5
制订人:
审核: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5048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
英文名称:Mobile Communication
课程性质:综合素质课程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72 实验(训)学时:0
适用专业:通信技术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与设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中专业能力教育模块的课程。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移动通信的原理和实现的方法,以及移动通信中应用到的知识。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限选课,同时也是理论性较强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中要求理论必须掌握。

二、课程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完成对移动通信网的认识、分析等任务;能够独立的完成对通信网络的分析工作。

三、前导后续课程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限选课程,其前导课程是《信号分析》、《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等,学生只有在掌握通信原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本课程的理论。

四、设计理念和思路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它既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

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GSM/CDMA/GPRS/UMTS系统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基本技术,了解移动通信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为今后从事通信,全球组网,全球个人通信和多媒体通信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课程标准在制定过程中严格把握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基本标准,所以在研制前期要充分对学生的基础、起点,应用型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等进行调研、分析,经过校内外专家(包括本校任课教师、兄弟院校教学同行、企业相关人士等)进行探讨分析,确定应用性高职高专人才对本课程的掌握和学习的最低标准或基本标准,然后在本专业实施,对存在的问题或标准的高低等进行修订、改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调制方法、工作方式、传播特性、噪声与干扰的产生和抑制、组网技术;理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通信技术,特别是GSM系统的FDMA和TDMA技术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UMTS,了解最新的无线通信的发展方向和全球个人通信方面的技术。

二、具体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很清楚的对蜂窝移动通信网进行理解
(2)在目前最常见的 G 网和 C 网的比较中,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移动通信技术中不通方式的通信方式。

(3)熟悉G网和C 网的组网系统,和内部技术。

2.知识目标:
(1)认识移动通信网的组网形式
(2)理解区的基本概念
(3)理解各种编码的功能
(4)对G 网和C 网进行对比分析。

3.素质目标:
具备基本通信网分析的方法和认识能力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与要求一、知识技能
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
了解PDC(JDC)、个人通信、
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和当前
3G发展概况;
掌握发展数字移动通信的原
因和数字蜂窝系统的多址方
式、调制技术、话音编码技
术的原理以及特点;
理解AMPS和D-AMPS(工作频
段、频道间隔、双工间隔、
话音编码、调制技术、多址
方式等)。

掌握GSM系统的网络构成及
各部分主要作用;
掌握该系统的编号计划、位
置登记、呼叫过程以及鉴权、
设备识别技术原理;
掌握GSM系统信道定义、分
类、作用和突发脉冲序列类
型、作用;
掌握该系统的帧结构及跳频
技术原理和分类;
4
掌握GSM系统的DTX技术;熟悉GSM系统的HO技术以及该系统的接口、协议模型和智能网结构;
了解GSM系统的业务网、信令网结构和分类;了解GSM 系统的业务种类和频率配置;
了解GSM系统的加密技术和SIM卡构成及其功能;
了解GSM系统基站子系统的构成、主要功能以及MS的构成。

掌握PHS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理解DECT的工作原理。

掌握码分多址技术和扩频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二者必须相结合的原理;
掌握Walsh码、m序列、Gold 码的主要特性和产生方法;了解扩频技术的分类和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同步原理。

5
技术、调制技术、话音编码技术以及IS-95系统的主要特点;
掌握IS-95系统的网络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作用,并需和G网相较,找出其异同处;掌握IS-95系统的信道划分和HO分类以及软切换技术(原理、特点及意义);
了解IS-95系统的频率配置、业务、网络功能、编号计划、路由及接续。

了解IS-95系统的MS和基站设备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了解IS-95系统常用的分集技术;
掌握基站上、下行信道的电路构成及各主要电路的主要作用以及信号流程;
掌握瑞克接收技术(工作原理及特点);
掌握IS-95系统的功率控制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6
二、情感态度
通过第一堂课要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目的,能认识到学习《移动通信技术》的目的在于理解通信网络的组网和原理。

三、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

在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
一、教学组织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相关知识,同时要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学、模拟现场教学模式。

二、实施条件
专职教师应具有双师型工作能力,具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通信组网分析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施本课程的设备要求包括:本课程实训项目及与之对应的实训设备。

三、学习场所
理论教学在教室。

第五部分课程考核与评价
一、学业考核
本门课程为考查课,闭卷考试,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

二、教学评价
包括教与学的两方面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打分的教师评价表、教学资料的检查、教学督导等三个方面。

学生评价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第六部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教学资源
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利用幻灯片、教学录像、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案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材的选用和使用建议
选定教材:《移动通信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教材内容较为全面,案例丰富,适合我院教学要求。

推荐书目及参考书
1.《移动通信技术》魏红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6
2.《移动通信技术》杨秀清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11
3.《移动通信技术》高健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