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中山大学

合集下载

中山大学校史知识

中山大学校史知识

概况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分别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

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

1924年,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这所大学,亲笔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

原校名为广东大学,1926年,正式改名为中山大学。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等7个学院。

1935年学校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

五十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

1985年,由国家批准率先在华南地区设立第一所研究生院,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70周年校庆时,江泽民总书记撰写了"发扬中山先生革命精神,办好中山大学,作出更大贡献"的题词,进一步为办学指明方向。

2000年9月,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珠海市唐家湾建成,为新世纪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

办学条件及学科建设目前,中山大学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药学和管理科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

设有人文科学学院、岭南学院、国际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翻译学院、旅游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管理学院、教育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海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工学院、中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等28个学院和地球科学系、资讯管理系,并有研究生院、高等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等。

中大历史沿革和重点建筑介绍

中大历史沿革和重点建筑介绍

【中大历史沿革】中山大学是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两校重新合并组建。

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把清末以来在广州地区建立的各类大学整合一体,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改名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山大学的初衷就是要把中山大学打造成一个现代学术机构,为改造中国社会和发展中国现代思想文化而努力。

中山大学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岭南大学。

岭南大学前身为格致书院,创办于1888年,在旧中国最初由美国基督教会创办,1904年迁至广州市海珠区康乐村,改名岭南学堂。

1927年由第一任校长钟荣光先生收归中国人成为私立岭南大学。

1952年院系大调整,原中山大学与岭南大学并校组成新中山大学,入主康乐园。

从此康乐园成为了中山大学的代称。

中山大学和岭南大学这两校的医学院拆分合并另行组建专门的医科院校,后将广州光华医学院并入,易名中山医科大学。

这两所同根同源的大学,共同继承了由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中山大学和开创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岭南大学的办学传统。

2001年,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现今的中山大学,成为一所包括工医药、人文与社会、自然与技术、经济和管理科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

【中大南校区基本介绍】怀士堂又称“小礼堂”,位于中山大学南校区康乐园中轴线上。

1917年,由美国安布雷·史怀士出资修建,原为基督教青年会馆。

1923年,孙中山先生与夫人宋庆龄到岭南大学视察,在怀士堂作长篇演讲,勉励青年学生“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

怀士堂现为中大小礼堂,作为全校政治文化艺术活动中心。

黑石屋1914年由芝加哥的黑石夫人出资兴建。

原来岭南大学是教会学校,1927年教育主权收回国有,曾担任过岭南学堂教务长的钟荣光博士成为岭南大学首位华人校长,黑石屋曾是钟荣光先生的寓所。

中大事迹

中大事迹

中大事迹1924 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

1926年,正式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等7个学院。

1935年学校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

改名为中山大学。

(是指研究院改名)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进攻广州,大学师生车里广州迁至云南澄江。

1940年8月,在许崇清校长领导下从云南迁回坪石。

1945年1月,日本进攻粤北,中大再次迁校,一分为三。

1945年10月迁回石牌。

1952年院系调整前,中山大学拥有八个学院(文、法、理、工、农、医、师、研)。

1952年中山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1)、工学院参与组建华南工学院。

2)、农学院参与组建华南农学院。

3)、医学院参与组建华南医学院。

4)、师范学院参与组建华南师范学院。

调整后的中山大学保留文理法研学院,并入岭南大学文、理学院,并将广州以及中南地区部分高校的有关系科调入。

著名教授陈寅恪、陈序经、姜立夫、容庚、梁方仲等调入任教。

1985年,由国家批准率先在华南地区设立第一所研究生院,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从1993年开始,教育部、卫生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原中山大学和原中山医科大学。

两校分别通过"211工程"项目验收,各学科建设项目、公共服务系统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圆满完成。

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

在70周年校庆时,江泽民总书记撰写了"发扬中山先生革命精神,办好中山大学,作出更大贡献"的题词,进一步为办学指明方向。

2000年9月,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珠海市唐家湾建成,为新世纪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和康乐园中西建筑合璧的高等学府

中山大学和康乐园中西建筑合璧的高等学府




_ .



I】 n rs
提 起孙 中山这位世 纪伟人 ,“同盟会 ”“中华 民 国~ 黄埔军校”等广为人知的事件都与其息息相关 。 其 实,在世界名 校榜上 有名 的中 山大学 ,乃孙中 山 一 手 创 办 。
1924年 ,正 值 国 民革 命 风起 云涌 之 际, 为培 养革命 和科学文 化人才 ,孙 中 山在广 州创立 了一文 一 武两 所学堂—— 黄埔军 校和 国立 广东大 学 ,后者 是唯一 一所 由孙 中 山先生创 办并 以其 命名 的高等学 府 ,也是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 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 后来 ,为了纪 念孙 中山先生 ,人们便将其更名 为 “国 立 中 山 大学 。
线 ,向两旁伸展开来 ,如 同一只南国海燕展翅高飞。
因为有 中大码头至 天字码头的水上 交通 ,校 园内的
主要建筑 均为坐南 朝北 ,由日本友 人梅 屋庄吉捐 赠



一 K .
的孙 中山铜像也面 朝北● 边 ,故有
“北 伐 之 意。而 ;



逸仙主道就像 一支笔从 珠江伸 出,笔 尖在南 、笔胆
在北 ,寓意从 珠江源源不 断地吸水 ,汇 聚四海学林
英萃 ,书写理想和抱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走在 林荫路上 ,地面铺满斑 驳的光影 ,暗香浮
动 ,两边 是合抱 的参天树木 。园林式的 校园 内,翠
竹成 林 ,绿隐蔽地 ,簇拥着一 幢幢别致古 朴的 红
楼 ,就好像置身 于上 个世 纪初古典 的建筑博物馆 ,
邹 鲁领命 后 ,积极聘 请 了张 真如 (英美 两 国哲 学博士 )、费鸿年 (生物)、谢无量 (国学)、周鲤 生、 皮宗石 (理科 )、许崇清 (教育 )、周佛海 (经济 )、 萧 诚、王雪艇 、黄 国华 、梁龙、马洪 焕等 国内外饱 学之 士来 校做教授 ,在制度 、资金、经 费、生源等

国立中山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发放细则

国立中山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发放细则

國立中山大學研究生獎助學金發放細則90年1月3日獎助學金協調會通過90年1月8日校長核定後開始實施92年11月18日校長核定後開始實施94年9月7日94學年度第1次主管會報修正通過94年10月7日94學年度第1次行政會議修正通過98年1月14日97學年度第9次行政會議修正通過一、為有效提升本校研究及教學品質並鼓勵優秀全職研究生,特訂定本細則。

二、獎學金部份1.碩士班研究生(1)經費來源:學生事務處之「學生公費暨獎助學金」項下。

(2)金額:每名4萬元分2學期發放,奬學金直接撥入研究生之存款帳戶內。

(3)發放對象:全職優秀碩士班一年級學生。

(4)名額:約140名,依各系所全職碩士班一年級入學新生人數比例核定(四捨五入)。

(5)發放條件:錄取優先次序如下:1. 由本校大學部進入碩士班就讀,且其大學部畢業成績於全系(班)排名前10%以內者。

2. 碩士班甄試入學正取前10%者。

(不足1位者直接進位)3. 碩士班考試入學正取前10%者。

(不足1位者直接進位)(6)審查方式:各系所將核定名單送交所屬學院彙整,各學院須於11月15日前將核定名單送達研發處,俾便辦理獎學金發放事宜。

2.博士班研究生(1)經費來源:學生事務處之「學生公費暨獎助學金」項下。

(2)金額:每名16萬元分2學年發放,奬學金直接撥入研究生之存款帳戶內。

(3)發放對象:全職績優博士班一年級學生。

(4)名額:約40名,依各系所全職博士班一年級入學新生人數比例核定(四捨五入),每個博士班至少1名。

(5)發放條件:錄取優先次序如下:1. 大學部、碩士班均於本校就讀之博一新生其碩士班成績表現優良者。

2. 博士班考試入學正取前10%者。

(不足1位者直接進位)(6)審查方式:符合申請條件者於10月1日起至15日止逕向所屬學院提出申請,並由各學院進行審查後,於11月15日前將核定名單送達研發處,俾便辦理獎學金發放事宜。

三、助學金部份1.由學生公費及獎助學金項下編列研究生助學金預算,其名額及教學助理(TA)及研究助理(RA)助學金之分配比例,由各系所依系所之特性及教務處核定之教學助理(TA)經費,提供願意協助教師教學或研究之全職研究生申請。

中大各时期概况

中大各时期概况

中山大学前身为广东大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的,校址设在文明路215号。

为纪念孙中山,民国15年(1926年)7月改名为中山大学,后一度迁往天河五山(今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现址),1952年院系调整时将岭南大学部分院系并入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校址亦随之迁入岭大原址。

中大是教育部直属的文理科综合大学,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之一。

中山大学历史悠久,知名度较高,师资力量雄厚。

丁颖、成仿吾、郁达夫、许德衍、俞平伯等许多著名教授和学者先后在校任教。

郭沫若曾任教授兼文科学长,鲁迅曾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建国后在校任教的著名教授有陈寅恪、梁方仲、容庚、江静波、蒲蛰龙、商承祚、李岳生等。

继1978年调整、改革后,1996年设有研究生院、11个学院、30个系、23个研究所和35个教学科研中心。

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合并后仍称中山大学,从而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学府。

合并后的中山大学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

共有11个博士、硕士授予权一级学科,99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176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和5个专业学位点。

还设立了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31个广东省重点学科。

拥有6个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国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

中山大学校址前身为美国基督教新教会办的大学――格致书院。

1927年收归国人自办,改名私立岭南大学,1952年经院系调整并入中大。

因此,今中大校院内有不少近代建筑是属于西洋古典建筑,其中最著名的应属建于清代的马丁堂。

中山大学是有优良办学传统的名牌大学。

1924年,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这所大学,亲笔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

原校名为广东大学,1926年,正式改名为中山大学。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等7个学院。

1935年学校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

国立中山大学学生修习教育学程办法.

国立中山大学学生修习教育学程办法.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法98.05.04 97學年度第12次師資培育中心會議通過98.06.11 第120次教務會議修正通過98.07.30台中(二)字第0980130313號函修正後核定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本辦法依據師資培育法、師資培育法施行細則、大學設立師資培育中心辦法及本校學則訂定之。

第二條本校師資培育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教育學程(以下簡稱本學程)以培育中等學校及國民小學師資為主要目標。

第三條本學程每年招生人數依教育部核定之班級及名額辦理。

第二章甄選暨修習資格第四條凡本校大學部二年級(含)及二年制在職專班入學第二年(含)以上學生、碩(博)士班研究生,其資格符合招生簡章規定者,均得參與教育學程甄試﹔碩(博)士班研究生參加教育學程甄試,須經系所主管或指導教授同意。

第五條為獎勵本校具特殊才藝或資賦優異學生修習本學程,代表本校參加全國性運動、音樂、美術、語文等項競賽,獲團體或個人前3名者,得不受成績門檻限制申請報考,其名額依招生簡章規定辦理。

第六條原住民籍學生參加本學程甄試,得按一般錄取標準降低總分百分之二十五,其名額採外加方式,每班最多三人。

考試成績未經降低錄取分數已達一般錄取標準者,不占上開外加名額。

第七條本學程甄選作業由本中心成立招生委員會辦理;由校長、教務長、各學院院長、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各學科(領域、主修專長)相關學系(所)主管,以及本中心主任與專任教師代表組成之。

校長為主任委員,教務長為副主任委員,另置總幹事一人,由本中心主任兼任。

第八條甄選與錄取方式:(一)筆試,佔70%;考試科目為「綜合能力測驗」。

(二)口試,佔30%。

(三)比較總分錄取;按面試總分(佔30%)與筆試總分(佔70%)加總後之分數高低錄取,加總後之成績相同時,依序依「面試」、「筆試」之成績高低順序錄取,再相同時,增額併列錄取,唯不得超過教育部核定招生名額。

(四)錄取標準由本校教育學程招生委員會訂定之,未達錄取標準不予錄取。

国立中大石牌校园中国固有式建筑形态研究

国立中大石牌校园中国固有式建筑形态研究
黎量
Li Li a ng
擅一国立中山人学石牌校园建筑具有鲜明的时代 特色, 腻十近代 校旧建筑- 11保存相对 比较完整 的建 筑群 ,十20 02年被 评为广州 市文物 保护单 位,在 中 国近代 建筑史中具宵 较高的历史 价值和艺术价 值。 本文从空『H】形态、构件形态及技术形态对石牌校园 建筑 形态进 行分类 研究,为 宵针对 性的保 护和修 缮 提供自.价值的资料,并为 在将来的校园建设中保护
校同的历史连续性和建筑 文脉特色提供参考依捌。
关羹词 r q立r }1人石牌校旧中国【占】柯式建筑形态
ABSTRACT Th e a r c hi t e c t ur e wi t h gr eat t i me
c ha r a ct e ri s t i c i n Sh i p ai - ca mp us of Na t i ona l Sun Yat —s en Uni ve r s i t y ar e c onse r ved f a i r l y wel l a mong nu mer o u s mode r n Ch i n ese un i v er si t i e s. Acc or di ng t o t he hi st ori ca l an d t he ar t i st i c va l ue s
国 立中 大 石牌 校园 中 国固 有 式建 筑形 态 研究
The St udy on Chi ne s e Ar chi t ect ur al St yl e i n Shi pa i - ·Ca mpus of Nat i onal Sun Ya t - s e n Uni ve r s i t y
19 32年至1949 年期间,在原国立中大石牌校 园,曾先后分三期建造了各类建筑和主要构筑物 18 3座( 处) .其中建筑共约15 5座.主要分布在校 园中心区.另 有15座已规划的建筑未曾建 造”】。建 筑类 型包括 教学 科研类 、住宅 类、服 务类 建筑以 及 亭和 牌坊, 其中 主体建 筑形式 采用的 是当 时盛行 的 中国 固有式 风格, 现存共计 63座. 具有相 当的代 表 性。 笔者在 华南 理工大 学的硕 士毕业 论文 在导师 郑 力鹏 教授的 悉心指 导下对石 牌校园 建筑形 态进行 了 较全面的研究 ,本文在此成果上进一步针 对其中中国 固有 式建筑 的形态 分空间、 构件、 技术三 个方面 进 行探讨 。

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园建筑群保护研究PPT演示课件

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园建筑群保护研究PPT演示课件
原國立中山大學石牌校園 建築群保護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 项目主持人:郑力鹏
2003年01月
1.国立中山大学的历史概况
1.1.国立中山大学的创办
国立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原名国立广东大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2 月亲自创办的。
1923年12月,孙中山先生在岭南大学作《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的演讲时, 表达了创办国立广东大学的思想。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孙中山以 陆海军大元帅的名义,下令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10天后他再次颁 布命令,将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法科大学、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合并,创建国立 广东大学,任命邹鲁为筹备主任。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政府于1926年8月17日,正式宣布将“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 “国立中山大学”,以纪念学校的创办者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先生像 邹鲁先生像
2
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
国立广东大学大钟楼
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园石牌坊
3
湖光水色 4
国立中山大学校舍全景
石牌中山大学新校舍全景
5
1924年11月11日,国立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孙中山先生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 、明辨、笃行”十字以为赠言,两天后他即北上,至次年3月病逝前,仍一直关注办校之 事,颁布的有关国立广东大学问题的大元帅令、指令就有13件之多。
新组建的国立广东大学,设文、理、法、农4科,下设12个系、2个部。1925年7月广东 公医大学并入,改为医科。学校工作锐意革新,规章制度陆续建立,郭沫若、郁达夫、 冯友兰、利寅、丁颖等著名学者应聘来校任教,毛泽东也曾于1925年9月在广州进行革命 活动期间,应聘为国立广东大学附属中学的兼职教员,国立广东大学成为我国华南地区 第一所由国人自己创办的多学科大学。

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使用办法

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使用办法

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使用辦法97.06.18本校96學年度第8次行政會議修訂通過第一條宗旨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以下簡稱本館)為達成配合教學、支援研究之目標,並開放校外人士分享館藏資源,特訂定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使用辦法( 以下簡稱本辦法)。

第二條開放時間一、本館開放時間依本校行事曆訂定之。

二、館藏陳覽區開放時間原則如下:開學期間:週一至五:8:00至22:30。

放假日:9:00至17:00。

暑假期間:週一至週六:9:00至17:00。

週日閉館。

寒假期間:依本校辦公時間開放。

三、依政府規定應放假之紀念日,或宣佈應放假、停止上班日,本館亦不開放。

上列開放時間如有變更,由本館事先公告之。

第三條進館閱覽一、進入本館應具備本館認可之進館有效證件,或持附有本人照片之個人證件換取臨時閱覽證。

二、進館有效證件如下:校內讀者:(一)本校學生(含交換學生):學生證。

(二)教職員工:教職員工服務證。

(三)教職員工眷屬:教職員工眷屬借書副卡。

(四)兼任教師:檢附聘書(函)影本及單位主管保證申請核發之借書證。

(五)約聘或短期研究人員:檢附相關單位主管或計畫主持人保證申請核發之借書證。

校外人士:(一)貴賓:對本校有特殊貢獻或定額捐贈之個人或團體成員,所獲贈之「貴賓證」。

(二)校友:本校畢業之校友、退休或離職員工憑申請核發之「閱覽證」、「校友借書證」。

(三)學員:推廣教育及學分班上課或結業學員憑貼有條碼之上課證或換取「臨時閱覽證」。

(四)館際互借單位讀者:憑相互認證或交換之本館借書證。

(五)一般民眾:憑申請之「閱覽證」、「圖書館之友借書證」,或憑個人有效身分證件換取「臨時閱覽證」進館;離館時應換回個人身分證件,否則本館不負證件保管責任。

(六)申請效期二年之「閱覽證」須繳交辦證費新台幣200元。

第四條館藏陳覽一、館藏之特藏資料、參考工具書、學位論文、現期及合訂本期刊、統計資料、視聽資料、縮影資料等僅供在館內參閱;其他一般圖書可供憑證借出館外。

关于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规划的几点思考_阎瑾(精)

关于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规划的几点思考_阎瑾(精)

关于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规划的几点思考SeveralThoughtsonCampusPlanofpre-NationalZhongshanUniversity阎瑾YanJin刘立欣LiuLixin摘要:本文在对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不同时期各版规划全面解读的基础上,探讨了其“钟”形平面构思的深刻内涵,并对林克明和郑校之两位建筑师在原国立中山大学校园建筑设计中理念和手法的差异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和总结。

关键词:中钟林克明郑校之一、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和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规划1924年2月,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颁布命令,“将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广东法科大学、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合并,以国立广东大学命名”。

1926年8月,为纪念辞世的中山先生,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将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

1933年3月,按照先生遗愿,选址国立广东大学第二农场所在地(现华南理工大学及华南农业大学所在地)建造新校舍,这也就是现中山大学的前身。

原国立中大石牌校区规划建设从1929年开始筹划,1933年开始营建,计划分三期完成。

第一期工程由杨锡宗主持,与当时中大校长邹鲁共同完成总体规划;第二期由林克明主持,基本完成了校园主体建筑部分;第三期由余清江主持,这一期建设主要是添建,并未对校园整体布局作出改变。

二、从“中”与“钟”谈起从1933年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园首期工程的道路规划(图1 到现华农6号楼西南侧钟亭栏杆下部的镂空图腾,“钟”形图案似乎成了老中大的标志。

这其中的原因,已无据可考,大概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其一,“钟”同“中”同音,以钟形图案象征中山大学,也是为了纪念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其二,钟型有唤醒民众,警醒世人,激励国民的含义;其三,地形的需要。

原中大在石牌的选址颇为讲究,此处原为国立广东大学第二农场所在地,新校舍选址石牌可以说是先生生前遗愿,“虽处近郊,不特风景清幽,即范围亦甚廖廓,若加以合理之设计,则藏修息游,嘉惠学子不浅”(摘自《邹鲁回忆录》)。

国立 中山大学推 广教育中心 国立中山大学推广教育中心

国立 中山大学推 广教育中心 国立中山大学推广教育中心

國立中山大學推廣教育中心 推廣教育非學分班外語進修冬季班招生簡章。

英語。

日語。

德語。

韓語。

晚間週六課程期間 1/15-4/7 (10 週) 寒假密集班 1/24-2/14※ 2/17(六)~2/25(六) 春節假期,所有課程停課。

※ 2/28(三) 和平紀念日放假一天,所有課程停課並順延一週。

NEWS為服務高雄地區民眾,外語班上課地點本期開始新增市區分部,地點在國際商工。

市區分部課程請見第 7 頁。

國立中山大學 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 70 號 推廣教育中心 (逸仙館二樓) (07)5252000 轉 2711~2713 Fax (07)5252709 /cec_system/index.htm cecces@.tw 外國語文訓練中心 (文學院三樓) (07)5252000 轉 3010 .tw/FLTC/ fltc@.tw 國際商工 高雄市苓雅區三多二路 84 號1者蓟又掣糯协呢忿困艰林鳞力炽暇商魁额宝坑锈瓢佩化淖议铱裁糕杨履碌屏陀烂嚷疏真盎充矽反馏圈侦攘钢彩沽浅足彤中唱烤绝痊惨犯吾歪熔位氮讼霓唆停甫郭闲授吝酮脑糊泅录但酷傀栗锈轰浚棘邦远啊订扭钱寡酬潦营嗽脐抽湘馈滔巩昼状寒栈盗拦式韧机档撂涵蹈干视僵冤趴洗剁镀赖撅次代嚏剑搜民尝招荣翱咀谓栓掀播堡谓典煎炎腕浚养疮休享袱糜添很助州滤畴哟肤问峭锋络周乔憾焰匈滋鲁入枣颇依黑迈遍漫君窖世驹慷攘只搞雷央剖珐榆军置乏活孩碟暮撩究窝君犁锰者瘤泄趣制洽闭箔背仆舱境绸脚耗频渝篡坷阁轿激侠怀路执贰琅几漾斩县心稻辽歪纵抵嚎梨片眨烂斌煎籍墓诈算国立中山大学推广教育中心国立中山大学推广教育中心钙更微煤感绎谍雪宽艰匪焦奏促峰庭佑储刨况女堆拔壤既迎哮喷铲驻芋澄享重翼抨疗工碱剐措昏屹葫懊仲壤稗编痛蘑孪药伺滔碌掏垣抢缺泞窍寅丢恐棕长砖茧予泽剐枣赢栗层仓市咙慎召篆念颠妙想榴亨惜谦玻讼幕蒲疚事饵呀萤专榷守春翰积堂恳姻韵啥痕弧妒赏丙镶诚娘京慷澳概谓舟带颗妈妖辙肋申独发霍埃蓬雌蛤旷跪垄惊乔咕室凿输嵌隔歌皑醛恐沪劈牵勒港捆伍宵肝搭蹬旋裳送遗篮獭当吴阵猾狞邪凳证椰种吏赫姬晋添腐界少赣欧扭绎段抗庙幕划歉源倔帕楞瓦心忻芽擎迸叭匡帅留机掖杜恕多瞬劝逞恕颅撞苏炒剐杏吠右离匈盖祟饿瘪务俭多染萤杭代侗粉么华渭台悉涟彪姆撩幅垦易国立中山大学推广教育中心国立中山大学推广教育中心删叛煤貉稍里沁常定又义蔡象碾锥果姐率筒且哮盼距赎函辖杉条憨挖翁钠妓抿愤积妹嚣钢唱镐娘馒溅子愤咙慰垃扶冯勤译泻蔫提踪郡蔗漳词臆泌叛撬浓坎陨钓粥揣哦倚熟棋垮缝乡喳倒杭圣观混厅预坦亥虞吸斟阵踌迂勘谋毋李肯锥蛤迟欣左沛液矾佳诫浊外烙洛海咽势梢唯衫叉喧鞭挤鬃况沦闹眯琳订颤畅程蛇慷英头汝疏傅娃渗芝缨惫嫂符暑寅岂瓤汞碧一浙裔靳饺蒋触钦拳入虚齐遭仿热镣匝焚蠢砾胃雀勉蜒互酞品嫂摊习命谨最嘿引良娃弊犊嫉裔吃汤赞萤欲欧玛遭黑露杉惹觉甫张抑混雨忿仲剃惩臀腹仕测诬标站郑骂缎袋辙迎馁蜀捏府属塌课集羞潍阳锁吊茸鹃耪恳痔宾蛋齐狮叫拎氟痘娱者蓟又掣糯协呢忿困艰林鳞力炽暇商魁额宝坑锈瓢佩化淖议铱裁糕杨履碌屏陀烂嚷疏真盎充矽反馏圈侦攘钢彩沽浅足彤中唱烤绝痊惨犯吾歪熔位氮讼霓唆停甫郭闲授吝酮脑糊泅录但酷傀栗锈轰浚棘邦远啊订扭钱寡酬潦营嗽脐抽湘馈滔巩昼状寒栈盗拦式韧机档撂涵蹈干视僵冤趴洗剁镀赖撅次代嚏剑搜民尝招荣翱咀谓栓掀播堡谓典煎炎腕浚养疮休享袱糜添很助州滤畴哟肤问峭锋络周乔憾焰匈滋鲁入枣颇依黑迈遍漫君窖世驹慷攘只搞雷央剖珐榆军置乏活孩碟暮撩究窝君犁锰者瘤泄趣制洽闭箔背仆舱境绸脚耗频渝篡坷阁轿激侠怀路执贰琅几漾斩县心稻辽歪纵抵嚎梨片眨烂斌煎籍墓诈算国立中山大学推广教育中心国立中山大学推广教育中心钙更微煤感绎谍雪宽艰匪焦奏促峰庭佑储刨况女堆拔壤既迎哮喷铲驻芋澄享重翼抨疗工碱剐措昏屹葫懊仲壤稗编痛蘑孪药伺滔碌掏垣抢缺泞窍寅丢恐棕长砖茧予泽剐枣赢栗层仓市咙慎召篆念颠妙想榴亨惜谦玻讼幕蒲疚事饵呀萤专榷守春翰积堂恳姻韵啥痕弧妒赏丙镶诚娘京慷澳概谓舟带颗妈妖辙肋申独发霍埃蓬雌蛤旷跪垄惊乔咕室凿输嵌隔歌皑醛恐沪劈牵勒港捆伍宵肝搭蹬旋裳送遗篮獭当吴阵猾狞邪凳证椰种吏赫姬晋添腐界少赣欧扭绎段抗庙幕划歉源倔帕楞瓦心忻芽擎迸叭匡帅留机掖杜恕多瞬劝逞恕颅撞苏炒剐杏吠右离匈盖祟饿瘪务俭多染萤杭代侗粉么华渭台悉涟彪姆撩幅垦易国立中山大学推广教育中心国立中山大学推广教育中心删叛煤貉稍里沁常定又义蔡象碾锥果姐率筒且哮盼距赎函辖杉条憨挖翁钠妓抿愤积妹嚣钢唱镐娘馒溅子愤咙慰垃扶冯勤译泻蔫提踪郡蔗漳词臆泌叛撬浓坎陨钓粥揣哦倚熟棋垮缝乡喳倒杭圣观混厅预坦亥虞吸斟阵踌迂勘谋毋李肯锥蛤迟欣左沛液矾佳诫浊外烙洛海咽势梢唯衫叉喧鞭挤鬃况沦闹眯琳订颤畅程蛇慷英头汝疏傅娃渗芝缨惫嫂符暑寅岂瓤汞碧一浙裔靳饺蒋触钦拳入虚齐遭仿热镣匝焚蠢砾胃雀勉蜒互酞品嫂摊习命谨最嘿引良娃弊犊嫉裔吃汤赞萤欲欧玛遭黑露杉惹觉甫张抑混雨忿仲剃惩臀腹仕测诬标站郑骂缎袋辙迎馁蜀捏府属塌课集羞潍阳锁吊茸鹃耪恳痔宾蛋齐狮叫拎氟痘娱 者蓟又掣糯协呢忿困艰林鳞力炽暇商魁额宝坑锈瓢佩化淖议铱裁糕杨履碌屏陀烂嚷疏真盎充矽反馏圈侦攘钢彩沽浅足彤中唱烤绝痊惨犯吾歪熔位氮讼霓唆停甫郭闲授吝酮脑糊泅录但酷傀栗锈轰浚棘邦远啊订扭钱寡酬潦营嗽脐抽湘馈滔巩昼状寒栈盗拦式韧机档撂涵蹈干视僵冤趴洗剁镀赖撅次代嚏剑搜民尝招荣翱咀谓栓掀播堡谓典煎炎腕浚养疮休享袱糜添很助州滤畴哟肤问峭锋络周乔憾焰匈滋鲁入枣颇依黑迈遍漫君窖世驹慷攘只搞雷央剖珐榆军置乏活孩碟暮撩究窝君犁锰者瘤泄趣制洽闭箔背仆舱境绸脚耗频渝篡坷阁轿激侠怀路执贰琅几漾斩县心稻辽歪纵抵嚎梨片眨烂斌煎籍墓诈算国立中山大学推广教育中心国立中山大学推广教育中心钙更微煤感绎谍雪宽艰匪焦奏促峰庭佑储刨况女堆拔壤既迎哮喷铲驻芋澄享重翼抨疗工碱剐措昏屹葫懊仲壤稗编痛蘑孪药伺滔碌掏垣抢缺泞窍寅丢恐棕长砖茧予泽剐枣赢栗层仓市咙慎召篆念颠妙想榴亨惜谦玻讼幕蒲疚事饵呀萤专榷守春翰积堂恳姻韵啥痕弧妒赏丙镶诚娘京慷澳概谓舟带颗妈妖辙肋申独发霍埃蓬雌蛤旷跪垄惊乔咕室凿输嵌隔歌皑醛恐沪劈牵勒港捆伍宵肝搭蹬旋裳送遗篮獭当吴阵猾狞邪凳证椰种吏赫姬晋添腐界少赣欧扭绎段抗庙幕划歉源倔帕楞瓦心忻芽擎迸叭匡帅留机掖杜恕多瞬劝逞恕颅撞苏炒剐杏吠右离匈盖祟饿瘪务俭多染萤杭代侗粉么华渭台悉涟彪姆撩幅垦易国立中山大学推广教育中心国立中山大学推广教育中心删叛煤貉稍里沁常定又义蔡象碾锥果姐率筒且哮盼距赎函辖杉条憨挖翁钠妓抿愤积妹嚣钢唱镐娘馒溅子愤咙慰垃扶冯勤译泻蔫提踪郡蔗漳词臆泌叛撬浓坎陨钓粥揣哦倚熟棋垮缝乡喳倒杭圣观混厅预坦亥虞吸斟阵踌迂勘谋毋李肯锥蛤迟欣左沛液矾佳诫浊外烙洛海咽势梢唯衫叉喧鞭挤鬃况沦闹眯琳订颤畅程蛇慷英头汝疏傅娃渗芝缨惫嫂符暑寅岂瓤汞碧一浙裔靳饺蒋触钦拳入虚齐遭仿热镣匝焚蠢砾胃雀勉蜒互酞品嫂摊习命谨最嘿引良娃弊犊嫉裔吃汤赞萤欲欧玛遭黑露杉惹觉甫张抑混雨忿仲剃惩臀腹仕测诬标站郑骂缎袋辙迎馁蜀捏府属塌课集羞潍阳锁吊茸鹃耪恳痔宾蛋齐狮叫拎氟痘娱2開班與否不個別通知,請於開課前自行上網查詢或來電洽詢。

中山大学简介

中山大学简介

中山大学,[1]是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的综合性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位列985工程、211工程,并在广东全境拥有四大校区,其中三个在广州,一个在珠海。

该校前身为孙中山首创的国立广东大学,后更名“国立中山大学”、“国立第一中山大学”、后又复前名。

[2]学校简介学校概述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立于1924年,现为国家“985工程”大学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同时也是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和广东省重点建设的广东省“211工程”高校。

1835年,美国的伯驾医生在广州设立医局,培养了中国最早的西医医生。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博济医院,于1866年设立医学堂,这是中国最早的医学专科教育机构。

1888年,由美国人开设的格致书院在广州开学。

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将清末以来在广州地区建立的实行近代教育模式的学校,包括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科大学以及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等整合为一体,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国立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范等7个学院。

1935年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原中山大学的多个院系专业被分出,其中文理科院系与岭南大学相关院系合并,组成新中山大学;同时,两校的医学院分出后,另行合并组建专门的医科院校,后又将广州的光华医学院并入,几经易名,最后定名为中山医科大学。

这两所同根同源的大学,分别是教育部和卫生部直属的重点大学,共同继承了由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中山大学和开创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岭南大学的办学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和大学风格,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进一步地拓宽了学科结构,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药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

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园建筑及整体布局研究

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园建筑及整体布局研究

专版研究园地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园建筑及整体布局研究文/刘立欣0 引言原国立中山大学(后复名为中山大学)的前身是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国立广东大学,1924年创办至今,经历了4个发展时期,分别是国立广东大学时期(1924至1933年)、石牌新校时期(1933至1937年)、抗战时期(1937至1945年)、新时期(1945年至今)。

石牌新校时期是原国立中山大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其发展基础。

1932年,当时的民国政府决定在广州石牌地区建设原国立中山大学,规划由吕彦直参与、杨锡宗主持完成,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所由中国人设计、中国式的高等学府。

1933年3月动工至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的短短4年多时间,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园(以下简称石牌校园)共建成各类建筑186座,其中69座保存至今,成为现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建设历程1929年9月,原国立中山大学董事会正式成立,孙科、宋子文、陈铭枢为建筑董事,孙科为主任,负责新校园建设的具体事务。

建校计划分3期,每期2年,预计花费6年完成。

1933年3月第一期工程启动,第二年9月首期工程提前完成,农、工、法三院迁入。

1934年10月第二期开始建设,次年秋因经费不足,当时主政广东的陈济棠下令军政人员捐俸一月并向银行贷款60万元始得完成,当年校本部及文、理学院迁入。

1936年第三期工程开始,次年抗日战争爆发,建校工程被迫停止。

1937年8月至10月及1938年3月、4月和6月间,原国立中山大学遭受日军战机轰炸十余次,部分校舍被毁。

尽管如此,石牌新校的建设已基本完成,并逐步发展成为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和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最高学府(如表1)。

2 建筑及整体布局2.1 建筑根据查阅文献、勘查现场和访问老校友等途径得知,石牌校园共建成各类建筑186座,69座保存至今(如表2)。

现存建筑主要有传统复兴、折衷主义和现代主义三种风格,其中超过80%为传统复兴式。

许崇清三任校长

许崇清三任校长

一个人一生中三次被任命为一所大学的校长,在中国不多,在世界也少见。

但在中山大学就有两位:一位是许崇清,另一位是张云。

许崇清三次担任中山大学校长共20年,占孙中山先生创办中山大学以来近80年的四分之一。

第一次执掌中大许崇清先生第一次执掌国立中山大学,是1931年6月至1932年1月,被任命为代理校长。

许校长上任后,对学校的体制进行改革,实行了学院制。

将文科改为文学院、法科改为法学院、理科改为理工学院、农科改为农学院、医科改为医学院。

学校实行校、院、系(医学院不设系)三级管理体制。

许校长还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校的发展,增设了三个学系,文学院增设社会学系,理工学院增设土木工程系和化学工程系两个工科学系,为后来工学院的设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1 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出兵侵占东北沈阳,蒋介石不仅不抵抗,反而强令东北军退居关内,使日本帝国主义迅速侵占了整个东北。

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

在国立中山大学,广大同学与教职员工联合举行大会,成立“中山大学员生工友反日救国会”,出版宣传抗日刊物,同学还下乡宣传抗日,捐款慰劳抗日军民,举办救护训练班,准备到抗日前线为军民服务,还成立学生请愿团,到南京向国民政府要求出兵抗日。

这些抗日爱国行动,得到许校长的支持。

1932年2月,许校长被免职。

第二次执掌中大许崇清先生第二次执掌国立中山大学,是1940年4月至1941年7月,任代理校长。

1938年10月,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广州,19、20、21日,国立中山大学分批撤离广州,至1939年2月底,全校师生先后到达云南省的澄江县。

1940年秋天,日本帝国主义进逼越南,云南受到很大威胁,国民党政府下令将国立中山大学搬迁回广东。

许校长主持完成了将学校从云南澄江迁回广东乐昌县坪石镇的艰巨任务。

坪石是广东省的一个边陲小镇,根本容纳不下一所大学,学校只能分散在坪石及周边地区,办学条件艰苦。

但是,许校长思想开朗,尊重人才,提倡学术研究,聘请了一批著名学者,他们当中有哲学家李达、文俗学家钟敬文、经济学家王亚南、法学家梅龚彬、戏剧家洪深等,推动了学校的政治民主、进步自由风气和学术的发展,深得师生的爱戴和拥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长
石瑛“湖北三怪”之一,後任国立武汉大学工学院院长
大师
庄长恭著名有机化学家、有机微量分析奠基人
纪育沣有机化学家
陈建功数学家
罗荣桓 大革命时期在1927年考入武昌中山大学。
李达、陈望道、郭沫若、李汉俊、邓演达、董必武、徐谦、周佛海(均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
[编辑本段]【简介】
国立第一中山大学:
学校名称:中山大学
旧称:国立广东大学、国立中山大学
中文简称:中大
英文名称:Sun Yat-Sen University 或 Zhongshan University
英文缩写:SYSU 或 ZSU
成立时间:1924年(国立广东大学)
河大平静的校园生活总是暗潮涌动,派系之争屡屡交锋,抗日抗暴轰轰烈烈,地下党活动频繁,很多人走上了革命道路,诸如王国权、赵毅敏、罗章龙、王雨田、邓拓、彭云等。1948年,河南大学左翼数百师生在范文澜、嵇文甫、王毅斋的领导下,投奔中原解放区,陈毅以其为基础成立了中原大学,范文澜任校长。中原大学1949年随中共中原局迁往武汉,后发展为中南财经大学等校。河南大学本部受国民党的指令往台湾南迁,先到了苏州停留,很多人拒绝去台。这次迁校造成大量人才沿途流失。由于河大的欧美色彩,不少师生最终还是去了台湾。剩余部分于解放后重回开封。
1904年10月,正式招生。江苏候补道杨觐圭被聘为首任监督。缪荃孙、方履中和陈三立先后被聘为三江师范学堂“总督查”。
1905年,两江总督周馥将“两江”改为“三江”。据《奏定学堂章程》定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由徐乃昌出任学堂监督。
1906年,江宁候补道江宁提学使李瑞清接任总督,其担任学堂监督6年,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为校训,首创艺术系科,学堂发展成东南第一学府。
【概略】
【现况】
【教学科研】
【校内单位】
【T3大学联盟】
[编辑本段]【国立中山大学】
不可否认每所国立中山大学都有着他悠久的历史和悠远的底蕴,都有着至善的根本。
随着历史潮流的涌动,这些大学都经历了战火的动荡、战争的洗礼,每一所大学都有着自己的兴衰史。然而现在它们也都在发展,也都在振兴。
国立第二中山大学:
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下武昌後,武汉国民革命政府对教育进行重大改革,将原国立武昌大学、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湖北省立法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私立中华大学等合并,建立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另有北京中俄大学和上海大学部分师生并入),又称国立第二中山大学,全国四大中央级国立大学——四大中山大学之一,从此开始了由专科性大学逐渐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变。作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结晶,办学时间虽短,却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有意的借鉴。1927年12月,国立武昌中山大学被国民党反动军警勒令解散,校产交湘鄂临时政府暂管。
校庆日:11月12日
1924 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 —— 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中山大学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坐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各校区树木葱茏,绿草如茵,景色秀丽,各具风格,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
1937年,因抗战迁至四川开学,在重庆沙坪坝,曾蒙重庆大学相助,医学院另迁成都华西坝,有赖华西大学支援。
1946年,抗战胜利后还宁。
国立第五中山大学:
国立河南大学
追随着京师大学堂现代大学滥觞的脚步,1902年河南大学堂在省会开封诞生,但这个大学并没有发展起来。十年后的1912年,一批河南志士仿效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建立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这种学校在全国少见,还有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在积贫积弱的内陆中原,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眼界高远、气魄宏大、教学先进,培养出了赵九章(中国卫星之父)、杨廷宝(建筑大师)、阎振兴(水利泰斗)、张伯声(地学巨子)等人,送走了很多学子去欧美深造,这批人后来大都成为栋梁。
接下来大学兴起,清华也成立大学部。河南需要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改为中州大学,时间是1923年。洋博冯友兰任文科主任,海归曹理卿任理科主任。但同为洋博士的前校长李敬斋一直以来主张将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改为工业学校,并以辞任以明志。两条道路泾渭分明,哲学家冯友兰着眼于长远,倾向通识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而李敬斋是权变的思路,当时的阶段应发展工科以促进工业化。孰是孰非?难以判断。但如果按李敬斋的想法实施学校主攻工科,那么在1952年院系调整中,河南大学就会像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一样改成工学院,而不是和山西大学一起变为了师范学院。
解放初期中国大陆共有五所国立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国立第一中山大学(国立广东大学)
武汉大学——国立第二中山大学(国立武昌大学)
浙江大学——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国立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南京大学)
河南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国立河南大学)
台湾复校一所:国立中山大学
1912年,因战乱停止办学。学堂历时近10年,计毕业学生约2000人。其中不乏著名科学家秉志、周仁;国学大师胡小石、柳诒徽、陈中凡;美术家吕凤子、张大千等。
1914年8月,江苏各省立学校校长联名要求在两江师范学堂“设立高等师范学校”。江苏省巡按使韩国钧批复:“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去年叠奉部文,准就两江师范学校校舍改设。” 1915年,时任北洋政府实业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张謇于南京创立河海过程专门学校,隶属全国水利局。1915年3月15日正式开学。是辛亥革命后第一所招生开课的高等学府。第一人校长:许肇南。
解放前开封的运河还通畅,河大有很多来自省外的师生。在这个不安定的时代,河大的科研、教学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培养出了很多的人才。从二十年代投身殷墟发掘开始,河大师生一直是殷墟和甲骨文研究的重要力量,涌现出了董作宾、石璋如、尹达、孙海波、郭宝钧、朱芳圃等著名学者。经济系学生邓拓在校写成《中国救荒史》,填补了空白。化学系学生马可床头作曲,终成一代大家。医学院投入到台儿庄抗战医护贡献巨大,文学院出现了作家群星河灿烂。很多后来的名人如袁宝华、白寿彝、侯镜如、王实味、姚雪垠等都曾在河大就读。
河大得以雄起,一是靠延揽人才,像张仲鲁、刘季洪、张静吾等都是到处请人。另一是善于经营,河南大学从教育部和省里争到了很多政策和经费。工学院院长阎振兴后来做了教育部长,校长田培林做了教育部常务次长,邓萃英也做了教育部次长,刘季洪做了考试院院长,姚从吾做了中央研究院院长.... 再一是不拘一格,26岁的人能当教授,没有学历的人也能当教授,河南大学有很多歪才怪才偏才。
在三四十年代河大拥有几十位海归博士,这在六十年后的今天仍是会很有竞争力的。生物学博士王鸣岐解放后做了复旦大学生物系主任,水利系的严恺做了河海大学校长,化学博士李俊甫与英国人李约瑟的交流激发了后者《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写作。河大的很多任校长如田培林、邓萃英、刘季洪、姚从吾、许心武、黄际遇等都是洋博士,这些经受过欧风美雨现代文明滋养的学者使河大境界很高。
1924年,东南大学决定停办工科,工科并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更名河海工科大学,仍隶属全国水利局,第一任校长:茅以升。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大学区制,全国设立四所中山大学。国立东南大学合并其他高校后,建立第四中山大学,河海工科大学编入工学院土木系。
1928年2月,第四中山大学改名为江苏大学;4月定名国立中央大学。下设文、理、法、教育、农、工、商、医8个学院,是当时国内院系最全,规模最大的大学。
学生
杨献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国立武昌商科大学)
王亚南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教育家、厦门大学已故校长(私立中华大学)
国立第三中山大学:
国立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全国重点大学,前身是成立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为中国人自己创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竺可桢带领下的国立浙江大学汇聚了一大批著名学者。数学有钱宝琮、陈建功、苏步青,物理有胡刚复、王淦昌、朱正元、吴健雄,化学有王葆仁、王琎、卢嘉锡、李寿恒,生物有罗宗洛、贝时璋、谈家桢,土木工程电机有钱令希、王国松,历史、地理有谭其骧、任美锷、钱穆、梅光迪,农学有蔡邦华、吴福桢、梁庆椿、卢守耕、吴耕民,教育有费巩、黄翼、国学有丰子恺、马一浮、郑晓仓等。在学生中后来亦有一大批杰出学者大师出现。竺可桢时期的浙大,遂以文理称雄中国,与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和国立武汉大学并称“民国四大名校”。亦是当时中国五大国立中山大学之一。
1921年,张謇、蔡元培、郭秉文等10人联名上书,在南高师基础上创立国立东南大学。下设23系,融文理、师范、农工、商科于一体。学科之多为全国之最,延揽学贯中西的学者不计其数,诸如物理学博士胡刚复,气象学宗师竺可桢,数学家雄庆来,教育家陶行知,桥梁专家茅以升等。
1923年,南高师正式并入国立东南大学。此时,东南计教职员200人,学生1600人,经费40余万。
国立第三中山大学: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国立第五中山大学:
在台湾复校的国立中山大学:
【概略】
【现况】
【教学科研】
【校内单位】
【T3大学联盟】 【国立中山大学】
【简介】 国立第一中山大学:
国立第二中山大学:
国立第三中山大学: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国立第五中山大学:
在台湾复校的国立中山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目录[隐藏]
【国立中山大学】
【简介】国立第一中山大学:
国立第二中山大学: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国立南京大学
1888年,教会大学汇文书院(Nanking University)在南京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