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教学大纲
《构造地质学》教学大纲
《构造地质学》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1. 明确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 了解构造地质学分析涉及到的两个重要概念:构造尺度和构造层次3. 明确学习构造地质学的意义二、教学内容的结构1.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质学2. 构造尺度与构造层次的概念3. 构造解析的思想和方法4. 学习构造地质学的意义三、主要内容构造地质学的内涵和研究对象;地质构造;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地质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构造尺度;构造层次;构造解析的思想和方法;学习构造地质学的意义四、本章要点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尺度和构造层次的概念五、本章思考题1. 何为地质构造?2. 对地质构造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研究?3. 什么是构造尺度和构造层次?各有哪些种类?第二章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一、教学目标1. 明确面状和线状构造的产状表示法2. 了解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原生构造二、教学内容的结构1. 利用沉积岩层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与底面2. 倾斜岩层与直线的产状要素3. 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在地形地质图上的特征4. 地层的接触关系5. 沉积岩中的软沉积变形构造6. 岩浆岩中的原生构造三、主要内容面状构造与线状构造的产状表示法;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沉积岩层顶、底面的识别标志;软沉积变形的种类;地层接触关系的基本类型及其构造意义;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即“V”字形法则)四、本章要点沉积岩层顶、底面的识别及其应用;不整合接触关系的识别标志;软沉积物变形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五、本章思考题1. 走向、倾向和倾角的含义是什么?2. 岩层的露头宽度与哪些因素有关?3. 如何在地形地质图上判定地层是否是水平地层?4. 沉积岩层有哪些基本的接触关系?如何识别它们?各反映了什么构造意义?5. 如何判断沉积岩层的顶、底面?6. “V”字形法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7. 软沉积变形主要有哪些几种?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一、教学目标1. 明确应力、应力状态的概念和特点2. 明确应力莫尔圆的含义与特点二、教学内容的结构1. 应力、正应力、剪应力的概念2. 主应力、主方向和主平面的概念与应力状态3. 应力莫尔圆的概念与特点4. 应力场、应力轨迹与应力集中三、主要内容应力、正应力、剪应力的概念;主应力、主方向的概念;单轴、双轴和三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莫尔圆;应力场的概念及其表示法四、本章重点双轴和三轴应力状态二维应力分析的莫尔圆;应力场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五、本章思考题1. 应力、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之间有什么关系?2. 单轴、双轴和三轴应力状态二维应力莫尔圆上任意一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3. 影响应力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第四章变形岩石应变分析基础一、教学目标1. 明确应力、应变的概念和特点2. 明确岩石变形的三个阶段3. 明确影响岩石变形行为的外界因素二、教学内容的结构1. 变形、位移和应变的概念2. 旋转应变与非旋转应变3. 递进变形、全量应变与增量应变4. 岩石的变形阶段5.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外部因素三、主要内容变形(拉伸、挤压、剪切、弯曲和扭转)和位移(平移、旋转、形变和体变);应变的度量(线应变与剪应变);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破裂变形;均匀应变与非均匀应变;应变椭球体的概念;旋转应变和非旋转应变;递进应变(共轴递进变形与非共轴递进变形)四、本章重点线应变和剪应变的概念;脆性岩石变形的三个阶段(弹性、塑性和破裂变形);单剪与纯剪变形的概念;影响岩石变形特征的外界因素五、本章思考题1. 变形和位移各有哪几种方式?2. 线应变与剪应变、均匀应变与非均匀应变、旋转应变与非旋转应变(单剪与纯剪)、共轴递进变形与非共轴递进变形的含义是什么?3. 岩石变形的三个阶段各有何特点?4. 影响岩石变形特征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它们分别是如何影响岩石变形的?第五章劈理、节理和线理一、教学目标明确劈理、节理、线理的类型和形成机制二、教学内容的结构1. 劈理(1)劈理的结构特点与分类(2)劈理的成因(3)面理置换2. 节理张节理与剪节理的概念与特点3. 线理(1)小型线理与大型线理的主要类型(2)线理的成因三、主要内容劈理、线理、节理的概念与主要类型;劈理、节理、线理与褶皱、断层构造的相互关系;劈理、线理和节理的形成机制四、本章重点劈理、节理、线理的概念、主要类型和形成机制五、本章思考题1. 劈理按成因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与节理如何区别?2. 劈理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形成的?劈理有何应变意义?3. 常见大型线理构造有哪几种?它们是如何形成的?4. 张节理与剪节理如何区别?5. 共轭剪节理与主应力之间有什么关系?6. 如何利用层间劈理判断地层是否正常?第六章褶皱一、教学目标1. 明确褶皱的类型2. 明确褶皱的形成机制二、教学内容的结构1. 褶皱要素2. 褶皱的形态3. 褶皱的分类4. 几种特殊类型的褶皱——同沉积褶皱和底辟构造5. 褶皱的组合形式6. 褶皱的形成机制7. 叠加褶皱8. 褶皱作用的时间三、主要内容褶皱的几何学分析(褶皱要素、褶皱描述、褶皱的几何形态分类);平行褶皱与相似褶皱;同沉积褶皱与底辟构造;褶皱的组合型式(侏罗山式褶皱)褶皱的形成机制(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剪切褶皱作用和柔流褶皱作用);与褶皱伴生的劈理、擦痕等构造;褶皱层中的应力分布特征四、本章要点枢纽、轴面的含义;褶皱的几何形态分类;褶皱的产状分类;褶皱横截面形态分类;纵弯褶皱作用的特点、褶皱中的应力分布与伴生构造;横弯褶皱作用;剪切褶皱作用;柔流褶皱作用;不同褶皱作用机制形成褶皱的特点五、本章思考题1. 褶皱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褶皱要素)?2. 褶皱的形态有哪些类型?分类依据是什么?3. 褶皱在平面上和剖面上有哪些组合形态?4. 如何判定褶皱的形成时代?第七章断层概述一、教学目标1. 明确断层的类型和各类型的主要特点2. 明确断层的识别标志二、教学内容的结构1. 断层的几何学与运动学要素2. 断层的类型及其应力环境3. 同沉积断层4. 断层的识别标志5. 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判定三、主要内容断层的几何学要素(断层带、断层线与断盘)和运动学要素(位移);正断层、逆断层与平移断层的概念及其应力状态的Anderson 模式;断层岩;断层效应;断层的识别标志;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确定;牵引构造与逆牵引构造(或反牵引构造);断距的确定;断层作用时间的确定;同沉积断层的概念与特点断层分类;断层的运动学要素;断层的识别标志五、本章思考题1. 在野外如何识别断层的存在?如何判断其性质?2. 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分别形成于何种应力环境中?3. 牵引构造与逆牵引构造有何不同?4. 怎样确定断层发育的时间?5. 同沉积断层有何特点?第八章伸展构造一、教学目标明确伸展构造的表现形式二、教学内容的结构1. 伸展构造的表现形式2. 大陆伸展构造模式3. 造山期后伸展作用的机制与表现4. 构造反转三、主要内容伸展构造的主要表现型式;地堑与地垒、断陷盆地、裂谷变质核杂岩、岩墙群的概念;大陆伸展构造的三种模式(纯剪式、单剪式和分层剪切或滑动模式);拆沉作用;构造反转四、本章要点伸展构造的表现形式;构造反转五、本章思考题1. 伸展构造主要有哪些表现型式?2. 伸展构造的形成机制主要有哪几种?3. 伸展构造与挤压构造有哪些主要的差别?第九章逆冲推覆构造一、教学目标明确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特点二、教学内容的结构1. 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2. 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3. 逆冲推覆的驱动机制4. 逆冲推覆与重力滑覆的区别三、主要内容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与组合型式;双重逆冲构造、反冲构造的概念;逆冲推覆构造的分带、分层和分段性;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方式;逆冲作用与褶皱作用(断弯、断展与断滑褶皱作用);逆冲推覆的驱动力、位移与速率;推覆与滑覆的差别;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四、本章要点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和分段性;逆冲推覆构造的驱动机制;断层相关褶皱理论1. 逆冲推覆构造有哪几种组合型式?2. 什么是双重逆冲构造?3. 什么是反冲断层与构造三角带?4. 逆冲推覆构造沿冲断方向可以分成哪几个带?5. 逆冲推覆构造有哪几种扩展方式?6. 何谓断弯褶皱作用、断展褶皱作用与断滑褶皱作用?7. 如何区别挤压推覆与重力滑覆?第十章走向滑动断层一、教学目标明确走滑断层几何结构和伴生构造的特点二、教学内容的结构1. 左行走滑断层与右行走滑断层2. 走滑断层的几何学特征3. 走滑断层的形成环境4. 一种特殊的走滑断层——转换断层三、主要内容走滑断层的基本特点;走滑断裂带的弯曲部和端部的应力状态;拉分盆地与花状构造的概念与特点;雁列式褶皱与牵引式弯曲;走滑双重构造四、本章要点左行与右行、左阶与右阶的概念;走滑断层伴生构造;花状构造的概念五、本章思考题1. 走滑断层有哪些基本特点?2. 走滑断裂带弯曲部和端部有哪些应力状态?3. 拉分盆地有何地质特点?如何识别拉分盆地?4. 走滑双重构造与逆冲双重构造有何差别?第十一章韧性剪切带一、教学目标1. 明确韧性剪切带内特征的岩石类型和伴生构造特点2. 明确韧性剪切带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判定方法二、教学内容的结构1. 剪切带与韧性剪切带的概念2. 韧性剪切带的特点3. 糜棱岩的特点4. 韧性剪切带运动方向的判别标志三、主要内容剪切带的类型(脆性剪切带、脆-韧性剪切带、韧-脆性剪切带和韧性剪切带);糜棱岩的种类;鞘褶皱;韧性剪切带运动方向的确定韧性剪切带和糜棱岩的概念;韧性剪切带两盘运动方向的确定五、本章思考题1. 如何识别糜棱岩?2. 如何判断韧性剪切带的剪切方向?第十二章室内实习与课间野外实习本课程共安排了10次室内实习和1次课间野外教学实习。
《××××》教学大纲-河海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系
《构造地质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构造地质实验Test of Structural Geology二、课程编号:0403034三、学分学时:1学分/20学时四、使用教材:李忠权,刘顺,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2010年五、课程属性:实践教学 / 必修六、教学对象: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七、开课单位: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科学与工程系八、先修课程: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测量学、材料力学九、教学目标:《构造地质学》是专门研究地壳中的地质构造的一门科学,本课程是地质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构造地质学实验课程是为使同学更好掌握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和分析方法,提高分析研究地质构造问题的能力而安排的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制作地质图件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提高。
十、课程要求:本课程结合PPT多媒体课件和教材附图进行教学,通过实验专题讲解和问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实行互动式和研究性实践教学,要求学生结合图件完成一定量的阅读分析和图件制作,重点培养学生在地质图上对地质构造进行分析研究并制作基本地质图件的技能。
本课程要求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课内主动参与讨论,课后独立完成专题实验。
十一、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由以下实验专题组成:专题一地质图的基本知识及读水平岩层地质图(2学时)⏹知识要点:地质图的有关概念,图式规格,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重点难点:图式规格,水平岩层的判读⏹教学方法:室内分析读图专题二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要素(2学时)⏹知识要点:不同高程走向线的绘制,产状三角形的绘制及产状要素的量测,产状的记录⏹重点难点:走向线的绘制,产状三角形的绘制、要素量测和书面表达⏹教学方法:室内分析地质图并作图专题三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剖面图(2学时)⏹知识要点:倾斜岩层地质图,地层接触关系判读,剖面图图式规格,绘制剖面图要点⏹重点难点:倾斜岩层地质图,地层接触关系判读,剖面图图式规格,绘制剖面图要点⏹教学方法:室内分析地质图并作图专题四根据已知岩层产状编绘岩层露头界线(2学时)⏹知识要点:走向线的特征,求放线距,确定岩层界面出露点,绘制地质界线⏹重点难点:走向线的特征,求放线距,确定岩层界面出露点,绘制地质界线⏹教学方法:室内讲解作图原理、步骤并作图专题五读褶皱地区地质图(2学时)⏹知识要点:区分背斜与向斜,褶皱特征分析,褶皱组合类型,褶皱分析描述⏹重点难点:区分背斜与向斜,褶皱特征分析,褶皱分析描述⏹教学方法:室内讲解,分析地质图,褶皱描述专题六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2学时)⏹知识要点:褶皱剖面图图式规格,作图步骤,技术要求⏹重点难点:褶皱剖面图图式规格,作图步骤,技术要求⏹教学方法:室内讲解,作图演示,剖面图绘制专题七编制和分析节理走向玫瑰花图(2学时)⏹知识要点:节理走向玫瑰花图,走向玫瑰花图与倾向、倾角分布组合图,玫瑰花图分析⏹重点难点:节理走向玫瑰花图和重点组倾向、倾角组合图绘制,玫瑰花图分析⏹教学方法:室内讲解,作图演示,玫瑰花图及组合图绘制专题八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层产状及断距(2学时)⏹知识要点:分析断层,绘制断层走向线,确定断层断距⏹重点难点:绘制断层走向线确定断距的理解,确定断层断距⏹教学方法:室内讲解,作图演示,作图法求断距专题九分析褶皱断层地区地质图并作剖面图(2学时)⏹知识要点:分析褶皱、断层,褶皱与断层关系分析,绘制剖面的步骤,褶皱断层特点,技术要求⏹重点难点:褶皱断层关系,褶皱断层特征表达,绘制剖面的技术要求⏹教学方法:室内讲解,作图演示,剖面绘制注意事项专题十综合读图(2学时)⏹知识要点:综合分析一幅较典型的普通地质图,并制作剖面图和构造纲要图⏹重点难点:角度不整合判断分析,褶皱断层特征,不同构造层的褶皱特征和变形特征识别⏹教学方法:室内讲解,图件分析,作图演示十二、教学参考:1.参考教材⏹李忠权,刘顺,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2010年十三、考核方式:⏹根据实验专题作业完成质量情况综合评定。
构造地质学课程的设计22页PPT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4.金山镇地质图读图分析: 地质概况(地理位置,构造位置,出露地层,地层层序,主
要的构造类型); 具体构造(构造总体面貌,接触关系,褶皱分析,节理,断
层,岩体,面理,等等); 构造发育史:分几个阶段,每阶段的构造变形特征\应力
方向,形成的主要构造形迹,及本期构造对前期构造 的叠加改造,等等; 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Ⅴ附图附表
Ⅰ 、地质构造标本观察 1 构造标本总体观感;
2 选择的四个标本素描图; 3 所素描标本的特征描述; Ⅱ、地质构造赤平投影解析;
每个地质问题,解析过程原理及步骤,结论;图件; Ⅲ、构造地质学综合分析(至少附图两张:剖面图,构造纲 要图)
一 、地质概况 1 地理位置,构造位置,出露地层; 2 地层层序及岩石学特征,其间接触关系; 3 构造概述(本区所有的构造类型,构造方向,等概况)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课程设计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a.要求内容具体,避免空话和废话,并能反映自己观察分析的过
程; b.要求用地质术语描述和编写,避免外行话和不规范; c.要求分析论证要有实际资料做基础; d.要求对每种构造的特征都要有一系统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综
合出该区的构造发展演化的特征和地壳活动规律; e.要求对每种构造都至少编制一张详细分析图件; f.要通过报告的编制,确实提高阅读褶皱、断层复杂地区地质图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
5.综合读图及综合分析:选择某地区地质图,让学 生进行综合读图分析并记录描述该区的基本地质情 况;该区的褶皱几何特征、褶皱的组合型式、分析 褶皱的形成环境和它所反映的构造发展演化过程; 该区节理特征及所反映的构造发展演化过程;断层 特征及其形成环境;岩浆活动特征、变质特征、成 矿特征等及它们所反映的构造运动等等,并编制相 关的图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该区地壳演化的过 程。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概况2.教学日历3.授课教师信息一览表4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了解构造地质学的内容、研究对象及意义;了解构造地质学的发展状况和研究方法;了解新构造观和构造解析。
教学重点: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尺度、构造层次教学难点:构造层次第二章地质体基本产状教学要求:理解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理解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理解软沉积变形;掌握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和直立岩层在地表的露头形态;掌握地层的整和、不整和关系及其观察研究。
教学重点:面、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空间几何关系、测定方法。
岩层露头“V”字形法则,不整和的识别及其构造意义。
教学难点:岩层露头“V”字形法则第三章应力分析教学要求:掌握面力和体力、应力概念、点的应力状态;掌握二维、三维应力分析;理解应力场、应力轨迹、应力集中。
教学重点:应力、应力场的概念、二维应力分析、二维应力状态的莫尔图解。
教学难点:应力、应力场的概念、二维应力分析、二维应力状态的莫尔图解。
第四章应变分析教学要求:掌握变形和位移;掌握线应变和剪应变及其度量;理解均匀应变和非均匀应变;理解应变椭球体及其形态类型和其在构造分析中的应用;理解旋转变形和非旋转变形;理解递进变形;掌握岩石有限应变测量。
教学重点:变形和位移概念、均匀应变和非均匀应变、应变椭球体及其在地质构造分析中的应用、旋转变形和非旋转变形、递进变形。
教学难点:均匀应变和非均匀应变、应变椭球体及其在地质构造分析中的应用、递进变形。
第五章岩石力学性质教学要求:了解岩石力学基本概念;理解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了解岩石的粘性和能干性;理解岩石塑性变形的微观机制。
教学重点: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及岩石变形的因素,岩石塑性变形的微观机制。
教学难点: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及岩石变形的因素,岩石塑性变形的微观机制。
第六章劈理教学要求:掌握劈理的类型和应变意义;掌握劈理的形成机理;掌握劈理的野外观察。
教学重点:劈理的结构、类型,劈理的形成机理及其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构造地质学》教学大纲
《构造地质学》教学大纲《构造地质学》教学大纲(理科基地班和工科基地班适用)课程编号:14009 学时:64学分:4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理科基地本科生的必修课。
它是建立在普通地质学、古生物学、矿物岩石学和普通物理学、力学等基础之上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构造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基础构造现象的观测、描述和分析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地学习构造分析、构造物理学、区域大地构造学、实验构造学、岩石圈流变学等课程和开展相关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课程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断裂、褶皱、面理、线理等构造形态及其组合的描述和分析;面理、线理产状测量、V字形法则、极射赤平投影等构造几何学方法;构造应力分析、应变分析、流变分析的力学基础、典型构造力学分析示范以及基本构造现象的野外观测。
具体内容如下:绪论(2学时)构造地质学研究的目的、任务、内容、方法、意义概述第一章原生沉积构造与线理、面理产状(4学时)层理类型、岩层变新方向的确定、岩层接触关系及在地质图上的表现、原生沉积构造与软沉积变形;线理和面理产状要素、测量方法与图面表示第二章赤平投影、地质读图、图切剖面与构造等值线(12学时)赤平投影的原理方法与基本操作,赤平投影的应用与计算机实现;读地质图、V字型法则;图切剖面的基本要求与实践;构造等值线及其计算机实现第三章断裂构造基础(6学时)断层几何学、运动学、构造岩、断层面特征;节理及其组合第四章断裂系统分析(6学时)逆冲系统几何学、逆冲双重构造、反冲和冲起、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逆冲系统中的转换断层;伸展系统几何学、伸展双重构造、犁式扇、半地堑、滚动背斜、伸展系统中的转换断层;走滑系统几何学、走滑断层尾端效应、拉分盆地、转换拉伸与转换压缩、花状构造、走滑双重构造第五章褶皱构造(10学时)褶皱几何要素、褶皱产状要素、褶皱面向、褶皱分类、等斜线及其编制方法、平行褶皱与相似褶皱、对称褶皱与不对称褶皱、褶皱倒向、寄生褶皱、轴隆区与轴陷区、协调褶皱与不协调褶皱、叠加褶皱、褶皱形成机制与褶皱系统、纵弯褶皱与横弯褶皱作用、弯滑与弯流第六章面理、线理与组构(6学时)面理与线理的基本术语;四类主要劈理:板劈理、破劈理、褶劈理与压溶劈理;透入性与非透入性;连续劈理与间隔劈理;缝合线构造;面理与褶皱的关系;线理主要类型:断面檫线与层面檫线、皱纹线理、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交面线理;杆状构造、窗棂构造与香肠构造;压力影构造;组构、自由组构、优选组构、均匀组构与非均匀组构;构造标本观察与描述第七章应力分析基础(6学时)应力、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主平面、主方向、最大主应力、中间主应力、最小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应力状态、应力椭圆、应力椭球、应力莫尔圆;应力场与应力轨迹、典型构造应力分析(以雁列脉与旋卷构造为例)第八章应变分析基础(4学时)应变、线应变、剪应变、无穷小应变与有限应变;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应变椭球、主应变;简单剪切、纯剪切、递进变形、弗林图解;应变场第九章韧性剪切带(2学时)韧性剪切带的概念、韧性构造岩、韧性剪切带的应变场特征第十章岩石流变性质(2学时)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弹性、粘性、塑性、韧性、粘弹性;蠕变与松弛;温度、围压、应变速率、孔隙流体压力等对岩石变形的影响;岩石变形微观机制简介第十一章构造标本观测分析和构造模拟实验(4学时)观测分析脆性、韧性和脆韧性变形的构造标本,进行描述和初步的成因分析;了解构造模拟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构造模拟方法和思路的学习。
5. 构造地质学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本课程将介绍构造地质学的相关知识,课程特点是知识点较多,涉及的学科较多(岩石学、平面和立体几何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变学等)。
课程内容按教学性质分为三类:①知识型和认知型,包括力学分析的基础知识;推覆构造、叠加构造等各种构造名词、术语和概念;各种构造的识别等;②技能型,例如地质图、剖面图等各种图件的判读和绘制;③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例如根据变形结果推断变形过程,根据构造样式推断变形环境,根据地质图和有关资料恢复构造发展史。
This course will introduce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structural geology.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this course contains abundant knowledge points, and various subjects are involved, including petrology, plane and solid geometry, theoretical mechanics, material mechanics, rheology, etc. Based on the different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the course content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1. Knowledge and cognitive section, including the basic knowledge of mechanical analysis; various structural phrase, terms and concepts such as nappe structure and superimposed structure; recognition of various structures, etc. ; 2. Skilled section, such as interpretation and drawing of geological maps, section maps, etc. ; 3.- 1 -Logical deduction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ection, such as analyzing deformation process based on deformation results, inferring deformation environment based on structural style, and restoring structural development history based on geological maps and related data.2.设计思路:《构造地质学》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实习课。
《构造地质学》教学大纲2
构造地质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10210Z10课程名称:(中、英) 构造地质学、Structural geology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学时与学分:32\2 实验学时:8先修课程要求:普通地质学适应专业:地质工程类专业教材、教学参考书:教材:《构造地质学>》长安大学苏生瑞主编(第一版)地质出版社。
参考书:1、《构造地质学》徐开礼、朱志贤主编地质出版社2、《现代构造地质学方法》第一卷应变分析,M J 兰姆塞、M I 胡伯著,刘瑞珣、常志忠、张荣昌译。
3、《现代构造地质学方法》第二卷褶皱和断层,MJ兰姆塞、Mi胡伯著,徐树桐主译。
4、《地壳变形与显微构造》许志琴编著。
二、课程设置目的和意义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枝学科,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在地质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地学理论发展上,构造地质学研究是探讨地壳的构造演化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动力来源的基础;实践上,在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和环境地质等问题方面均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地质工程专业必修的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构造地质学研究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内地质构造,研究各种构造的几何形态、产状、规模、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
通过对该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构造地质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基本技能。
三、课程基本要求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构造地质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力学分析的基础知识,各类构造名词、术语和概念,各种构造现象的识别等。
素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构造地质学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基本技能。
如地质图、剖面图、赤平投影图等各种图件的判读和绘制。
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
如根据节理资料恢复古构造应力场,根据变形结果推断变形过程,根据构造样式推断变形环境,根据地质图和有关资料恢复构造发展史。
要求学生了解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及其新进展,了解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构造地质学》教案
《构造地质学》教案第一章绪论一、研究内容及对象1、构造地质学的定义地质构造指的是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地球内、外力地质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形,从而形的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
2、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两个概念的区别①研究对象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壳及岩石圈中的造现象、空间分布及形成原因。
② structural geology和tectonics的区别构造地质学有两个分支,即structural geology和tectonics,这种区别在欧美国家中实际不存在,在欧美国家中,structural geology一词包含了所有的地质构造,也包含了tectonics的含义。
而在前苏联和我国,structural geology和tectonics两个单词则具有不同的含义,即structural geology指的是地壳内的中、小型构造,而tectonics则指的是包括岩石圈在内的区域大地构造,故在这些国家,将structural geology和tectonics两词分别称之为《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在大学里也分别开设上述相应的两门课程。
3、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从构造现象(构造形迹)上讲,其包括岩石和岩体〈地质体〉的原生和次生构造,尤其以研究岩石的次生构造为主。
次生构造:指的是岩石形成后,在地质作用过程中所发生的破坏,包括褶皱、断层、节理劈理等。
原生构造:指的是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主要指沉积岩和岩浆岩)。
从地质作用的角度讲,《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力地质作用。
二、研究方法《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反序法,即根据地质构造的形态特征及规律反寻其成因,进而去讨论地壳运动的规律,即"将今论古"。
在对某一构造进行实际分析时,往往包括了如下方面的研究:空间方面:主要研究地质构造的形态特征、分布规律与组合形式。
时间方面:主要研究地质构造的形成顺序与演变。
构造地质学教案
《构造地质学》教案地质学专业(基地班)适用编写人:于在平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构造地质学》教案第一章(1)绪论一、教学安排1、绪论;2、介绍课程特点、主要内容;3、介绍教学计划(包括教学方法),学时安排,考核方式;4、介绍多媒体教材、CAI课件、网络课程等二、授课内容(一)构造地质学的内涵和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岩石/岩层/岩体在外力(岩石圈中)作用下变形产生的各种构造(现象),研究其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E.g. 各种褶皱的问题可包括:形态描述组合:线状、穹盆形成机制 纵弯或剪滑力:水平或垂直重力 区域上水平纯剪或单剪形成过程与断层的组合关系构造层次又如:断层性质活动性、地震、滑坡、渗透性、工程、大坝建设、级次、Scale-中小为主,涉及大尺度、全球及微观尺度 (二)时、空演化的新构造观新构造观的要点:水平为主导 渐进突变的旋回式发展层圈:各层不协调、横向不均一多因、多级、多时、多性挤压、伸展、平移均广泛存在,同具重要性新构造观的核心:――活动论。
板块构造(三)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野外、找出规律进行综合,构造配套,总体解释多学科知识相互映证,构造模拟(四)构造解析的思想和方法是一种思维方法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复杂 物分解为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几何、运动、动力学(五)学习构造地质学的意义理论(对地质构造自然过程的认知)和实践(应用)(六)课程特点:知识点较多;涉及的学科较多(沉积岩石学,火成岩岩石学,平面和立体几何,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变学等);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变化大,时间跨度长;许多构造现象无法在实验室中重现,对其成因和作用过程的解释往往根据经验分析和推断,容易引起疑问 ;构造分析要求有良好的时空想象能力,善于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课程内容的类型(按教学性质):(1)知识和认识型,包括力学分析的基础知识;推覆构造,叠加褶皱等各类构造名词、术语和概念;各种构造现象的识别等;(2)技能型,例如地质图、剖面图、赤平投影图等各种图件的判读和绘制;(3)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例如根据节理资料恢复古构造应力场,根据变形结果推断变形过程,根据构造样式推断变形环境,根据地质图和有关资料恢复构造发展史。
构造地质学(第二版)--徐开礼 朱志澄主编 (2)
构造地质学(第二版)–徐开礼朱志澄主编简介《构造地质学(第二版)》是由徐开礼和朱志澄主编的一本地质学教材。
本书旨在介绍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读者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变形和地壳运动的形成机制。
第二版相对于第一版进行了更新和修订。
内容概述本书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如地壳、地幔、地核等地球内部的结构,以及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内容。
第二部分:构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本部分介绍地壳运动的基本原理,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壳运动的驱动力以及地震活动与地壳运动的关系等。
第三部分: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地质地球化学、地震地质学、地磁地质学、重力地质学等方法和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第四部分:地质构造的微观变形本部分介绍地球内部物质的变形力学原理和岩石变形的分类及其造山带的形成机制等内容。
第五部分:大地构造的宏观形态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大地构造的宏观形态,包括板块构造与板块边缘的特征以及地球表面的地貌等。
第六部分:构造地质学的应用本部分介绍构造地质学在资源勘探、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地震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措施等内容。
特色与亮点•本书全面介绍了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适合作为地质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使用。
•第二版相对于第一版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内容更加全面和准确。
•本书结构清晰,知识点组织紧凑,适合快速学习和理解。
读者对象本书适合地质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地质工程师和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作为构造地质学领域研究者的参考书。
《构造地质学B》教学大纲
《构造地质学 B 》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706222118 课程名称:构造地质学B 英文名称:Structural Geology B 开课学期:春季学期学时学分:48学时/2.5学分(其中实验课16 学时)课程类型:选修开课专业:土木工程、勘察技术与工程、环境工程、矿物资源工程、应用地球化学、选用教材:李德伦,王恩林主编,《构造地质学》,吉林,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主要参考书:1. E. W. 斯宾塞(E. W.Spenoer),1977,地球构造导论,朱志澄等译,1981,北京:地质出版社2. J. G. 兰姆赛,M. I. 胡伯著,1991,徐树桐译,现代构造地质学方法,第二卷,北京:地质出版社3. J. G.兰姆赛,1967,岩石的褶皱作用和断裂作用,单文琅等译,1985,北京:地质出版社4. J. G. 兰姆赛、M. I. 胡伯, 1983,现代构造地质方法,第一卷,应变分析,刘瑞旬、常志忠、张荣昌译, 1991 ,北京:地质出版社5. L .U. 狄塞特尔(张文佑译), 1964,构造地质学,北京:科学出版社6. 俞鸿年、芦华夏, 1998,构造地质学原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7. 郑亚东、常志忠, 1985,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及韧性剪切带,北京:地质出版社8. 朱志澄,宋鸿林.1991,构造地质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9. 朱志澄.1999,构造地质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执笔人:梁一鸿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构造地质学 B 是为土木工程、勘察技术与工程、环境工程、矿物资源工程、应用地球化学等地学相关专业开设的构造地质学选修课程。
该课程重点讲述构造几何学以及地质构造的观察、描述和分析方法以及基本地质图件的制作方法,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认识、观察和描述地质构造现象,为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运用构造地质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 、构造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最新《构造地质学》教案
《构造地质学》教案第一章绪论一、研究内容及对象1、构造地质学的定义地质构造指的是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地球内、外力地质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形,从而形的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
2、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两个概念的区别①研究对象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壳及岩石圈中的造现象、空间分布及形成原因。
②structuralgeology和tectonics的区别构造地质学有两个分支,即structural geology和tectonics,这种区别在欧美国家中实际不存在,在欧美国家中,structural geology一词包含了所有的地质构造,也包含了tectonics的含义。
而在前苏联和我国,structural geology和tectonics两个单词则具有不同的含义,即structural geology指的是地壳内的中、小型构造,而tectonics则指的是包括岩石圈在内的区域大地构造,故在这些国家,将structural geology和tectonics两词分别称之为《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在大学里也分别开设上述相应的两门课程。
3、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从构造现象(构造形迹)上讲,其包括岩石和岩体〈地质体〉的原生和次生构造,尤其以研究岩石的次生构造为主。
次生构造:指的是岩石形成后,在地质作用过程中所发生的破坏,包括褶皱、断层、节理劈理等。
原生构造:指的是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主要指沉积岩和岩浆岩)。
从地质作用的角度讲,《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力地质作用。
二、研究方法《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反序法,即根据地质构造的形态特征及规律反寻其成因,进而去讨论地壳运动的规律,即"将今论古"。
在对某一构造进行实际分析时,往往包括了如下方面的研究:空间方面:主要研究地质构造的形态特征、分布规律与组合形式。
时间方面:主要研究地质构造的形成顺序与演变。
《构造地质学》教学大纲
构造地质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10152X10课程名称:构造地质学/Structural Geology课程类别:学科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学时/学分:48/3 (其中实验学时:10)先修课程:普通地质学、普通物理学适用专业:地球物理学教材、教学参考书:1. 苏生瑞主编,构造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年2. 李忠权,刘顺主编,构造地质学(第三版),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年3. 霍布斯等著,刘和甫等译,构造地质学纲要,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年4. 朱志澄等编著,构造地质学(第二版),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年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探讨地壳的构造演化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动力来源。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地壳岩石构造变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并为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和环境地质等诸多问题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掌握主要地质构造如褶皱、断层、节理、线理、劈理等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组合型式及成因机制;了解地质图基本内容,掌握制作图切剖面、节理玫瑰花图等的方法,了解活动构造研究内容和方法。
能力:掌握室内读图分析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能够对典型构造现象进行细致观察、构造现象素描和构造特征描述;掌握构造样品的采集方法及送样;掌握构造综合分析方法,能够熟练分析研究区构造运动演化规律。
学会通过构造分析解决矿产地质、环境地质、地震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
素质:构造地质在找寻矿产资源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均有重要应用价值,学习构造地质有助于建立地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及灾害治理并重的科学理念;构造地质学十分重视实践,野外构造几何学研究是一切构造理论的基础,通过学习有助于深化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时野外工作也要相互配合,可以培养和锻炼团队合作精神;构造研究重视宏观总体规律的把握,有利于形成整体上把控问题的研究思路。
构造地质学 教学大纲
前言
构造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工作奠定基础。
在基本知识方面,掌握主要地质构造的形态、类型、组合形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了解岩石变形分析的力学基础。
在基本技能方面,学会基本地质图件的绘制与分析,学会计算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基本参数。
在素质提升方面,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严谨作风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
《构造地质学》共八章,35个学时,主要内容如下:
实验内容
课程实验共九个,共计18个学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1. 明确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 了解构造地质学分析涉及到的两个重要概念:构造尺度和构造层次3. 明确学习构造地质学的意义二、教学内容的结构1.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质学2. 构造尺度与构造层次的概念3. 构造解析的思想和方法4. 学习构造地质学的意义三、主要内容构造地质学的内涵和研究对象;地质构造;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地质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构造尺度;构造层次;构造解析的思想和方法;学习构造地质学的意义四、本章要点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尺度和构造层次的概念五、本章思考题1. 何为地质构造?2. 对地质构造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研究?3. 什么是构造尺度和构造层次?各有哪些种类?第二章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一、教学目标1. 明确面状和线状构造的产状表示法2. 了解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原生构造二、教学内容的结构1. 利用沉积岩层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与底面2. 倾斜岩层与直线的产状要素3. 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在地形地质图上的特征4. 地层的接触关系5. 沉积岩中的软沉积变形构造6. 岩浆岩中的原生构造三、主要内容面状构造与线状构造的产状表示法;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沉积岩层顶、底面的识别标志;软沉积变形的种类;地层接触关系的基本类型及其构造意义;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即“V”字形法则)四、本章要点沉积岩层顶、底面的识别及其应用;不整合接触关系的识别标志;软沉积物变形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五、本章思考题1. 走向、倾向和倾角的含义是什么?2. 岩层的露头宽度与哪些因素有关?3. 如何在地形地质图上判定地层是否是水平地层?4. 沉积岩层有哪些基本的接触关系?如何识别它们?各反映了什么构造意义?5. 如何判断沉积岩层的顶、底面?6. “V”字形法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7. 软沉积变形主要有哪些几种?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一、教学目标1. 明确应力、应力状态的概念和特点2. 明确应力莫尔圆的含义与特点二、教学内容的结构1. 应力、正应力、剪应力的概念2. 主应力、主方向和主平面的概念与应力状态3. 应力莫尔圆的概念与特点4. 应力场、应力轨迹与应力集中三、主要内容应力、正应力、剪应力的概念;主应力、主方向的概念;单轴、双轴和三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莫尔圆;应力场的概念及其表示法四、本章重点双轴和三轴应力状态二维应力分析的莫尔圆;应力场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五、本章思考题1. 应力、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之间有什么关系?2. 单轴、双轴和三轴应力状态二维应力莫尔圆上任意一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3. 影响应力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第四章变形岩石应变分析基础一、教学目标1. 明确应力、应变的概念和特点2. 明确岩石变形的三个阶段3. 明确影响岩石变形行为的外界因素二、教学内容的结构1. 变形、位移和应变的概念2. 旋转应变与非旋转应变3. 递进变形、全量应变与增量应变4. 岩石的变形阶段5.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外部因素三、主要内容变形(拉伸、挤压、剪切、弯曲和扭转)和位移(平移、旋转、形变和体变);应变的度量(线应变与剪应变);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破裂变形;均匀应变与非均匀应变;应变椭球体的概念;旋转应变和非旋转应变;递进应变(共轴递进变形与非共轴递进变形)四、本章重点线应变和剪应变的概念;脆性岩石变形的三个阶段(弹性、塑性和破裂变形);单剪与纯剪变形的概念;影响岩石变形特征的外界因素五、本章思考题1. 变形和位移各有哪几种方式?2. 线应变与剪应变、均匀应变与非均匀应变、旋转应变与非旋转应变(单剪与纯剪)、共轴递进变形与非共轴递进变形的含义是什么?3. 岩石变形的三个阶段各有何特点?4. 影响岩石变形特征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它们分别是如何影响岩石变形的?第五章劈理、节理和线理一、教学目标明确劈理、节理、线理的类型和形成机制二、教学内容的结构1. 劈理(1)劈理的结构特点与分类(2)劈理的成因(3)面理置换2. 节理张节理与剪节理的概念与特点3. 线理(1)小型线理与大型线理的主要类型(2)线理的成因三、主要内容劈理、线理、节理的概念与主要类型;劈理、节理、线理与褶皱、断层构造的相互关系;劈理、线理和节理的形成机制四、本章重点劈理、节理、线理的概念、主要类型和形成机制五、本章思考题1. 劈理按成因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与节理如何区别?2. 劈理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形成的?劈理有何应变意义?3. 常见大型线理构造有哪几种?它们是如何形成的?4. 张节理与剪节理如何区别?5. 共轭剪节理与主应力之间有什么关系?6. 如何利用层间劈理判断地层是否正常?第六章褶皱一、教学目标1. 明确褶皱的类型2. 明确褶皱的形成机制二、教学内容的结构1. 褶皱要素2. 褶皱的形态3. 褶皱的分类4. 几种特殊类型的褶皱——同沉积褶皱和底辟构造5. 褶皱的组合形式6. 褶皱的形成机制7. 叠加褶皱8. 褶皱作用的时间三、主要内容褶皱的几何学分析(褶皱要素、褶皱描述、褶皱的几何形态分类);平行褶皱与相似褶皱;同沉积褶皱与底辟构造;褶皱的组合型式(侏罗山式褶皱)褶皱的形成机制(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剪切褶皱作用和柔流褶皱作用);与褶皱伴生的劈理、擦痕等构造;褶皱层中的应力分布特征四、本章要点枢纽、轴面的含义;褶皱的几何形态分类;褶皱的产状分类;褶皱横截面形态分类;纵弯褶皱作用的特点、褶皱中的应力分布与伴生构造;横弯褶皱作用;剪切褶皱作用;柔流褶皱作用;不同褶皱作用机制形成褶皱的特点五、本章思考题1. 褶皱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褶皱要素)?2. 褶皱的形态有哪些类型?分类依据是什么?3. 褶皱在平面上和剖面上有哪些组合形态?4. 如何判定褶皱的形成时代?第七章断层概述一、教学目标1. 明确断层的类型和各类型的主要特点2. 明确断层的识别标志二、教学内容的结构1. 断层的几何学与运动学要素2. 断层的类型及其应力环境3. 同沉积断层4. 断层的识别标志5. 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判定三、主要内容断层的几何学要素(断层带、断层线与断盘)和运动学要素(位移);正断层、逆断层与平移断层的概念及其应力状态的Anderson模式;断层岩;断层效应;断层的识别标志;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确定;牵引构造与逆牵引构造(或反牵引构造);断距的确定;断层作用时间的确定;同沉积断层的概念与特点断层分类;断层的运动学要素;断层的识别标志五、本章思考题1. 在野外如何识别断层的存在?如何判断其性质?2. 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分别形成于何种应力环境中?3. 牵引构造与逆牵引构造有何不同?4. 怎样确定断层发育的时间?5. 同沉积断层有何特点?第八章伸展构造一、教学目标明确伸展构造的表现形式二、教学内容的结构1. 伸展构造的表现形式2. 大陆伸展构造模式3. 造山期后伸展作用的机制与表现4. 构造反转三、主要内容伸展构造的主要表现型式;地堑与地垒、断陷盆地、裂谷变质核杂岩、岩墙群的概念;大陆伸展构造的三种模式(纯剪式、单剪式和分层剪切或滑动模式);拆沉作用;构造反转四、本章要点伸展构造的表现形式;构造反转五、本章思考题1. 伸展构造主要有哪些表现型式?2. 伸展构造的形成机制主要有哪几种?3. 伸展构造与挤压构造有哪些主要的差别?第九章逆冲推覆构造一、教学目标明确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特点二、教学内容的结构1. 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2. 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3. 逆冲推覆的驱动机制4. 逆冲推覆与重力滑覆的区别三、主要内容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与组合型式;双重逆冲构造、反冲构造的概念;逆冲推覆构造的分带、分层和分段性;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方式;逆冲作用与褶皱作用(断弯、断展与断滑褶皱作用);逆冲推覆的驱动力、位移与速率;推覆与滑覆的差别;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四、本章要点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和分段性;逆冲推覆构造的驱动机制;断层相关褶皱理论1. 逆冲推覆构造有哪几种组合型式?2. 什么是双重逆冲构造?3. 什么是反冲断层与构造三角带?4. 逆冲推覆构造沿冲断方向可以分成哪几个带?5. 逆冲推覆构造有哪几种扩展方式?6. 何谓断弯褶皱作用、断展褶皱作用与断滑褶皱作用?7. 如何区别挤压推覆与重力滑覆?第十章走向滑动断层一、教学目标明确走滑断层几何结构和伴生构造的特点二、教学内容的结构1. 左行走滑断层与右行走滑断层2. 走滑断层的几何学特征3. 走滑断层的形成环境4. 一种特殊的走滑断层——转换断层三、主要内容走滑断层的基本特点;走滑断裂带的弯曲部和端部的应力状态;拉分盆地与花状构造的概念与特点;雁列式褶皱与牵引式弯曲;走滑双重构造四、本章要点左行与右行、左阶与右阶的概念;走滑断层伴生构造;花状构造的概念五、本章思考题1. 走滑断层有哪些基本特点?2. 走滑断裂带弯曲部和端部有哪些应力状态?3. 拉分盆地有何地质特点?如何识别拉分盆地?4. 走滑双重构造与逆冲双重构造有何差别?第十一章韧性剪切带一、教学目标1. 明确韧性剪切带内特征的岩石类型和伴生构造特点2. 明确韧性剪切带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判定方法二、教学内容的结构1. 剪切带与韧性剪切带的概念2. 韧性剪切带的特点3. 糜棱岩的特点4. 韧性剪切带运动方向的判别标志三、主要内容剪切带的类型(脆性剪切带、脆-韧性剪切带、韧-脆性剪切带和韧性剪切带);糜棱岩的种类;鞘褶皱;韧性剪切带运动方向的确定韧性剪切带和糜棱岩的概念;韧性剪切带两盘运动方向的确定五、本章思考题1. 如何识别糜棱岩?2. 如何判断韧性剪切带的剪切方向?第十二章室内实习与课间野外实习本课程共安排了10次室内实习和1次课间野外教学实习。
为了提高室内实习的效果,室内实习穿插在讲间中间进行。
实习1 地质图的基本知识及读水平岩层地质图目的要求(1)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2)了解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3)掌握水平岩层和倾斜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实习2 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的产状要素目的要求(1)掌握在大比例尺地形地质图上求解倾斜岩层产状的方法;(2)掌握利用三点法求解岩层产状的方法。
实习3 用赤平投影方法换算真倾斜和视倾斜目的要求(1)掌握极射赤平投影的基本原理;(2)能够利用极射赤平投影解决一些基础的地质问题:如根据一个平面上的两个直线求平面产状、真倾斜与视倾斜的互相换算,统计大量面状、线状构造的优势方位。
实习4 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图切地质剖面图目的要求(1)认识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学会用“V”字形法则分析倾斜岩层的产状;(2)学习在发育倾斜岩层的地形地质图上编绘图切地质剖面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