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轻重》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比大小、轻重教案(合集5篇)

比大小、轻重教案(合集5篇)

比大小、轻重教案(合集5篇)第一篇:比大小、轻重教案教学课题:比较、比一比(大小、轻重)总第6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授课类型:新授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游戏法、教学用具: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呈现情景图。

2、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较。

二比一比1、让学生观察课件并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大、谁比谁轻等。

2、呈现大象和松鼠的情景图,先进行谁大谁小的比较,在启发学生说一说哪个轻、哪个重。

3教师拿出1个苹果和1个羽毛球,提问:谁轻?谁重?学生讨论交流。

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亲自体验一下轻和重的感觉。

学生轮流用手掂苹果和羽毛球。

4、教师拿出一听较小的饮料和一个较大的面包。

(1)猜一猜,谁轻?谁重?学生猜测。

(2)让学生用手掂一掂。

学生观察图,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做一做练一练第一题、先说那个大,那个小;再进行轻重的比较。

第二题、三种水果进行比较方法同上。

第三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运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

第四题、两组图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进行比较。

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说一说。

第二篇:比较轻重教案2015年修武县幼儿教育优质课评比参评教案中班数学《比较轻重》作课单位:周庄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姓名:周文娟联系方式:***中班数学活动比较轻重活动目标:1.运用已有经验比较轻重,再通过动手提一提、端一端、称一称的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初步学习观察记录。

2.感受操作活动中同伴合作的乐趣。

《比较--轻重》数学教案设计

《比较--轻重》数学教案设计

《比较--轻重》數學教案設計
教案设计:《比较--轻重》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轻”和“重”的概念。

2.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描述物体的轻重。

3.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能用语言准确描述。

学生将通过实物操作和观察,学习和理解“轻”和“重”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展示两个大小相同但重量不同的物体,让学生猜测哪个更重,引出“轻”和“重”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5分钟)
(1) 讲解“轻”和“重”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2) 教师演示如何比较物体的轻重,如用手掂量或使用秤等工具。

(3) 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

3. 实践活动(20分钟)
(1) 分组活动:每组提供几个不同重量的物体,让学生自行比较,并用语言描述结果。

(2)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是如何比较物体的轻重,以及他们的发现。

4. 总结回顾(10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和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比较物体的轻重。

四、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些物品,尝试比较它们的轻重,并写下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同时,我也希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一年级数学比轻重教案

一年级数学比轻重教案

一年级数学比轻重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轻重。

2. 能够使用轻、重进行比较物体的大小。

3. 能够根据物体的轻重进行排序。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不同重量的物体,如小球、石头、书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 教师出示两个物体,比如一个小球和一本书,请学生判断哪个物体更重。

- 如果学生不知道如何判断,可以让他们尝试用手拿一下两个物体,感受一下哪个更重,然后告诉他们正确答案。

- 引导学生发现判断物体轻重的方法是通过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

Step 2:讨论轻、重- 教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轻,什么是重。

“轻”表示物体的重量较小,“重”表示物体的重量较大。

- 拿出一个轻的物体和一个重的物体,让学生用手触摸、提起来感受一下。

- 提醒学生在比较物体轻重时可以用手感受,但需要小心,不要让物体掉落或者触碰到危险的物体。

Step 3: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师将准备好的多个物体放在讲台上,把它们分成两组。

- 让学生两两比较每组中的物体,决定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出比较结果,写明物体的名称。

- 提醒学生物体的大小和重量不一定是成正比的,有时小的物体可能比大的物体重。

Step 4:排序物体的轻重- 将多个物体混在一起,让学生根据物体的轻重进行排序。

可以用手把物体提起来或者比较物体的大小来进行判断。

- 鼓励学生自己思考,然后互相交流讨论,找出正确的排序方式。

- 可以进行一些竞赛,看看哪个小组或者学生能够最快完成排序。

Step 5:巩固练习- 让学生在教室里或者家里找一些物体,进行轻重比较和排序的练习。

可以让他们在纸上画出比较结果,写明物体的名称。

- 可以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练习的结果,帮助他们巩固和加深理解。

Step 6:小结和评价-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再次强调轻、重的概念和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 对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看看他们对轻、重和比较物体轻重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1. 让学生用物体比较轻重,并写出哪个轻、哪个重的句子。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的第三节《轻重》。

教材内容详细介绍了轻重的概念,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轻重比较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轻重的概念,能正确区分轻重。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轻重的概念,掌握比较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各种物品(如书、文具、水果等)。

学具:每组一份天平和砝码,若干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天平现场称量不同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物品重,哪个物品轻。

2. 新课导入(10分钟)(1)讲解轻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轻和重的区别。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例题:小华和小明各自拿了一本书,小华的书重200克,小明的书重150克。

请问谁的书重?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组内物品的轻重。

(2)教师选取几组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

(2)拓展: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轻重比较?六、板书设计1. 轻重概念2. 比较方法直接比较天平称量3.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2)一本书和一个文具盒(3)一只铅笔和一把尺子2. 答案:(1)苹果重,橙子轻(2)书重,文具盒轻(3)铅笔轻,尺子重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轻重的概念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轻重问题,如购物时如何选择重量合适的商品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置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1. 帮助学生建立轻重的概念,理解轻和重的区别。

《比较轻重》教案

《比较轻重》教案

《比较轻重》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轻重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区分物体的轻重。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生活常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轻重。

(2)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如直接观察、借助工具(天平、跷跷板等)。

2、教学难点(1)对于质量相近的物体,能够准确判断其轻重。

(2)理解物体的轻重与大小、材料等因素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四、教学准备1、各种不同轻重的物体,如书包、铅笔盒、苹果、香蕉、气球等。

2、天平、跷跷板等比较轻重的工具。

3、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体,如书包和铅笔盒,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书包和铅笔盒哪个重,哪个轻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比较轻重。

(二)讲授新课1、直接观察比较(1)展示一个大苹果和一个小苹果,让学生观察并说说哪个苹果重,哪个苹果轻。

引导学生发现,一般情况下,大的物体较重,小的物体较轻。

(2)再展示一个空书包和一个装满书的书包,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哪个书包重,哪个书包轻。

让学生明白,同样大小的物体,装的东西多的较重,装的东西少的较轻。

2、借助工具比较(1)拿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将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让学生观察天平的倾斜情况,从而判断苹果和香蕉哪个重,哪个轻。

(2)展示跷跷板的图片,向学生讲解跷跷板比较轻重的原理。

让学生想象两个小朋友分别坐在跷跷板的两端,如果一端下沉,说明坐在这一端的小朋友较重;如果一端上升,说明坐在这一端的小朋友较轻。

(三)课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每组提供一些不同的物体,如气球、书本、铅笔等,让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工具的方法比较这些物体的轻重,并记录下来。

2、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课堂小结1、请学生分享他们在比较轻重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

一年级比轻重教案

一年级比轻重教案

一年级比轻重教案教案:一年级比轻重教学目标:1.了解和运用“比轻重”的概念;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比轻重的概念;2.比轻重的运用;3.比轻重的实践活动;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不同重量的物品,如小球、书籍、水杯等;2.制作简单的秤、砝码或天平;3.准备画纸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教师出示一个质量较大的物品和一个质量较轻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个物品的重量;2.老师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两个物品哪个重一些?哪个轻一些?”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正式教学:1.教师介绍比较轻重的概念。

比轻重是指物体的重量大小。

物体有重有轻,有些物体比较重,有些物体比较轻。

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重量。

3.教师提醒学生,观察比较的时候要用手轻轻抓一下,感受物体的重量。

4.教师逐个让学生来操作秤、砝码或天平,感受物体的重量,然后互相比较。

拓展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制作简单的秤或天平。

2.学生按照自己的创意和想法,用画纸和彩色笔制作秤,可以用纸杯做砝码。

3.学生可以用制作好的秤来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

总结归纳:1.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2.学生讨论并总结出比较轻重的方法是观察和比较物体的重量。

板书设计:比轻重观察、比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比轻重的概念,并学会了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重量大小。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秤或天平,进一步加深了对比轻重概念的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参与了课堂的互动,还培养了观察和比较的能力,以及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二:轻重的认识与比较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二:轻重的认识与比较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二:轻重的认识与比较一、教学目标:(1)认识轻重的含义,学习轻重的比较方法。

(2)能够根据质量大小排序。

(3)能够简单掌握测量物品重量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轻重的含义。

(2)轻重的比较方法。

(3)测量物品重量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1. 引言小学一年级学习数学,要学习的是轻重的认识与比较。

从小培养孩子轻重的概念,能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掌握物品的轻重,选择适合自己的背包,以及后续学习物理等方面都将会更加得心应手。

2. 轻重的含义(1)通过玩具模型的展示,让孩子们了解到不同玩具的重量是不同的。

(2)让孩子们手持不同重量的物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手感以及手臂要用多大力度才能举起不同重量的物品。

(3)通过观察图像的印象汇总,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物品的轻重。

3. 轻重的比较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大小,来判断物品的轻重。

(2)手动举起物品,通过手感感知物品的轻重。

(3)借助器具(如天平)来计量物品的重量,了解什么样的物品重量比较大。

4. 测量物品重量的方法(1)学习借助天平测量物品的重量,方法如下:a. 将天平静止放置,调整到水平位置,平衡针指向"0"刻度。

b. 将要测量的物品分别放在天平的盘里,再把数量相等的砝码,分别放在天平的一个盘里。

c. 调整砝码盘里的砝码数量,让天平回复平衡。

d. 读取天平上砝码盘里的砝码数量,就是物品的重量。

(2)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来比较不同物品的轻重,学会较略地估算物品的重量。

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于观察与感受,让孩子们掌握了轻重的概念以及简单的测量方法,培养了孩子们感知事物的能力以及学习数理科学的基础。

一年级数学:《比轻重》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比轻重》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比轻重》教学设计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比较轻重教学目标:1、通过掂一掂、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2、在活动中帮助学生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3、初步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掂一掂、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难点: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情景挂图;轻重大小相当的苹果和梨各一只(梨稍小、稍重);天平一架。

教与学师生互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星期天,动物乐园里可热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出示教学情挂图)看一看、说一说1、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2、小熊和小猴谁轻谁重?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说明: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谁轻谁重,是怎么看出来的,同时初步感受天平原理)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轻重。

(板书课题:比较轻重)掂一掂、比一比1、把语文书托在一只手上,数学书托在另一只手上,同时掂一掂、比一比,语文书和数学书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2、把语文书托在一只手上,另一只手上的数学书换成笔盒。

再掂一掂、比一比,语文书和笔盒谁轻谁重?(说明:在此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体验由于比较标准的变化,谁轻谁重具有相对性。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要注意要求学生说清楚谁笔谁轻、谁笔谁重。

一上数学教学设计《比轻重》

一上数学教学设计《比轻重》

(1)师:出示数学书和语文书,你能用你的火眼金睛一眼看出他们比的结果吗?(学生意见会相左)(2)请学生掂一掂(也有很多种不同的意见)(3)师:看也看不出,掂也掂不出,那可怎么办?(预设:可以用天平。

)对于这种不能一眼看出轻重的物体,我们需要借助工具来判断他们的轻重。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哪些可以比轻重的物体。

出示秤面的图片,可以先让认识的学生来介绍,介绍天平称与弹簧称的用法。

(4)用天平来称一称两本书,揭晓答案。

原来是数学书比语文书重。

(5)哎,不对呀,刚才不是说数学书比词典轻吗,这么现在又变成数学书重了。

(预设:因为一开始数学书与字典比是轻的,后来与语文书比就重了。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轻重是相对的,数学书和词典比,是轻的,可是他和语文书比又是重的了,看来,“谁和谁比”很重要,比的对象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所以我们在说轻重的时候要这么说:“___比___重,____比____轻。

”(把这个句式板书。

)(6)出示数学书、语文书、字典请同学们用这个比的句式来说一说。

___比___重,____比____轻。

2、看与说:练习说比的结果小朋友学得真不错,下面我们用刚才学的本领来玩游戏“你猜我猜大家猜”,看看谁的火眼金睛最厉害,小脑筋最灵活。

1)课件出示:你猜我猜大家猜。

师:请猜猜,玩跷跷板的小猪对面坐着谁?两幅图分别出示,注意游戏的组织。

注意:(1)多引导学生说猜的理由,促使他们用“因为小猪比()重;所以可能是();小猪比()轻,所以可能是()”这样的话来说(2)让学生随意说,只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轻重来猜测树丛后面的是什么动物。

2)公布答案(投影覆盖在树丛上:小猪比小鸡重;小猪比小老虎轻)3)师:出示课件,请猜猜,谁最重?谁最轻?(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观察,以便他们看得更仔细一些。

)(1)请学生讲猜测的理由:看秤的指针;目测;(2)征询答案,请学生举手:同意最重的是熊猫的小朋友举手;同意最轻的是小狗的小朋友举手,注意观察有没有不同意的人,请他讲讲理由。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轻重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轻重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轻重教案教案标题: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轻重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轻重的概念,并能用比较的方式描述物体的轻重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物体的轻重,正确排序。

教学重点:1. 轻重概念的理解。

2. 通过比较物体的轻重,正确排序。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际的物体,包括轻的和重的物体。

2. 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课题1. 引导学生回忆轻重的概念,例如:“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轻的东西和重的东西?轻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重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2. 提示学生思考,轻重物体之间有什么区别?Step 2: 讨论轻重物体的特征1. 展示一些图片或实际的物体,其中包括轻的和重的物体。

2. 请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例如:“这个物体轻还是重?怎么知道的?”3. 引导学生发现轻重物体的特征,例如:轻的物体通常比较小,容易拿起来;重的物体通常比较大,拿起来会费力。

Step 3: 比较轻重物体1. 给学生两个物体,一个轻的和一个重的,让他们比较这两个物体的轻重。

2.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这两个物体的轻重关系,例如:“这个物体比那个物体轻/重。

”3. 让学生亲自感受这两个物体的轻重,通过拿起来比较,加深他们的理解。

Step 4: 排序轻重物体1. 给学生一些不同重量的物体,要求他们根据轻重关系进行排序。

2. 学生可以通过比较物体的重量,将它们从轻到重或从重到轻进行排列。

3.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排序方式,确保他们理解轻重的概念。

Step 5: 巩固练习1. 分发练习册或工作纸,让学生练习比较轻重并进行排序的能力。

2. 监督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Step 6: 总结1. 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强调轻重的概念和比较排序的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比较物体的轻重关系。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带来自己觉得轻的和重的物体,进行展示和比较。

数学教案比较轻重(整理

数学教案比较轻重(整理

数学教案比较轻重(整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章《轻重比较》,详细内容包括:理解重量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能够运用天平和常识进行物体重量的比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重量的概念,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重量概念,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尺子、磁性黑板学具:学生用天平、砝码、磁性黑板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它们的轻重。

2. 例题讲解(1)使用天平比较轻重a.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比较两个苹果的重量。

b.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学习使用天平比较轻重。

(2)运用常识比较轻重a. 教师提问:如何不用天平,用其他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b. 学生讨论并分享方法,如观察大小、密度等。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组不同物体的图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比较,并解释原因。

六、板书设计1. 比较轻重2. 内容:(1)天平比较法(2)常识比较法(3)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遇到的三个比较轻重的例子,并说明你是如何判断的。

2. 答案:例如:比较两瓶矿泉水的轻重,可以通过摇晃瓶子,观察气泡的多少来判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但对重量概念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比较轻重的例子,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理解重量概念,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生活化的实例,如苹果和橙子,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第二节《轻重》。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理解轻重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的轻重;掌握使用天平进行比较的方法;能够运用轻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轻重概念,学会使用天平进行比较,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轻重概念,学会使用天平进行比较。

难点:运用轻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天平、各种重量不同的物品(如书本、橡皮、铅笔等)。

学生准备:学习卡片、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天平和一些重量不同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轻重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呢?”2. 新课导入(10分钟)a. 教师通过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轻重的概念。

b.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天平进行比较,并讲解注意事项。

c.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天平,学习比较轻重。

3. 例题讲解(15分钟)a.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出物体的轻重关系。

b.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解题思路,讲解解题方法。

c.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出示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b.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轻重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轻重》2. 主要内容:a. 轻重概念b. 天平使用方法c. 轻重比较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找出家里的三个物品,用天平比较它们的轻重,并记录下来。

b. 小明有一堆苹果和一堆橙子,他想知道哪堆水果更重。

请你帮他想个办法。

2. 答案:a.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完成,无固定答案。

b. 可以将苹果和橙子分别放在天平两边进行比较,找出更重的一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轻重概念和比较方法。

比较轻重数学教案7篇

比较轻重数学教案7篇

比较轻重数学教案7篇教案应包括课后作业和复习的安排,教案的详细编写能够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学生更愿意参与讨论,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比较轻重数学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比较轻重数学教案篇1课标内容轻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大小、高矮、长短、厚薄等基础上开展的又一次体验活动。

教科书在安排上体现了三个层次: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

第一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轻、重、最轻、最重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辩析易错概念;第二个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1、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学会一些比较的方法,体会轻重的相对性;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准确地比出物体的轻重,从而认识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2、鼓励学生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推理能力,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学会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天平称等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1、师: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出示主题图)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熊重、小猴轻)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师:从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师小结:小朋友的眼力真行!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

(板书课题轻重)2、你还能看看就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可以是教室里看到的也可以是想到的)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1、掂一掂(1)师展示两个一模一样的墨水瓶盒子,请你们看看这两样东西,谁轻谁重?学生的意见不统一。

一年级数学《比轻重》教案

一年级数学《比轻重》教案

一年级数学《比轻重》教案一年级数学《比轻重》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比轻重》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比轻重》教案篇1课题跷跷板(比轻重)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能力目标: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教学难点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教具准备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一、小实验,感受重量1、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有兴趣吗?将一名同学叫到讲台上,两臂侧平举。

将不同重量的两个书包同时放到手臂上。

2、提问: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3、提问2:问做实验的同学,你有什么感受?4、引出“轻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轻重”的知识板书课题:跷跷板二、互动探究1.说一说:看图说一说谁轻谁重?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说出:往下沉得说明比较重,往上翘的说明比较轻。

②看第二图:这次小老虎又跟其它的小朋友玩了,这次谁重?提问:根据这副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提问:你能说一说,在他们三个当中,谁最重,谁最轻?请一名同学到台上感受感受两个书包的轻重,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哪个轻、哪个重。

生:狮子比老虎重生:跷跷板重的一端会下降生:老虎比豹子重,狮子比老虎重,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2.掂一掂、比一比①操作1:把你的数学书拿到一只手上,练习本拿到另一只手上,两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练习本和数学书谁比谁重,谁比谁轻?②操作2:再拿出铅笔盒和语文书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谁轻、谁重?3.猜一猜、称一称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各一个提问: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究竟谁轻谁重?出示天枰来称一称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23页“练一练”1---4题四、小结同学们,本节课学会了什么?一年级数学《比轻重》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2.使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教学难点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教学用具弹簧秤、皮筋、简易天平、水槽和托盘、蓝、绿、黄、红四种颜色的盒子各九个(绿的和蓝的为空盒子,绿的比蓝的轻,黄和红盒子中装东西,轻重相近,比白蓝盒子都重,四个盒子中绿的最大,蓝的最小,黄的和红的大小中等且相近.)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掂球游戏”感受轻重(一)游戏教师介绍游戏:游戏叫“看谁扔的远”.同学们每人拿一个球在同一条线后面往前扔,如果有两个球让你挑,为了扔的最远,你会怎么挑呢?(二)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轻重不同的球,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学生并给予协助,让其他学生看到掂的过程.(三)小结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而且有时候,分辨他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轻重,你们想不想都来感受感受?二、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一)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仔细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谁轻谁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诉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二)小组汇报教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三、活动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轻重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一)实验一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要求:绝对不许动,只能看,观察观察,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会说给大家听一听.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3.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学生动手掂.)4.说说你的感受?还想接着玩吗?(二)实验二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盒子,还是不能动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可以四个人小声的商量商量,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听.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3.到底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到底是轻还是重?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三)实验三教师: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动,你能判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只凭观察,你们能判断吗?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教师提问(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出现分歧.)(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小手也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轻重了,那么有没有办法呢?(4)小组讨论,汇报.(5)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尽可能给予演示.同时,要考虑方法的可行性.四、活动四:总结探索结果(一)教师介绍生活中的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我们的前人就是根据你们的这些想法发明了天平,秤等很多种能够准确的测量出物体重量的工具.而且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你们见过吗?(二)完成课后练习.1.出示图片:练一练12.出示图片:练一练23.出示图片:练一练3(三)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上得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因为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你觉得今天你又有那些收获?又有那些进步?这节课咱们班谁最棒?哪个小组最值得你学习?一年级数学《比轻重》教案篇3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

比轻重的教案

比轻重的教案

比轻重的教案教案题目:比较轻重的物体目标年级:小学一年级教案时间:45分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比较轻重”这一描述词语。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判断物体的轻重。

3. 学生能够将轻重的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物体联系起来。

教学资源:1. 一组不同重量的物体,如一本书、一袋面粉等。

2. 一支黑板笔和一张大纸。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本书和一袋面粉,并问学生这两个物体哪个更重?为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轻重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质量和重量。

步骤二:讲解(10分钟)1. 用黑板笔在大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天平,向学生解释天平的作用和原理。

2. 向学生展示不同重量的物体,并让学生猜测哪个物体更重。

3. 通过比较轻重的物体,向学生解释轻重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轻”和“重”这两个词语。

步骤三:实践(20分钟)1. 将不同重量的物体放在天平的两端,让学生观察实际的轻重情况。

2. 让学生两两合作,使用天平判断不同物体的轻重。

3. 让学生依次举起不同重量的物体,比较物体的重量,并尝试用轻重的词语描述物体的重量。

步骤四:总结(10分钟)1. 向学生强调轻重的概念,并让学生回答几个轻重的问题,巩固学生的理解。

2. 鼓励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将轻重的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物体联系起来,例如描述自己书包的重量、课桌的重量等。

教学拓展:1. 将轻重的概念与物体的长度、容积等进行比较,拓展学生对轻重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重量更大的物体一定占据更大的空间吗?为什么?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对物体轻重的判断情况。

2. 参与课堂讨论并正确运用轻重的词语描述物体的重量。

数学教案比轻重

数学教案比轻重

数学教案比轻重教案标题:数学教案比轻重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比较大小的概念,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比较大小的概念和方法。

2. 比较大小的技巧和策略。

三、教学难点:1. 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教学工具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不同大小的物品或数字,引起学生对比较大小的兴趣和思考。

2. 概念讲解:介绍比较大小的概念和方法,包括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3. 技巧训练:通过一些具体的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技巧和策略,例如比较数值大小、比较长度大小等。

4. 实际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比较购物物品的价格、比较不同时间的长短等。

5. 拓展延伸:提供一些拓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6.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强化学习效果。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比较大小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生对比较大小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完成的作业和练习题,评价学生对比较大小的掌握程度。

3. 课堂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的成果,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互助精神。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年级比轻重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一年级比轻重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一年级比轻重教案引言:在一年级的学习过程中,轻重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

通过对轻重的教学安排,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学习内容,并建立起扎实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一年级学生的比轻重教案,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并提供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区分事物的轻重。

2. 提供学生比轻重的机会,培养其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描述能力。

二、教学准备1. 一些具有不同重量的物品,如书、球、玩具等。

2. 白板和黑板笔。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师可以通过问学生一些问题来引入话题,如“你知道什么是轻重吗?”“你能找出教室中的一些轻重物品吗?”通过引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步骤二:观察比较让学生们围坐在教室的中央,将教师准备的物品放在桌子上,然后分组让学生们一起前往观察这些物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手拿起这些物品,判断它们的重量,并将它们放在白板上的右边或左边,表示轻重。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物品的特点和重量的感受。

步骤三:游戏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比轻重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和交流。

例如,可以让学生站在一条起跑线上,要求他们将手中的物品举过头顶,然后按照轻重顺序依次将其放在指定的位置。

学生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比较物品的重量,然后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

步骤四:总结在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总结比轻重的过程,并讨论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轻重的规律和方法,并帮助他们理解轻重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在这个比轻重的教案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观察物品、描述物品和游戏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互相评估和提供建议,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比轻重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比轻重的实践,例如比较家中的物品重量,并依据轻重顺序进行排列。

比轻重 教案

比轻重 教案

比轻重教案教案标题:比轻重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轻”和“重”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辨别不同物体的轻重程度。

3.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词汇来描述和比较物体的轻重。

4.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轻重比较。

教学重点:1. 理解“轻”和“重”的概念。

2. 辨别不同物体的轻重程度。

3. 使用适当的词汇来描述和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难点:1. 进行简单的轻重比较。

教学准备:1. 物体样本(如铅笔、水杯、书)2. 板书或投影仪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什么轻的物体和重的物体,讨论其特点和用途。

探究:1. 给学生展示不同物体样本,让他们观察并用手轻轻抓住、摇晃这些物体。

2.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物体的轻重程度,问他们这些物体是轻的还是重的?为什么?3.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物体的轻重,并用讲解比较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

讲解:1. 教师通过板书或投影仪,给出关键词“轻”和“重”,分别解释其义项。

2. 教师引导学生记住这些词并能正确描述物体的轻重。

练习:1. 让学生合作完成一项活动,他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感觉将给出的物体进行轻重排序,然后互相交换结果并比较解释自己的排序原则。

巩固:1. 回顾学习目标,并与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总结课堂所学并应用到生活中的场景。

拓展:1. 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回家观察和比较更多的物体的轻重,并将观察到的结果写成短文或绘制成图片。

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对他们的作业进行评价,特别是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来描述和比较物体的轻重。

注意事项:1. 教师应确保提供的物体在学生能够安全触摸和抓握的范围内,避免发生意外。

2. 如果某些学生感到困难,可以提供额外的物体样本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轻重的概念。

这是一份基础水平的教案示例,具体可根据教育阶段和学生的年龄、能力水平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比轻重教案

比轻重教案

比轻重教案轻重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使其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轻重教学法中,教师可以通过调整课堂活动的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一、教学目标设计在轻重教学法中,教师首先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将其分为轻重两个层次。

轻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相对容易达到的目标,重的教学目标则是较难达到的目标。

通过这种分层教学的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安排在轻重教学法中,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分为轻重两个层次,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安排。

轻重教学法注重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和渐进性,所以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

三、教学方法运用在轻重教学法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对于轻的教学目标,可以采用较为简单和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练习等;而对于重的教学目标,则可以采用较为复杂和挑战性的教学方法,如探究、讨论、实践等。

四、教学评价方式在轻重教学法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对于轻的教学目标,可以采用传统的笔试或口试方式进行评价;而对于重的教学目标,则可以采用项目评价、实践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五、教学活动设计在轻重教学法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总之,轻重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地参与学习的教学方法。

通过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方式,以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比轻重》教学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Design of "Being Lighter"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比轻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比较轻重
教学目标:
1、通过掂一掂、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在活动中帮助学生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3、初步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掂一掂、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难点: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情景挂图;轻重大小相当的苹果和梨各一只(梨稍小、稍重);天平一架。

教与学师生互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动物乐园里可热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出示教学情挂图)
看一看、说一说
1、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2、小熊和小猴谁轻谁重?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说明: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谁轻谁重,是怎么看出来的,同时初步感受天平原理)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轻重。

(板书课题:比较轻重)
掂一掂、比一比
1、把语文书托在一只手上,数学书托在另一只手上,同时掂一掂、比一比,语文书和数学书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2、把语文书托在一只手上,另一只手上的数学书换成笔盒。

再掂一掂、比一比,语文书和笔盒谁轻谁重?
(说明:在此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体验由于比较标准的变化,谁轻谁重具有相对性。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要注意要求学生说清楚谁笔谁轻、谁笔谁重。


3、比一比自己的书包和同桌的书包谁轻谁重。

小结:通过用手掂一掂我们可以感受物体的轻重。

二、作交流、探究发现
教师出示大小轻重相当的苹果和梨各一只,让学生:
1、猜一猜: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2、掂一掂: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因为两个水果的大小轻重相差不大,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是“一样重”、“梨比苹果重”,也可能是“苹果比梨重”这三种情况,由此产生矛盾。


3、想一想:想什么办法判断苹果和梨究竟谁轻谁重?
分小组讨论,体会借助工具比较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在分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予以简洁说明:如轻声说话、注意倾听他人说话等。


4、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学生的讨论结果最直接的办法是用秤称,教师应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a、用橡皮和尺子做一个简易跷跷板,一边放苹果一边放梨;
b、利用一桶水,把苹果和梨同时放进水里,看哪个下沉得快;
c、用两根同样长的橡皮筋绑在苹果和梨的柄上,用手提一提,看哪根皮筋拉得长;
d、把苹果和梨各咬一口,看哪个水分更充足……
(学生的回答是饱含童稚、丰富多彩、充满想象与创意的。

教师在此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应特别注意保护学生可贵的创造精神。


5、教师用天平进行反馈验证。

总结:刚才大家想了很多好方法,学习数学就要这样积极思考。

生活中最经常使用的比较轻重的工具就是“秤”。

这是一架天平,(出示天平),我们来看看梨和苹果究竟谁轻谁重(教师操作)。

三、形成应用,巩固提高。

教材p21练习1和2,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评价。

四、活动总结、拓展延伸。

6、说一说,今天的数学课有什么收获?(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7、抱一抱自己最好的两个同学,比一比他俩谁轻谁重?
8、讨论:想一想“个子高的同学一定比个子矮的同学重吗?”
【导师评语】比较“轻重”一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比较“多少”和“高矮”之后,它是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的经历和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内容的选取都是学生身边的、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体验。

本节课的教学以实践活动为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

(胡培近)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