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
四川大学校史简介
![四川大学校史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0bb6e6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6.png)
四川大学校史简介四川大学是一所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的一流学府,1917年4月由清朝政府建立,原名四川师范专科学校,四川师范学院的前身。
1930年更名四川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综合性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二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
一、前身历史四川大学的前身,即四川师范专科学校,始建于1917年4月,当时由四川省政府、教育厅和四川师范学堂结合而成,是为满足四川省教育发展而建立的一所以师范教育和专业教育为主的学校。
初设有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三个系,全校有师范、文学、数学、自然科学、哲学、地理、政法共八个科目。
1930年更名为四川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综合性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二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
二、开放发展历程四川大学在建校后,经历了几次重大事件,有利于其发展壮大。
1953年,原四川大学并入由中央设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成为中央社科院成都研究所;1956年,中央社科院成都研究所经山西省委特别批准,迁移至太原,成为山西社会科学研究所;1958年,四川省委决定恢复四川大学,以原中央社会科学院成都研究所的实体组建,1960年四川大学复学;1978年,四川大学建制完善,设立25个院(系),开始正式实施现代大学制度;1985年,四川大学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评为“全国重点大学”,1990年,四川大学经国家专家组研究,被评定为全国十五所第一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1年,四川大学成功获批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4年,经教育部审核,四川大学被评定为“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三、建校以来的发展四川大学的建校以来,学科、办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现有学校本科教学单位26个,专科教学单位4个,其中49个一级学科设3个学部:哲学、社会科学、理学,现有专业111个,有特色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1个,远程教育授权点17个,另有博士后工作站15个。
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国家级重点学科群和学术中心。
参观川大博物馆心得体会8篇
![参观川大博物馆心得体会8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84275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3.png)
参观川大博物馆心得体会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报告大全、条据书信、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experiences, report summaries, written documen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pay attention!参观川大博物馆心得体会8篇心得体会是我们智慧的积累,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通过不断积累心得,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参观川大博物馆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论大学校园的场所精神——以川大江安校区为例
![论大学校园的场所精神——以川大江安校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6f94b1402020740be1e9bf5.png)
如 果一 个 学校 只 是不 断 的 去 以它 的历 史 而 骄 傲 ,而 不 去 发
展 ,那 么它 也 不会 有什 么新 的跨越 ,当然 川大 肯 定不 是这 样 的学 校 ,而 且在 很 多方 面都 是在 不 断 的创 新 ,在这 里 我们 以一个 具体
达 ,交通 很方 便 ,所 以在 这样 一个 背景 下 川大江 安 区便形 成 了 。 的实例 来 理解 川大 这种 新 的场所 精神 。 二 、川 大江 安 区整体 布局 2 0 0 4 年 教 育部 日前 发 出 “ 禁租 令 ”后 ,众 高 校忙 于 动员 在外 江 安 区总 的定 位 是 : 以环 境 生态 化 、景 观 园林 化 、校 园信 息 租房 的 学生 回 校住 宿 , 四川大 学江 安 校 区的 学生 工作 人 员则 感 到 化 的特 色 成 为 中国一 流大 学 校 园之 一 。体现 出 “ 以人 为本 ,天 人 阵轻 松 , 因为这 里 的学 生没 有 一人 在校 外 租房 。江 安 校 区地 处
一
合 一 ” 的基调 ; “ 曲水环 绕 ,绿 岛常荫 ”的主 题 : “ 疏 密 结合 , 错 落有 致 ”的布 局特 征 。 ( 一 )具 体布局 校 园 总面 积 为3 4 0 0 亩 ,是 由 四条道 路 围合 起来 的一个 大 的场 所 ,这 个 场所 的特 有 属 性就 是 高校 。在 四条道 路 围成 的整 个 场所 里 ,引入 了 一条 天然 的 河流 ,从南 向北 贯 穿 了整个 学 校 ,但 整条 河 流偏 西 , 为 了使 水域 分布 平 衡 ,在学 校 的 中间做 了一个 很 大 的 仿 天 然生 态 的人 工湖 ,然后 在 东边 也做 了很 多小 的河 流 ,这 样就 基 本 使整 个 学校 都 沐浴 在水 的环境 中,水 的 出现 使整 个 学校 的活 力 大 幅提 高 了。 整 个 建筑 的布 置沿 东西 方 向 ,东边 为 教学 区 ,西 边 为住 宿 区 和 商 业 区 ,两个 区 用长 桥连 接 起来 。介绍 到 这里 ,就 已经知 道 了 这 两 个 区是 一个 很 大尺 度跨 越 。大 尺度 的跨越 就 会 显得 空旷 ,极 有 可 能给 人 造 成缺 少 归属感 的感觉 ,但 是校 园 中间 的天 然生 态人 工湖 却 使这 种 感觉 几乎 完全 消 失 。经 过现 场对 学 生 的调 查 ,绝 大 部分 的学 生都 认 为 ,大 尺度 的跨 越 能体现 一个 一流 大 学 的风度 。 ( 二 )空 间 围合所 形 成的场 所精 神 整 个 学 校 是 一 个 大 的 场 所 ,但 是 毕 竟 给 人 最 贴 切 感 受 的应 该 是小 的场 所 ,而 这些 小 的场 所 是 由一些 空 间 围合起 来 的 ,这种
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办公室)简介
![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办公室)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31310d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0.png)
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办公室)简介
党跃武
【期刊名称】《数字与缩微影像》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四川大学档案管理和校史工作由校长谢和平院士领导,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徐兰教授分管。
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办公室)属正处级建制,是对全校档案管理和校史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职能部门,为广大师生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业务部门,学校开展校史研究、展览和教育的专门机构。
【总页数】1页(P50-50)
【作者】党跃武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6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38.2
【相关文献】
1.高校校史馆建设中档案馆藏资源的作用与开发利用r——以南华大学校史馆建设为例 [J], 汪波;张新华
2.高校校史馆与档案资源的利用——以四川大学校史馆为例 [J], 刘乔
3.高校网上校史展览馆建设探讨——以四川大学网上校史展览馆建设为例 [J], 曾雪梅;党跃武;李金中
4.三位一体,相得益彰——四川大学校史展览、历史文化长廊与校史文化选修课评
述 [J], 谭红;刘黎黎
5.四川省档案馆征集四川大学校史档案资料进馆 [J], 赵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https://img.taocdn.com/s3/m/8db48488f12d2af90242e6d4.png)
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者:李莎来源:《高中时代》2019年第04期早在千年之前,诗仙李白留下了千古名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四川的地势之险形容得淋漓尽致。
时光流转,风雨岁月孕育了这里如画的山川,如诗的史迹,更有灿烂的文化。
来四川上大学,沿途尽是美景。
道教圣地青城山,耸入云峰的峨眉山,被杜甫咏唱的西岭雪山……充满了传奇与诗意。
山的沉稳培养了四川人民坚毅的品格,也感染了在四川求学的莘莘学子。
在四川的诸多大学中,四川大学当为其中翘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川大就是以“融”、“容”著称。
新学、旧学,热门、冷门学科相互错杂,生物与医学、艺术与科学……风云际会。
川大既可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五大基础学科的优势入围“珠峰计划”,也可以图形图象技术等推出在川高校首个上市公司“川大智胜”。
文、史、哲的传统自不待言,而文化产业、低碳经济等各个新兴学科也能做得出类拔萃。
川大,就象一片海,也如一片天,它太大了,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的“川大”,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各自的“川大”生活着。
问“道”锦江春色中川大的整个历史充满了“中”、“外”、“东”、“西”、“新”、“旧”的巨大矛盾张力,由于独特的地理与历史原因,或许可以说是同类大学中张力最大者。
川大前身之一的尊经书院是张之洞于1875年创办的,而张之洞恰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影响了中国。
川大历史悠久,现在共拥有望江、华西、江安三个校区,望江校区承载着川大最悠久的历史记忆。
但漫步川大,却已经找不到多少真正的早期历史地标,那些早年的历史碎片,散落已久。
望江校区那些中式老楼奠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也还有些味道。
化学馆周围成群的巨大银杏每年在秋季的蓝天下发出金色的流光,感动了几代川大人。
行政楼为梁思成设计,解放初落成,其风姿在全国高校中独一无二,中西合璧,恢宏大度,有真正的“大学”气象,据说很多人就是因为看见这栋楼而爱上川大的。
华西坝上的近代建筑群小巧精致,具有鲜明的西方元素。
【推荐下载】201X四川大学全国排名情况-精选word文档 (3页)
![【推荐下载】201X四川大学全国排名情况-精选word文档 (3页)](https://img.taocdn.com/s3/m/0f0378cb04a1b0717ed5dd20.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01X四川大学全国排名情况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市区。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四川大学201X年在全国的排名,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X年四川大学全国排名四川大学所在省份最好大学排名四川大学简介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于1994年4月和201X年9月两次“强强合并”组建而成。
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原成都科技大学由1954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建立的成都工学院发展而来;原华西医科大学的前身是19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的5个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私立华西协合大学。
四川大学现任校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校长谢和平院士。
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市区。
学校设望江、华西校区和江安新校区,占地面积705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72万余平方米。
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和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
张澜、吴玉章曾任校长,朱德、杨尚昆、郭沫若、巴金、朱自清、童第周、周太玄、刘承钊、冯友兰、朱光潜、李R既恕⑽菏闭洹?⒋?ⅰ⑼跤夷尽⒔?耋蕖⒖抡佟⒄蓬?龋??诖饲笱Щ虼?朗谝怠?001年评选的古今100位“四川文化名人”的近代50人中,有36人为川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50人为川大校友。
四川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
学校设30个学科型学院,建有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
学科覆盖了文、理、工、医等11个门类,有46个国家重点学科,3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4个博士点,361个硕士点,136个本科专业,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课程教学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8个教育部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
参观川大博物馆文案
![参观川大博物馆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8ebc5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f.png)
参观川大博物馆文案以下是 7 条参观川大博物馆的文案:1. 哇塞,川大博物馆诶!那里面可藏着好多宝贝呀。
你想想,就像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在等着你去开启!你难道不想去看看那些古老又神奇的东西吗?比如精美的瓷器,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走,一起去探索!例子:就像小时候打开藏满玩具的箱子一样兴奋,川大博物馆就是这样让人期待。
2. 川大博物馆,那可不是一般的地方。
你去了就会发现,那简直是一个让人着迷的世界!每一件展品都像是在和你打招呼,叫你快来了解它们呀!难道你不会心动吗?就像走进了一个奇妙的时光隧道。
例子:感觉进去了就出不来了,被那些展品深深吸引。
3. 嘿!知道川大博物馆吗?那可是个超级棒的地方哟!那里的东西丰富多彩得很呐!你不去瞧瞧真的会后悔的啦!好比是一个充满惊喜的大礼盒,等你去拆开它呢。
例子:每次提到川大博物馆,都迫不及待想去一探究竟。
4. 哇哦,川大博物馆,那是一个多有意思的地方呀!一进去就好像进入了另一个维度,各种奇妙的展品等你来发现!你还不赶紧去呀!这感觉就像踏入了一个神秘的领域。
例子:和朋友一起去参观,一路上都在兴奋地讨论。
5. 川大博物馆可一定要去呀!那里面的东西可太有看头了。
感觉就像走进了一座知识的城堡,每一个角落都藏着惊喜呢!你真的不想去感受一下吗?例子:第一次去的时候简直惊呆了,没想到有这么多好东西。
6. 想想看,川大博物馆啊!那可是充满魅力的地方。
里面的展品不逊于任何其他大博物馆的呀!难道你不想去领略一番吗?就如同置身于一个璀璨的艺术星空之下。
例子:大家都在赞叹川大博物馆的了不起。
7. 川大博物馆,绝对值得你花时间去逛逛!那里有着无尽的精彩等你来挖掘!你还在等什么呢?这不就是我们身边的文化宝藏嘛!例子:每次路过川大,都想着什么时候再进去博物馆看看。
我的观点结论:川大博物馆真的是一个非常值得去参观的地方,能让人收获满满,感受到知识和历史的魅力。
参观川大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川大博物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7a62b7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b.png)
参观川大博物馆观后感《参观川大博物馆观后感》一嘿,朋友们!我刚去参观了川大博物馆,那感觉,真的太妙啦!一进去,就被那种浓厚的历史氛围给包裹住了。
那些古老的文物,仿佛在跟我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看到那些精美的陶瓷,哇塞,我就在想,古代的工匠们得多厉害呀,能把一块泥巴变成这么漂亮的宝贝。
还有那些书画作品,一笔一划都透着作者的心思和情感,好像能感觉到他们创作时的激情呢。
再瞧瞧那些青铜器,造型独特,充满了神秘的气息。
我忍不住去猜,它们当年是被用来干啥的,是祭祀?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用具?在民俗展区,看到那些传统的服饰和用具,就觉得特别亲切。
原来咱们的先辈们是这样生活的,真的很有意思。
整个参观过程,我就像在时光隧道里穿梭,一会儿回到古代,一会儿又回到现实。
这一趟下来,不仅长了见识,还让我对咱们的历史文化更加着迷啦!以后有机会,我还得来,好好再感受感受。
《参观川大博物馆观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我要跟你们讲讲我参观川大博物馆的事儿!一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我就像掉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那些文物就像是一群会说话的小精灵,争着给我讲它们的经历。
比如说那个汉代的画像砖,上面的图案生动得不得了,感觉能看到当时人们的热闹生活。
还有那些古老的石刻,线条虽然简单,但是力量感十足,好像在喊着:“快来了解我!”我在一个展柜前站了好久,里面是一些小巧玲珑的玉器。
它们温润的光泽,简直太美啦,让我都舍不得移开眼睛。
我就在想,古代的达官贵人戴着它们,得多有派头呀。
还有那些古老的书籍,纸张都泛黄了,可上面的字还是那么清晰。
仿佛能看到古人在油灯下认真书写的样子。
最让我惊喜的是,博物馆里还有好多互动的展示,让我能更近距离地感受历史的魅力。
我在那玩得可开心了,感觉自己都变成了一个小小考古学家。
这次参观,真的是一次超级棒的体验。
我觉得自己像是上了一堂超级有趣的历史课,收获满满当当的。
以后我一定还要拉着你们一起来,让你们也感受感受这份神奇!。
校史馆解说词
![校史馆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5466ecd0aaea998fcd220ea9.png)
解说词〔南风门——校史主题公园——校史馆〕南风门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现在位于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的南风门。
成龙校区目前有南风门、南云门和西岑门三个校门。
南风门宽60米,高19.46米,将门柱设计为净高19.46米寓意四川师范大学建校于1946年。
门柱造型的设计加入了传统元素,“F”形相向对立,构成繁体汉字“门”字,强调了鲤鱼跳龙门的象征意义。
门柱俯视为“><”状,如一本书的开启状,寓意知识智慧之书开启。
门柱体面相互交织的线条,是由个体汉字、字母、数字、符号、公式、定理等内容组合排列而成,寓意川师大文史艺数理化科系完备,互相关联,突出了综合类师范大学的特点。
龙湖大道南风门正对着的就是龙湖大道。
龙湖大道宽38米,长178米,是学校形象集中展示的窗口,它始于入口的铭记广场并经过一系列广场空间延伸至中心湖面,最终越过水面及中心标志以图书馆为对景。
硬质铺地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开阔的聚会场地,两侧的林荫道树荫浓密、树影婆娑,树下的草坪提供了活动、欣赏沿池风景的场所。
池水倒影周围景色,有汀步连接池水两侧。
道路左方的是第一教学楼。
总建筑面积43200平方米,共有教室186间;针对教育建筑“人流大且集中”的特色,除西侧设主要入口外,沿建筑周边还设置了多个入口,以“立体疏散”的方法,多方向、多层次地快速疏散人流。
道路右边的是第一实验楼。
总建筑面积为23503平方米,主要由物理实验室和公共电脑教室构成。
第二、三实验楼位于校园西南侧, 在第一教学楼的后面,建筑面积43200平方米;二、三实验楼由通过架空天桥和构架连接组合而成。
第一实验楼的前面是艺术大楼。
总建筑面积为12850平方米,主要由音乐学院教学楼、音乐厅和龙湖剧场构成。
其中,“龙湖剧场”的音响设施是按照高标准建设的,其音响效果在西部高校堪称一流,可与成都市锦城艺术宫以及娇子艺术中心媲美。
龙湖大道的尽头有一个湖是龙湖。
作为校园景观的核心,龙湖是在保留规划地块内自然山丘地形的前提下,利用原有水系〔东风渠南支七渠)形成的中心水面。
传承红色基因 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四川大学为例
![传承红色基因 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四川大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9330401ba0d4a7303763ad7.png)
经验交流Exchange experience传承红色基因 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四川大学为例文/四川大学档案馆 朱连芳 李华云; 四川大学对外联络办公室 邓建萍【摘要】红色文化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中,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使之服务于经济和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应当从校园文化建设着手,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作为具有浓厚红色文化传统的高校之一,四川大学在校园红色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进行了一系列的成果,获得了诸多有益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红色文化传统;红色基因;校园文化 一、红色文化教育背景及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红色文化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蕴含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中,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使之服务于经济和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尤其要重视挖掘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努力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在高校校园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切入点就是从校园文化建设着手,深度挖掘本校的红色基因,并将这些红色基因具体物化,或是通过当前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的传播方式,在校园内铺陈开来,用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方式,加强红色文化教育。
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并在特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广为流行,但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检验,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如同熠熠发光的金子,融入民族的血液当中,形成了具有宝贵特色的“红色基因”,代代流传。
例如,革命战争年代,执着追求理想信念、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红岩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仰顽强拼搏奋斗。
川百纳海 大学校训
![川百纳海 大学校训](https://img.taocdn.com/s3/m/ee92083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b.png)
川百纳海大学校训一:中国海洋大学校训: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山东省青岛市鱼山路5号,依山望海,宁静幽雅,90年前,中国海洋大学就诞生在这里。
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先生题写的校训“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字体苍劲,内涵深远。
穿行其中,一座座德式建筑,一棵棵参天梧桐,一尊尊人文雕像,在海风吹拂和时光雕刻中愈发厚重。
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始建于1924年,这是齐鲁大地上第一所本科起点的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府。
后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青岛海洋大学等几个时期的变迁,于2002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90年风雨沧桑,海大校训也在时光的变迁中积淀蕴成。
1924年,学校建立之初,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引领着莘莘学子的求学热忱,并吸引了彭明晶、罗荣桓等革命志士在此就读。
20世纪30年代,这里群贤毕至、大师云集。
杨振声、闻一多、梁实秋、赵太侔、老舍、洪深、沈从文等一批蜚声学界的文艺泰斗在此讲学论道,不仅留下了传诵后世的文坛佳话,也奠定了这所大学的文化底蕴。
及至50年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学家华岗校长的感召下,陆侃如、王统照、高亨、冯沅君、赵俪生等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家与童第周、王淦昌、曾呈奎、赫崇本等自然科学的名师一起造就了海大的科学人文辉煌。
历史上的两度人文辉煌,承载了海大人的美好记忆,每每想起,令人难以释怀。
重振海大人文辉煌,是几代海大人的梦想。
二:四川大学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望江校区中西合璧,梁思成风格的明德楼气势恢宏,群荷竞绽的双荷池风情旖旎,百年校庆修葺的钟亭质朴肃静……华西校区古意盎然,沧桑历尽的古建筑群风貌不减当年,万德堂幽静雅致、月荷池青翠环簇、钟楼下双桥烟雨……而人声最鼎沸处,莫过于那别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长廊,它依傍近千米长的景观水道,以70多座气势恢宏的台历型石雕,图文并茂地展示川大100多年间的风雨历程与辉煌成就。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https://img.taocdn.com/s3/m/8293c4725acfa1c7aa00ccee.png)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内容设计方案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办公室二○○六年四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内容设计方案1(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四川大学校训(2)岷峨挺秀锦水含章龙光炳焕萃兹上庠文翁润泽蜀鲁齐芳云蒸霞蔚苏李马扬季世陵迟国难未央尊经存古百载沧桑联翩俊彦新我旧邦坤维学府喷薄朝阳雍雍穆穆济济跄跄求精求是自信自强乐群敬业弦歌铿锵勒斯铭兮钟鼎其万年兮永昌——百年校庆钟鼎铭文(3)源头活水敷扬文教,众流汇归;芃芃棫朴,锦水之湄。
1主要参考文献四川大学史稿.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5年成都科技大学史稿.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年华西医科大学校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世纪名校:四川大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世纪名校:四川大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巴蜀山川图(4)四川大学历史沿革简图(5)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四川按察使刘德芳在汉景帝末年文翁石室旧址创办锦江书院。
锦江书院是四川大学的主要历史源头之一。
锦江书院楹联:有补于天地曰功,有益于世教曰名,有精神之谓富,有廉耻之谓贵;不涉鄙陋斯为文,不入暧昧斯为章,溯乎始之谓道,信乎己之谓德。
四川中西学堂1896尊经书院 1875 锦江书院 1704四川通省大学堂 四川省城高等学堂1902四川通省师范学堂1905 华西协合大学1910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1916国立成都大学1926国立成都师范大学1927公立四川大学1927国立四川大学1931 四川大学 1950四川化工学院1952 成都工学院 1954.8成都工学院 1954.11 成都科技大学 1978.9四川医学院 1953.10 华西医科大学 1985.5四川联合大学 1994.4 四川大学 1998.12四川大学 2000.9私立华西协合大学1933四川通省法政学堂1906 四川通省农政学堂1906 四川通省藏文学堂1906 四川通省工业学堂1908 四川存古学堂1910 四川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14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4四川公立外国语专门学校1914四川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14四川公立国学专门学校1919华西大学 1951.10(6)1875年(光绪元年)四川学政张之洞创办尊经书院。
四川大学简介
![四川大学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201e6cd89eb172ded63b730.png)
大 的基督 教会组织 在成都创 办 的华西协
“ + ” “ + + ” 方式 的联 合办 学 , 校 3 1 、2 1 1 等 学 的 国际竞争力进~ 步增强 。
四 川 大 学 图 书 馆 藏 书 6 97 9. 5万 册 : 校 人 文 博 物 馆 是 国 内 高 校 仅 有 的 综 合 性
心 、 案 馆 、 家 外 语 考 试 与 出 国 留学 人 档 国
余亩, 校舍建 筑面积 3 0余万平 方米 。校 0 园环 境幽 雅 、 花木 繁茂 、 草 如茵 , 碧 是读 书治学 的理 想园地
在 长 期 的 办 学 历 程 中 . 校 形 成 了深 学 厚 的 文 化底 蕴 、 实 的办 学 基 础 和 以校 训 扎
次 “ 强合并 ” 强 组建而 成的教 育部直 属全 国重点大学 . 也是 国家“ l 工 程” 9 5 21 和“ 8 工 程 ” 点 建 设 的 大 学 。原 四川 大 学 起 始 重 于 19 8 6年 创办的 四川 中西 学堂 ; 原成都 科 技 大 学 由 15 9 4年 全 国 院 系 调 整 时 建
合大学 。四川大学 现任校党 委书 记杨 泉
明教授 , 长谢 和平院士 。 校 四 川 大 学 地 处 中 国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 “ 府之 国” 成都市 区 。学校设 天 的 望 江 、 西 和 江 安 校 区 . 地 面 积 70 0 华 占 5
还设 有 成人 教育 学 院 和 网络教 育 学 院 。
际合 作 中心 ”等 国际高 水平科 研合作 平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毕业致辞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毕业致辞](https://img.taocdn.com/s3/m/57d66e166c175f0e7cd13766.png)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毕业致辞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与圆满完成学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9587名同学,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憧憬美好的未来。
首先,我谨代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委员,以及学校党委、行政,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为同学们成长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教职工,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始终关注支持同学们成才的家长亲友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同学们,我们一起在川大走过了大学的四年时光。
我永远不会忘记:四年前,是你们,作为汶川地震后的第一届本科新生,特别是,来自地震灾区的811位同学,面对生死的考验、灾难的痛苦,你们不仅选择了勇敢地担当,更坚守着对生命、对社会的责任,成就了自己的川大梦想;四年里,是你们,作为川大最年轻的志愿者,刚入学就奔赴灾区,组织“五彩石”交流,投身“阳光帐篷学校”,向全社会传递着川大学子的感恩与责任;是你们,在微博里最先发布了川大“撑腰体”,不仅支持同学们扶起摔倒的老人,更扶起了社会道德和公民责任;是你们,在BBS上发表帖子质疑川大人为何缺少应有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主动担当起了川大学子爱校荣校的责任。
今天,同样是你们,作为川大毕业的第一届“90后”,你们当中有150多位同学毅然选择把灾区作为自己奉献社会的用武之地,还有290位同学自愿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去建功立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勇敢地担当起川大人的责任。
虽然,社会上对“90后”还有许多不同的议论和评价;但今天我要说:我们川大的“90后”学子,最有责任、最能担当!同学们,过去的四年里,我们的党和国家、我们的学校、我们每位老师和职工,也始终承担着对你们的责任。
党和国家一直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了《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分管国家教育工作的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曾鲜明指出:“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共同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投入到培育人才的大事业中。
”这些都为同学们成长成才创造了最好的历史机遇;川大始终把真正使每位同学都能教化成人、人人都能更加优秀,作为自己最大的责任,构建了体现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努力为你们提供真正适合自己的教育;你们身边的每位教职工也始终把老师作为自己的第一身份,把上好每节课、关爱每位同学作为第一责任,以最专注的情感引导你们做人、做事、做学问。
四川大学:让优秀传统文化入心入魂
![四川大学:让优秀传统文化入心入魂](https://img.taocdn.com/s3/m/f63c67dd76eeaeaad1f330ca.png)
四川大学:让优秀传统文化入心入魂在四川大学,超过12万学生修读了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华文化》。
而这,只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众多方式之一。
从2004年起,四川大学便明确把“具有深厚人文底蕴”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之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和学生活动等方面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现了川大学生“多一些人文知识,多一份人文精神,多一些人文素质,多一份人文境界”。
突出课堂载体完备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在川大,自2004年起便开设《中华文化》必修课。
2008年又增设了《中国诗歌艺术》《四川大学校史文化》等几十门传统文化教育公共选修课。
如今,《中华文化》课程已成为川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品牌,由名师名家、学术带头人领衔授课,把川大深厚的人文底蕴优势转化为了学生的境界、修养和人文素质,让学生的谈吐、气质打上“川大烙印”。
学生们说,喜欢《中华文化》课程坚持“小学生,大人物”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喜欢课堂的参与度。
在丁淑梅教授主讲的“戏曲”专题课堂,学生可通过自制版画、昆曲游戏卡牌、戏曲人物脸谱等过程领悟中华文化;在梁忠和博士的原典读书班上,学生领略着经典的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走进课堂载体,构建起了“必修课+选修课+讲堂讲坛”相结合的课堂教学体系。
同时,学校相继创建“人文大讲堂”“人文讲坛”“尊经论坛”等平台,定期邀请校内外的名家名师举办传统文化学术讲座,为广大学生奉献一场场传统文化盛宴。
突出环境载体打造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每年,川大新生入校教育的第一课就是参观校史展览馆、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美术馆和历史文化长廊。
“四馆一廊”成为传承百年川大文化和川大精神的主线,不仅承载着川大近120年的发展历史,而且还促使每一位大学生提高审美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丰富文化内涵、塑造健全人格,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紧紧相连。
“四馆一廊”共同发挥校园文化的环境育人功能。
在“四馆一廊”建设中,学校尤其注重打造“百年博物馆、百年育人”的传统文化教育名牌。
四川大学档案馆寻访四川大学创办人鹿传霖故里
![四川大学档案馆寻访四川大学创办人鹿传霖故里](https://img.taocdn.com/s3/m/16ff99e8960590c69fc37622.png)
四川大学档案馆寻访四川大学创办人鹿传霖故里2007年5月28日点击:3570感悟历史感动川大——寻访四川大学创办人鹿传霖故里党跃武刘乔谭红沈军调研组在定兴鹿传霖故居从北京到定兴2007年1月19日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北京冬日的清晨让我们与北方的寒冷亲密接触。
从北京安定门汽车站出发的时候,四周的空气和我们的心情一样清新。
太阳已经斜挂在路边一座座高层建筑的顶上,浑圆而红润。
在鹿耀世先生的陪同下,我们四川大学一行四人从北京出发,将走进110年前四川中西学堂即四川大学创办人鹿传霖先生的故里——河北省定兴县。
鹿耀世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的美术编审,是鹿传霖先生的嫡亲曾孙。
在头一天晚上,我们已经登门拜访了鹿耀世先生。
一进他的家门,他就拿出了他寻访到的1904年鹿传霖先生的遗像。
并且,他已经把第二天的行程安排得十分妥当。
在鹿耀世先生充满书卷和文墨清香的客厅和书房里,在严肃的话题和可口的美食相伴的餐桌上,我们的交流没有因为第一次的见面而拘谨,一切都由110年前创办四川中西学堂的鹿传霖先生而娓娓到来。
鹿氏家人一直都尊称鹿传霖先生为文端公。
鹿传霖先生,字润万,一字滋轩,谥文端,是清末推行新政的重臣之一。
他1836年生于河北定兴县,1910年去世,官至军机大臣。
同朝为官且同样力主新学,与著名革新派人士张之洞、张百熙等厘定《京师大学堂章程》的荣庆,在送给他的挽联中是这样评价的:“继忠节壮节家声,允称无愧;与文正文襄同志,胡又云徂。
”定兴是河北的一个人口仅50余万的小城市,距离北京不到90公里。
定兴有不少文化名人,包括大家熟知的与荆轲和律而歌的高渐离、闻鸡起舞而击楫中流的祖逖等。
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到这里,也是四川大学人对于学校创始人鹿传霖先生的首次寻根之旅。
在鹿传霖故居汽车抵达定兴,我们便直奔鹿传霖故居。
鹿传霖故居位于定兴县城东南隅南大街22号,始建于崇祯十年(1637年),经后来几次扩建而成。
在定兴县文联王振林主席和鹿耀世先生的悠悠叙述中,历史的场景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缓慢而清晰地走来。
三位一体,相得益彰——四川大学校史展览、历史文化长廊与校史文化选修课评述
![三位一体,相得益彰——四川大学校史展览、历史文化长廊与校史文化选修课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3aeead8cbceb19e8b8f6ba46.png)
形 式 多样 的校 史 文化 传 播 起 到 相 互 依 托 、 互促 进 和 相 互 补 充 的 作 用 , 方 位 的 校 史 文化 在 多 渠 道 的 传 播 中达 到 知 校 爱 相 全 校 荣 校 的 目的 。
【 关键词】 四川大学 ; 史展 览馆 ; 史文化长廊 ; 史文化课 ; 史文化 校 历 校 校
课程教学 团队期望经过一 段时期 的教学 实践 和经验 积 累 ,
2 世纪初 , l 中国各高等学 校相继 迎来 了 自己的百岁庆 典 。2 0 年 , 0 6 四川大学也迎来 了学校 10周年 的建 校庆典。 1 为此 , 学校投入 巨资 , 2 将 o世纪 4 0年代建成 的 国立 四川大 学 时期 的标志性建 筑— — 图书馆修 茸一 新 。20 06年 8月 ,
达到预期 的教学效果 , 向着 四川大 学素质 教育精 品课 程 并
的 目标 努 力 。
校史 展 览馆 的 开放 和历史 文化 长廊 的落成 以及校史
文化公选课 的开 设 , 以不 同 的传递 方式 、 同的宣 传 目 正 共
标, 讲述 着百年 川 大 的辉煌 历史 , 扬着 百 年川 大 的丰 功 宣 伟绩 , 歌颂着百年 川大的仁人志士 。
参观四川大学校园观后感
![参观四川大学校园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521d54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d.png)
参观四川大学校园观后感川大游历记——一场人文与科技交织的梦幻之旅初夏时分,我怀揣着对知识殿堂的向往,踏上了探访四川大学的旅程。
甫一踏入校园,我就被那浓厚的学术气息和独特的人文韵味深深吸引。
此刻,“百闻不如一见”的感慨油然而生,犹如翻开一本厚重的历史长卷,每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低语着光阴的故事。
漫步在川大的银杏大道上,满眼翠绿掩映下的古朴建筑群显得庄重而典雅,仿佛诉说着这所百年老校的沧桑岁月和辉煌历程。
那些历经风雨的石阶、雕梁画栋的廊柱,以及镌刻着名人先贤警句的石碑,无一不散发出深沉而又睿智的气息,令人心生敬意,亦激发了我对知识探索的热情。
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深入校园腹地,我来到了藏书浩瀚的图书馆。
这里不仅是学子们汲取知识的海洋,更是孕育创新思维的温床。
高耸入云的书架间,琳琅满目的书籍如同璀璨繁星,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川大学子的求知之路。
在此处,我仿佛听见了知识翻页的声音,看见了智慧碰撞的火花,感受到了那份沉浸在书海中的宁静与专注。
行至实验室区,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尖端科研设备令人眼前一亮。
无论是生物医学实验室内精密的显微镜下探寻生命的奥秘,还是工程技术中心里机器人灵动的操作演示,都彰显出川大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那种科技与人文交融的独特魅力,让我深切体验到科学之光是如何照耀并引领我们前行的。
校园生活区同样充满了活力与温情。
食堂里的烟火气、操场上的欢声笑语、宿舍楼下的吉他弹唱……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青春的热烈与激情。
在这里,每一位学子都是主角,他们用汗水浇灌梦想,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川大校训。
回顾这次川大之旅,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从历史底蕴深厚的古老建筑,到科技创新前沿的实验室,再到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生活区,川大以其多元化的面貌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壮丽的知识画卷。
此次参观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点燃了我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无限憧憬与期待。
在此,我想借用一句川大名言:“今日我以川大为荣,明日川大以我为傲。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总括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总括](https://img.taocdn.com/s3/m/2fc75954804d2b160b4ec0fe.png)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解说(详本)(1)作为四川大学110周年校庆献礼工程,在四川大学美丽的江安校区景观水道两侧,在2006年金秋八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顺利落成。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主要由源头活水、治校方略、群贤毕至、勇立潮头、春华秋实等五个部分构成,分别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文脉、办学理念、杰出英才、社会贡献和学科特色。
透过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在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场景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四川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尤其是深刻地感悟到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
(2)四川大学的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语出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它不仅贴切地概括了今日四川大学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与价值追求,而且由于暗嵌“川大”二字而被不少师生认为是天赐良训。
其精神实质不仅体现在“涵乾纳坤,合而能融”,即在思想文化、拔尖人才、学科流派的汇聚中整合办学资源,突出综合优势;而且体现在“登高眺远,再上层楼”,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创新中不断追求卓越,建设中国一流。
(3)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市区,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
学校现有望江校区、华西校区和江安校区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35万平方米。
四川大学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广大师生员工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在按照“环境生态化、景观园林化、校园信息化”理念设计建设的江安校区,我们看到的是,江安河水绵绵而行,明远湖畔白鹭翔集,一教楼旁水声潺潺,景观水道锦鲤嬉戏,迎宾楼前绿草如蔓,不高山上大树渐荫。
为纪念四川大学三位著名校友朱德、郭沫若和巴金而命名的德水、沫溪、巴渠,更是涓涓清流明澈见底,锦簇两岸花香四溢。
(4)作为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四川大学现有30个学科型学院,设有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建有校史展览馆、人文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和美术馆。
120年,川大老建筑中凝固的事与情
![120年,川大老建筑中凝固的事与情](https://img.taocdn.com/s3/m/e3ec79d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4.png)
120年,川⼤⽼建筑中凝固的事与情120年间,四川⼤学的建筑记录了学校的历史,也是川⼤⼈难忘的回忆。
同时,更构成了城市的⽂化基因。
⽬前校园⾥的⽼建筑中有9栋在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这在全国⾼校是少见的。
每⼀幢⽼建筑都有故事,今天,听⼤川细数这些故事,相信你会再⼀次认识川⼤。
川⼤的⾏政“CPU”——明德楼上:1955年落成的第⼀教学楼。
图⽚来源:互联⽹下:今⽇明德楼。
摄影戚亚男从望江校区北⼤门看进去,映⼊眼帘的是⼀栋宏⼤的中式建筑,这栋被称为“明德楼”的建筑是学校⾏政办公楼。
明德楼始建于1955年,是当年成都⼯学院(成都科技⼤学前⾝)的第⼀教学楼,由四川省建筑设计院古平南等⼈设计。
第⼀教学楼的屋顶采⽤中国传统重檐歇⼭顶建筑风格。
除此,还⼤量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来彰显风貌。
当年,⼤楼1楼为各科系的实验室,2楼以上设普通教室、阶梯教室、办公室等,可同时容纳2000⼈上课。
半个多世纪以来,该楼为我国的⼯业建设培养了⼤量的各类专门⼈才。
四川⼤学、成都科技⼤学(原成都⼯学院)、华西医科⼤学三校合并后,第⼀教学⼤楼改为四川⼤学⾏政楼,2013年5⽉命名为“明德楼”。
同年该楼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
川⼤历史的见证——校史展览馆上:1941年落成的国⽴四川⼤学图书馆。
摄影戚开江下:今⽇校史展览馆。
摄影戚亚男校史展览馆前⾝是1941年落成的国⽴四川⼤学图书馆,该馆是川⼤从皇城迁到望江楼旁时最早修建的校园建筑之⼀。
由基泰⼯程司的建筑设计师杨廷宝设计,1943年投⼊使⽤。
1931年11⽉9⽇,国⽴成都⼤学、国⽴成都师范⼤学和公⽴四川⼤学合并,在成都市中⼼的明蜀王府(俗称皇城),现为天府⼴场之地建⽴了国⽴四川⼤学。
1935年任鸿隽出任国⽴四川⼤学校长,当时皇城⾥的明清建筑多已破败,任校长上任后便聘请国内建筑设计⾼⼿杨廷宝作总体规划设计,在紧靠望江楼的锦江河畔,新建⼀所全新的⼤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内容设计方案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办公室二○○六年四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内容设计方案1(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四川大学校训(2)岷峨挺秀锦水含章龙光炳焕萃兹上庠文翁润泽蜀鲁齐芳云蒸霞蔚苏李马扬季世陵迟国难未央尊经存古百载沧桑联翩俊彦新我旧邦1主要参考文献四川大学史稿.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5年成都科技大学史稿.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年华西医科大学校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世纪名校:四川大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世纪名校:四川大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坤维学府喷薄朝阳雍雍穆穆济济跄跄求精求是自信自强乐群敬业弦歌铿锵勒斯铭兮钟鼎其万年兮永昌——百年校庆钟鼎铭文(3)源头活水敷扬文教,众流汇归;芃芃棫朴,锦水之湄。
巴蜀山川图(4)四川大学历史沿革简图(5)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四川按察使刘德芳在汉景帝末年文翁石室旧址创办锦江书院。
锦江书院是四川大学的主要历史源头之一。
锦江书院楹联:有补于天地曰功,有益于世教曰名,有精神之谓富,有廉耻之谓贵;不涉鄙陋斯为文,不入暧昧斯为章,溯乎始之谓道,信乎己之谓德。
(6)1875年(光绪元年)四川学政张之洞创办尊经书院。
尊经书院是四川大学的另一主要历史源头。
尊经书院楹联:考四海而为儁,纬群龙之所经。
(7)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创办四川中西学堂。
四川中西学堂作为四川古代和近代高等教育的结合点,拉开了四川大学历史发展的序幕。
中西学堂章程中西学堂文凭(周家彦毕业执照)(8)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四川总督奎俊奉光绪朱批,将四川中西学堂与尊经书院合并组建四川通省大学堂,当年奉诏改为四川省城高等学堂。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锦江书院并入。
光绪朱批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大门(9)1931年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和公立四川大学合并组建国立四川大学,成为当时国内十三所国立大学之一。
皇城大校门国立四川大学校门(10)四川大学是解放初全国在校生规模最大的学校,1960年被确定为四川地区首批全国重点大学。
五十年代四川大学校门(11)1910年(清宣统二年)美国、英国、加拿大三国的基督教的差会联合创办了华西协合大学。
华西协合大学仿英美体制,逐步建设成为一所“规模宏大,科学完备”、文理并重、医牙为主的综合大学,也是我国最早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
华西协合大学章程华西协合大学校门(12)1922年华西协合大学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缔约,由纽约州立大学向华西协合大学毕业生授予该校文、理学士和医牙学博士学位。
1924年华西协合大学开四川男女合校先声,1933年获教育部批准立案并更名私立华西协合大学。
毕业文凭样式(13)抗日战争时期,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中央大学医学院、齐鲁大学、燕京大学等院校,借华西协合大学校址联合办学和办医,华西坝一时学者云集而成“五大学”盛况。
五大学纪念碑五大学教学活动(14)1951年华西协合大学正式由人民政府收回教育主权,更名为华西大学。
1953年更名为四川医学院,1985年又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
1978年确定为卫生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四川医学院校门华西医科大学校门(15)1952年四川化工学院建立。
1954年8月四川大学工学院独立组建为成都工学院。
1954年11月四川化工学院与成都工学院合并,沿用成都工学院校名。
成都工学院校门(16)1978年9月成都工学院更名为成都科技大学,由中国科学院领导并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80年成都科技大学成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成都科技大学校门(17)1994年4月,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组建四川联合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在全国率先实现重点大学强强合并。
1998年四川联合大学更名为四川大学。
合并大会(18)2000年9月,四川大学与华西医科大学强强合并。
新四川大学的学科互补优势进一步突出,整体实力进一步加强。
合并大会(19)从发展起源来看,今日四川大学汇聚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办学类型,包括了以近代高等学堂为肇端的国立大学、以西方高等教育为样板的西式大学和由高校院系调整而创办的新型大学,是四川乃至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缩影和写照。
李岚清:四川大学是我国高教改革最早的大学,为高校改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可以说是高校体制改革的先锋。
(20)治校方略进德修业,智圆行方;涵育多士,蔚为栋梁。
各时期办学理念和校风(21)四川省城高等学堂第一任总理胡峻(1869-1909)曾作为考察日本学制游历官亲到日本延聘教师,提出了“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础,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其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的教育方针。
胡峻:一国之治乱,系乎人才之盛衰;而人才之盛衰,视乎国家之教育。
(22)美国卫斯理大学文学博士、神学博士毕启(Joseph Beech,1867-?),1910年主持并创办华西协合大学,1913-1946年先后担任大学校长、校务长。
他强调从中国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办学,突出技术科学、应用科学,注重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出路,使各学科专业体现出实业性的特点。
毕启:兹积极提倡实业教育,以利本省天然出产,增进人民殷富。
(23)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1878-1966),1922-1924年任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
他提出“崇尚学术,启用新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主张学生全面发展。
吴玉章:教会人怎样去改造社会,改造中国甚至改造世界。
(24)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杰出的人民教育家张澜(1872-1955),1926-1930年任国立成都大学校长。
他提出,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要严格要求学生,使其成为国家栋梁、社会骨干。
张澜的四勉一戒: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
(25)华西协合大学文科学士、美国西北大学硕士、德鲁大学博士张凌高(1890-1955),1933年华西协合大学向中国政府立案时首任华人校长,实行“以博爱牺牲服务之精神,培养高尚品格,教授高深学术,造就专门人才,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方针。
张凌高:如果培养的学生不能服务于社会,不能到华西的各方面的基层和边疆去服务,那么教育就是失败。
(26)曾任中国科学社社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的化学家任鸿隽(1886-1961),1935-1937年担任国立四川大学校长。
他提出,要实现四川大学的现代化和国立化,必须完成“输入世界的智识”、“建设西南的文化中心”和“担负起民族复兴的责任”的使命,办成一所规模宏大、师资设备齐全、有国内第一流学术水平的综合大学。
任鸿隽:大学者,智识之府也。
对于既往,大学为其承受之地。
对于现在,大学为其储蓄之所。
对于将来,大学为其发生之机。
国无大学者,其智识必无由进,而文明之运,乃等之不可知之数。
(27)中国第一位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在中国大学正规讲授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第一位学者张颐(1887-1969),1937-1938年任国立四川大学代理校长。
他主张:继续提高学生程度,使与其他国立大学同等;充实设备,提高研究兴趣,使文化水准和欧美大学同等;更进一步使中国学术能与欧美各国齐头并进。
张颐(28)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政治学硕士、四川省小学生保路同学会会长黄季陆(1899—1985),1943-1949年任国立四川大学校长。
他强调,要把四川大学办成“万人大学”,“不但要使川大成为全国最高最完善的学府,同时还要使川大成为世界上有名的完善的学府”。
黄季陆:川大精神是:尊师重道,养成优良的学术风气;朴实敦厚,勇敢牺牲;自觉、自强、自治,蔚成国家大器。
(29)群贤毕至鸿硕俊彦,灿若星辰;高山景行,泽被后昆。
各时期教学活动(30)早年的锦江和尊经两书院,即以人才辈出而扬名于世。
例如以名言“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而昭示后学的教育家彭端淑,为康梁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的蜀学泰斗廖平,曾任京师大学堂副监督和在1912-1916年任四川高等学校校长的清代唯一川籍状元骆成骧等近代四川地区著名学者,都是在这里造就的。
人物群图(31)四川大学历来为蜀中人文荟萃之地。
2001年四川评选的古今100位“四川文化名人”的近现代45人中,有29人为四川大学的校友。
许多知名学者在这里亲执教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
朱德、杨尚昆、郭沫若、巴金、艾芜、鲍文奎、卞之琳、曹四勿、陈寅恪、陈文贵、陈荣悌、陈之长、陈志潜、成俊卿、邓少琴、邓胥功、方文培、冯汉骥、冯友兰、高世扬、顾颉刚、侯光炯、侯宝璋、胡寄窗、华国祥、黄宾虹、黄克维、黄文弼、姜亮夫、江竹筠、柯召、乐以成、蓝天鹤、李安宅、李劼人、李珩、林三益、林思进、林如稷、刘大杰、刘承钊、刘绍虞、刘为涛、吕叔湘、罗念生、罗淑、罗忠恕、蒙文通、蒙思明、缪钺、彭迪先、潘重规、蒲保民、钱崇澍、钱穆、袭千昌、任中敏、饶孟侃、沙汀、邵从恩、宋君复、孙伏园、汤腾汉、童恩正、童第周、王光祈、王利器、王琎、王右木、魏时珍、吴大任、吴大猷、吴芳吉、吴和光、吴君毅、吴宓、吴虞、任鸿隽、萧公权、肖涤非、肖伦、向楚、谢无量、熊达成、熊文愈、徐中舒、薛愚、杨闇公、杨伯恺、杨明照、杨人楩、杨允奎、雍克昌、许寿棠、袁翰青、恽代英、张鼎铭、张东荪、张洪沅、张培爵、张铨、张文裕、赵少咸、周太玄、周汝昌、朱光潜等,都曾在此求学或传道授业。
人物群图(32)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名誉博士韩国金尤史(1881-1950,又名金圭植),先后任教复旦大学、北洋大学、武汉大学和四川大学等高校,1935-1945年在四川大学外文系任教并曾担任系主任,是国立四川大学唯一外籍系主任。
他曾先后任设在中国的韩国临时政府外务总长、教育部长、宣传部长和政府副主席,是现代韩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金尤史(33)被誉为“中国现代牙医学之父”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牙医学博士、法学博士林则(A. W. Lindsay,1884-1968)于1911年在华西协合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牙症医院,1917年在华西协合大学创办中国最早的牙科专业,1928年建立华西协合大学口腔医院,使其成为中国高等口腔医学教育的发源地。
林则(34)美国考古学家、芝加哥大学宗教心理学硕士、人类学博士葛维汉(D. C. Graham,1884-1962),1911-1950年曾任学校博物馆首任馆长,主持了四川多项重大考古发掘。
1933年他对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首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葛维汉在三星堆考古现场(35)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领导者、军事家、共和国元帅朱德(1886-1976),1906-1908年在四川高等学堂体育科甲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