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
浅谈新城中心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与设计导引---以南京市浦口区城南中心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及设计导引项目
浅谈新城中心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与设计导引---以南京市浦口区城南中心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及设计导引项目为例发布时间:2022-04-26T07:00:55.886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5卷1期作者:曹立君[导读]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的城市规划编制往往对绿地景观系统不够重视,将景观系统作为附属性内容,在绿地景观系统层面的描述不够清晰缺乏系统性,不足以有效指导后续绿地景观系统的建设。
曹立君棕榈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市 200433摘要: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的城市规划编制往往对绿地景观系统不够重视,将景观系统作为附属性内容,在绿地景观系统层面的描述不够清晰缺乏系统性,不足以有效指导后续绿地景观系统的建设。
本文以南京市浦口区城南中心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与设计导引项目为例,通过对上位规划及区内现状建设情况,系统地梳理出绿地景观系统情况和存在问题;以城市建设为人服务的理念,分析各绿地功能需求和类型区分,准确把握各景观绿地建设定位,并对绿地景观系统进行概念设计与导引,为后续景观绿化建设提供了全面而统的导引支撑。
关键词:浦口城南中心区绿地、景观绿化、规划与设计导引一、项目解读1.1.区位情况项目所在城南中心区位于浦口区---江北新城腹地,比邻长江,与江心洲相距5.8公里,距江北中心6.2公里,距南京老城区相距约10公里。
项目基地北至康平路,南抵五桥连接线,东临浦滨路,西靠芝麻河,总用地红线范围面积2.75平方公里。
1.2.上位规划情况浦口城南中心区处于江北新城腹地,以“生态、活力、宜居”为特色,紧邻江北城市中心的综合生活组团;围绕“江北明珠”发展定位,整合周边产业、生态、景观、文化等资源,打造成一个凝聚活力与繁华的浦口“城市新客厅”,成为江北城市中心功能完善的首要承接地,集商务、办公、休闲及居住于一体的活力新中心。
范围内土地规划用地性质以居住用地和商办用地为主,其中绿地与广场用地占比约15%。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整理版]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一、概况与自然条件1、南京市概况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处于北纬31°54′~32°16′,东经118°32′~119°24′之间;东邻仪征、句容、溧阳3县,北与安徽天长县交界,南接安徽郎溪、宣城二县,西面自北向南与安徽来安县、滁县、全椒县、和县、马鞍山市和当涂县相邻。
南京市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主要的中心城市。
南京建城于公元前472年,历经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朝定都,史称“十代故都”。
南京市现辖10个区、五个县,面积6516平方公里,其中10区是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雨花台、栖霞、浦口、大厂区;5个县是江宁、江浦、六合、溧水和高淳县。
长江由西南到东北流贯南京市中部,分全市为江南、江北两个部分。
江南有8个区和江宁、溧水、高淳3县,江北有浦口、大厂2区和江浦、六合2县。
2.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
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地貌区域为宁、镇、扬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4.52%。
长江南京段长度约95KM;江南有秦淮河,江北有滁河,为南京市境内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其河谷平原为重要农业区。
水面占全市总面积11.4%,平原、洼地占24.08%。
南京山脉主要由3个背斜组成,地貌上形成宁镇山脉西段的3个分支:北支沿长江南岸向西延续,包括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海拔130~286米;中支至南京东边城墙,脉延伸入市区,包括钟山——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鼓楼岗——五台山——清凉山,海拔32~486米;南支绕城东南、南部,包括青龙山——方山——牛首山——三山——云台山,海拔95~382米。
(完整版)南京市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结构 在市域生态格局的基础上,结合水系格局、山林格局、交 通格局、城镇格局、古都格局、绿道格局等,系统构建南京 市域绿地系统结构。
“一江两河”展锦带——长 江、秦淮河、滁河
“四环六楔”显格局——明 城墙风光带、明外郭-秦淮新河 风光带以及绕城公路、绕城公路 沿线绿地形成的四个绿色环带, 以及从市域楔入主城的六条生态 绿楔。
江北副城绿地系统结构 “两轴三带六廊七园”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
规划目标:规划建设防灾绿 地5处、新增固定防灾公园4 处;原有一般防灾公园及广 场7处,新增12处。 规划布局:固定防灾公园9处, 用于灾害发生后的避难、救 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 一般防灾公园及广场49处, 保证每个城市组团均有一处 防灾避险绿地。
环境风貌独特,南京充分发挥山水城林 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 当前,南京市正加快推进国家生态市、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 “三城同创”工作,努力把南京建设成 为经济生态高效、环境生态优美、社会 生态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高度和 谐统一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
规划基础
自然资源丰富多元:南京市具有良好的山水景观格局。 城市绿地建设基础良好:南京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 绿化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 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并被建设部确定为全 国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试点城市。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南京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着近2500年的建城史 和250年建都史。
“九道十八射”秀景观—— 在市域层面组织生态休闲绿道, 串联整合自然山水、历史人文资 源,引导开展休闲旅游、体育健 身活动。同时结合由主城向外放 射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国道、 省道等对外交通道路构筑景观绿 带。
南京绿地系统分析 PPT
2、城市历史文化
六朝都城建康,金迷纸醉, 佛寺穷极宏丽。这里的健康即 为南京,南京在历史上有金陵、 建业、扬州、建邺、建康、秦 淮、天京等名称,被誉为六朝 古都、十朝都会、博爱之都、 开明之城和钟山风雨帝王城。 唐朝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咏叹。
2、城市历史文化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 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 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 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且在 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 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 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 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 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南宋初 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 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 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 即使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 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一。 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 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特色
园林绿化建设概况: 南京自然条件优越,名胜古迹众多,城市生态良好,素以绿化著称。经过 许多年的园林绿地建设,尤其是近年来,城市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齐抓共 管,使城市园林绿化得到了迅速发展。至1997年底,全市各类绿地总面积 达9684公顷,是解放初期的5倍,其中公共绿地有1872.8公顷,人均公共 绿地达到8平方米/人,绿化覆盖率为40%。已基本形成了山、水、城、林 融为一体,各类绿地有机结合,风格独特的国家园林城市。 南京市园林绿地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特色
其布局归纳为: 景区为主、游园呼应;两带 贯穿、路江环绕,街景为骨, 绿廊为络,点在网中,片在 城内。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分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 道路河道绿地、附属绿地、 生产、防护和风景林地等七 类绿地。
南京绿地系统分析 PPT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特色
绿地系统主体结构是以“山水相依,城 林交融,环圈围绕,点面结合,大小配置, 绿廊联系”等方法,构成“节点——星 座——网络”状布局结构。
整个城市绿地形成中心增绿,外围拓展, 绿楔插入,南引北阻,路林结合,兰、绿 交融,城乡一体,内外环抱的多功能、多 效益、完整的生态园林绿地系统。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特色
规划内容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由主城区绿地系统和主城区外绿地系统两部分组成。
一、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是南京绿地系统规划的核心,是直接反映城市居民生 活质量和现代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布局以钟山风景区为主体,以雨花、石城、燕子矶— —幕府山风景区为依托,以明城墙风光带和秦淮风光带为纽带,以园林路 和景观街为骨架,以纵横分布的道路、河滨和外围环抱的长江绿轴和绕城 公路为网络,网络内的公共绿地,附属绿地,各种绿色空间合理布置,组 成一个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点、带、网、片互相关联的城市绿地系 统。
2、城市历史文化
六朝都城建康,金迷纸醉, 佛寺穷极宏丽。这里的健康即 为南京,南京在历史上有金陵、 建业、扬州、建邺、建康、秦 淮、天京等名称,被誉为六朝 古都、十朝都会、博爱之都、 开明之城和钟山风雨帝王城。 唐朝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咏叹。
2、城市历史文化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 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 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 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且在 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 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 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 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 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南宋初 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 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 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 即使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 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一。 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 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绿色图章”管理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宁政规字[2013]19号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绿色图章”管理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正文:----------------------------------------------------------------------------------------------------------------------------------------------------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绿色图章”管理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宁政规字〔2013〕1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南京市“绿色图章”管理制度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2013年9月30日南京市“绿色图章”管理制度实施办法第一条为加快“人文绿都”建设,提高园林绿化水平,根据《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等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绿色图章”管理制度是指为保证绿地系统规划和绿地率指标符合相关规范标准,有效实施绿线管理,对各类建设工程项目的绿地建设进行审核的制度。
第三条“绿色图章”管理制度适用于全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项目附属绿化工程建设及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等城市绿化工程建设。
第四条市、区园林绿化部门分别负责市(含市以上)、区立项的城市绿化工程和建设工程项目附属绿化工程的“绿色图章”管理工作。
规划、住建、城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绿色图章”管理工作。
第五条建设工程项目附属绿化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其绿地率指标应当符合《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
第六条规划部门在出具规划条件时,应当依据相关法规、规范及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明确的绿地率指标;核发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征求园林绿化部门对建设工程项目附属绿化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查意见。
园林绿化部门应当在规定时间内依法提出审查意见,审查意见加盖“南京市园林绿化审批专用章”。
第七条属于政府投资的城市道路建设工程项目附属绿化工程,由项目审批部门在组织设计方案审查时,征求园林绿化部门的审查意见,审查意见加盖“南京市园林绿化审批专用章”。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3.20•【字号】宁政发[2014]74号•【施行日期】2014.03.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通知(宁政发〔2014〕7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2014年3月20日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前言生态红线是指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必须实行严格管理和维护的国土空间边界线。
合理划定生态红线区域,构建与优化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对于有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其作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
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2年全面启动全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优化调整工作,2013年8月省政府正式颁布《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划定了占全省国土面积22.23%的生态红线保护区域面积,为全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市生态文明建设面临严峻挑战,突出表现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需求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的矛盾、生态基底良好与环境污染突出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的急迫需求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滞后的矛盾,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人口、土地、产业、环境等要素配置,用创新的思路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加快构建安全格局。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规划局南京市生态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规划局南京市生态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9.26•【字号】宁政发[2011]212号•【施行日期】2011.09.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规划局南京市生态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通知(宁政发[2011]21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市政府同意市规划局拟定的《南京市生态绿地保护管理规定》,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九月二十六日南京市生态绿地保护管理规定(市规划局 2011年9月)第一条为加强生态绿地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创造良好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南京市域范围内,由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构成城镇生态网络骨架、防止城市建设无序蔓延、保障城市基本生态安全的结构性生态绿地的保护和建设管理。
第三条生态绿地保护和建设应当坚持科学规划、全面保护、合理利用以及积极恢复和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规划、建设、园林、城管、国土、水务、交通、林业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生态绿地保护和建设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的生态绿地保护实施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结合“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的城镇布局,重点保护控制下列生态绿地:(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等大型集中生态绿地(附表1-附表6)(二)城镇发展轴之间的生态楔形绿地(附表7)(三)城镇组团之间的组团隔离绿地(附表8)(四)具有生产防护隔离功能的生产防护绿地(附表7、8)(五)沿江、沿河、沿路等具有生态涵养和景观塑造等功能的带状绿地。
第六条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等大型集中生态绿地。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中有关公园绿地规划的评价体系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中有关公园绿地规划的评价体系研究以南京市为例张青萍;冯佳;潘良;王琦【摘要】Setting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Urban Landscaping and Greening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Standard) as research bas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urban park green space planning in the Standard. Taking park green space planning in Nanjing as a case study, the authors conducted a self-evaluation on the planning outcomes and summarized the problems and concerns encountered in the early stage practice of the Standard, such as ambiguous definition, measurement errors, controversy on data col ection, lack of fairness, etc. The authors’ goal is to make suggestions and improvements to the Standard to perform better guiding functions to the planni ng of a city’s park green space.%以《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为研究背景,针对《标准》中与公园绿地规划相关的评价体系进行研究。
南京市城市绿地系统
南京市还注重提高市民的绿化意识和参与度,通过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等方式,鼓 励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养护管理。
南京市城市绿地系统的养护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提高了城市绿化覆 盖率和景观效果,还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绿地建设与城市发展不协调:部 分地区的绿地建设与城市发展需 求不匹配,导致绿地的功能和价 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发展建议
优化绿地系统 规划,提高绿 地覆盖率和绿
化质量。
加强城市绿地 的生态修复和 保护,提高生 态服务功能。
推进城市绿化 建设与文化遗 产保护相结合, 提升城市文化
内涵。
加强城市绿地 的社会参与和 共建共享,提 高市民的绿化 意识和参与度。
绿地分类
公园绿地:包括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等,是城市绿地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广场绿地:包括城市广场、街道广场等,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休闲、娱乐、交 通等多种功能。
街道绿地:包括道路两侧的绿化带、行道树等,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美化城市、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作用。
居住区绿地:包括住宅小区、公寓等居住区的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改善 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作用。
YOUR LOGO
南京市城市绿地系 统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03
04
05
06
南京市城市绿 地系统的历史 与现状
城市规划实例之南京市主城绿地系统规划
《南京市主城绿地系统规划》是由南京市规划局、南京市园林局共同组织,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和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0年5⽉共同编制完成的。
2000年11⽉,南京市⼈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该规划(宁政复[2000]97号)。
《南京市主城绿地系统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南京主城,即长江以南、绕城公路以内的地域。
西北抵长江,东北⾄笆⽃⼭,东⾄马群,南⾄双龙街,西南⾄双闸,⾯积约243平⽅公⾥。
规划期限为近期⾄2005年,远期⾄2010年,远景为2020年。
该规划的⽬标和原则是要充分体现以⼈为本,探求⼈与环境、环境绿化与社会、经济的结合;按照城乡结合、公共绿地与附属绿地结合、⼤中⼩结合、点线⾯结合、发展与巩固结合的原则,形成各类园林绿地布置均匀、络结构合理、⽣态环境优良、⼭⽔特征明显、城林关系协调并独具古城特⾊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并最终达到:布局合理、指标先进、功能完备、环境优越、特⾊显著、国内⼀流的⽣态园林城市。
主城绿地系统规划布局以钟⼭、夹江、幕燕、⾬花台四⼤风景名胜区为主体,以明城墙风光带为绿⾊内环,以绕城公路绿带与主城滨江绿带为绿⾊外环、主城中各种⼤⼩公园、街头绿地星罗棋布;以内外秦淮河、⾦川河、护城河等滨河⽔系和路组成城市⽣态廊道和绿⾊纽带,形成环带相连、点线⾯结合的园林绿地体系。
主城绿地系统主体结构是以"⼭⽔相依、城林交融、环带围绕、点⾯结合、⼤⼩配置、组群分布、绿廊连接"等⼿法,构成"节点——星座——环"状布局结构。
"节点"为散点在主城内的⼩游园和城市绿化⼴场,以⼩、多、匀为特⾊。
"星座"为分布在主城内相对集中、类似星座的公园绿地,以组、群为特⾊。
"环"为贯穿在主城内的明城墙、道路、⽔系等绿地,以廊、带为特⾊。
主城绿地系统表现特征是城东、城南、城北以⼭林绿地为主要特征,城西以滨江绿地为主要特征,城中以明城墙贯穿绿地为主要特征。
南京绿地系统规划工作计划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设计任务书(初步)南京是与北京、西安、洛阳齐名的我国四大著名古都之一。
延绵2500年的建城史,累计450年的建都史,产生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人文景观,留下了众多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这为南京城市在快速发展中创造先进文化、保持城市特色奠定了基础。
保护历史文化不仅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中放到了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也一直是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
2007年南京市将开展《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作为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工作已提上议事日程。
一、项目背景2001年,南京市结合总体规划调整,组织编制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该规划针对南京特色,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名城保护体系,并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创新,符合当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较好地指导了南京城市的发展。
在规划指导下,城市格局保持较好,明城墙、中山陵等地区的环境得到整治,南捕厅、总统府等历史文化街区和一大批历史文化资源点得到保护和修缮。
但在新的形势下名城保护规划需要进行修编。
一是社会发展对名城保护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注度、认识和要求在不断提高。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对象已不仅仅局限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格局、城市环境风貌、大量非文保单位历史文化资源点以及非物质文化遗存的保护已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
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也不局限于单纯的保护,而更注重历史文化活力的再现。
二是南京名城保护规划需要与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衔接。
随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建设部《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01年编制的南京名城保护规划在一些名词概念上和内容、深度上需与新规范衔接,以便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三是南京城市建设需要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由此带来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和老城更新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形成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一、概况与自然条件1、市概况市位于省西南部,处于北纬31°54′~32°16′,东经118°32′~119°24′之间;东邻仪征、句容、3县,北与天长县交界,南接郎溪、二县,西面自北向南与来安县、滁县、全椒县、和县、马市和当涂县相邻。
市是著名古都、省省会,长江下游主要的中心城市。
建城于公元前472年,历经东吴、东晋、宋、齐、梁、、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朝定都,史称“十代故都”。
市现辖10个区、五个县,面积6516平方公里,其中10区是玄武、白下、淮、建邺、鼓楼、下关、雨花台、栖霞、浦口、大厂区;5个县是江宁、江浦、六合、溧水和高淳县。
长江由西南到东北流贯市中部,分全市为江南、江北两个部分。
江南有8个区和江宁、溧水、高淳3县,江北有浦口、大厂2区和江浦、六合2县。
2.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
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地貌区域为宁、镇、扬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4.52%。
长江段长度约95KM;江南有淮河,江北有滁河,为市境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其河谷平原为重要农业区。
水面占全市总面积11.4%,平原、洼地占24.08%。
山脉主要由3个背斜组成,地貌上形成宁镇山脉西段的3个分支:北支沿长江南岸向西延续,包括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海拔130~286米;中支至东边城墙,脉延伸入市区,包括钟山——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鼓楼岗——五台山——清凉山,海拔32~486米;南支绕城东南、南部,包括青龙山——方山——牛首山——三山——云台山,海拔95~382米。
江北部分,西南为老山山地,海拔442米;南部是滁河河谷平原,北部为大片岗地和零星分布的丘陵。
市平原主要有河谷平原、滨湖平原,沿江洲地及江心洲3种类型。
河谷平原主要有淮河沿岸的淮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7~10米;有位于鼓楼以北金川河沿岸的金川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在6~10米;有位于江北滁河中下游沿岸的滁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5~10米;有位于高淳东部胥溪河河谷平原,滨湖平原为南部石臼湖与固城湖湖滨地区,地面海拔大部分在5~7米。
沿江洲地分布在上新河——板桥一带,江浦、浦口沿江,六合瓜埠以南和江宁营防乡等;江心洲有八卦洲、江心洲、新济洲、兴隆洲等十多个大小江心洲;海拔大部在4~7米。
(2) 水系:①河流:城主要河流有长江和淮河.长江段从江宁铜井镇南开始,至江宁营防乡东为止,境长约95公里。
淮河全长103公里;到武定门外分两股,一股为干流,称外淮河,绕城经中华门、水西门、定淮门外由三汊河注入长江;又一股称淮河,由通济门东水关入城,在淮清桥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为“十里淮”,经夫子庙文德桥至水西门西水关出城,与干流汇集,北支即古运渎、经桥至公桥出涵洞口入干流。
市北部有滁河,干流全长110公里,河道弯曲,集水面积7900平方公里。
南部有淳溧运河和天生桥河。
②湖泊:市区主要有玄武湖和莫愁湖,湖泊水面积分别为3.7平方公里和0.37平方公里;城市南部有石臼湖和固城湖,湖泊水面积分别为201平方公里和24.3平方公里。
(3) 气候:在气候区划上,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
处于西风环流控制之下,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影响较深,天气晴朗、寒冷、干燥。
夏季受欧亚大陆低压区影响,天气炎热,雨水充沛。
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多以干燥凉爽天气为主。
历年平均气温:14.4℃,年均最高气温20.4℃,平均最低气温11.6℃,极端最高温43℃(1934.7.13),极端最低气温-14℃(1955.1.6)。
日最大降水量:198.5毫米(1931.7.24),小时最大降水量68.2毫米,最长连续降水日177.3毫米/12日。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6%,最大月均相对湿度为81%,最小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3%,年变化6、7月大,4、5、8、9月小。
风向、风速:年均风速3.6米/秒,最大风速27.8米/秒(1934.7.1N.W),极大风速39.9米/秒(1934.7.1N.W),主导风向为东北西南向,夏季以东南风为主。
霜冻期:全年无霜期达200~300天。
灾害性气候:台风:受台风影响,平均每年可有1~2次,多在6~10月,其中8月最多,7月次之。
寒潮:入侵的寒潮(即24小时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的天气)平均每年5.5次,以12月出现次数最多。
从10月到4月均可有寒潮天气出现。
冰雹:以3月和5月出现机率较高,各为33%。
炎热高温: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全市从6月上旬至9月中旬都可能出现,并以7月中旬至8月下旬出现较多。
(4) 土壤:地区64.52%为低山丘陵区,土壤分布随地形起伏呈现一定规律。
随着山坡由砾石含量渐少而土层渐厚,依次分布着砾石质薄层黄棕壤、中层黄棕壤和厚层黄棕壤。
黄土岗地比较平缓的坡地则分布着经旱耕有新熟化而形成的黄刚土,也叫耕作黄棕壤。
在平原、低洼圩区和丘陵、冲田等处,则为大面积的水稻土。
在城镇附近有部分菜园土。
沿江冲积平原分布着灰潮土。
(5) 生物资源: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我国现代植物资源最丰富、植物种类最繁多的地区。
又以山丘、河湖兼备,气候温和,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繁多,其动物种类,足以代表长江下游地区。
在省的植物分布区划上,属于长江南北平原丘陵区,是落叶阔叶林逐步过渡到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区。
主要分布树种有马尾松、麻栎、栓皮栎、枫香、化香、糯米椴、青刚栎、苦槠、冬青、石楠等。
还有部分外来植物如:雪松、火炬松、广玉兰等。
动物资源随着城市化过程加快,从城镇及郊区后退的现象相当突出,种类和数量都在减少中。
生物资源可以通过科学地利用与管理而自我更新,反复地利用,属于可更新的资源,是生物多样性发展的重要依据。
二、城市园林绿地现状与分析(一)园林绿化建设概况:自然条件优越,名胜古迹众多,城市生态良好,素以绿化著称。
经过许多年的园林绿地建设,尤其是近年来,城市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使城市园林绿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至1997年底,全市各类绿地总面积达9684公顷(不含五县),是解放初期的5倍,其中公共绿地有1872.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平方米/人,绿化覆盖率为40%。
已基本形成了山、水、城、林融为一体,各类绿地有机结合,风格独特的国家园林城市。
(二)园林绿地类型:市园林绿地可分以下几种类型:(1) 公共绿地(2) 居住区绿地(3) 单位附属绿地(4) 道路绿地(5) 园林生产绿地(6) 防护绿地(7) 风景林地1. 公共绿地:公共绿地包括公园、街头绿地、小游园、市民广场。
(1) 公园:至1997年底,全市已建成公园共40个,其中:玄武区12个,鼓楼区6个,建邺区1个,栖霞区3个,白下区6个,雨花区3个,淮区3个,下关区2个,浦口区3个,大厂区1个。
(见市区公园统计表)(2) 街头绿地、小游园:至1997年底,市区街头绿地、小游园共44处。
总面积159908平方米。
其中玄武区10处,白下区4处,建邺区3处,鼓楼区13处,下关区6处,淮区1处,浦口区2处,大厂区5处。
(表三)(3) 市民广场:至1997年底,市区建设36083平方米,市民广场共34处,其中:玄武区5处,雨花区6处,鼓楼区7处,建邺区3处,淮区2处,白下区1处,下关区3处,栖霞区1处,大厂区6处。
(表四)2. 居住区绿地:全市共有小区119个,其中绿地率达25%以上有56个小区;25%以下有63个。
按建设部标准,达标小区为56个;占全市小区的47%。
(表五)3. 单位附属绿地:据统计,1997年底全市达到省绿化标准庭园单位共有1306个。
其中10个区为744个,五县为562个。
市单位附属绿地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共有162家;面积1075600平方米,占单位附属绿地的52%。
(见表六)4. 道路绿地:市区共有道路445,其中主干道75条,次干道 77条,支路303条,总长为734公里,已绿化670.10公里,道路绿化率为91.29%。
(见表七)5. 园林生产绿地:市区至1994年底共有面积522公顷,其中园林系统342公顷,系统外180公顷。
主要分布在除白下区外的9个市区。
(详见表八)6. 防护绿地:市区现有420.25公顷,主要分布在白下、淮、下关、栖霞、雨花、浦口、大厂等七个区。
(详见表九)7. 风景林地:市区至1997年底共有风景林地4309.95公顷,其中鼓楼区有21.2公顷,下关区609公顷,栖霞区6公顷,浦口区753公顷;园林局系统有2911.75公顷。
(三)绿化水平与国外城市的比较作为园林城市,的“三项指标”是比较好的,尤其是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水平在全国是处于比较领先的;但作为贴近市民活动的公共绿地水平,与国外高水平城市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如人均公共绿地与国相比:为35.2m2/人,20.7m2/人,威海为14.9m2/人;这些城市都是现有水平的2~4倍。
如与国际相比:洛杉矶18m2/人,巴黎24m2/人,堪培拉70.5m2/人,其水平都是的2~9倍。
(四)存在问题分析:虽然已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但在城市绿地建设力度、保护措施、发展水平和服务市民方面依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绿化特色保护不够:近年来,城市的自然山体、绿地、水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侵占和破坏;新建道路绿化达标率低,功能单一,城市原有“绿色隧道”已部分消失。
滨江、、滨湖绿地发展缓慢,滨江城市特色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2.公共绿地分布不均,搭配不合理:现有公共绿地在分布和搭配上存在着外围绿地多,老城区和河西新区绿地少;集中绿地多,均匀分布少的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河西新区和老城区人均公共绿地分别为4.5m2和1.0m2,远远低于现有8m2/人的平均水平。
3.居住区绿地偏少:据调查,城区中居住区绿地率在25%以下者为53.8%,最低的绿地率只有1.65%,低于国家规定新建小区绿地率30%,旧城改造居住小区绿地率25%的标准。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居住区规划、建设管理和投入使用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
4.尚未健全城市绿地保护法规:由于城市绿地保护法规不健全,造成已有绿地系统规划执行不力,以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蚕食、破坏绿地的现象时有发生。
第二章国外城市绿化发展动态一、关注城市绿化发展已成为国际趋势当今世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共同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创造健康未来”的重大问题。
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后,更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