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学语文教材艺术论文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论文

探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摘要: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推进,在日常教学的过程,教育界的学者们把目光放在了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上来。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质量,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了其中的关键性因素。

本文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事例,从实际中总结经验,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方法进行了讨论研究,希望文中的一些可行性建议能够帮助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渠道,构建和谐、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

根据构建主义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构建这样一个空间,从开拓知识的宽度,延展知识的长度,提高知识的高度等方面入手,让学生能自由地吸取知识,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一、精读课文,体悟文中情指导学生精读课文,细心体悟,理解文中作者在山水游记中所寄托的苦闷心情。

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寄托了自己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感情,由景入情,情景相生。

写小石潭的发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这就点明小石潭不在闹市,也不在要道,而是处在群山之中,被竹林封闭,与人世隔绝,不为人们开发重用。

这与作者的遭遇很相似,很容易引起心灵共鸣。

在写了小石潭“水尤清冽”的景色后,作者这样写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作者借游赏山水来排解心中的郁结,虽忘情一时,但坐潭边而环顾,那种刻骨铭心的精神伤痛又突如其来。

作者的忧郁心情与凄清的景色水乳交融。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评说“:柳州(柳宗元)之文如山”,大概就是指《小石潭记》及其山水游记散文中表现出的这种如山之重的沉郁之情吧。

二、改变授课方式,增强互动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老师永远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将课堂内容灌输给学生,而不是学生通过的思考分析获得,只是“学”到而已。

浅谈处理中学语文教材的艺术

浅谈处理中学语文教材的艺术

浅谈处理中学语文教材的艺术1统筹兼顾原则处理教材要紧扣教学目的,对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和思想教育三者统筹兼顾,全面安排,首先,要保证“双基”,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

其次,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三,要发掘教材中德育渗透,情感熏陶的因素。

就语文教学而言,这门科不仅有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还有一个极为丰富的情感世界,是认知和情感的天然结合体。

形成认知能力的手段听说读写应与情感载体体验的激活、引发、领悟紧密交融在一起,成为联珠双壁。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感悟了作者的感情,志愿军的爱与憎,对课文字、词、句、段、篇等认知就会有更透彻的赏析。

2适应对象原则处理教材要适应教学对象的需要,教学要吃透两头,其中一头就是学生。

主要是做到:“心中有书,重点明确;目中有人,灵活施教”,在处理教材必须了解和研究教学对象,使处理教材的方法、过程、结果能适应不同教学对象、不同类型的学生。

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做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学习能力、年龄特征、个别差异、思维方法、学习习惯、班级风气等。

这样,才能使备课有针对性,使教材的处理和学生水平相一致,灵活施教,有的放矢,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3灵活处理原则处理教材还要有灵活性。

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特点的教材,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有的文章典范性很强,在教学中就可做提示性的点拔,锻练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赏析,以求“自求得之”。

有些文章典范性虽强,文质兼优,但难度较大,教师须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认识能力为主要目的,让学生通过朗读、评点课文、评价欣赏等方法来掌握,同样一篇教材,可从朗读激发情感入手,可从板书提示线索入手,也可从生动比喻、故事启发入手,不同的处理方法往往能收到异曲同工之效,使教学既能教出教材的特色,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举一反三”的原则在处理教材中,要始终贯彻“举一反三”的原则。

语文教材处理贵在巧论文

语文教材处理贵在巧论文

语文教材的处理贵在巧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里,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备课时,常把教参所提供的各方面都考虑进去。

以致于一堂课,教师讲得费劲,学生听得疲惫。

听过许多随堂课,若将其与一些成功的观摩课对比分析,就会发现: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和教材的处理否是得当密切相关。

很多教师处理教材时,往往在应试与教学艺术之间不敢妄自取舍,也就注定不能从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文学、文体、内容等特点上出发去处理教材。

就更不要说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知识水平去大胆地剪切教材,有选择性有个性地为己所用了。

而在备课这个重要环节里正是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教材处理来确定教学目标,决定教材的取舍组合。

众所周知,就教材的处理而言,不同文体的文章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即便是同一文体的文章或同一篇文章,也由于教师的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目标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诸如一线串球法,选点突破法、综合法、主次法、分合法、比较法等。

但无论采用何方法处理教材,它都要求:①重点突出地揭示课文思想内容和表现特色,而非处处出击,面面俱到;②在注重课文整体性的前提下,研究把握课文本身的局部或细节的设置;③教学过程应充满亢奋的智能活动,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

简而言之,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特别是安排好每个教学环节(开头、过渡、高潮、结尾),使学生始终保持新奇感、追求欲。

这就是一种优化的教学过程,这当然就需要高水平的教材处理艺术。

笔者以为高水平教材处理艺术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字:巧。

其实所谓巧,即是指处理教材能够从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学习心理、认识规律出发,以某种让人赞叹的利用文本进行训练的好思路,来调动学生情感,以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本人不揣浅陋,就此谈两点体会。

一、紧扣文体特点,选取角度巧。

文章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多种文体。

而不同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教学时即可针对其特点来处理。

如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论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一堂课就是一篇文章,就是一件流动的艺术作品。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取向在语文课堂教学领域中的结晶,是一个教师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学技艺”发展的高级阶段和理想境界。

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学识,深入解读文本,发掘教材本身魅力,并适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去开启学生思维的天空,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目的。

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就如何运用课堂教学艺术,谈几点体会。

一、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的艺术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可教可学的知识很多。

教师必须避免使教学目的淹没在串析之中,要根据教材的设计,使每节课都能落实一、二个目标,使教学目标准确、精要、突出,使每一节课的教学都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个“举一”是否得当、得法、得益。

教师在讲授每节课、每一篇课文的时候,都应心中有数,弄清这篇文章在知识系列中的位置,立足于教材的整体去处理每篇文章,才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讲,什么都练,结果将会什么都得不到。

例如教七年级《心声》一文,根据教材的设计,应当抓住塑造人物形象和对生活不要轻言放弃两个重点讲深讲透。

把篇幅较长的课文在两个课时教完,使学生在上述两个讲授重点上有所收获。

只有经过精心设计的每节课,才能给学生以新鲜的滋味,新的感受,新的收获。

二、教学语言的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知识力,还是进行思想教育,大都是借助于教师的语言来实现的。

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进入了艺术境界,对于保证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音高得当,音强适中,具有语声美。

语音过高,声嘶力竭,不断强剌激,会产生疲劳感;语音过低,有气无力,不易听清,就会令人昏昏欲睡。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性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性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性论文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性论文【摘要】艺术性的教学,重视学会学习,关注学习活动的动机,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求知欲;设置悬念;学会学习。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阵地。

中学生自制力较差,对世事的接触较少,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注意力。

教师如果不注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40分钟的教学都放在分析课文、传授知识上,就会使中学语文课变得枯燥五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求教师注意,巧妙地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将一些与课文有关联的乐事、趣事、知识穿插在教学中,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

这样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达到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堂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1.激发学生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中学生的好奇、好胜、喜欢探究新异事物的特点,课堂教学内容要有新意,用真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动了“情”,继而便有了“趣”。

如《春》这篇优美的散文,在讲授时,我摈弃了传统的讲法,采取向学生提问的办法:春天的活力是通过什么景物传神地表现出来的熣庋就引发了学生对春天的兴趣和对其所表现内涵的探索心理,继而在读“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时,明白“钻”、“闹”、“抚摸”、“笼”字的形象比喻,掌握了“春的活力给人带来的是希望和力量”的主题。

2.设置悬念。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

悬念设置巧妙得当,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学生进入知识的“迷宫”,接受知识要点的时间就快。

如《荷塘月色》的悬念设置是:写“荷塘”?写“月色”?还是二者都写《药》这篇课文中的“药”指的是什么熚什么以它为题熤钊绱死嗟奈侍猓使学生在不断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对所学的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中受到极大的启示。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课堂艺术论文: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艺术之我见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课堂艺术论文: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艺术之我见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课堂艺术论文: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艺术之我见语文是学好各类学科的基础。

语文教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培养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种能力概括起来有三种:吸收(读、听、看)、表述(说、写)和思考。

当然还有其他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等。

这一切能力培养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好奇探幽,并将此自觉转化为独立的探索和追求。

一个语文老师,如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把课教“活”,达到课堂艺术的佳境,那就是一位出色的教师。

因此我认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艺术,教师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讲课要不拘一格,一切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语文教学不可能限于一种模式,一种方法。

应根据语文的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当代语文教学法正处在变革发展中,各类教学方法形式繁多。

诸如讲读法、分析法、串讲法、比较法、直观法、畅想法、带读法、读议结合法、八字教学法、一次多文教学法、线索法、评点法等。

这些方法反映了当代语文教学改革潮流发展的趋势,无疑是可贵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但这些方法都是人家从教学经验总结的,我们不能一股脑儿照搬。

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教学对象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教学中有的应重于欣赏、如:文学作品中的精品、有的应重于知识的传授或基本技能的训练、有的应重于思想的开启,有的应引导学生寻根究底、有的以讲为主、有的以练为中心、有的以导读为重点。

总之要从实际出发,善于变通。

否则,即使运用最先进的教学法,亦不免流于形式。

搞花架子教学,表面热热闹闹,其实空空荡荡,决不会取得良好效果。

二、课堂艺术还反映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向市场管理那样,“放而不乱,管而不死”。

所谓“放”。

一、放下老师架子,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讲究课堂民主,不搞一言堂。

我们有些老师,往往习惯于传统教育师道尊严,习惯于用训斥口吻而不是用“导游”口吻,对于“俯身侧耳以听”,训斥后“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学生,表示欣赏。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教育论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教育论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教育论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教育论文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定向在语文课堂教学领域中的结晶,是一个教师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学技艺”发展的高级阶段和理想境界。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富于创造性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安排精巧的教学过程,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都属于教学艺术应用的范畴。

教者的灵活性、创造性,这种讲求灵活而多变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教学艺术。

教学法一方面要以科学做基础,一方面又不能不用艺术做方法。

教学艺术是一种艺术化的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科学再现与艺术表现完美统一的优化教学。

教学艺术本质可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科学性与艺术性,二是师生优化发展,三是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魅力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教师必须善于解读文本,善于发掘语文教材本身的魅力。

与其它学科的教材相比,语文教材有其独特的魅力。

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选编的,这些文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那些古代名篇,也都有其现实的教育意义或欣赏价值。

一篇好文章总是以它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从而激发读者心灵深处最闪光的东西,使读者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一起共鸣并得以升华,从而变得更加纯洁和高尚。

作为语文老师,如果在教学时既能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又能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情感,去挖掘文章的魅力所在,充分把握教材中的这些情感因素,用美好的情感来教育学生,将使学生在美好的情感熏陶下,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作者往往会通过在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来再现客观存在的自然美,并借以表达作者独特的审美观点。

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郦道元的《三峡》等犹如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生动地再现了祖国河山的壮丽,雄伟。

祖国春天的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生机勃勃,济南冬天的薄雪和温情,黄山山峰的奇险高峻,三峡中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湍急的'激流等画面,各以其优美奇特的丰姿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读来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初中语文教材处理之我见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初中语文教材处理之我见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初中语文教材处理之我见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摘要: 对于语文教材的处理, 往往遵循“走进去, 走出来”的思路。

“走进去”即“学教材”, 深入挖掘教材的知识点和思想内涵。

而“走出来”则是“用教材”的过程, 是将静态的课程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系列教学, 是教师引领学生二次开发利用教材的过程, 是实现文本、作者、编者、教者与学生对话的双向策略。

只有采用恰当的“教路”, 才能给学生铺好打通思维的“学路”。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处理引路铺路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所以, 教师对教材的正确解读与有效处理, 是实现阅读和写作的前提和保证, 它关乎着语文课堂的高效以及学生主体的发展。

对于教材的处理, 我们往往遵循“走进去, 走出来”的思路。

那么, 教师如何搭建“脚手架”, 把学生导入“最邻近发展区”, 完成“走进去, 走出来”的华丽变身呢?一、选点切入, “教路”引领, 走进文本要让学生走进文本, 教师首先要完成自己与作者、文本、编者的对话。

只有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对学生进行多元了解、对学科进行细致分析, 才能设计出有“弹性”的课例, 抓好文本切入点, 更好地将学生带进文本, 完成教者、教材与学生的对话。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材, 以文体组织单元, 按难易顺序排列, 划分系统而科学。

虽然每个单元所选文章都有一定的共性, 但每个单元、每篇课文都有很多“看点”, 似乎都可以成为教学的训练点和着力点。

所以, 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会有一种感受:中学语文学习只要把三种文体(记叙文、说明文, 议论文)讲完, 阅读试卷就可以不分年级了。

这看似可以, 实则有序却未必有效。

这就要求教师要纵观全局, 找准每一册、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看点”, 从而系统指导、统筹规划、跳跃教授, 使其系统化、类型化、整体化。

然后再用“显微镜”将零散的、单一的知识加以仔细斟酌, 学会学透, 因文施教。

高中语文课文教学处理艺术论文

高中语文课文教学处理艺术论文

浅谈高中语文课文的教学处理艺术语文课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贵在创新、求真。

当今的语文教学应在创新、求真中求得发展。

语文课的创新求真主要表现在对课文教学的处理上。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三点看法。

一、具体与抽象具体的课文教得抽象些,抽象的课文教得具体些课文有具体与抽象之分,文学类的作品一般来说是属于具体类的,学生容易读懂;政论类和说明类的文章大多是属于抽象类的,学生容易遇到阅读上的障碍。

因此,教师在课文的处理上就要注意到从实际出发艺术地处理:具体的课文教得抽象些,抽象的课文教得具体些。

鲁迅的《祝福》是一篇情节很具体的小说。

作为高中学生,阅读这篇小说,理解它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因此,教学时就没有必要教得很具体,也就是说在教学设计上不能把问题设计得过小、过于具体。

如“对祥林嫂眼睛的四次描写有什么作用”或“对祥林嫂的肖像描写有几次,作者为什么要反复描写祥林嫂的肖像”等问题就设计得太细,太具体,它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也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篇课文的教学需要有一个能带动整篇课文教学的问题的设计。

问题设计得太小、太具体不能带动整篇课文的教学,相反,会把一篇课文肢解开来,造成阅读认识上的多枝节与多视点。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祝福》表现的主题是悲剧性的,那么,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教学这篇小说时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

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说是读懂了这篇小说。

因此我们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不妨教得抽象一些,以引导学生去思考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深层问题。

二、长与短:长课文要短教,短课文要紧拉慢唱长与短的问题是一个教学节奏的问题。

现行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文章篇幅有长有短,长文如何教?短文又如何教?这就涉及到一个教学节奏的问题。

现在,我们普遍提倡教学的大容量快节奏,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这样。

目前的课堂教学不是快节奏,而是慢节奏,一般课文要上三个教时,长一点的要上四个教时,甚至更多。

浅谈处理中学语文教材的艺术

浅谈处理中学语文教材的艺术

【 关键 词 】 中学语 文教材 ; 学艺术 教
教学 艺术 的创造 性一 般表 现在 : 何准 确 、 活地 把握 制 约 如 灵 教学 的种 种主 客观 因素 , 括如 何 能动地 选 择 教学 内容 , 定 教 包 确 学 的重点 和难点 , 设计 教 学程 序 , 教材 进 行 “ 创造 ” 方 面 。 对 再 等 其中, 对教材 进行 “ 再创造 ” 就是备 课 , 整个 教学 过程 有着 举 也 对
二 、 览教 材 , 瞰全局 通 鸟 教科 书提 供 了基本 的教 材 , 教师 的教 学提 供 了依 据 , 师 为 教 应在 把 握 大纲 的基 础 上 , 览教 科 书 , 通 掌握 教 材 的编 排体 系 , 掌 握知 识 的来 龙 去脉 , 抓住 教材 的知 识结 构 。比如 , 首先 要 了解 初 中语 文新 教 材 的特 点 , 要 了解 每 个单 元 的单 元 提示 , 外 , 还 另 教 科 书后 面有 关写 作 实 践 、 法 知识 等 内容也 在 通 览之 内。这 样 语 可以确定 培 养学 生能 力 的 方 案 , 以增 强教 学 的 计 划性 和 有 序 可 性, 维护 理论 知识 的 系统性 。完 整性 和连 续性 , 而在 教学 中执 从 简驭 繁 , 纵横 弛骋 。 三 、 通教 材 . 除障碍 疏 清
的认知 结构 , 还有 一个极 为 丰富 的情 感世 界 , 是认 知 和情 感 的天 然 结合 体。形成 认 知能 力的手 段 听说读 写 应 与情感 载 体 体验 的 激活、 引发 、 悟紧 密交 融在一 起 , 为联 珠 双壁 。如 《 是最 可 领 成 谁 爱 的人 》 一文 中 , 悟 了作 者 的感 情 , 愿 军 的爱 与 憎 , 感 志 对课 文 字 、 、 、 、 等认 知就会 有更 透彻 的赏 析 。 词 句 段 篇 二 、 应对 象原 则 适 处 理教 材要 适应 教学对 象 的需 要 , 学 要吃 透 两头 , 中 一 教 其 头就是 学生 。主要 是做 到 : 心 中有 书 , 点 明 确 ; “ 重 目中有 人 , 灵 活施教 ” 在处 理教 材必 须 了解 和 研 究 教学 对 象 , 处 理教 材 的 , 使 方 法 、 程 、 果能 适 应 不 同教 学 对 象 、 同类 型 的学 生 。而 要 过 结 不 做 到这 些 , 必 须做 到 了解 学 生 的兴 趣 、 就 爱好 和需 要 , 了解 他 们 原 有的 知识 、 习 能力 、 学 年龄 特 征 、 别差 异 、 维 方 法 、 习 习 个 思 学 惯 、 级风 气等 。这 样 , 能使 备 课 有 针 对性 , 教 材 的 处 理 和 班 才 使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及艺术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及艺术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及艺术教学对于教师而言,既是一门谋生的职业,同时又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怎么样才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既完成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学到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文学素养,而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每个学生发现并领略到语文教材及文学语言的内在美呢?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现总结如下:一、通过教材内容本身的美来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全部都是精心筛选的,无论语言和内容都具有美的特色,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又陶冶心灵,美化情操。

语言的美首先体现在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法句法等方面,再就是读起来语速适中,节奏明显。

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第一段:“远远地/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除了像上面这种语言美和意境美的素材以外,教材中还有很多体现自然美的例子,如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国宝——大熊猫》,显然,课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国宝——大熊猫的介绍和说明,突出保护动物、爱护、关心动物这一人文的主题。

那么我们可以结合这一主题,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爱憎来描述大熊猫的可爱,阐述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类的重大意义,对于那些破坏自然环境、不顾人类将来、非法猎取国家稀有动物的行为和做法予以谴责,唤起学生的正义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再如,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写在第11亿位国民出生前夕》这篇课文,目的在于结合我国国情向同学们宣传介绍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理论和现实根据,让同学们了解自觉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及意义,增强全社会控制人口增长的意识,将来自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通过这些教材折射出的美的教育,一方面激发起学生们学习语文、热爱自然和热爱社会的热情,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水平;另一方面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帮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正所谓一举两得,何乐为而不为呢?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哪一学科,要想学生学习好它,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老师在课堂上不顾学生的反应自己一个人“唱独角戏”,“一言堂”、甚至“满堂灌”。

初中语文教学艺术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艺术论文

漫谈初中语文教学艺术我喜爱文学,学生时代自然而然地就选读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毕业后又自然而然地做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做学生时,看语文老师上课,是中国人教中国人识字说话,就象大人教小孩那么简单。

我也是心存这种想法开始走上语文教学的漫漫长路的。

然而,从教十多年来,我渐渐地发现这事绝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简直是一条崎岖泥泞的道路,让我走得很累。

一、不会教的语文我那时想: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教教你们这些初中学生,是很简单的事。

然而我渐渐地力不从心了。

如果说从字、词、句、篇,到作文评讲,从现代文到文言文,从中国文学到外国文学还只是对我所学的知识的集中考验的话;那么怎样的学生怎样教,怎样的课文怎样教,我的经验是零。

我发现打铁自身还不硬。

乃至于还要教人教心,文道结合,能力目标,我常常顾此失彼,确实有些招架不住了。

我终于不得不承认我还不会教语文。

我向久留教坛的同行求救,他们也是心存疑窦的。

我渐渐地发现语文教学也是博大精深,天高海阔的。

看来我得先放下做老师的架子。

于是,我努力备课,实际上是在学习。

我常常在备课中发现语文知识深不见底,教法变幻多样。

我常常是在比学生早一天知道而走上讲台的。

二、教而不会的语文不会教,勤补拙。

我着力于课文讲析、语法修辞逻辑、文言文的疑难词句、应试训练、作文命题与评价等我都没有少尝试。

学生的考试成绩上来了。

我教得累,讲得累,但看到了自己的教学有成绩,心里是甜甜的。

考试成绩上来了,领导、家长、学生皆大欢喜。

师生家长齐鼓劲,力争考上好学校。

而我的不满足和疑问却在产生:他们的字写得这么差,文章缺少新意,思想浮浅,说话胆怯,说话不清。

学了那么多年的语文,常常连一张简单的请假条也写不好。

语文考试成绩,与他们的能力现状联系不起来。

而他们的这些基础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可语文教学也受到社会严厉的批评,我感到十分迷茫。

学生的解题水平有成绩为证,但他们却“懂”而不“能”。

我认识到自己的教学目标偏离。

2023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论文

2023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论文

2023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论文公司宣扬语的选择需要结合公司的实际状况和市场环境,既要符合公司的定位,又要适应市场的需求。

让公司宣扬语与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和价值观产生共鸣,将有助于建立起长期的品牌形象。

“用科技连接世界,制造美妙将来。

”学校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论文篇一虽然教育程度不断加深,但是学校语文教学仍旧受到许多局限因素影响,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发挥其应发挥的作用。

1.1老师教育理念落后,不能顺应教育体制的。

教育不断深化进展,对于学校语文教学的目标已经不局限于应付中考的工具,更多的关注点转移到了语文学问的学习和语文力量的培育方面。

对于现阶段学校语文教育状况来看,部分老师的教育观念无法顺应教育的进展需要,仍旧把学校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本内容学习上,而老师授课的依据仍旧是中考的考试范围,对于同学语文力量和语文扩展学问的重要性没有提起重视,这种行为与教育相悖。

这种落后的教育理念阻碍教育深化推动的同时也挫伤了同学的学习乐观性,对课堂教学的顺当进行造成负面影响。

1.2课程任务繁重,同学无法适应。

教育,要求打破过去课堂上以老师为主体的形式,形成“同学主体,老师主导”的课堂。

老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任务繁重,老师侧重升学率和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同学的学习状况,只是灌输学问,没有提高教学效率,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同学的成果和力量。

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老师的重点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给同学叙述一下也许故事,教会同学生字和句式,这样的一篇课文就完成了,但是,同学们应当知道的是这篇文章的主题和给我们的启示:通过人物和语言的刻画和描写,反映出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利益关系,启示我们要做一个和善的、**的人。

同学们在这种听故事的氛围中,感悟到人生的真理,也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1.3注意理论学问学习,忽视实践。

目前的学校语文教学,老师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授课,布置给同学的练习极少,组织春游等这类课外活动少之又少,导致同学们理论学问很扎实,背课文什么的都能达到张口就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10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10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艺术一节课,孩子们的思维应该是愉悦地向着教学目标流动。

要使教学到达这一目的,课堂上我们就必须营造出使思维朝着既定目标流动的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教学中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某一个性特征而表现出来的一个共同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对学习的欲望、情感、体验和兴趣等。

因为文学作品一般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它具有很强的生动性、感染性和思想性,对课文的理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因此,学习的欲望、情感、体验和兴趣等心理现象,是配合特定思维有效流动的良好心理环境。

一节课能否营造出和谐、科学的心理环境,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为孩子们学习的动机源于自身内部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常常取决于对需求的满足。

我们在课前对孩子们的需求应做好了解。

主要方法有:可通过孩子们的日记了解,还可以通过师生交流、谈心、发等形式了解,也可让孩子们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出。

例如讲?羚羊木雕?时,孩子们建议:这篇课文内容不难,只是篇幅太长,不知课文的思路与构造,只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行。

于是我采纳了孩子们的意见,只使用了图解的教学方法,就使孩子们轻松愉悦地上好了这堂课,提高了课堂实效,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局面。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艺术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以课堂为载体,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的互动,使孩子们有效掌握知识,进而提高能力。

从语言方面看,语言是情感交流的一种工具。

我们广阔语文教师要真正提高上好每一节课的意识,只要这样才能使教师树立起威信,在学生内心深处建立起信任的根底,让孩子们认为你是最棒的。

由于师生情感上做到了有效统一,孩子们都愿意与你亲近,都敬仰与尊重你,都愿意为您争光,您还愁教不好他们吗?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前奏曲和集结号。

好的导入能够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它就像一把开启孩子们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因此,我们要力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论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论文一、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应注意的几点1.创设别致的导入环节。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讲,我们在课堂导入环节要力求新颖、别致。

对于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初中生而言,好奇心是他们最有力的武器。

一旦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后,他们的语文成绩自然就会显著提高。

要想实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设别致的导入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在初中语文的课堂导入上,教师应该做到别致新颖、富有创造性。

2.有针对性的导入。

语文学科是一门偏重于理解的学科,因此,对于课堂教学导入,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趣味性,必须着眼于语文课堂。

同时,还需要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学习特点,采用灵活的导入法,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

3.导入形式的多样化。

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在形式上必须采用具有规律的导入方式,既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太过标新立异。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生活案例导入法等,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形式的多样化。

4.控制导入时间。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不太注意控制导入的时间,往往一个简单的课堂导入会花费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正常进行。

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讲,最合适的导入时间是五分钟,不宜太长或者太短。

一旦达到导入效果之后,我们的教师要能够及时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1.朗诵导入法初中语文课文往往都是一些较为美妙的散文、诗歌,对于这样的文章,朗读是学习它们的最佳方法。

在开始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朗读课文,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小组朗读等方式,让我们的学生通过在课前朗读文章,提升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一旦学生融入了语文学习的氛围,他们学起语文来就会觉得相对容易。

例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我们可以选取其中的片段,让学生进行情感化的朗读。

同时,教师也需要对文章进行合理的分析,帮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情境,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论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论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内容提要: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语文课堂不能没有艺术,课堂艺术的恰当运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喜欢语文,走进语文,融入语文。

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更新教学观念,把语文课堂营造为艺术的舞台。

教师通过教学语言,去打开学生心灵的天窗,激发他们的情感,影响他们的行为。

为了使教师更好的从事课堂教学,发现不足,及时调整改进方法,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刻不容缓。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模式,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应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评析课堂教学,让每一位教师都在这场改革中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认识到教师既要当好演员,更主要是当好导演,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提高课堂教学实践及反思的能力,提高教材处理与教学设计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逐步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转变学生原有的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自主思维,处在探讨、研究问题的过程之中。

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实效,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创建积极课堂环境,将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

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主题,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永远追求,因为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便也永无止境;教师要不断的读书,充实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语言,灵活自己的思维,以充满激情而又流畅的语言去震撼学生,用自己的博学多知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灵活机智去调控课堂。

所以唯有教师素质的提升才能有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断发展。

一个对自己对学生负责任的老师,除了在平时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充电外,而进行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则更有利于我们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现行的语文课堂要进行变革,提高课堂活力,就需要改变教学策略,用合适的方法吸引学生爱上我们的课堂;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研究活动,理论的指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的教研能力需不断加强,深入地揭示与认识语文教育的规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艺术、学生兴趣正文:现在,在我们大力推行了回归教育本位的素质教育,在工作实践中所采用的提高课堂效率的办法也越来越显得不能适应现在的教育形式,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这就出现了“高效课堂”的名词。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论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论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论文概要:老师最喜欢用的一种结束方法。

它是对本节所学的内容的总结和归纳,这种结束方法可以让一节的内容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可以让学生更加有条理地记忆,也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当然,这要求老师用语必须简明扼要,点到即止。

语文是一门多学科交错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有时还总觉得语文老师就是“万能”的,当然语文也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艺术学科。

而每一节课的结束语就是作为这出戏的压轴部分。

虽然是短短的几句话,却是语文教学结构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但是,现实当中大部分老师能够足以重视课堂的引入,对结束语部分则不够重视。

因为每一节课老师都会设定一定量的教学任务,有时老师会为了赶任务,而忘记了课堂教学必须要有的结束语。

当然,引入安排巧妙,可以起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但是结束语的作用也不能忽视。

平时我们在写作教学中也强调:结尾结得好会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等作用。

寫作就是这样,当然一节的教学也应该这样。

我们既要明白导入语的重要性,也要重视结束语,让学生进入课堂,就在美的享受中开始新的课程,也在美的陶冶中结束一节课程。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是如何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束语。

一、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扩展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外,也应该让学生由课内联想到课外更丰富多彩的知识,让学生知识面更加广阔,更积极主动地从课外寻求新的知识,以弥补课堂上教学中不足的地方。

因此,老师要在课堂将要结束的时候,用简练的语言向学生拓展延伸与本节课有关的课外内容,引导好学生由课内向课外知识点的拓展。

如,笔者在教《变色龙》这篇文章时,课文当中的疑问在教学过程中基本都已解决,学生觉得似乎已提不出新的问题了。

于是,笔者在将要下课前向学生提问道:“有人说赫留金很无故,要不是碰到奥楚蔑洛夫而是其他警官就好了”,是这样吗?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好像又很有道理,又要重新想想,在笔者的指导下,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

三军未动 粮草先行——谈处理中学语文教材的艺术语文论文

三军未动    粮草先行——谈处理中学语文教材的艺术语文论文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谈处理中学语文教材的艺术广东开平塘口镇宝树中学周爱兰教学的生命在于创造,创造性是教学艺术最本质的特点,它决定着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关系着教学的成败。

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现在表达教学内容所运用的方式方法上。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荷载的知识,都是教师已有的、已知的,而如何驾驭这些知识,把这些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从而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益,这是教学创造性的实质,所以,教学艺术的创造性一般表现在:如何准确、灵活地把握制约教学的种种主客观因素,包括如何能动地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程序,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等方面。

其中,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也就是备课,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对教材的“再创造”也就是处理教材的艺术在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统筹兼顾原则处理教材要紧扣教学目的,对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和思想教育三者统筹兼顾,全面安排,首先,要保证“双基”,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

其次,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三,要发掘教材中德育渗透,情感熏陶的因素。

就语文教学而言,这门科不仅有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还有一个极为丰富的情感世界,是认知和情感的天然结合体。

形成认知能力的手段听说读写应与情感载体体验的激活、引发、领悟紧密交融在一起,成为联珠双壁。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感悟了作者的感情,志愿军的爱与憎,对课文字、词、句、段、篇等认知就会有更透彻的赏析。

2、适应对象原则处理教材要适应教学对象的需要,教学要吃透两头,其中一头就是学生。

主要是做到:“心中有书,重点明确;目中有人,灵活施教”,在处理教材必须了解和研究教学对象,使处理教材的方法、过程、结果能适应不同教学对象、不同类型的学生。

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做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学习能力、年龄特征、个别差异、思维方法、学习习惯、班级风气等。

七年级语文课教学艺术论文

七年级语文课教学艺术论文

谈谈七年级语文课教学艺术
我教初一年级第一节语文课时,注意抓住契机和学生心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不怕献丑,抛砖引玉,也敬请各位同仁不吝将金点子好窍门与我们资源共享,合作教学。

目的:
1、充分激发学生学语文兴趣
2、初步明确语文学习的内容及方式
3、大致了解本期语文学习要求及目标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初一的学生一进入新的学校,往往是充满美好的憧憬与向往的,但也不排除对语文学习的误解。

我们教师在与学生接触时,如果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点燃其求知的火种,激发其求知的兴趣,带着他们顺利跨入求知殿堂的大门,就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收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过程:
一、树立一条理念:“语文天生重要”。

三个故事动其心一一学生大凡是爱听故事的,一开始,我就对学生说:我先讲一个故事,歌德在花园里迎面碰到了他的敌人,花园的路只允许一个人通过,他的仇敌高高的昂起头说,我是不会给傻瓜让路的!歌德怎么办呢?(同学想办法后,教师公布答案)歌德则避开一边:说:我恰恰相反。

(何意呢?我是给傻瓜让路的。

)巧妙的解决了这问题。

还有一个故事,重庆谈判时,
蒋介石冲周恩来总理发脾气,说:”我简直在对牛弹琴!”周总理接语曰:“对!牛弹琴!”一字未改却很好的回击了对方。

再看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处理中学语文教材的艺术
【摘要】教学的生命在于创造,创造性是教学艺术最本质的特点,它决定着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关系着教学的成败。

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现在表达教学内容所运用的方式方法上。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荷载的知识,都是教师已有的、已知的,而如何驾驭这些知识,把这些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从而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益,这是教学创造性的实质。

为此,探讨如何处理中学语文教材的艺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材;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的创造性一般表现在:如何准确、灵活地把握制约教学的种种主客观因素,包括如何能动地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程序,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等方面。

其中,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也就是备课,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对教材的“再创造”也就是处理教材的艺术在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统筹兼顾原则
处理教材要紧扣教学目的,对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和思想教育三者统筹兼顾,全面安排,首先,要保证“双基”,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

其次,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三,要发掘教材中德育渗透,情感熏陶的因素。

就语文教学而言,这门科不仅有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
还有一个极为丰富的情感世界,是认知和情感的天然结合体。

形成认知能力的手段听说读写应与情感载体体验的激活、引发、领悟紧密交融在一起,成为联珠双壁。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感悟了作者的感情,志愿军的爱与憎,对课文字、词、句、段、篇等认知就会有更透彻的赏析。

二、适应对象原则
处理教材要适应教学对象的需要,教学要吃透两头,其中一头就是学生。

主要是做到:“心中有书,重点明确;目中有人,灵活施教”,在处理教材必须了解和研究教学对象,使处理教材的方法、过程、结果能适应不同教学对象、不同类型的学生。

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做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学习能力、年龄特征、个别差异、思维方法、学习习惯、班级风气等。

这样,才能使备课有针对性,使教材的处理和学生水平相一致,灵活施教,有的放矢,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三、灵活处理原则
处理教材还要有灵活性。

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特点的教材,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有的文章典范性很强,在教学中就可做提示性的点拔,锻练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赏析,以求“自求得之”。

有些文章典范性虽强,文质兼优,但难度较大,教师须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认识能力为主要目的,让学生通过朗读、评点课文、评价欣赏等方法来掌握,同样一篇教材,可从朗读激发情感入手,可从板书提示线索入手,也可从生动
比喻、故事启发入手,不同的处理方法往往能收到异曲同工之效,使教学既能教出教材的特色,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举一反三”的原则
在处理教材中,要始终贯彻“举一反三”的原则。

这个原则的实质就是要求妥善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从而做到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并重。

所谓的“举一”就是要求教师必须把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等技能技巧,讲深讲透,使学生能够牢固的记忆和熟练地掌握。

所谓“反三”就是使学生利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类推到有关问题的理解和独立解决,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境界。

上述四条原则是紧密联系、互相浸透的,指的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使备课取得良好的成效。

哲学家培根说:“跛足而不迷途,能赶上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

”因此,处理教材的艺术除遵循上述原则外,还需讲究一定的方法,才不致于事倍功半。

一、钻研大纲,明确目的
教学大纲规定了语文科的总的要求和总的原则,并规定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和范围以及教学进度。

教师钻研教学大纲,才能明确教学中的三个“w”即what(学什么),why(为什么),how(怎样学)。

例如,要让学生弄懂什么——课文的类型、修辞手法等;
学会什么——文段分析的技巧、作文方法等;发展什么——听说读写能力、智力等;培养什么——道德情感、审美观点等。

二、通览教材,鸟瞰全局
教科书提供了基本的教材,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依据,教师应在把握大纲的基础上,通览教科书,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抓住教材的知识结构。

比如,首先要了解初中语文新教材的特点,还要了解每个单元的单元提示,另外,教科书后面有关写作实践、语法知识等内容也在通览之内。

这样可以确定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案,可以增强教学的计划性和有序性,维护理论知识的系统性。

完整性和连续性,从而在教学中执简驭繁,纵横弛骋。

三、疏通教材,清除障碍
在通览了全部教材的基础上,对所要讲授的单元或课题教材进行疏通,清除拦路障碍。

对于教材内容,大到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小至标点符号、书写读音,都要一丝不苟,细心阅读,反复推敲,弄清弄懂。

扫清障碍,保证在进行教学中不卡壳,不出错误,不留空白。

四、熟悉教材,重点记忆
熟悉教材在于“透”和“熟”。

要掌握每篇文章在整个单元计划的作用,同时对每篇课文的字、词、句、段、篇、作者思路及蕴含的思想、智力的各种因素等进行认真思考,做到胸有成竹。

要达到熟悉教材,重点记忆和背诵是不可缺少的途径。

如有些重要句子、注释等要铭记于心,不致于说一句看一下课文或教案,中断学生的
思路,给课堂带来不协调的气氛。

五、分析教材,把握“三点”
分析教材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需要把握“三点”,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首先要抓准教材的重点,即明确教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

在语文新教材中,重点往往体现在每单元的“单元提示”,每篇课文的“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当中。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拟出相应的教学方案来掌握重点。

其次,要把握教材的难点,指的是教材中那些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教材,找出难点,对其条分缕析,使其化难为易,豁然贯通。

最后,要确定教材的“关键点”,指的是教材中对于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能起作用的部分内容。

只要抓住了这些关键点,巧妙点拨,就能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制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掌握了初二语文说明文中说明方法,就到推及理解每篇课文有关用说明方法的句子。

六、精心设计,妥善安排
在全面、系统地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从教学的全局出发,缜密地考虑各个教学环节的组织,精心设计课程结构,教学程序等。

在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解惑”,教师在课前的设置中就已体现了对课文重点与难点的把握与理解,并精心设计为能启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各种题型的阅读题,作为课前预习作业布置,学
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找出疑难点,以备带问题听课。

在课堂上,教师应胸中有丘壑,决定哪些内容需要教师主讲,哪些内容让学生自学;哪些需详加剖析,哪些只需略加指导;提出的问题高而可攀,设计的问题难而有度。

课堂的精心设计,力求开头引人入胜,中部丰满坚实,结尾耐人寻味。

师生双方有备而战,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七、阅读资料,吸取营养
有效地利用教学参考资料,从中吸取营养是处理教材当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

教学参考资料,是教科书的补充。

教师阅读有关教学参考书和一些相关的书籍、报刊。

甚至可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充实丰富教学内容,才能得心应手驾驭教材。

语文教师还应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在搜集与所学课文相关的笑话、故事、名言警句等课外资料,在课堂上就可随手拈来,使课堂的更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语文教学的知识性和情感性,认真备好课,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中尤显重要。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挖掘教材“深”,教材方法就会“活”,讲课就会“精”,传授知识就“准”,教学效果才能“高”,才有可能在授课过程达到一种左右逢源、驾驭自如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实施指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