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古莲花池介绍 PPT
涟漪夏艳-保定市古莲花池解读
自然景观要素
长久以来中国文化形成崇尚“自然”与“天然”的价值观念,这一观念影 响着中国文化史发展的全过程,贯彻诗画到园林等艺术创作乃至人生的最高境 界等方方面面。这样的审美思路下形成相应的传统造园理论“园林之胜,唯是 山与水二物”、“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精选课件
11
建筑
古莲花池建筑按名称可分为堂、轩、房、室、居、榭、舫、斋、楼、阁、亭 、廊、复道、门、墙等;按屋顶形式分类,有硬山、歇山卷棚顶和硬山、歇山 尖山顶以及攒尖顶等形式,以硬山卷棚顶为最多;单层建筑居多,最高为二层 。
2.彰显绿地特色,营造醉人美景
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景色,就没有吸引人的亮点,在喧嚣的城市中要带给 人们不一样的感受,展现不一样的风光。有光鲜的外衣配合独特的内蕴,就能 瞬间爆发出一种气质。
精选课件
17
谢谢观赏
精选课件
18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精选课件
4
(1)景观营造的文化渊源
儒家文化
儒家的“比德”思想重寓意于 物,将美从属于善。由于自然植物 所具有的风度、品格和形象能给人 以精神的力量,并表现出与人的思 想品格相类似的特征,故人们常用 植物的某些特征来隐喻人的思想情 操。莲池中就选用了众多的此类植 物,取用植物作为“比德”对象, 造就植物性格化的文化现象,成就 了莲池景观精神空间的独特风格。
精选课件
3
三、古莲花池的景观营造
中国园林创作,其高下成败的最终关键,要视创作者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 趣的高下文野而定,高者意境充盈而含蓄,低者则不免贫乏而浅俗,不过是匠 家掇石引水的功夫而已。
古莲花池的意境主要通过总体布局和局部设计来引出,同时也借助于联想 寓意、匾额楹联等点题手法,使主题得以点示,意境更加深化。
直隶千年古莲池,缤纷四季景不同。春花秋月冬飘雪,夏日荷花别样红。【莲池印象】
直隶千年古莲池,缤纷四季景不同。
春花秋月冬飘雪,夏日荷
花别样红。
【莲池印象】
保定古莲池简介
古莲池初名雪香园,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在临漪亭的基础上建立,距今1344年
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在莲池开办书院。
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乾隆、嘉庆、慈禧等帝后出巡,途经保定均在此驻跸。
乾隆帝曾多次来这里并赋诗赞美莲池。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在莲池书院学习,考中状元。
1952年11月22日,毛泽东主席曾莅临莲池故地重游,他说:“莲池之所以有名,关键是莲池书院有名,莲池书院在清末可称为全国书院之冠”。
中国十大历史名园之一(古莲花池是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圆明园等齐名的十大历史名园之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定古城八景之一
特邀摄影师:墨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早秋惊叶落,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摄影师:公茂秀网名(墨秀)
我从很多年前就拍蓮池,这也是我多年来积累,很多照片都是自己欣赏。
以上作品均由墨秀女士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保定行·全国十大名园之古莲花池暨莲池书院
保定行·全国十大名园之古莲花池暨莲池书院2016年6月22日下午,参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十大名园之一,保定八景之一的古莲花池暨莲池书院。
古莲花池,地处河北保定市莲池区,是保定八景之一,称“涟漪夏艳”。
古莲花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
古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声名远播。
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
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
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
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
水心亭居其中。
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
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
莲池实为中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有"城市蓬莱"、"小西湖"的美誉。
古莲池初名雪香园,为元代汝南王张柔建造,建成于公元1234年。
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代以后的志书,就把它随俗称为“莲花池”。
到了清代,兴建了莲池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
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皇帝多次出游驻跸。
古莲池几经修建,达到了极盛。
园内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以及奇花异卉,仙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山水水之间,交织成画,交织成诗。
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1921年,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亲书了“古莲花池”横匾,该名沿用至今。
莲池园林以池为主体,临漪亭为中心,主要建筑有水东楼、藏书阁、藻咏厅、君子长生馆、响琴榭、高芬轩、寒绿轩及临漪、濯锦、洒然、不如、六幢、观澜等亭,宛虹桥、曲桥和元建白石桥等,构成"湖中有景,景中含诗"的优美画卷,使人领略到古典园林之美。
信步莲池,随处可遇佳境。
古莲花池的简介
古莲花池的简介
莲花池公园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1500亩。
莲花池中有一座高大的汉白玉牌坊,牌坊上有“古莲花池”四个大字,背面镌刻着清康熙皇帝的御笔“古莲池”。
莲花池边
还有一座造型别致的八角亭,亭内有四根铁柱,柱子上刻着四幅对联,分别是:“莲花香远溢清波”、“玉露生香迎旭日”、“玉池
映山色”和“莲池映天映地开”。
每幅对联的上方都刻着一朵莲花。
每年莲花开时,满池的莲花都会竞相开放,美丽极了!古莲花池公园内还种植了很多花草树木。
有高大的榕树、高大的雪松、挺拔的白玉兰、小巧玲珑的金桂……夏天的时候,花儿们争奇斗
艳地开着,好像在举行一场选美大赛呢!古莲花池公园里有一个小岛叫“浮玉岛”,它是为了纪念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而建的。
古莲花池公园里还有很多雕塑,其中有一个雕像叫“张翼德大战铁链”。
—— 1 —1 —。
古莲花池的历史故事
古莲花池的历史故事一、背景介绍1.1 文化历史背景古莲花池位于中国某省的一个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该地区曾是古代文人雅士聚居之地,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艺术氛围而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瑰宝。
1.2 莲花的象征意义古莲花池得名于其周围盛开的莲花。
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被赋予了纯洁、高尚、崇高的美德。
莲花的池塘因此成为了一个寓意美好和宁静的地方。
二、莲花池的起源2.1 传说起源古莲花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一个传说中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这个地方曾是一个贫瘠的沼泽地。
有一位名叫李子涵的年轻人,他为了帮助村民们改善生活,决心用自己的力量创造一个仙境。
他不断努力,劈山填海,在这片贫瘠之地上修建了一个池塘,并种下了许多莲花。
2.2 莲花盛开的奇迹随着李子涵的努力和祈祷,莲花池逐渐呈现出美丽的景象。
每年夏天,池塘周围的莲花开始盛开,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莲花的花瓣洁白如玉,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莲花池的美景成为了当地的一张名片,也带动了周边的旅游业发展。
三、莲花池的艺术价值3.1 诗词歌赋的灵感来源古莲花池的美景不仅吸引了游客,也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士。
他们在莲花池边静心观赏,为自己的作品汲取灵感。
很多著名的诗词歌赋都与莲花池有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3.2 传统绘画中的主题之一莲花也常常出现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成为了一种常见的题材。
画家们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来表现莲花的美丽和高洁。
莲花池成为了画家们的创作源泉,也在艺术作品中流传下来。
四、莲花池的文化底蕴4.1 与佛教的关系莲花在佛教中有着特殊的含义,被视为佛陀的象征之一。
因此,古莲花池成为了一座重要的佛教圣地。
每年都有许多信徒和朝圣者来到这里,祈福和参拜。
4.2 艺术与生活的融合古莲花池的文化底蕴也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当地居民将莲花的形象融入到建筑、衣物等方方面面。
莲花的美丽和纯洁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也体现在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中。
保定古莲花池,已经融入这座城市的精神世界
保定古莲花池,已经融入这座城市的精神世界
保定古莲花池,历经七八百年的风风雨雨,一直美在那里,尽管那些年也曾经历了一波一波的劫难和烽火,但是,正如那池中的古莲一样,古莲花池也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重生和复兴。
保定古莲花池之所以经历七八百年而不衰,其中奥秘就在于那曾经书声朗朗的莲池书院,那书声,那书生,就是这古莲花池生生不息的命脉所在。
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还会在这悠悠的古莲花池,再次听到那珠圆玉润的朗朗书声,再次看到那指点江山的英姿少年。
我们,期待吧。
这是古莲池的标志。
这生生不息的古莲花池呀
保定古莲花池已经融入这座城市的精神世界。
古莲花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古莲花池 是国家级文物 保护单位,是 全国十大名园 之一。古莲池 不仅以“林泉 幽邃,云物苍 然” 闻名, 更因与莲池书 院同处一址而 声名远播
园中诸景建 制小巧玲珑,优 雅别致,拙中见 巧,朴中有奇, 汇集了中国南北 古建筑园林风格 的精华。莲池实 为我国北方古代 园林明珠,前人 曾用“几疑城市 有蓬莱”形容她, 有"城市蓬莱"、" 小西湖"的美誉。
奎画楼
水东楼
宸翰亭院
含沧亭
高芬阁
寒绿轩
花南研北草堂
莲池书院
濯锦亭西有长达三十三间的 半壁廊,廊壁上嵌有三段八十 二方碑刻,其中主要部分即是 著名的《莲池书院法帖》。清 末书院南楼被焚毁后,这些法 帖石刻被移嵌在半壁廊廊壁上。 民国、日伪时期碑帖商人破坏 性的烂拓和人为的严重损毁, 使字迹已大多剥蚀的模糊难辨。 自1980年以来,莲池管理处依 据河北省博物馆馆藏精拓本重 新勒刻上壁,使之恢复了初刻 时的原貌。此外还有管理处多 方征集来的王阳明行书《客座 私祝》刻石、《重修浙绍会馆 碑记》,以及康熙、乾隆等人 的墨迹石刻多方。莲池园藏石 刻中,大部分的法书名刻荟萃 于此。
田琬德政碑
王阳明诗碑
谢谢观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古莲花池法帖
古莲花池法帖
摘要:
一、古莲花池简介
二、古莲花池的历史背景
三、古莲花池的园林特色
四、古莲花池的文化价值
五、总结
正文:
一、古莲花池简介
古莲花池,位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区中心,是北方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
它历经私人、官府、书院、行宫和公共园林的历史变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美的十大园林之一。
古莲花池始建于金元之交的公元1227年,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
二、古莲花池的历史背景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保定发生大地震,当时的园林建筑“雪香园”尽皆废毁。
但由于雪香园池水深而不涸,园内池塘中荷花茂盛。
明代后的志书中把它随俗传记为“莲花池”,其名称逐渐演变为“古莲花池”。
三、古莲花池的园林特色
古莲花池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园内有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如“映日荷花别样红”、“鱼跃荷塘”、“翠竹风声”等。
古莲花池以水为主题,池水清澈,荷花映日,鱼跃其间,美不胜收。
园林设计巧妙,融合了江南水乡的特
色,又具有北方园林的雄浑大气。
四、古莲花池的文化价值
古莲花池不仅是一处优美的园林景观,更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
园内珍藏有元、明、清三代的文物和碑刻,如元代的“莲池书院碑”、明代的“雪香园记”等。
古莲花池还是保定市的地标性建筑,被誉为“保定八景”之一。
五、总结
古莲花池,一座见证了历史的园林,一处融合了南北风格的景观,一处承载了文化底蕴的宝地。
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保定市区中心,向世人展示着它的美丽、悠久和历史底蕴。
论古莲花池古建筑鉴赏
论古莲花池古建筑鉴赏古莲花池,地处河北保定市内闹市区,是保定古城八景之一,称“涟漪夏艳”。
古莲花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
古莲池初名雪香园,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在临漪亭的基础上建立。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元代汝南王张柔,由满城移驻顺天军(金代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重新修筑城垣,引水入城,疏浚河道,重修莲池。
后为行军千户乔惟忠的私人宅地。
因池内荷花茂盛,故名“莲花池”。
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
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
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
从此,莲池成了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水鉴公署”也成了莲池的别称。
雍正十一年(1733年),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在莲池开办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
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乾隆、嘉庆、慈禧等帝后出巡,途经保定均在此驻跸。
乾隆帝曾多次来这里并赋诗赞美莲池。
1921年,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亲书了“古莲花池”横匾,该名沿用至今。
莲池园林以池为主体,临漪亭为中心,主要建筑有水东楼、藏书阁、藻咏厅、君子长生馆、响琴榭、高芬轩、寒绿轩及临漪、濯锦、洒然、不如、六幢、观澜等亭,宛虹桥、曲桥和元建白石桥等,构成"湖中有景,景中含诗"的优美画卷,使人领略到古典园林之美。
古莲池园内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以及奇花异卉,仙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山水水之间,交织成画,交织成诗。
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河北保定的古莲花池是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圆明园等齐名的十大历史名园之一。
莲池的出名,不仅仅是由于它有着“摇红涤翠、虫儿带霞衣”的婀娜风姿,更主要的是它有着浓郁的从古到今延续下来的文化氛围。
一踏进莲池的大门,满目的碑林仿佛在向你默默述说着岁月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
保定莲花池
“古莲花池”牌楼亩泉之水,种藕养荷,构筑亭榭,兴建园苑,名谓“香雪园”。
后因荷花繁茂,又称“莲花池”。
时人郝经在《临漪亭记略》中曾赞曰:“虽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可谓胜地矣。
”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园苑被地震震毁,仅存莲池。
明清两代几经修葺,园内琼楼玉阁,画舫楼船,奇花异卉,仙禽灵兽,芙蕖香荷,景色达到了极盛,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
清乾隆皇帝、嘉庆皇帝、慈禧太后等巡幸过境,均在此驻跸,乾隆皇帝一人就达六次之多。
乾隆年间时任清苑知县的时来敏有《莲漪夏滟》诗:“一泓潋滟绝尘埃,夹岸亭台倒影来。
风动红妆香细送,波摇锦缆鉴初开。
宜晴宜雨堪临赏,轻暖轻寒足溯洄。
宴罢不知游上谷,几疑城市有蓬莱。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莲花池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裕华路,是保定八景之一的“涟漪夏艳”,为元朝汝南王张柔开凿,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1年,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亲书“古莲花池”横匾后,该名沿用至今。
古莲池曾辟为皇帝行宫,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还因莲花池旁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的人才辈出的莲池书院而声名远播。
1952年11月22日,毛泽东主席到保定重游莲花池时说:“莲池之所以有名,关键是莲池书院有名,莲池书院在清末可称为全国书院之冠。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张柔由满城移驻保州(今保定),重新修筑城垣,疏浚河道,营建保定,同时役使大批由江南掳来的工匠,凿塘挖池,引城西北鸡距泉和一保定莲花池Baoding Lotus Pond陆 琦LU Qi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攻陷保定,园内宝物被抢劫一空,亭台楼阁几成灰烬。
次年,直隶总督袁世凯为谄媚慈禧,耗费巨款复建莲花池。
但至1949年解放前夕,莲花池多次被毁已破败不堪,今日所见为解放后修复。
莲花池总面积为2.4万m2,以池水为主体,面积7 900 m2左右,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清代时莲池水面有南北大小两岛,池水以南面大岛作为中心岛界分南、北两池。
古莲花池:兼有江南之秀的北方名园
古莲花池:兼有江南之秀的北方名园莲池书院博物馆金贞元年(1227年),蒙古大军攻占保州(今保定市),古莲花池的缘起,便要从保州城的风雨飘摇讲起。
枋心篆书“古莲花池”的牌楼戏剧化的身份演变史古莲花池起于元代,穿越明、清,纷杂中进入民国,前后近八百年间被戏剧化地付诸了不同属性。
元代都元帅张柔重建保州城,规划了城中水系,在将帅府邸近处建造四座私家园林,其中唯一留存下的一座便是古莲花池的前身——雪香园。
在保州被屠城后所建造的人文景观中,始修于1227年的古莲花池在摇曳的历史中凿楔而入,成为古城保定最年老的园林瑰宝。
到了明代,雪香园的主人家势力渐衰,园子几乎无人打理,保定知府便把它接管过来,改设为供达官贵人们游冶宴饮的官府花园,并为之命名“水鉴公署”,意在以水为鉴,提醒自己“恢弘度量”“润泽苍生”。
“行宫十二景”第一景——春午坡雍正十一年(1733年),皇帝下诏在各个省城建书院,直隶总督李卫见古莲花池“林泉幽邃,云物苍然,于士子读书为宜”,便在莲池北部划出面积相当的两块地,西边一块建书院,东边一块建使馆。
到了乾隆十年(1745年),为满足皇帝西巡的驻跸需求,使馆被改建成莲池行宫。
乾隆皇帝一生巡幸莲池行宫7次,共为古莲花池题诗50多首,单“行宫十二景”的第一景“春午坡”就题了五首,可见其在乾隆皇帝心中的独特地位。
道光时期,皇帝下诏裁撤行宫,莲池行宫便又恢复成使馆属性。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英、法、德、意四国联军侵至保定城,在莲池纵兵大抢三天,珍贵文物被劫掠一空。
古莲花池如同圆明园一样难逃被焚烧殆尽的命运,大火后,亭台楼阁尽化灰烬,只剩一座元代的石桥未被烧毁。
不久后,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
其时朝政腐败、财政枯竭,但袁却为了迎候从西安回銮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而抢修莲池,并将距莲池八百米的永宁寺改建为慈禧行宫(其遗址现位于保定市第二中学校内)。
行宫和古莲花池之间还打通了一条地下御道,相当于把古莲花池作为慈禧行宫的御花园。
保定古莲花池介绍
莲池
园林特征
中国园林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 整的造景思维体系。造园之始须先有一个明确的 立意主旨,进而由之产生各种意境,所谓“景从 境出”。在进行掇山理水的同时,采用合适的造 景手段表现出其内涵,让游者从中玩味。 与西方文化的征服自然不同,中华文化讲求“天 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并依此发展形 成了古典园林咏物喻人、君子比德的造园思想, 莲池十二景中运用和发挥是比较突出的。
二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莲池景观的根本在 于“池”,即池与 其中的岛的结合及 池与周边景点和谐 统一的程度。从整 体看,莲池池与岛 的结合主要指池与 南岛,莲池有南塘 和北塘两个水面, 中间为岛,蜿蜒曲 折的溪涧绕南岛将 两塘连为一体,最 终形成的是一个山 嵌水抱的地貌结构。
三、藏露结合尽显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之美
“春午坡,入门秀障也”。与众多园林一样,为求得含蓄幽 深,门前障山,使迂回曲折,避免一览无余,也从而使人更有 心游之赏之。这种挡是完全的藏,将其后景物完全藏之。倘无 此“坡”,院内景色尽收眼底,含蓄之感失之殆尽。
在主空间,水东楼,宛 虹亭与君子长生馆相去 不远,宛虹亭位于其间, 为整个空间增添一个层 次。最初,水心为一 “笠亭”,体积甚小, 这样通过对比,突出君 子长生馆的位置及体量, 且在湖心为一点缀,浩 淼之水一亭一点,使水 更显开阔。
一、“一池三山”追求“神山仙海”的深邃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活变”,有法无式,无定 则,强调相地合宜。“一池三山”的模式又因环 境条件而出现了不同的处理手法。而莲池对这一 模式的应用,则是相当巧妙的。莲池内的水面和 昆明湖等水面在面积上是无法比较的。 为营造“一池三山”的意境,除北塘中的宛虹亭 岛外,又在池西岸,即现在的君子长生馆西侧构 筑了小方壶和小蓬莱两座建筑,一起寓意传说中 的神山仙岛的意境,富有联想之美。
清代保定古莲花池图概述
清代保定古莲花池图概述作者:柴汝新来源:《文物春秋》 2010年第3期柴汝新(保定莲池博物馆,河北保定 071000)【关键词】保定莲池;清代;古莲花池图;现存情况【摘要】保定古莲花池是我国最古老的园林之一,清代曾先后多次绘制过古莲花池图,现存有四种,即乾隆二十五年《保定名胜图咏》、咸丰十一年重绘《莲池行宫十二景图》、光绪年间《古莲花池全景图》和光绪三十四年《慈禧行宫御苑全景图》,它们真实地记录了清代不同时期古莲花池的历史风貌,是研究、保护和修缮古莲池的重要历史资料。
古莲花池是我国最古老的园林之一,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保定市老城的中心。
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蒙古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张柔(字德刚,易州定兴人)由满城移驻保州,重建州城时建此园,初名雪香园,为其副帅乔维忠(字孝先,易州定兴人)所有。
明代时因园内池中荷花茂盛,遂称之为莲花池。
清雍正时期,直隶总督李卫(字又,江苏铜山人)在此修建了遐迩闻名的莲池书院,乾隆时又辟为行宫。
自乾隆年间始,至光绪末年,曾先后多次绘制古莲花池图,它们真实地记录了清代不同时期古莲花池的历史风貌,是研究古莲花池的第一手资料,也为保护、修缮古莲花池提供了科学依据。
据笔者所知,国内现存的清代古莲花池图有四种,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的《保定名胜图咏》,咸丰十一年((1861年)重绘的《莲池行宫十二景图》,光绪年间(1875~1908年)的《古莲花池全景图》和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慈禧行宫御苑全景图》,分别收藏于国家图书馆和保定莲池博物馆。
1、乾隆二十五年《保定名胜图咏》乾隆十年(1745年),为满足清帝西巡驻跸之需,古莲花池被辟为行宫。
自乾隆十四年(1749年)始,在新任直隶总督方观承(字遐,号问亭、宜田,安徽桐城人)的主持修建下,园内的亭台楼阁焕然一新。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方观承将莲池园景分为12组,分别是春午坡、万卷楼、花南研北草堂、高芬阁、宛虹亭、鹤柴、蕊幢精舍、藻泳楼、绎堂、寒绿轩、篇留洞、含沧亭,绘图12幅,每图各系以图解和图赞,图赞为方观承的五言古诗和莲池书院院长张叙(字宾王,号凤冈,江苏太仓人)的七言绝句各一首(图一)。
保定古迹介绍
始建于1227年,原名“雪香园”,由于园内池塘中荷花茂盛,所以称为古莲花池。
占地24000平方米,是中国十大历史名园之一,2001年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者是蒙古军事将领张柔,元代仍为私人苑囿,明代成为知府衙署,清代被辟为皇帝行宫后,经过进一步扩建,建成了占地100亩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誉。
雍正年间直隶总督李卫又在院内创办了书院。
1904年改为校士馆,1912年改为小学堂。
1936年宋哲元主持河北省政务,恢复了莲池书院,聘请高步瀛任教,第二年因卢沟桥事变,莲池书院从此走完了辉煌的历史。
编辑本段简介自古以来,作为“关山带河,联络表里,控扼燕蓟,四达之冲”的古城保定,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值得考究的文化遗产,古莲池与莲池书院就是其中之一。
保定古莲池,她虽几度兴衰,现非全貌,却基本上保持了漪碧涵虚的独特风格。
人们说,到保定如果不去莲池,等于没到保定。
编辑本段详细介绍古莲花池,地处河北保定市内闹市区,是保定古城八景之一,称“涟漪夏艳”。
古莲花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
古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声名远播。
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
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
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
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
水心亭居其中。
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
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
莲池实为我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有"城市蓬莱"、"小西湖"的美誉。
编辑本段历史故事古莲池初名雪香园,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在临漪亭的基础上建立。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元代汝南王张柔,由满城移驻顺天军(金代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重新修筑城垣,引水入城,疏浚河道,重修莲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莲池美誉
古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 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 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声名远播。 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 为胜,因荷得名。
莲池
园林特征
中国园林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 整的造景思维体系。造园之始须先有一个明确的 立意主旨,进而由之产生各种意境,所谓“景从 境出”。在进行掇山理水的同时,采用合适的造 景手段表现出其内涵,让游者从中玩味。
与西方文化的征服自然不同,中华文化讲求“天 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并依此发展形 成了古典园林咏物喻人、君子比德的造园思想, 莲池十二景中运用和发挥是比较突出的。
水东楼
建于乾隆行 宫时代,因 位于水之东, 故名,楼匾 是清末直隶 总督杨士骧
所书
由块石精叠
巧筑而成,
篇 留 洞
在灯烛照耀 下,可见幻 影迭生。洞
中及洞内岸
壁上,有乾
隆皇帝手书
的即景诗刻
石。
莲叶托桃
• 园中亭顶的独特造型。绿色翻卷的大莲叶正中, 托着一只大红桃。这一构制新奇而自然。传说八 国联军侵占北京时,慈禧太后扮成村妇,连夜脱 逃。有一位老工匠,便在莲池设计了“莲叶托桃” 的亭顶样式,谐“连夜脱逃”之音,意在揭露慈 禧太后丧权辱国的丑行。慈禧太后回京路过保定, 看到“莲叶托桃”,恼羞成怒,当即传旨杀了这 位老匠人。
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 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 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 园林风格的精华。莲池实为 我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 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 形容她,有"城市蓬莱"、"小 西湖"的美誉。
整体概括
古莲花池 地处河北保定市内闹市区,
正门坐南朝北,是保定古 城八景之一,称“涟漪夏 艳”。 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 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 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 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 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 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 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 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 杨柳垂丝,水心亭居其中。
长廊,就长达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清嘉庆
十八年(公元1813年),直隶总督那彦成将珍藏
的褚遂良《千字文》、颜真卿《千福碑》、怀素
《自叙帖》、米芾《虹县诗》、赵孟頫《蜀山图
歌》、董其昌《云隐山房题记》、《书李白诗》等
七种真迹和旧帖,镌刻在38方石头上,定名为《莲
池书院法帖》,赠送给莲池书院,为莲池碑刻的发 格
该馆为歇山五脊庑殿式 建筑,面阔五间,进深 二间,四周庑廊环抱。 隔扇门窗均为步步锦图 案,苏式彩绘雕梁画栋, 十分精美。正间前面突 出有罗锅脊抱厦三间, 抱厦之外有平台建于水 上。馆南北有配房,一 称小方壶,一称小蓬莱, 益增其古色古香、优雅 清幽之氛围。
碑刻长廊
• 莲池园藏石刻可谓一大景观。仅北塘北侧的碑刻
一、“一池三山”追求“神山仙海”的深邃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活变”,有法无式,无定 则,强调相地合宜。“一池三山”的模式又因环 境条件而出现了不同的处理手法。而莲池对这一 模式的应用,则是相当巧妙的。莲池内的水面和 昆明湖等水面在面积上是无法比较的。
为营造“一池三山”的意境,除北塘中的宛虹亭 岛外,又在池西岸,即现在的君子长生馆西侧构 筑了小方壶和小蓬莱两座建筑,一起寓意传说中 的神山仙岛的意境,富有联想之美。
从古至今的变迁
古莲池初名雪香园,为元代汝南王张柔开凿,约建于公元 1227年至1234年。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 水,繁茂荷花,明代以后的志书,就把它随俗称为“莲花 池”。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 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 “水鉴公署”四字横匾,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 天。从此,莲池成了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水鉴公署” 也成了莲池的别称。到了清代,兴建了莲池书院,一时间 人才济济,扬名中外。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皇帝多次 出游驻跸。古莲池几经修建,达到了极盛。
端。
法调 瑰高
宝逸
的、
永技
恒法
之超
美绝
。的
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莲池书院
• 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在莲池北部建直隶省最高 学府莲池书院。书院院长多为学识渊博之士,如章学诚、 祁韵士、张裕钊、吴汝纶等,开设西文(英语)、东文 (日语)学堂,招收外籍留学生,聘请外籍教师等。使学 院“声播四方”,吸引着“四方贤隽担簦负笈受业门下者, 趾踵相接”,培养出一批经世致用的人才。1952年11月22 日,毛泽东主席曾莅临莲池故地重游,他说:“莲池之所 以有名,关键是莲池书院有名,莲池书院在清末可称为全 国书院之冠”。
“春午坡,入门秀障也”。与众多园林一样,为求得含蓄幽 深,门前障山,使迂回曲折,避免一览无余,也从而使人更有 心游之赏之。这种挡是完全的藏,将其后景物完全藏之。倘无
此“坡”,院内景色尽收眼底,含蓄之感失之殆尽。
在主空间,水东楼,宛 虹亭与君子长生馆相去 不远,宛虹亭位于其间, 为整个空间增添一个层 次。最初,水心为一 “笠亭”,体积甚小, 这样通过对比,突出君 子长生馆的位置及体量, 且在湖心为一点缀,浩 淼之水一亭一点,使水 更显开阔。
布局
莲池园林以池为主体,临 漪亭为中心,主要建筑有 水东楼、藏书阁、藻咏厅、 君子长生馆、响琴榭、高 芬轩、寒绿轩及临漪、濯 锦、洒然、不如、六幢、 观澜等亭,宛虹桥、曲桥 和元建白石桥等,构成"湖 中有景,景中含诗"的优美 画卷,使人领略到古典园 林之美。
君子长生馆
紧邻北塘西岸,半面建在水上。它典雅洁净,超凡脱俗, 好似水中宫厅。正门高悬“君子长生馆”匾额,寓意君子之 德,如池中出淤泥而不染、历久繁茂的莲花,与世长存。
二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莲池景观的根本在 于“池”,即池与 其中的岛的结合及 池与周边景点和谐 统一的程度。从整 体看,莲池池与岛 的结合主要指池与 南岛,莲池有南塘 和北塘两个水面, 中间为岛,蜿蜒曲 折的溪涧绕南岛将 两塘连为一体,最 终形成的是一个山 嵌水抱的地貌结构。
三、藏露结合尽显涵蓄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