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整理
实验总结归纳
实验总结归纳实验总结归纳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于科研工作的推进和结果的准确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进行实验总结归纳时,需要系统地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观察结果,从中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以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实验总结归纳的步骤和技巧,并以某实验为例进行阐述。
一、实验总结归纳步骤1. 数据整理在进行实验总结归纳之前,首先需要将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
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可以使用图表、表格等形式来展示实验数据,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归纳。
2. 观察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趋势性。
在观察结果分析阶段,需要注意对异常数据的处理,排除人为或仪器误差所导致的非正常数据,以保证分析的准确性。
3. 结果归纳在观察结果的基础上,对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
可以寻找共同点、差异点,分析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重点关注实验设计的变量和参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总结出实验的主要发现。
4. 结论总结根据实验的目的和研究问题,提出相应的结论。
结论应该明确、准确,并能够回答研究问题。
同时,也可以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方向或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二、实验总结归纳技巧1. 细致观察在实验过程中,细致观察是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
需要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操作方法、实验条件、数据记录等。
只有通过充分的观察,才能获得全面的实验数据,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充足的依据。
2. 数据可视化将实验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
可以使用图表、表格等形式展示数据,以便于观察和比较。
同时,还可以通过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性和趋势性。
3. 多角度思考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可以从实验设计、变量关系、因果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确保得出的结论准确可靠。
同时,也可以参考相关的文献和研究成果,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
化学实验知识整理
化学实验知识整理1、 若不慎酸沾到皮肤上,先用较多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稀氨水冲洗,最后再用水冲洗。
若碱溶液沾到皮肤上,先用较多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最后再用水冲洗。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干布擦去,再用水冲洗,再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稀氨水,最后再用水冲洗。
点燃可燃性气体(H2、CO 、CH4等)前,必须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收集一试管气体,靠近火焰,点燃发出“噗”的声音为纯,发出尖锐爆鸣声为不纯)。
2、 试剂的取用:试剂的用量应按实验规定,如无规定用量,则应该取最少量:液体1~2毫升,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1)、固体取用量较大时:边转动药瓶边倾倒不定量:a 、取用粉末状、细颗粒状药品 量少时:用药匙或纸槽(试管横放,药匙或纸槽伸入接近试管底部,试管竖起)(以免沾上杂质)b 、取用块状固体颗粒:先将试管(烧瓶、锥形瓶)横放,用镊子夹取,放在试管口,将试管慢慢竖起,让固体顺试管内壁慢慢滑入试管底部,以免打破试管。
定量取用:用托盘天平称量(2)液体试剂取用: 量较大时:倾倒 不定量 量少时:用胶头滴管 定量: 选用大小适宜的量筒(减小误差),(先倾倒、后滴加,所以量筒与胶头滴管配套使用;读数时,量筒放平,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3、 物质的称量 ——可用 托盘天平4、 溶液的配制: 加速溶解的方法:加热、振荡、搅拌、将固体研细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a 、 用固体配溶液:计算→称量→溶解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如:配100克5%的氯化钠溶液。
计算→托盘天平称5克氯化钠,量筒取95毫升水→烧杯中搅拌溶解b 、 用液体配溶液:计算→量取→溶解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如:用浓硫酸(浓盐酸)配稀硫酸(稀盐酸)等5、 加热器和加热技术a 、酒精灯火焰:焰心、内焰、外焰。
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用外焰加热。
b 、给液体加热的容器:试管(少量液体加热,不超过试管容积1/3)、烧杯、烧瓶、锥型瓶、蒸发皿。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高中生物实验大全一、显微镜使用实验实验现象: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实验原理: 显微镜是一种将非常小的物体放大的仪器。
显微镜有两个镜片,分别为目镜和物镜,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距离,使物体放大到合适的大小,然后使用目镜观察被放大的物体。
实验步骤:1. 将玻片架放置在显微镜的台面上。
2. 在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水,放置一个薄片样品。
3. 载物台向上移动,调整物镜到低倍的位置,然后向下调整物镜直至薄片样品完全清晰。
4. 调整目镜直至临界,然后调节焦距使样品清晰。
实验结果: 观察样品的细节和结构,放大图像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物体的细节。
二、酵母菌发酵实验实验现象: 研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发酵的现象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有能力进行葡萄糖发酵。
在缺氧条件下,酵母菌用糖和其他有机物代谢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1. 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10毫升葡萄糖溶液。
2. 在试管A中加入三颗酵母菌,用氧气可吸入的材料封闭。
3. 在试管B中加入三颗酵母菌,用气密盖封闭。
4. 在试管C中加入三颗酵母菌,放置于通风处。
5. 将三个试管放置在恒温箱中约4小时。
6. 将试管A和B转移至活塞式气密容器,将CO2产生的肮脏和温室气体排放到显微镜后方。
实验结果: 检验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发酵的能力。
三、肌肉力量实验实验现象: 研究肌肉在不同负重条件下力量的表现。
实验原理: 肌肉收缩与神经刺激有关,当肌肉收到刺激时,细胞壁内的物质会释放并与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结合。
当肌动蛋白结合添加腺苷酸三磷酸(ATP)时,肌肉开始收缩,造成力量。
实验步骤:1. 使用标量的加权设置增加肌肉负重,并找到最大负重。
2. 要求被试者做几次肌肉收缩的动作,每次动作持续5秒钟,以测试肌肉在不同负重条件下的力量。
3. 记录每次测定的数据。
实验结果: 比较不同负重条件下被试者的肌肉力量。
较大的负重意味着肌肉展示更强的力量。
四、洋葱表皮细胞实验实验现象: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实验原理: 洋葱表皮细胞是一种单细胞植物,其中包含核,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质。
生物化学实验(整理版)
生物化学实验(整理版)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技能。
3.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深入了解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二、实验内容1. 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2. 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3. 酶的催化作用与活性测定4. 糖类的分离与鉴定5. 脂类的提取与鉴定6. 核酸的分离与鉴定7. 代谢途径的探究三、实验操作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所需试剂和仪器等。
2.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四、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的格式: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讨论、实验结论等部分。
2. 实验报告的要求:内容完整、条理清晰、数据准确、分析深入、讨论充分、结论明确。
五、实验拓展1. 结合实验内容,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生物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2. 尝试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对生物化学现象进行深入探究。
3. 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拓宽生物化学知识面。
生物化学实验(整理版)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技能。
3.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深入了解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二、实验内容1. 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2. 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3. 酶的催化作用与活性测定4. 糖类的分离与鉴定5. 脂类的提取与鉴定6. 核酸的分离与鉴定7. 代谢途径的探究三、实验操作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所需试剂和仪器等。
2.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四、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的格式: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讨论、实验结论等部分。
初中所有实验整理教案
初中所有实验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报告的撰写水平。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溶液的配制等。
2. 实验报告撰写: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处理等。
3. 实验安全:实验室纪律、实验器材的维护、意外事故的处理等。
三、教学过程1. 实验前:讲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
2. 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实验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总结实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等。
2. 示范法:演示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3. 问答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操作技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
2. 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水平,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处理等。
3. 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实验习惯的养成。
六、教学资源1. 实验教材、实验仪器、实验试剂等。
2. 实验报告模板。
3. 实验安全宣传资料。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实验主题。
2. 讲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3. 演示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4.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结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
6.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7.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九、课后作业1. 复习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整理与归类
实验数据整理与归类1. 数据收集在进行实验数据整理与归类之前,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可以来源于各种实验设备、实验问卷、实验观察等。
在收集数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数据错误或遗漏。
- 记录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方式,以便后续的核实和追溯。
- 保护实验参与者的隐私和权益,遵守相关的伦理规范。
2. 数据预处理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往往需要进行预处理,以消除数据中的噪声和不一致性。
数据预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数据清洗:去除无关数据、纠正错误数据、填补缺失数据等。
- 数据转换:将数据格式统一、转换数据单位、归一化数据等。
- 数据审核:检查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剔除异常数据等。
3. 数据分类在实验数据预处理完成后,需要将数据进行分类。
数据分类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需求进行,例如按照实验组别、实验时间、实验变量等分类。
数据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解读。
- 实验组别:将数据按照实验组别进行分类,以便比较不同实验组别之间的差异。
- 实验时间:将数据按照实验时间进行分类,以便分析实验结果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 实验变量:将数据按照实验变量进行分类,以便分析不同实验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 数据存储在实验数据分类完成后,需要将数据进行存储,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使用。
数据存储可以选择电子表格、数据库、数据文件等方式。
在存储数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格式,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 建立数据索引和元数据,方便数据的检索和引用。
- 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数据丢失或损坏。
5. 数据分析和解读在实验数据存储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数据分析和解读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数据统计: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得出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相关性等。
- 数据分析: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等,分析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关联性。
三年级科学实验整理完成
三年级科学实验整理完成一、模拟猫足接触和感知环境实验活动目的:探究猫足肉垫的作用实验材料:凳子、毛巾等实验步骤:1、凳子腿不包裹毛巾和包裹毛巾时,分别挪动凳子,对比声音的大小。
2、凳子腿不包裹毛巾和包裹毛巾时,分别挪动凳子,对比声音和用力的大小。
3、凳子腿不包裹毛巾和包裹毛巾时,将凳子抬至同一高度后,手握凳子让其落下,对比落地时手上震动感的强弱。
实验现象:不包裹毛巾时,推动凳子,凳子容易向前滑;向前挪动凳子、抬起凳子撞击地板,声音会非常大,凳子落地时手部的震动感比较强。
包裹毛巾后,不容易推动凳子;无论向前挪动凳子,还是抬起凳子撞击地板,基本没有声音,凳子落地时手部也没有很强的震动感。
实验结论:猫通过足接触和感知环境,猫足肉垫有消音、防滑、缓冲的作用。
二、给“小鱼”涂哪种颜色更不容易被发现实验目的:探究鱼身体表面的颜色对鱼生存的影响。
实验材料:画有白色小鱼的灰色卡纸、彩笔。
实验步骤:1.在卡纸上给小鱼涂不同的颜色2.观察哪种颜色的小鱼不容易被发现。
3.将小鱼涂成灰色试一试。
实验结论:“小鱼”的颜色与卡纸颜色相似时,“小鱼”不容易被发现。
鱼身体表面的颜色有利于鱼的生存。
三、探究鱼身体表面黏液的作用实验目的:探究鱼身体表面黏液对鱼生存的影响。
实验材料:气球、洗洁精等。
实验步骤:1.给气球装满水,摸一摸气球的表面。
2.在气球表面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
3.比一比两次触摸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减小鱼游泳时水对它们的阻力,有利于鱼的生存。
四、鸟的翅膀是怎样帮助它们生存的实验目的:探究鸟羽毛的特点。
实验材料:羽毛、滴管、盘子、小刀。
实验步骤:1.掂一掂羽毛,感受羽毛的重量与身边的哪些物品接近。
2.用小刀横切或纵切羽轴,观察羽毛内部的结构。
3.羽毛放在盘子中,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羽毛上,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羽毛的重量很轻。
羽毛羽轴是中空结构的。
水很难渗入羽毛中实验结论:羽毛是中空结构的,质量很轻,具有防水性,有利于鸟飞行。
(完整版)简单易学的55个科学小实验(最新整理)
空中点烛 思考:火柴在蜡烛的上空点燃,蜡烛为什么会燃烧呢? 材料:蜡烛、火柴 操作: 1、点燃一支蜡烛 2、燃烧一会儿的蜡烛顶端烧成了杯状 3、将点燃的蜡烛吹灭,吹灭后的蜡烛冒出了青烟 4、用火柴点燃刚刚熄灭的蜡烛冒出的青烟时,蜡烛会立刻复燃 讲解:点着蜡烛后,可看到蜡烛顶端的蜡慢慢熔化,顶端明显地烧成了杯状,在“杯”中盛着 熔成液状的烛油。然后,烛油沿着烛芯爬升上去,在烛芯上端达到燃点而烧起来,在燃烧产 生的热量的作用下,烛油会汽化成“青烟”。显然,“青烟”就是蜡的气体状态。 创造:你知道水的气体状态是什么?你能用什么办法制造水蒸气?
再现指纹 思考:用手指肚在纸上用力按一下,看一看纸上什么痕迹也没有留下,怎样才能看见你留下 的指纹? 材料:碘酒、剪好的易拉罐小盒、蜡烛、白纸、火柴 操作: 1、在白纸上印上指纹。 2、看一看白纸上并没有指纹的印迹。 3、用少量碘酒放进铁盒里。 4、点燃蜡烛,使碘酒在蜡烛上方加热(一直加热到碘酒变干,有紫红色蒸气放出时),将印 有指纹一面的白纸对着蒸气。 5、过一会儿,纸上就显现出浅色的指纹。 讲解: 1、纸上为什么会显出指纹来呢?原来,人的皮肤表面总有些油脂,对皮肤起保护作用,皮 肤表面的指纹是凸凹不平的,低的地方油脂多一些,高的地方油脂就少些,手指肚按到纸上, 油脂就被纸吸收,油脂在纸上分布也同样是不均匀的,但和指纹上油脂分布情况相同。 2、碘酒受热时会变成气体,气体受冷时又会直接变成固体,它在油脂里极易溶解,于是纸 上就出现颜色深浅不一的指纹。
小学科学实验步骤整理
小学科学实验步骤整理科学实验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科学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小学科学实验的步骤。
1. 实验名称:水的沸腾温度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烧杯,加入适量的水;2)将烧杯放在加热板上,开启加热板的开关;3)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4)观察水的加热过程,并记录温度的变化;5)当水开始沸腾时,记录下沸腾时的温度;6)关闭加热板,等待水冷却,再次测量室温。
2. 实验名称:空气的存在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透明的塑料瓶子和一张面积稍大的塑料薄膜;2)将塑料薄膜拉紧,并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上;3)将面膜移到塑料瓶子的中心,并固定好;4)用吸管将瓶内的空气吸尽;5)观察面膜的变化,如果面膜向外扩张,说明瓶内有空气存在;6)恢复瓶内的空气,再次观察面膜的变化。
3. 实验名称:水的过滤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漏斗、一个过滤纸和一杯脏水;2)将过滤纸折叠成漏斗形状,放置在漏斗中;3)将漏斗放在一个可以承接水的容器上;4)将脏水倒入漏斗中,观察脏水经过过滤纸后变得更清澈;5)记录过滤水过程中的变化;6)观察过滤纸上的杂质。
4. 实验名称: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步骤:1)准备一株植物和一个有水的透明玻璃罩;2)将透明玻璃罩放在阳光下;3)在玻璃罩中放置一片叶子,确保叶子不碰到容器壁;4)观察叶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5)观察一段时间后叶子的颜色变淡或枯萎;6)解释叶子变化的原因。
5. 实验名称:物体的磁性实验步骤:1)准备一些不同的物体,如纸夹、杯子、铁钉等;2)将这些物体挨个拿近一个磁铁;3)观察物体的变化,并记录下来;4)分析哪些物体被磁铁吸引,哪些物体不被吸引;5)总结物体磁性的特点;6)可以进一步涉及磁极和磁力线。
总结:小学科学实验的步骤对于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实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上给出了五个不同实验的步骤,包括水的沸腾温度、空气的存在、水的过滤、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物体的磁性。
初中化学实验步骤整理归纳
初中化学实验步骤整理归纳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操作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用止水夹加紧胶皮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
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2.实验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注意事项:①红磷要取足量或过量;②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止水夹夹紧;④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⑤要冷却完全。
二、高锰酸钾制氧1.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2.实验现象:有大量气体进入集气瓶中3.实验结论:利用高锰酸钾可以制氧4.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三、电解水1.操作步骤:在一个盛有水的水槽中倒立两支盛满水的试管,接通直流电源,观察电极上和试管内有什么现象发生。
切断装置的电源,在水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把试管取出,直立后松开拇指,立即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进行观察。
2.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了气泡,通电一段时间以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为1:2。
伸入正极试管里的带火星木条燃烧,负极试管里的气体/燃烧并出现淡蓝色火焰。
3.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4.注意事项:①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②在实验进程刚开始时,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与1:2不符,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会溶解一小部分;氢气难溶,反应速率较慢,所以氢气较少。
四、木炭还原氧化铜1.操作步骤: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整理
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整理当今,科学教育正日益受到重视,而实验探究作为一种主动学习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小学科学教育中。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观察现象,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小学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科学实验教学,本文将基于实践经验,总结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科学探究实验,并对实验的整理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将关注物体的密度。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密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
通过准备不同物质的物体,如石块、木块、塑料球等,学生可以用天平测量它们的重量,并用容器盛水的方法测量它们的体积。
然后,让学生计算每个物体的密度,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并发现不同物质之间的特点和联系。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跟踪植物的生长过程。
这是一个适合小学生进行的实践探究,可以让他们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植物,如豆芽、小麦等,种植在小盆或瓶中,并提供适当的水和阳光。
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植物的高度、叶片的数量等变化,并思考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并了解植物对光照、水分等的需求。
另外,我们还可以设计水的沸腾实验。
由于水的沸点相对较低,所以这个实验相对较为安全。
学生可以将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或锅中,加热并观察水的变化过程。
在水开始沸腾时,学生可以记录下沸腾时的温度,并思考为什么加热后水会沸腾。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对水的沸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加深对热传导、相变等概念的理解。
最后,让我们关注光的传播。
在小学科学中,光的传播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通过一些易于操作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探究。
例如,可以选取各种物体,如玻璃、纸张、胶片等,让学生观察它们对光的透射、反射、折射等现象,并思考其中的规律和原因。
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窗户,观察太阳光的穿透情况,并了解阳光的组成和变化。
实验数据的有效记录和整理方法
实验数据的有效记录和整理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实验数据的有效记录和整理是保证研究结果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重要步骤。
良好的数据记录和整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实验效率和科研成果的价值。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实验数据的有效记录和整理以及其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一、记录实验数据的原则1. 规范记录方式:选择一种规范的记录方式,例如使用实验笔记、电子表格或者专业软件等。
记录实验数据时应确保信息的完整、准确和清晰。
应用统一的标准对数据进行命名和编号,避免产生混淆或遗漏。
2. 实验环境的记录:除了实验数据本身,还需要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时间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记录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分析数据。
3. 实施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应遵循标准的实验操作流程。
记录实验所用的设备、试剂和操作步骤,遵循规范操作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二、整理实验数据的方法1. 数据分类和整合:在记录实验数据时,可以根据实验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将相关数据整合在一起。
例如,将同一个实验的不同数据结果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下或同一个表格中,方便后续查找和比较。
2. 数据清洗和筛选:将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剔除异常值和重复数据。
通过使用统计软件或编程语言,可以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处理,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度。
3. 数据可视化:将实验数据通过图表的方式进行可视化展示,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和趋势。
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如折线图、散点图等,来展示数据,有助于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关联。
4. 数据分析和解读:对整理好的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读。
通过统计方法、图表对比等手段,找出数据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并进行科学的解释。
三、实验数据记录与整理中的常见问题1. 数据丢失和遗漏:由于疏忽或操作失误,可能导致部分实验数据的丢失或遗漏。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科研人员应养成记录数据的好习惯,并进行数据备份和归档。
2024年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总结
2024年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总结
1. 发电实验:学生可以通过搭建简单的电池电路来观察电能转化过程。
他们可以使用铜钱和锌片作为阳极和阴极,将它们浸泡在柠檬汁中,观察到电场产生及灯泡发光。
2. 水循环实验:学生可以通过搭建一个封闭的模型来观察水的蒸发、凝结和降水过程。
他们可以使用一个小瓶子装满水,放在一个加热源上加热,观察到水蒸发为云的形成,然后在模型的另一侧将瓶子冷却,观察到云凝结为水滴降落。
3. 植物生长实验:学生可以通过种植植物并观察其生长过程来了解植物的需求和影响因素。
他们可以在不同条件下种植不同的植物,如光照、温度、水分等,然后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进行比较。
4. 食物变质实验:学生可以将不同的食物放置在不同的条件下观察其变质过程。
他们可以将食物放在冰箱、室温和高温环境中,然后每天观察食物的变化,包括颜色、味道和质地。
5. 磁铁实验:学生可以利用磁铁的性质来探索磁力的影响。
他们可以使用磁铁吸引铁钉、吸铁石等,然后尝试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铁物体,观察到磁力的变化。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科学知识和原理,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1 页共 1 页。
四年级科学实验整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 三十八分。
体验静电现象P2
实验材料:塑料梳子、头发 实验步骤: 1.用塑料梳子梳干燥头发 2.用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
3.用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 4.观察现象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 三十八分。
观察摩擦物体之间发生了什么P3
实验材料: 羊毛制品、两个气球、1米长的木尺、细绳
花的观察
对花蕊的观察
相同的地方
不同的地方
有雄蕊的花 有雌蕊的花 既有雄蕊又
有雌蕊的花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 三十八分。
浸泡种子P32
1.收集一些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观察它们外形的相 同和不同之处。
2.各取10粒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分别放到盛有 200毫升水的烧杯里,浸泡1天~2天。
3.观察各种种子发生的变化,测量一下,种子吸收了 多少水分?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 三十八分。
发芽的蚕豆P33
把浸泡后的蚕豆
种子放在一个铺有棉花
第3天 第6天 第9天 ……
的盘子里,保持棉花的
湿润,持续观察种子的 胚芽
变化,并记录我们的发
现。
胚根
子叶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 三十八分。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 三十八分。
观察比较难生、熟鸡肉P50
实验材料:鸡肉、烧杯、水、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 三十八分。
观察发霉的面包P51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 三十八分。
.哪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P52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 三十八分。
脂肪的辨别方法:1.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在白纸 上。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整理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整理实验一:观察物体的溶解过程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了解物质的溶解特性。
实验步骤:1. 准备三个透明玻璃杯,分别标记为A、B、C。
2. 将A杯中加入盐,B杯中加入糖,C杯中加入小苏打粉。
3. 将每个杯子中的物质与等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
4. 观察每个杯子中的物质是否完全溶解。
实验结果:- 盐溶解在水中,形成透明溶液。
- 糖溶解在水中,形成透明溶液。
- 小苏打粉溶解在水中,产生气体并形成浑浊液体。
实验结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不同,有的能够完全溶解,有的产生气体并形成浑浊液体。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密度来判断其材质。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并称其质量为m1。
2. 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并称和水的总质量为m2。
3. 将待测物体放入中,记录和水的总质量为m3。
4. 计算物体的质量,即m3 - m2。
5. 计算物体的体积,即水的体积(m3 - m2)除以水的密度(水的密度为1g/cm³)。
6. 计算物体的密度,即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
实验结果:- 物体质量:50g- 物体体积:50cm³- 物体密度:1g/cm³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该物体的密度为1g/cm³。
实验三:测量物体的温度变化实验目的:观察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温度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温度计。
2. 将温度计插入待测物体中,记录初始温度。
3. 将物体放置在不同环境中,比如阳光下、阴凉处等,记录一定时间后的温度变化。
4. 比较不同条件下物体的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 初始温度:25°C- 在阳光下,温度上升到35°C。
- 在阴凉处,温度下降到20°C。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温度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以上为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整理,希望对您有帮助。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实验题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实验题整理1、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步骤:将湿馒头和干馒头分别放在塑料袋中,放在暖气片上,观察5天后的变化。
结果:湿馒头发霉,干馒头没有发霉。
结论:潮湿和温暖的环境易导致食物发霉。
2、自制酸奶的实验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步骤:在牛奶中加入白糖,煮开后冷却至35-40℃,加入酸奶,搅拌均匀,倒入保温中,保温5-6小时。
结果:牛奶变成了酸奶。
结论:牛奶中的乳酸菌会发酵成酸奶。
3、探究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步骤:将纸做的小船放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观察船只进港和出港时的现象。
结果:进港的船只先看见桅杆,再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结论:地球是球形的。
4、模拟地震的实验实验一:将毛巾叠起来放在桌面上,用手向中间挤压;实验二:用小木棒弯曲直至断开。
结果:毛巾出现褶皱,木棒断开时有响声和震动感。
结论:地壳岩层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会造成地震。
5、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步骤:在铁盒子中放置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往洞中倒入番茄酱,用土豆泥封住洞口,加热后观察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结果:番茄酱向外溢出。
结论: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6、蜡烛变化的实验材料: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白瓷碗、石棉网步骤:将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再将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上方,将白瓷碗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其底部。
结果:石灰水变浑浊,白瓷碗底部有黑色沉淀。
结论:蜡烛燃烧时会产生黑色烟雾和二氧化碳,石灰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黑色沉淀是烟雾产生的结果。
小学科学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小学科学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小学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收集数据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则是科学实验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将介绍小学科学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方法。
一、数据的收集1.观察法:学生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相关数据。
在植物生长实验中,学生可以观察植物的生长高度、叶子的数量等。
2.测量法:学生可以使用各种测量工具,比如尺子、天平等,对实验中涉及的物理量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
在运动实验中,学生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速度等。
3.统计法:学生可以采用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
在调查天气状况的实验中,学生可以每天记录天气情况,然后统计一段时间内各种天气的出现次数。
二、数据的整理1.整理数据表:学生可以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整理成表格,方便后续的分析。
表格的列可以表示不同的物理量,行可以表示不同的实验条件。
2.制作图表: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图形知识,将数据绘制成直方图、折线图等,以便于对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数据的分析1.数据的比较:学生可以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数据,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和差异。
可以比较不同植物生长条件下的生长速度,找出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2.数据的统计:学生可以通过计算平均值、中位数等统计指标,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在测量实验中,可以计算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以此来代表实验数据的一般情况。
3.数据的推理:学生可以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分析,推断可能的原因或结果。
在实验中发现温度对物体的扩张程度有影响,可以推断高温会导致物体膨胀。
(整理)化学实验大全.
化学趣味实验大全1、彩色温度计的制作【实验原理】钴的水合物在加热逐步失水时,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因此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而呈现的颜色变化做成温度计。
【实验步骤及现象】在试管中加入半试管95%乙醇和少量红色氯化钴晶体(CoCl2·6H2O),振荡使其溶解,在常温下呈紫红色,加热时随温度升高颜色呈蓝紫色至纯蓝。
2、苏打——酸灭火器【实验步骤及现象】(A)如下图所示,用一个大瓶子配上一个单孔胶塞并插上玻璃管。
向瓶中加入一些碳酸氢钠溶液,取一支能装入瓶内的试管,盛满浓盐酸后,将试管缓慢放入瓶中,使试管能竖立起来,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胶塞。
使用灭火器时,倒转瓶子并将玻璃管口指向火焰。
小心!不要把管口对着别人或自己。
(B)向酸中加入洗涤剂以产生起覆盖作用的泡沫。
将瓶子对准火焰,迅速倒转瓶子,剧烈反应生成大量二氧化碳,则气体的压力将液体从管口压出而灭火。
3、魔棒点灯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么?【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4、建造一座“水中花园”将硅酸钠(Na2SiO3)溶于水中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水玻璃,轻轻将盐的晶粒,如钴、铁、铜、镍和铅的氯化物,铝、铁、铜和镍的硫酸盐,钴、铁、铜和镍的硝酸盐,加入到水玻璃中(注意不能摇混),则五彩缤纷的“花”就慢慢地生长起来了。
5、喷雾作画【实验原理】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显血红色,遇到亚铁氰化钾〔K4[Fe(CN)6]〕溶液显蓝色,遇到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显绿色,遇苯酚显紫色。
FeCl3溶液喷在白纸上显黄色。
【实验用品】白纸、毛笔、喷雾器、木架、摁钉。
FeCl3溶液、硫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浓溶液、铁氰化钾浓溶液、苯酚浓溶液。
【实验步骤】1.用毛笔分别蘸取硫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浓溶液、铁氰化钾浓溶液、苯酚浓溶液在白纸上绘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整理1、把截面积相同,高度分别为10cm的酒精和水都倒入到横截面积均与原来相同的另一只量筒中其结果是____________,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种现象主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A、B、C三个用丝线悬吊着的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A带正电,则C一定带正电B. 若A带负电,则C一定带正电C. 若B带正电,则A一定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D.A、B一定带同种电荷,C则可能不带电4、小明在做用一根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时,在弹簧的下端用不同的力拉弹簧,对应的弹簧的长度也不同。
具体数据如下:(1)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一个重要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帮小明将表中漏填的数据补上。
由这次数据可以看出,制成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只能达到__________N。
(3) 若弹簧拉力器中并接有四根这样的弹簧,同时被拉长了20cm,所需的拉力是_ _N。
5、在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读出钩码的质量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并记录在下面的表再在图乙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连接这些点,画出重力与质量之间关系的图线.(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和________.(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6、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小明同学选用了一块带钩的长方体木块(重力为G 、各个表面粗糙程度一样)、质量相等的几个钩码、弹簧测力计一只。
请补全下列步骤中的相应内容:(1)小明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为了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他用弹簧测力计水平 拉动木块运动.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
(2)接着,他在木块上先后增加二个和四个钩码,重复步骤(1),分别读出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和F3,发现F3>F2>F1,这说明 (3)取下钩码.他又把该木块侧放在水平桌面上.按步骤(1)的方法再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他这样操作是为了研究 。
7、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正方体木块、读数准确的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棉布、毛巾等.(1)在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很难读数.请分析其原因是什么?(2)为解决上述问题,某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请说明利用该装置是如何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的.(3)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为什么能解决上述问题?8、把甲、乙两个弹簧测力如图11所示的方法联结在一起,手拉弹簧测力计甲,可以看到两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表明弹簧测力计乙对它的拉力,而弹簧测力计乙的示数表明弹簧测力计甲对它的拉力.改变手拉弹簧测力计力的大小,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随着改变,而且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相等.请回答:(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上;(2)人走路时,脚对地面施加一个向后作用的静摩擦力f 1,地面同时给脚一个方向________的反作用力f 2,这两个力的性质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3)一天,发生了大卡车与小轿车相撞的交通事故,小轿车破损严重.交警认为卡车对轿车的作用力大小_______轿车对卡车的作用力大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9、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⑴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_______(填“考虑”、“不考虑”) 小卡片的重力;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 挂钩码的个数.⑵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 ______(填“挤压”、“翻转”或“旋转”)小卡片,松手后,图11发现小卡片_______平衡.⑶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 (答出一条即可).(4)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1)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 力和 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 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底端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图14 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小车运动的越 。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 。
(5)本实验中利用了“实验+推理”的方法,请你再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观察现象一:图12是你很熟悉的物理演示实验,请写出你从图中观察到的两个现象及其对应的物理知识。
[示例] 现象:塑料片飞出后会下落。
物理知识:塑料片受到重力。
(1)现象: 物理知识: (2)现象: 物理知识:12、 将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推它,当F 1=F 3=F 4>F 2时,发生了如图中a 、b 、c 、d 各图所示的形变,则(1)对比_______两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2)对比_______两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3)对比a 、d 两图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压力作用效果(2)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里所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1)实验中是观察_______________来反映压强大小的。
(2)在实验前发现U型管中右边液面偏高,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________。
;(2)综合分析上列实验数据,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①__________________ 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
15、某物理探究小组用注射器、量程足够大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去测大气压的值.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②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③读取注射器的容积V;④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L.(1)完成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
(2)活塞的横截面积S= .(3)请根据实验步骤将记录表格的第一行栏目补充完整(不要求填入实验记录数据).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N 注射器的容积V/m3活塞的横截面积S/m2(4)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为p= .(5)由于注射器漏气会导致所测量的大气压值 (偏大/偏小).16、在测定大气压的实验中,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①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玻璃板上,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的直径为d;②将装有适量细砂的小桶轻轻地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③轻轻地向小桶内加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测出这时小桶和沙的质量为m。
(1)吸盘脱离玻璃板时,若不计塑料挂钩的质量,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____________,测得大气压数值的表达式是:p大气压=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班级的“物理小博士”为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从中选出一些图,针对某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你的探究结果.(1)探究的因素是;(2)选用的图是 (填图中的符号);(3)探究的结果是18、小凡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将一长方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在长方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长方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g取10 N/kg)实验 1 2 3 4 5 6 7h/cm 0 2 4 6 8 10 12F/N 6.5 6.0 5.5 5.0 4.5 4.5 4.5(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 N,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2)分析第1次到第5次实验数据,说明物体浸没于液体之前;(3)分析第5次到第7次实验数据,说明;(4)图(b)中能正确反映浮力F浮和物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像为.19、小明和小华用所给器材做“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人相应正确内容。
(1)他们首先探究物体下沉的条件,过程如下:A.将部分螺母放人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浸没水中松手后,观察到小瓶下沉;B.取出小瓶,;C.将小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见图28(a),测出其重力为 N;D.将小瓶浸没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见图28(b),则小瓶受到的浮力为 N;E.分析比较数据得出物体下沉的条件。
(2)他们接着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过程如下:A.取出小瓶,;B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瓶的重力;C.将小瓶浸没水中松手后,观察到小瓶上浮,在小瓶露出水面前,它受到的浮力为 N ,依据是: ;D .分析比较数据得出物体上浮的条件。
20、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