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诗歌鉴赏专项训练2
2018诗歌鉴赏新题型(客观题+主观题)
诗歌新题型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
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老翁一家只剩一人的情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11分)虞美人舒亶①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②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A、上片的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2018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xx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白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白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解析】BE B项说法错误。
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解析】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xxxx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酉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规范训练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含解析
鉴赏诗歌的形象(时间:150分钟分值:153分)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5分)野步[宋]周密麦垅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周诗中描写的是诗人漫步郊野所见到的春日景色。
以清新的语言风格,描绘了春日野步所得之景,塑造了一位悠然沉醉在生机盎然的春景的隐逸者形象。
赵诗把自身的感情外施于物,通过自己与秋风萧瑟中“峭寒”的交锋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呈现了一个年老体弱、倚杖漫步、在秋风中感叹韶华已逝的老者形象。
答案第一首诗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注】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
“漏断”指夜深。
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
2018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2018年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洗竹王贞白①道院竹繁教略洗②,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玕③节下书。
竹罗隐篱外清阴接药阑④,晓风交戛⑤碧琅玕。
子猷⑥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注]①王贞白(875-958):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
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
②略洗:稍加砍除丛竹的繁枝。
③琅玕:翠竹的美称。
下文“霜筠”义同。
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
⑤交戛:交错缠结。
⑥子猷:王徽之(338-386),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
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
(1)两诗中“竹”的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2)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1)①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
②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
③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诗内容。
(2)相同点:①两诗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欣赏竹林风光,终日相依。
②两诗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节情趣,寄托了淡泊处世的人生理想。
诗人爱竹成癖,以竹为友。
不同点:王诗要用长竿“钓巨鱼”,暗示他有高远的情怀,渴望有朝一日能报效朝廷,建功立业;而罗诗则运用典故,表示他更愿意过散淡悠闲的生活。
(能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古诗歌仿真押题练(一)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独不见李白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
风催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流泪,款款深情,感人至深。
2018诗歌鉴赏专项训练:雨后赠斯远
2018诗歌鉴赏专项训练:雨后赠斯远(5)雨后赠斯远赵蕃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注】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
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号涧泉)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
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
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诗宗黄庭坚。
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
谥文节。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句“已是霜凝更雨湿”,交代赠诗的时节和天气,渲染了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凄楚。
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虚实结合,说虽然草木依旧枯萎,但梅花一定会悄然开放。
c.“穷日日”“遍村村”,从时空角度强调新春发现之难,表现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与信念的坚定。
D.尾联写诗人在收到朋友斯远寄来的新诗之后,擦亮眼睛,振奋精神,一改昏沉之态,连忙回诗相赠。
E.本诗巧妙地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诗人对新春的渴望和希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2.古人评价首联中“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为“一篇之警策”,说它“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中的“警策”与“哲理”。
(6分)1.AD(A项,“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错,诗人于初春时节写诗赠友,借自己寻春觅春的执着坚定,表达对时政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生活的殷切期待和无限希望,开篇的景物描写,从情景关系来看属于“以哀景衬乐情”。
D项,曲解诗意,尾联大意说的是,诗人拭目以待,期盼朋友斯远的诗作,希望得到友人的理解和鼓励。
2.示例:(1)警策:“春其渐起但无痕”这句意思是说,春天正逐渐临近,只是还没有全部显露出来,表现了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精神,感情细腻,寓意深远,为全诗定下明朗向上的基调。
(大意如此即可,3分)(2)哲理:希望往往孕育在艰难困苦之时;对未来应充满信心;对新生事物应多加合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诗歌鉴赏2018全国卷高考真题及几道练习题共22页文档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诗歌鉴赏2018全国卷高考真题及几道 练习题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2018上海二模诗歌鉴赏汇编(含答案)
【宝山】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唐]岑参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12.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
(1分)A.咏史咏物B.边塞怀古C.边塞送别D.送别咏史13.对诗歌前八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常”、“千”、“万”都从空间描写雪景。
B.“卷”、“逐”既写雪的威势又喻敌军压境。
C.“兼汉月”、“照”写雪的永恒和雪的光华。
D.“鸟飞绝”、“马蹄滑”用拟人而移情入景。
14.诗歌划线部分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5分)12.(1分)C13.(2分)C14.(5分)答案示例划线部分的“晻霭”([ǎn]:〔~蔼〕a.昏暗不明,)、“阑干”两句,以夸张的笔墨勾勒出磅礴瑰奇的雪景,突出寒冷,与“正是天山雪下时”一起,写送别环境和萧治归京的艰辛,更写边关将士艰苦生活,既表达对友人路途的关心和依依惜别之情,也烘托将士守卫边疆的英武形象和坚韧意志。
“将军”“都护”两句互文,直写边地将士的苦寒生活。
最后以赠别的礼物傲雪松枝托物言志,并用“惟有”强调,是激励对方也是表达边关将士的志愿;保家卫国的品性坚贞不渝。
评分说明怎样表达”3分;“思想情感”2分【崇明】将进酒(唐)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①坟上土。
【注释】①刘伶:魏晋时期名士。
“竹林七贤”之一,嗜酒不羁。
13.本诗与下列高中教材所学诗歌体裁相同的一项是()(1分)A.《登楼》(唐·杜甫)B.《咏史》(晋·左思)C.《从军行》(唐·王昌龄)D.《书愤》(宋·陆游)14.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2分)A.瑰丽奇崛B.含蓄隽永C.激越高亢D.清新雅致15.本诗结尾两句与前部分内容形成强烈反差,有力地表现了主题,请做简要分析。
2018届高三古诗鉴赏试题24道题(含答案)
2018届高三古诗鉴赏试题高三语文备课组吴国秀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2.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
②西山寇盗:指吐蕃。
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3.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
“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
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D.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2018西城二模诗歌鉴赏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 征人们已上船,他们所骑之马围着旌旗悲 哀嘶鸣,好像它们也知留恋故土。马犹如 此,人何以堪。表面上在写马,实际上是 对上面写人场面的有力衬托和补充。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 • 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下句写擒获张安国带义军南下 。“锦襜突骑 ”,即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 。 辛弃疾等回到海州,听到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人,义军溃散 。他立即在海州组织五十名勇敢义兵,直趋济州(治今山东巨野)张 安国驻地,要求和张会面,出其不意,把张缚置马上,再向张部宣扬 民族大义,带领上万军队,马不停蹄地星夜南奔,渡过淮水才敢休息 。到临安把张安国献给南宋朝廷处。辛弃疾这种精忠报国、智勇过人 的传奇般的英雄行为,在封建社会的文人中是独一无二、值得赞叹的 。这首词的上片写的就是上述作者这段出色的经历 。
定向审题
• 同样的意象:春花和春风 • 不同的情思:憎恶与反感 轻松与喜悦 • 结合诗句:如何运用意象和词语表达情感 不同点:按诗题分别作答
陈词中作者对春花而有“鹃啼血”的悲伤感,并劝春 花不要开在血腥的战场上,而应与好楼台相映,这是美好 的风景;又对春风说不要在战场吹动战旗,而应送鲜美的 鲥鱼过江,这是惬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 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高诗中作者寻友途中沐春风看春花,春光明媚、风景 优美,表达了作者对春景的沉迷喜爱。
2018西城二模
saduo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8题。 虞美人•无聊 陈维崧① 无聊笑拈花枝说,处处鹃啼血。 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 开。 倚楼极目深愁绪,更对东风语。 好风休簸②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 江东。 【注】①陈维崧: 江苏宜兴人,明末清 初词人。本词以发生在川陕地区的战 争为写作背景。 ②簸:摇动。
2018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有答案解析和诗歌翻译共8页
2018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有详尽解析白话翻译)二、诗歌鉴赏(共7题;共59分)一、(2018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二、(2018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2018年全国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2018高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题.doc
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题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析之。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贺铸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喈黄鹏。
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
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1052-1125),字方回,北宋词人。
自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作者志向远大,才气纵横,但仕宦四十年,一直沉沦下僚。
词的下片写了哪些生活细节?蕴涵了词人怎样的感情?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青州兴龙寺老柏院张在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日几回。
唯有君家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回答。
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渡黄河谢榛①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注:①谢榛,明代诗人,终身未能入仕。
“空外棹歌声”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週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来鹄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7. (2014安徽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答:(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答:8\.(山西省忻州一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长治二中四校高三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2018年上海市中考二模诗歌赏析汇总[答案]
2018年上海市中考二模诗歌赏析汇总[答案]; 2018年二模诗歌赏析汇总;嘉定、宝山(18-2):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这首词作者是______(朝代)人,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抒发了出猎时威武豪迈的壮志豪情。
B.作者抒发了出猎时不可一世的壮烈场面。
C.作者抒发了失意时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
D.作者抒发了得意时为国立功的急切心情。
6.(2分,每空1分)苏轼在密州打猎7.(2分)C崇明(18-2):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6.词中“”一字表达了作者悲愤、不甘的情感。
(2分)7.下列诗句中与《诉衷情》所表达的感情最相似的一句是(2分)A.可怜白发生。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C.欲说还秋,却道天凉好个秋。
D.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 空(2分)7. A(2分)奉贤(18-2):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 “孤蓬”喻指。
(2分〉7.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青山”“白水”描绘了色泽明丽的送别场景。
B.借“浮云”、“落日”,抒发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C.借写“班马”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不舍之意。
D.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6.(2分)远行的朋友7.(2分) D黄浦(18-2):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018诗歌鉴赏专项训练:悲秋
2018诗歌鉴赏专项训练:悲秋悲秋黄公度①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②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③儿女悲。
【注】①黄公度,宋高宗绍兴八年举进士第一,曾任秘书省正字,时秦桧当权,因贻书台谏官言时政,被加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②别浦,通往大江的水河汊。
③楚人,指宋玉,他的《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等悲秋的辞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点题,以“西风”点秋,以“怅望”点悲,展现出诗人在西风萧瑟中,独立书斋怅然想望的画面。
B.颔联描写了一幅渺远迷蒙的景象,映衬诗人抑郁孤寂的心境。
叠词的使用,突出了景物的层次性。
c.颈联写山鸟乐晴、井梧知寒,对比分明,暗含对朝廷中一些官员安于享乐,无意收复失地的批判。
D.前三联景中见人,诗人因时节变迁想到了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展示出一个忧思者的气度和抱负。
E.全诗通过简洁普通的形象和平淡直白的语言,来表现秋的的意境,表达诗人复杂的感情,耐人寻味。
2.尾联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其中“感慨”一词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直抒胸臆、用典抒情。
①对秋意寒凉,时节变迁的感伤。
②对国家时局动荡,危机暗伏的忧虑。
③对自己空有忧国之情、报国壮志,却不受赏识,无从施展的悲哀。
④对朝廷中某些人安于一己享乐,排挤打压正直之士的抨击。
【赏析】【注释】①别浦,通往大江的小河汊。
②楚人,指宋玉,他的《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等悲秋的辞句。
【赏析】悲秋是唐宋诗词的一个重要题材,诗人们往往以之诉离情,写别恨,寄愁思,多作“儿女悲”,其中不乏名篇佳什,但象这一首借悲秋抒发忧国之思的,却并不多见。
采用“感情物化”式的化虚为实的手法是这首诗的特色。
所谓“虚”,是思想感情;所谓“实”,是景物形象。
一是从情绪引起的反应来表现,如“怅望”,“感慨”等,是伤时忧国的引起的反应。
二是“物化”的手法,如以“西风”,“别浦”,“寒声”等来渲染气氛,映衬心境。
2018诗歌鉴赏高考题附带解析
2018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1-2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2018语文高考习题之诗歌鉴赏练习
2018语文高考精编习题之诗歌鉴赏(一)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千秋岁•水边沙外①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幕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②。
携手处,今谁在?日边③清梦断,镜里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本词作于诗人因元祐党社祸被贬期间。
②指作者当时在京师供职秘书省,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 鹓鹭,谓朝官之行列。
③日边,典出《世说新语》,喻京都帝王身边。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 开头四句描写了一派热闹的城郊早春风光,以乐景衬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B. “忆昔西池会”现两句,追忆当年与同僚飞车赴会的盛况,抚今追昔,词人发出“今谁在”的凄怆悲呼。
C. “日边清梦断”指诗人白日梦断,词人越是忆念昔年帝京携手共游旧事,越意识到往日不可回,愁苦无限。
D. “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广之深。
E. 全词语言清丽俊逸,情韵天成,画面凄美,无限凄楚哀怨的情思溢于词表,感人至深。
2•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愁?请结合全诗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11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 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 颔联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它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是她的与人为乐,她的朴实。
D. 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诗歌鉴赏专项训练(2)(1)李太白杂言(节选)【宋】徐积乃知公是真英物,万叠秋山清耸骨。
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
戴乌纱,著宫锦①,不是高歌即酣饮②。
饮时独对月明中,醉来还抱清风寝。
【注】①《唐才子传》记载: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
”②高歌酣饮:杜甫《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节选部分第一句承接前文,给予了李白高度的评价,指出李白是真正的杰出人物。
B.“万叠秋山清耸骨”比喻新奇,耸峙的万叠秋山生动地刻画出作者心中诗仙的伟岸。
C.诗人借描写春风得意时李白戴乌纱、穿宫锦和痛饮高歌来展现了李白的高傲和狂放。
D.“饮时独对月明中”化用李白名篇《静夜思》和《将进酒》,赞颂了李白的卓尔不群。
E.“醉来还抱清风寝”借描写李白醉酒之后抱清风酣然入眠来表现了李白的豪迈俊逸。
2.诗人以诗论诗,“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5分)C D(选对一项得3分,选对两项得5分)C“春风得意”时有误。
D“饮时独对月明中”化用的是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2.(6分)①李白和杜甫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2分)②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明显不同,杜甫如志在千里的老骥,李白如横空高飞的霜鹘;(2分)③老骥难以追上霜鹘,可见李白诗才远胜杜甫。
(2分)【赏析】(1)真英物:杰出的人物。
《晋书·桓温传》:“生未期(一年),太原温峤见之,曰:‘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
’及闻其声,曰:‘真英物也!’”。
(2)杜甫:与李白同时,小于李白十一岁。
杜甫诗集中有赞颂和怀思李白的诗篇近二十首。
(3)乌纱:乌纱帽。
宫锦:宫锦袍。
李白在江南,穿宫锦袍戴乌纱帽,饮酒行吟。
(4)高歌酣饮:杜甫《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全诗如下:噫嘻欷奇哉!自开辟以来、不知凡千万年,至于开元间,忽生李诗仙。
是时五星中,一星不在天。
不知何物为形容,何物为心胸,何物为五脏,何物为喉咙?开口动舌生云风,当时大醉乘游龙。
开口向天吐玉虹,玉虹不死蟠胸中,然后吐出光焰万丈凌虚空。
盖自有诗人以来,我未尝见:大泽深山,雪霜冰霰,晨霞夕霏,万化千变。
雷轰电掣,花葩玉洁,青天白云,秋江晓月。
有如此之人,有如此之诗!屈生何悴?宋玉何悲?贾生何戚?相如何疲?人生何用自缧绁,当须荦荦不可羁。
乃知公是真英物,万叠秋山清耸骨。
当对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
戴乌纱,著宫锦,不是高歌即酣饮。
饮时独对月明中,醉来还抱清风寝。
嗟君逸气何飘飘,枉教谪下青云霄。
大抵人生有用有不用,岂可戚戚反效儿女曹!采蟠桃于海上,寻紫芝于山腰,吞汉武之金茎沆瀣,吹弄玉之秦楼凤箫。
徐积这首《李太白杂言》,在歌颂大诗人李白的诗歌中,是一首绝唱。
当李白在世的时候,任华曾写过一首《杂言寄李白》的歌行,对李白倾吐了高度的仰慕之情,塑造出诗人傲岸、丰满的形象。
而徐积这首杂言诗,除了深情地赞美李白以外,更称誉李白为乾坤开辟以来,最神奇、最俊逸、最有气骨的英杰,呼之为“诗仙”,尊之为“真英物”。
与任华所作的诗相比,更有特色。
全诗可分为五段。
开头从“噫嘻欷奇哉……忽生李诗仙”为第一段。
以惊叹的口气领起全诗,赞誉李白的出生,是从天地开辟以来至唐代开元年间(713—741)的奇迹。
作者认为这样的奇才,这样的英杰,是五星中的一颗亮星来到了人间。
“是时五星中,一星不在天。
”这两句承上启下,展开了下面第二段的九句:“不知何物为形容……然后吐出光焰万丈凌虚空。
”这段前四句是神奇的四问,诗人感叹说:如此的诗仙,其外形容貌、其心胸、其五脏、其喉咙,究竟是何物所铸成?其形容有如山岳之高峻,心胸有如日月之光明,五脏有如百花的芳馨,喉咙有如珠玉的清声妙韵,显得十分灵异。
后五句是两层设想:作者设想诗仙一开口动舌,便生风云,因而可以在大醉的时候骑龙遨游;一开口向天便吐出玉虹,而玉虹必先蟠屈于诗人的胸中,然后才能吐出万丈凌空的光焰。
这段是从诗仙的本质和壮采奇思的源泉来写的,纯从空灵的虚处着笔;而在诗的第三段,则是以实证虚,引用众多的物象为比譬,使虚实相生,以见诗人用笔的不可羁勒,和他对人生不甘自为缧绁的卓异高风。
诗的第三段:“盖自有诗人以来……当须荦荦不可羁。
”前十一个短句,赞美自有诗人以来,未曾见过李白这样的诗人以及李白这样的诗作。
在李白的诗中,有深山、有大泽、有雪霜冰霰、有早晨的霞彩,有傍晚的云气,千变万化,异彩纷呈,不可端倪,不可尺度。
有时如雷轰电掣,有时如玉洁花妍,有时像青空飘浮的白云,有时如秋江澄洁的晓月,吞吐万象,胸罗四海。
自有苍生以来,未见有如此之人,如此之诗。
后六句“屈生何悴……荦荦不可羁”,作者认为:有了这样的诗人,这样的诗篇,屈原有什么憔悴?宋玉有什么悲伤?贾谊有什么忧戚?司马相如有什么疾困?他们的作品,都将为之失色;他们的忧虞,只是在人生的遭际当中,把自己自陷于人间世的尘网,而不知从磊落豪逸中自求振拔。
他们虽有绝代的才华,但缺乏诗仙李白那种不受尘网牵萦的逸气。
第四段为“乃知公是真英物……醉来还抱清风寝”八句。
前四句紧承前文进行小结,指出将屈原、宋玉、贾谊、司马相如和李白相比,李白是不可一世的真英物,他那清峻的诗人骨骼,仿佛耸峙着的万叠秋山。
把李白和当时也以能诗著名的杜甫相比,则杜甫如志在千里的老骥,李白如横空高飞的霜鹘,以老骥追霜鹘,是难以追及的。
后四句写李白富于豪迈俊逸之气,他在日常生活方面也不同于常人,他戴着乌纱帽,披着宫锦袍,不是高歌,就是酣饮。
他对月独酌,举杯邀月,“高吟大醉三千首,留著人间伴月明”。
醉了之后,就抱着清风酣然就寝,神完气足,啸傲红尘,这就是伟大诗国的诗人。
第五段为最后八句。
前四句:“嗟君逸气何飘飘……岂可戚戚反效儿女曹!”感叹诗人以如此的仙才,如此的逸气,在谪下青云之后,虽然几次承明见召,挥翰龙楼,但盛名为权贵所妒,竟不为时所用,离开长安,流落江湖。
作者认为诗人虽不用于时,但大名自有千古,正不必像平常儿女那样为诗人悲伤。
作者咏叹至此,又以这段后四句作为余文,设想诗仙自有更宽广的世界,他可以遨游八极,驰骋万里,或“采蟠桃于海上”,或“寻紫芝于山腰”,或“饮汉武金盘之玉露”,或“吹秦楼弄玉之凤箫”,则“将茹万世之清芬,视荣华如尘土,与宇宙而长存,御神奇而终古。
”那么诗人留给后人的,就不止“惊风雨”、“泣鬼神”、“咳唾成珠玉”的诗篇而已。
全诗从“神奇骏逸”四字着笔,充分地揭示了李白诗歌的词采壮浪,气到笔吞。
中间以屈原、宋玉、贾谊,司马相如和李白相比,用意不在于贬低这些大文人,而在于说明李白除具有惊才绝艳以外,更有其超逸于他人,不受人生拘束的一面。
诗人还以当时同享盛名的杜甫与李白相比,但杜甫的诗风和李白不同。
“老骥”与“霜鹘”之喻,也显得极为生动形象,不是故作李、杜优劣之论。
在历来歌咏李白的诗篇中,徐积的这首杂言诗,是具有独特思致的好诗。
(2)吹笛杜甫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
注: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由夔州移寓西阁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句扣题起兴,秋山静寂,皓月悬空,清风萧瑟,横笛数声,牵动诗人的心绪。
B.第二句使用反问,既写出了吹笛之人吹奏技巧的高妙,也写了自己满怀的乡愁。
C.颔联,实写悠扬宛转的笛音在风中传播,虚写明月映照关山的景象,实虚相生。
D.这中宵月明之际,听了这笛曲之后,胡骑就会北归,戍边将士也要南行返乡。
E.全诗运用烘云托月,由闻笛入手,多方铺垫,反复渲染,逐层推进,沉郁顿挫。
2.请简析尾联的表达技巧。
(6分)答案:1、BD(B原诗第二句使用了设问,D应当为诗人萌生了返乡的愿望)2、虚写,客居异乡的诗人想象故乡的风景;衬托,以杨柳之摇衬托自己的迟暮之悲,抒写怀乡之愁。
反问,结句以反问收束,表达内心无限感慨。
【赏析】①江总诗:“秋城韵晚笛,危树引清风。
”瀚曰:首句本此。
向秀《思旧赋》:“邻人有善吹笛者。
”江淹诗:“金映秋山。
”《南史·褚彦回传》:“初秋凉夕,风月甚美。
”②曹植诗:“借问谁家子。
”颜笺:“谁家,羡其善吹也。
”张正见诗:“还听呜咽水,并切断肠声。
”③【唐注】风月分作一联,从《龙池篇》得来。
《汉·历律志》:“律吕和矣。
”《长笛赋》:“律吕既和。
”切,谓其音凄切。
乐府横吹曲有《关山月》,《解题》云:《关山月》,伤离别也。
周王褒诗:“关山夜月明。
”④《晋·刘隗传》,刘畴避乱坞壁,贾胡百数欲害之,畴援笳而吹之,为《出塞》《入塞》之声,以动其游客之思,于是群胡垂泣而去。
《世说》,刘琨为并州刺史,胡骑围之数重。
琨夕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凄然长叹,中夜奏胡笳,贼皆流涕,人有怀土之思,向晚又吹之,贼并弃围奔走。
周弘让《长笛吐清气》诗:“胡骑争北归,偏知别乡苦。
”杨慎曰:字书:疾趋曰走,上声。
驱之走曰走,去声。
北走关山,疾走之走也,如《汉书》“北走邯郸道”之走。
胡骑北走,驱而走之也,如《汉书》“季布北走胡”之走。
两音不同。
⑤《古今注》:“《武溪深》,乃马援南征之所作也。
援门生爱寄生,善吹笛作歌以和之,名曰《武溪深》。
”《武溪深》词:“嗟哉武溪一何深,飞鸟不敢度,走兽不敢临,嗟哉武溪多毒淫。
”颜廷榘曰:武陵曲,即《武溪深》。
梁简文帝诗:“但歌聊一曲。
”⑥故园,指杜陵。
《宋书》:晋太康末,京洛为折杨柳之歌,有兵革辛苦之词。
《演繁露》:笛亦有《落梅》、《杨柳》二曲,今其词亡不可考矣。
《旧唐书·乐志》:梁乐府《胡吹歌》云:“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此歌词元出北国之横笛。
颜笺:笛有《关山月》、《武溪深》、《折杨柳》及《胡笳声》,皆清商曲也。
郭浚曰:此诗句句凄远,咏物绝调。
蒋一梅曰:绝大手笔,声律极细,然有对意不对词,对词不对意者。
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甫由夔州移寓西阁时,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
黄鹤注:梁权道编在大历元年。
按诗云“胡骑中宵堪北走,”当指吐蕃而言。
《通鉴》:永泰元年,吐蕃与回纥入寇,子仪免胄释甲,投枪而进,回纥酋长皆下马罗拜,再成和约。
吐蕃闻之,夜引兵遁去。
即此事也。
首联扣题起兴,由听到吹笛声而引发感怀。
秋山静寂,皓月悬空,清风萧瑟,横笛数声,牵动万千愁思。
《风俗通》说:“笛,涤也,所以涤邪秽,纳之雅正也。
”在山水、羁旅诗中,笛有着广泛的表情达意的动能,最常见的是牵引怀乡的情愫。
又《乐府杂录》载:笛者,羌乐也。
古笛曲广为流传的有《落梅花》、《折杨柳》、《关山月》等,皆为思乡之作。
月明风清的秋夜,本是适于亲人故友欢会的良辰美景,而今夜,这凄恻哀伤、声声彻耳的“断肠声”,却只能使人更感寥落、凄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