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谈学习

合集下载

孔子教导弟子学习的六大方法

孔子教导弟子学习的六大方法

孔子教导弟子学习的六大方法孔子是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对于教导弟子学习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法和原则。

以下是孔子教导弟子学习的六大方法:1.明心见性:孔子认为学习的第一步是要明晰自己的内心和本性。

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够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升自己。

他常常说:“君子之学也,言立而立,言行立而行。

”2.博览群书:孔子强调广泛阅读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他鼓励弟子们读书,认为通过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可以拓宽知识视野,增加见识和理解力。

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也反映了他对于抱有开放心态去学习的重视。

3.论辨思辨:孔子注重辩论和思辨的能力培养。

他希望弟子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并且能够与他人进行讨论和辩论。

他常常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他认为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掌握,还包括对问题的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培养。

4.敬重仁道:孔子教导弟子学习要以仁德为核心,注重道德修养。

他强调要善良、宽容、敬重他人,提倡以德行来引导自己的行为。

他常常说:“主忍恕,制诚无疆也。

”他相信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和发展自己。

6.实践应用:孔子认为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

他相信只有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才能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他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他强调要主动去学习和实践,通过实践来丰富知识和增加经验。

总而言之,孔子教导弟子学习的方法包括明心见性、博览群书、论辨思辨、敬重仁道、归纳整理和实践应用。

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古代的教育,也对于现代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3年孔子关于学习名言

2023年孔子关于学习名言

2023年孔子关于学习名言2023年孔子关于学习名言11.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季氏》【释义】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也不学习,这种人是最下等的了。

”2.子曰:“吾十有五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释义】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上立身处世站稳脚跟,四十岁上学识多起来遇事不致迷惑,五十岁上知道了上天赋予我的使命,六十岁上对听到的言论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上怎么想就能怎么做,而不会越出规矩。

”3.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释义】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反复思考,结果却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释义】孔子说:“只一味读书而不知思考,就容易受骗;只一味思考而不去读书,仍然不能解除疑惑。

”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释义】孔子说:“我做学问的急迫感,就像追赶什么东西唯恐赶不上那样,而赶上了还又怕失掉。

”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释义】孔子说:“对学得的只是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到,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怒,不是个有修养的君子吗?”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释义】孔子说:“温习旧有的知识时,能有新的体会、新的见解,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释义】孔子说:“君子在饮食上不要求饱足,居住上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主动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孔 子谈学习:思考与学习的平衡

孔 子谈学习:思考与学习的平衡

孔子谈学习:思考与学习的平衡学习,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在历史的长河中,众多先哲都对学习发表过深刻的见解,其中孔子的观点尤为引人深思。

孔子,这位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影响了世世代代的学子。

对于学习,孔子强调了思考与学习之间的平衡,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简洁而深刻地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如果只是一味地学习而不加以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反之,如果只是空想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有着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去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

书籍、网络、课堂等,都是我们学习的途径。

然而,单纯地将大量的知识塞进脑袋里,并不能真正称之为学习。

比如,我们在学校里学习数学公式、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如果只是机械地背诵,而不去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意义,那么当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无法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这就如同一个仓库,虽然堆满了货物,但如果没有进行整理和分类,需要的时候就很难找到合适的东西。

思考,则是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通过思考,我们能够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以学习数学为例,当我们掌握了一个定理后,通过思考其证明过程,能够更好地理解定理的本质,进而能够举一反三,解决更多相关的问题。

思考还能够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局限性,激发我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孔子所强调的思考与学习的平衡,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但如果只是盲目地跟随培训和教程,而不思考如何将其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就很难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学术研究中,学者们需要广泛阅读前人的研究成果,但如果只是重复他人的观点,而不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创新,就很难推动学术的进步。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思考与学习的平衡呢?首先,要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要主动去探索、去提问。

2020年收集整理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还有意思

2020年收集整理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还有意思

收集整理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还有意思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
解释:学习的时候不能光一味的学习新的东西,我们要经常的复习下学过的东西,这样做才是非常开心快乐的事情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解释:去复习旧的东西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新的道理,这样以来你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解释:一味的学习不懂得思考的人会变得僵硬,只会思考不懂得学习的人会落后与别人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解释:孔子学习名言我教给你了很多的知识,如果你学会了知道了就是知道了,如果你没有学会不知道那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智慧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解释:把辛辛苦苦学到的东西放在自己的心里,勤奋的学习就不会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也不会倦怠,对于这样来说我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解释:三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一个人是我的老师,我们可以把好的东西学到,然后把不好的东西改掉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喜欢知识的人不如爱知识的人,爱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的人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过去的一切就好像这流水一样,每天不分昼夜的流动着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内容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内容

一、关于学习得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就是关键。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懂得某种学问不如喜爱它,喜爱它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

即真正爱好学习得人,为学习而快乐得人才能真正学好。

孔子赞扬得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得乐观精神。

其次,学习要有踏踏实实得精神。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把所学得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即学习要默默地记住学到得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有志于探求真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羞耻得读书人,就是不值得跟她进行讨论得。

即读书得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文:能力不够就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您就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

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

孔子自己就就是这样得人。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您为什么不样说,她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得老师。

我选择她善得方面向她学习,瞧到她不善得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得缺点。

即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她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同时,孔子提倡与赞扬“不耻下问”得学习精神。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就是以谓‘文’也。

”译文:聪敏而又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得人请教瞧作羞耻,因此称她为‘文’。

二、关于学习得方法孔子在与弟子得交谈中多处强调复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学习了知识按一定时间去温习,不也高兴吗?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的读书观点

孔子的读书观点

孔子的读书观点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读书观点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孔子读书观点的总结:
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非常重视好学、谦虚、诚恳的品质,认为这些品质是学习的基础。

他教导学生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即要勤奋学习,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2.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同时也要愿意不断探索和学习。

他还教导学生要诲人不倦,即要有耐心、恒心和热情去教导他人,不厌其烦地传授知识。

3. 博学多才,由博返约。

孔子鼓励学生要广泛学习各种知识,以便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种学问。

同时,他也强调要由博返约,即通过广泛的学习,最终回归到简单、精炼的本质上。

这种思想体现了孔子主张博学多才、注重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

4. 学思结合,知行合一。

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应该相互结合,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进行思考和总结。

同时,他也强调知行合一,即知识和实践应该相互结合,学习的成果应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5. 温故知新,举一反三。

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回顾和复习已学过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同时,他也强调要举一反三,即通过学习一个知识点,能够引申出其他相关的知识点,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总之,孔子的读书观点强调了学习的态度、方法、实践和应用等方面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注重全面素质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些观点对于后世的教育和学习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孔子对学的论述

孔子对学的论述

孔子对学的论述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像我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后,那种开心的感觉呀!比如我做完数学作业,再复习一遍那些知识点,哇,感觉自己可真棒呢!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不就像我复习旧知识的时候,总能发现一些新的理解嘛!有次我复习语文课文,突然就对其中的一个道理有了更深的领悟,太神奇啦!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哎呀,就像我有时候读书,光读不想,那不就糊涂啦!有次我读故事书,只看情节,后来妈妈问我讲了啥,我都答不上来,这就是没思考呀!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就好像我遇到不会的问题,大胆说不知道,然后去请教别人,这才是聪明呢!有次课堂上老师问一个问题,我不会就举手说不知道,然后听老师讲解后就懂啦!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多像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的时候呀,他们每个人都有我能学习的地方呢!比如我的朋友画画特别好,我就能向他学习呀!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我要是有不懂的问题问弟弟妹妹,也不丢人呀,这就是好学嘛!有次我不懂一个游戏怎么玩,还问了妹妹呢!7.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就像我默默记住知识,怎么学都不觉得厌烦,还很乐意教别人呢!我给同学讲题的时候就可开心啦!8.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也不是天生就什么都知道呀,我喜欢古代的知识,努力去追求才知道的呀!比如我对历史故事感兴趣,就努力去读很多相关的书呢!9.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就好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会失去呀!就像我学钢琴,总怕自己跟不上进度呢!10.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有时候光想不学习可不行呀,就像那次我想一道数学题,想半天没想出来,还不如去看书学习呢!。

孔子治学态度

孔子治学态度

孔子治学态度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名人,他的治学态度对于后世的学习和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以下是从五个方面阐述孔子的治学态度:1.勤奋好学孔子非常重视学习,他认为学习是一种不断进步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因此,他始终保持着勤奋好学的态度,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他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

2.实事求是孔子治学的一个态度是实事求是。

他认为学习应该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依据,不盲目相信传闻和传说。

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实践和验证,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3.谦虚谨慎孔子非常谦虚谨慎,他认为学习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能有半点骄傲和自满。

他曾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知识的谦虚态度和对自我认知的清晰认识。

在治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和进步。

4.博学多才孔子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的学问涵盖了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

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学习者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多种才能,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培养多种才能。

5.诲人不倦孔子非常热爱教育事业,他对待学生总是诲人不倦、耐心细致。

他认为教育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应该尽心尽力地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

在今天的教育中,我们也应该秉持这种诲人不倦的态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总之,孔子的治学态度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勤奋好学、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博学多才和诲人不倦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教育水平。

孔 子谈学习:实践出真知,乐在其中

孔 子谈学习:实践出真知,乐在其中

孔子谈学习:实践出真知,乐在其中孔子,这位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法至今仍深深影响着我们。

在孔子的诸多论述中,对于学习,他强调了实践出真知以及在学习中寻得乐趣的重要性。

实践出真知,这一观点在孔子的言论中有着明确的体现。

孔子认为,仅仅依靠书本知识和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知识和智慧需要通过实践来获得和验证。

比如说,学习礼仪规范。

如果只是熟读各种礼仪的条文,而不去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那么就无法真正理解礼仪的内涵和意义。

只有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亲身去遵循礼仪,才能体会到礼仪对于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秩序的维护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再比如学习射箭。

射箭不仅仅是掌握拉弓、瞄准的技巧,更要在实际的射箭过程中,不断调整姿势、力度和心态,才能提高射箭的水平。

而且,通过射箭这一实践活动,还能培养一个人的专注力、耐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孔子还提倡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的政治事务来学习治理国家的方法。

他认为,只有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如何制定政策、如何管理民众、如何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

这种实践出真知的理念,让学习不再是空洞的理论堆砌,而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具有了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而乐在其中,则是孔子对于学习态度的一种倡导。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件让人感到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一种痛苦的负担。

当一个人对学习充满兴趣和热情时,他会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积极地思考问题。

这种内在的动力会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和持久。

比如,一个对历史感兴趣的人,会主动去阅读各种历史书籍,研究不同时期的人物和事件,甚至会为了弄清楚一个历史谜团而废寝忘食。

在这个过程中,他并不会觉得辛苦,反而会因为每一次新的发现和理解而感到无比快乐。

孔子自己就是一个乐学的典范。

他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无论是音乐、礼仪、还是政治,他都充满了热情和好奇。

他曾经说过:“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种对学习的热爱和投入,让他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和快乐。

从《论语》看孔子的学习之道

从《论语》看孔子的学习之道
3.见贤思齐,以多问寡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可以效法的人,选择它的优点而学习,看到它的缺点而自我检查自己如有就予以改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的内容
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孔子说:“立志要高远,行为要坚守道德,要富有仁爱精神,娴熟地掌握技艺”。
“道、德、仁、艺”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构成,也是他提出的教育学习的内容。“志于道,据于德”体现了精神思想方面的要求,“依于仁,游于艺”体现了生活处世方面的要求,由此可看出孔子倡导的是全面的学习,既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习,也包括精神思想的提升,这在我们今天的教育就体现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学习需要向他人学习,需要交流、探讨,遇到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我们不能嫉妒而是要向他学习,对于别人的优点、长处我们不能打压而要努力学习、弥补,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不能自卑而要奋起直追、努力超越。
4.勤奋有恒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译文:孔子对颜渊说:“可惜呀!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
学习也具有选择性,学习歪理邪所、迷信谬论,不仅不能促使自己进步,反而会毒害自己,是自己走向歧途,危害他人和社会,一次在学习是要对说学知识进行筛选,吸收那些有益的知识,摒弃那些歪理邪说、谎言谬论。
3.温故知新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已经学过的要经常温習,这样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就可以为人师了。”
一、什么是学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在生活中运用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思想、观点,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孔子教导弟子学习的六大方法

孔子教导弟子学习的六大方法

孔子教导弟子学习的六大方法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教导对于后世的教育影响深远。

孔子对于学习的方法论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总结了六大方法,来帮助弟子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第一,学而时习之。

孔子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的循环过程,通过反复的复习和练习,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才能真正将知识变为自己的财富。

第二,悉听则明。

孔子强调学生要善于倾听,尤其是对于有经验和智慧的长者的教诲,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只有静下心来倾听,才能真正理解他人的观点,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第三,不耻下问。

孔子主张学生要善于发问,不懂就要勇于请教,不要因为面子问题而留下疑问。

他认为只有通过提问才能够追求真理,只有敢于发问才能够深入思考和理解。

第四,固执己见。

虽然孔子主张虚心向他人学习,但他也强调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坚持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只有在自己经过思考和理解之后,才能真正接受和应用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去。

第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孔子强调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交往对象,和有才华、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交往,借鉴他们的言行举止和学习方法。

他认为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会受到良好的影响,和不良的人在一起则容易受到坏的影响。

第六,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主张学生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发掘他人的优点并进行学习借鉴。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能够从他人身上找到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智慧。

孔子的这六大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首先,学而时习之的方法告诉我们学习需要不断地复习和巩固,要注重实践和运用。

其次,悉听则明的方法告诉我们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教导和建议,广泛接触各种观点和思维方式。

再次,不耻下问的方法教会我们要敢于发问和求助,永远保持学习的谦逊和虚心。

然后,固执己见的方法告诉我们要有独立思考和坚持自我的能力,不盲从和妄下结论。

此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方法教会我们要选择合适的交往对象,并从他们身上学习,获得积极的影响。

论语中孔子谈自己好学的句子

论语中孔子谈自己好学的句子

论语中孔子谈自己好学的句子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译文: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译文: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可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陷入邪说)有害危险。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5、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

可以无大过矣。

”——《论语•述而》译文:孔子说:“如果能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去学习《周易》,便可以不再有大的过错了。

”6、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寐,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译文:我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全部用来思考,但没好处,不如学习啊。

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泰伯》译文:做学问就像追赶什么东西似的,唯恐赶不上,学到知识还恐怕丢掉了。

8、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译文:孔子说:”他聪明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

孔子教导弟子学习的六大方法

孔子教导弟子学习的六大方法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他在长期的学习和教育实践中,对如何好好学习这一问题有深切的体会,对学习的规律有较为科学的把握,对学习的辩证法也有相当精到的总结。

一、学而时习“学”就是接受教育,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习”就是对已学过的知识反复地学,如鸟之反复练翅。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学的同时及时地、时常地进行温习、练习,是令人高兴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只有“学而时习”,才能对所学内容不断加深理解,熟练掌握,产生“说”的效果。

这是孔子从学习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

二、学思并重孔子认为学习必须与思考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学,也要重视思,二者不可偏废。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机械练习,而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如果只是一味地学而不加以思考,就会迷惘不解。

但思考又不能是离开学的冥思空想,而要以学为基础。

孔子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只是冥思空想而不学习,那是“无益”的。

只有把学与思辩证地结合起来,在学的同时积极地进行思考,把思考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甚至升华所学内容。

所以孔子在教学实践中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倡导启发式教学,要求学生独立地积极地进行思考,能做到举一反三,“告诸往而知来”。

四、下学上达孔子主张博学,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学习。

学习文献、书本知识,善于“温故而知新”;多闻多见,“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多问,有疑则“疑思问”,不懂则“每事问”,还要“不耻下问”;多行,则“敏于行”或“敏于事”是“好学”的表现,并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总之,要多方面求知以达到博学。

但博学又不能漫无目标、漫无条理地学,而要学有主旨、学有所归,要“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以“礼”作为主旨和要领来引导博学,使博学归约于礼。

其弟子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论语中对好学的理解

论语中对好学的理解

论语中对好学的理解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经典之一。

其中,对于好学的态度一直是孔子非常强调的,他认为好学是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基本要求之一。

下面将从论语中的几个章节中,探讨孔子对好学的理解。

孔子在《学而篇》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学习的肯定和推崇。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同时,他还提出了“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等观点,强调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他认为,学习不仅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还要善于总结和反思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

在《为政篇》中,孔子再次强调了好学的重要性。

他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这句话意味着,好学是接近于知识的,努力实践是接近于仁爱的,知道自己的过错是接近于勇敢的。

这句话表明,好学是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的基本要求之一,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能力。

孔子还在《公冶长篇》中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

他认为,学习不仅要有积极的态度,还要有深入的思考。

只有通过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才能把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他还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他对学习的乐趣的肯定。

他认为,学习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也是一种乐趣和享受。

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境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述而篇》中,孔子强调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意味着,虽然巧嘴巧舌能够让人心悦诚服,但真正的仁爱之心却很少见。

孔子认为,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

他还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不远。

”这句话意味着,道德修养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践行道德,实现自己和他人的共同进步。

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名言

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名言

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名言篇一:谈孔子的学习的态度谈孔子的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一个好的学习态度是很重要的,这在论语这本书中被多次提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学和思都是缺一不可的。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学习不要感到厌烦,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其次,在学习的时候,不能不懂装懂。

学习的态度要诚实。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三,学习态度要谦虚,自己总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取长补短。

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认为,复习也是很重要的。

在对以前知识的复习中,还可以领悟到新的知识。

在论语的第一页,孔子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说明孔子认为,学习是很有趣的,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学习,才能考出好成绩。

同学们不要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其实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很重要的。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到别人好的地方,我们要学习。

看到别人不好的地方,就反省自己有没有,有的话就努力改正。

这表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成功=99%的汗水+1%的灵感,这是爱迪生的一句名言,而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的言论自己虽然聪慧,但也要去努力学习,在求学的过程中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这些都是孔子的学习态度,我们需要向他学习刘有亮篇二:孔子名言警句孔子名言警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学习态度:1.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方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交友:1.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从《论语》看孔子的学习之道

从《论语》看孔子的学习之道

从《论语》看孔子的学习之道————读《论语》的感悟《论语》全书共二十篇,一万余字,但书中包含了政治、教育、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和智慧,《论语》中包含的思想和智慧虽然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但其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辉,对当下社会和个人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下面分享一下《论语》中有关学习方面的思想智慧以及个人对此的感悟和体验。

一、什么是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在生活中运用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思想、观点,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孔子是一位智慧之人,他的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学习,《论语》开篇便向我们提出了孔子的学习之道,我个人认为孔子关于学习在此至少向我们阐明了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第一,学习是学和习的统一,即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第二,学习不能无友,即学习需要与他人交流探讨,这也是知识的重要来源。

孔子所谈到的学习在今天仍然是我们重视和倡导的,在当前的教育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实就是孔子所倡导的“学而时习之”;我们强调在学习中要交流互动,要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容忍他人不同的不同观点,其实就是对孔子“学习不能无友”观点的继承与发展。

令人惋惜的是,我们的先哲在两千多年前就为我们指明了学习之道,但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视而不见,在历经许多波折、挫折之后才重新审视它,发现其价值。

二、学习的内容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孔子说:“立志要高远,行为要坚守道德,要富有仁爱精神,娴熟地掌握技艺”。

“道、德、仁、艺”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构成,也是他提出的教育学习的内容。

“志于道,据于德”体现了精神思想方面的要求,“依于仁,游于艺”体现了生活处世方面的要求,由此可看出孔子倡导的是全面的学习,既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习,也包括精神思想的提升,这在我们今天的教育就体现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孔子的学习观及给我们的启示

孔子的学习观及给我们的启示

孔子的学习观及给我们的启示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多次直接谈到学习问题。

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意思是说,君子吃饭不贪求过饱,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时时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鲁哀公问孔子,他的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很好学,他从来不拿别人出气,不犯同样的过错(《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正因为这样,孔子进一步指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述而》)可见,孔子把学习主要定位在做人方面,定位在道德修养方面,定位在现实行为方面。

在孔子看来,书本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道德的学习与实践。

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就是说,青少年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馀力,就要用来学习文献知识。

显然,孔子更强调的是品德的学习,即德行优于知识,行为先于语言。

孔子的学生子夏对这一思想理解得颇为透彻,他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学而》)意思是说,重视德行替代重视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力而为,为君主做事能有献身精神,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能讲信用,这样的人即使说没有专门学习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了。

孔子在自述其成长过程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他认为“学”是修身之本,是一切美德的基础,自己是通过“学”才不断成长的。

所以,“学”就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为了把自己从无知蒙昧、低级趣味中摆脱出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孔子论学习

孔子论学习

孔子论学习一、有志于学习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二、学习正道7.21 子不语怪,力,乱,神。

19.7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三、学习诗歌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6.13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 '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17.9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四、学习要读书11.25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

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五、向古人学习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六、向贤人学习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22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

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3.15 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处,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七、要博学2.12子曰:君子不器。

”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7.28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孔子怎样阐述学习的正确态度

孔子怎样阐述学习的正确态度

孔子怎样阐述学习的正确态度?《论语》感悟(一六九)原文: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8.17 孔子说:“学习好像生怕赶不上,又怕丢失了。

”感悟:孔子认为,学无止境,做学问永远不能有满足的时候;学习过的东西,总是害怕失去它,必须经常复习。

因此,只有采取勤奋好学、实事求是、以古为师、择善而从的正确学习态度,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1、勤奋好学什么是好学?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第一),不追求生活的安逸,多做事、说话谨慎,向实践学习,以道德高尚的人为师,这就是好学的具体表现。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第十九),每天学习一点自己不知道的新知识,经常温习、巩固已经掌握的旧知识、旧技能,这是子夏对好学的论述,这一要求看似简单,但要真正落实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

孔子一生勤奋,为后人树立了好学的榜样,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公治长第五);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述而第七),孔子一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这种勤奋、惜时、乐学的精神,为后人所景仰。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第五),孔子认为,孔文子之所以谥号为“文”,原因就在于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实事求是孔子主张,作学问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第二),作学问怎样才算聪明?孔子告诉子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叫聪明;不懂装懂,强不知为知,狂妄自大,这是最大的愚蠢。

对于不知道的事情,宁愿自己去下一番功夫探求,也不可模棱两可,告诉别人错误的结论,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谈学习
孔子谈学习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孔子在《论语》中有如下学习的名言,从中我们可以大致看出他的学习思想。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两句强调温习知识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习知识应当常常温习,学习和温习知识使人感到快乐。

在温习的过程中可以了解新的看法和观点。

3、诵《诗》三百,援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4、不学诗,无以言。

5、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8、闻一以知十。

孔子教学生诵诗,是为了把诗的思想运用到指导活动中去。

他不主张当书呆子,死记硬背,对接受的问题要举一反三,敢于创新。

而是要学以致用,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这里包含着第一个思想:“学”“习”结合,学以致用。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迷茫。

孔子非常重视学和思的关系,主张在学习过程中,把学和思结合起来,不能偏废。

在他看来:“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

没有“学”作基础,“思”是徒劳无益的,只学不思也是无长进的。

在学思结合求知的过程中要切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里包含着第二个思想:学思并重。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5、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7、有教无类。

孔子强调,一个人要正视自己的无知,不要安于无知。

他倡导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

孔子把人分为四等,即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困而学之者以及困而不学者。

生而知之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他没有提到一人,这等于承认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他提出“有教无类”,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到遇到困难再去学习。

孔子高度赞赏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

他认为只有好学的人,才能在各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孔子引以为豪的就是自己比大多数人好学。

” 这里包含着第三个思想:承认不足,,乐而好学,学不厌倦,不耻下问。

18、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1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0、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2、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提倡博学,深信博学是求知的有效途径。

他主张通过“闻”和“见”博学。

“闻”“见”不但是直接接触外界事物,还有阅读书籍,即“博学于文”。

他说“见而识之”,就是多见而且要把所接触的外界事物记忆起来。

他还主张多问,孔子虚怀若谷,以能者为师,“子入太庙,每事问。

”而且要“不耻下问”。

这里包含着第四个思想:学要广博,须多闻、多见、多问、多识。

24、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25、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26、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2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在孔子看来,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学要有恒心,有不满足感,要自重。

这里包含着第五个思想:学贯一生2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9、朝闻道,夕死可矣。

30、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在孔子看来,修身也是学习,而是重要的学习。

孔子认为君子应当致力于学道,而不是谋求衣食,耕田常有挨饿的时候,学道能够做官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道没学到手不担心贫穷。

孔子在学习上极为重视德行修养。

他认为在实践仁德,行有余力的基础上,再去学习文献礼乐文化。

这里包含着第二个思想:以德为先,德文兼修。

学以致道,学以践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