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盆地含烃类流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及成藏分析
羌塘盆地QK-1孔烃类气体分布特征与成因来源
羌塘盆地QK-1孔烃类气体分布特征与成因来源杨开丽;祝有海;王平康;黄霞;庞守吉【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3(027)002【摘要】青藏高原冻土区面积约150×104 km2,是中国最大的冻土区,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和找矿前景,而羌塘盆地是形成条件和找矿前景最好的地区.南羌塘盆地毕洛错地区QK-1科学钻探试验井顶空气样品的烃类气体组分和碳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其烃类气体组分复杂,CH4含量为3.0×10-6 ~4 526.8×10-6,平均为209.0×10-6;δ13C1值为-55.9‰ ~-37.8‰,平均为-43.2‰,C1/(C2+C3)值小于10,显示出明显的热解气特征.结合钻探区的地质背景和岩性特征,推断QK-1孔烃类气体可能来源于深部迁移上来的热解气,浅部可能有生物成因气的混入.%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is the largest permafrost in China with an area of 150 × 10 km , which is favorable f or the form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natural gas hydrate, and the Qiangtang Basin will be the best target with a good prospect for natural gas hydrate reservoirs. The hydrocarbon gas composition and carbon isotope of the headspace gas samples from the borehole QK - 1, one of the scientific drilling holes of gas hydrate in the Biluocuo area of the southern Qiangtang Basin, were determin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hydrocarbon gas composition is complex, and the methane concentrations range from 3. 0 × 10-6 to 4,526. 8 × 10-6 with the average being 209. 0 ×10 -6. The δ13C values of methane range from -55. 9%c to -37.‰ with the average being -43. 2‰, and the values of C1( C2 + C3) are lower than 10, obviously suggesting thermo-genic gas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li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illing area,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hydrocarbon gas comes from the deeper thermogenic gas which has migrated upward from the deep place, and may be mixed with biogenic gas in the shallow.【总页数】8页(P405-412)【作者】杨开丽;祝有海;王平康;黄霞;庞守吉【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2;P618.13【相关文献】1.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异常高孔带分布特征与成因分析 [J], 孟元林;周振东;肖丽华;刘文慧;孟凡晋;梁伯勋;王建伟;潘雪梅;田伟志;王维安;丁桂霞2.藏北羌塘盆地QK-1井中侏罗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J], 肖睿;祝有海;王平康;庞守吉;张帅;黄霞3.羌塘盆地孔孔茶卡地区石炭系擦蒙组烃源岩沉积环境分析 [J], 冯兴雷;付修根;谭富文;陈文彬4.南海沉积物中烃类气体(酸解烃)特征及其成因与来源 [J], 祝有海;吴必豪;罗续荣;张光学5.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CSDP-2井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吸附烃类气体成因类型与源区特征 [J], 李双林;赵青芳;董贺平;王建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羌塘盆地角木茶卡地区中二叠统储集层流体包裹体及油气成藏特征
羌塘盆地角木茶卡地区中二叠统储集层流体包裹体及油气成藏特征占王忠;格桑旺堆;陈文彬【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5(036)002【摘要】对羌塘盆地角木茶卡地区中二叠统地表露头样品以及羌资5井井下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荧光观测、显微测温、测盐等系统分析,并结合埋藏史研究认为,研究区中二叠统储集层中共发生过4期与油气成藏有关的流体活动:分别为距今170×10~6165×106a的中侏罗世中期,165×106~145×106a的中侏罗世晚期,145×106~122×106a的晚侏罗世晚期到早白垩世早期和22×106~7×106 a 的中新世中期.其中晚侏罗世晚期到早白垩世早期为轻质油的主要成藏期,中新世中期为天然气的主要成藏期.【总页数】5页(P140-144)【作者】占王忠;格桑旺堆;陈文彬【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610081;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81;西藏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拉萨851400;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610081;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41【相关文献】1.羌塘盆地角木日地区中、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储集物性特征 [J], 葛东升;李琦;胡俊杰;陈若瑜;杨强强;黄静2.羌塘盆地角木茶卡地区展金组白云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J], 胡俊杰;李琦;汪双清;沈斌;陈若瑜;葛东升3.藏北羌塘盆地角木茶卡地区下二叠统展金组烃源岩特征及意义 [J], 陈文彬;付修根;占王忠;冯兴雷;宋春彦;曾胜强4.羌塘盆地拉雄错地区上二叠统热觉茶卡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潜力分析[J], 欧阳慧子;杨文光;解龙;陶刚;李超;何碧;李超5.羌塘盆地角木茶卡地区二叠系古油藏的发现及基本特征 [J], 宋春彦;曹竣峰;王剑;谭富文;付修根;何江林;曾胜强;何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中生界主要烃源层分布特征
差, 尚需进 一 步 研究 和 工 作 。J : 余 累 积 厚度 达 ; 残
10 2m( 9 长虹 河 剖 面 ) 为 一 套 潮 坪一 台地 和陆 棚 , 相沉 积 , 灰岩 厚度 4 5m, 中 Js 5 其 下部陆 棚相 沉积
(1) 索 瓦组 (。) 肖查 卡组 ( 。 ) J6 、 J 和 a 为羌 崎 盆地 4 FT 套 主要烃 源层 一 。但 是 , 同坳 陷或 凹 陷 内主要烃 不
J ,? ? J b和 T。7 .。侏 罗 系 有 效 泥质 烃 源 岩 厚 度 一 般 在 1 0 0 有 效 碳 酸 盐烃 源 岩 厚 度 一 般 在 2)~ 6 0m ,2 2 0 ~5 0 n . () 0 J - ( r和 J 局 部 地 = 区发 育 有 2 0 0 的 富 烃 源 岩 ; 一 般 厚 5 0 0 北 羌 塘 坳 陷 T3 0 ~4 0 m T3 0 ~7 0 m, 发 育 1 0 3 0m 的 优 质 好 烃 源 岩 。J 页 岩残 ,也 O ~ 0 2
青 藏 高原 羌塘 盆 地 中生界
主 要 烃 源 层 分 布 特 征
秦建 中
( 国石 油 化 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无 锡 石 油地 质研 究 所 , 苏 无 锡 24 5 ) 中 江 1 11
摘 要 : 藏 高原 羌 塘 盆 地 是 一 个 中生 界海 相 残 余 盆 地 . 青 根据 地 质 调 查 和 380块 烃源 岩 样 品 2 5 9个 分析 项 目 2 7 块 次 约2 00 0 39 6 0 0 个 原始 基 础 数 据 的 分 析 、 筛选 、 理 统 计 和 综 合 研究 得 出 . 向上 发 育 J 、2 、! 整 纵 J Jb和 T3 4套 主 要 烃 源 层 . 同坳 陷 或 凹 陷 内 主 不 要烃 源 层 有 所 差 别 。南 羌塘 坳 陷 东 部 为 J Jb和 Jq T . 。.2 2 中西 部 为 J ,? rJb和 T。 ; 羌 塘 坳 陷 东部 为 JbT , 北 , ?. 西部 为 J _ { l. 、
西藏羌塘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及演化
文章编号:1008-0058(2000)04-0347-06西藏羌塘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及演化和钟铧1,李才1,杨德明1,陈光权2(1.长春科技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2.辽河石油勘探局,辽宁盘锦124010)摘要:西藏羌塘盆地是特提斯构造域内晚古生代—中生代海相复合盆地。
经历了晚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阶段、中生代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和新生代抬升剥蚀阶段,形成了晚古生代大陆边缘盆地、中生代南羌塘被动大陆边缘和北羌塘弧后盆地以及晚侏罗世之后的构造地貌盆地。
受多期构造运动作用,盆地从北向南形成了北缘冲褶带、北羌塘变形带、中央碰撞隆起带、南羌塘变形带和南缘冲断带五个构造单元。
变形由坳陷边缘到中心逐渐减弱,侏罗山式褶皱样式,反映出盖层浅层滑脱的变形特征。
关键词:沉积建造;构造变形;构造演化;羌塘盆地;西藏中图分类号:P544.4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0-04-24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科技工程资助项目(G Z -97-204102)作者简介:和钟铧,男,1968年生,博士生,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及盆地分析方面的教学和研究.羌塘盆地是特提斯构造域中的含油气盆地,盆地性质及演化已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热点。
吴应林认为羌塘盆地为弧后前陆盆地[1];易积正将盆地演化分为三个阶段,并认为加里东运动形成“一隆两坳”的褶皱变质基底[2];王岫岩等认为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大陆边缘沉积阶段、三叠纪陆间裂谷阶段、侏罗纪大陆边缘沉积阶段等[3]。
盆地分类从来是盆地分析和研究的基础。
L ei g hton 认为[4]盆地发展历史与大陆内伸展作用(从大陆内裂谷到有限洋盆或大洋)、大洋向大陆俯冲作用以及大洋闭合陆-陆或岛陆碰撞作用紧密相关。
!羌塘盆地地质结构羌塘盆地位于著名的特提斯构造域中段,夹持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和可可西里—巴颜喀拉之间,面积约20万k m 2,是一个发育在不同性质基底上的大型晚古生代—中生代海相复合盆地。
藏北羌塘盆地侏罗系白云岩类型_成因及油气储集特征
藏北羌塘盆地侏罗系白云岩类型、成因及油气储集特征朱井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李永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遥感所,北京100083)摘 要 羌塘盆地地处藏北高原,其南北界分别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拉竹龙—金沙江缝合带,盆地面积约160000km 2。
盆地内发育古生代—中生代海相沉积地层,其中尤以侏罗系分布最广、发育最为齐全。
在侏罗系的中统和上统下部广泛发育白云岩,并构成最具潜力的油气储层。
这些白云岩按其成因与岩矿特征可归为两类,即I 型和II 型白云岩。
I 型白云岩是在蒸发条件下由毛细管浓缩作用形成,故与膏岩层关系密切,具有白云石晶粒细小、化学组成中相对富Ca 2+、晶体有序度相对偏低等特点;II 型白云岩则是在海水与大气淡水的混合水中生成,因而与膏岩层无关,与I 型白云岩相比,具有白云石晶粒较粗且自形程度较高、化学组成相对富Mg 2+及晶体有序度较高的特点。
I 型白云岩在形成之后基本无明显后期改造,因而其在储集物性上保持了原始的中低孔和低渗的特点,可构成区内的II —III 级油气储层;而II 型白云岩则在形成后的晚成岩—表生成岩阶段,经历了明显的重结晶、溶蚀和方解石充填交代等后期改造,由于其(尤其是地下未经表生成岩改造的部分)具有较好的孔渗条件,因而常构成区内的I —II 级油气储层。
关键词 羌塘盆地 侏罗系 白云岩 储集层特征 油气勘探 沉积岩石学第一作者简介 朱井泉,男,1956年生,1988年在中国地质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沉积学、储层沉积学和沉积矿床学研究工作。
特提斯构造带西起美洲中部,横亘于欧亚南缘,是全球最重要的一个含油气区域。
我国青藏高原正位于该构造带之中,因而油气勘探前景十分巨大[1]。
正是在这种诱人的背景之下,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九五”期间设立了油气勘探科技工程项目“青藏高原石油地质综合评价与勘探目标研究”,对青藏高原上的羌塘、措勤等中生代沉积盆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油气地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北羌塘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巴贡组烃源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
北羌塘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巴贡组烃源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摘要: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对于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探索逐渐扩展到了承压、高含硫、高含氮等不利因素的盆地。
北羌塘盆地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特殊的盆地,地质条件复杂,石油资源潜力巨大。
本研究以北羌塘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巴贡组烃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薄片地层学观察、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从地球化学特征和有机质富集机理两个方面对巴贡组烃源岩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北羌塘盆地;巴贡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有机质富集机理一、引言巴贡组是北羌塘盆地东部上三叠统的主要烃源岩之一,具有很高的石油生产潜力。
本研究从地球化学特征和有机质富集机理两个方面对巴贡组烃源岩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方法1.岩心和薄片地层学观察:选择北羌塘盆地东部的巴贡组烃源岩岩心和薄片进行地层学观察,获取岩石的成因、沉积环境等信息。
2.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对选取的巴贡组烃源岩样品进行有机碳含量、生源标志化合物、元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测试。
3.扫描电镜观察: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巴贡组烃源岩的微观结构和有机质组成。
三、研究结果1.地层学观察结果显示,巴贡组烃源岩为泥页岩,具有明显的层理和泥质物质。
2.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巴贡组烃源岩具有丰富的有机质,有机碳含量高达5.5%~10.2%,属于优质烃源岩。
3.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巴贡组烃源岩中有机质主要以裂隙充填的形式存在。
四、讨论巴贡组烃源岩在石油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富集机理与岩性、古植物、古生物、沉积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巴贡组烃源岩的富集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控制:1.沉积环境:巴贡组烃源岩富集于近岸湖盆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和保存。
2.古植物和古生物:巴贡组古植物丰富,古生物活动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
五、结论本研究通过岩心、薄片地层学观察、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对北羌塘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巴贡组烃源岩进行了研究。
羌塘盆地有机质热演化与成烃史研究
熟 生 油 阶段 。 四周 成 熟 度 逐 渐 增 高 ; 向 上三 叠 统 肖茶 卡 组 烃 源 岩 几 乎 全 部 处 于 高 成 熟
过 成 熟 , 熟 生 油 范 围 已 很 小 。羌 塘 盆 成
地 有 机 质成 熟 度 主 要 受古 地 温 、 造 变 形 程 度 和 火 成 岩 及 深 成 热 流 的 控 制 。盆 地 中部 及 东 部 主 要 受 最 高 古 地 温 或 最 大古 埋 藏 深 构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4期 8
20 0 6年 8月
文 章 编 号 : O 1 6 1 ( 0 6 0 —0 5 —0 1 0 — 1 2 2 0 )4 3 0 9
石 油 察 鼯 弛 届
PETROLEUM GE0L0GY & EXPERI ENT M
…
镜质 体 反 射率 R。 沥青 反 射 率 R 或 都 随地 层
累积 厚度 的 增 加 而 呈 半 对 数 的线 性 增 加 ( 1 。 图 )
中生 代 与 E S 不 连续 性 , 明 南羌塘 坳 陷东 部 土 。呈 说
门 凹陷 内上侏 罗 统 与 古 近 系或 新 近 系直 接 呈不 整 合接 触 。随 着 层 位 由新 到 老 , 。平 均 值 和 变化 范 R 围具 有逐 渐 增大 的趋 势 , 平均值 由 E S 于 1 R。 。小
Vo . 8. . 1 2 No 4
Au g.. 006 2
羌 塘 盆 地 有 机 质 热演 化 与 成 烃 史 研 究
秦建 中
( 国石 油化 工 股 份有 限公 司 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无 锡 百油 地 质 研 究 所 。 苏 无 锡 中 江 245) 1]1
羌塘盆地羌资5井二叠系展金组烃源岩基本特征
4 . 0 9÷( H / C) 一6 9 6 . 1 4×( H / C x O / C ) +
4 7 . 0 6 X( O / C ) ÷ ( H / C ) 一O . 1 ÷ ( o / c ) 一 6 0 . 8 7( 2 )
式中: H/ C和 O / C分 别为 干 酪根元 素分 析所 取得 的
0 . 3 3
0 . 4 9 0 . 5 2 0 . 6 7 0 . 6 8 0 . 3 3
001 5 5
.
的鲍 马序列 , 以及蝗 、 腕足、 苔藓虫、 海绵 、 海 百合 茎 、
珊瑚 等保存较 差 的生 物 根据岩性 组合 以及 古生物 发
0 01 5 9
( 尺 ) 、 饱 和烃 色质 分析 、 干 酪根 镜鉴 、 干 酪根元 素 。
2 有 机 质 丰 度
根 据 近 年 来 对 青 藏 高原 石 油 地 质 的调 查 和研 究. 已将残 余 有机 碳 含量 0 . 4 %作为 泥质 烃 源岩 的下
3 有机 质 类 型 3 1 不 溶 有 机 质
展金 组主要 发育有三 种岩性 . 分别是 灰黑色一 黑
到“ 好” 烃源岩为主 , 两个 样 品 属 于 “ 中等 ” 烃源岩 : S 1 + 5 2 为0 . 1 4 - 0 . 6 8 m g / g ,平 均值 为 0 . 4 6 m g / g ;沥 青
“ A” 含量 为 0 . 0 0 2 4 %~ 0 . 1 3 6 1 %. 平 均值 为 0 . 0 3 1 9 % 在测 试数 据 中 , T O C数值 达到 “ 好” 烃源 岩 的标准 . 但
好 的生烃 潜力
3 . 1 . 3 干 酪根 元素 分析
北羌塘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巴贡组烃源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
北羌塘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巴贡组烃源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其面积约22×104km2,是目前我国陆域地区油气勘探程度最低的海相含油气盆地。
羌塘盆地又位于特提斯构造东段,和盛产油气的中东地区在大地构造、地史演化、沉积充填及油气地质条件等具有相似之处,其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对我国,尤其是西藏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黑色岩系,也就是富有机碳沉积物,包括深灰色-黑色泥质岩、硅岩和碳酸盐岩。
而黑色泥页岩是黑色岩系的主要研究对象,作为黑色岩系形成机理核心问题,对有机质堆积聚集的控制因素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近年来,野外石油地质调查发现北羌塘盆地东部地区巴贡组的黑色泥岩有机碳含量高并且分布广泛,是羌塘盆地非常好的的烃源岩层,巴贡组烃源岩的研究不仅对整个盆地烃源岩的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为黑色泥岩有机质富集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本文采用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矿物学、沉积学、古生物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巴贡组泥质烃源岩进行研究。
通过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对巴贡组泥质烃源岩进行评价;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有机质来源、成熟度和沉积环境就行了分析;通过岩石特征、主量、微量、孢粉、矿物学等方法分析巴贡组泥岩的初级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沉积速率、古气候和古环境等条件,综合得出巴贡组泥岩有机质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取得的成果如下:(1)上三叠统巴贡组总体以深灰-灰黑色泥质烃源岩为主,烃源岩厚度沉积厚度大且分布广泛,为一套三角洲相沉积体系的产物,有机碳含量及生烃潜量等显示以中等有机质丰度为主,有机质类型以Ⅱ2为主,含少量Ⅲ型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及。
(0.95-1.41%)热演化程度处于成熟一高成熟阶段,综合评价为好烃源岩。
(2)巴贡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反应了有机质母质来源属于混合来源,既有水生低等生物来源,又有陆源高等植物的输入;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较高,大部分样品已经达到生油阶段晚期,处在成熟-高成熟阶段;烃源岩为海陆过渡相的沉积环境。
藏北羌塘盆地QK-1井中侏罗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藏北羌塘盆地QK-1井中侏罗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藏北羌塘盆地QK-1井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北部,是该地区重
要的石油勘探点之一。
其中的侏罗统烃源岩是该地区石油资源勘探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地球化学特征也备受关注。
该烃源岩主要出露于盆地底部,厚度约为300米。
通过对其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发现其总有机碳含量较高,平均值约为
3.67%,属于成熟烃源岩范围。
有机质类型以TypeII1型为主,显示出优良的油源岩潜力。
同时,烃源岩中也富含了大量的高级烷烃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生物标志物指示作用。
另外,QK-1井中的烃源岩还具有良好的热解油和热解气释放
能力,其中热解油主要是高C27~C35正构烷烃和高C15~C27
正二烷烃,表明该区域烃源岩具备产油与产气潜力。
同时,热解气中甲烷含量较高,且C1/C2比值较低,表明热解气的成
因主要源于生物成因气或者液态烃源岩气。
总的来说,藏北羌塘盆地QK-1井中的侏罗统烃源岩具有较为
优良的地球化学特征,整体上具备产油和产气双重潜力。
该烃源岩也成为该地区石油勘探和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海相烃源层的沉积形成环境
维普资讯
第 1 期
秦 建 中.青 藏 高原 羌塘 盆地 海 相 烃 源 层 的沉 积 形 成 环 境
・9 。
图 l 青 藏 高 原 主 要 残 留 盆地 大地 构造 位置
Fi. S ec p s o n h o aino et nc n t emao eitb sn n Qih iTie lta g 1 k thma h wig telc t ftco isi h jrrl a isi n a— b tP ae u o c
k 东 西 长 近 6 0k , 积 约 2 × 1 k 也 是 在 m, 4 m 面 O 0 m ,
体可分 为 白垩纪 盆地 萎 缩 阶 段 和第 三 、 四纪 强 烈 第
收 稿 日期 : 0 5 9 3 修 订 日期 : 0 5 1 ~ 1 。 2 0 —0 —2 ; 2 0 — 2 3
作 者 简 介 : 建 中( 9 7 ) 男 ( 族 )河 北 邯 郸 人 , 授 级 高 级 工 程 师 , 要 从 事 石 油 地 质 和 油 气地 球 化 学 勘 探 研 究 工 作 。 秦 15一 , 汉 , 教 主
强烈挤 压 , 始盆地 褶皱 变形 和抬 升 , 层受严 重剥 原 地
超过 2 0 0 m 幅员 广 袤辽 阔 , 势 宏伟 壮 丽 , 4 ×1 k , 地
是 中国陆上 面积 最大 的一个含 油气 区_ 。 1 j 青 藏 高原 是 特 提 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造 域 东 段 的重 要 组 成 部
蚀, 面貌 全非 , 因此 , 在广 阔的地 域 内 , 育着众 多 的 发 中、 新生代 沉 积 残 留盆 地 ( 1 。这 类 盆 地 为数 颇 图 ) 多l , 有2个 , 3 : 约 7 中生 代 海 相 残 留 盆地 —— 羌 塘
藏北羌塘盆地成油气地质条件探讨
藏北羌塘盆地成油气地质条件探讨的报告,800字
藏北羌塘盆地的成油气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地层建造、储层特征、控制油气运动性及成藏机制等四个主要方面。
本文首先从地层建造方面分析,藏北羌塘盆地位于西藏西北部,地下层序多为前三叠世至中生代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等。
地层建造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奥陶系、泥盆系既有孔隙砂岩储层,又有可气化的超压焦糖系油气。
再次,研究表明藏北羌塘盆地的储层特征多集中在深层,且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油气地球化学特征等具有良好的差异化和选择性。
储层特征对油气的富集、成藏及开采也有重要的影响。
此外,控制油气运动性的地质因素也非常重要,其中地层构造、岩性及胶结性特征、断裂活动程度等均可综合影响油气运动性,从而控制盆地内油气流动路径和成藏范围。
最后,藏北羌塘盆地的油气成藏机制主要受地质年代、构造、油气富集区、构造活动、复杂地层、断层系统等因素控制。
压力梯度开发、渗流增加、聚集成片、侵蚀断裂、烃源岩排出等都是推动油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藏北羌塘盆地成油气地质条件主要有地层建、储层特征、油气运动性及成藏机制等四个因素。
在考察藏北羌塘盆地这样一个油气勘探发现区时,不仅需要研究这些地质因素,还应该根据具体地质情况分析影响油气成藏的多种地质因素,把握好勘探方向,全面深入的了解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
羌塘盆地昂达尔错白云岩古油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条件
东西长近640 km ,面积约18.5x 104km2[ 9 ] , 是青藏高原 面 积 最 大 的 一 个 中 生 代 海 相 沉 积 盆 地 。盆地南
收稿日期: 2015-05-12;改 回 日 期 : 2015-07-10 本文受国家油气重大专项“ 青藏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成藏条件与有利勘探区带评价” (项 目 编 号 : 2(m Z X 05004)和“ 青藏高原非常规油 气调查” (项 目 编 号 : 1212011221106)资助
图1
羌塘盆地构造分区图( 据文献tis i修 改 )
釤 清 华 :1984年 生 , 硕士, 工程师。主要从事青藏地区非常规油气研究工作。通 讯 地 址 : 610081四 川 省 成 都 市 一 环 路 北 三 段 2 号;
E - mail: pqh1984yes@ 1 2 6 .com
« C3>IRD« C 3D irvn
( 1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2 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
摘
要
昂达尔错白云岩古油藏位于羌塘盆地南羌塘坳陷, 是羌塘盆地规模最大的古油藏带, 对该区 油 气 勘 探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依 据 铸 体 薄 片 、 储层物性、 沥青族组分分析, 剖析了白云岩古油藏地质特怔。 分析结果表明, 昂达尔错古油藏的储集 体 可 归 类 为 f氏孔一f氏滲型到中孔一中滲型储层, 为较好储层类型; 其石油族组分呈现饱和烃含量丨氏、 非 烃 + 沥青质含量高 的 特 怔 ,为 芳 香 沥 青 型 、 芳 香 环 烷 型 石 油 。划 分 出 两 套 生 储 盖 组 合 , 其中的下陳罗统 曲 色 组 一 中 陳 罗 统 市 曲 组 组 合 为 较 好 的 生 储 盖 组 合 类 型 , 具 有 较 好 的 勘 探 远 景 。认 为 古 油 藏 在 晚 陳 罗 世 成 藏 , 在喜马拉雅期遭受逆冲破坏。 关 键 词 晃塘盆地: 侏 罗 纪 :古 油 藏 :石 油 地 质 特 征 :油 气 成 藏 :生储盖组合 中 图 分 类 号 : TE122.3 文献标识码:A
羌塘盆地冻土结构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影响
类型, 其 中由冻融 层 、 含冰沉积物 冻土层 、 含 冰基 岩冻土层 、 非 含冰基岩冻 土层所组 成的冻 土结构最 为常见 。研究 表 明, 冻土层结构对 天然气水合物温压条件具有 一定影 响 , 当非含 冰基 岩冻 土层存在 时 , 其下伏 的非 冻土层 的孔隙 流 体压 力与上部冻土层 的微孔 和微 裂隙特征 紧密 相关 , 有利 于浅层 烃类 气体 的封存 和水合 物 的成 藏。含冰 冻土层 冰 地球 化学特征指示冻土层形成 的过程是大气降雪融化成 水后 未经蒸发作 用直接渗 入地下 , 受气候 变冷影 响 , 地层 由
羌塘 盆 地 冻 土 结 构 特 征 及 其 对 天 然 气 水 合 物 成 藏 的影 响
王平康 ,祝有 海 ,张旭辉 ,张 帅 ,庞 守吉 ,肖 睿。 ,李 冰4
( 1 . 中国地质 调 查 局 油 气 资 源 调 查 中心 ,北 京 1 0 0 0 2 9 ; 2 . 中国 科 学 院 力 学研 究 所 ,北 京
构 的 固态类 冰状 物 质 。天 然 气 水 合 物作 为一 种 “ 非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8 - 2 9 ;改 回 日期 : 2 0 1 4 — 0 9 — 3 0
作者 简介 :
王平 康 , 男, 1 9 8 2年生 , 硕士, 助 理研 究 员。主 要从 事沉 积学 和冻 土 区天 然气 水合 物研 究 。主持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1项 、 “ 天 然气水 合物 资源勘查 与试采 工程 ” 国家专项 下设 工作项 目1项 、 中央级公 益性科研 院所基本 科研业务 费资助项 目 1项 、 国家 海洋局 “ 极地 资 源 利 用 战 略 研 究 专 题 ”下 设 课 题 1项 。近 年 来 , 在 《P a l a e o g e o g r a p h y , P a l a e o c l i m a t o l o g y , P a l a e o e c o l o g y )、 > 《 Ma r i n e a n d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 > ) 、 《 C o l d R e g i o n s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y> g ) 、 ( ( S C I E N C E C H I N A E a r t h S c i e n c e s ) ) 等 期刊 上发表 专业 论文 3 0余 篇 ( 第 作 者 9篇) , 其中国际 S C I 检索论文 1 1篇 ( 第一作者 4篇 )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中生界主要烃源层分布特征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中生界主要烃源层分布特征秦建中【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6(028)002【摘要】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是一个中生界海相残余盆地,根据地质调查和3 850块烃源岩样品29个分析项目23 976块次约200 000个原始基础数据的分析、筛选、整理统计和综合研究得出,纵向上发育J3s、J2x、J2b和T3x4套主要烃源层,不同坳陷或凹陷内主要烃源层有所差别.南羌塘坳陷东部为J3 s,J2b和J2q-T3x,中西部为J2x,J2b和T3x;北羌塘坳陷东部为J2b,T3x,西部为J3 s,J2x,J2b和T3x.侏罗系有效泥质烃源岩厚度一般在100~500 m,有效碳酸盐烃源岩厚度一般在200~600 m,J2x和J3s局部地区发育有200~400 m的富烃源岩;T3x一般厚50~700m,北羌塘坳陷T3x也发育100~300 m的优质好烃源岩.J2x页岩残余总有机碳含量平均最高达4.15%,J3s泥灰岩残余总有机碳含量平均最高达1.26%;T3x页岩残余总有机碳含量平均最高大于1.5%,但T3x海相页岩残余总有机碳含量一般在0.5%~1%之间.J2x灰色及灰绿色泥岩残余总有机碳含量多小于0.5%,J 3 s和J2b 灰岩残余总有机碳含量多小于0.2%.【总页数】8页(P134-141)【作者】秦建中【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相关文献】1.羌塘盆地中生界海相烃源层热演化史 [J], 许怀先;秦建中2.四川盆地东南部海相层系优质烃源层评价——以丁山1井为例 [J], 付小东;秦建中;腾格尔3.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海相烃源层的沉积形成环境 [J], 秦建中4.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有机相展布与成烃模式 [J], 秦建中5.叠合盆地多烃源层混源油定量判析--以准噶尔盆地东部彩南油田为例 [J], 陈建平;邓春萍;梁狄刚;王绪龙;宋孚庆;薛新克;靳涛;钟宁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羌塘盆地中部侏罗系埋藏史和生烃史
第94卷第10期2 0 2 0年10月地质学报ACTA GE()L()GICA SINICA V ol. 94 N o. 10O ct. 2 0 2 0羌塘盆地中部侏罗系埋藏史和生烃史吴珍汉u,季长军2),赵珍u,陈程2)1)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 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内容提要:综合野外观测、地震反射、钻探标定及镜质体反射率、古地温等相关资料,分析羌塘盆地中部不同地区侏罗系海相沉积地层的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
结果显示.羌塘盆地万安湖地区、半岛湖背斜、阿木错地区、比洛错古油藏早侏罗世海相泥页岩在沉积之后,中、晚侏罗世埋深快速增加.镜质体反射率K。
随之增大.晚侏罗世早中期下侏罗统泥页岩镜质体反射率R,增至0.5%,主力烃源岩进人生烃门限开始生烃;早白垩世早期145〜143Ma 侏罗系海相地层埋深、古地温和尺,达到极大值,比洛错油页岩开始早期生油,阿木错主力烃源岩进人第一期生烃高峰。
早白垩世构造隆升及风化剥蚀导致侏罗系海相地层向上折返.埋深减小•晚白垩世和古近纪早期前陆凹陷和红层沉积导致侏罗系海相地层埋深增加。
比洛错古油藏T o a r c ia n期油页岩晚白垩世末期古地温和K。
达到最大值,〜66M a形成生烃高峰:阿木错地区T o a r c ia n期含油泥页岩始新世中期〜43M a埋深达到最大值,形成第二期生烃高峰。
关键词:侏罗系;海相烃源岩;埋藏史;生烃史;羌塘盆地含油气盆地的埋藏史、热历史、生烃史与油气成 藏密切相关.对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具有重要意义(Chen Jianping et al. , 2019a, 2019b;Li Yong et al. . 2019;Lu Shuangfang et al. , 2008;Wang Li et a l.,2019)。
羌塘盆地是我国重要的中生代海相 含油气沉积盆地,经历三叠纪和诛罗纪海相沉积之后,受区域构造运动影响,早白垩世大部分地区处于 隆升剥蚀环境,晚白垩世和古近纪分别发育阿布山组、康托组红层沉积,渐新世和中新世发育唢呐湖组、五道梁群湖相沉积(Wang Jian et a l.,2009;Wu Zhenhan et a l.,2016)。
北羌塘盆地龙尾湖地区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
北羌塘盆地龙尾湖地区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杨平;贾宝江;刘建清;陈玉禄;彭波【摘要】通过北羌塘盆地龙尾湖地区中侏罗统夏里组和上侏罗统索瓦组储集层流体包裹体产状、均一化温度及有机包裹体荧光颜色等分析表明,该区包裹体具有多种类型,多呈串珠状、条带状分布,均一化温度常具有多个峰值,有机包裹体一般发蓝白-黄绿色荧光等特征,结合烃源岩有机质演化和油源研究认为,该区分别于晚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早期和中新世康托期发生两次大规模的生烃-油气运移-聚集成藏.【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7(028)003【总页数】5页(P332-336)【关键词】北羌塘盆地;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油气成藏【作者】杨平;贾宝江;刘建清;陈玉禄;彭波【作者单位】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610082;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610082;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610082;四川省区域地质调查队,成都,610213;四川省区域地质调查队,成都,6102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1羌塘盆地是发育在前泥盆纪结晶基底之上以中生界海相沉积为主体的一个残留盆地。
在沉积特征、演化历史、构造活动等特点及含油性等方面独具特色,与油气含量丰富的特提斯构造带西段如波斯湾盆地,具有类似的沉积构造演化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1-4]。
北羌塘坳陷凸凹相间的构造格架形成多种烃源岩类型与多套烃源层系,多套储集层系与封盖层系及丰富的生储盖组合,为油气成藏提供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研究区(图1)东为托纳木凹陷,北为玛尔果茶卡凸起和普若岗日凸起,南为龟背岭凸起,位于龙尾错凹陷和龟背岭凸起的过渡地带,属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域。
龙尾错地区烃源层由中侏罗统布曲组(J2b)和夏里组(J2x)组成,有机质丰度分析表明,该区夏里组泥页岩和泥灰岩具有较高的有机碳热解潜量(S1+S2),显示其为该区主力烃源岩,通过该区烃源层成烃史结合现有的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等分析资料认为,主力烃源岩夏里组约155×106a达到门限深度而进入生烃阶段,在晚侏罗世末期至早白垩世早期(约145×106a)埋藏深度达到最大,这时Ro达到1.0%~1.1%,后期由于燕山运动Ⅱ-Ⅲ幕以及整个喜马拉雅运动期间普遍的构造运动造成的构造增温[2]效应和中新世康托组的沉积(约20×106a),夏里组烃源岩Ro达到现今的最大值1.60%左右,因此两次沉积埋藏烃源岩成烃而生成不同成熟度的石油(图2)。
羌塘盆地白垩系黑色岩系生烃母质研究
羌塘盆地白垩系黑色岩系生烃母质研究承秋泉;杨若飞;胡广;付修根;曹剑【摘要】羌塘盆地白垩系是该区域新近发现的潜在烃源层系,通过有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其生烃母质.结果表明,根据观测到的各类生烃母质形状、大小、聚集形式以及荧光等特征综合分析,其成烃生物组合由高到低主要包括底栖生物、细菌、浮游藻类和高等植物4大类,并以底栖藻类占主要地位.这种以底栖藻类为主的烃源岩系与国内外其他同类烃源岩特征类似,在地球化学特征上表现为有机质丰度高(TOC大于2.0%,达到好烃源岩质量标准)、有机质类型较差(Ⅱ2型),据此认为这套黑色岩系形成于海相环境.结合其在区域上的热演化特征,认为其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特别是生气潜力,值得在今后的油气勘探和地质研究中加以重视.【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6(038)001【总页数】8页(P91-98)【关键词】生烃母质;黑色岩系;底栖生物;烃源岩;白垩系;羌塘盆地;特提斯【作者】承秋泉;杨若飞;胡广;付修根;曹剑【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23;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0500;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61008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西藏地区,是当前国内勘探程度最低的油气远景区之一[1],通常认为发育了4套主力烃源层,由下至上包括上三叠统肖茶卡组(T3x)、中侏罗统布曲组(J2b)、中侏罗统夏里组(J2x)和上侏罗统索瓦组下段(J3s1)[2]。
最近,在北羌塘坳陷南部中央隆起附近的胜利河—长蛇山一带,于下白垩统索瓦组上段(K1s2)中发现了一套海相的黑色岩系,揭示了一套可能的新烃源层系[3-4]。
前人对K1s2展开了系统的工作[4-7],但对其生烃母质却未得到系统分析,这对于确定烃源岩的生烃性质与潜力以及沉积环境等至关重要。
羌塘盆地鄂斯玛地区索瓦组流体包裹体及油气成藏
羌塘盆地鄂斯玛地区索瓦组流体包裹体及油气成藏占王忠;贺永忠;陈文彬;朱勋【摘要】对羌塘盆地鄂斯玛地区索瓦组11块流体包裹体样品荧光观察,显微测温、测盐等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索瓦组储集层发生过5期热流体活动,其中第2期、第3期和第5期与油气成藏相关;第2、第3期流体活动主要以油充注为主,第5期流体活动主要为天然气充注.结合埋藏史分析可知,该区在晚侏罗世晚期到早白垩世早期(148.3×106~144.7×106a)、早白垩世早期(144.7×106~141.1 ×106 a)和中新世中期(17.6×106~11.3× 106 a)存在3期大规模油气聚集成藏.【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3(034)004【总页数】4页(P424-427)【关键词】青藏高原;羌塘盆地;索瓦组;流体包裹体;油气成藏【作者】占王忠;贺永忠;陈文彬;朱勋【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610081;贵州地质调查院,贵阳550005;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610081;贵州地质调查院,贵阳55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5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体包裹体方法在油气成藏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1-6]。
由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除少数强烈破坏而引起爆裂、泄漏外),流体包裹体不因后期油气继承性活动的叠加改造而消失,那些至今记录着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扩散等油气成藏重要信息的原始样品,就成为研究盆地流体活动的重要信息的载体[7-9]。
羌塘盆地是目前中国大陆上油气勘探程度最低的含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其所属的西藏特提斯域与波斯湾等油气富集区同处于一个大地构造单元,该区油气赋存条件与勘探前景一直为世界所瞩目[10-14]。
鄂斯玛地区位于南羌塘盆地,行政区划属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中国石油在1998年对该区块进行过地震概查,指出该地区存在对油气保存十分有利的复式背斜构造。
北羌塘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巴贡组烃源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
北羌塘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巴贡组烃源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根据分析,巴贡组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主要是干酪根和藻类残片。
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3%之间,属于中等含量,但是由于盆地内沉积环境的不同,烃源岩有机质的分布不均匀。
在研究区域的三角洲前缘和深水盆地,有机质含量较高,达到了3%以上,而在三角洲后缘和浅水湖泊沉积区,有机质含量较低,只有1%左右。
有机质成熟度主要以干酪根成熟度为主。
通过有机质类型、成熟度指标和油气排泄指标的综合对比分析,发现巴贡组烃源岩的成熟度较高,处于液态烃突破期或成熟期。
这说明在研究区域存在着一定的油气生生成熟条件。
有机质富集的机理主要受到沉积环境和沉积物质源的影响。
巴贡组烃源岩富集主要发生在深水盆地和三角洲前缘的沉积环境中。
在深水盆地,由于环境缺氧、有机质输入量大、沉积速率快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有机质聚集丰度较高。
在三角洲前缘,河流带来了大量的有机质和泥质物质,为有机质的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微生物活动也对烃源岩有机质的富集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巴贡组烃源岩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残骸和微生物产物,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腐败作用将有机质转化为油气。
在富有机质的沉积环境中,微生物活动会进一步促进油气的生成和富集。
总之,北羌塘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巴贡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质富集机理的研究表明,该区域存在较高含量的有机质,成熟度也较高,有一定的油气生生成熟条件。
有机质的富集主要受到沉积环境、沉积物质源以及微生物活动的综合影响。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该区域的油气资源潜力,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羌塘盆地含烃类流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及成藏分析宋春彦;王剑;何利;付修根;谭富文;曹竣锋【摘要】对羌塘盆地内多套重要地层裂缝充填包裹体进行了岩相、温度和成分研究.岩相特征显示,流体包裹体类型多样,包裹体以气液两相为主,气相以CH4为主,另外还含有H2S、H2、CO2和N2.羌塘盆地内包裹体的温度范围比较宽,冰点温度-14.2~-2.0℃,均一温度0~367℃.分析认为,羌塘盆地内至少存在6期主要的流体活动事件,分别为20~22 ℃、76~85℃、122~128℃、172~189℃、220~255℃和300~370℃,表明羌塘盆地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构造流体活动.其中第一期为超晚期构造抬升之后的流体活动,不含烃类物质,与油气运移成藏无关;另外5期流体活动的包裹体均含有烃类物质,应该与油气运移有关.【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4(035)004【总页数】6页(P380-385)【关键词】羌塘盆地;含烃流体;包裹体;油气运移;成藏分析【作者】宋春彦;王剑;何利;付修根;谭富文;曹竣锋【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610081;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41羌塘盆地位于全球油气产量最高、储量最丰富的特提斯构造域东段,是中国最大的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
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1-9],以地表重点层位和钻井岩心为研究对象,应用流体包裹体法,探寻羌塘盆地中含油气地质流体的活动规律,揭示其油气运移成藏特征,为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夹持于金沙江缝合带和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之间(图1),自北向南可划分为北羌塘坳陷、中央隆起带和南羌塘坳陷3个次级构造单元。
羌塘盆地是在寒武纪前的变质结晶基底之上,由多个沉积盆地叠合而成的。
侏罗系是羌塘盆地最后一个海相沉积单元,由两套海侵-海退沉积层组成,也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自下而上由曲色组(J1q)、雀莫错组(J2q)、布曲组(J2b)、夏里组(J2x)、索瓦组(J3s)和雪山组(J3-K1x)构成。
羌塘盆地内主要发育5套生储盖组合,即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下侏罗统曲色组组合、下侏罗统曲色组—中侏罗统雀莫错组组合、中侏罗统布曲组—夏里组组合、中侏罗统夏里组—上侏罗统索瓦组组合和上侏罗统索瓦组—上侏罗-下白垩统雪山组组合。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盆地内石炭系和二叠系也具有优质的油气资源潜力。
笔者在羌塘盆地内北羌塘坳陷、中央隆起带、南羌塘坳陷3个构造分区地表共采集了16块样品(Fi01—Fi16),南羌塘坳陷内QK-1井岩心中采集了20块样品(Sbg09—Sbg30)(图1和表1),均为构造裂缝中充填的脉体,主要包括方解石脉和石英脉。
另外,采集的样品主要来自于意义重要的地层,例如龙格组(P2l)含油白云岩、土门格拉组(T3t)含煤地层、曲色组(J1q)优质页岩和油页岩、布曲组(J2b)含油白云岩、索瓦组(J3s)油页岩。
对所采集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荧光观察、冰点温度和均一温度测量及激光拉曼分析,所有样品测试均由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完成。
温度测量使用的仪器为英国Linkam公司的THMS600G自动冷热台,分析精度±0.1℃;显微镜为日产Nikon80i,配有100倍长焦工作镜头;激光拉曼分析使用英国Renishaw公司生产的inVia型激光拉曼探针,扫描范围根据实验要求确定,一般为100~4 000cm-1,扫描时间为30 s,分辨率为1 cm-1.3.1 岩相学特征本次样品中流体包裹体形态特征多样,反映其形成条件的差别。
包裹体的形态特征一般与流体介质的饱和度、盐度、生长空间、温度和压力等因素有关。
笔者将流体包裹体按照形态特征分为规则、次规则和不规则3类(图2)。
(1)规则类包裹体是指形态如矩形(图2a)、正方形(图2b)、菱形(图2c)等包裹体,包裹体边缘平直、清晰,表明其在生长空间充足的条件下形成。
(2)不规则类包裹体主要有三角形(图2d)、凹凸形(图2e)和链条形(图2f)等,边缘多呈锯齿状、圆弧状、凹凸状等,其生长空间一般不够充足。
(3)规则和不规则之间的为次规则类,通常具有不同形状的尾巴,主要包括条形尾(图2g)、方形尾(图2h)和三角形尾(图2i)等。
根据荧光显微照片(图2j—图2l),就包裹体的聚集而言,通常发育为单个自由分布的包裹体、多个杂乱分布的包裹体和按一定规律发育的包裹体群。
流体包裹体群的形态特征和组合规律能够指示其形成过程中的受力特征,不同的应力场环境形成包裹体的形态不同[10]。
本文包裹体的气液比为5%~13%,均为气液两相包裹体。
羌塘盆地流体包裹体多具有荧光特征,且主要为淡黄色荧光包裹体和淡蓝白色荧光包裹体(图2j,图2k)两类。
图2l中同时发育两类包裹体群,根据脉体微观穿插关系,可以判断早期包裹体群具淡黄色荧光,后期包裹体显示淡蓝白色荧光。
羌塘盆地包裹体大部分具有淡黄色-蓝白色荧光,主要为轻质油包裹体,形成于成熟—高成熟热演化阶段。
3.2 温度参数冰点温度是流体包裹体温度测定的重要内容,是确定包裹体含盐体系成分的重要参数。
羌塘盆地内包裹体的冰点温度均大于-14.2℃,主体为-3~-7℃,据文献[11]的观点,推算其盐度应小于15%.文献[12]指出,包裹体在多相环境中生长时,容易捕获多种成分(包括油、有机气体、CO2、H2S、N2等),从而形成多相不混溶包裹体,在室温下转变为气液两相包裹体。
只有单相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才代表捕获时的温度。
而本文中多数包裹体属于此类不混溶流体包裹体,因此其均一温度不能用来代表捕获温度;而且这些包裹体均来自于构造裂缝中充填的脉体,因此存在构造热液的温度,包裹体的温度可能不对应于地层埋深的古地温。
可见,均一温度对于判断流体活动期次可能有帮助,但对于计算古地温梯度不太准确。
根据包裹体样品均一温度分布直方图,羌塘盆地至少存在6期主要的流体活动事件,温度分别为:0~ 22℃、76~85℃、122~128℃、172~189℃、220~255℃和300~370℃.其中0~22℃仅存在于样品Sbg09、Sbg15和Sbg30中,可能对应于超晚期构造抬升之后的流体活动,不含烃类物质,与油气运移成藏无关;另外5期包裹体均含有烃类物质,应该与油气运移有关。
3.3 成分特征为了解流体包裹体的化学成分,通常进行激光拉曼光谱扫描。
虽然样品中宿主矿物和水的拉曼峰特别强,加之方解石矿物属于发荧光的矿物,因而要获得有机气体的拉曼峰比较困难,但部分样品中仍然检测到了明显的甲烷拉曼峰(图3)。
其中样品Fi02、Fi03和Fi13都检测到了明显的拉曼峰,样品Sbg10和Sbg13的拉曼峰相对稍弱。
最明显的是样品Sbg25,它具有比较宽的有机气体峰,所含气体成分主要为CH4,还有一定的H2S、N2和H2,甲烷所占比例最高,为55.7%.根据包裹体中成分差别,可将本文包裹体分为3大类:无机盐水溶液的气液包裹体、单相有机烃类包裹体、有机气液两相包裹体。
其中以有机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有机气体主要为CH4.图4a显示大部分包裹体的气相中甲烷含量达到60%,长蛇山、西长梁、沃若山和角木茶卡等4个地区出现了90%以上甲烷含量的流体包裹体,为良好的油气显示。
4.1 流体包裹体中气体来源羌塘盆地中大部分流体包裹体的气相以CH4为主,部分包裹体的气相以H2S或CO2为主。
如果羌塘盆地存在气藏,其成因可能并非仅有传统认为的干酪根热解成因气藏,还可能存在原油裂解型气藏[13]。
一般认为,H2S气体来源有3种可能:硫酸盐还原、含硫有机物裂解和硫酸盐热还原反应。
硫酸盐还原生成H2S的温度比较低;含硫有机物裂解,是干酪根或原油中有机硫化物受热(80~150℃),含有硫原子的官能团断裂形成碳残渣、H2O、CO2和H2S.硫酸盐热还原反应是硫酸盐在烃类或有机质的参与下,在100~140℃的高温下发生的,一般存在于碳酸盐岩和硫酸盐岩地层组合中[14]。
研究区流体包裹体大部分含有CH4、H2S和H2气体(图4a、图4b、图4c),而且H2S含量与均一温度成正比(图4e),与CH4呈反比(图4f);其特征与含硫有机物裂解成因很相似,温度越高,裂解发生的可能性越高,同时消耗大量有机气体。
因此,再次说明羌塘盆地存在油裂解型气藏的可能性很大。
羌塘盆地地表包裹体仅部分含有CO2,但QK-1井中大部分包裹体均含有CO2.一般而言,烃类流体与CO2共存,表明天然气成藏过程中存在酸性流体,而酸性流体能够改善储集层条件。
因此,QK-1井所在的南羌塘盆地布曲组的储集条件应该比较良好,而且与酸性流体的活动密切相关。
4.2 油气运移、成藏一般而言,包裹体均一温度在80℃左右生烃开始;在100~140℃油气大量生成;在140~180℃表明进入凝析油阶段;在160~250℃表明进入干气阶段[4]。
羌塘盆地中,与油气运移成藏有关的包裹体有5期(图5),第一期为76~85℃,可能为烃源岩刚开始进入生油窗时的流体活动,主要出现于角木茶卡和隆鄂尼地区的含油白云岩中,在龙尾湖[4]、羌资1井及羌资2井[5]、昂达而错[6]、雀莫错[7]和鄂斯玛[8]等地均有发现。
根据羌塘盆地的埋藏史,此期流体活动应该对应于中侏罗世(图5);但三叠系之下地层可能在早侏罗世进入最佳生烃期。
由于构造圈闭尚未完全形成,且构造活动较弱,导致生成的油气难以长距离运移,而优先储集于附近优质白云岩储集层中。
第二期为122~128℃,对应于羌塘盆地中生代第一次排烃高峰,时间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约150× 106a)[4,15],此次流体活动在羌塘盆地内普遍存在,对应于羌塘盆地的最晚的海相沉积时期;但三叠系及其之下地层可能由于埋藏太深,导致埋藏温度高于最佳生烃温度带(图5),进入缓慢生烃期。
由于地层褶皱变形,构造圈闭大量形成,从而发生了油气运移,形成原生油气藏。
原生气藏在古新世的构造调整过程中发生大规模运移,形成次生油气藏。
第三期和第四期分别为172~189℃和220~ 255℃,是包裹体数量最多的期次。
该阶段对应于羌塘盆地内的第二次生烃高峰,时间主要为新近纪中晚期(约15×106a)[4,15],该时期构造活动强烈,含烃类流体易于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次生气藏。
第五期为300~370℃,仅在羌塘盆地东部的火山岩石英脉中发现有如此高温的含烃类流体活动,该期流体活动可能与岩浆或其他构造热液活动有关[7]。
如果与岩浆或构造热液无关,那么可能与晚白垩世阿布山组的快速堆积有关,大量磨拉石堆积导致地层埋深迅速加大,地温急剧上升,先前形成的油气发生高温裂解,由于阿布山组分布很局限,此温度范围在盆地内不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