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B复习资料吸收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 第六章 吸收

化工原理 第六章 吸收

不同的溶质在同一个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很大的
气体称为易溶气体,溶解度很小的气体称为难溶气体;同
一个物系,在相同温度下,分压越高,则溶解度越大;而
分压一定,温度越低,则溶解度越大。这表明较高的分压
和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吸收操作。在实际吸收操作过程中,
溶质在气相中的组成是一定的,可以借助于提高操作压力
.
第二节 吸收中的气液相平衡
相平衡关系随物系的性质、温度和压力而异,通常由
实验确定。图6-3是由实验得到的SO2和NH3在水中的溶解度
曲线,也称为相平衡曲线。图中横坐标为溶质组分(SO2、
NH3)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
x
,纵坐标为溶质组分在气相中
A
的分压 p A 。从图中可见:在相同的温度和分压条件下,
体,该值很小。
2.2注意事项
①亨利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如常压下难溶或少溶气体的吸收, 否则就有偏差;
②只适用于与溶剂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的吸收;
③溶解度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即T↑,H↓;
④应用于较高压强时,如5atm以上,分压应以逸度代替;
⑤为了使用方便,亨利定律可以改写成以下形式:
pA ExA, yA mxA,
图6-4 吸收平衡线
.
第二节 吸收中的气液相平衡
2.相平衡线在吸收过程中的应用 2.1判断吸收能否进行。由于溶解平衡是吸收进行的极限,所以, 在一定温度下,吸收若能进行,则气相中溶质的实际组成 Y A 必须大 于 则与过液程相反中向溶进质行含,量为成解平吸衡操时作的。组图成6-4Y中A ,的即A点YA 为 Y实A。 际若操出作现点Y,A 若 AY 点A 时位, 于平衡线的上方,则 YA为吸Y A 收过程;若A点在平衡线上,YA=YA*,体 系达平衡,吸收过程停止;当A点位于平衡线的下方时,则YA<YA*,为解 吸过程。 2.2 确定吸收推动力。显然,YA>YA*是吸收进行的必要条件,而差 值 △YA=YA-YA* 则是吸收过程的推动力,差值△YA越大,则吸收速率必 然越大。 2.3同理,若以液相为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要让吸收过程能进 行,则液相中溶质的实际组成XA必须小于与实际气相中溶质含量YA成平 衡时的液相组成XA*,即XA<XA*,差值△XA=XA* -XA即为吸收过程的推动力, 该值越大,吸收速率也就越大。否则,过程必为解吸操作。

化工原理第五章 吸收.

化工原理第五章 吸收.

V,y2
塔底 x1增加
极限组成为:
x1max

x1*

y1 m
塔高无限 组成为y1的混合气 增加吸收剂用量L
塔顶y2降低
极限组成为:
y2min y2* mx2 V,y1
L,x2 L,x1
19.6.25
第五章 吸收
第三节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一、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 二、气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 三、扩散系数 四、对流传质 五、吸收机理——双膜理论 六、吸收速率方程式
性低:减少设备的尺寸。 5.腐蚀性低:减少设备费用。 6.化学稳定性高; 7.无毒、无害、价廉、易于再生等。
总的选择原则是:经济、合理。
19.6.25
五、相组成表示法
1、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
质量分数:在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占混合物总
质量的分数。
wA

mA m
摩尔分数:在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占混合 物总摩尔数的分数。
第五章 吸收
第一节 概述
一、吸收的有关概念 二、吸收在工业上的应用 三、吸收的分类 四、吸收的流程和溶剂 五、相组成表示方法
19.6.25
一、吸收的有关概念
传质过程:物质在相际间的转移——物质传递过程 传质过程的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平衡分配不同。 以传质过程为特征的单元操作在化工升中应用甚广。如: (1)气体吸收:依据气体组分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差别来处理气
摩尔分数与摩尔比的关系:
x X 1 X
X x 1 x
y Y 1Y
Y y 1 y
19.6.25
3、质量浓度与摩尔浓度
质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
CA

mA V

《化工原理》第八章 吸收

《化工原理》第八章 吸收

第二节 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
采取降温措施, 以增大其溶解度。 所以,加压和降温 对吸收操作有利。 反之,升温和减压 则有利于解吸。对 于同样浓度的溶液, 易溶气体在溶液上 方的气相平衡分压 小,难溶气体在溶 液上方的平衡分压 大。
图8-1气体溶解度曲线
第二节 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
2.亨利定律 (1)亨利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对于稀溶液,在气体 总压不高(≯500kpa)的情况下,吸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 与其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成正比: p A Ex A (8-6) p A ——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kPa; 式中 x A ——溶质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 E ——亨利系数,其单位与压力单位一致。 式(8-6)即为亨利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它表明稀溶 pA 液上方的溶质平衡分压 与该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 xA 成正比,比例系数称为亨利系数。亨利系数的数值可由实 验测得,表8-1列出了某些气体水溶液的亨利系数值。
三、吸收机理
1.传质的基本方式 吸收过程是溶质从气相转移到液相的质量传递过程。 由于溶质从气相转移到液相是通过扩散进行的,因此传质 过程也称为扩散过程。扩散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分子扩散 及涡流扩散,而实际传质操作中多为对流扩散。
第二节 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
(1)分子扩散 物质以分子运动的方式通过静止流体 的转移,或物质通过层流流体,且传质方向与流体的流动 方向相垂直的转移,导致物质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传递, 这种传质方式称为分子扩散。分子扩散只是由于分子热运 动的结果,扩散的推动力是浓度差,扩散速率主要决定于 扩散物质和静止流体的温度及某些物理性质。 分子扩散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将一勺砂糖放 入杯水之中,片刻后整杯的水就会变甜;如在密闭的室内, 酒瓶盖被打开后,在其附近很快就可闻到酒味。这就是分 子扩散的表现。 (2)涡流扩散 在湍流主体中,凭借流体质点的湍动 和漩涡进行物质传递的现象,称为涡流扩散。若将一勺砂 糖放入杯水之中,用勺搅动,则将甜的更快更均,那便是 涡流扩散的效果了。涡流扩散速率比分子扩散速率大得多, 涡流扩散速率主要决定于流体的流动形态。

化工原理B复习资料——吸收

化工原理B复习资料——吸收

第六部分 吸收利用各组分溶解度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称为吸收。

一、描述两组分混合物基本物理量1、用物质的量或质量的表示摩尔分率:在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占混合物总摩尔数的分率。

n n y A A =n n x A A =摩尔比: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与惰性组分摩尔数之比。

气相: 液相:B AA n n X =-x x X 1=摩尔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

AA V n c =质量分率:在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占混合物总质量的分率。

m m w A A =质量比:混合物中某组分A 的质量与惰性组分B (不参加传质的组分)的质量之比。

B A m m a A =质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

AA V m G =偶尔会给质量方面的已知条件,根据定义去推导出所用的摩尔比 2、溶解度定义:平衡状态下气相中溶质分压称为平衡分压或饱和分压,液相中的溶质浓度称为平衡浓度或饱和浓度––––––溶解度。

气体在液体中的饱和浓度*A C 表明一定条件下吸收过程可能达到的极限程度。

BAA n n Y =-yy Y 1=影响因素:在总压不大的情况下,溶解度只与温度和物质气相分压有关。

注意定义,溶解度是用于解释物质平衡状态的物理量。

分析总结:吸收剂、温度T、P 一定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温度、溶液的浓度一定时,溶液上方分压越大的物质越难溶。

对于同一种气体,分压一定时,温度T越高,溶解度越小。

温度T一定时,分压P越大,溶解度越大。

加压和降温对吸收操作有利。

二、亨利定律引入下的气液相物理量平衡关系总的来说,亨利定律表征的是平衡状态下,某一组分气相分压(P*)与液相该组分组成的关系。

1、当气相组成用P*表示,由于液相组成的表达形式可以为X摩尔分率、c摩尔浓度,有P*=Ex,P*=c/H注意E、H的意义单位E—亨利常数,单位与压强单位一致。

温度T上升,E值增大;在同一溶剂中,E值越大的气体越难溶。

H—溶解度系数,单位:kmol/m3·Pa或kmol/m3·atm。

化工原理b知识点总结

化工原理b知识点总结

化工原理b知识点总结化工原理B是化学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化工原理和基本原理的机会。

这门课程涵盖了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材料平衡、能量平衡、反应平衡和传热传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这篇总结中,我们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化工原理B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是化工原理B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主要包括了流体力学、传热学、传质学和动力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这部分内容中,学生将学习到不同流体的性质、流体的流动规律、传热传质的基本原理以及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1. 流体力学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流动的学科,在化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流体的性质,如黏度、密度、表面张力等;了解流体的流动规律,如雷诺数、马赫数等;了解不同类型的流动,如层流、湍流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如何进行流体的实验测量、如何进行流体的数学模型分析等内容。

2. 传热学传热学是研究传热现象的学科,在化工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部分内容中,学生将了解传热的基本方式,如传导、对流和辐射;了解传热的基本原理,如傅里叶定律、牛顿冷却定律等;了解传热的数学模型和传热的实验测量等。

3. 传质学传质学是研究物质传输的学科,在化工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部分内容中,学生将了解物质传输的基本方式,如扩散、对流和传质反应等;了解物质传输的基本原理,如菲克定律、达西定律等;了解物质传输的数学模型和传质的实验测量等。

4.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学科,在化工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部分内容中,学生将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等基本概念;了解不同类型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如零级反应、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等;了解如何进行反应速率的实验测量和反应速率的数学模型分析等。

二、材料平衡材料平衡是化工工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主要是指在化工过程中不同原料和产物之间的质量平衡关系。

化工原理吸收复习题(精品资料)

化工原理吸收复习题(精品资料)

一、填空题:1、20℃时,CO2气体溶解于水的溶解度为0.878(标)m3/m-3(H2O),此时液相浓度C=________kmol/m3。

液相摩尔分率x A=_________.2、在常压下,20℃时氨在空气中的分压为50mmHg,此时氨在混合气中的摩尔分率y A=________,3、用相平衡常数m表达的亨利定律表达式为_______.在常压下,20℃时, 氨在空气中的分压为50mmHg,与之平衡的氨水浓度为7.5(kgNH3/100kgH2O),此时m=______.4、用气相浓度△p,△C、△y、△x为推动力的传质速率方程有两种,以传质分系数表达的传质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以总传质系数表达的传质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5、用△y, △x为推动力的传质速率方程中,当平衡线为直线时传质总系数K y与分系数k x,k y 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K x与k x,k y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6、用清水吸收空气与A的混合气中的溶质A,物系的相平衡常数m=2,入塔气体浓度y1=0.06,要求出塔气体浓度y2=0.008,则最小液气比为________.7、某吸收塔中,物系的平衡线方程为y=2.0x,操作线方程为y=3.5x+0.001,当y1=0.06,y2=0.0015时,x1=_______,x2=_________,L/V=______,气相传质单元数N OG=_______.8、吸收过程主要用于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填料的种类很多,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质量传递包括有_____________等过程。

11、吸收是指________的过程,解吸是指_______的过程。

(完整word版)“化工原理”第5章《吸收》复习题

(完整word版)“化工原理”第5章《吸收》复习题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复习题一、填空题1。

质量传递包括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过程。

***答案***吸收、蒸馏、萃取、吸附、干燥。

2. 吸收是指_______的过程,解吸是指_____的过程。

***答案***用液体吸收剂吸收气体,液相中的吸收质向气相扩散.3. 对接近常压的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增加时,亨利系数E____,相平衡常数m____,溶解度系数H____。

***答案*** 不变; 减少; 不变4. 指出下列组分,哪个是吸收质,哪个是吸收剂。

(1) 用水吸收HCl生产盐酸,H2O是____,HCl是_____.(2)用98。

3%H2SO4吸收SO3生产H2SO4,SO3,是___;H2SO4是___。

(3)用水吸收甲醛生产福尔马林,H2O是____;甲醛是___。

***答案***(1)吸收剂,吸收质。

(2)吸收质,吸收剂.(3)吸收剂,吸收质。

5. 吸收一般按有无化学反应分为_____,其吸收方法分为_______。

***答案***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喷淋吸收、鼓泡吸收、膜式吸收。

6。

传质的基本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答案*** 分子扩散,涡流扩散。

7。

吸收速度取决于_______,因此,要提高气-液两流体相对运动速率,可以____来增大吸收速率。

**答案***双膜的扩散速率,减少气膜、液膜厚度。

8。

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____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____。

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__,则操作线向____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过程推动力(y-y*)____。

***答案***大于上方增大远离增大9。

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____,操作线将___平衡线。

***答案*** 减少; 靠近;10。

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塔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H OG将_____,N OG将_____(增加,减少,不变)。

化工原理-吸收复习题(附答案).doc

化工原理-吸收复习题(附答案).doc

合气中的溶质 A ,入塔气体=1. 5 x 1 x 0. 8=1. 2吸收复习题(附答案)一、填空题: 1. 化工生产中吸收可应用在1、 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

***答案*** 制取液体产品,回收和分离有用组分,净化气体。

2. 对于难溶气体,吸收时属于 ____________ 控制的吸收,强化吸收的手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液膜、增大液相侧的传质分系数或液流湍动程度。

3. 填料塔的喷淋密度是指 ------------------------------- - ***答案*** 单位塔 截面上单位时间内下流的液体量(体积)。

4. 吸收质是指 ------------------ ;而吸收剂则是指---------------- ;惰性组分是指 -------------------- 。

***答案*** 被液体吸收的组分,用于吸收的液体,不被吸收剂吸收的组分。

5. 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 _________ 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 ___________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 ---------- 则操作线向 ------------ 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过程推动力(y - ye ) --------- 。

***答案*** 大于 上方 增大 远离 增大6. 计算吸收塔的填料层高度,必须运用如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关联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答案*** 平衡线、操作线、传质系数。

或者 平衡关系、物料衡算、传质速率。

7. 吸收过程物料衡算时的基本假定是:(1) 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 。

化工原理吸收

化工原理吸收

2、y*=m x
(2-5) 代入 y*=m x :
Y* X m 1 Y * 1 X
说明:①m 相平衡常数,无因次; ② m ~E : p P y
代入p* E x :
p* P y * P y* E x
y*
E m 与 y*=m x 比较: P总
E x P总
J A -D AB dC A dZ (2 - 11) J A -D AB J B -D BA dC A dZ dC B dZ
A
B
dC A dC - B dZ dZ
(2 - 12)
而且, J A -JB
JA-物质A在Z方向上的扩散通量,kmol/(m2.s); dC A -A的浓度梯度,kmol/m4; dZ DAB-物质A在介质B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负号-表明扩散是沿着物质A浓度降低的 方向进行的。
第2章
吸收
一、吸收及其依据
分离气体混合物的传质单元操作。 1、吸收: 各组份在液相中的溶解度不同。 2、吸收依据: 二、吸收过程 吸收质(溶质)A;惰性组分(载体)B; 吸收剂(溶剂)S; 吸收液(A+S); 尾气B +A。 三、应用 1、分离气体混合物,获得某一组分; 2、净化气体; 3、制备溶液。 四、吸收分类 1、物理吸收; 2、化学吸收;
液相:
D' C NA (ci - c) k L (ci - c) (2 - 28) z L csm 作业:复习所讲。
2.2.6
吸收过程的机理
1、双膜理论 (1)目的:建立传质速率方程。 (2)双膜理论 ①传质过程 ②双膜理论基本论点: 1)相界面,滞流膜层,分子扩散; 2)相界面处达于平衡; dc A dc A 0,膜层内存在 。 3)流体主体为湍流, dz dz 也称双阻力理论。 吸收为通过两膜层的传质。

化工原理吸收知识点

化工原理吸收知识点

① 传质单元数(以NOG为例):
yj dy 1
y j1 y ye
亦即
yj (y
y j1 ye)j j1
1
可见,传质单元数决定于分离前后气、液相组成 和相平衡关系,其大小表示了分离任务的难易。
② 传质单元高度(以HOG 为例) 完成一个传质单元分离任务所需的填料层高度。
▲ 影响传质单元高度的因素:填料性能,流动情况
填料层高度 :
h
y1 y2
Gdy K a( y
y
y e
)
G Ka
y
y1
(y2
y
dy y
e
)
同样可以推得以液相传质速率方程表示的计算式:
Ldx Kxa(xe x)dh
h x1
Ldx
L x1 dx
x2 K xa(xe x) K x a x2 (xe x)
h L x1 dx K x a x2 (xe x)
1 11KBiblioteka mk kxyx
1 1m
Kya kya kxa 1 1 1 K x a mk y a k x a
于是有:
mG HOG HG L H L
L
H H H
OL mG G
L

A L mG
—— 吸收因子
传质单元:通过一定高度填料层的传质,使一相组 成的变化恰好等于其中的平均推动力,这样一段填 料层的传质称为一个传质单元。
y1 y2 ln y1 y1 y2 y2

ym
y1 y2 Ln y1
— 对数平均推动力
y2

N OG
y1 y2
ym
同理:
N OL
x1 x2

化工原理吸收

化工原理吸收

化工原理吸收吸收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分离技术,在化工过程中广泛应用。

吸收是利用溶剂以物理或化学方式从气体、液体或固体中分离出物质的过程。

它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涵盖了多个行业,如石油化工、化肥、合成材料等。

吸收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物质的相互作用力,并通过在溶剂中形成物质被吸附、溶解或反应的方式来实现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吸收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传质和相平衡。

传质过程指的是溶质从气体、液体或固体相向吸收剂的传递过程。

相平衡指的是溶质在吸收剂中的浓度达到平衡状态。

吸收的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其中最常见的是气体吸收。

气体吸收是将气态物质通过接触与吸收剂接触,然后进入吸收剂中的过程。

气体吸收的过程中,常使用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的方式进行。

物理吸收主要是利用溶质分子在吸收剂中溶解的溶解度差异来进行分离。

根据溶解度和吸收剂的选择,物理吸收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易于操作、能耗较低、对条件要求不高、纯化程度较低。

常用的吸收剂包括水、有机溶剂和溶液。

化学吸收则是通过物质在吸收剂中发生化学反应,使溶质与吸收剂发生反应,产生新的物质,在产生反应的同时将溶质分离出来。

化学吸收一般具有下面几个特点:通过反应能够得到较高的吸收效果;能够得到较高纯度的产品;操作较复杂,条件苛刻;产生的副产物难以处理。

常用的吸收剂包括酸、碱、氧化剂等。

化学吸收和物理吸收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结合使用,通过化学反应实现更高效的物质分离。

在工业生产中,常常使用吸收塔进行吸收操作。

吸收塔是一个用于进行气体吸收的设备,一般由填料、进料与出料管道以及循环泵组成。

填料可以增加界面面积,提高吸收效果。

除了气体吸收外,液体吸收也是常见的一种吸收形式。

液体吸收一般是将液态物质通过接触与吸收剂接触并吸收的过程。

液体吸收主要用于分离和纯化液态物质,常见的应用有酸碱中和、有机溶剂回收等。

总之,吸收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分离技术,通过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的方式,实现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化工原理》吸收

《化工原理》吸收

《化⼯原理》吸收第六章吸收§ 1 概述⼀、化学⼯业或⾷品⼯业中的传质过程1、⽓体—液体系统1)吸收:物质由⽓相转移到液相。

2)脱吸(解吸):物质由液相转移到⽓相。

3)⽓体增湿;湿分由液相转移到⽓相。

4)⽓体减湿;湿分由⽓相转移到液相。

⽔果储藏温度为4o C,相对湿度为85%。

2、蒸汽—液体系统精馏3、液体—液体系统液—液萃取:物质由某⼀液相转移到互不相溶的另⼀液相。

4、液体—固体系统1)结晶:物质由液相向固相转移。

2)液—固萃取(浸取):物质由液相向固相转移。

3)液体吸附:物质由液相转移到固相表⾯。

5、⽓体—固体系统1)⼲燥:液体物质由固相表⾯或内部转移到⽓相。

2)⽓体吸附:物质由⽓相转移到固相表⾯。

⼆、相组成的表⽰⽅法1、质量分率a与摩尔分率x1) 质量分率a :某组分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率。

2) 摩尔分率x :某组分的摩尔量占总摩尔量的百分率。

3)质量分率a 与摩尔分率x 的换算BB A A A A A M x M x M x a ?+??= BB A A A AA M a M a M a x += 2、质量⽐a 和摩尔⽐X Y1)质量⽐a : BA m m a = 2)摩尔⽐X ;Y : BA n n X =3、质量浓度与摩尔浓度 1)质量浓度:单位体积均相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

单位:kg / m 32) 摩尔浓度:单位体积均相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量。

单位:kmol / m 3三、吸收概念吸收尾⽓混合⽓体吸收液A+S吸收质或溶质A:混合⽓体中能够溶解的组分。

惰性组分或载体B:混合⽓体中不能被溶解的组分。

四、吸收操作的分类1、单组分吸收与多组分吸收2、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3、等温吸收与⾮等温吸收五、吸收剂的选择1、溶解度2、易脱吸3、选择性4、粘性5、挥发性6、其他§2 扩散现象⼀、概念1、扩散:当系统内部存在浓度差时,物质总要由⾼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移,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2、分⼦扩散和涡流扩散分⼦扩散:只依靠微观的分⼦运动,⽽⽆宏观的混合作⽤。

化工原理B复习资料——吸收

化工原理B复习资料——吸收

1第六部分 吸收利用各组分溶解度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称为吸收。

一、描述两组分混合物基本物理量1、用物质的量或质量的表示摩尔分率:在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占混合物总摩尔数的分率。

n n y A A =n n x A A =摩尔比: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与惰性组分摩尔数之比。

气相: 液相:B AA n n X =-x x X 1=摩尔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

A A V n c =质量分率:在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占混合物总质量的分率。

m m w A A =质量比:混合物中某组分A 的质量与惰性组分B (不参加传质的组分)的质量之比。

B A m m a A =质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

AA V m G =偶尔会给质量方面的已知条件,根据定义去推导出所用的摩尔比 2、溶解度定义:平衡状态下气相中溶质分压称为平衡分压或饱和分压,液相中的溶质浓度称为平衡浓度或饱和浓度––––––溶解度。

气体在液体中的饱和浓度*A C 表明一定条件下吸收过程可能达到的极限程度。

BAA n n Y =-yy Y 1=影响因素:在总压不大的情况下,溶解度只与温度和物质气相分压有关。

注意定义,溶解度是用于解释物质平衡状态的物理量。

分析总结:吸收剂、温度T、P 一定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温度、溶液的浓度一定时,溶液上方分压越大的物质越难溶。

对于同一种气体,分压一定时,温度T越高,溶解度越小。

温度T一定时,分压P越大,溶解度越大。

加压和降温对吸收操作有利。

二、亨利定律引入下的气液相物理量平衡关系总的来说,亨利定律表征的是平衡状态下,某一组分气相分压(P*)与液相该组分组成的关系。

1、当气相组成用P*表示,由于液相组成的表达形式可以为X摩尔分率、c摩尔浓度,有P*=Ex,P*=c/H注意E、H的意义单位E—亨利常数,单位与压强单位一致。

温度T上升,E值增大;在同一溶剂中,E值越大的气体越难溶。

H—溶解度系数,单位:kmol/m3·Pa或kmol/m3·atm。

化工原理吸收

化工原理吸收

稳定性好:即 吸收剂在储存 和使用过程中 稳定性较好, 不易分解或变 质
吸收剂的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吸收剂包 括水、醇、酮、醚等有机溶剂以
及酸、碱等无机溶液
选择哪种吸收剂需要根据具体的 分离要求和条件来确定
PART 4
吸收设备
吸收设备
1 吸收设备是实现吸收过程的重要工具 2 常见的吸收设备有填料塔、板式塔和喷淋塔等 3 这些设备的主要区别在于塔内气液接触的方式和流动状态 4 填料塔内装有固体填料,液体从填料表面流下时形成薄膜,气体通过时与薄膜相接触而发生吸收 5 板式塔内装有多层塔板或筛板,气体通过塔板时形成鼓泡层,与液体充分接触 6 喷淋塔内液体从顶部喷淋而下,气体自下而上流动,气液在塔内逆流接触 7 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和物料特性,可以选择适合的吸收设备
选择合适的吸收 剂是实现高效吸 收的关键。吸收 剂应具备以下特

吸收剂的选择
溶解度大:即 能够大量吸附 待分离的气体 组分
选择性好:即 对所需分离的 气体组分具有 较高的吸附能 力,而对其他 组分的吸附能 力较低
挥发性低:即 吸收剂不易挥 发,以减少损 失
无毒、无腐蚀 性:即不会对 设备造成腐蚀 或污染环境
与吸收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气体分子
被吸收剂分子吸附而溶解在吸收剂中
05
吸 收 剂 可 以a选a择a 性 地 吸 附 某 种 气 体 或 多
种气体,从而实现气体的分离和净化
03
溶 解 后 的 气a体a分a 子 在 吸 收 剂 中 扩 散 , 最
终达到气液平衡状态
PART 3
吸收剂的选择
吸收剂的选择
20XX
化工原理吸收
-
1 吸收的定义 3 吸收剂的选择 5 吸收的应用

化工原理实验—吸收

化工原理实验—吸收

化工原理实验—吸收1. 引言吸收是化工领域中常见的物质分离和净化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气体或液体中的有害或有用成分吸附到溶液或固体表面上来实现分离和净化的目的。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和探索吸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加深对吸收原理的理解,掌握吸收过程中的计算和分析方法,并了解吸收在化工工程中的应用。

3. 实验原理吸收是指气体或液体中的溶质在吸收剂(例如溶液或固体)中被吸附或溶解的过程。

吸收剂可以选择根据目标溶质的特性,吸附剂的选择要考虑化学亲和力、溶解度、扩散速率等因素。

在吸收过程中,传质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传质可以通过质量传递和动量传递来实现。

质量传递包括分子扩散、对流传质和表面吸附等。

動量传递則以氣體相、液體相間的質量轉移的能力來表現。

吸收实验可以使用装置,如吸收柱或喷淋塔,为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接触提供更大的界面积。

此外,经过精确设计和调整,吸收装置可以提高传质效率,实现高效的吸收效果。

4. 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确保所有实验设备和试剂已准备齐全。

•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正常,无泄漏和损坏。

步骤二:实验装置的组装和调整•根据吸收实验的要求,安装吸收柱或喷淋塔。

•调整气体和液体的流量控制,以确保适当的接触和传质效率。

步骤三:实验操作•启动气体和液体的进料系统,调整流量。

•收集样品以进行后续分析,记录有关流量、温度、压力等参数的数据。

步骤四:数据分析•根据收集的样品数据,计算吸收效率、传质系数等参数。

•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图表分析,以便进行实验结果的评估和比较。

5. 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设备和试剂的安全使用。

•在实验前要明确吸收剂和溶质的性质,并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将气体和液体的流速和温度适当控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6.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到吸收效率和传质系数等参数的计算结果。

对于不同的吸收剂和溶质,我们可以根据实验结果评估其吸附和溶解的效果,并对吸收过程中的传质机制进行讨论。

化工原理B吸收5

化工原理B吸收5

y*=f(x)
R
x* x
x
传质过程的限度
y y P
y*=f(x)
y*
o 对吸收而言: 对吸收而言:
x
x* x
不变, 若保持 x 不变,则 y 最低只能降到 y*,即 ymin=y*; ; 不变, 若保持 y 不变,则 x 最高只能升到 x*,即 xmax=x*。 , 。
y y*
y*=f(x)
y
Q
二、等摩尔逆向扩散
P pA1 pB1 A pA2 B pB2 P
设pA1>PA2, pB1<pB2 联通管内隔板打开时, 组分将向右扩散 组分将向右扩散, 组 联通管内隔板打开时,A组分将向右扩散,B组 分将向左扩散。讨论稳定状态, 分将向左扩散。讨论稳定状态,各位置组分分压 不变。 不变。 因为总压相等,两组分扩散量必然相同, 因为总压相等,两组分扩散量必然相同,否则总 压会发生变化。 压会发生变化。对扩散速率 JA=-JB
吸收工艺
填料塔
板式塔
溶剂 溶剂
规整填料 塑料丝网波纹填料
气体Leabharlann 气体散装填料 塑料鲍尔环填料
a 微分接触
b 级式接触
图9-2
填料塔和板式塔
连续接触(微分接触) 连续接触(微分接触) 液两相的浓度呈连续变化。 气、液两相的浓度呈连续变化。
级式接触 液两相组成呈阶跃变化。 气、液两相组成呈阶跃变化。
吸收剂再生-吸收与解吸联合 吸收剂再生-
y
Q
o
x*
x
x
若系统气液浓度的点Q(x, y)处于平衡线下方,则将发生从液 处于平衡线下方, 若系统气液浓度的点 处于平衡线下方 相到气相的传质,即解吸过程 吸过程。 相到气相的传质,即解吸过程。

(完整版)化工原理吸收

(完整版)化工原理吸收

0
20 40 60 80 100 120
pNH3/kPa
250
200 150
0 oC 10 oC
100 50
20 oC
30 oC 40 oC
50 oC
0
20 40 60 80 100 120
pSO2/kPa
在相同条件下,NH3 在水中的溶解度较 SO2 大得多。 用水作吸收剂时,称 NH3 为易溶气体,SO2为中等溶解气体, 溶解度更小的气体则为难溶气体(如O2 在 30℃ 和溶质的分压 为 40kPa 的条件下,1kg 水中溶解的质量仅为 0.014g)。
• 此外所选用的溶剂尽可能满足无腐蚀性,粘度小,无毒,不燃,价廉
易得等条件。
2020/8/12
projects of Dr.Hao
9
气液两相的接触方式
连续接触(也称微分接触):气、 液两相的浓度呈连续变化。如填 料塔。
溶剂 溶剂
规整填料
散装填料
塑料丝网波纹填料 塑料鲍尔环填料
级式接触:气、液两相逐级接 触传质,两相的组成呈阶跃变 化。 如板式塔。
吸收与解吸流程
projects of Dr.Hao
苯 水 过热蒸汽
3
吸收操作的用途:
(1) 制取液体产品 用吸收剂吸收气体中某些组分而获得 产品。如硫酸吸收SO3制浓硫酸,水吸收甲醛制福尔马林 液,用水吸收氯化氢制盐酸等 。 (2) 分离混合气体 吸收剂选择性地吸收气体中某些组分以 达到分离目的。例如石油馏分裂解生产出来的乙烯、丙烯, 还与氢、甲烷等混在一起,可用分子量较大的液态烃把乙烯、 丙烯吸收,使与甲烷、氢分离开来 。
5
第二节 吸收的基本原理
一、气-液相平衡关系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传质理论之一)超详细讲解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传质理论之一)超详细讲解

吸收前1:nA1/nB=(nA1/n总1)/(nB/n总1)= yA1/yB1 =YA1
= yA1/(1-yA1) 吸收后2:nA2/nB=(nA2/n总2)/(nB/n总2)= yA2 /yB2 =YA2
= yA2/(1-yA2) 由此提示我们:要求A被吸收的量,要用到A在惰性气体 B中A的含量分率yA/yB,令为YA。 定义: YA –摩尔比/比摩尔分数(率)
双膜理论要点: 1 气液两相主体因湍流使A以对流扩散方式传递,传递
速率பைடு நூலகம், 浓度一致,忽略湍流主体中对流扩散的阻力。 2 相界面两侧存在滞流的气膜和液膜,双膜中A以分子
扩散方式传递,传递速率慢,浓度下降很快,整个传 质过程的阻力全部集中在双膜中。
3 到达相界面的A能无阻 力地瞬时溶于液相,且 界面上气液两相达平衡, 即:pi = ci / H 。
五、吸收流程: 在连续操作的立式吸收塔中,气↑,液↓逆流
接触进行传质。
1 要使气相中A被吸收完 全-净化气体:则采用 单程(单塔或多塔)吸 收。
2 希望液相A的浓度高制取产品:则采用液 相循环吸收。
3 要分离和回收A:则采用吸收—解吸 联合流程。
吸收 — 解吸 联合流程
喷淋塔:
气相连续
4 吸收塔 液膜塔(填料塔):气相连续
三、费克分子扩散定律 如图: 单位时间内穿过面积为A,厚度为δ
的扩散层的吸收质A的物质的量
NA

A CA

NA

DA
A CA

D—扩散系数 m2/s
N mol m m3 m2
A C s m2 mol s
分子扩散模型
四、吸收机理——双膜理论
实际吸收过程一般在喷淋塔、填料塔、鼓泡塔中进 行。无论采用那种吸收塔,吸收过程都存在气—液相界 面,类比间壁传热提出了双膜理论以导出吸收速率。 如图:

化工原理B复习资料汇总——吸收

化工原理B复习资料汇总——吸收

第六部分吸收利用各组分溶解度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称为吸收。

一、描述两组分混合物基本物理量1、用物质的量或质量的表示摩尔分率:在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占混合物总摩尔数的分率。

摩尔比: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与惰性组分摩尔数之比。

气相:液相:摩尔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

质量分率:在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占混合物总质量的分率。

质量比:混合物中某组分A的质量与惰性组分B(不参加传质的组分)的质量之比。

质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

偶尔会给质量方面的已知条件,根据定义去推导出所用的摩尔比2、溶解度定义:平衡状态下气相中溶质分压称为平衡分压或饱和分压,液相中的溶质浓度称为平衡浓度或饱和浓度––––––溶解度。

气体在液体中的饱和浓度表明一定条件下吸收过程可能达到的极限程度。

影响因素:在总压不大的情况下,溶解度只与温度和物质气相分压有关。

注意定义,溶解度是用于解释物质平衡状态的物理量。

分析总结:吸收剂、温度T、P 一定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温度、溶液的浓度一定时,溶液上方分压越大的物质越难溶。

对于同一种气体,分压一定时,温度T越高,溶解度越小。

温度T一定时,分压P越大,溶解度越大。

加压和降温对吸收操作有利。

二、亨利定律引入下的气液相物理量平衡关系总的来说,亨利定律表征的是平衡状态下,某一组分气相分压(P*)与液相该组分组成的关系。

1、当气相组成用P*表示,由于液相组成的表达形式可以为X摩尔分率、c摩尔浓度,有P*=Ex,P*=c/H注意E、H的意义单位E—亨利常数,单位与压强单位一致。

温度T上升,E值增大;在同一溶剂中,E值越大的气体越难溶。

H—溶解度系数,单位:kmol/m3·Pa或kmol/m3·atm。

H是温度的函数,H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H值越大,气体越易溶。

(H、E的关系偶尔需要用定义推导一下,这个很简单)2、当气相组成用y*表示,表达形式可以为y*=mxm——相平衡常数,是温度和压强的函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部分 吸收利用各组分溶解度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称为吸收。

一、描述两组分混合物基本物理量1、用物质的量或质量的表示摩尔分率:在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占混合物总摩尔数的分率。

n n y A A =n n x A A =摩尔比: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与惰性组分摩尔数之比。

气相: 液相:B AA n n X =-x x X 1=摩尔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

AA V n c =质量分率:在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占混合物总质量的分率。

m m w A A =质量比:混合物中某组分A 的质量与惰性组分B (不参加传质的组分)的质量之比。

B A m m a A =质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

AA V m G =偶尔会给质量方面的已知条件,根据定义去推导出所用的摩尔比 2、溶解度定义:平衡状态下气相中溶质分压称为平衡分压或饱和分压,液相中的溶质浓度称为平衡浓度或饱和浓度––––––溶解度。

气体在液体中的饱和浓度*A C 表明一定条件下吸收过程可能达到的极限程度。

BAA n n Y =-yy Y 1=影响因素:在总压不大的情况下,溶解度只与温度和物质气相分压有关。

注意定义,溶解度是用于解释物质平衡状态的物理量。

分析总结:吸收剂、温度T、P 一定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温度、溶液的浓度一定时,溶液上方分压越大的物质越难溶。

对于同一种气体,分压一定时,温度T越高,溶解度越小。

温度T一定时,分压P越大,溶解度越大。

加压和降温对吸收操作有利。

二、亨利定律引入下的气液相物理量平衡关系总的来说,亨利定律表征的是平衡状态下,某一组分气相分压(P*)与液相该组分组成的关系。

1、当气相组成用P*表示,由于液相组成的表达形式可以为X摩尔分率、c摩尔浓度,有P*=Ex,P*=c/H注意E、H的意义单位E—亨利常数,单位与压强单位一致。

温度T上升,E值增大;在同一溶剂中,E值越大的气体越难溶。

H—溶解度系数,单位:kmol/m3·Pa或kmol/m3·atm。

H是温度的函数,H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H值越大,气体越易溶。

(H、E的关系偶尔需要用定义推导一下,这个很简单E M H s s ρ=)2、当气相组成用y *表示,表达形式可以为y *=mxm ——相平衡常数 ,是温度和压强的函数。

温度升高、总压下降则m 值变大, m 值越大,表明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3、当气相组成用摩尔比Y*表示,液相组成用X*表示时,根据定义可以推导出X m mXY )1(1*-+=∴通常我们认为x 约为0,用mX Y =*来描述该关系4、课件例题(最基本的亨利定律应用)在常压及20℃下,测得氨在水中的平衡数据为:0.5gNH3/100gH2O 浓度为的稀氨水上方的平衡分压为400Pa ,在该浓度范围下相平衡关系可用亨利定律表示,试求亨利系数E ,溶解度系数H ,及相平衡常数m 。

(氨水密度可取为1000kg/m3)分析思路——给出的是质量关系,要推出应用于公式所用x 摩尔分率、c 摩尔浓度、Y*、X*这些物理量,然后根据上面的公式推出各系数只给答案,过程不会看课件:E Pa 41059.7⨯=,m=0.75,H=Pa m kmol ⋅⨯-34/1033.7注意单位5、以气液平衡关系进行吸收分析(1)吸收方向——当气相中溶质的的实际分压高于与液相成平衡的溶质分压时,溶质从气相向液相转移,发生吸收过程;反之当气相中溶质的的实际分压低于与液相成平衡的溶质分压时,溶质从液相向气相转移,发生脱吸(解吸)过程。

课件例题——在101.3kPa ,20℃下,稀氨水的气液相平衡关系为 :x y 94.0*=,若含氨0.094摩尔分数的混合气和组成 05.0=A x 的氨水接触,确定过程的方向。

很明显,如果气相摩尔分数y=0.094,那么对应的液相摩尔分率为0.094/0.94,x=0.1,所以只有当吸收剂氨的摩尔分率小于0、1时发生吸收,05.0=A x 是小于0.1的,因此该过程是吸收(也可以根据x=0.05计算y 来判断)(2)计算过程的推动力:*y y -以气相组成差表示的吸收推动力; :x x -*以液相组成差表示的吸收推动力。

引申,所谓平均推动力即是Y1变化到Y2全过程推动力的对数平均值,也就是Y1-Y*和Y2-Y*的对数平均值(3)计算过程极限所谓过程的极限是指两相充分接触后,各相组成变化的最大可能性。

m y x x 1*1max 1== 2*2min 2mx y y ==三、传质理论1、 传质的理论基础——关于扩散分子扩散–––凭借流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传递物质的现象。

关于扩散现象的描述是菲克定律,表征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扩散物质量与物质扩散方向浓度(压强等)的变化间关系推动力为浓度差,由菲克定律描述:J A = – D AB (dC A )/(dz) J A ––扩散通量,kmol/(m 2·s) D AB ––扩散系数2、 传质模型及模型下的传质速率分析(1)传质模型——在传质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分别为双膜理论、溶质渗透理论和表面更新理论。

(要知道我们计算用的模型是双模理论) (2) 双模理论双模理论假设基础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间有一个稳定的界面,界面上没有传质阻力,气液两相处于平衡状态。

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着两层膜,气膜和液膜。

气相一侧叫气膜,液相一侧叫液膜 ,这两层膜均很薄,膜内的流体是滞流流动,溶质以分子扩散的方式进行传质。

膜外的气液相主体中,流体流动的非常剧烈,溶质的浓度很均匀,传质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传质阻力集中在两层膜内。

双模理论吸收方程传质速率方程––––传质速率=传质推动力/传质阻力根据双模理论,吸收是有气膜吸收和液膜吸收两部分完成的 1、气膜吸收:由)(iBm G AB A p p P P RT Z D N -=,令K G =Bm G AB P P RT Z D (气膜吸收系数),归纳出了气膜吸收速率方程N=k G (p –p i )同理,当推动力用y ∆、Y ∆表示时,有其它表达形式—— )(i y A y y k N -=,)(i Y A Y Y k N -=2、液膜吸收:由)(c c c z C D N i sm L A -'=,令K L =sm L c z C D '(液膜吸收系数),归纳出液膜吸收速率方程N=k L (c i –c)同理,当推动力用x ∆、X ∆表示时,有其它表达形式—— )(x x k N i x A -=,)(X X k N i X A -=Ppt 上界面浓度可以忽略,上面打阴影的是公式来源和系数推导过程,知道就行不用记。

注意传质系数与推动力相对应,即传质系数与推动力的范围一致,传质系数的单位与推动力的单位一致。

3、总吸收系数及相应的吸收速率方程式(注:不论哪种形式的总吸收系数是用大写K 表示,而单独的气膜、液膜吸收的系数是用小写的k 表示,不可以混淆)总吸收系数可以用气相组成表示、可以用液相组成表示、也可以用摩尔比浓度表示因此有以下的表达形式——气相组成表示有*)(p p K N G A -=)(*y y K N y A -=液相组成表示有)*(c c K NL A -=)(*x x K N x A -= 摩尔比表示有 *)(Y Y K N Y A -=)*(X X K N X A -=4、阻力表示当NA 用推动力/阻力表示时,可以得到“总阻力=气膜阻力+液膜阻力”的关系L G G Hk k K 111+=,L G Lk k H K 11+= 双模理论下的气膜控制和液膜控制气膜控制与液膜控制的概念对于易溶气体,H 很大,传质阻力绝大部分存在于气膜之中,液膜阻力可以忽略,此时K G ≈k G ,这种情况称为“气膜控制”;反之,对于难溶气体,H 很小,传质阻力绝大部分存在于液膜之中,气膜阻力可以忽略,此时K L ≈k L ,这种情况称为“液膜控制”。

因此——气膜控制下,G Gk K 11≈也就是G G k K ≈液膜控制下,L Lk K 11≈也就是L L k K ≈5、总结与膜系数相对应的吸收速率式(1、2中的内容)推动力是用一相主体与界面的浓度差来表示的,共计六种表达形式与总系数对应的速率式 (3中的内容)推动力是用一相主体的浓度与其平衡浓度之差来表示的,共计六种表达形式这就是老师所谓的十二种NA 表达形式注:吸收系数的单位:kmol/(m2.s.单位推动力)、吸收系数与吸收推动力的正确搭配 阻力的表达形式与推动力的表达形式的对应等 式相对应四、吸收塔计算 1、常用条件是:1)气体混合物中溶质A 的组成(mol 分率)以及流量kmol/(m2.s) 2)吸收剂的种类及T 、P 下的相平衡关系; 3)出塔的气体组成 需要计算:1)吸收剂的用量kmol/(m2.s); 2)塔的工艺尺寸,塔径和填料层高度2、全塔物料衡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221LX VY LX VY +=+,所以V(Y 1–Y 2)=L(X 1–X 2) ——逆流操作,并流可以忽略3、吸收塔的操作线方程推导吸收操作线方程实际上是表示塔内任一截面的气相浓度Y 与液相浓度X 之间成直线关系,直线的斜率为L/V 。

推导过程——在 m —n 截面与塔底截面之间作组分A 的衡算LX VY LX VY +=+11,有Y=LX/V+(Y 1–LX 1/V) ——X1,Y1均是塔底物质组成在m —n 截面与塔顶截面之间作组分A 的衡算 LX VY LX VY +=+22,有Y=LX/V+(Y 2–LX 2/V)吸收操作时塔内任一截面上溶质在气相中的实际分压总是高于与其接触的液相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位于平衡线的上方。

4、吸收剂用量、最小液气比计算——图解理解计算的方法最小液气比——液气比即是操作线斜率,当操作线与平衡线相交时,有最小液气比 最小液气比:(L/V )min =(Y 1–Y 2)/(X 1*–X 2) 通常平衡关系符合亨利定律,则(L/V )min =(Y 1–Y 2)/(Y 1/m –X 2)——即Y*=f(x)的图线 一般使用的液气比有min ))(0.2~1.1(V L V L = 错误!未指定书签。

L /V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吸收剂用量——就是最小液气比公式把V 移过去推出来的2*121min X X Y Y V L --=5、 填料层高度计算(含例题、比较重要)低浓度气体吸收时填料层的基本关系式为 ⎰-Ω=12*Y Y Y Y Y dY a K V Z ⎰-Ω=12*X X XX X dX a K L Z 及 ①以气相表达——引入Ω=a K V H Y OG ,⎰-=12*Y Y OG Y Y dY NOG OG N H Z =H OG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N OG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后面那个N OG 的求解就是把这个积分式打开) ②以液相表示——引入Ω=a K L H x OL ,⎰-=12*X X OL X X dX N OLOL N H Z =H OL —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m ; N OG —液相总传质单元数,无因次 ; ③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的理解传质单元数以N OG为例——112*=-=⎰Y Y OGY Y dY N 时,Z=H OGY-Y*用均值(Y-Y *)m 表示,则可以看出当气体流经一段填料层前后的浓度变化(Y1-Y2)恰等于此段填料层内以气相浓度差表示的总推动力的的平均值(Y-Y *)m 时,那么,这段填料层的高度就是一个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