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品德及社会五年级下册9中山陵前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堂9.陵前

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创建中国同盟会、领导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革命历程及伟大历史功绩。了解革命先辈为探索祖国的独立、不畏强暴,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

2.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爱戴革命先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3.通过看图片、影像,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演历史剧等方式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

第1课时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陵图片,人物图片及相关的文字介绍。

2.清政府没落及西方列强欺凌中国的影像资料。

3.黄兴、喻培伦、秋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碑》、以及朱德等图片。

4.学生收集有关于的图片、文字以及反清革命志士的故事。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新课

1.出示市陵图片。

师问: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谁来介绍介绍?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是的,陵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先生的陵墓,位于我们省市紫金山。每年都有上百万人前往陵,拜谒先生。相机出示像、名字来历与籍贯。

2.展示课前小调查。

师:为了纪念先生,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纪念馆,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学校、公园、街道等,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哪些吗?

学生将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展示。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当地(或其他地方)用名字命名的学校、公园、街道等。

3.过渡:

先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直到今天仍有那么多人怀念、崇敬呢?这

堂节课我们就在陵前追溯历史,走近先生。板书:陵前

(二)师生互动,了解早期革命活动

先生生活在清王朝末年,那时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

1.了解清王朝末年历史背景。

(1)采用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师讲解:在第8课《鸦片的背后》中,我们知道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逐步变成洋人统治的工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之灾。

(2)引导学生对话:看了影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觉得当时的社会怎样?

(3)过渡:那么,中国人民是如何走出这“沉重的灾难”,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的呢?以为首的革命党人顺应时代要求,创立革命组织,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国的主,走上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

2.探究的早期革命活动。

(1)阅读小故事:《老百姓不是蚂蚁》

①师: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少年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呢?自由读一读课文中的小故事《老百姓不是蚂蚁》。

②师引导学生谈感受:读了这段文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 ③教师总结:老师也同意你们的观点,小的时候就受到太平天国历史(特别是反清英雄洪秀全)的影响,在、读书时接触了新的思想,认识到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和中国的落后贫弱,更加立志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2)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找出早期的革命活动。

比一比看谁做得好:学生说说早期的革命活动,上书遭拒 →创立中国同盟会→领导武装起义

(3)学习同盟会纲领。

教师出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学生读一读,向学生讲“鞑虏”意思,使学生自己能用通俗的话解释同盟会的纲领。

(三)多向交流,明白“壮志不改”

1.过渡:确定了革命目标后,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坚定不移地与清王朝决战到底。

2.读文本:“伦敦蒙难”。

堂(1)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触?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爱国热情 (3)启发学生:虽然流亡在外,处境艰难,但与清王朝决战到底的信念却丝毫没有改变,他积极宣传革命,革命风暴一次又一次掀起,他直接或间接号召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呢?

3.开展小小故事会:讲一讲反清革命志士的故事。

(1)投影一组图片:黄兴、喻培伦、秋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碑》、以及朱德等图片,认一认这些图片的名称。

(2)学生对照书本,并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在小组编讲“黄花岗起义”、“秋瑾英勇就义”及“朱德与辛亥革命”等故事。

(3)小组推荐一位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展示。

4.模拟现场----答记者问。

(四)小结本节课容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国难当头,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以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推翻帝制的道路,仁人志士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爱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五)课外探究活动

通过上网或其他途径搜集及辛亥革命的相关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开展研究小组。

第2课时

一、课前准备

1.学生编演历史短剧《武昌起义》。

2.教师准备中国地图,搜集新气象的图片、文字资料。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有了哪些印象?(或者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方面的事情?)

堂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确立了革命的目标后,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坚定不移地与清王朝决战到底。他积极宣传革命,革命风暴再次高涨。

(二)体验感悟,了解武昌起义

1.编演历史短剧《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是历史的转折点,它是怎样爆发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演一演,重温历史。 情景表演:请某一组学生编演历史短剧《武昌起义》。(出示课件《武昌起义》大背景)。

2.师生互动:知识抢答。

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抢答:

(1)武昌起义后,当时全国的情形是怎样的呢?

(2)清政府宣布退位是在哪一年?

(3)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还是推翻了封建制度?

(4)武昌起义又被称作什么?

(5)把清帝拉下马是在哪一年?

(6)哪一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过渡:腐朽的清政府推翻后,中国何去何从是摆在及革命派面前的首要任务。为此,他又开始了探索建国治国之路。相机板书:推翻帝制

(三)对比学习,了解制

中华民国成立后,经受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一些中国人,一时还无法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误认为中华民国不过是个新的王朝,不过是个新的皇帝。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听一则故事再说吧。

1.话题讨论,感受总统风。

(1)听故事、谈想法。

①教师讲小故事——《今天我总算见到了了》。

②师问:故事中“老人所见到的是什么?”请谈谈你的想法。

(2)学生朗读-----《不接受“万岁”口号》

①分组讨论:你同意为自己不接受“万岁”口号所说的理由观点吗?为什么?你还有其他看法吗?

②提高认识:从以上“老人所见到的”和不接受“万岁”口号的容中,你觉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