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杂草原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草剂的杀草原理及选择性

施用化学除草剂后,药剂被植物吸收,在植物体内传导,并作用于杂草,可最后杀死

杂草。不同的除草剂作用原理不一,对杂草和农作物的选择性有较大差别。实践证明,只

有掌握除草剂对植物的作用原理,以及对农作物和杂草的选择性,才能安全使用化学除草剂,提高使用效果。

(一)除草剂的杀草原理

除草剂被植物吸收后,形成复杂的多种因素,对植物的正常生理化过程起着某种干扰

作用。杂草吸收除草剂后,在杂草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代谢的过程,也就是吸收养分

进行同化作用和排除废物进行异化作用的过程。这种新陈代谢的某些重要环节受到阻碍或

破坏,生命就会停止或受到抑制。利用除草剂,可使杂草这些重要环节受到阻碍和破坏,

生理生化失去平衡,使杂草的生命停止或受到抑制,从而达到防除杂草的目的。除草剂的

作用机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阻碍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高等绿色植物取得能量和制造养料的重要过程,是植物生命存在的基础。

光合作用受到干扰或破坏,植物将发生不正常的死亡。光合作用是叶绿素吸收光能,把二

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碳水化合物的过程,同时也是放出氧气的复杂过程。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光合作用分为光合反应和暗反应两步进行,除草剂可阻碍光合反应和暗反应。不少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内后,到达叶片,对光合作用有

强烈的抑制作用,使植物把贮存养分消耗枯竭,而又得不到营养,进而导致饿死。

还有一些除草剂可影响暗反应。暗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二步,它是在无光的条件下进

行的。

2、破坏吸收和能量代谢作用

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是通过吸收作用取得的,是植物生长活动能量的源泉。

光合作用是一个贮能过程,吸收作用是一个放能过程。植物在吸收过程中,形成高能键碳

水化合物,为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当植物吸收作用的某些重要环节受到破坏,就

会影响整个植株的生存,并导致死亡。例如,茅草枯被吸收进入杂草体内后,取代吸收过

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丙酮酸的部位,破坏植物的吸收,抑制酸和酶的合成,脂肪、糖的代谢

受到抑制,导致杂草的死亡。有的除草剂是通过破坏能量代谢,导致杂草死亡。

3、抑制蛋白质、核酸等物质合成的作用

许多除草剂进入杂草体内后,破坏了正常生理功能,抑制了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从

而造成杂草死亡。

4、干扰植物激素的作用

植物体内含有多种激素,对协调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实不可少的物质。2,4-滴、麦草畏等激素型除草剂进入杂草体内,破坏了原有的天然激素平衡,使植物出现畸形发育,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不规律,可干扰敏感植物的

正常生长。在受害杂草不同的器官反应是不同的,刺激作用和抑制现象并存,打破了规律性,使植物各部分互相协调,又互相制约的关系发生了不正常变化。因此,杂草吸收除草

剂后,体内激异常,使杂草产生生理紊乱,茎秆扭曲与畸形,叶面皱缩和变色失绿,导致

死亡。

5、阻碍营养物质的输送作用

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形成层构造不同,双子叶呈环韧皮部,单子叶呈零星分布的维

管束。当有些除草剂进入杂草体内后,又通过韧皮部的筛管传导,可使形成层的细胞分裂,过度伸长,变成畸形和坏死,这样堵塞或破坏韧皮部组织,阻碍了营养物质的输送,从而

使杂草得不到养分、水分而造成死亡。

(二)除草剂的选择性

除草剂喷洒到农田里,能杀死农田里的杂草,而不杀死及伤害农作物的特性,称为选

择性。除草剂的选择性是相对的,除草剂对所有的农作物都是有毒的,无论哪种农作物若

使用除草剂的用量过大,将导致农作物生理变化,甚至导致死亡。植物选择性和除草剂用

量有关,一定数量的除草剂,能使有的农作物不受其害,有的则中毒死亡。除草剂本身具

有一定的选择性,有的除草剂选择性不强,但可利用除草剂的某些特点,或利用农作物和

杂草之间的差别,如形态、生理、生化、生长时期,遗传特性等不同特点,达到除草剂的

选择性。还可利用施药时间和农作物栽培的时间差,达到除草剂的选择性。除草剂在使用时,农作物对除草剂反应快的,易被杀死的叫敏感植物;对除草剂反应速度慢,忍耐力强,不易被除草剂杀死的农作物,叫抗性植物。除草剂的选择性可分为以下几种。

1、形态选择

植物外部形态差异和内部结构特点,是形成除草剂的形成选择的依据。自然界中由于

植物外部形态的差异,对除草剂的承受和吸收能力也有差异;由于内部组织结构差异,对

除草剂反应也有差异。正是利用这些特点,形成了形态选择。

茎叶处理除草剂的选择性与植物叶片特征、生长点位置有关。禾本科植物,如小麦、

水稻、玉米、马唐、狗尾草等,叶片直立、狭窄,叶表面有较厚的蜡质层,喷洒在叶面的

药剂易于滚落,不利于药剂的吸收和渗入。而阔叶植物,如棉花、花生、大豆、藜、苋、

荠菜、野油菜、王不留行、播娘蒿等,叶片着生角度大,叶片横展,一般叶面角质层蜡质

层较少,喷药时叶片能拦截和接纳较多药剂,因而对药剂易于吸收和渗透。阔叶植物的生

长点在嫩枝的顶端,并裸露在外边,易于受到药剂的直接毒害。禾本科植物生长点位于植

株的基部,并被几层叶片包围,不会遭受药剂的药害。

植物输导组织结构的差异,可引起不同植物对一些激素型除草剂的不同反应。双子叶

植物的形成层,位于茎和根内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分生组织细胞带,对激素型除草剂敏感。如当2,4-D等激素型除草剂经维管束系统到达形成层时,能刺激形成层细胞加速分裂,形成瘤状突起,破坏和堵塞韧皮部,阻止养分的运输而使植物死亡。禾本科植物的维

管束,呈星散状排列,没有明显的形成层,因而对2,4-D等除草剂不敏感。

2、生理生化选择

不同的植物,对同一种除草剂生理生化反应不一样。因此,不同植物对除草剂的吸收

和传导有很大差异,除草剂在农作物体内和杂草内部能发生不同的生化反应,解毒作用也

不一样,不同农作物活化作用在体内表现也有差别,这就形成了生理生化选择。

①不同植物对药剂的吸收和传导有很大差异:吸收和传导除草剂量越多的植物,越易

被杀死。如2,4-D、二甲四氯等除草剂,能被双子叶植物很快吸收,并向植株各部位转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