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甘肃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水果、肉类、中药材、特色经济、生态农业区域之一。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基础设施条件限制、品牌意识不够等因素,甘肃省的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本文将分别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探讨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问题。
一、现状1、品种单一甘肃省的主要农产品以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为主,对于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品种单一,缺乏品种多样化、特色化的问题比较突出。
同时,许多优良的品种缺乏知名度,导致其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2、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产品运输、储存、销售环节中缺乏合理的网络,限制了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
甚至许多高品质的农产品因为路途遥远而不能畅通无阻地流入市场。
3、品牌意识不够由于历史原因、教育水平、行业自觉等原因,全社会对于品牌意识的重视还不够,许多农民和企业缺少对品牌的认同和重视。
品牌建设缺乏战略及规划,品牌宣传和营销方案的推广力度不足,品牌声誉和市场影响力低下。
4、缺乏标准化生产体系许多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生产方式,导致农产品的品质参差不齐,生产效率低下,缺乏国家认证和质量监督,并不符合市场与消费者的需求。
二、对策加强品种多样化和特色品种的培育,丰富甘肃省的优势农产品品种,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同时鼓励农民投入资金和技术,进行品种的开发和改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与附加值。
完善田间配套和农业物流配套设施,建立健全现代化的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网络。
尤其在农村道路交通、物流设施建设、农业信息化等方面,将大力投资和加快推进,实现生产、流通和销售的现代化。
针对全社会的品牌意识不足问题,要加强宣传教育和意识引导,尤其是要针对农民和企业加大品牌意识教育力度。
告知重视品牌、建立品牌的优点和实际价值,鼓励企业专注于品牌策划和推广,不断积累品牌知名度。
强化标准化生产体系,建立标准化的生产过程。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符合市场与消费者的需求。
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投资与创业
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刘 玲 武胜县农业局
摘 要:当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行各业也都在不断完善和创新自身,通过建立自身的品牌,通过品牌效 应,打响品牌优势,从而来赢得更加广阔的资源和收益。但是在品牌的建立过程中,在前期的调研和试用以及后期的维护 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难点。本文以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为核心,重点研究在品牌建设中存在的现状问题,并提出 相应的解决对策。
传,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三、结语 从上述各方面不难看出,一个产品想要适销对路、销
售广泛,就必须要有产品本身的特点,而通过对产品进行 品牌的包装,让该产品在质量和影响力上都能够有很大程 度的提升。而对于农产品来说,由于我国农业大国的这个 定位,农产品的数量和种类都很多,想要从中脱颖而出,就 必须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自身,建立自身独有的品牌,解 决好品牌建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对农产品品牌的宣传较弱,技术还有待加强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农产品都建立了自身的品牌,但 是由于宣传方面没有做到位,导致品牌不能很好的传递出 去,知名度没能打响,从而导致整个农产品的销售和品牌 的发展达不到最佳值。另外,在技术上,没有受到充足的 重视,导致发展较为缓慢甚至滞后。 二、针对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对策 (一)政府加强引导,鼓励农产品品牌的建立 目前,在农业产业方面,只有通过建立各自的品牌, 才能真正走向社会,才能真正得到发展。但是由于政府的 管控需加强、相关管理治理条例不够完善,因此,要真正实 现品牌战略,首先就必须要加强政府对农业产业和农产品 品牌的管控和监督,以此来保证品牌的独立性。此外,还 需要在制度上有所完善,要通过政府的引导,来鼓励各农 产品品牌的建立和发展。 (二)建立自身品牌特性,提高自身优势 由于各种类别的农产品数量多类别多,还有很多同类 型、同属性的产品,因此在农产品品牌的建立上,就必须要 抓住该产品的某一明显的特点,并重点根据该特点来进行优 化和强化,要让这一特点完完全全地体现出来,要有自己的 品牌特性。例如,市面上有很多枸杞售卖,有的品牌商根据 该种枸杞的生长地的优势来建立,有的则是根据该枸杞的显 著作用来建立,将同一种类的产品,通过不同的特性和优势 特点表现出来,让人们能够根据其品牌特性选择购买。 (三)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人才的培养,提高品牌意识 在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首先要加强对品牌建设人才
甘肃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甘肃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优劣势分析周翔;周爱莲【摘要】As the market environment changing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is hitting up visibly. While, it' s the effective way raising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mpetitive power and promoting the agri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vigor- ously impulse develop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 farm produce industry utilizing the feature agriculture resource ad- vantage. According to resource condi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Gansu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ignificance to Industrialization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values the potential advan- tages and actual obstacles of the feature agriculture product industrialization in Gansu province%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而利用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正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针对甘肃特色农产品资源状况,在提出了甘肃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化意义的基础上,客观评价了甘肃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潜在优势和现实障碍。
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叶敏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03期摘要: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农产品企业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农产品品牌,实施品牌经营战略。
本文对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建设对策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的逐渐开放,国外知名农业企业和品牌农产品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给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农产品企业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在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创建农产品品牌,实施品牌经营战略。
一、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政府的保护力度和支持力度不够政府对农产品品牌的保护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假冒伪劣农产品横行,消费者很难区分真货和假货,以致不敢购买品牌农产品。
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投入不足。
据权威部门统计,多年来,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仅占财政总支出的6.4%左右,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我国农业科技投资仅占农业总产值的0.3%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4%—5%的水平,而且也低于30个最低收入国家20世纪80年代平均0.65%的水平。
我国农产品品牌化仍处在起步阶段,农业企业规模还比较小,实力还较弱,品牌知名度还不是很高,农产品品牌还处于弱质阶段,特别需要政府的保护和支持。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农业生产经营的产业化是农产品品牌创立和发展的依托。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生产经营者规模偏小,大部分农产品仍存在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现象,每家生产的农产品品质差别很大,造成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品牌化进程。
同时,由于每家生产经营者规模小,市场覆盖率低,所得利润非常有限,难以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影响品牌建设。
(三)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目前我国农产品大多只是经过简单的初加工,而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系列加工的不多,使得农产品的加工增值不够,产品附加值不高。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农产品品牌建设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产品生产水平的提高,品牌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本文将论述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以及对策,以期为未来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1.品牌知名度不高。
目前,大部分农产品品牌仍然相对较小,市场知名度不高。
这主要是由于农产品生产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流程不规范,缺乏统一的品牌标识和市场推广手段所致。
2.品牌质量不稳定。
部分农产品品牌存在质量不稳定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化肥等不规范的现象较多,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3.市场营销手段不足。
由于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规模较小,缺乏市场营销能力,导致品牌推广和市场销售能力较差,无法形成竞争优势。
二、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1.建立标准化生产流程。
农产品生产企业应建立起统一的生产标准和流程,加强农作物的种植、养殖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基础。
2.设立品牌标识。
农产品生产企业应设立统一的品牌标识,以区分其他农产品,增加品牌的辨识度和市场价值。
同时,还要加强对品牌标识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
3.加强市场营销能力。
农产品生产企业应增强市场营销手段和手段,与各大商超及线上电商平台合作,进行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渠道,宣传产品的独特价值和特色,吸引更多消费者。
4.建立品牌形象和文化。
农产品品牌建设不仅需要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还需要在品牌形象和文化上进行建设。
农产品生产企业可以在产品包装、广告宣传等方面突出品牌形象,塑造具有独特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5.加强品牌合作和交流。
农产品生产企业应加强与其他企业、组织和农民合作,共同开展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通过品牌合作,共同分享资源和市场,提高农产品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三、总结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甘肃省“甘味”农产品的发展对策——基于品牌建设的角度
收稿日期:2021-11-03基金项目:甘肃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消费扶贫背景下甘肃省农产品电商销售包装策略研究 (20CX 9ZA 010);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极边扁咽齿鱼人工繁育群体与野生群体遗传结构差异的研究 (20JR 5RA 100), 香菇真空远红外干燥过程传热传质机理及关键技术研究 (21JR 7RA 746);甘肃省民生科技专项(科技特派员专题)项目 半高山地区花椒产业关键技术集成示范 (20CX 9NA 003)作者简介:达虎(1987-),通信作者,男,甘肃兰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科技管理㊁项目绩效评价;封蕾(1984-),女,江苏淮安人,助理研究员,学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图像处理;施韶亭(1974-),男,甘肃兰州人,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杨濯羽(1988-),女,甘肃兰州人,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水产遗传育种;白瑞俊(1978-),男,甘肃民勤人,副研究员,学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邱进栋(1991-),男,甘肃民勤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农业工程㊂甘肃省 甘味 农产品的发展对策基于品牌建设的角度达㊀虎1,2,封㊀蕾1,施韶亭1,2,杨濯羽3,白瑞俊1,邱进栋4(1.甘肃省计算中心,甘肃兰州730030;2.甘肃省云计算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30;3.甘肃省水产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30;4.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甘肃武威733006)摘要:甘肃省近年来构建了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体系, 独一份 特别特 好中优 错峰头 等具有甘肃特色优势的 甘味 品牌逐渐被人所熟知,但在探索发展 甘味 品牌的道路上,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㊂文章以甘肃省首批50个区域公用品牌 甘味 农产品为对象,研究 甘味 品牌现状,分析 甘味 农产品发展道路上存在的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㊁品牌建设意识薄弱㊁地域特色发挥不明显和消费扶贫链条不完整等四方面问题,并从突出 一带五区 产业布局㊁加强 三品一标 建设㊁加大 五小 产业扶持力度和融入乡村振兴发展理念等四个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㊂关键词:品牌建设; 甘味 ;地域特色;农产品;甘肃省中图分类号:F 303;G 301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 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6-5095(2022)01-0036-07Promotion Countermeasures of Gansu Gansu Flavor AgriculturalProduct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Brand ConstructionDA Hu 1,2,FENG Lei 1,SHI Shao -ting 1,2,YANG Zhuo -yu 3,BAI Rui -jun 1,QIU Jin -dong 4(1.Gansu Computing Center,Lanzhou 730030,China;2.Gansu Key Laboratory of Cloud Computing,Lanzhou 730030,China;3.Gansu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Lanzhou 730030,China;4.Gansu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Wuwei 733006,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Gansu province has built an agricultural industry system dominated by six major industries of cattle ,sheep ,vegetables ,fruits ,potatoes and medicines ,and the sweet taste brands with Gansu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unique ,special , good in the excellent and staggering the peak are gradually known.However ,on the road of exploring anddeveloping the Gansu flavor br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This paper takes the first batch of 50regional public brand Gansu flav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as the object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Gansu flavor br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on the road developing sweet taste agricultural product ,including unreasonable agricultural industrystructure ,weak brand building awareness ,inconspicuou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complete consumption poverty alleviation2022年2月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Feb 2022第6卷第1期Strategy for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 .6No .1. All Rights Reserved.chain,and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from four aspects of highlighting the industrial layout of Belt and Five Region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products and one standard ,increasing the support for the five small industries,and integrating into the concep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brand construction;regional characteristics;Gansu flavor;agriculture products;Gansu province0㊀引言甘肃省位于黄土高原㊁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处,拥有山地㊁冰川㊁湿地㊁草原㊁沙漠和戈壁等多种类型的地貌,从南到北包括了亚热带季风气候㊁温带季风气候㊁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不同地域气候差异很大,构成了甘肃省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㊂这里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以及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故里,拥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㊂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甘肃省各地域普遍具有日照充足㊁气候干燥㊁昼夜温差大的特点㊂近些年来,甘肃省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构建以牛㊁羊㊁菜㊁果㊁薯㊁药六大产业为主导[1],地方特色农产品辅助的农业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创建的 独一份 特别特 好中优 错峰头 等具有甘肃特色优势的 甘味 品牌正被人所熟知,一大批具有甘肃特色的农产品走向全国人民的餐桌[2]㊂本文对2019年甘肃省发布的50个区域公用品牌 甘味 农产品现状展开分析研究,并针对品牌建设道路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㊂1㊀ 甘味 农产品现状分析甘味 农产品是绿色㊁标准㊁优质㊁可溯源㊁具有甘肃省本地特色的农产品的统称,一般是指在依托甘肃省绿色标准化基地生产㊁有农产品品质评价体系㊁产地环境监测体系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支撑的,具有悠久历史文化背景㊁独特自然生态条件㊁良好产地环境㊁绿色有机特质的特色优势农产品[3]㊂甘肃省公布的首批 甘味 农产品品牌共计200个,包括50个区域公用品牌和150个企业商标品牌,本文对其中50个区域公用品牌 甘味 农产品(以下简称 样本农产品 )展开分析研究[4]㊂1.1㊀特点甘肃省所处地形复杂㊁海拔落差较大,加之几类气候的汇集,逐步形成了在口感和品质上得天独厚的兰州百合㊁敦煌李广杏㊁陇南油橄榄㊁天祝白牦牛和永登苦水玫瑰5种特色农产品,主要分布在兰州㊁武威㊁陇南和酒泉4个地区,涵盖牛㊁果㊁菜三大特色产业㊂其中,兰州百合个头小,吃起来带有一丝甜味,因此也被称为兰州甜百合㊂甘肃省的生态环境复杂多样,造就了享誉全国的定西马铃薯㊁岷县当归和渭源白条党参㊁陇南地区的武都花椒和文县纹党㊁兰州地区的皋兰软儿梨等10种 特别特 特色农产品[5],这类特色农产品主要分布在定西㊁陇南等6个市州,涵盖薯㊁药㊁果㊁菜四大特色产业㊂在这些 特别特 农产品中,药类黄芪作为 甘肃方剂 的主要成分,在新冠肺炎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㊂甘肃省是长江㊁黄河和众多内陆河的发源地,加之土壤肥沃㊁日照时间长㊁昼夜温差大,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瓜果之乡,特别是天水地区的天水花牛苹果㊁秦安蜜桃和秦州大樱桃,以及民勤蜜瓜和临泽小枣等都远销国内外市场㊂此外,甘肃省的10个市州还孕育出东乡贡羊㊁靖远羊羔肉㊁平凉红牛和甘南牦牛等26种 好中优 特色农产品,其中羊㊁牛㊁果类占比达88.5%㊂2022年2月达㊀虎等:甘肃省 甘味 农产品的发展对策 基于品牌建设的角度Feb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甘肃省生产的蔬菜种类多样,也是全国著名的高原夏菜主产地之一,省内5个市州生产以兰州高原夏菜㊁甘谷辣椒㊁武山韭菜和民乐紫皮大蒜等为代表的9种 错峰头 特色菜类农产品㊂该类农产品以独特的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远销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中东部城市,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南方蔬菜种类少的问题㊂1.2㊀地域分布样本农产品主要分布在张掖㊁陇南㊁天水㊁白银㊁酒泉等地区,其中张掖和陇南地区各有6种 甘味 农产品,两地 甘味 农产品种类占样本农产品的比例接近25%;天水㊁白银和酒泉3个地区各有5种 甘味 农产品,占比达30%;兰州㊁武威㊁庆阳和定西4个地区各4种,占比高达32%;而临夏㊁甘南和金昌地理位置和地貌结构特殊,仅有个别特有的 好中优 错峰头 特色农产品㊂从地理位置来看,样品农产品主要分布在陇东和天水㊁陇南地区,占比高达50.4%,如图1所示㊂图1㊀ 甘味 农产品在甘肃省各市州的分布1.3㊀产业地区分布样本农产品中,有45种属于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果㊁菜分别有17种和12种,分别占样本农产品的比例为34%和24%;另外5种农产品以地区或地方特色品牌,如五谷杂粮㊁食用油㊁香精等进行补充,符合甘肃省作为高原夏菜主产区和瓜果之乡的地位(见图2)㊂其中,17种特色果类主要分布在10个市州,主要集中在天水㊁陇南和酒泉地区,这3个地区拥有的 甘味 农产品占样本农产品的比例高达52%,与甘肃省目前农业生产布局相符合,即陇南地区主要生产花牛苹果㊁大樱桃㊁蜜桃㊁核桃等水果以及花椒和油橄榄等特色经济作物;河西地区作为以现代种植为主的酿酒原料生产基地,主要盛产葡萄等(见图3)㊂12种特色菜类主要分布在7个市州,集中在张掖㊁酒泉㊁金昌等河西灌溉农业地区,占比为50%;而陇中地区则以盛产高原夏菜的兰州市为主,其余分散在陇东和陇南地区,以地方特色作物作为弥补(见图4)㊂1.4㊀所获荣誉种类在提高品质㊁口感㊁外观的同时,这些农产品先后被评定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㊁全国农产图2㊀ 甘味农产品特色产业分布图3㊀ 甘味 特色果类农产品的地区分布第6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第1期. All Rights Reserved.图4㊀ 甘味 特色菜类农产品的地区分布品地理标志产品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及行业产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影响力,增强了品牌效益,以及扩大了市场占有率㊂在样本农产品中,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28种,占56%,其中的26种属于六大特色产业,包含果类12种㊁菜类6种㊁羊类4种㊁药类3种㊁薯类1种;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2种,占24%,其中11种属于六大特色产业,包括果类4种㊁菜类3种㊁牛类2种㊁羊类和药类各1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3种,其中两种 特别特 农产品 会宁小杂粮和天祝藜麦所在地分别被认定为中国小杂粮之乡和中国高原藜麦之都;5种特色农产品目前尚未获得任何荣誉称号,但也正在积极申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认定㊂图5㊀ 甘味 农产品所获标志证明分布2㊀ 甘味 农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2.1㊀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甘肃省是一个自然条件艰苦㊁生态环境脆弱㊁农机设备落后的农业大省,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全省面积的80%以上,但土地利用率不足50%[6]㊂由于传统的耕作模式以家庭为主,不论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均以满足家用为主,只有在有富余作物时才对外交易,因此很难形成规模化种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㊂另外,种植者和消费者已从过去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但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仅靠经验种植收获的作物在品质㊁数量㊁绿色无公害方面都大打折扣,加上受到不同地域限制㊁交通运输条件㊁保存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农作物销路不畅,很多具有甘肃省特色的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㊂2.2㊀品牌建设意识薄弱目前,诸如兰州百合㊁天水花牛苹果㊁定西马铃薯等 甘味 特色农产品已在市场占有一定份额,随着网购㊁直播带货热潮的袭来,市场上涌现出琳琅满目的 甘味 农产品,存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㊁品质各异等问题,部分产品的生产㊁货源渠道不明确㊁包装简单,导致消费者对部分 甘味 产品的评价褒贬不一㊂此外, 甘味 农产品的外包装设计不够美观以及宣传不到位也是制约品牌打造的一个重要因素[7]㊂与设计精美㊁宣传到位的品牌产品相对比,消费者更倾向于价格低廉㊁包装简单的产品㊂当顾客购买到无地域特色外包装产品时,因产品设计缺陷而无法注意到农产品 特色 二字,从而未能体现其推广的价值[8]㊂诸如永登苦水玫瑰,不仅可以用于制作玫瑰酱㊁玫瑰糕点㊁玫瑰茶等,还因其对人体具有抗氧化㊁抗衰老的重要作用而能够用于提炼玫瑰油和进行药用,但永登苦水玫瑰的这些特性往往未被消费2022年2月达㊀虎等:甘肃省 甘味 农产品的发展对策 基于品牌建设的角度Feb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者所熟知,可见该产品对品牌建设重视程度不够㊂2.3㊀地域特色发挥不明显甘肃省内具有一定规模㊁经营良好㊁管理到位的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龙头企业,引领了所在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发展㊂但纵观全省企业发展历程,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发展壮大,大多数企业经营状况处于一般水平,部分企业甚至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破产㊂甘肃省处于我国西部落后地区,思想比较保守,在龙头企业㊁农民合作社㊁种植户之间较难架起有效的沟通桥梁,导致难以形成种植㊁收集㊁加工完整的产业链条,特别是某些地方的特色农产品甚至尚未成功开拓销售渠道㊂例如,西和县㊁麦积区㊁岷县㊁康县㊁两当等地区均盛产土蜂蜜,个别地区成立了蜂蜜生产加工厂,依靠各地特色产品馆在网络销售,但在各个商场㊁超市的上架率较低[9]㊂这些地区的蜂蜜更多是通过自我网络销售为主,如微信朋友圈等,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品销售和推广[10]㊂2.4㊀消费扶贫链条不完整消费扶贫是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穷的有效途径之一㊂目前,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已取得了全面胜利,在过去两年中,消费扶贫为脱贫攻坚作出重大贡献,但也存在供应链条不完整㊁销售渠道单一㊁农产品品质得不到保障㊁缺乏统一的产品评价体系等问题㊂从农村到城市,尤其在村一级,物流配送通道相对单一,导致产品积压严重,供应链衔接不够的问题较为突出[11]㊂甘肃省各地区的政府机关㊁企事业单位都有固定的帮扶点或帮扶村,对于人数较多的单位,如高校㊁大型科研院所等,参与扶贫消费的力度与频次相对大一点,但对于规模较小的单位而言,对这些地区的消费扶贫只是杯水车薪㊂3 提升 甘味 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以促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重点突出 一带五区 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加强绿色㊁有机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着力构建标准化生产基地,提质增效,创造出更多的 甘味 特色农产品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鼓励和扶持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小产业,通过消费扶贫模式带动产品流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全力推进甘肃省乡村振兴进程㊂3.1㊀突出 一带五区 产业布局在新形势下,秉承以高质量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为出发点,从多角度㊁多维度方面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结构㊂在临夏㊁兰州㊁白银三地重点发展特色果类㊁菜类农产品及其附属品,尤其突出高原夏菜及特色果类,打造以兰州为中心㊁辐射上下游的沿黄河农业带㊂由于六盘山脉是泾河和渭河的分水岭,位于六盘山脉一侧的平凉㊁庆阳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重点打造特色果类农产品,尤其要将庆阳苹果和静宁苹果产业发展壮大,打开市场㊁多渠道拓展销路,发展壮大陇东雨养农业区㊂在素有 陇上小江南 之称的陇南和天水地区,在大力发展果类农产品的同时,要重点突出陇南的特色经济作物,扩大陇南橄榄油种植规模,提升加工链产能水平,发展好山地特色农业区㊂定西地区作为全国著名的马铃薯种植和生产基地,当前应该考虑马铃薯加工产品的品牌打造㊁销路拓展和市场立足问题,并在当地建设多个规模以上㊁行业内出众的生产基地㊂此外,要重点打造 中国药都 ,让 中国黄芪之乡 陇西㊁ 中国党参之乡 渭源和 中国当归之乡 岷县的产品形成标准化生产链,积极推进中部旱作农业区发展,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进步㊂在武威㊁金昌㊁嘉峪关㊁张掖㊁酒泉等河西走廊地区发展特色菜类农产品,通过现代种植方式,提高菜类农产品的品质,加大第6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第1期. All Rights Reserved.对酿造产品的生产,大力发展河西灌溉农业区㊂而位于甘肃省南部的甘南地区拥有辽阔的草原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重点突出发展藏区牛㊁羊和特色药物,打造甘南高寒牧区㊂3.2㊀加强 三品一标 建设要根除无品牌意识,扩大特色农产品销路,提高产品品质,提升产品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打造出知名的 甘味 品牌,就要抓牢两个 三品一标 建设工作㊂通过打造无公害农产品㊁绿色食品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以品种㊁品质㊁品牌和标准化生产为目标,逐级㊁逐步完善省㊁市㊁县㊁乡㊁村五级管理模式,构建一体化评价体系,实现从种植㊁生产㊁加工㊁物流㊁仓储㊁销售的全渠道可追溯[12]㊂另外,继续深挖具有甘肃省特色的农产品,扩大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商标品牌的范围和数量,依靠科技助力 甘味 特色农产品发展,从品牌创建㊁品牌保护㊁品牌推广等多方面全力打造 甘味 特色农产品㊂例如,由甘肃省水产研究所在临夏刘家峡水库养殖基地,依托冷水资源优势选育培育的优质鲑鳟鱼已远销国内外,提高了甘肃省冷水资源水产品的知名度;由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在武威黄羊镇研究种植的特种药物,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特种药物新品种选育基地和中药材生产基地㊂3.3㊀加大 五小 产业扶持力度挖掘地域风俗,鼓励有条件㊁有能力㊁有场所的村民大力发展以小家禽㊁小庭院㊁小手工㊁小作坊和小买卖为主的 五小 产业[13]㊂景区周边的农家小院可利用自有场所,在农家小院饲养小家禽㊁种植应季蔬菜和水果等,吸引游客前来体验自我采摘的乐趣,享受绿色㊁纯天然的美味㊂对具有风俗特点的手工艺品,比如庆阳香包这类传统手工艺品,可组织剩余劳动力或村民在农闲时期进行创作,一方面拓宽村民的经济来源,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能够宣传当地特色,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㊂此外,要加大扶持力度,广泛开展前期培训,通过再就业模式,提高留守人群进行小买卖㊁小作坊经营的技能和水平,提高产能㊂3.4㊀融入乡村振兴发展理念甘肃省当前和今后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各项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㊂近两年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实体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甘味 农产品也不例外㊂建议发展壮大农村实体经济,让有条件的企业在乡村建成产业化加工基地,实现田间地头销售,尽可能减少中间商环节,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以标准生产模式开展各环节工作,打造出品种有筛选㊁品质有保障㊁品牌叫得响的知名 甘味 特色农产品㊂此外,加大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力度,根据各地需要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解决种植户㊁生产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突出科技引领作用,培养出一大批 土专家 ,带领全村共同致富㊂4㊀结语本文通过对甘肃省首批入选的50种 甘味 区域公用品牌研究分析,认为制约 甘味 品牌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㊁品牌建设意识不突出㊁地域特色发挥不明显和消费扶贫链条不完整等四方面,要进一步提升 甘味 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完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具有甘肃特色㊁品牌过硬的新发展格局㊂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把保护土地和生态资源放在首位,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进行一体化综合治理和利用㊂只有守护好家园,做强 甘味 品牌才显得意义重大㊂2022年2月达㊀虎等:甘肃省 甘味 农产品的发展对策 基于品牌建设的角度Feb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参考文献:[1]一得.兰洽会 甘味臻选 特色农产品推介会在兰州举行[J].甘肃农业,2019(7):28-30.[2]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两个 三品一标 建设打造 甘味 知名农产品品牌实施方案(2019-2023年)的通知[EB/OL].(2019-07-17) [2021-06-28].http ///system/2019/07/17/ 012188035.html.[3]洪文泉,薛砚.产业做支撑致富有 甘味 :甘肃打造 甘味 农产品品牌助推消费扶贫升级[J].甘肃农业,2020(6):5-9. [4]王志俭.甘肃首次向社会各界发布‘ 甘味 农产品品牌目录“共200个[EB/OL].(2020-06-21)[2021-06-28].http // /news/gansuxinwen/20200622/331635.html.[5]赵记军,吴正强,董博.甘肃马铃薯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2021,52(4):77-82.[6]数据禾.2020年甘肃省土地利用数据:矢量[EB/OL].(2020-12-23)[2021-06-15].https ///a/ 439935217_120188404.[7]王莹,张建.甘肃 甘味 农产品包装的品牌建设与传播研究[J].中国包装,2021,41(4):38-40.[8]张莉.生态农产品品牌传播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分析:以甘肃白银市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36(7):98-103.[9]张金香,马红. 互联网+ 背景下甘肃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6(1):42-47.[10]张金香. 互联网+ 背景下甘肃特色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研究[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8,25(5):85-90. [11]闫苏龙.甘肃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9):119-121.[12]王俊全.天水市种植业 两品一标 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8):40-41. [13]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EB/OL].(2020-03-26)[2021-06-28].http // /art/c103795/c103796/c103812/202003/211446.shtml.第6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第1期. All Rights Reserved.。
甘肃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对策与建议
甘肃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对策与建议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由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市场信息不畅等原因,甘肃省农产品出口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状态。
为了加快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步伐,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以下是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甘肃省位于西北地区,交通条件相对落后,特别是到达沿海港口和内陆城市的运输成本较高。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是首要任务。
要加快推进公路、铁路和航空等交通设施建设,提升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这样才能提高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还应加强农产品仓储和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保障农产品在出口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二、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甘肃省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中亚和俄罗斯等国家,但是市场容量有限,竞争压力较大。
应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拓展欧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拓宽农产品出口渠道。
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和研究,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特点调整产品结构和品质,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三、加强品牌打造和宣传推广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提高出口贸易水平的关键。
甘肃省的农产品有着丰富的品种和独特的地域特色,应结合地域文化和资源优势,建立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注重品质和安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利用互联网、展会等多种方式,向国内外客商推介甘肃省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还要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
要引导农民种植新品种,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产品加工环节,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强质量管理,推动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科技创新,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五、加强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政府应当加大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提供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优惠措施,减轻企业的出口负担;提供财税、金融、人才等多方面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保障。
甘肃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对策与建议
甘肃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对策与建议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农产品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小麦、玉米、马铃薯、苹果、西瓜、酒类等农产品,农业是甘肃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由于交通落后、市场信息不畅、缺少品牌知名度等原因,甘肃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并不是很发达,与其他省份相比有差距。
为了发展甘肃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需要采取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提升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质量是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基础。
甘肃省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推广绿色有机种植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还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立“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等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二、加强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的附加值主要来源于加工环节。
甘肃省应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农产品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强农产品加工还可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出口效益。
三、优化农产品出口通道甘肃省交通状况相对滞后,影响了农产品出口的成本和效率。
甘肃省应该加大投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出口通道,提高农产品出口的效率和便利性。
还应加强与周边省份和国家的合作,开拓新的出口市场,拓展出口渠道。
四、加强市场开拓和营销甘肃省应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加强与大型超市、餐饮集团等商业机构的合作,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化和连锁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还应加强对外贸易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甘肃省农产品出口行业的管理和营销水平。
五、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政府是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重要推动力量。
甘肃省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扶持力度,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财政补贴、贴息贷款等支持措施,减少企业负担,提高出口效益。
还应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引导力度,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提升竞争力。
六、加强品牌建设品牌是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核心竞争力。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农产品品牌建设成为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当前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现状分析:1.品牌认知度不高:当前大部分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较低,很难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消费者普遍对农产品的品牌缺乏了解,更多地关注价格等因素。
2.品牌影响力不强:许多农产品品牌宣传不到位,品牌影响力较弱。
缺乏有效的品牌推广和宣传手段,无法在市场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产品质量不稳定:农产品品牌在产品质量上存在波动。
由于生产条件、技术水平等原因,农产品品质的稳定性难以保证。
这不仅影响了品牌形象,也减少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二、对策提出:1.提升品牌认知度: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
例如,在电视、网络、杂志等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开展品牌推广活动等,加强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认知。
2.注重品牌建设: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投入,提升品牌影响力。
建立专门的品牌管理团队,研究制定品牌战略,注重品牌形象塑造,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确保农产品的品质稳定,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4.强化渠道建设:建立健全的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的分销能力。
与超市、连锁店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在线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和销量。
5.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注重品牌文化的建设,以增加品牌的文化内涵。
通过举办品牌文化活动、开展公益活动等方式,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好感度。
6.加强品牌合作:与其他相关品牌进行合作,增强品牌的综合实力。
通过与农业科研院所、食品加工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提升农产品品牌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7.加大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农业企业投入品牌建设。
提供财政性支持、优惠税收等政策,引导和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发展。
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王应民来源:《乡村科技》 2017年第29期1 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我国农业发展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不同地区生产的农产品种类、产量、种植标准等均不同。
例如,甘肃省高台县的粮食作物生产根据绿色有机的理念,采用区域化、标准化、特色化的方法种植粮食和有机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推进本地的品牌化建设,为农业发展建立绿色通道,提高产品质量和收益。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的农业生产模式多为“公司+农户”或是“公司+合作组织+农户”,采用“利润均沾”的方针,以地区划分,创办地区特色化产品,如“桑大叔”牌小麦面粉、“康翠”、“长虹”牌蔬菜、“河西紫歌”圆茄和“东庄”西甜瓜等品牌蔬菜[1]。
2 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品牌牌弱,缺乏向心力农作物品种繁多,种植方法多样,导致农产品品牌弱而且杂,对于品牌认证不统一。
此外,农业种植规模较小,多为分散型,不能做到产业化发展,离实现联合经营还有一定距离,无法实现强有力的品牌保证,没有品牌向心力。
2.2 市场竞争力弱由于品种较杂,用作种植的种子质量难以保证一致性,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各异,无法稳定产品的品质。
而且,当前大多数生产者沿用旧的生产方式,只是进行较为快捷方便的粗加工,而缺乏精加工工艺,使得农产品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占据不利地位,所以市场竞争力弱。
2.3 时间周期较长,投入比重较高作为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靠农产品是不够的,品牌认可的基础主要是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前期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就市场而言,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保证产品销量的根本。
在产品投入市场后到建立可靠品牌的时段内,由于时间周期较长,资金和技术投入比重较高,严重影响了群众对品牌的认可。
3 农产品品牌建设建议3.1 政府援助政府通过出台相关的政策和制订有效的措施来辅助农产品品牌的建设,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例如,制定一系列有关科学发展品牌农业的政策方针,对农业企业巨头和农业合作社的壮大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较大发展,但仍存在着缺乏系统规划、体制运行不畅、推广过于简单、建设主体薄弱、投入资金不足和品牌保护不力等一系列问题。
基于此,对这些问题的叙述和简单分析,以寻求可行的品牌建设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 品牌推广; 区域特色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领导人对“三农”问题做出了系列重要指示,创造性地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品牌建设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有人说现代农业是品牌农业,随着品牌农业的推进,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品牌越来越重视,市场的竞争已转变为品牌竞争,大力培育品牌,才能使人们对农产品质量产生信心。
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发展,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基于此,从各个层面提出几点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1 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制度体系不健全、品牌推广简单、经营主体薄弱、建设资金不足和品牌保护不力等原因,致使农产品品牌竞争力较弱,品牌附加值较低。
1.1 制度体系尚不健全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缺少统一、系统的规划组织和引导,很多地方把原料当成产品卖,把土特产当成品牌。
质监局、工商局、商务厅和龙头企业协会等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定位提出了不同的评价制度和管理办法。
这种多头管理带来很多弊端,造成部分地方对于农产品品牌认定的方法、程序、标准产生不同理解。
因此,应在国家层面上形成若干个职能明确和分工明晰的权威机构或部门,由他们来制定农产品品牌认定的标准、程序和淘汰机制。
1.2 农产品品牌推广简单化我国许多农产品包装简单粗糙。
例如,使用塑料袋或纸箱包装的居多。
产品包装要和产品特征、产品价值相适应,便于运输和陈列,方便消费者选购和使用。
农产品品牌命名也要讲究,要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塑造人文品牌,体现企业文化,有些可以配以优美故事,如“礼泉御石榴”“高石脆瓜”就各自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农产品品牌尽可能的体现绿色、品质、文化。
1.3 品牌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农产品生产是以分散农户为主,资金积累缓慢而有限。
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需求日益增长,农产品品牌建设在我国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分析1. 品牌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地区和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投入较多,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如上海三只松鼠、河南崇光白酒等;而一些地区和企业对品牌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导致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不均衡发展现状。
2. 国际化品牌建设存在差距与国际一流品牌相比,我国农产品品牌的国际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国际一流农产品品牌在产品质量、包装设计、品牌文化传播和市场推广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我国农产品品牌需要加强与国际接轨,加大对国外市场的开拓力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3. 农产品品牌信誉待提升农产品安全问题长期以来是困扰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难题。
一些农产品品牌由于质量问题或者虚假宣传而受到负面影响,丧失了市场的信任。
要提升农产品品牌的信誉度,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完善监管体制,建立健全农产品追溯制度,加强品牌宣传和消费者教育。
二、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前景展望1. 市场需求的增长将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农产品品牌作为保证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重要标志,将受到市场的青睐。
未来,农产品品牌建设将迎来更大的市场需求,有望实现快速发展。
2. 农产品品牌建设将向高端化发展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升级,对农产品品质和品牌的要求也在提高。
高品质、特色化、有故事的农产品品牌将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未来,农产品品牌建设将朝着高端化和差异化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3. 农产品品牌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农产品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国际市场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甘肃省荞麦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甘肃省荞麦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而荞麦产业则是甘肃省的重要农产品之一。
近年来,甘肃省荞麦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分析甘肃省荞麦产业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甘肃省荞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甘肃省荞麦产业的现状甘肃省是我国重要的荞麦产区之一,荞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据统计,2019年,甘肃省荞麦种植面积达到了300万亩,总产量达到了25万吨。
荞麦产业已成为甘肃省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在产业发展方面,甘肃省对荞麦产业进行了大力扶持和引导,推动了荞麦的深加工和产值提升。
目前,甘肃省的荞麦产品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出口到东南亚等地区。
甘肃省也努力推进荞麦产业的标准化种植和加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甘肃省荞麦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种植结构不合理和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甘肃省荞麦产业的产能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荞麦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开发还比较薄弱,国内外市场的开拓空间有限。
荞麦产业在面临市场竞争的也面临诸多的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威胁,保障产业的稳定发展任重道远。
在当前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发展甘肃省的荞麦产业,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包括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开发和产业保障等方面。
要加强荞麦产业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例如设立荞麦生产和加工专项资金,降低农资和生产成本,支持农民开展科学种植和技术改良,促进荞麦产业的健康发展。
还要加大对荞麦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的力度,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要加强对荞麦种植与加工技术的创新和推广。
多渠道引进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和高效耐病荞麦,提升荞麦的产量和品质。
加强科研力量,开展荞麦生产和加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高产业的产值和附加值。
尤其是要着眼于农业机械化和生产自动化,提升生产水平和效率。
要加强荞麦产业的保障和风险防范。
加强对荞麦产区的土地、气候、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荞麦产业的生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提要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仍存在着缺乏规划、体制不顺畅、推广简单、建设主体薄弱、投资不足、保护不力等问题。
本文从宏观层面提出要改进政府引导、从微观层面提出要整合营销策略等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标准化;整合营销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存在着规划、体制、推广、投资、保护等问题,本文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提出一些对策。
一、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由于政府缺乏品牌战略规划、管理体制不顺畅、品牌推广简单、经营主体薄弱、建设资金不足、品牌保护不力等原因,致使农产品品牌竞争力较弱,品牌附加值较低。
(一)缺乏农产品品牌规划,相关管理体制不顺畅。
各级政府热衷品牌评比和排序,推出一个又一个荣誉称号,但是缺乏全国统一规划。
还有些部门或机构的评选规则不够规范,评选目录随意性较大,只重视品牌的评比,而忽视品牌培育和品牌维护的基础工作。
我国农产品品牌评定部门很多,如国家质监总局、工商总局、商务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等。
各个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定位提出了不同的评价制度和管理办法。
由于政出多门,造成部分地方对于农产品品牌认定的方法、程序、标准出现不同理解,因此应在国家层面上形成若干个职能明确、分工明晰的权威机构或部门,由他们来制定全国性的农产品品牌认定的标准、程序和淘汰机制。
(二)品牌建设主体力量薄弱,品牌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在发达国家农产品品牌化进程中,龙头企业与农业行业协会、农民协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我国龙头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辐射农户的能力较弱。
农业行业协会不是法人组织,资金实力小,违约赔偿能力有限,而农户的小农意识浓厚,协会和农户之间是一种松散的组织关系。
以上这些原因,使得农业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
我国农产品生产是以分散农户为主,资金积累缓慢而有限;同时,大多数地方集体经济规模小,农业合作组织也不完善;此外,国家财政对农产品品牌的国际推广、地方政府对特色农产品的国内推广资金都十分有限。
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叶敏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03期摘要: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农产品企业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农产品品牌,实施品牌经营战略。
本文对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建设对策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的逐渐开放,国外知名农业企业和品牌农产品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给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农产品企业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在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创建农产品品牌,实施品牌经营战略。
一、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政府的保护力度和支持力度不够政府对农产品品牌的保护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假冒伪劣农产品横行,消费者很难区分真货和假货,以致不敢购买品牌农产品。
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投入不足。
据权威部门统计,多年来,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仅占财政总支出的6.4%左右,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我国农业科技投资仅占农业总产值的0.3%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4%—5%的水平,而且也低于30个最低收入国家20世纪80年代平均0.65%的水平。
我国农产品品牌化仍处在起步阶段,农业企业规模还比较小,实力还较弱,品牌知名度还不是很高,农产品品牌还处于弱质阶段,特别需要政府的保护和支持。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农业生产经营的产业化是农产品品牌创立和发展的依托。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生产经营者规模偏小,大部分农产品仍存在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现象,每家生产的农产品品质差别很大,造成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品牌化进程。
同时,由于每家生产经营者规模小,市场覆盖率低,所得利润非常有限,难以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影响品牌建设。
(三)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目前我国农产品大多只是经过简单的初加工,而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系列加工的不多,使得农产品的加工增值不够,产品附加值不高。
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素有“天然农业大省”的美誉。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地形、自然环境等条件独特,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势。
对于甘肃省来说,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重点介绍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和对策。
甘肃省的特色优势农产品主要包括农作物、畜禽产品和农副产品等。
葡萄、苹果、核桃、羊肉等是甘肃省的特色优势农产品。
目前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1. 品牌意识不强。
甘肃省农产品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布局,大多数企业对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
2. 缺乏核心竞争力。
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核心竞争力还不明显,产品在市场中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3. 包装设计水平低。
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包装设计水平相对较低,包装材料和形式比较单一,无法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4.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监管体系,影响了产品的品牌形象。
1. 加强品牌意识教育。
通过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加强农产品企业对品牌建设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品牌意识。
2. 增强核心竞争力。
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企业应该加强科研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3. 提升包装设计水平。
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企业可以与设计机构或专业人员合作,进行包装设计的改进和创新,提升产品的包装形象。
5. 加强品牌宣传推广。
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广告等渠道,开展品牌宣传推广活动,增强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6. 引导消费升级。
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企业可以通过拓展高端市场,推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引导消费者升级消费,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
7. 加强合作交流。
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企业可以加强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合作交流,借鉴先进的品牌建设经验和管理模式,推动品牌建设的不断发展。
甘肃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对策与建议
甘肃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对策与建议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业产业基地,农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优良,但受制于地域和市场等诸多因素,甘肃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较为滞后。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一、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拥有知名度高的品牌是农产品在市场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甘肃省的农产品品质优良,但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中知名度较低,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品牌建设规划,强化品牌策划和推广力度,积极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形象。
2. 通过参展、推介会等活动,积极拓展国内和国际市场,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3. 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广甘肃省优质农产品,拓宽市场份额。
二、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优质产品是出口贸易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甘肃省农产品品质优良,但仍有提升空间,应更加注重产品质量管理和控制。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对农产品生产、采收、加工、包装等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和管理,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2. 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绿色环保生产,提高产品针对性和竞争力。
3. 注重细节管理,提高产品的包装、配送等质量,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三、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推进产业升级行业协会是联系政府和企业,协调行业发展的组织形式。
建立有效的行业协会,有利于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推动产业升级。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统一的行业协会,统筹协调行业发展,推动行业升级。
2. 加强行业内部合作,促进产业链条更加完整,提升产业附加值。
3. 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国内外市场需求,推动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和升级。
四、政策引导和金融支持,提升企业信心政府的政策引导和金融支持是农产品出口贸易成功的重要保证。
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提升企业信心和市场竞争力。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农产品出口贸易,优化贸易结构。
甘肃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对策与建议
甘肃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对策与建议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小麦、玉米、马铃薯、苹果、葡萄等。
由于交通条件、市场需求、贸易环境等方面的限制,甘肃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较为滞后,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需要制定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甘肃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优化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甘肃省应该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培育新品种,提高单产,从而增加农产品的供给量和质量水平。
加强农产品的加工技术和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甘肃省应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水平。
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通过认证、标志、追溯等手段,提升甘肃农产品的质量信誉和竞争力,满足国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
三、拓展农产品出口市场甘肃省应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拓宽农产品出口市场。
通过加强与国内外知名贸易公司和市场的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渠道,提高农产品出口的辐射范围和覆盖面,开拓更多的海外市场,提升出口贸易规模和利润空间。
四、提高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信息化程度甘肃省应加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贸易政策信息、物流信息等,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农产品出口的效率和效益。
五、加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推广与营销甘肃省应加强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推广和营销工作,提升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参加国际农产品交易展会、举办农产品推介会、开展农产品营销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农产品的宣传和推广,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
六、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甘肃省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引导和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投入和创新。
制定专门的政策法规,设立专门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扶持基金,为企业提供贷款、税收优惠、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支持,为企业的出口贸易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金保障。
乡村振兴农产品品牌建设对策
乡村振兴农产品品牌建设对策乡村振兴是我国近年来的一个重要战略,其中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通过品牌建设,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必要性1.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建立农产品品牌可以使得该品牌的产品更易于被市场接受和消费者认可。
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购买名牌产品,因此一个农产品品牌名牌的建立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2.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农业成为了传统的产业,逐渐走向市场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道路。
品牌化是农产品特别是农副产品产业的重要方式,是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通过品牌建设,农产品生产可以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保证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口碑。
3.构建品牌经济生态构建品牌经济生态,可以提高企业和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可以构建具有产业链条的品牌经济生态,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
二、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目前,在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虽然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1.品牌宣传力度不足品牌建设需要大量的宣传,才能让消费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品牌优势、品质保障、产品特色等方面的信息。
如果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品牌就不容易被市场接受。
2.品牌影响力不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消费者威信品牌,愿意购买品牌产品。
如果品牌影响力不强,消费者就很难意识到其品牌附加价值,从而难以被接受。
3.品牌标准化不够品牌标准化是保证产品品质、稳定供应的基础。
如果品牌标准化不够,就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品牌标准化还需要考虑与其他职业标准的结合,从而保证产品在市场上能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信赖。
三、乡村振兴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1.提高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品牌宣传力度可以让消费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品牌的特点和优势。
品牌宣传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新闻发布、网站宣传、电视广告、社交媒体等,使得品牌信息能够传递到更多的人群。
甘肃省特色农产品营销问题与对策
甘肃省特色农产品营销问题与对策【摘要】甘肃全省大部分地区的农业产销经营规模偏小,生产的市场化特征不明显,特色农产品面临着营销管理手段落后、农产品附加价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人力素质和经营水平不高、产品开发和推广体系不健全的问题。
甘肃需要借鉴农业新业态营销已取得显著成效的省区经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从运营协调、政策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创新特色农产品的营销模式,完善特色农产品的产业生态。
【关键词】甘肃省;特色农产品;营销问题;农业生态;营销对策一、甘肃省特色农产品概述(一)甘肃省特色农产品的成长环境1、自然地理环境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多山地地形,自然环境复杂,并且地区差异性较大。
也正因地形、气候等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使甘肃不同地区产出了不同特色的农产品。
如,陇东地区盛产东小麦,陇南出产中药材,河西主要以春小麦、马铃薯、玉米为主。
2、经济环境甘肃省目前的农业主要以传统的农牧业和缺乏深加工的能源原材料业为主,全省还存在着农业结构和产业化发展缓慢,产业规模与就业人数不匹配等问题。
此外,甘肃省目前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仍严重不足。
作为一个面积广大,幅员辽阔的大省,甘肃省的东西南北跨度都很大,这就对甘肃的公共交通运输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以目前的甘肃交通现状来说,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甚远,不仅缺乏大型国际机场,铁路运输能力不足,许多县乡还没有做到公路的全覆盖。
(二)甘肃省的主要特色农产品1、苦水玫瑰甘肃苦水作为全国最大的玫瑰花种植地之一,玫瑰的产量极为丰富,占全国玫瑰花市场总量的50%以上。
且种植历史悠久,自从1930年以来,甘肃苦水玫瑰就开始了大规模种植,独有的区域特色使苦水玫瑰的出油率、抗逆性等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兰州百合兰州栽培百合的历史悠久,至今约有150多年。
兰州独特的生态环境种植出的百合,对于温度、水源、光照等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
兰州百合不仅品质优良,而且药用价值高,对一些疾病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片充满丰富农业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的土地。
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人文历史都为其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种类繁多,包括了甘肃陇南的石榴、武威的西瓜、天水的苹果等,这些农产品都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口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虽然甘肃省拥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但在品牌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目前,甘肃特色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较弱,很难突破区域限制,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因为缺乏专业的品牌建设团队和机制,导致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效果不佳,影响了甘肃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为了提升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水平,推动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有必要对现有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助力甘肃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200字】
1.2 问题现状
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并不乐观。
虽然甘肃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条件,但在品牌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甘肃省特色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较低,缺乏影响力和竞争力,
无法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农产品的质量和包装有待提升,与国内外知
名品牌还存在一定差距。
缺乏行业规范和统一标准也导致了甘肃省特
色农产品在市场推广上的困难。
种种问题影响着甘肃省农产品品牌建
设的进程,亟待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来解决。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品牌
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制定行业标准,加强市场推广等举措势在必行。
只有通过针对问题的有效对策,才能推动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
品牌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2. 正文
2.1 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概况
甘肃省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农业省份,拥有丰富的特色优
势农产品资源。
该省盛产葡萄、苹果、核桃、羊肉等农产品,素有
“西垣苹果、甘南牛肉、汉源核桃、武威西瓜”等农产品的美誉。
甘肃省的特色优势农产品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基础,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优势。
葡萄种植以祁连山脉和黄土高原为主
要生长区域,出产的葡萄甘甜多汁,口感醇正;苹果主要产自陇中平
原和关中盆地,果香味浓,品质优良;核桃主要产自祁连山脉和黄土
高原,果实饱满鲜美,独具风味;羊肉主要产自甘南和兰州周边地区,肉质鲜嫩可口,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甘肃省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在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和发展,但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
产品质量,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宣传推广,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甘肃
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发展和壮大。
【字数:257】
2.2 现有品牌建设情况
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情况目前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甘肃省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但是大部分产品并没有形成具有一定
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部分农产品
的品牌建设工作存在碎片化、缺乏整体策划和统一推广等问题,导致
品牌形象不清晰,市场影响力有限。
一些品牌在市场宣传和推广方面
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和渠道,导致品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
和认知度不高。
在品牌建设方面,甘肃省也存在着一些积极的做法。
比如一些地
方政府和企业开始重视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品牌建
设工作。
一些农产品企业也开始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的塑造,通
过推出高品质、有特色的产品,提升品牌竞争力。
一些农产品品牌在
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开始逐渐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好评。
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情况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但也有一些积极的表现。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提升品牌建
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加大品牌推广和营销力度,打造更多具有市场
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
2.3 存在的问题分析
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品牌知名度不高:由于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很多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不高,销售渠道有限,无法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
2. 品牌形象不清晰:一些农产品品牌在建设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品牌定位和形象塑造,缺乏独特的品牌故事和特色,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不足。
3. 品质标准不统一: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着品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一些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品牌形象和信誉。
4. 营销推广不足:由于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很多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市场曝光度较低,无法有效吸引消费者,销售表现不佳。
5. 市场竞争激烈: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面临着来自其他地区农产品品牌竞争的挑战,需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高品牌竞争力。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提升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水平和效果。
【接下来请根据我的大纲继续输出其他指定内容】。
2.4 对策建议
针对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支持:政府在资金、政策、市场拓展等方面对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给予更多支持,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品牌形象。
2.加强产业协同:促进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通过产业协同,实现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运作,提升整体竞争力。
3.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推动品牌建设。
4.加强市场营销:加强对消费者需求的调查和分析,制定精准的市场营销策略,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
5.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注重品牌文化的培育和传承,塑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产品形象,增强品牌故事和情感连接,提升消费者认同感和忠诚度。
通过以上对策建议,可以有效提升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水平,推动农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5 品牌建设路径
品牌建设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确定特色定位:首先要明确甘肃省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包括陇菜、甘肃葡萄、宁夏枸杞等。
建立起品牌的特色定位,让消费者能够一眼
看出这是甘肃的特色农产品。
2.加强质量管理:品牌建设的关键在于产品的质量保证。
甘肃省可以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的质量管理,建立起严格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控制
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3.营销推广: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力量,进行品牌推广和营销。
通过建立网上商城、开展线上线下的宣传活动等方式,提升特色农产
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参加展会:甘肃省可以通过参加国内外的农产品展会,展示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和特色,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合作伙伴。
5.加强合作:与其他地区的农产品品牌进行合作,借助其品牌影响力和资源优势,推动甘肃农产品品牌的建设。
通过以上多个方面的努力,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建设路
径将更加清晰和顺畅。
品牌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努
力和投入,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甘肃省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
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3. 结论
3.1 总结
在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中,我们可
以总结如下几点:甘肃省拥有丰富的特色优势农产品资源,具有很大
的发展潜力。
目前在甘肃省,已经有一些农产品品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发展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
品牌建设是关键的推动力量,
可以加速农产品的升级和转型。
通过有效的对策措施和品牌建设路径
的规划,可以更好地提升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
竞争力,为当地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我们相
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将迎来更加广阔的
发展空间,为甘肃省农产品产业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总结】
3.2 展望
未来,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应该立足于发展新型农业经济,注重创新驱动,加强品牌建设,
推动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需要加强政府支持,优化产业布局,提升
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市场份额,
实现农产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还需注重人才培养,加强行业协作,
优化营销渠道,推动产销对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通
过精心规划和有效实施,相信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一定会
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