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3.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说说你对“清贫”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说说你对“清贫”的理解。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到一个词:清贫(板书)。
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预设:很贫穷,非常的廉洁······)。
同学们不仅阅历丰富,用词也是非常丰富得当。
那你们清贫的人会是什么样子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看一看吧!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方志敏是什么样的人。
(4)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吓”的读音。
(3)方志敏是一个廉洁奉公,生活清苦的人。
(4)课文主要写了方志敏被国民党搜身、逼问的经历。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你觉得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廉洁。
就在我被俘的那天······把你炸死去!”*国民党从方志敏身上搜刮到了什么?(时表、自来水笔)*有搜刮到钱财吗?(一个铜板也没有)*读出方志敏的清贫。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廉洁自律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清白做人。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领悟文章主旨,以及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和深入挖掘文章主旨方面仍有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提升自己的道德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2.教学难点:深入挖掘课文主旨,联系实际生活,提升自己的道德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2.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3.自主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用于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2.教学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直观展示课文内容;3.相关资料:用于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随后,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段阅读,理解课文。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难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优秀5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优秀5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篇一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班有学生30名,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强,具有良好的书写和预习习惯。
对字词掌握情况较好,基础知识比较扎实。
但也有部分同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很不稳定。
本班的优生有5名同学,.他们在平时作业、测查中审题细心答题认真、能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答案准确。
中间生25名,这部分学生学生男同学较多,其实一个个也挺聪明,就是懒惰、浮躁,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肯用心地去记忆,所在该背的该积累的知识掌握不好,而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部分学生拿到题之后不认真审题,不知道怎么去解答,遇到课死记硬背的知识能应答,遇到独立阅读方面的知识,和拓展练习的题无从下手,。
好多独立阅读的答案本来是要在短文中寻找,但他们就会答非所问,想怎么答就怎么答。
学困生生有5人。
这些学生主要是智力相对较差,学习习惯差,十分粗心,记不住前边学后面忘,有时写一段文字,就出现好几个错别字。
但我还是有信心,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复习内容1、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
(2)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3)掌握汉语拼音中声调及其变化。
2、字。
(1)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160个生字,会认的7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132个词语,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正确区分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按要求写多音字;(4)选字填空;(5)改正错别字;(6)选择带点字的正确字义;(7)按要求查字典等。
3、词语。
(1)正确地读出写出学过的词,并注意积累词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的一次遭遇,通过描绘清贫的生活环境和主人公的坚韧不拔,展现了清贫中的美好品质。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但对于一些深刻的情感和价值观还需要引导。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并没有经历过清贫,因此对于课文中所描述的生活环境和情感可能缺乏共鸣。
需要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美好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细节中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好品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以情促知,引导学生从情感上理解和体验课文。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用于课堂朗读和模仿。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用于情境营造。
3.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生字词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然后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边读边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情感和语气。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表演,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优质课 教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廉洁自律的故事。
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主人公在贫困和诱惑面前,坚守清贫,保持高尚品质的精神风貌。
课文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到主人公的廉洁品质。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廉洁问题可能了解不多,需要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廉洁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课文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品质,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廉洁品质。
2.难点:分析课文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人公的廉洁品质。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感受主人公品质的同时,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随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在贫困和诱惑面前的表现。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操练(15分钟)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3.学生讨论:课文中主人公为什么能保持清贫?他具备哪些品质?巩固(10分钟)1.教师提问:课文给我们传达了什么道理?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要学习主人公的廉洁品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2《清贫》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2《清贫》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清贫》这篇文章中的故事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悟贫困与富有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1. 理解文章内容,包括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2. 掌握关键词语的意思。
难点: 1. 通过故事的阐述,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财富的关系。
2. 帮助学生将情感融入对文章的理解中。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文章《清贫》的课件,图表等。
2.教学工具:黑板、笔、书籍等。
3.学生用品:笔、作业本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与贫困有关的小故事或者问题引入,让学生思考贫困与富有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学习《清贫》(15分钟)1.教师朗读文章《清贫》,学生跟读。
2.分段讲解文章的内容,询问学生对文中人物的看法。
第三步:词语学习(10分钟)解释并讲解生词:清贫、盲人、善解人意、哽咽、勉励。
第四步:情感教育(10分钟)通过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贫穷与富有对一个人的影响,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第五步:阅读训练(15分钟)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文章中的细节,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写读后感的作业,让学生总结这堂课的收获和感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清贫》中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思考贫困与富有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案3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了解“清贫”是一种品质,希望学生在品德、态度等方面受到启迪。
2.培养学生一颗感恩之心,懂得珍惜现有的一切。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中的感情表达,学习反思“清贫”的内涵。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难点,如“饭常两茶,人应二毿”。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备好教案、课件,准备教学用品。
2.学生:准备读课文,认真听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上一堂课内容,并引入本节课的话题“清贫”。
二、学习
1.听课文《清贫》录音,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清贫是什么样的状态?为什么要将清贫排在人生大事之首?
4.师生对话,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句和生僻字词。
三、拓展
1.鼓励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故事,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
2.学生展示“清贫”主题作业,让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四、巩固
1.小组合作,总结本堂课学到的知识点。
2.教师布置作业:重新书写一遍课文,体会清贫的内涵。
五、课后反思
1.教师自我反思:本课教学中哪些环节教学设计不够合理?
2.学生学习反思:学生对课文理解有哪些疑问,需要教师多加解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清贫”的内涵,培养起感恩之情,懂得珍惜各自所拥有的一切。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12《清贫》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12《清贫》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清贫》这一篇章的文章题材和主要内容。
•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清贫的含义和价值。
•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清贫的看法和理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
•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清贫》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清贫的含义和价值。
难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文章中的含义。
•帮助学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清贫的看法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清贫这个主题,激发学生对清贫的认识和兴趣。
第二步:学习内容呈现•通过阅读《清贫》文章,让学生了解清贫的含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清贫对人的意义和影响。
第三步:课堂讨论•小组或全班讨论清贫的重要性和价值,分享自己对清贫的看法和体会。
第四步:语言表达•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清贫的含义和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五步: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和写作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清贫的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激发他们对清贫这一主题的深入思考。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五、扩展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相关主题的阅读材料,拓展对清贫的理解和认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12《清贫》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12《清贫》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一篇讲述作者童年时的一次经历,通过描述自己家境贫困,父母勤劳节俭的生活态度,以及自己在贫困中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教育学生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懂得感恩,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贫困生活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生活、感恩他人、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难点:对贫困生活的理解,以及如何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讲解引导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与课文相关的生活图片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贫困生活的图片,让学生对贫困生活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是否遇到过困难?我们是如何面对这些困难的?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细节,如作者描述的家境、父母的勤劳节俭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通过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课文讲述了什么?作者在贫困中是如何保持乐观向上的?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人是在贫困中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享。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优质教案+说课稿
12.清贫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清贫》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
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作者介绍】方志敏1.方志敏简介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江西省弋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
他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主席团委员,党中央委员。
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总司令。
1935年1月27日,他不幸被俘人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2.被俘牺牲1934年,由方志敏、粟裕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谭家桥镇乌泥关、白亭、石门岗一带遭到国民党王耀武部队追剿,此役我军损失惨重。
红十军团被王耀武率领的国民党军队追击包围,方志敏等军团主要领导被俘、牺牲,一万多人仅有粟裕率领400多人突出重围。
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同志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时年36岁。
3.主要作品.方志敏主要作品有《我是个共产党员了!》《同情心》《呕血》《哭声》《可爱的中国》《《诗一首》《狱中纪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
方志敏狱中留下的十六篇计十四万字文稿,方志敏16岁时写的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洁梅兰。
”以高洁的松竹梅兰自励。
4.成就贡献。
方志敏是江西农民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江西地方党团创始人之一。
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一批苏维埃政权。
方志敏参与领导弋横暴动,创造了拥有“铁的纪律”的红十军;创造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十六字战略要诀。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 清贫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面对贫困时,依然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
课文通过小男孩的视角,展示了贫困生活中的美好品质,如勤劳、节约、乐观等,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生活中的贫困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在面对具体案例时,可能对贫困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挑战缺乏深入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感受课文中小男孩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主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男孩面对贫困时的乐观态度;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好品质;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生活中的贫困现象,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内容的感悟,特别是小男孩面对贫困时的乐观态度。
3.换位思考,体会贫困生活中的美好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同理心,使他们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小男孩的内心世界。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贫困生活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贫困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初步感受贫困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贫困意味着什么?贫困生活中是否只有艰辛和痛苦?2.呈现(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感受小男孩的语音语调。
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小男孩在面对贫困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身上有哪些美好品质?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扮演文中的角色。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略读课文,体会对话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同时也能感受到动作神态描写的好处;2.懂得甘于清贫是一种良好的为人为事为官品质。
教学过程:一、回忆前文,提出目标同学们,在本单元《古诗三首》中,我们欣赏了外貌、神态、动作描写在诗歌里表现人物的作用;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我们感受到了动作、语言描写对于体悟毛主席内心的好处;在《军神》中,我们又感受到了人物之间的对话及其相应的动作描写给读者带来的强烈震撼。
《清贫》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略读,我们需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呢?(一)能读懂对话对于体现人物品质的好处;(二)能理解动作动作、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三)能读懂方志敏同志所说的“清贫”的意思。
二、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一)出示对话: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手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二)小组讨论:你对哪句话最有感受?跟小组成员作一个分享。
1.关于方志敏的语言:(1)“哼”,表达了轻蔑。
(2)“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表示识破了小兵士们的把戏。
(3)“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语气十分肯定,表现了一种清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4)“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表达了方志敏同志对国军的蔑视。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精选13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精选13篇)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
1.出示方同志的照片:这就是革命烈士方同志。
板书:方同志2.方同志是谁?你们知道吗?3.听了方同志的介绍后,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板书课题:清贫方同志1.交流预习收获。
2.阅读信息窗中方同志简介。
3.学生自由谈感受并由文题质疑。
如《清贫》的内容,什么叫“清贫”?方同志为什么要“清贫”一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文中的“清贫”具体指哪方面?1.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四人小组一起交流讨论后集体交流,各自阐述观点并说出依据。
说一说:“清贫”的生活对于革命者有什么意义?三、课堂练习:形近字组词率( )摔( )区( )驱( )躯( )岖( )骗( )编( )篇( )偏( )蔽( )弊( )搜艘嗖瘦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自由读课文,思考:哪些地方看出方同志甘于清贫?2.讨论读第一段后的感受。
1.读课文,找出重点段落多读几遍。
2.交流读第一段后的感受。
二、抓住文章重点内容,感悟“清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朗读课文中“趣事”部分,加深理解。
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体会“清贫”的内涵。
2.哪些语句最能体现方同志的清贫?3.指导分角色朗读。
4.质疑讨论,提高认识。
(1)想一想:课文第九自然段对方同志“家底”的交代有什么表达作用?(2)方同志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
(3)说一说:“清贫”的生活对于革命者有什么意义?1.读“趣事”部分。
思考:这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让你想到了什么?2.通过两个士兵和方同志的语言、动作、神态来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
3.练习分角色朗读。
4.通过讨论、交流、辩论,进一步了解“清贫”的内涵。
可以四人一小组一起交流讨论。
各自阐述观点并说出依据。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第【1】篇〗《清贫》教学设计 (部编本五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清贫》是革命传统名篇。
经手款项有数百万之巨的共产党大官身边却“一个铜板都没有”,表现了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美德,“清贫”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
它超越了这篇文章本身。
正因为现在社会上还存在一些*现象,有兴“死于安逸”,所以更要发扬“清贫”的革命传统。
通过学习方志敏的《清贫》,我试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在艰苦的环境里经受着种种考验,却始终矢志不移,固守清贫,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革命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
教育学生更要牢记清贫的本色,这是教学本课的重点所在,也是廉洁教育的渗透点。
当然教学本文要有别于政治课教学,所以以品读语言文字为主,尤其加强学生绘声绘色朗读文章的能力进而深入地揣度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整体感知清晰的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立场坚定,骨力非凡的文章语言风貌。
二、教学目标:1.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习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3.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习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要他们理解方志民敏所处的时代,进而理解“清贫”的价值有一定的难度。
我所教的两个班级情况大相径庭,对与2班来说,学生学习习惯还在培养中,预习的效果可能会差些,所以教学重点品读语言文字为主,尤其要加强学生绘声绘色朗读文章的能力进而深入地揣度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
6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对课文理解障碍较少,但学生对于真正理解清贫,并传承这种中华美德可能会有隔靴搔痒之感,所以可加强学生绘声绘色朗读文章的能力进而深入地揣度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整体感知清晰的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立场坚定,骨力非凡的文章语言风貌。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2《清贫》优质示范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2《清贫》优质示范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方志敏同志在斗争中,严守的纪律,保持清贫的精神。
本课通过讲述方志敏同志生平的一些事迹,展现了他廉洁奉公,保持共产员高尚品质的精神风貌。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理解方志敏同志的精神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可能不太了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方志敏同志的生平事迹,体会他保持清贫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有效概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方志敏同志的高尚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精神。
2.教学难点:理解方志敏同志的精神,从中受到教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方志敏同志的精神。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感受课文美的同时,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
3.自主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2.教材:准备课文《清贫》。
3.相关资料:收集方志敏同志的生平和事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方志敏同志的照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方志敏同志的精神。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阅读。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方志敏同志的高尚品质。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 清贫》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 清贫》教案一. 教材分析《12 清贫》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清贫的家庭,通过描述家庭成员的生活状况,揭示了他们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教育学生要珍惜美好生活,努力学习,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到主人公的品质。
但部分学生对贫困生活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距离,需要通过引导让他们深入体会课文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学会感恩,努力学习,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体会主人公的品质。
3.理解课文中所揭示的生活哲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法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贫困家庭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主人公的品质。
2. 呈现(5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语音、语调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语气、情感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仿课文中的情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巩固课文所学内容。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拓展(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是如何努力改变命运的。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依据,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优质教案(精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1. 熟悉生字词,理解词语在句子中含义;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方志敏崇高品质;3.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题思想;4.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人物品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传承清贫精神;3. 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人物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方志敏崇高品质。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写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方志敏图片,简介方志敏事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理解词语在句子中含义。
3. 课堂讲解(1)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解答学生疑问;(2)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方志敏崇高品质;(3)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写作方法。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方志敏,面对敌人诱惑和威胁,会如何应对,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5. 例题讲解(1)方志敏在狱中遇到什困难?他是如何应对?(2)从课文中找出能体现方志敏清贫精神句子,并简要分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其他革命先烈品质,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清贫2. 方志敏3. 坚定信念4. 清贫精神5. 人物描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话概括方志敏在狱中表现;(2)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清贫精神读后感。
2. 答案:(1)方志敏在狱中面对敌人诱惑和威胁,坚定信念,不为所动,展现清贫精神;(2)读后感答案开放,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表达对方志敏清贫精神敬佩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2. 拓展延伸:(1)让学生课后收集其他革命先烈感人事迹,进行分享;(2)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红色景点,增强学生爱国情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方志敏在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时,坚定信念,保持清贫的故事。
课文通过方志敏的事迹,教育学生要学习他的坚定信念和清贫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文中一些词语和背景知识可能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同时,学生对革命先驱的事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方志敏的坚定信念和清贫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2.难点:理解方志敏的坚定信念和清贫精神,以及课文中的相关背景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提问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用于学生跟读和模仿发音。
2.相关背景资料:教师准备关于方志敏的事迹和革命历程的资料,用于教学中的讲解和拓展。
3.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方志敏的事迹和革命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方志敏的精神。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跟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语音语调和重音,纠正发音。
3.操练(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生词和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朗读和模仿。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纠正和指导。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2《清贫》优质精品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2《清贫》优质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自卑,反而以贫穷为荣,认为贫穷能锻炼人的意志和品质。
课文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让学生感受到贫穷并不是一种罪过,而是一种财富,能教会人们如何去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深层次的含义,可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贫穷有一定的误解,认为贫穷是一种不好的状态,需要纠正这种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贫穷并不是一种罪过,而是一种财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采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从作者的经历中感受到贫穷的价值,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b.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a.呈现课文,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b.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3.操练(10分钟)a.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b.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巩固(10分钟)a.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强调贫穷的价值。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 教学教案5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学教案5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家庭在生活困难的情况下,父母仍然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故事。
通过这篇文章,让学生体会到父母供他们上学的艰辛,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努力学习,回报父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词语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父母的爱和付出有一定的认知,但通过文章去感受和理解父母的爱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父母的艰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珍惜,努力学习,回报父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理解父母在贫穷状况下供孩子们上学的艰辛,以及文章所传达的教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母的爱。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父母的艰辛,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故事或例子,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清贫》。
提问:“你们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对课文主题有所了解。
2.呈现(5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
读完后,教师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父母在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供孩子们上学?”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贫》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筹、矜、俘”等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吓”。
2.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能理解题目意思。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随文认识9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矜、镯、坞”这三个字的读音。
特别是“坞”,它读“wù”,不读“wū”。
强调多音字“吓”的读音,在课文中读“hè”。
2.阅读理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
通过分角色朗读、圈画人物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
3.语言运用这篇文章虽然写的是方志敏清正廉洁,但对两个国方兵士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更多,引导学生感悟侧面描写的写法,也就是反衬法,用国方兵士的贪婪、腐败,反衬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1.我国现代诗人郭沫若给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写了一首诗。
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
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
这首诗高度赞扬了为革命事业付出艰苦努力的方志敏,也写出了方志敏精1 / 6神对后人的影响。
那么方志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有哪些值得后人称道的品质呢?对于方志敏,大家了解多少呢?(先让学生自由谈对方志敏的了解,再课件出示方志敏的资料)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不同。
无私奉献、舍己为公、恪尽职守,这些都是生命中最闪光的亮点,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质。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人生观,一起来学习第12课《清贫》。
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清贫)3.题目“清贫”是什么意思?(“清贫”出自唐代姚崇《冰壶诫》中的“与其浊富,宁比清贫”。
这句话是对高尚品德的一种追求。
“清贫”是清寒贫苦的意思)【设计意图】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了解方志敏的人生经历,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初步理解课文题目,为深入理解课题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2.《清贫》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自学这篇文章。
●默读课文,说说你从方志敏的自述和他同两个兵士的对话中,体会到他怎样的品质。
●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
4.文章读完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本文主要写了方志敏一生甘于清贫,被俘时身无分文的故事)5.这篇文章有哪些主要人物?(方志敏和两个国方兵士)我们既要找出描写方志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还要找出描写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
6.全班汇报交流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
生交流,师相机点拨:从第2自然段对两个国方士兵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两个国方士兵对钱财十分贪婪。
(1)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什么描写?(心理活动描2 / 6写)你从文中的哪个词中发现的?(热望)“热望”是什么意思?(热切希望)(2)第2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什么描写?(动作描写)请同学们把这句话中的动词圈出来。
(摸、捏、搜)两个国方兵士搜遍了方志敏的全身,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只搜出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这说明什么?(说明方志敏十分清贫)这句话明明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描写,却体现出方志敏的清贫,这是什么手法?(反衬)7.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内容,老师相机出示课件。
(1)圈出这些句子中的动词,指名学生回答。
(拿、拉、抛掷、盯、威吓、吼、说、弓、捏、搜、低头、注目、搜寻、塞、转、抢夺、望、命令)(2)把两个国方兵士说的话画上横线。
(3)圈出描写他们神态的词语,指名学生回答。
(激怒、凶恶、企望、失望、怀疑而又惊异)(4)找出对他们的心理活动描写,指名学生回答。
(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5)从对两个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两个兵士当时是怎么想的?(他们想:方志敏是共产党里当大官的人,肯定有很多钱,他一定是把钱藏起来了,不肯拿出来。
我们用炸弹威胁他,看他是要钱还是要命。
)(6)你觉得这两个国方兵士是什么样的人?(贪婪、卑鄙无耻之徒)(7)作者是怎样来表现他们的贪婪的?(作者通过对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他们的贪婪。
)8.教师小结: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培养学生提前预习课文的习惯。
引导学生利用课前的阅读提示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板块三品读重点,感悟精神1.我们从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四个方面分析了这两个国方兵士,在整个搜身的过程中,方志敏有怎样的表现?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方志敏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方志敏的心理活动。
3 / 62.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内容,老师相机出示课件:●“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1)从对方志敏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方志敏的从容不迫和清贫,以及他为了革命付出一切的高尚品质)(2)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廉洁奉公,被俘时表现得正义凛然)3.本文主要写方志敏的清贫,可是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国民党兵士,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呢?(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衬托方志敏的清贫。
在对比中突出方志敏的大义凛然、清贫守节)4.我们只学习了课文中的一桩趣事,课文中还写了其他的内容来体现方志敏的清贫。
请大家朗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交流感受)5.教师小结:“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
“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比较,突出共产党员矜持不苟和舍己为公的品德。
“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
”这句话在文中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了解文章特殊的表达方法。
板块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1.快速阅读第9自然段,说一说“传世宝”指什么。
(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1)这一段描写中作者用了怎样的语气?(讽刺)(2)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3)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感受到方志敏的清贫、朴素)2.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明主题和中4 / 6心)3.学完课文后,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4.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1)清贫是节俭朴素、高洁朴实、克己奉公、秉公无私,更是为革命奉献自己的信念和浩然正气。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需要代代相传的品质。
(2)我们现代社会也需要这种清贫的美德,现代的人奢侈浪费太严重,我们要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优秀品质。
(3)清贫的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学了这篇课文,我也要努力做一个朴素的人,一个有骨气的人。
5.教师小结:斗转星移,半个世纪过去了,《清贫》成了人们反复诵读的名篇,其中极富哲理的话语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
我们在《清贫》中体会方志敏的革命精神,结合当今社会实际加以运用,成长为有骨气的新一代的中国人。
6.读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对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有时候,“清贫”和“富有”是可以结伴而行的,你觉得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富有”是指什么呢?(他们有着崇高的精神品质)7.教师总结:这篇文章反映的不仅仅是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而甘于过清贫、朴素的生活,更体现了方志敏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气节。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不用像革命先烈那样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我们也要学习方志敏同志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学习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深入理解题目的意思。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朴素的人。
▶板书设计5 / 6▶教学反思1.重情趣。
所谓的“情”,就是感情。
语文课讲得动情,学生动情其中,形成一种积极的互动。
导入部分就简要介绍方志敏。
了解故事主人公和故事背景,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走进文本的有效途径与手段。
“趣”就是尽量将课上得富有趣味,比如让学生表演读国方兵士与方志敏的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探究热情。
2.重感悟。
引导学生自己通过重点词句去体味、感悟。
比如理解国方兵士的贪得无厌,理解方志敏甘于清贫的精神,老师只用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去朗读和感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领会。
3.重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表达方法,学生找到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读、品、议、思,明白到将人物写具体的方法是运用恰当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
学习完课文,使学生受到革命精神的洗礼,更学到写作的方法,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