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教案

合集下载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篇一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赏析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引子和呈示部,能区分长笛、双簧管、小提琴的音色,能哼唱主部主题。

2、了解梁祝的故事情节。

3、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4、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通过聆听,记住音乐主题。

教学过程一、师唱《化蝶》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今天我们欣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新课教学:(一)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协奏曲的概念以及熟悉美丽传说。

1、出示题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2、作者简介。

3、简单介绍梁祝二人的性格特点。

4、看视频,真切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爱情。

(二)欣赏乐曲。

(出示课件)1、展示整个乐曲的结构:引子(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呈示部(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十八相送)——展开部(封建势力、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再现部(仙境、化蝶、传颂)2、引子片段欣赏(1)欣赏引子1音乐感受长笛用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奏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

(2)欣赏引子2音乐了解双簧管以宽广、厚重、圆润的音色,奏出优美的背景过门音调,取自越剧的过场音乐。

(3)再次欣赏引子部,加深感受。

3、呈示部片段赏析(1)小提琴奏出一段优美的爱情主题后,大提琴的低音与之形成对答,抒发了梁祝相爱的甜美。

这段音乐可谓全曲的中心。

4、随乐而动随音乐做古典神韵组合:提沉。

5、欣赏副部主题音乐。

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调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跃,独奏与乐队交替,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教案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教案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 通过欣赏《梁祝》,提高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1.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简介介绍《梁祝》的创作背景、作曲家、演奏家及音乐特点。

2. 音乐分析分析《梁祝》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节奏韵律等。

3. 欣赏与讨论播放《梁祝》片段,引导学生欣赏并展开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欣赏:播放《梁祝》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3. 分析:详细解析《梁祝》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节奏韵律等。

4. 讨论:引导学生就音乐的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展开讨论。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梁祝》的音乐特点及欣赏方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介绍《梁祝》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学生能分析《梁祝》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节奏韵律等。

3. 学生能通过欣赏《梁祝》,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1. 教学课件:包含《梁祝》简介、音乐分析等内容。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梁祝》片段。

3. 参考资料:关于《梁祝》的书籍、文章等。

4. 网络资源:可用于查找更多关于《梁祝》的信息。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梁祝》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和故事情节。

2. 音乐描绘:让学生尝试用文字描述《梁祝》音乐中的场景和情感。

3.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表达对《梁祝》音乐的感受。

七、实践环节1. 音乐演奏:邀请学生演奏《梁祝》片段,或者使用音乐软件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风格的乐曲。

2. 音乐欣赏会:组织一个小型音乐欣赏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梁祝》的理解和创作。

3. 反馈与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表演和创作,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八、拓展学习1. 比较学习:让学生欣赏其他小提琴协奏曲,比较《梁祝》的特点和风格。

初中音乐《梁祝》教案

初中音乐《梁祝》教案

初中音乐《梁祝》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表达。

2. 通过欣赏《梁祝》,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1.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2. 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教学难点:1. 欣赏音乐中的情感表达2. 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内涵教学准备:1. 准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频文件2. 准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介绍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二、欣赏音乐(15分钟)1. 播放《梁祝》的音频文件,让学生全程欣赏。

2. 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如优美的旋律、深情的节奏等。

3. 欣赏结束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三、了解故事背景(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包括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2. 引导学生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品德和精神,如忠诚、勇敢、善良等。

四、音乐与故事的结合(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与故事之间的联系,如音乐如何表现故事的情感、情节等。

2. 让学生讨论音乐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如音乐如何增强故事的感染力等。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梁祝》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2. 引导学生课后去了解更多关于《梁祝》的资料,如其他版本的音乐、故事改编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欣赏音乐方面还需要加强引导,让他们更加关注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细节处理。

同时,在介绍故事背景时,要尽量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故事内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教案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导入:播放《梁祝》音乐片段,教师语言导入。

教师:彩虹万里白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梁山伯与祝英台。

同学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下面请把你们课前收集的有关《梁祝》的资料同大家一起分享。

二、新课教学:(一)出示课件1、请学生(分小组)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来与大家进行分享(各种传说、故事背景等等)。

老师:我想同学们都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请你们分小组上台来介绍一下你们所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

学生:分小组介绍。

老师:谁来讲讲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

学生:讲述故事。

老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的精彩,说明是用了心去收集的。

(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分享)。

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爱情就是这样,它是两情相悦两厢倾慕两性向往生死相随之最完美体现。

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心魄的绝唱。

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紧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传说中是指美凤蝶。

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世人的爱情楷模和民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中国人民深深喜爱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样是喜爱梁祝!人民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愫,在其中赋予着高尚的精神寄托。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用它那优美动听的音乐向世人讲述着古老而优美动人的传说。

2、展示课件(介绍乐曲)(1)协奏曲的概念。

(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

传统的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

初中梁祝欣赏教案

初中梁祝欣赏教案

初中梁祝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梁祝》的故事背景、情节以及音乐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 学会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梁祝》故事介绍2.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欣赏3. 音乐分析: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4. 实践环节:学唱《梁祝》主题旋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梁祝》故事背景,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分析音乐特点。

2. 难点: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梁祝》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整播放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

3. 音乐分析:(1)旋律:引导学生关注主题旋律,分析其特点。

(2)节奏:讲解乐曲中的节奏变化,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情感表达。

(3)和声:分析乐曲的和声处理,让学生了解和声在音乐中的作用。

4. 实践环节:学唱《梁祝》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回顾所学内容,强调《梁祝》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梁祝》故事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欣赏能力。

3. 学生参与实践环节的表现,如演唱、讨论等。

4.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六、教学资源1. 音频: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 图片:展示《梁祝》相关插图。

3. 教材:提供相关乐理知识教材,以便学生深入学习。

4. 网络资源:查询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 运用多媒体手段,如音频、图片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4. 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其他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

5. 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音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教案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教案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班级八(6)班时间九周一第四节授课人:钟文昌课型:欣赏课一、教学目标1、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课的欣赏学习,使学生感性地领略《梁祝》这部照剧情构思布局并综合采用交响乐音乐表现手法音乐特色,从而具体感受艺术的魅力。

2、方法与过程通过讲故事的方法,结合乐曲音乐发展的线索,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的结构3、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具体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协奏曲”的体裁特色,并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二、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听赏音乐过程中了解音乐各要素的作用三.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并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

四、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演示、欣赏、启发、分析等方法。

五、教材分析通过本课,使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描述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并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人民群众反封建思想感情的爱情悲剧。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于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画蝴蝶,猜故事。

板书: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看资料,讲故事,列场景,哼主题(三)分析乐曲的结构,作者介绍提示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是一种如诉如泣的曲调。

曲式结构图欣赏作品:引子:春景爱情主题主部草桥结拜主题再现呈示部:相爱连接部(自由华彩段)副部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结束部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抗婚展开部: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再现部:化蝶(爱情主题再现)1.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2.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草桥结拜,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教案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教案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背景知识,包括作曲家、创作年代、乐曲结构等。

2. 培养学生对《梁祝》音乐风格的欣赏能力,体会其中的民族特色和情感表达。

3. 通过欣赏和分析《梁祝》,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理解力和审美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简介:介绍作曲家、创作年代、乐曲结构等。

2. 欣赏《梁祝》片段: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乐曲的美感。

3. 分析《梁祝》音乐特点:分析乐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梁祝》的背景知识,欣赏乐曲的美感。

2. 难点:分析《梁祝》音乐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梁祝》的背景知识、音乐特点等。

2. 示范法:播放《梁祝》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梁祝》的欣赏感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欣赏《梁祝》片段:播放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3. 分析《梁祝》音乐特点:讲解乐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梁祝》的欣赏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欣赏任务,拓展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欣赏范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欣赏感受分享:收集学生对《梁祝》的欣赏感受,了解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欣赏任务,要求学生回家后欣赏《梁祝》,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七、教学资源1. 音乐素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整版音乐文件。

2. 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含《梁祝》的背景知识、音乐特点等内容。

3. 讨论指南:为学生提供讨论指南,引导他们深入分析和分享对《梁祝》的欣赏感受。

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下面给大家分享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共含17篇),欢迎阅读! 篇1: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课型音乐欣赏课时一课时年级高一年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2.# 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教学重、难点认识《梁祝》的音乐内涵。

教学方法1.# 聆听为主,讲授、设问、观看投影相结合。

2.# 充分利用多媒题课件电教手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梁祝》片段。

(课前开始播,打上课铃后关掉)2 ,# 教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学生回答。

教师:那么对它的音乐呢?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二、作品简介(教师简介“梁祝”传说,屏幕上闪示剧情图片。

)何占豪(1933—),作曲家,浙江人。

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作曲家,上海市人。

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屈原》等。

三、作品体裁、作者简介(教师讲授,多媒体课件闪示。

)小提琴协奏曲:以小提琴为主,由多种乐器组成,按乐器种类的不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多声部音乐中的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

四、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奏鸣曲式的体裁,这部作品就是应用了奏鸣曲式的创作方法。

请同学回忆一下这种音乐体裁的结构图。

(旨在复习奏鸣曲式的结构图。

)(一)、呈示部1 、引子: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播放“引子”音乐)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教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课型音乐欣赏
课时一课时
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
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2(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教学重、难点认识《梁祝》的音乐内涵。

教学方法
1(聆听为主,讲授、设问、观看投影相结合。

2(充分利用多媒题课件电教手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播放《梁祝》片段。

(课前开始播,打上课铃后关掉) 2. 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

教师:那么对它的音乐呢,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二、作品简介
(教师简介“梁祝”传说,屏幕上闪示剧情图片。

)
何占豪(1933— ),作曲家,浙江人。

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 ),作曲家,上海市人。

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屈原》等。

三、作品体裁、作者简介
(教师讲授,多媒体课件闪示。

)
小提琴协奏曲:以小提琴为主,由多种乐器组成,按乐器种类的不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多声部音乐中的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

四、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奏鸣曲式的体裁,这部作品就是应用了奏鸣曲式的创作方法。

请同学回忆一下这种音乐体裁的结构图。

(旨在复习奏鸣曲式的结构图。

)
(一)、呈示部
1 、引子:
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播放“引子”音乐)
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播放“主部”音乐)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

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

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播放“连接部与副部”音乐)
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
设问:这一部分的节奏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由此想象一下,这一段音乐描写了梁祝故事里哪一部分的情节,欣赏完后回答。

明确: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4(结束部:(播放“结束部”音乐)
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

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二)、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在欣赏时老师做相应的提示:(播放“展开部”音乐)
1(“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

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

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2(“楼台会”:
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
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

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三)、再现部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

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

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五、结语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