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责任(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责任(上)

关键词: 《民法通则》 /民事责任 /物权请求权 /侵权责任体系/民法典

内容提要 : 权利、义务、责任是法律的基石 ,法律的内容是在权利、义务、责任的基础上展开的 ,民法也不例外。我国《民法通则》关于民事责任的规定值得重视 ,物权法和未来的民法典应当继受《民法通则》创立的民事责任制度。未来我国民法典应当借鉴《德国民法典》和旧中国民国时期的民法典 ,设立物权编和债权编 ,但是不必规定物权请求权 ,可将物权请求权转变为侵权责任 ,规定在民法典的侵权责任编中。将物权请求权转变为侵权责任 ,不仅不会破坏物权与债权的科学体系而且会使物权与债权的区分更加明晰 ,使债与责任的区分更加明晰。前言

1986年 4月 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颁布至今有 20年了,《民法通则》的颁布是1949 年建国之后民事立法的里程碑 ,至今《民法通则》还发挥着民事基本法的重要作用《民法通则》的立法经验包括关于民事责任的规定值得重视。《民法通则》专章(第 6 章)规定了 10种主要的民事责任形式 ,其中可适用于侵害物权的责任形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和赔偿损失 ,《民法通则》没有规定物权请求权。

在物权法制定过程中 ,对于物权的保护是否沿用《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责任 ,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主张借鉴《德国民法典》规定的物权请求权 ,认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的性质属于物权请求权 ,不属于民事责任 ,笔者则持相反的观点。本文是从制定我国民法典的角度论证物权的保护方法的 ,关于制定民法典的方向和方法 ,本人的主要想法有三点 :

第一 ,制定民法典 ,增强民法观念。民法是调整社会生活关系的基本法 , 没有民法典就不好说民法是基本法。制定民法典不仅是保护民事权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而且是增强全民的民法观念 ,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民法观念增强了 ,民主与法治观念也会随之增强。《法国民法典》曾经是宣传法国 *** 的重要工具 ,我国民法典应当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 ,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工具。民法典的制定可以有两个方案 :一是在现有民事立法基础上 ,尽快制定一部较好的民法典 ,以适应实际需要;二是再经过更长时期的理论准备 ,制定一部理想的超越现有世界水平的著名民法典。本人赞成前一个方案,因为现

实比理想更重要 ,增强全民的民法观念 ,比扬名世界的民法典更重要。第二 ,既要总结我国的经验 ,又要借鉴外国的经验。作为实质意义的民法,主要应当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

开放以来的经验 ,包括制定《民法通则》、《合同法》、《继承法》 ,修订《婚姻法》、《公司法》等立法经验和司法经验。作为形式意义的民法的民法典 ,在理论体系上主要应当借鉴《德国民法典》和旧中国国民国时期的《民法典》,《荷兰

民法典》和《俄罗斯民法典》也有值得借鉴之处。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实质意义的民法进行整合 ,去粗取精 ,补充完善 ,形成民法典。《民法通则》中民事责任的规定 ,使民事责任成为一项重要的民法制度 ,近 20 年

来的司法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 ,这是我国民法的精华 ,不是糟粕 ,应当纳入民法典 ,不应当抛弃。第三,制定具有中国风格的民法典。世界上著名的法国、德国、瑞士民法典的风格各有不同 ,其不同是由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法律发展史、法学教育和研究状况、立法者的观念等多种因素形成的,我

国民法典的风格也是多种因素决定的。结合我国国情 ,笔者认为我国民法典的风格应当体现理论清晰 ,文字明朗的特点。要理论清晰 ,总体上应借鉴《德国民法典》和旧中国民国时期的“民法典”但,不应照搬 , 要取舍得宜。德国法上区分物权与债权的科学体系应当借鉴,物权请求权不必采用 ,损害赔偿之债的封闭体系应当突破。《德国民法典》文字艰深晦涩 ,不可仿效;《瑞士民法典》用的是

民族化的生动语言 ,值得借鉴。以上三点是笔者撰写本文的指导思想。本文主要阐明不规定物权请求权的根据 ,并阐明将德国式民法典上的物权请求权转变为未来我国民法典中的侵权责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讨论中笔者进一步体会到 ,上述意见分歧的根源在于对法律责任与民事责任的认识不

同 ,因此本文首先论述法律责任的概念与原理和民事责任的概念与原理 ,阐明笔者的观点的基本根据。第二个问题是从物权请求权与损害赔偿到多种侵权责任形式 ,论证《民法通则》规定多种民事责任形式的理由及其优点。第三个问题是从物权请求权体系到侵权责任体系 ,论证建立民法典中的侵权责任体系的根据和理由 ,阐明将物权请求权的有关规定怎样转变为侵权责任。一、从法律责任的概念与原理到民事责任的概念与原理

什么是民事责任 ,民法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民事责任概念的分歧 ,直接关系到侵权责任概念的分歧 ,未来我国民法典体系安排上的某些分歧的根源就在这里 ,《民法通则》与《德国民法典》所反映的理念有所不同也在这里。民事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 , 关于民事责任和侵权责任的分歧 ,根源于法理学上关于法律责任概念的分歧 ,要阐明民事责任的概念与原理就需要考察法律责任的概念与原理。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与原理 1.关于法律责任的三种学说什么是法律责任?法理学家有不同的观点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

说 : 一是义务说。《布莱克法律词典》解释说 ,法律责任是“因某种行为而产生的受处罚的义务及对引起的损害予以赔偿或用别的方法予以补偿的义务”[1。] 前苏联学者雅维茨说 :法律责任“是违法者由于作出从法律观点来看应受指责的行为而受到痛苦的一种特殊义务,而惩罚是对违法者适用法律责任的目的”[2。] 我国学者张文显说 : “法律责任是由于侵犯法定权利或违反法定义务而引起的、由专门机关认定归结于法律关系的有责主体的、带有直接强制性的义务 ,亦即由于违反第一性法定义务而招致的第二性义务。”[3此] 说所反映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 尚难详述 ,

但似可找到其理论根源 ,即在一定程度上受罗马法上债与责

任不分的影响。张文显教授提出的“第二性义务论”的基本理论是 :权利义务是法学的基石范畴。他指出 :权利和义务是对法律现象本体属性、内在联系的最深刻、最全面的反

映 ,其他法学范畴(法规范、法关系、法行为、法责任等)只有以权利、义务作为指称范畴或指称意义,才有实质意义 [4]。“权利和义务是法的核心和法学的基石范

畴 ,全部法律现象可以归结为权利和义务问题。”[5] 二是制裁说。英国学者奥斯丁认为 ,法律命令的特有功能在于创造法律义务 ,命令与义务是相互联系的术语。负有做与不做的义务 ,或者遇有做与不做的义务 ,就是在不服从一个命令

时 ,要对制裁负责或应受制裁[6]。奥地利学者凯尔森认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