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学会接纳
学会包容和接纳孩子的观点

学会包容和接纳孩子的观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作为家长、教师或者社会中的其他角色,需要学会包容和接纳孩子的观点。
这是一项关键的教育任务,能够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文将探讨为什么包容和接纳孩子的观点很重要,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为什么包容和接纳孩子的观点很重要1. 培养自信心:包容和接纳孩子的观点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当孩子感受到他们的观点被认可和尊重时,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是有价值的。
这种自信心会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勇于表达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2. 促进创造力:孩子们通常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见解。
包容和接纳他们的观点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可以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容和接纳孩子的观点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当孩子感到他们的观点受到尊重时,他们会更加乐于参与团队合作,并愿意聆听他人的意见。
这种尊重和接纳会建立起互相信任和尊重的基础,进而促进积极的沟通和协作。
二、如何包容和接纳孩子的观点1. 倾听和尊重:倾听孩子的观点,并真正尊重他们的意见是包容和接纳的第一步。
无论孩子的观点是否与我们的观点一致,我们都应当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权利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2. 给予理解和支持:对于孩子的观点,我们可以尝试理解和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而不仅仅是以成年人的视角来评判。
同时,我们也应当给予孩子必要的支持,鼓励他们勇于发声、尝试新的想法。
3. 提供反馈和指导:在接纳孩子的观点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提供一些建议或者指导。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扩展他们的观点,并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4. 尊重多样性:包容和接纳不仅仅涉及到孩子与成年人之间的观点差异,也涉及到孩子之间的多样性。
我们应当鼓励孩子欣赏和尊重不同背景和观点的同伴,以及接触和了解不同文化的人和事物。
学会接纳孩子的个性差异

学会接纳孩子的个性差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理解和接纳孩子的个性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学会接纳孩子的个性差异,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1. 理解个性差异的重要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理解这些差异的重要性是建立在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基础上。
只有通过接纳他们的个性差异,才能提供更适合他们的教育和培养环境。
2. 倾听与沟通要理解孩子的个性差异,倾听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
在与孩子交流时,要耐心倾听,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空间。
通过倾听和沟通,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和个性特点。
3. 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有与成人不同的选择和决策。
尊重孩子的选择是接纳他们的个性差异的一种体现。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或作出选择时,不要轻易干涉或施加自己的意见。
相反,应该给予他们自主决策的权利,并尊重他们对问题的看法。
4. 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为了满足孩子的个性差异,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节奏。
有些孩子可能更喜欢个人独立学习,而其他孩子则更适应群体合作学习。
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并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个性和潜能。
5. 培养积极的情绪管理个性差异可能导致孩子情绪上的差异。
有些孩子可能更容易产生焦虑或情绪波动,而其他孩子则更加冷静和稳定。
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引导孩子学会积极的情绪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孩子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释放方式,并提供支持和安全感。
6. 鼓励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鼓励孩子发展并展示他们的个性特长是接纳孩子的个性差异的一种方式。
提供孩子参与各种兴趣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独特技能和兴趣,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斩获。
7. 与他人分享接纳个性差异的经验在学会接纳孩子的个性差异过程中,与他人分享经验也是很有帮助的。
多一些宽容教案:让孩子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多一些宽容教案:让孩子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在现代社会中,孩子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许多孩子都会感到焦虑和自卑。
这些问题常常源于他们过高的期望和固执的完美主义态度。
而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为他们提供一种更宽容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一些宽容的教育方式来帮助孩子发展健康的思维模式。
一、培养适度的竞争意识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帮助孩子建立一种健康的竞争意识。
教育者应该重视每个孩子的独特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我们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看待竞争,鼓励孩子们把它看作是一种成长的机会,而不是一种不断追求完美和胜利的手段。
二、鼓励孩子学会表达有时候孩子们会感到挫败和无助,但他们却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时候,教育者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与孩子交流。
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他们知道在我们的陪伴下,他们可以自信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样会让孩子建立更健康的自我认知模式,帮助他们更容易地接纳自己。
三、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尝试新事物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尝试新的事物和体验,这有助于孩子们开阔眼界,认知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犯错和失败,但是我们应该让他们明白,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们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加坚强和成熟。
四、塑造一种合作的精神合作 education 鼓励孩子与他人合作,并培养自己的协调能力将对孩子的成长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教育者可以通过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来帮助孩子们培养这种精神。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应该尽量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学会与队友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五、让孩子体验成功成功通过表现和完成工作可营造积极的心态。
教育者应该在孩子们完成任务和取得进展的时候,及时表现出赞赏和肯定。
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将会拥有充满成就感的体验,他们会更自信,更乐观,更有活力。
如何让孩子学会接受他人的不同意见和批评增强包容心和同理心

如何让孩子学会接受他人的不同意见和批评增强包容心和同理心如何让孩子学会接受他人的不同意见和批评增强包容心和同理心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任务,除了让他们学会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让他们成为心胸宽广、具有同理心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习惯和价值观,孩子应该通过训练来接受他人的不同意见,并且增强他们的包容心和同理心。
下面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接受他人的不同意见和批评,同时增强他们的包容心和同理心。
首先,建立一个开放的沟通渠道。
一个开放的沟通渠道可以让孩子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他们应该知道,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尊重和被听取,这样可以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一个安全和充满信任的环境。
父母应该在孩子表达不同意议时给予耐心和接纳,并和孩子一起讨论其反映,帮助他们理解反馈的意义和如何采取行动。
其次,教育孩子尊重不同意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孩子应该被教育懂得尊重和接受不同的看法。
您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社会问题,以帮助他们理解世界和各种人的不同观点。
家长可以给孩子看一些电影、书籍和电视节目,让孩子看到不同的文化和观点。
或者,您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志愿活动中去,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人。
第三,通过激励和认可来增强包容心和同理心。
孩子们的成功应该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肯定,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同情心。
孩子们应该被鼓励尝试和接纳他人的看法,帮助他们看到包容和同情是一段具有成就感的旅程。
当孩子觉得他们自己被接纳并且自己的看法得到尊重,他们就可以容易地理解其他人。
最后,给予孩子经常的反馈和指导。
给孩子提供正面的反馈和指导,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更高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
家长们可以用积极的语言给孩子传达出诸如“你向世界传达一种积极的态度,你的看法是很有价值的”等表扬,使孩子意识到他们所做的是有价值的,而且被人认可。
此外,家长可以反馈孩子的言行举止,以表明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可接受的,并鼓励他们改正不好的习惯。
尊重个性接纳孩子的独特之处

尊重个性接纳孩子的独特之处尊重个性接纳孩子的独特之处尊重个人的独特性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和睦相处的基础。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作为家长或者教育者,我们需要学会接纳孩子的独特之处,并给予他们积极的支持和引导。
一、理解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性格、兴趣和学习习惯上都有自己的特点。
有些孩子外向活泼,喜欢社交和表达自己;而有些孩子则内向安静,喜欢独自思考和观察。
这些个性特点都是正常的,我们应该尊重并理解。
二、接纳孩子的差异当我们接纳孩子的差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不做对比和评判: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发展路径,不应该把孩子拿来和其他孩子做比较。
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兴趣上,我们都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差异,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2. 不要强制改变: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的一些行为或者偏好与我们的期望不符,但我们不能强制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愿去改变。
相反,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并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优势和才能。
3. 耐心倾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们应该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只有真正听进孩子的心声,才能更好地与他们建立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三、支持和引导尊重个性并不代表放任孩子的任性和错误行为。
我们需要给予孩子积极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有效地发展和成长。
1. 发掘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潜能和才能。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发掘他们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培养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设置适当的目标: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设定合理的目标。
这些目标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3. 提供支持: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兴趣爱好上,我们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可以通过提供学习资源、培训课程或者私人教练来帮助孩子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潜能和兴趣。
总结:尊重个性,接纳孩子的独特之处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引导孩子学会接纳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引导孩子学会接纳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会接纳和尊重他人的意见是一项重要的社交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能够促进个人与他人之间的良好关系,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开放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孩子学会接纳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首先,为了引导孩子学会接纳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积极倾听孩子的意见并给予合理的回应。
在家庭中,家长和孩子可以进行一些互动游戏,如角色扮演或家庭会议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这些观点和意见都应该得到尊重和接纳。
其次,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开放、尊重和包容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就课堂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和价值观,要尊重这些差异,并且教育学生如何进行友好的讨论和辩论,而非争吵和否定。
此外,社交互动也是培养孩子接纳和尊重他人意见的重要渠道。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参与社交活动,例如校内外的团队项目、社区活动等。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将与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们进行交流,学会理解并接受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此外,培养孩子参与团队活动的意识,如合作扮演、解决问题等,也能加强他们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另外,媒体教育也是培养孩子接纳和尊重他人意见的一种方法。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选择一些教育性质的电视节目、电影或书籍,引导孩子从中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并将这些观点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和思考。
同时,父母也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教育他们在网络上言辞谨慎,尊重他人的观点,不随意攻击他人。
最后,学校和社区也可以组织一些相关活动来提升孩子接纳和尊重他人的意见的意识。
例如,组织辩论赛、团队合作项目等,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倾听和尊重来自其他人的意见。
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孩子们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聆听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尊重他人是一种积极的行为。
学会接纳自己幼儿园教案

学会接纳自己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自我接纳”的含义;2.掌握“接纳自己”的方法和技巧;3.理解“接纳自己”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1.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我学习,学会接纳自己;2.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和技巧,逐渐贯彻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2.理解并尊重自己的差异;3.自我调整,养成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让幼儿觉得舒适的道具,如玩具或绒毛球等;2.准备反映孩子们的现实,能够引导孩子们自我认识的书籍或故事;3.准备小组活动的材料,如粘土、颜料等,用于建立孩子们对同伴的信任与和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本次教学我们将学习“学会接纳自己”。
接纳自己意味着接纳自己所具有的优点和缺点,理解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是了解和关爱自己,接受内心情感的表达。
让孩子自由地做一些好玩的事情,如玩恐龙、拼乐高等,让他们放松,静下心来开始教学。
2.讲解接下来给孩子解释“自我接纳”的定义。
这意味着了解和接受自己,与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和善相处,并且认为自己是一个特别的人。
指出孩子们身上的特殊之处,例如:有些孩子很棒的画画,有些孩子很擅长运动,有些孩子会讲很好的故事等等。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值得别人和自己都去发掘并理解。
3.自我认识现在请孩子们拿笔和纸,在上面写下自己的缺点和优点。
让孩子们意识到,不管自己的优缺点是否完美,都是鲜活地存在的,需要被尊重和接受。
告诉孩子们只要他们确信自己是一个特别的人,就可以找到自己独特的位置。
4.图片故事为孩子们展示一系列为孩子们写的能够引起共鸣和认知的图片故事。
故事中设置各种情境和多样的角色,让孩子们明白社会上有各种类型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
而接纳自己的同时也要接纳他人。
5.小组活动现在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一同动手构建一个城堡,让他们感受到团队合作的意义和迷人的成果。
6.自我总结在结束该教案之前,让孩子们回顾自己的学习成果,思考他们将如何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和接纳不同的观点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和接纳不同的观点导语:在当今社会,人们与人们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
而在交流中,尊重他人和接纳不同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素养。
然而,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项需要引导和培养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和接纳不同的观点。
一、树立榜样,尊重他人孩子的行为习惯往往源于家庭环境。
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参考。
因此,家长首先要树立一个尊重他人的榜样,从自身做起。
例如,家长在与他人交往时,要礼貌、耐心地对待他人;在与孩子沟通时,要倾听、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
二、鼓励孩子表达意见孩子往往在学校或社交场合中会遇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表达意见,帮助孩子学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尊重他人的观点。
当孩子对某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时,家长可以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意见,并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反馈。
同时,家长也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观点是一种基本的社交能力,不同的观点可以相互借鉴和交流,促进自己的成长。
三、引导孩子接触多样性让孩子接触多样性是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和接纳不同观点的有效方法。
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让孩子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点和价值观。
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各类社会活动,让孩子接触到不同年龄、不同性格和不同背景的人,从而使孩子学会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差异。
四、教育孩子善待他人要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和接纳不同的观点,教育孩子善待他人是必不可少的。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培养孩子的友善意识,例如,鼓励孩子主动帮助他人、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并向孩子传达待人真诚、友好的态度。
在孩子犯错误或发表错误观点时,家长也要善意地纠正,帮助他们成长并更好地接受他人的指导和建议。
五、启发孩子思考在孩子学会发表不同的观点后,家长可以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思考。
与孩子一起探讨问题的不同层面,引导他们看待问题的多角度,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不同的观点。
接纳孩子的情绪并进行沟通

接纳孩子的情绪并进行沟通孩子的情绪世界是非常复杂和多变的,他们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感到快乐、悲伤、愤怒或焦虑。
作为家长或者教育者,我们需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
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地接纳孩子的情绪以及在沟通中的技巧。
一、接纳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是表达我们对他们感受的尊重和理解。
当孩子表达情绪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对他们的感受进行质疑或无视。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接纳孩子情绪的方法:1. 倾听并理解:当孩子表达情绪时,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倾诉,尽可能地理解他们的感受。
我们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鼓励性的眼神来表达我们的关注和理解。
2. 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理解:孩子的情绪可能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可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表达我们对他们情绪的理解。
比如,我们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因为你没有得到你想要的玩具。
”3. 避免判断和批评:在孩子情绪表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对他们的感受进行判断或批评。
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感受,并提供支持和安慰。
二、有效沟通技巧在接纳孩子的情绪之后,我们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与其进行交流。
以下是一些帮助我们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1. 尊重并证实感受:当孩子表达情绪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争吵或质疑。
相反,我们可以表达我们对他们感受的认同和支持。
比如,我们可以说:“我明白你为什么会感到伤心,因为你失去了一件重要的东西。
”2. 使用开放性问题:在与孩子交流时,我们可以使用开放性问题来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
例如,“你为什么觉得这样?”或者“有什么其他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3.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能比较有限,我们应该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与他们进行交流。
我们可以通过举例和故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在进行情绪交流时,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使孩子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们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关注他们的眼神,并采取亲密的姿势来加强沟通的效果。
如何教育青少年理解和接纳自我

如何教育青少年理解和接纳自我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常常会面临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青少年在面对自己的个性、身体、性别、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时,往往会感到困惑和挫折。
因此,教育青少年理解和接纳自我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探讨如何教育青少年理解和接纳自我。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自我理解和接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树立积极的榜样。
父母应该积极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教给孩子积极的自我评价方式。
其次,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到自己被接纳和欣赏。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在成功和失败中学会接纳自己。
最重要的是,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自我。
二、学校教育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对于青少年的自我理解和接纳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
学校可以组织多样化的活动,提供多元文化的教育资源,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多样性,并且理解和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其次,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和需求。
学校可以设立个性化辅导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路径。
最重要的是,学校应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培养积极的心态,从而更好地接纳自我。
三、社会教育社会是青少年成长的大舞台,社会教育对于青少年的自我理解和接纳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社会应该提供丰富的文化和艺术资源,让青少年有机会接触不同的文化形式和创造力。
社会可以组织各种艺术活动、文化交流和社区服务,让青少年感受到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
其次,社会应该提供平等的机会,消除性别、种族和身体差异等方面的歧视。
社会可以提倡多元化和包容性,培养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会接纳和理解孩子

学会接纳和理解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因为不同的年龄、性格、背景等因素,孩子们在行为和思维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习惯。
做为父母,我们需要学会接纳和理解孩子,避免因为纠结于某些细节而与孩子产生矛盾和冲突。
以下是一些学会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方法:一、了解孩子的成长阶段不同的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不同的,需要我们学习一些相关知识,能够在孩子相应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提供帮助。
例如,未满三岁的孩子需要更多关爱和安全感,父母需要为他们提供温暖的环境和亲密的关系,而到了小学阶段的孩子可能更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能力,需要父母适当放手让他们有更多自由的空间以自我发展。
二、尊重孩子的个性和习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习惯,在家庭教育中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习惯,尤其是孩子的爱好和特长,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
三、识别和理解孩子的情绪孩子的情绪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尤其是家庭教育中对于太敏感往往容易导致情绪的低落和矛盾的产生。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理解孩子的状态和情绪,善于与孩子交流,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帮助孩子积极面对他们的情绪,增强情商。
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极大的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先了解孩子,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与孩子共同成长,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爱护。
五、多交流与分享交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灵关怀的方式,可以通过交流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增进家庭的感情联系。
父母可以利用多余时间与孩子交谈,尽量理解和倾听孩子的需求和声音,同时也可以多向孩子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验,让孩子和家庭成员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总之,学会接纳和理解孩子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和基础的一方面。
惟有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番笕多和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个性,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做到爱与理解并存。
怎样教孩子学会接纳和珍视自己?

怎样教孩子学会接纳和珍视自己?
教育孩子接纳和珍视自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父母的耐心和引导。
以下是一些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鼓励他们表达情感。
教育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感受,从而更好地接纳和珍视自己。
2. 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
提供孩子不同的机会和经历可以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才能和兴趣。
3. 询问孩子的意见。
给他们自主选择的机会,询问他们的想法和看法,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尊重自己。
4. 不要惩罚孩子的错误。
用积极的方法和语言来引导孩子,帮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
5. 鼓励孩子与家人和朋友分享。
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和价值。
6. 给孩子肯定和鼓励。
无论是在学习、运动、艺术或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都要给孩子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最重要的是,作为父母,我们要以身作则,传递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用我们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
接纳孩子的情绪

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的情绪是他们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是他们表达自己感受和需求的一种方式。
作为成年人,我们有责任接纳和理解他们的情绪,以建立起亲密、支持和健康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如何接纳孩子的情绪,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应对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孩子。
1.倾听和理解: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是接纳他们情绪的第一步。
无论孩子是愤怒、悲伤还是焦虑,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的感受。
当孩子试图与我们沟通时,我们要做到倾听并理解他们的情绪,而不是忽视或无视他们的感受。
2.尊重和认可:当孩子表达出情绪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感受,并认可他们的情绪是合理的。
无论是生气,难过还是害怕,孩子都有权利感受这些情绪。
我们可以说:“我能够理解你现在很生气”,或者“我知道你对这件事很担心”。
这样的表达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和理解。
3.情绪管理技巧:孩子需要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并通过积极的方式来表达。
我们可以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倾诉、绘画或者运动。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孩子缓解负面情绪,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达。
4.建立安全的环境:一个安全的环境对于接纳孩子的情绪至关重要。
在家庭和学校等环境中,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没有批评、指责和惩罚的氛围。
当孩子感受到安全和支持时,他们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与我们分享他们的内心世界。
5.可信赖的依靠:孩子需要知道,无论他们的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我们都将是他们可信赖的依靠。
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会在他们身边支持他们,并帮助他们处理情绪。
这样的承诺可以让孩子感到安心和被接纳。
6.培养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孩子表达情绪、帮助他们认识并标识自己的情绪,以及教导他们用积极的方式应对情绪来培养他们的情绪智力。
这样的培养将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总结起来,接纳孩子的情绪是建立亲密、支持和健康的关系的重要基础。
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同

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同在当代社会中,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需要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同,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创造一个积极、包容的成长环境。
本文将从培养宽容心态、重视沟通交流、鼓励个性发展等方面,探讨如何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同。
一、培养宽容心态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宽容心态是学会接纳孩子不同的关键。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长,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和接受他们的差异。
首先,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应将他们过分同质化对待。
我们应当尊重孩子的个人差异,包容他们的不同表现和行为方式。
其次,我们应该避免过分苛求孩子的完美表现。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和错误。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需要理解并接受这些不足,注重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而不是过分强调结果的好坏。
最后,我们还需要学会放下自己的偏见和成见。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受到社会观念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孩子抱有一些固有的看法和期待。
然而,我们应该摒弃这些偏见,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看待孩子的不同,并帮助他们发展他们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二、重视沟通交流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接纳孩子的不同,沟通交流是十分重要的。
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我们都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表达机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首先,家庭和学校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开放、信任的环境,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并积极回应他们的问题和困惑。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沟通。
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与他们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此外,书信、日记、绘画等方式也可以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以他们最擅长的方式沟通,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关心。
最后,我们还应该学会积极倾听孩子的意见和建议。
孩子的思维方式与成人存在差异,他们的观察和见解也是独特而有价值的。
学会接纳孩子的错误

学会接纳孩子的错误错误是人生成长的一部分,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会犯错。
然而,当我们面对孩子犯错时,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接纳和处理呢?本文将探讨学会接纳孩子的错误,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帮助家长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孩子。
第一,了解错误的意义错误不仅仅是一种负面的经验,更是一种学习的机会。
孩子通过犯错,可以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明白,孩子的错误是成长的一部分,而非完美的反映。
因此,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孩子的错误,并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从中学到有益的经验。
第二,倾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应该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为何会犯错。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动机和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建议。
与孩子进行沟通,告诉他们我们愿意倾听他们的困惑和烦恼,可以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理解,进而更加愿意坦诚地与我们交流。
第三,建立积极的错误解决思维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通过培养孩子积极的错误解决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错误。
首先,我们要告诉孩子错误并非世界末日,而是人生中常见的一部分。
接着,我们可以教导孩子总结错误并找出改进的方法,培养他们面对问题时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
最后,我们要鼓励孩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
第四,以身作则,用行动示范正确的态度当我们教导孩子如何接受错误时,我们必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示范正确的态度。
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向孩子展示积极面对、勇于改正错误的态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成长的经历,向他们展示我们曾经犯过的错误以及如何从中吸取教训。
通过我们的榜样,孩子会更加愿意接受并学习如何正确地对待错误。
第五,给予合适的指导和支持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合适的指导和支持,而非仅仅批评和惩罚。
首先,我们要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
其次,我们可以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教导孩子如何避免类似错误。
学会接纳孩子的个性和特点

学会接纳孩子的个性和特点孩子是天地间最可爱的小天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学会接纳孩子的个性和特点,以便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下面将从理解孩子个性的重要性、接纳孩子的个性和特点的方法以及提高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能力等方面,分享一些关于学会接纳孩子的个性和特点的宝贵经验。
理解孩子个性的重要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和特点。
理解孩子个性的重要性在于:首先,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通过理解并接纳孩子的个性,父母能够更好地与孩子建立起互相信任、尊重和理解的关系。
其次,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当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接纳和认可时,他们会更加自信,并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最后,理解孩子个性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引导孩子发展和成长。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需求和兴趣,只有了解孩子的个性,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合孩子的教育与培养。
接纳孩子的个性和特点的方法首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
不要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个性和特点。
其次,要学会积极的表达和赞赏。
当孩子做出一些积极的表现时,我们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价值。
同时,也要学会宽容和包容。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或者有一些不成熟的行为,此时我们应该宽容地接纳他们,并教导他们正确的方式和方法。
最后,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无论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是什么,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有信心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提高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石,也是接纳孩子个性的前提。
要想提高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能力,首先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时间。
我们应该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验。
其次,要注重倾听。
孩子如何学会接纳他人

孩子如何学会接纳他人孩子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成长不仅仅需要知识的积累,更需要一颗宽广包容的心。
接纳他人是人际交往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它不仅能够增加孩子与他人的互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学会接纳他人呢?一、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是接纳他人的基石。
只有信任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孩子才能真正接纳他人。
家长可以通过关注和认可孩子的优点、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支持的成长环境。
二、倡导尊重和理解尊重和理解是接纳他人的前提条件。
家长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入手,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观点、习惯和个性。
将尊重他人作为一种家庭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引导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的需要和感受,鼓励他们与他人分享、合作和交流。
三、关注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孩子接纳他人的重要途径。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情感,引导他们主动表达情感,并关注他人情感的变化。
在孩子遇到冲突和挫折时,家长要做好倾听和安慰的角色,帮助他们理解并处理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培养宽容和同理心。
四、创造多元交往机会多元交往是接纳他人的实践场所。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如校园组织、兴趣班等,扩大孩子的社交圈子。
同时,家长也要鼓励孩子主动结交不同性格、背景和兴趣的朋友,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孩子接纳他人的能力的提升。
五、引导正面行为示范孩子往往通过观察他人来学习接纳他人的行为。
家长可以成为他们的榜样,注重自己对他人的接纳和尊重。
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注意他人的积极行为,并及时给予赞扬和肯定,通过正面行为示范来培养孩子的接纳能力。
六、启发孩子思考和讨论与孩子进行思考和讨论是培养他们接纳他人能力的有效途径。
家长可以提出一些情境和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和讨论如何接纳他人,如何处理不同意见和冲突。
通过亲身参与和开放性的讨论,孩子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接纳他人的重要性,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
在培养孩子学会接纳他人的过程中,家长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引导。
幼儿园自我接纳教案:尊重多样,健康成长

幼儿园自我接纳教案:尊重多样,健康成长自我接纳是幼儿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成长的第一步,尤其需要关注和重视幼儿的自我接纳教育。
在这个芳龄段,孩子们正在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同时也正在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
对于自我接纳的教育,尊重多样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我将针对这个主题,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 尊重多样: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个性、兴趣爱好、家庭背景都不尽相同。
在幼儿园中,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多样性,不应该因为某个孩子与众不同就予以歧视或排斥。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歌曲等形式,引导孩子们去接纳并尊重不同的意见、喜好,以及体验不同文化的乐趣。
2. 尊重多样: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在幼儿园的成长环境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每个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们应该被鼓励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并理解他人。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并给予正面的回馈,来提升孩子们的自尊心。
3. 尊重多样:促进社交技能的培养尊重多样也包括了促进孩子们社交技能的培养。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需要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和共享。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孩子们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孩子们学会共享和接纳身边的小伙伴。
总结回顾:幼儿园自我接纳教育,不仅是帮助孩子们建立自我认同,更是培养孩子们的尊重他人和多样性的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尊重多样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尊重多样,可以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教案的设计中,我们需要重视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引导孩子们接纳并尊重多样性。
也需要关注孩子们的自尊心培养和社交技能的培养。
只有在这些基础上,幼儿园的自我接纳教育才能更有效地开展。
针对这个主题,我认为,幼儿园的自我接纳教案应当被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需要教师和家长们共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们的成长,为他们营造一个尊重多样、健康成长的环境。
幼儿园接纳自己:主题教案分享

知识文章:幼儿园接纳自己:主题教案共享1. 引言在幼儿园中,接纳自己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幼儿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对于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共享一个针对幼儿园的主题教案,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引导孩子们接纳自己。
2. 主题教案:幼儿园接纳自己(1)目标: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2)教学内容:a. 了解自己:通过绘画、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外貌特征、爱好、优点和喜欢的事物。
b. 接纳自己:借助故事、歌曲等形式,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c. 积极表达: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建立自信。
3. 教学活动示例(1)认识自己的活动:让孩子们画出自己的全身像,用绘画展示的方式,了解每个人的外貌特征和身体特点。
(2)接纳自己的故事共享:老师讲述一些关于自信和接纳自己的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并共享自己的故事和感受。
(3)积极共享小组讨论:分成小组,鼓励孩子们讨论自己的喜好和梦想,并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总结通过这个主题教案,我们帮助幼儿建立了积极的自我认知,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学会了接纳自己并更加积极地与他人交流。
这些都是幼儿成长中非常重要的素养,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我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健康人格和积极心态。
通过这个主题教案,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认识自己,还学会了接纳自己,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认为这种主题教案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能够让更多的老师和家长关注幼儿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教育,共同关爱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在快乐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尊重和接纳他人的差异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尊重和接纳他人的差异引言: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多样的差异,包括种族、文化、性别、宗教等各方面的差异。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正确引导他们学会尊重和接纳他人的差异,是培养其积极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正确对待他人的差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 建立尊重意识孩子要学会尊重他人,首先需要有意识地树立起尊重他人的观念。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尊重意识:a. 榜样引领:家长要以身作则,对他人的差异给予充分尊重,不以差异为理由歧视或排斥他人。
b. 言传身教:与孩子分享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让孩子明白尊重是一种基本的人际交往方式,能够促进和谐相处。
2. 培养跨文化意识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培养孩子的跨文化意识,是帮助他们接纳他人差异的重要途径。
a. 多元文化教育:通过图书、电影等媒介,向孩子介绍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风俗习惯,让他们了解世界的多样性。
b. 体验其他文化:带孩子参加跨文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加文化节庆等,让孩子亲身感受其他文化的魅力。
3. 培养同理心同理心是理解并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接纳他人的差异。
a. 家庭关怀:鼓励孩子主动关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志愿活动,帮助弱势群体,体验到给予他人关爱的快乐。
b.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扮演不同角色,体会不同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理解与他人差异的能力。
4. 培养团队意识在团队合作中,孩子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他人的差异性,并学会接纳他人。
a. 团队合作: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如球队、乐团等,让他们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他人在团队中的价值。
b. 分工合作:在家庭生活中,合理分工让孩子理解每个人的不同职责和能力,培养他们欣赏和接纳他人的意识。
结论: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尊重和接纳他人的差异,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教孩子学会接纳主持人语: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孩子会感受到家人们对他的完全接纳。
这种感觉能帮助孩子接纳自己,并在这种自我接纳的基础上学会接纳他人,融入集体生活。
养孩子就像放风筝,需要给他一片接纳与包容的天空,但又不能松开手中那根“牵引与归正的丝线”。
因为接纳不代表纵容溺爱,更不代表对孩子的错误采取消极放任的态度。
如何张弛有度,平衡爱与管教?如何在责备孩子时仍带着深深的接纳?如何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先天特质或不足之处?如何教孩子接纳他人,接纳生活中的不如意事?接纳,真的是一门很深的功课。
跟孩子“非暴力沟通”(周先生,40岁,企业管理人员)我所在的公司从去年起转型改组,其间我们进行了“非暴力沟通”的培训,培训教材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撰写的《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一书。
随后,我把“非暴力沟通”的技巧用到了对儿子周一的教育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让儿子学会了如何接纳自己、接纳别人。
这个过程中,我有三点体会。
首先,任何时候,无论孩子做了、说了什么,家长都要先与他的“感受和需要”建立“连接”,观察孩子内在鲜活的生命状态与强烈需求。
儿子4岁的时候,有段时间爱说脏话,屡禁不止。
我认为,脏话是“表象”,孩子内在鲜活的生命状态与强烈需求是“根源”。
于是我心平气和地问他:“你说脏话,是不是因为觉得很搞笑、很有能耐,能让妈妈气得跳起来?让我们关注你?”儿子得意地说:“嗯!我的嘴巴可有魔力了!”然后随口就说了一句脏话。
我推测周一进入了“语言敏感期”,说脏话是他探索话语力量的一种方式。
故此,我们不再对他的脏话大惊小怪,而是正面引导――妻子教他朗读儿歌和唐诗,送他去少年宫参加“小小演说家”的比赛。
我们收看《我是演说家》的电视节目,还每周举行一次家庭演讲比赛。
在体会到“优雅的语言也可以充满魔力”之后,周一觉得说脏话没劲了。
其次,先说出你的感受,再用正向的、可操作性的语言向孩子提出行动上的具体请求。
家人们习惯于使用否定性的语言来教周一,结果却事与愿违。
比如妻子说:“不要在沙发上吃掉渣的食物!”周一就拎着薯片到床上去吃。
妻子再说:“把床单搞脏了,我会罚你面壁!”周一跳下床,故意用脏兮兮的手去摸墙纸。
妻子被气得火冒三丈,吼他“好邋遢”“太懒了”……我劝妻子冷静,并问她:“你这会儿是不是感觉不太好?”她说:“我感觉这孩子做得不对。
”我说:“不要评价对错,先告诉我你的感觉和需要。
”妻子努力体会了一下,说:“就像看到土匪打劫过的情境一样,我焦虑、火大、无助……我需要家里有秩序、有美感,不要破坏我的劳动成果!”我将妻子的需求和感受“翻译”成孩子的语言告诉周一。
当他又想带脏兮兮的玩具上床时,我说:“你这样做的话,妈妈感觉很难受,好像细菌爬满了她的床,要咬她。
”周一说:“没事儿,过会儿她就不难受了。
”我继续说:“你是不是需要一个放玩具的地方?妈妈则需要家里整洁干净。
能不能想个办法,让你俩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从我真诚的态度中,周一感受到我不是“帮助妈妈反对他”,而是“重视每位家人的需要”。
他收起叛逆作对的态度,开始想办法。
最后,他极有创意地想出一个双赢的办法――将玩具放在一个干净的盒子里,再把盒子放在枕头边。
在我的双向沟通以及示范帮助下,妻子与周一谈话的方式逐渐改变。
她努力不在恶劣情绪中吼孩子,而是用理性让自己平静下来,并使用正向性、细节性、可操作性的语言。
她不再说“把房间搞干净”,而是说“我需要你在3分钟之内,把脏衣服放进卫生间的洗衣篮,把果皮包装袋丢进垃圾桶,把盘子放回厨房”。
再次,训练孩子去观察,而非去论断,从而接纳他人,也为他人所接纳。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说:“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是不带评论的观察。
”仔细想来,我们大脑中出现的绝大多数话语都是评论和判断,孩子们更是如此。
据周一说,他幼儿园里的孩子分为“好孩子”的大部队和“坏孩子”的散兵游勇。
为训练他具有接纳性的心态和批判性的思维,当他说某某是坏孩子,被其他孩子孤立拒绝时,我常问:“他做了什么事?你观察到了什么?”周一回答不上来,只说:“大家都这么说。
”我就告诉他:“不要随便说某某是坏人,《圣经》上说,你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
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
至于谁是好孩子,谁是坏孩子,你可以先观察再下结论!”幼儿园大班时,老师将小朋友们分成几个组做手工,任命周一为组长。
一个叫陈磊的小孩因为搞破坏被排挤,大家都让周一“开除”他。
对于这种另类的孩子,周一已经知道先观察,再接纳(至少不去歧视)。
我建议他:“观察要仔细,要发现他搞破坏的原因:有人的眼神让他感觉不舒服?不想待在这个组?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还是想得到大家的重视?……每当我公司里的员工搞破坏时,我都会在仔细观察、倾听他的需要之后再作判断。
因为人都是在感到被重视、被接纳的时候才会改变。
”周一试着跟陈磊沟通,虽然他讲话有点词不达意,但对方感受到了他的尊重与接纳。
正如我所预料的,陈磊是因为觉得大家都要改变他,所以他偏不改变、偏要捣乱给人看。
周一后来发现陈磊身上有很多优点,两人还成了好朋友。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再小的孩子也需要大人用管理学的技巧来进行沟通,将他们当作员工一样来尊重、理解、接纳,孩子就会寻找更有效、更双赢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并接纳他人的需要。
不喜欢自己的小男孩(文女士,33岁,绘本馆老师)我儿子从小就脾气大,如果尿布湿了,或是奶嘴不对位,他都会歇斯底里地哭很久。
上幼儿园后,他常跟小朋友发生冲突。
渐渐地他表现出了一种无法接纳自己的纠结心理,连老师都看出来了,评价他:“占有欲、领导欲很强,就是脾气有点急,难免伤人。
他事后会主动认错,也很愿意帮助人,但总会失去友谊。
”当小朋友离他而去,不愿跟他玩时,他伤心地问我:“我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我为什么不好呢?”我也是一个爱跟自己较劲的人,常常讨厌自己的脾气。
所以,我特别能理解儿子那种“控制不住自己,情不自禁就伤害到身边人”的事后懊恼。
见他一本正经地“自责”与“忏悔”,我顿感无力。
事实上,我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情绪化地发飙,经常在恼怒中乱骂老公和儿子,事后又道歉,不久之后却又在无意中伤害他们。
儿子的问题如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需要改变与成长。
如何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跟他一起面对“自我接纳”的深刻问题?后来我从弗洛伦丝?塞沃斯著的《怎么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一书中得到启发。
这是一个关于小恐龙的故事,故事的开头是:“小恐龙为啥哭啊,因为他把所有的朋友都吃到肚子里去了!虽然他不想这样,可他每次都忍不住!”儿子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处于情感敏感期的他,认为小恐龙的孤独就是自己的痛苦――“忍不住!忍不住!就是忍不住去伤害自己在乎的人!甚至把人家吃下去!”小老鼠莫罗来跟小恐龙做朋友,他说自己会念口诀,让自己的肉变味道从而不被吃掉。
莫罗还打算烤蛋糕给小恐龙吃,让他改掉吃朋友的坏习惯……可是,蛋糕烤得太慢了,小恐龙等不及,一口把莫罗吞了下去。
还好,莫罗念了口诀,变得太难吃,又被小恐龙吐了出来。
莫罗没生气,反而好好地跟小恐龙沟通,他故意延长烤蛋糕的时间,训练小恐龙的忍耐力……最终,小恐龙被“无条件的接纳”所征服,学做蛋糕跟莫罗分享,从那以后再也不吃朋友了。
这个故事完全反映了儿子的内心!作者了解人性中“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来由不得我”的弱点。
他塑造的小老鼠充满同理心,从来不说教;他发现问题源于莫罗“肚子饿”和“耐性差”,就从源头着手来解决问题!“肚子饿”通过传授做蛋糕的技术来解决;“耐性差”需用理性克制、循序渐进的训练来解决。
回想当初儿子每每因为与小朋友争执而“发飙”时,我的反应都是用很凶的方式制止他、提醒他、责备他……他事后平静、自责痛苦的时候,我又不太懂得安慰,而是用说教的方式控告、揭发他,希望他汲取教训。
我这种错误的方式,源于“怕丢脸、怕人家说我们没家教”的心理,却导致儿子越来越不接纳自己。
所以,我需要向故事中的小老鼠学习。
作为家长,我必须控制好自己的负面情绪,不再将亲人当出气筒。
作为孩子的朋友,我要改变教育方式,避免说教。
当儿子再跟人起冲突时,我温柔而坚定地将他带回家,抱入一个房间,对他说:“妈妈知道你很想发脾气,但是你要像绘本中的小恐龙一样学习忍耐,安静30分钟之后,你才能回到小伙伴中去。
”儿子生气地哭闹时,我就像小老鼠莫罗那样,一边做自己该做的事一边安静地陪着他,即使他又打又撞、说狠话,我也保持克制,丝毫不妥协。
渐渐地,儿子就像绘本中的“小恐龙发现小老鼠不好吃”一样,发现无理取闹的味道一点都不好,任性发飙也越来越让他难受。
他开始调整,反思一会儿之后,安静下来,独自玩会儿玩具……不到半小时,他就能恢复心态,高高兴兴地去赔礼道歉,再次融入小朋友之中。
形形色色的“缺乏自制和忍耐”的问题,我都如法炮制,如限制吃糖、不许懒床、按时睡觉等问题,我都像小老鼠莫罗对待恐龙一样态度坚定、口气柔和、界限清晰、步骤明确,哪怕被他冲撞,仍无条件地接纳他。
幼儿园老师也用相同的办法对待他,效果很好。
我还引导他看到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在歌唱、弹琴等方面的特长。
一段时间后,儿子比较能接纳自己了。
他在忍不住又做错事、得到当事人和家长们原谅之后,会喃喃自语:“我认错了,爸爸妈妈仍然爱我。
”他也渐渐学会了接纳身边的人。
当小朋友被孤立时,他主动跟人家玩,还安慰人家:“你做小恐龙,我做小老鼠莫罗,我会帮助你受欢迎的!”如今,儿子尽管依旧急脾气、爱发火,但伴随着我的改变与成长,他感受到了接纳,也表达出了接纳。
我相信,他性格中的极端负面之处会渐渐改善。
重视幼儿“接纳”的功课(周女士,幼儿园高级教师)幼儿园的孩子们经常玩“比一比”的游戏:谁的玩具多、谁的头发长、谁的裙子漂亮、谁得的奖励多、谁的妈妈更年轻……有些孩子为获胜而吹牛,有些孩子因自卑而敏感,有些孩子对输赢无所谓,有些孩子不卑不亢,接纳每个人的特殊之处。
这些现象反映出孩子的天性,也反映出不同家庭的教育理念。
孩子既需要“无条件的接纳与包容”,又需要管教、训练与引导。
如何才能做到二者平衡呢?第一,管教前要与孩子“共情”,听清孩子的话外音,探索孩子的内在需求。
要让孩子深深感到被接纳,家长只要认真听“他所说出的话语”和“他没说出的需求”就行了。
只要做到这两点,无论你的管教、责备如何严厉,孩子都会知道你在乎他、理解他,是为他好。
案例中周先生的最大特点就是“愿听”和“会听”。
这种最不花钱的方法简单易行,却最能让孩子感到被接纳、被珍视。
我最欣赏他“训练孩子去观察,而非去论断”的做法。
这既能培养孩子有个性、会思考、不人云亦云,又教给孩子为人处世的智慧――如何了解并接纳别人的需求,想出共赢的办法。
第二,管教要做到“对事不对人”,管教之后要重申“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不少家长管教孩子时会说:“再不听话,妈妈不爱你了!”“你照我说的做,妈妈才爱你!”……这些将接纳与孩子的表现挂钩的话语非常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