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2015)发现本心与心性:认识其在心理治疗中的意义

合集下载

关于意义疗法在心理咨询中对自我认知的意义

关于意义疗法在心理咨询中对自我认知的意义

关于意义疗法在心理咨询中对自我认知的意义"论文摘要;意义疗法是由维克多·E·弗兰克尔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寻找生命的意义。

本文对意义疗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个体寻找生命意义,帮助个体重新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意义疗法能够使个体的自我认知水平得到发展,而个体自我认知程度和心理健康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论文关键词;意义疗法自我认知自我意识维克多·E·弗兰克尔是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教授。

他是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被称为“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的意义治疗的创始人。

由于弗兰克尔有医学背景,因此他关注神经官能症的性质和治疗。

他把神经官能症分为几种形式,并把由心理原因产生的神经官能症归结为患者不能从他的存在中找到意义和责任感。

自我认知是对自我的洞察和理解。

当个体通过意义疗法找到生命意义的同时,也是自我认知达到一个全新境界的时候。

因此,想要解释意义疗法和自我认知,就需要说明这二者之间存在的共通点。

一、意义疗法与自我认知的关系弗兰克尔发现,许多神经官能症患者并不是由神经生物学的原因导致症状出现的,真正的致病原因是由于这些人没有找到他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他总结了大量的心理临床工作经验,并结合自己曾在纳粹集中营里的经历提出了意义疗法,也就是以意义为中心的心理疗法。

这是和精神分析方法、人本主义方法、行为主义方法还有其他心理学方法等同的心理疗法。

认知属于心理活动的范畴,是人基本的心理过程。

而自我认知是其中的一种形式,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即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等,也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疗法是心理治疗师为了矫正求助者的各类心理与行为问题而采用的符合心理学原理的治疗方法。

心理疗法是否有效,除了治疗师的个人因素以外,被治疗者的积极配合,对自身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客观清醒认识也将起到关键作用。

2015年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心理健康的培养与训练(判断题)

2015年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心理健康的培养与训练(判断题)

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心理健康的培养与训练(判断题)1.积极心理治疗正是利用跨文化性的这些特点,用一定的故事引导患者进行积极的想象。

错误2.要做到身体、心理和包括社会适应在内的健全状态那才是真正的健康,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正确3.深入细致地研究和探讨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有助于他们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认识,也有助于预防各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发生,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正确4.完全的控制感代表没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错误5.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三项使命:治疗精神疾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正确6.积极的价值观取向:积极心理学主张,人的生命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决定的系统,他既有潜在的自我冲突,也有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个体一般都能自我决定其最终发展状态。

正确7.主观幸福感的评定主要依赖行动者本人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标准。

因此,测量主要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

指的是主观幸福中的主要特点中的相对稳定性错误8.生活满意度是指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相比较,占相对优势的愉快体验,是个体对生活的一个总体、概括评价。

错误9.人类能力逐渐提升,这是双面的,能力提升可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生存竞争力,能力太大也会使破坏力增大正确10.心理健康水平的等级:根据中外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的研究,可将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三个等级。

正确11.社交需求(Loveandbelonging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正确12.个人需求的层次内容是由个人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决定的。

正确13.传统心理治疗者总是致力于修复病人损坏的习惯、损坏的动机、损坏的童年和损坏的大脑,期望通过修复病人的这些损坏部分来达到治愈病人。

正确14.积极心理治疗不是以社会现实为基础,允许对许多心理问题进行另外的评估,这就使得病人更容易接纳治疗者及其思想观点。

错误15.主观幸福感是反映整体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种综合评价,它包括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感三个维度。

中医理论在心因性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中医理论在心因性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中医理论在心因性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杨巨成100039)祖国医学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有医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记载,在病因、诊断、治疗上非常重视心因性疾病的研究,也就是强调心身关系和心理因素的重要性,用“天人相应”的思想和“七情六淫”来论述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素问·举痛论》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灵枢·口问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

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说明人的情绪波动过于剧烈或持续时间过久,每易影响机体气机升降,导致心因性疾病发生。

在治疗方法上,祖国医学不仅明确指出开导或暗示法等心理治疗非常重要,而且总结出了以情胜情的理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这一思想指导着后世治疗心因性疾病的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证明的确能够提高疗效,而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是无法达到满意疗效的。

因为,人不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有机体,而且也是一个社会成员,人产生了疾病,除身体正常生理功能出现紊乱,平衡遭到破坏之外,还与异常的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

精神刺激、情绪紧张以及不良的个体性格都可导致心因性疾病的发生,这种疾病应当有别于由于单纯的生物学因素(体质、遗传、感染、物理、化学)的损害而造成的躯体性疾病。

例如临床上常见的神经衰弱,十二指肠溃疡,部分高血压病和哮喘病等,它们的治疗单纯依靠药物往往其疗效欠佳,原因就在于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生也包含着心理因素,成为心因性疾病中的一部分。

因此,医生在医疗实践中不能“只见病不见人”,而是要力争做到辨证重视整体,施治避免主观。

人与动物的最根本不同点在于人的心理会受到社会和环境制约,我们在审证时不仅要具有病人本身机体为一整体的观念,还必须具有病人与社会环境相统一的整体观念。

心理治疗的启示

心理治疗的启示

心理治疗的启示心理治疗是一种帮助人们调整心理状态、解决心理问题的专业辅导方法。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诸多压力和困扰,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心理治疗的启示对于我们认识和改善自身心理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1. 肯定和接纳自己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肯定和接纳自己。

在治疗中,人们会与心理专家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自身的情感和困扰。

通过与专家的交流,他们逐渐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拥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且这些都是正常的一部分。

这种肯定和接纳自己的态度,使人们更加能够积极面对困难,减少内心的自责和焦虑。

2. 重视情绪的表达在心理治疗中,情绪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将内心的痛苦和不安埋藏起来,不敢正视和宣泄。

而心理治疗则鼓励人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情绪,无论是愤怒、悲伤还是恐惧。

通过情绪的表达,人们能够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释放内心的压力,有效缓解情绪困扰。

3. 引导积极认知心理治疗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引导积极认知。

通过与心理专家的互动,人们能够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和思考方式。

正面的思考方式能够帮助人们克服消极情绪和心态,并积极面对问题。

例如,当遇到挫折时,我们可以从中寻找到改进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自怨自艾。

积极认知的力量能够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力,帮助他们战胜困难、实现自我价值。

4. 建立支持网络在心理治疗中,人们会得到心理专家的理解和支持。

与此同时,他们也会被鼓励与自己的亲朋好友进行交流,寻找支持网络。

支持网络包括家人、朋友以及其他有共同经历的人。

这些人可以共同面对问题,互相支持和鼓励。

建立健康的支持网络,能够增强人们的心理韧性,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5.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治疗提醒我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可以提升人的整体氛围和抵抗力。

此外,人们还需要学会放松自己,仔细倾听内心的需求,避免长期的紧张和压力。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身心的平衡,有效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心理治疗在当今社会被越来越广泛地关注和应用。

作为一种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助手段,心理治疗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扰,还能提供情绪管理、压力缓解等技巧,对个人的心理和情感健康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

1.心理治疗的定义心理治疗是指通过心理学理论与方法,通过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帮助个体认识、理解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通过心理治疗,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解决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心理治疗的作用2.1解决心理问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面临各种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抑郁、压力、恐惧等。

心理治疗提供了一种专业且有效的方式,帮助人们解决这些问题。

心理治疗师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反思,帮助他们认识问题的来源和影响因素,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工具。

2.2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心理治疗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更是为了提升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与心理治疗师的合作,人们可以加深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识,并学习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技巧。

心理治疗提供了一个安全、开放的平台,让人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加强个体的自我意识和心理适应能力。

2.3改善人际关系心理治疗不仅对个人心理有积极的影响,还可以帮助改善人际关系。

人们在与他人相处时常常会遇到沟通问题、争吵和冲突。

通过心理治疗,人们可以学习有效地沟通技巧、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并加强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建立更加健康和稳固的人际关系。

3.心理治疗的方法3.1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

治疗师通过与患者合作设定目标,指导其认识和改变不利于心理健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3.2精神分析精神分析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分析患者的潜意识内容和童年经历,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心理问题。

精神分析注重患者与治疗师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解析患者的梦境、自由联想等方法,揭示患者的内心冲突和动机。

中国哲学中身心关系的几种形态

中国哲学中身心关系的几种形态

中国哲学中身心关系的几种形态身心关系是困扰人类的难题之一,从远古时代起,人类就试图了解身与心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

但由于人的身体的微观系统的复杂性,尤其是精神活动的复杂性,这一问题的解决一直收效甚微。

尽管随着生理科学、心理科学的进步,人类对这一问题有了比以前清晰得多的认识,但离问题的彻底解决还相差甚远。

下面以西方哲学中身心关系的典型理论为参照,分析中国哲学中身心关系的几种不同形态。

一、西方哲学关于身心关系的几种典型理论哲学中任何将身与心分开来进行研究并进而考察身心之间关系的做法都会遭遇极大的困难,这一点前人已有清醒的认识。

美国哲学家理查德·泰勒(Richard Taylor)在其《形而上学》一书中讨论了各种身心分离的学说,他将身心关系概括为八种主要理论:唯物论、唯心论、相互作用论、副现象论、双重形态论、身心平行论、偶因论、预定和谐论。

[1](P19)唯物论认为自我就是他的身体,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我们不需要在身体与心灵的关系上进行思考,不要追问二者的关系如何,不要问一个对另一个怎样发生作用,如果硬要追问,那它就超出了唯物论的前提。

唯心论与此相反,认为身体不过是存在于心灵之中的观念,唯一的存在是精神和心灵,一切时空当中的存在都是心灵的表现。

相互作用论认为人是一个实体,它既有身体又有心灵,二者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因果,身体作用于心灵,心灵作用于身体,二者的因果关系把二者联结为一个人。

副现象论认为心灵本身没有物质那样的作用,非物质的心灵不能作用于身体,而身体是现实的、物质的,身体作用于心灵从而产生意识、情感、思想等心理现象。

双重形态论认为心灵可以作用于身体,身体也可以作用于心灵,心灵和身体是人这一实体的二种形态;这两种形态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实体的各种功能。

身心平行论认为心灵和身体不是同一实体的二种形态,而是二种完全不同的实体,这二种实体不相互作用,心灵中的前一事件是心灵中的后一事件的原因,身体中的前一事件是身体中的后一事件的原因,心灵不能是身体的原因,身体也不能是心灵的原因,二者永远平行而不相交,但二者又不能截然相分。

2015年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心理健康的培养与训练(判断题)

2015年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心理健康的培养与训练(判断题)

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心理健康的培养与训练(判断题)1.积极心理治疗正是利用跨文化性的这些特点,用一定的故事引导患者进行积极的想象。

错误2.要做到身体、心理和包括社会适应在内的健全状态那才是真正的健康,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正确3.深入细致地研究和探讨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有助于他们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认识,也有助于预防各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发生,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正确4.完全的控制感代表没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错误5.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三项使命:治疗精神疾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正确6.积极的价值观取向:积极心理学主张,人的生命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决定的系统,他既有潜在的自我冲突,也有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个体一般都能自我决定其最终发展状态。

正确7.主观幸福感的评定主要依赖行动者本人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标准。

因此,测量主要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

指的是主观幸福中的主要特点中的相对稳定性错误8.生活满意度是指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相比较,占相对优势的愉快体验,是个体对生活的一个总体、概括评价。

错误9.人类能力逐渐提升,这是双面的,能力提升可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生存竞争力,能力太大也会使破坏力增大正确10.心理健康水平的等级:根据中外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的研究,可将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三个等级。

正确11.社交需求(Loveandbelonging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正确12.个人需求的层次内容是由个人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决定的。

正确13.传统心理治疗者总是致力于修复病人损坏的习惯、损坏的动机、损坏的童年和损坏的大脑,期望通过修复病人的这些损坏部分来达到治愈病人。

正确14.积极心理治疗不是以社会现实为基础,允许对许多心理问题进行另外的评估,这就使得病人更容易接纳治疗者及其思想观点。

错误15.主观幸福感是反映整体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种综合评价,它包括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感三个维度。

心理治疗及实践心得体会

心理治疗及实践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心理问题逐渐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心理治疗的实践工作,并从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

以下是我对心理治疗及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心理治疗的定义与重要性心理治疗是指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患者解决心理困扰、调整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心理治疗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健康维护手段,对于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心理治疗的实践过程1. 建立信任关系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至关重要。

患者需要感受到治疗师的专业素养、关心和尊重,才能敞开心扉,倾诉内心的困扰。

治疗师应耐心倾听,以同理心对待患者,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咨询环境。

2. 评估与诊断在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上,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与诊断,了解患者的心理困扰、性格特点、生活背景等。

评估内容包括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3.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评估结果,治疗师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家庭治疗等多种方式。

治疗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治疗。

4. 治疗实施在治疗实施过程中,治疗师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认知偏差等问题,治疗师应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

5. 治疗评估与总结在治疗结束后,治疗师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治疗效果。

同时,总结治疗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为今后的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三、心理治疗的实践心得1. 治疗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基础。

同时,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同理心和耐心,以应对患者多样化的心理需求。

2. 建立信任关系是关键患者对治疗师的信任是心理治疗成功的关键。

治疗师应尊重患者,关注患者的感受,以真诚、关心的心态对待患者。

身心一元论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身心一元论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心身一元论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一、概述心身一元论,也可以叫身心一元论,心物一元论,其核心,即心理和生理的起源是同一性的,是一体的,而不是二元对立的。

此处的心,是指人的意识、心理和精神活动的总集,并非是大脑或心脏。

心身一元,是指生命体的两个方面,是融合的、整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不能相互替代的,也不能相互分割的。

这一观点,在解决心理问题和治疗心理疾病的时候,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事实上,这也是科学和医学的主流认知,但很多人仍然不知道、不理解或者理解的不透彻,因此有必要科普一下。

心身一元这一命题,可以追溯到哲学层面,这并不是本文的重点,但又是不得不说的一个关键点,不说明这些,不容易建立心身一元的认知,因此为了不影响大家对于本文重点的理解,把这个命题放在最后简单讨论一下。

经常会谈到的一个典型的问题,抑郁症,是生理疾病还是心理疾病?这么问,本身就是倾向于身心二元论,把身和心,即生理和心理分开来看待了;而如果了解并树立起心身一元的认知理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因为这种最基本的判断偏差,会影响我们对这一疾病的态度以及治疗方法,从而产生很大的错误倾向甚至是偏差,对于治疗没有积极作用,而这也正是本文想要阐述的意义。

树立心身一元论,不管是对医者,还是患者,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心身影响的简单实验以恐惧情绪为例,当一个人突然面对恐惧的事物,心理和情绪会产生急剧变化,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反应,比如,立刻会呼吸急促、出冷汗、脸色发白、肌肉颤抖、两腿发软等等,这种情况所有人都能理解,这是恐惧引起的生理变化,非常正常,而相反的情况,就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理解的啦,即生理引起心理和情绪变化。

比如,过度换气诱发恐惧情绪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让有惊恐障碍的患者,验证并确信主动控制呼吸的方法可以缓解惊恐。

实验过程是,对于有过惊恐发作的患者,自己将恐惧情绪从低到高主观分级,在实验室内,让实验者做到心态平和,有安全感并且没有任何恐惧情绪,此时,让实验者主动加快呼吸的频率,如一秒钟一次,呼吸变得浅而快,持续一分钟到三分钟,同时让其观察自己的内心恐惧级别,一般会在三分钟之内,实验者的恐惧的等级会明显示上升,甚至出现惊恐发作之前的表现。

唯识五遍行心所及其与现代心理学相关概念之比较

唯识五遍行心所及其与现代心理学相关概念之比较

唯识五遍行心所及其与现代心理学相关概念之比较廖乐根内容提要:唯识学将作意、触、受、想、思等五种心理作用称为五遍行心所,也就是五种最基本、最普遍的心理活动。

本文在简析五遍行心所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五遍行心所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简要的分析,并将五遍行心所与现代心理学中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比较。

本文认为:五遍行心所是心理活动的五种基本要素,是五种基本的心理机能,反映了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和一般规律。

作意等五遍行心所与现代心理学的注意、感觉、情感与情绪、认知(知觉、表象等)、意志等相关概念关系密切,有大体相通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

关键词:五遍行心所、作意、触、受、想、思一、五遍行心所概念简析五遍行心所是指:作意、触、受、想、思。

这是五种普遍发生作用的心理活动。

任何心念的生起都伴随着这五种心理作用。

唯识学认为,这五种心理活动具有四种“遍一切”的特性:遍一切性、遍一切地、遍一切时、遍一切识。

也就是说,作意等五种心理活动是通于善、恶、无记三性;遍于三界九地;遍于过去、现在、未来;遍于八识心王。

本文主要依据《成唯识论》对五遍行心所的概念和定义作一简要的分析。

1、作意“作”有发作、发动、兴起等方面的意思,意就是心意、心识。

因此,作意就是使心发动、让心识产生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心理作用。

《成唯识论》卷三云:“作意、谓能警心为性。

于所缘境,引心为业。

谓此警觉应起心种,引令趣境,故名作意。

”从这个定义可以清楚的看出,作意有两个基本功能:“警心”和“引心”。

“警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警心是从种子位上说的,就是说,作意在种子位上,便能让心警动,令心从种子状态变为现行状态,此即“种子作意”。

第二,作意并不是警觉所有心的种子,而只能警觉“应起心种”,即众缘已具的心种。

心种的生起是要有助缘的,如耳识生起时,作意就警觉耳识的心种子,而不会警动其它的心种。

“引心”就是作意能将已经生起的心识引向与之对应的境界与目标,相对于“种子作意”,此即“现行作意”。

见素抱朴,返璞归真——浅析人本主义人性观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见素抱朴,返璞归真——浅析人本主义人性观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二、人本主义人性观的特点
人 本主 义人 性观 的特 点主 要可 以归纳 为如 下几个 方面 作为代 l 捅 : J 学是一门 萤 心理 关于人的 科学。每位心 理学家、 每一心 观 理学 点或理论的背后都有一种对人的理解,都有一种对人性的看法 。人性规定了具有 表 ,人 本主义的人性观 代表着一种不 同的人性 观念,一种人 的崭新 心理活动的活生生的 “ 人”的特点,人性是心理学必须首先要面刘的问题。在心 形象 。正是人性观构成 了人本主义运动 的共 同基 础。人本主义人性 理治疗理论的领域里 ,人性观是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不同的心理治疗学派基于 观 在心理 咨询与治疗 中的应 用人本主义人性观在 人本主义心理 治疗 以 不同的人性观,建立了各具独特风格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本文就三大心理治 中得到 了很好 的体现和运用 ,其中最 具代表性 的就是 罗杰斯的 “ 人为中心疗法 ” 是以几个反对的基础上 明确提 出然 后加以固化 。 。他 疗派别的人性观作一阐述,以帮助心理治疗和咨询者有一个清晰的理论取向,从 ( )它 既反对把人物 化,又反对把人动物 化,同时又提 出人 一 而使心理治疗和咨询工作更富成效。 [ 关键词] 性 ; 理 疗: 神 析 疗 ; 为 疗 当 人 性 是人的 内在本质 ,即人的独特的本体论存在状态 。 人 观 心 治 精 分 治 法 行 治 法; 事 ( )它 既反对 行为主义 的反本能论 ,又反对精神 分析的本能 二 中心治疗法 又反对精神分析 的本 能论,提 出人性 的基本性质 是似本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 ( )它 既反对人性无 善无 恶论,大多数又 反对人 性本恶论 , 三 人本主义心 理学是 2 0世 纪中叶在美 国产 生和发展起来 的一种 心理学思潮 ,它 既反对 行为主义机械 的环境决定论 ,又反对精 神分 基 本上坚持人性本善 说。 ( 四)它既反对人性的先天决定论,又反对人性静止不变论, 析本能的生物决 定论,强调心理学应研 究人 的本性 、潜能、尊严和 价值,研究对人类富有意义的现实问题。其中人性观被人本主义心 并 坚持人性成长 、发 展假说的元理论 。 罗杰斯是 当代西方心理 治疗 的杰出革新者 ,他提 出的 “ 以人为 理 学家摆在 了十 分突出的地位 ,且在 心理咨询与 治疗中得到 了很好 中心 的治疗 ”代 表着 人本主义心理 治疗 的主要趋 向。其特点 即为强 的体现与应用 。人 本主 义人性观 的内容人本主义心 理学家非常 重视 人 性的研究 ,并把 人性 置于心理学研 究的核心地位 ,在对人性 的看 烈的人本主义倾向,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 ) 一 基本理念的人本主义色彩 。 该疗法相信人本质上 是好 的, 法 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主要 有下述主张 。 善根” ;相信人有向好的、强的、完善的方向发展的强大潜力; ( )人性本善 。除罗洛梅之外 ,大 部分人本 主义心理学 家认 有 “ 一 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那么,现实生活中人性恶的一面是怎样产生 相信人能够自我依赖,自主自立;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价值和 的呢?人本主义学者认 为是社会文化造成 的。人在初生 时并不具备 尊严 ,咨询和心理治疗应该为恢 复和提 高人的价值、尊严做贡献 。 ( )重视 当事人 的主观经验世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 的主观 二 恶 的本性或冲动 ,只 是由于后天环境 的影响而逐渐 染上 了恶的思想 “ 反对用一些外在 的指 观念 。人 本主义心理学 家之所 以持此看法 ,是因为他们 强调人类潜 经验世 界是他的直接现实 。 以人为 中心疗法 ” 标 、标准 来衡量 、评估 当事人。因为此诊断 或评 估容易使咨询师见 能 的 自 实现。他们把 自我实现作为人类 毕生的追求 ,看 成是人类 我 病 成长 、进 步的基本动力 。人 性基本上是建 设性的,破坏和侵 犯行为 “ ”不 见人,产生一种 自大、 自负的咨询 态度 ,更为主要的是此 从看 台上观察 当事人 ”的做法根本无法 了解当事人独一无二 的主 是人 的基 本需要遭到挫折 后而引起的 ,若 以为人性本恶 ,则 自我实 “ 观现象世 界。 现就不会指 向健康 的 目标 ,而是指 向破 环和毁灭 了。 ( )反对教育的 、行 为控制的治疗倾 向。此疗法反对 咨询师 三 ( )人是 自主的可对 自己的未来进行选 择 。人本主 义心理学 二 家相信人是 自 的,即人有 自由意识 ,可 自由地 选择 自己的未来。 耳提面命式 的教导,摒弃 由咨询师告诉当事人什 么好,什么不好。 主 同理,它也不主张采用奖励、惩罚等行为控制手段来 “ 治疗”当事 他们坚持 主张人有一种必 不可少的 自由和 自主。正是 因为有 了此 自 由和 自 ,人才可 以尝试 消除种种条件的 限制 ,去发展 自 、实现 人 。总之 ,它反对 一切对当事人施加 ”影 响”的做法。 主 我 ( 四)当事人主导 治疗过 程 由于咨询师 总是不如当事人更 了 自我 。也 正是因为有 了自由和 自主,人才可 以做 出选择 。由于选择 是 自由意志 的结果 , 因此应对 自己的选择负责 。 一个缺乏 自 能力, 解 自己,所 以,会谈的主题和 方向应交给 当事人 掌握 ,由当事人选 主 受外力制 约的人将是沉 闷的、呆板的 、缺乏主动 性与创造性 的。此 择 。 咨询 师信任 当事人有 能力主导治疗进程 ,且 相信,没有咨询师 的指导性干 预,当事人能够 更 自由地 自我探索 ,从 而获得对 自己最 人是社会所鄙视 的。

2015(第3张)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心理健康的培养与训练(最全答案)

2015(第3张)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心理健康的培养与训练(最全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2分)1.认知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错误2.斯金纳认为锻炼身体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错误3.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正确4.弗洛伊德认为人格中三者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平衡被破坏,则导致精神病。

正确5.认知心理学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

这种说法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狭义。

错误6.现代心理学发展的趋势,是几大心理学流派逐渐融合统一。

正确7.积极心理治疗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正确8.心理沟通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和基础。

错误9.生理健康是智力发展和脑功能健全的标志,是确立正确人生观、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基础,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保证错误10.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英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分支错误11.积极心理治疗是在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和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正确12.冲突是影响积极心理治疗的一个最重要因素。

正确13.积极的价值观取向:积极心理学主张,人的生命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决定的系统,他既有潜在的自我冲突,也有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个体一般都能自我决定其最终发展状态。

正确14.积极心理学对专业技术人员人格与品质:积极心理治疗在个体水平上主要关注个体的积极人格特质,期望通过培养积极人格特质来使当事人激发起自身的力量而改变对问题的片面看法。

正确15.积极心理治疗理论发现了东方神话和寓言的心理治疗意义,于是把讲故事作为治疗的辅助手段。

正确16.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

正确17.主观幸福感产生于需要是否满足和目标是否实现是是目标理论。

正确18.积极的情绪状态没有助于长寿。

错误19.情绪对创造性影响的研究是多年来被广为关注并被深入探讨的课题。

正确20.希望水平是指个体在从事某种行动之前自我估计所能达到的目标水平,这个自定的目标水平与将来的意志行动结果未必完全相符。

心理辅导的价值和意义

心理辅导的价值和意义

心理辅导的价值和意义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愈发突出。

因此,心理辅导这一专业领域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心理辅导的价值和意义,并阐述其对个体、家庭以及社会的影响。

一、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心理辅导帮助个体认识并应对内外部压力,增强其心理韧性。

通过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交流并接受指导,个体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面临的情绪困扰或者行为障碍,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

此外,心理辅导还可以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和适应机制,提高抗挫折能力,从而实现真正的心理健康。

二、改善家庭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家庭关系是影响个体幸福感和稳定性最直接的因素之一。

而不可避免地,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摩擦。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了解彼此的需要和情绪,增强沟通能力,以达到相互理解与共处。

心理辅导还可以提供家庭冲突解决的策略,并促进亲子间的良好关系,从而改善整个家庭氛围。

三、提升社会稳定性一个社会的稳定性与其成员的心理健康程度密切相关。

在压力巨大和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现代社会中,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处理人们面临的心理困扰,这些问题可能会逐渐累积并发展为社会焦虑、犯罪行为等严重问题。

而通过推广心理辅导服务并给予经济支持,则可提高整个社会群体的精神状态和幸福感,从而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降低犯罪率,并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四、提升教育质量在教育领域,心理辅导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应试压力。

通过心理辅导,学生们能够得到情绪宣泄、疏导压力的途径,并接受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建议。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考试,还能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动力。

在教育机构中积极推行心理辅导服务,有利于改善校园环境,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并提升整个教育系统的质量。

五、增加就业机会随着社会发展和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对心理咨询师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因此,在为数不多的专业领域之一,选择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可以为个体创造丰富的就业机会。

中国传统文化“心”之思想解读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文化探源

中国传统文化“心”之思想解读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文化探源

中国传统文化“心”之思想解读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文化探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之思想,探讨其对于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的独特贡献,并对这一思想的文化源头进行追溯。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心灵哲学尤为丰富,涵盖了心性论、道德观、养生学等诸多方面。

通过对这些思想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中身心灵和谐统一的健康理念,以及这一理念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

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的基本含义和内涵,包括心与性、心与情、心与理等多个层面。

接着,文章将深入探讨“心”之思想在养生学、医学、哲学等领域的应用,如何指导人们实现身心的和谐与健康。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灵哲学进行文化探源,分析其与儒、道、佛等主流思想的关系,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心”之思想的解读和探源,本文旨在促进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为现代社会中的身心健康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也希望通过这一研究,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及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的概念及其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心”这一概念具有极为丰富和深厚的内涵。

它不仅仅指代生理上的心脏,更是涵盖了精神、情感、道德、智慧等多重维度。

在古人看来,“心”是人体的主宰,是精神活动的核心,同时也是连接人与宇宙、自然、社会的桥梁。

从字形上分析,“心”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象形为一个心脏的形状,表示了心脏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字的内涵逐渐扩展,不仅指代具体的器官,还用来表示人的情感、意志、思维等精神活动。

例如,《说文解字》中对“心”的解释为“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

”这体现了“心”在古人心中所占据的中心地位。

在儒家思想中,“心”更是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

孟子有言:“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认为“心”是思维的主体,是道德意识的发源地。

儒释道心性道德思想与意义治疗

儒释道心性道德思想与意义治疗
儒 释道 心性 道德 思 想 与意 义治 疗
林 安梧
(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 中南大学兼职教授、 哲学博士)
〔 摘要〕 受弗兰克意义治疗学的启发, 本丈尝试将儒, 道、 佛心性道德思想运用于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 饰、
近、 佛的意义治疗分别休现为:儒家倡导孝佛人伦、 仁义为教 , 出了人伦教化的落实, 提 并我调主伟的 自觉性: “ 就在这里” 过 家莽近贵德、 我, 。 慈俭应静、 自然无为, 开启了自 然天地的奥址, 并点示了场城的和谙性:“ 归返 我, 天地” 。佛教强调悲智双运、 涅集寂静、 缘起性空, 了意识层 次的分析, 深化 并廓清了意识的透明性:“ 当下空 我,
始研究儒佛道和新儒家的意义治疗思想, 本文即是 在多篇论著的基础上, 尝试将儒、 佛心性道德思 道、 想的基本义理运用于教育和心理治疗。 儒,道、 佛的 心性道德思想虽然有很大的不同, 但在华人文化土 奥里, 它们已经交融成一个不可分的整休。本文对 儒、 佛三家所作的概括各有异同, 道、 儒家用“ 意义 治疗” 一词, 道家用“ 存有治疗” 一词, 而佛教则用 “ 般若治疗” 一词。 但总体来说, 皆可用“ 意义治疗”
有 自由意识的自律人 ; 而道家则言, 你如果活在一
里 炙 , 2002年 腻丈 扩 第5期
45
个场域之中, 这个场域是隐含着一个自 发的和谐秩 序, 恰当地面对这个秩序, 与之浑而为一, 你的生命 就在这个自然而然的过程里得以安顿。 道家着重的
是人的生命的真实生长, 是从整个场域去思考的, 认为万物的存在都是人们经由一个话语系统去制
的秩序。
道家认为, 天地人我万物所形成的这个场域本 身就拥有一个 自发和谐的次序, 人不应去破坏这个 次序, 而应该去参与促成这个 自发和谐的次序。我 们从《 庄子 逍遥游》 中许由与尧的对话可以看出,

心理治疗对心身健康的影响

心理治疗对心身健康的影响

心理治疗对心身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理治疗作为一种专业的心理学干预方法,对于改善心身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系统地探讨心理治疗对心身健康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和实践意义。

一、心理治疗的定义和类型心理治疗是一种系统性、有目的地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改善心理状态和提升生活质量的专业干预。

它采用多种技术和模式,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

二、心理治疗对身体健康的直接影响1. 缓解身体症状:许多身体症状,如头痛、肌肉紧张、消化不良等,往往与心理问题密切相关。

通过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减轻压力,从而缓解身体上的不适。

2. 提升免疫能力:心理压力会直接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功能下降。

而心理治疗通过降低焦虑、增强个体的抗压能力,有助于提升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 促进康复:在疾病康复过程中,心理问题经常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精神困扰,增强康复信心,从而促进康复过程。

三、心理治疗对心理健康的直接影响1. 缓解焦虑和抑郁:焦虑和抑郁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心理治疗,患者可以获得情绪的宣泄、认知和行为的调整,从而减轻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2. 提升自我意识和自尊:心理治疗注重个体的自我发展和成长,帮助个体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提升自尊和自信。

这种积极的自我认同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增强人际关系质量: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模式,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提升人际关系质量,从而增强心理健康。

四、心理治疗的作用机制1. 情绪调节与认知重建:心理治疗通过情绪调节和认知重建的方式,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挫折,提升心理韧性。

2. 解决心理冲突: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意识到心理冲突的存在,寻找并解决潜在的心理问题,以增强心理健康。

3. 培养应对技能:心理治疗通过训练个体应对困难的技能,提高个体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从而改善心身健康。

心理辅导理解与认识的关系

心理辅导理解与认识的关系

心理辅导理解与认识的关系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技术,旨在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改善心理健康并提升生活质量。

而对于心理辅导的有效性以及与认识的关系,是当前心理学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一、从认识论角度看心理辅导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探讨了人们如何获取知识和对事物进行思考的过程。

它强调人类通过感知、思维和直觉来构建对世界的认知模型,并根据这些模型来处理信息。

在心理辅导中,我们可以将认识视为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不断地接收新信息、组织已有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应对外界环境。

二、心理辅导利用了认识论原则1. 倾听和沟通:倾听是心理辅导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借鉴了认识论原则,心理辅导师会积极倾听客户表达自己内在感受和需求的声音,从而获得客户对问题的深入认识。

同时,在交流中通过反馈和提问等方式,帮助客户反思和审视自身的认知模式,并通过对话与辅导师达成共识、产生新的认知。

2. 探索客户内在世界:心理辅导致力于进一步揭示并了解客户的内在世界。

通过运用不同的心理学技术和方法,如情景再现、自由联想等,帮助个体发掘潜在意识中的信息,以及那些可能影响其思维和行为的隐含信念。

这样能够提供更全面准确地心理支持,并根据深入认识重新评估问题。

三、心理辅导促进认识水平的提升1. 增加个体对情绪和内在需求的认识:很多人无法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需要。

心理辅导可以通过创造安全宽松有利于自我言说环境,鼓励个体去接纳和表达情感。

这种过程本质上是对自我的关注和维护,使个体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从而更好地满足内在需求。

2. 促进问题意识和目标设定:心理辅导引导个体主动关注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通过发掘认知、情绪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让个体开始思考对问题的认识是否准确。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个体逐渐培养分析问题、制定目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自我反省与调整能力:心理辅导通过提供专业指导、启示和支持,帮助个体更好地对待自身所处环境和生活事件。

论“本心”思想与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融合

论“本心”思想与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融合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67期307·心理与疾病·论“本心”思想与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融合张功和(广东省广州市慧苑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摘要:本文论述了笔者在多年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中,通过吸取孟子及陆王心学之“本心”思想,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和具体技术的本心疗法。

在文中,笔者阐述了本心疗法的核心思想及其指导观点,并论述了身心分离的具体实施步骤,同时提出灵活组合各流派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进行临床咨询与治疗的看法。

关键词:心理咨询;理性思考;本心;本心疗法;身心分离中图分类号:B84-0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67.2541 引言心理学发展至今,心理咨询与治疗大致可分为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等四大流派,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就有200多种。

正如一百个人读哈姆莱特就有一百个哈姆莱特,每一个心理咨询师在获得丰富的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经验之后,也会形成个人独特的心理咨询与治疗风格,甚至不同经验或文化背景的心理咨询师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

正是这些技术在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内容,对促进心理咨询与治疗本身的变化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回首这么多年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经验,在吸取孟子及陆王心学之“本心”思想的同时,笔者也逐渐形成自己的个人咨询与治疗风格,根据咨询与治疗的目标,笔者暂且将之称为本心疗法。

接下来,笔者会详细阐述本心疗法的思想、观点以及具体的咨询技术等等。

2 本心疗法的核心思想心理学家布雷德曾言:“心理学的第一故乡在中国。

”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浩如星空,为我国本土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的基础。

笔者亦在多年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吸收古代的心理学思想,逐渐形成笔者个人的心理咨询与治疗风格和技术,并借用《孟子》一书中的“本心”二字,将其命名为本心疗法。

作为共通体的身体———对心身问题的一种现象学阐释

作为共通体的身体———对心身问题的一种现象学阐释

作为共通体的身体———对心身问题的一种现象学阐释周午鹏【摘要】现代哲学中的心身问题始于笛卡尔的二元论,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相对于非现象学进路对心身问题所作的各种有条件分析,现象学进路具有理论上的“无设定”优势。

意识现象学和知觉现象学是该进路中两个主要且不同的研究分支。

有趣的是,它们对心身问题所作的反思将我们的目光引向同一个目的地,即作为一切认识和体验的起源的身体。

意识主体和知觉主体共有这一起源,意识现象学和知觉现象学同属于对这一起源的把握。

据此,我们得以给出一种新的关于心身问题的现象学阐释,其要点在于:身体作为共通体而存在,它不是非现象学意义上被动的物质客体,而是现象学意义上有意识与能知觉的表达主体。

【关键词】共通体;身体;心身问题;意识;知觉中图分类号:B565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9)06-0078-09作者简介:周午鹏,湖北蕲春人,哲学博士,(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哲学系助理研究员。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梅洛-庞蒂著作集》编译与研究”(14ZDB021)现代哲学中的心身问题始于笛卡尔的二元论。

在笛卡尔那里,心身关系摆脱了神学庇护,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哲学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持自然态度与持现象学态度的研究存在巨大差异。

前者(即非现象学研究)总存在预设,一旦发现异常或例外,它就必须重构预设以符合自然事态。

它始于经验且止于经验。

本质上,它所谈论的是笛卡尔提出的心身问题的各种变体,未能触及问题的实质,即“人的心灵(或心智)①与身体之间实在的、真实的区别”。

持现象学态度的研究则是描述性的,它一开始就不接受任何来自外部的设定。

所以,当非现象学把心、意识或心智视为一个自然事实,比如把主体性归因于感受性质、主观物理成分或非物质性的存在等,从而不可避免地走向各种形式的不可知论时,现象学在对具体经验的反思中发现了逻辑上的先验领域,在“我思”中发现了为之奠基的“非思”(theunreflect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本心与心性:认识其在心理治疗中的意义傅文青李孟潮(惟海法师指导)苏州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学研究所【摘要】本文根据中国传统儒道释文化、心理治疗和禅修经验,提出中国文化对“心”有一个整体性的认知,而西方文化是分析性的,缺乏整体心的概念。

心理治疗不能仅处理心理内容,更应该培养来访者对本心、心性体认和涵养。

我们通过证自证的方法提出了“心”的结构和七个特性:即整体心或混沌心,有本心、心性、心理和客体世界四部分构成;心性有七大特性:直接经验性、缘生性、灵明性、正向性或阳性、伦理性或良知性、整体性或超越性、精神能量性或心力强度。

据此,提出了“心性疗愈观”:即从心性的本质特性出发,提出可通过激发心性本自具足的性德光明,用性德光明去疗愈心理创伤和化解情结烦恼。

自性清净心是当下能呈现的,自给自足的。

从心性层面上可照见,物之实相,即是物之在其自己;事物能被本心与心性如实觉知,心性能转化成般若智慧之力量。

心性具有正向性或德性的果报,从而能疗愈病人的症状和德性匮乏性痛苦。

【关键词】心,本心,心性,心理,德性匮乏性痛苦,心性疗愈观1 导言心理治疗是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心理互动过程。

在这种互为主体的关系中,双方以当下的、鲜活的心灵的交流,引导来访者的心理转化而产生疗效。

心理治疗不同于学术研究,不能把病人的心理活动分割成“认知、情绪和意志”过程来认识。

心理治疗以整体的“心”为背景,从主观体验的视角来认识心灵的活动。

整体的心灵如何运作,现代心理治疗并没有提出完整的理论,如精神分析似乎是一个整体理论,但从“本心和心性”的角度看也并不完备和究竟。

什么是“心”?这好像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但很多人未必能给其下完善的定义。

科学心理学关于“心理”的定义是: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社会生活更是人的心理现象的主要源泉;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产物,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是以脑为基础的功能性活动,但不等同于脑。

本文提出的“心”和“心性”也不等于“心理”,也不全是西方心理学中勉强提出的“元认知”概念。

心本无形无相,明明灵灵,其中心理研究的是心的活动内容和产物,心性研究的是心本身或心的质。

2 东方文化对“心”的论述2. 1 儒家论心儒家对“心”的描述有人心、明德、仁、天理、良知、理性。

《荀子·解蔽》:“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意思是:心是肉体的精神性主宰,是主宰者,不是被指挥被主宰者。

《礼记.礼运》上说:“人者天地之心”,意为人是世界的掌握者。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明明德是核心,明德是此心之德,即仁。

明德即是本心。

孔子《论语·阳货》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的观点,指禀性与习性之间的差异。

《孟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是指,心的天生本性就有善德,有良知良能,属于儒家的心性论。

《孟子》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又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这是指尽心存心、知性养性的儒家修心方法论(《尽心》)。

王阳明:“性一而已,……流行也谓之命,赋于人也谓之性,主于身也谓之心;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

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

王阳明论“天地之心”,他讲到:“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

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

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

从心理学原理角度看,这是从感应性经验而言的。

2.2 道家论心道家的心性论,行守虚静,道崇天真。

虚,通过“不欲”、“无心”去实现。

老子《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第49章提到“无心”。

道家贵真,《庄子》说,“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何谓真?真是天然本真。

《庄子》说,“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这是讲心的天然属性;《庄子·渔父》说,“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是讲“真”的精神人格属性。

吕洞宾《太乙金华宗旨》曰:“天心者,三才同禀之心,丹书所谓玄窍是也,人人具有。

贤哲启之,愚迷闭之。

启则长生,闭则短折”,意为本心本具智慧,皆因贤愚而有差别。

本心还主宰者寿命的长短。

恬淡虚寂以守真,成为道家修道方法论,称之为真人之道。

如《淮南子》:“若夫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恬漠无事,无所凝滞,虚寂以待;势利不能诱也,辩者不能说也,声色不能淫也,美者不能滥也,智者不能动也,勇者不能恐也。

此真人之道也”。

这个“虚寂”的“真”,又称常心,是真常的本心,并且可能通过普通的心智而达到。

如《庄子·德充符》云:“以其知(智)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

其背后,就有一个从“知(智的通假)→心→天常真心”的层次,这正是道家的心性结构模式。

我国儒道先贤们对“心”、“性”的论述与见地,表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所不同,即中国文化对“心”有一个整体观,而西方文化则是分析的思路,没有整体“心”的观念。

这提示可用于指导心理治疗的实践。

2.3佛教论心佛教关于“心”的观点大约有三类六种:一类是常识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称为“心、意、识”。

即“集起名心”;“意谓思量”;“了别为识”。

二类是认知和心智意义上的心,主要有两种“缘虑心,指能攀缘境之识”;“慧心,印度把心智机能通称为慧(中国称为智)”;第三类哲学意义的心,是人人本有、与生俱来的真心,称为“自性清净心”,“性净明心”,是真如心。

3 提出关于“心”的结构与特性学说3.1 心的结构与组成基于心理治疗的实践经验,在学习佛教的理论和积累了一定的禅修经验后,我们尝试从丰富心理治疗的资源的角度,提出对人的“心”的结构和特性一些不成熟概念:本心:自性清净心,是能生万法的本体心。

《坛经》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本心是指人自身本来的心性,原初的心态,即与当前现实人心不同的原本心灵。

生来具有,不生不灭,心量广大,周遍法界。

但一般人的真心外面不可避免的混有“缘虑心或意识心”的成分。

心理治疗的目标就是让患者的心向自己回归,还原于本心,契合本心。

心性:本心之用,是接触客体的能指。

是心的本质特征,是性光,觉性,属阳性,坛经云:“世人性本自净,……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便修于善行”。

心性是本性清净的,但通过色受想行识等业缘的积累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秉性或人格,从而有了善恶。

心理:识心,是心性的所指,有染有净,是对客观事物的“映像”的内化,是记忆,思想等,属阴性。

缘虑心或意识心(识心)主要是心理的内容。

明了心性与心理的区别有何价值?道家吕洞宾祖师的《先天虛無太乙金華宗旨》云,“夫岂知大道以虚无为体,以隐现为用,故须不住于有,不住于无,而气机通流”,“学者行不合旨,何也?体用不辨故也”,指出学者们的误解在于将心理之用和心性之体混淆了,从而埋没了心性的光明。

客体世界:是心理认识、所呈现的对象。

不同于客观物理世界或“物自体”。

据此,我们提出人的整体心或称“混沌心”的组成与结构:“整体心或混沌心”:由本心,心性,心理和客体世界,四部分组成。

其本自具足的本心或心性具有重要特性。

3.2 本心与心性的特性我们通过研究佛法和禅修实践,通过证自证的方式,领悟心性的一些重要特性,并加以提炼和总结。

第一特性直接经验性。

心性以现量的,即当下的、此时此刻的方式而被体认并起作用。

每一个瞬间都是新鲜的,具有直观性和体验性,当下就产生灵感、领悟、智慧。

慧能提倡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无有执着”。

第二特性缘生性。

心性遇缘即变,心理常新,生命的每一天不是重复。

心生故种种法生, 法生故种种心生。

如不断做好事,则在主体积累了德性,储存了良好记忆与积极心态,在外部则强化了未来,良性环境。

在心理治疗上,可让病人领悟缘起缘空的道理。

第三特性灵明性。

指心性的灵知灵觉性、自明性、觉性、心心之间感应性,能以心读心;觉性,即生命性、觉悟性(bodhi)。

第四特性正向性、阳性。

心性具有阳性、积极性特征,可引导人心自觉地居于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顺势性,成长性。

心性具有快乐性特征,如愉悦欣乐、自在安稳。

第五特性伦理性、良知性。

指心性的良知,无贪、无嗔、无痴,具有慈悲性、爱心和惭愧心。

《坛经》云:“自心常起正见。

烦恼尘劳,常不能染”。

伦理性即良知良德性,如儒家所提出的仁义四端,“仁义礼智自有也,非外铄也”,王阳明提倡良知良德;佛教的惭愧善根、非贪非嗔非痴善根;道家的天心天德、性真、自性三清(玉清、上清、太清)。

伦理性还指心性的纯洁性,无杂染、心性的透明感、心性的清净感、心性的安静感等。

伦理性还表明心性具有对抗消极的、病态心理的自觉性,具有恶法的免疫力,如不放逸、无贪无嗔无痴;墨子“非攻”的非暴力等。

孟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

第六特性整体性或超越性。

即整体感或统一感,佛教称为等遍、波罗密多或意译无极彼岸。

整体性提示了心性的深度、厚度,即法界量、法性海、性海、海印三昧,心性的空性、超越性(道性)。

神经科学上称为联觉,精神分析学上部分的表现为投射、移情、共情等。

本心与心性的整体特性,可产生客体主体化倾向,即会万物为己者其惟圣人乎,太虚辽阔肇基化元。

宇宙是个活物宇宙,是个生命体。

第七特性精神能量性或心力强度。

指心性的能量水平和强度。

心性既有精神属性,又有能量性,如古代所称的力用性、增上性。

心性得到积累、凝聚和保养则能量增强,耗损多则能量降低,能量越高心身越健康,能量越低越易患病。

心性还表现为心理的动力、方向、明亮感、光感,如实觉照的能力等。

试举一例,心性能量的感应现象。

当特蕾莎修女走进屋子里的一瞬间,在场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满了莫名的幸福感。

她的出现即刻使人们几乎想不起任何杂念和怨恨。

说明她的心灵能量等级达到很高的水平。

4 提出“心性疗愈观”从精神分析理论看心理障碍患者的症状,似乎是对以往的不断重复。

病人不能生活在当下的真实体验中,不具现实感。

真实的生活对病人来说,变成对创伤性记忆的诱发和刺激,从而产生持久、重复的防御,导致适应不良。

长期消极的适应环境,还会形成自身的——德性匮乏性痛苦。

即心理障碍者可能有两种痛苦:一是疾病本身的症状之苦;二是长期生活在内心冲突和症状纠缠中,耽误了正常身心的成长和德性(正常人生经验、智慧与爱)积累,因此造成德性匮乏性痛苦(自造名词)。

马斯洛指出长期处于基本需要的匮乏状态的人会产生心理疾病,而匮乏性需要的满足则可以避免疾病。

4.1 何为心性疗愈观?心性是心灵调节健康与疾病的机能性平台,一切病、一切修都不离心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