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取向的心理咨询理论

合集下载

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

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

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一、概述具身认知理论的兴起是对经典认知科学框架的一种革新性回应。

传统认知科学倾向于将认知视为一种抽象的信息加工过程,主要发生在大脑这一“黑箱”内部,且与具体的物理身体及其环境作用相对独立。

随着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现象学以及进化生物学等领域研究的深入融合,学者们逐渐意识到认知并非孤立于身体与环境,而是与之紧密耦合。

具身认知理论正是在这种跨学科对话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强调认知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身体的感觉运动系统、生理状态以及与特定情境的互动。

感觉运动基础:认知过程与身体的感觉运动经验紧密相关。

我们的知觉、理解、推理等活动都是基于并依赖于身体在特定环境中进行的实际感知和动作。

例如,我们通过手部的动作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质地,通过身体姿态的变化来理解空间关系,甚至情绪体验也与特定的生理反应(如面部表情、心跳变化等)紧密相连。

情境嵌入性:认知并非在真空状态下进行,而是始终嵌入于特定的情境之中。

我们的认知表征、记忆和决策往往受到当前环境特征、任务要求以及身体状态的影响。

情境不仅提供了认知过程所需的外部线索,还塑造了我们如何组织和解释信息。

模拟与仿真:具身认知强调认知过程常常通过模拟或仿真现实世界中的行为和情境来实现。

例如,我们在思考未来行动方案时,可能会在心中“预演”各种可能的身体动作,以此来评估其可行性和预期后果。

动态交互与演化:认知不是静态的结构或模块,而是与环境持续交互并随时间演化的动态过程。

学习和适应新知识、技能往往伴随着身体经验和神经可塑性的变化。

具身认知理论对认知心理学乃至更广泛的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推动了对认知机制的重新解读,促使研究者更加关注身体、环境与认知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共同塑造人类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表现。

在实践层面,具身认知理念已被应用于教育、临床干预、人机交互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等多个领域,倡导以身体参与和情境化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改善心理治疗手段,以及设计更为自然、直观的人机交互界面。

认知取向咨询技术

认知取向咨询技术

认知取向的咨询技术一、认知取向的咨询技术1.基本观点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行为适应不良和情感问题与不合理认知有关。

2.特点(1)、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是协作的关系;(2)、治疗的前提是心理上的痛苦基本上是由认知过程紊乱造成的;(3)、治疗都旨在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变个体的情感和行为;(4)、治疗针对的都是明确的,结构化的目标问题,并且是一种时限的、以教育为导向的治疗过程。

3.评价(1)、贡献①、关注人的理性和能动性②、重视积极互动的咨询关系③、短期内疗效显著(2)、局限①、认知疗法的运动存在效用范围②、认知疗法受制于来访者的领悟力③、认知疗法受制于心理辅导者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④、认知疗法受制于心理辅导者辅导策略和手段的使用情况二、三种疗法的基本理论简要介绍1. 贝克的认知疗法是贝克在研究抑郁症治疗治疗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创建的。

贝克认为,认知产生了情绪及行为,异常的认知产生了异常的情绪及行为。

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与歪曲的认知有关。

2. 梅肯鲍姆的认知矫正技术该疗法关注的是求助者的自我语言表达的改变。

梅肯鲍姆认为一个人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与别人的陈述一样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

该疗法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求助者必须注意自己是如何想的、如何感受的和如何行动的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影响。

要发生改变,求助者就必须打破行为的刻板定势,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情景中评价自己的行为。

3. 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该疗法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就不应着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变情绪。

三、贝克的认知疗法与合理情绪疗法的异同1.相同之处(1)、都论证了认知因素对个体情绪和行为的影响,贝克的自动思维概念是对艾利斯的理论框架的重要延伸。

(2)、二者都认为改变认知是改变情绪困扰与行为不良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对于协助来访者了解与放弃自我挫败认知的目的也是一样的。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
• 采用这一辩论方法的施治者必 须积极主动地、不断地向求治者发 问,对其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质疑。 提问的方式,可分为质疑式和夸张 式两种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质疑式)

施治者直接了当向求治者的不合理信念发问,
如“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你自己的这一观
所以延续至今,不是由于早年生活的影响,
而是由于现在他们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信
念所导致的,对于这一点,他们自己应当
负责任。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治疗步骤
• 【第三步】

是通过以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ves)方法为
主的治疗技术,帮助求治者认清其信念的
不合理性,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
基本理论
• 认知疗法是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 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 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在于如何重建人的认 知结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认知疗法 的大师们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价值
• 认知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 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 件的解释,对未来事件的预期。
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
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起了C。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ABC理论的基本观点
• 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 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 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 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 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基本理论

心理咨询五种理论观点

心理咨询五种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主要概念1.人性观:决定论(人受控于非理性因素、潜意识动机与生物本能)心理结构: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推论潜意识的临床证据:梦、口误、遗忘、催眠后的话、投射出的内容、精神病症状等2.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3.心理动力:是性的本能(其相关的动力机制为力比多)和营养的本能的复合体心理发展⏹心理社会化与性心理发展阶段(侧重6岁前):-0-1岁:口欲期-1-3岁:肛门期-3-5岁:生殖器期-5-12岁:潜伏期-12-18岁:生殖期-成年期适应问题人类的两种基本应对方式:1.变相宣泄:本我在应对自我的过程中发展形成的应对策略;如梦2.自我防卫:压抑;否定;反向作用;投射;转移;合理化;升华;退化;内射;认同;补偿焦虑-精神分析学的重要概念之一。

是一种紧张状态,会激励我们去做某些事情。

焦虑来自本我、自我与超我三者之间冲突的结果。

其作用是示警危险的迫近。

焦虑有三种:现实性焦虑(害怕外在世界威胁),神经症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内心力量平衡受到干扰)。

对于焦虑除非采取干预措施,否则危险会持续上升,直至自我崩溃。

当自我无法用直接方法控制焦虑时,就会采用不合理的手段(即防卫机制)。

⏹治疗目标⏹使潜意识浮至意识⏹强化自我使行为能更顾及现实情况而较不受本能的影响⏹分析原理⏹性是决定我们思维,感受与行为的原动力⏹性的感觉原于童年⏹情绪问题是由于潜抑影响所导致(潜抑来自于团体与个人的禁忌)⏹即使是一个正常人也存在性堕落倾向⏹被潜抑的性欲隐藏和保留于潜意识中⏹被潜抑的性感觉通过被社会允许的伪装方式反抗着,并透过生活表现出来(梦,神话和艺术,口误,穿着,俏皮话)⏹六项技术:⏹维持分析架构⏹自由联想⏹释梦⏹解释⏹阻抗分析⏹移情分析⏹新近来的变化:⏹治疗目标变小,不局限于重建人格⏹治疗者较少使用长椅⏹治疗次数减少⏹更多使用支持性干预,例如,同感,治疗者的自我袒露,支持,恢复信心⏹更重视实际问题,不太重视处理幻想方面的素材行为主义理论观点⏹人性观:⏹经典观:机械论.⏹认知行为观: 开始注意到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既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产物(Bandura, 1974)⏹基本特征及假设:1.由实验得到的学习原理,其结论均来自观察,而非个人信念;2.强调当前问题与情景因素,不看重历史;3.治疗以行动为导向,反对空谈;4.强调教导当事人学会自我管理技能,通过家庭作业,应用于日常生活;5.疗法具有弹性,可根据不同当事人设计不同方法;6.行为治疗依赖治疗者与当事人的合作: 第一,治疗者的每一项尝试,都会预先告诉当事人; 第二,治疗者经常要训练当事人自己进行治疗或评估疗效.发展阶段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研究)⏹桑代克“尝试-错误”说(老鼠迷宫实验);⏹华生的“刺激-反应模式”:R=f(S)⏹托尔曼刺激和反应之间,即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量”,这就是有机体的内部因素。

特殊儿童心理治疗-教学大纲 (2)

特殊儿童心理治疗-教学大纲 (2)

《特殊儿童的心理治疗》课程教学大纲Psycho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课程编码: 16A22250 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58 课时其中讲课: 38课时实验或实践: 20课时上机:0适用专业:特殊教育推荐教材:《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心理咨询》刘华山,江光荣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心理咨询》乐国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心理咨询学》樊富珉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年版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应用性分支学科,即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操作性。

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培养专业学生的心理咨询技能,形成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必须以心理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如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作为基础,同时与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课程有着交叉联系。

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除上课认真听讲外,还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堂演练、课下演练、参观、实习等活动。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第一章:心理咨询概述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心理咨询的含义与性质,认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联,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内容及类型,掌握心理咨询的一般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心理咨询的涵义[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社会发展与心理咨询第二节心理咨询的概念及内涵第三节心理咨询的形式与目标第四节心理咨询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心理咨询工作者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心理咨询的研究内容、学科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发展的脉络。

了解国外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资格要求,探讨我国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名称及种类第二节心理咨询工作者的素质要求第三节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专业伦理第四节心理咨询师的培养与从业资格认证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心理健康的操作定义,掌握病与非病的甄别方法,学会[教学重点与难点] 判断心理的正常与异常[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心理健康的定义第二节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第三节增进心理健康的不同模式第四节心理的不正常与判定方法第四章:常见心理问题及鉴别建议学时:2,实践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主要心理问题的分类;掌握心理诊断的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 神经症的诊断[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不同发展阶段的成长危机第二节常见心理问题的分类第三节心理问题的鉴别与诊断方法(实践:案例分析)第五章:心理分析取向的咨询理论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初步了解心理分析取向的咨询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 心理分析的技术[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经典心理分析理论第二节个体心理学理论第三节分析心理学理论第四节新精神分析学派第六章行为主义取向的咨询理论建议学时:2,实践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行为疗法的常用技术与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行为治疗的技术[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行为治疗的发展与现状第二节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第三节行为疗法的目标与过程第四节行为疗法的常用技术与方法第五节行为疗法案例及分析(实践)第七章:人本主义取向的咨询理论建议学时:2,实践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并能够运用人本主义取向的咨询理念[教学重点与难点] 人本主义的理念[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历史第二节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基本理论第三节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基本技术(实践:运用中心治疗的技术进行案例治疗)第四节以人为中心治疗的特色评价及应用第八章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建议学时:2,实践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及森田疗法的原理,掌握RET理论的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 RET技术[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认知治疗的基础与特点第二节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与方法第三节森田疗法的理论与实践(实践)第九章:心理咨询的一般要素建议学时:2,实践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心理咨询的原则[教学重点与难点] 心理咨询的原则[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咨询关系的建立第二节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第三节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第十章:个别心理咨询的实施建议学时:2,实践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初始会谈的程序与步骤[教学重点与难点] 咨询契约的制定;个体咨询技术[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个别心理咨询的阶段与特征第二节初次面谈的任务与内容第三节个别咨询常用技术(实践:运用个别咨询的技术进行心理咨询)第十一章:团体心理咨询的实施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团体咨询的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 团体咨询技术[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团体心理咨询及其特点第二节实施团体心理咨询的咨询师第三节团体心理咨询的过程与影响机制第四节团体心理咨询实施与方法第十二章:危机心理咨询的实施建议学时:2,实践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危机干预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危机干预流程[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危机与危机心理干预第二节危机心理咨询的策略与方法第三节学校危机心理咨询的应用(实践)第十三章:特殊儿童的心理障碍评估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特殊儿童的心理障碍评估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校心理咨询的方法[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特殊儿童的心理障碍评估方法第十四章:特殊儿童心理治疗主要技术(上)建议学时:2,实践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特殊儿童心理治疗的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 游戏治疗、戏剧治疗、运动治疗[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游戏治疗(实践:讲解并演练游戏治疗)第二节戏剧治疗第三节特殊儿童的舞蹈——运动治疗第十五章:特殊儿童心理治疗主要技术(下)建议学时:2,实践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特殊儿童心理治疗的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 家庭治疗、叙事治疗[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团体治疗(实践:做团体咨询)第二节家庭治疗第三节叙事治疗。

心理辅导的认知理论

心理辅导的认知理论

贝克认为:人们从童年期开始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起来 的认知结构图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形成 了人们对自己和世界的假设,用于对信息过滤、区分、 评估和编码,指导对新信息的知觉、对旧信息的回忆 及借助图式进行判断与推理,支配和评价行为。 问题在于:人们的这种图式有时是僵硬的、极端的、 消极的,因而容易出现认知功能的失调。
(二)认知疗法的原则、技术和方法
1.原则: 目标:发现错误观念以及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 并加以纠正,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
途径:认知疗法相信,充分调动求助者自己的潜能 来解决问题。认为求助者只是在某些方面发生了情 绪或行为障碍,而在其他方面能正常地运用其思维。 咨询师-求助者之间的关系:密切合作,在目标、使 用的方法、咨询时间上共同制定计划。 客观化:使求助者能对自己和外部世界采取一种较 为客观的态度:具体有:距离化和去中心化。
一、认知治疗概述
1. 什么是认知
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或对某个对象的认识和看 法,如对自己的看法、对环境的认识或对某事物 的见解等。 或指人的认知活动或认知过程,包括信念和信 念体系、思维和想象。认知过程一般由三部分组 成: (1)接受和评价信息的过程 (2)产生应付和处理问题方法的过程 (3)预测和评估结果的过程
自制力、自我完善、幸福感、思维和表达能力 冲动、自我毁灭、回避思考、重复错误、迷信 团结他人、创新意识 自私、守旧
情绪是伴随思维而产生的,没有不伴思维的情绪,也没有无情 绪的思维。 人既具有生物学本性又具有社会学特点,倾向于存在有理性的 合理思维和非理性的不合理思维。
不合理的思维可借助于语言或内化语言而逐渐形成,最后导致 难以解脱的负性情绪。 持续的不良情绪往往是由于那些内化语言语言持续的结果。正 如Ellis所说,“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自我所说的话,即使或 者就会变成我们的思想和情绪。 Ellis认为,人并非完全是生物因素决定的,也不是一切都受本 能驱使的动物。人可以改变自己,从童年开始形成的价值系统、 信仰及其他观点都可以改变。

从认知行为取向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的叙事模式分析

从认知行为取向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的叙事模式分析

从认知行为取向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的叙事模式分析作者:魏少杰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究认知取向的考试焦虑心理治疗的叙事模式,并进行了初步的过程-效果研究。

方法:1位从业20余年的男性心理咨询师,与4位心理咨询方向的研究生(其中2男2女),对12位高三学生进行认知行为取向的短程心理咨询。

运用咨询运用叙事过程编码系统进行分析。

结果:(1)认知行为取向的考试焦虑心理咨询中,外倾型叙事共366次,占53%;内倾型叙事共237次,占34.3%,反思型叙事共87次,占12.7 %。

(2)成熟咨询师外倾性叙事158次,占43.3%;内倾型叙事共140次,占38.5%;反思型叙事,66次,占18.1%。

不成熟咨询师外倾性叙事208次,占63.8%;内倾型叙事共97次,占29.7%;反思型叙事21次,占6.5%。

不成熟咨询师相对于成熟咨询师咨询的深度有待增加。

关键词考试焦虑心理咨询叙事分析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心理咨询在国内兴起已有20余年的时间了,但有关心理的咨询研究却刚刚起步,以往关于心理咨询研究往往是对咨询效果的验证,对咨询组份、来访者变量、咨询师变量细致的过程研究则非常少,严格意义上的过程研究的文献只有2篇。

国外对心理咨询的研究可分为:效果研究、过程研究、过程-效果研究三类,本研究采用质化性方法,参考国外过程研究的叙事分析编码系统,对认知行为取向的心理咨询进行叙事模式分析,是一个纯粹的过程研究。

叙事心理学认为,心理咨询可以被视为一项叙事任务,通过心理咨询的叙事过程,来访者的生活故事得到清晰系统的表达。

对心理咨询过程进行叙事模式分析,可以描述和识别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过程的叙事特征。

Levitt等和Angus等提出的叙事过程模型( the Narrative Process Model)将心理咨询视为讲述故事,表达伴随故事的发生所感受到的和被唤起的情绪,以及反思在这些故事中所蕴含的个人意义的混合过程。

心理咨询的主要理论

心理咨询的主要理论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 人格结构论
- 本我(享乐原则) - 自我(现实原则) - 超我(道德原则)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 内驱力学说 性驱力;攻击驱力。 在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所有本能现象中,不
论是正常的或是病理的,这两种驱力都参 与其中或融合在一起。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 心理发展理论 1.口欲期(0-1岁) 2.肛欲期(2-4岁) 3.俄狄浦斯情结期(4-6岁),又叫性蕾期
• 关于焦虑的理论 焦虑是精神分析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
在人格的发展中,在人格的动力状态中都起着重要 的作用。也是Freud关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以及其治 疗理论的核心。Freud将焦虑分为三类: 1、现实性焦虑 2、神经症焦虑:危险的根源是来自本能的冲动,人 们害怕自己被本能的冲动所支配,干出给自己带来 麻烦的事情。
- 精神分析阶段
错误(口误、笔误、失误)- 自由联想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 基本内容
- 主要理论: 心理结构论(意识、潜意识、前意识) 人格结构论(本我、自我、超我) 内驱力学说(里比多) 心理发展论(阶段论) 心理适应论(梦,心理防御机制)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 心理结构论
(意识分层论) - 意识 - 潜意识 - 前意识
1、学习放松技巧
(3)放松训练由前臂开始,因为前臂的松弛 最容易掌握。然后依次练习放松面部、颈、 肩、背、胸、腹、及下肢。如借助肌电反 馈仪,则松弛训练进展更快。训练时要求 环境安静、优雅、光线柔和。每次训练 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训练6~8次, 反复练习,布置家庭作业。
目标:几分钟内能达到迅速放松的目的。
一、系统脱敏疗法
一、系统脱敏疗法的来由
• 系统脱敏疗法源于20世纪40年代南非的精 神病学家沃尔普对动物实验性神经症的研 究。沃尔普在实验室中用电击小铁笼中的 猫,每次电击之前先制造一阵强烈的声响。 多次实验之后,只要听到强烈的声响或看 见那只铁笼,即使不受电击,猫都会出现 明显的植物神经反应。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案 专题三 打开心灵之窗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案  专题三 打开心灵之窗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教学设计)1.认识真实的自我并不断自我探索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3.学习并掌握调节情绪应对压力的方法4.正确处理恋爱与性的问题5.提升学习能力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二)常见的心理咨询疗法1.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技术2.行为主义取向的心理咨询技术3.以人为中心取向的心理咨询技术4.认知取向的心理咨询技术5.家庭疗法6.艺术疗法7,后现代主义取向的咨询技术8.折中或者整合的趋势(三)如何选择心理咨询服务(结合时事热点新闻,讲解寻求咨询服务的方法)1.专业资质可查2.咨询设置稳定3.严格遵守伦理• 体验活动(13分钟)写一写:1、请写出你对心理咨询的看法。

2、你会在什么情况下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鼓励学生在不暴露隐私的情况下积极分享,引导学生加以思考与讨论。

•教授新课(10分钟)三、朋辈心理援助(-)什么是朋辈心理援助L朋辈心理援助的含义和功能2.高等院校朋辈心理辅导的工作模式结合学本校实际情况,图片展示(二)人人都能成为“咨询师”结合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实际,讲解基本技术,引导学生营造互助和谐的氛围。

1.真诚2.尊重3.积极的倾听•体验活动(25分钟)做积极的倾听者:每6人一组,每人随机编号1-6,围坐成一圈。

如有落单学生,在组内增加编号6。

编号1学生:请叙述一个最近的烦恼;编号2学生:请概述自己口的编号1诉说的内容或主要问题;编号3学生:请分析编号1的情绪是什么;编号4学请分析编号1的诉求是什么;编号5学生:请分析编号1的积极资源和优势是什么;名6学生:请给编号1反馈。

组织学生开展体验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分享活动感受,学习如何积极的倾听。

活动小结:倾听并非仅仅是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听,去设身处地地感,不但要听懂来访者通过言语、行为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还要听出来访者在交谈中所省口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

•课堂小结(1分钟)心理咨询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疏导其不良情绪、预防其心理疾病的有效途径。

认知心理治疗理论

认知心理治疗理论
• 对客观事件的意义做出歪曲的评价。
• 5 “全或无”的思维 • 要么全对,要么全错;非黑即白。
认知治疗的基本技术
• • • • • 1 识别自动性想法 2 识别认知性错误 3 真实性检验 4 去注意 5认知自控法
W (wait)等一下 A (absorb)专心注意周围环境 P (proceed)向前继续(感到比较舒服后再慢慢
1.4 认知疗法应用于无保护性行为的临床干预
认知行为矫正理论认为,人不是机械地进行学习的,认知因素在行为的习 得和改变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主要的论点是:个体情感和行为的主 要原因是个体错误的认知观点。因此。认知行为矫正理论认为,应该通过改变 个体的不良认知来改变个体的行为。该理论有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一个是以 认知观点为中介的认知矫正理论,以艾里斯的理性情绪疗法(1962)、贝克的 认知理论(1976)为代表,另一个是自我控制或自我管理的方法。 艾里斯提出了ABC理论,认为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个人对此 所形成的信念(belief)和个人对诱发事件所产生的情绪与行为后果 (consequence)三者的关系中,诱发事件的发生并不是情绪与行为后果产生 的直接原因,它只是间接地起作用,对C产生直接作用的是B。艾里斯认为,治 疗的重点应该是帮助来访者认清其思想中的不合理信念,建立合乎逻辑、理性 的信念。贝克用自动化思想和认知错误的概念来解释人的情绪困扰。在临床中 要特别强调对个体的错误认知进行辨认,调整、改变个体的错误的自动化思想 和认知错误。
有关青少年无保护性行为的预防干预研究,影响较大的是基于 积极行为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的综合干预模式,包括健康信念模式、 合理行动理论模式、计划行为理论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论模式等。健康 信念模式的理论模型建立的比较早,在性健康促进,尤其是安全性行 为方面的应用较为广泛。该理论强调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个体的心 理过程,如期望、思维、推理、态度、信念等因素解释和预测各种健 康行为。但由于青少年性行为意向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受到自尊、情感、 需要被接纳或是表达自己具有成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导致相关 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或是存在不一致的结果。合理行动理论强调行 为意向是决定行为发生的根本要素,并且个体的行为意向受到个体对 行为所持的态度、主观规范的影响。但由于青少年发生性行为以及安 全套的使用与否并非是在理性的状态下发生,因而该理论在安全性行 为干预的实施中有—定的局限性。

第二章心理咨询的理论体系(一)资料

第二章心理咨询的理论体系(一)资料
其产生原因是人们害怕因为自己的行为或思想不符合自 我理想的标准而受到良心的惩罚。道德性焦虑随着一个 人超我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在生活中,道德高尚的 人比道德败坏的人更经常体验到道德焦虑,因为仅仅不 好的念头就足以使有道德的人感到无地自容。一个道德 不太好的人不具有如此强烈的超我,当他想到或干什么 违反道德准则的事时,也不大可能受到良心的谴责。
如:去买糯米饭,脑子里在想该放油条还是放榨菜, 结果脱口而出:给我放点油菜。
去主持一个不愿意的会议,会议刚开始时,说道: 诸位先生,你们好,我们就此散会。
潜意识好比是一个门厅,意识是紧连着它的一个接待室, 两房之间有一道门,门口站着一个守卫(前意识),执行 检查任务。在潜意识的门厅里有各种冲动和欲望,想走进 接待室,但一旦走近门口就被赶回去。只有经过检查的潜 意识才会被允许进入意识当中。
是一种极其普遍的防御机制。因为每个人都习惯于给自 己的行为寻找外界的借口和原因,为自己开脱。
如:强奸犯认为受害者穿着暴露,才引发他犯罪。
一个在潜意识里对自己女秘书有非分之想的上司,却推 说她在勾引他。
一个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作弊,则认为别的同学 学习也不努力也一样作弊,而且与自己比较有过之而无 不及;
超我:就是道德化了的自我。超我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行为, 使其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遵循“至善原则”。包括良心 和自我理想。
本我 自我 超我
本我:我不想看书!让它们都去死!我要睡觉、睡觉!
超我:我必须遵守准则,只有看书才符合道德规律,我 需要通过看书来充实自己……
自我:看完这本书再去睡觉。
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作用应是均衡的、协调的, 如果三个我不能保障动态的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衡 的产生。
5、抵消:指一个人以象征性的活动或事情来抵消 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补救其心理上的不安, 维护自尊心。

认知取向的咨询技术

认知取向的咨询技术

第一节概述 (2)一、理论背景 (2)二、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3)三、特点 (4)第二节基本理论 (5)一、人性观 (5)二、心理病理观 (6)三、基本理论与概念 (6)第三节治疗技术 (10)一、贝克认知疗法的治疗技术 (10)二、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技术 (12)三、梅肯鲍姆认知行为矫正的治疗技术 (14)第四节治疗过程 (16)一、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 (16)二、贝克的认知疗法 (18)三、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 (20)四、评价 (21)小结 (23)关键术语表 (24)本章复习题 (24)参考文献 (26)资源链接 (27)第一节概述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对自己和对环境的看法及信念系统。

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来访者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一类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

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是: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行为适应不良和情感问题与不合理认知有关。

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任务就是与来访者共同找出这些不良认知,并提供“学习”或训练方法矫正这些认知,使来访者的认知更加接近现实和实际,随着不良认知的矫正,来访者的心理障碍亦会逐步好转。

认知取向的咨询技术中有代表性的是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1913-2007)的合理情绪疗法,阿伦.特姆金.贝克(A . T . Beck 1921-)的认知疗法及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1940-)的认知行为校正。

认知取向的咨询技术同时混合了认知疗法与行为主义疗法的原理和方法,它和其他的心理治疗技术相比,实证研究的成分更多,治疗周期更短(Dattilio,2000)。

一、理论背景(一)社会背景从60年代中期以后,尽管行为主义在心理治疗领域仍有很大的影响,但人们对其置有机体的内在过程于不顾的方法已越来越不满。

心理咨询原理与方法

心理咨询原理与方法

心理咨询原理与方法心理咨询是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术,帮助个体或群体解决心理问题、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心理疗法。

心理咨询的原理和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将从理论与理念、技术与方法以及专业素养三个方面来探讨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首先,心理咨询的原理和理论。

心理咨询的原理主要包括人本主义、认知行为主义和系统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自我决定的力量和创造力。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应该尊重和关注个体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帮助个体发现自己内在的资源和潜能,从而解决问题和实现个人成长。

认知行为主义则认为人的心理问题源于错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通过认知重构和行为改变来改善个体的心理状态。

系统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动关系,强调家庭和社会系统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咨询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理论和理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

其次,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

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包括谈话、观察、测试和干预等。

谈话是心理咨询师与被咨询者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基本方式,通过倾听和询问,咨询师可以了解被咨询者的问题和需求,并给予恰当的回应和支持。

观察是指咨询师对被咨询者的言语、行为和表情进行观察和分析,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线索,并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估。

测试是通过使用一系列的心理测量工具,如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来评估被咨询者的心理状况和问题的严重程度,为咨询提供客观的依据。

干预是指根据咨询师的判断和评估,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和策略,帮助被咨询者解决问题和改善心理状态。

常用的干预方法包括认知重构、行为训练、情绪调节等。

最后,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养。

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理解和评估被咨询者的心理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心理咨询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倾听技巧,能够与被咨询者建立亲密的信任关系,为其提供安全和保密的环境。

此外,心理咨询师还应该具备自我反思和批判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素养。

【人格心理学】认知与社会认知取向理论知识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认知与社会认知取向理论知识点整理

认知与社会认知取向的人格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人格心理学课程笔记整理第一节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一、个人建构理论(一)人性观•人人都是科学家,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修正假设、再验证的过程。

(二)基本假设•“一个人的行为是由其预测事件的方式所引导的。

”(Kelly,1955)•人格是由建构(construct)所组成的一个系统(三)建构的实质•建构是人们试图解释世界时所使用的观点、思想、见解。

•建构通常具有两极性。

•“Sense-making makes sense”(四)建构的意义•人用建构来解释事件并预测事件•一个人的人格就是他的建构系统•个体差异来自于个人建构的差异•建构相似的人易成为关系亲密的人(三观相合)(五)建构的分类➢按重要性分:核心建构与外周建构✓核心建构(core constructs):人行为时最基本的建构,十分重要✓外周建构(peripheral constructs):并不十分重要,可以加以改变➢按排列层次分:主导建构与从属建构✓主导建构(Superordinate constructs):适用范围较广泛,可以包含另一些建构✓从属建构(Subordinate constructs):适用范围较窄,属于下位建构(解释的东西比较局限)➢按通透性分:可渗透性建构与非渗透性建构(过度都不好,偏可渗透性比较好)✓可渗透性建构(permeable constructs):容许新事物纳入到适用范围中来(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改变,eg.科学;变态&健康)✓非渗透性建构(impermeable constructs):拒绝新成分的加入(顽固&僵化的建构,eg.强迫症患者)➢按可塑性分:紧缩性建构与松散性建构(建构就是假设)✓紧缩性建构(tight constructs):对事件的预测绝不可变(假设的连接非常紧密,一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没怎么样就不行,eg.刻板印象和偏见)✓松散性建构(loose constructs):预期是可变的、有差异的(假设的连接不那么紧密,可变)✧过度松散(没有预期,永远在变,也就是胡乱预测)是有问题的,建构系统混乱(精分患者极度松散)➢按表达方式分:言语建构与前言语建构✓言语建构(verbal constructs):以言语来建构(成人多用)✓前言语建构(preverbal constructs):以非言语,如感觉来建构(小孩多用,难以用言语表达)(六)对焦虑和心理异常的解释1、对焦虑的解释➢焦虑是对个体所遭遇的事件位于他的建构系统适应范围之外时所产生的体验。

最新心理辅导的认知理论ppt课件

最新心理辅导的认知理论ppt课件

16.我无法同时对付这些情 。 17.我恨我自己。 18.我毫无价值。 19.真希望我一下子就消失。 20.我这是怎么了? 21.我是个失败者。 22.我的生活一团糟。 23.我一事无成。 24.我不可能干好。 25.我觉得孤立无援。 26.有些东西必须改变。 27.我肯定有问题。 28.我的将来毫无希望。 29.这根本毫无价值。 30.我干什么事情都有头无尾。
(二)认知疗法的原则、技术和方法
1.原则: 目标:发现错误观念以及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 并加以纠正,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
途径:认知疗法相信,充分调动求助者自己的潜能 来解决问题。认为求助者只是在某些方面发生了情 绪或行为障碍,而在其他方面能正常地运用其思维。
咨询师-求助者之间的关系:密切合作,在目标、使 用的方法、咨询时间上共同制定计划。
认知曲解的类型:
非黑即白的绝对思考 任意推断:缺乏事实根据,草率地下结论。 选择性概括:根据个别细节,对整体作结论。 过度引申:在一个小小失误的基础上,作出关于整个人生价值
的结论。 过度夸大和过分缩小:夸大自己的失误、缺陷的重要性,而贬
抑自己的成绩或优点。 个人化: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承担责任。 选择性消极注视: 情绪推理:认为自己的消极情绪必然反应了事物的真实情况。 “应该倾向”: 乱贴标签:
心理辅导的认知理论
一、认知治疗概述
1. 什么是认知
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或对某个对象的认识和看 法,如对自己的看法、对环境的认识或对某事物 的见解等。
或指人的认知活动或认知过程,包括信念和信 念体系、思维和想象。认知过程一般由三部分 (3)预测和评估结果的过程
5.认知治疗的具体方法
贝克的认知治疗 艾里斯的理性情绪疗法 迈肯鲍姆的自我指导训练 戈弗雷特的应对技巧训练 考铁拉的隐匿示范 德苏内拉等倡导的解决问题的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岔子了。”

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
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平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
结论
• 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 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 有直接关系。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 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 念。这两个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 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 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 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 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 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韦斯勒的不合理信念特征
• 1.绝对化要求。 • 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
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 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 这类字眼连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成 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 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怀有这样信念 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因为客观事物 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
• (Rational-emotive therapy,R E T)
• 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 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其采用了行为治 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 法。
基本理论
•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 ABC理论,这一理论又是建立在 艾利斯对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艾 利斯对人的本性的看法可归纳为以 下几点:
基本理论
• (1)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 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人们按照理性 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很愉快、富 有竞争精神及行动有成效; (2)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 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一种生物学和社会学的 倾向性,倾向于存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 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即任何人都不可避 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与信念; (4)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 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 不合理的信念,这将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 困扰。 (5)情绪困扰的持续,实际上就是那 些内化语言持续作用的结果。
旦不能,就十分痛苦
建议培养如下兴趣、态度与信念
• 建立自我观念、尽力但不苛求 • 培养社会兴趣,欣赏别人的帮助也愿意帮人 • 学会独立自主、与人合作 • 容忍别人的缺点 • 养成开阔胸襟 • 接纳未定世界 • 愿为义务奉献 • 有个人主见 • 敢于适度冒险 • 不做虚无论者 • 培养科学的思想
合理情绪疗法
• 认知是与情感、意志、动机和行为相联 系的一种心理状态。
• 认知心理学的价值:过去建立的知识 和认知理解,对环境条件、刺激强度、情 绪的发生发展和行为方式起重要的调节作 用
过去认知经验的作用
西方社会存在的11种非理性信念
• 绝对要获得周围人尤其重要人物赞许 • 要求自己是全能的,人生各阶段有成就 • 世界上有许多坏人,对他们应该歧视、谴责、惩罚 • 当出现不如意时就有大难临头感觉 • 人生责任、压力太重,要设法逃避现实 • 人的不愉快是环境造成的,人无法克服 • 对危险和可怕的事应高度警惕,随时准备他们发生 • 以往的经历决定现在的行为,无法改变 • 人总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人依附 • 为他人的问题伤心,这样才使自己情感得以寄托 • 人生每一个问题都要有一个精确答案和完美解决方案,一
认知取向的心理咨询理 论
认知行为疗法

(Congnitive therapy)
• 于本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产生,是 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 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 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 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基本理论
• 由于文化、知识水平及周围环境背景 的差异,人们对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 认知。所谓认知一般是指认识活动或认识 过程,包括信念和信念体系、思维和想象。 具体来说,“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 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 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 等等。
案例

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
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的一个 对此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 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
因。”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 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
ABC理论的基本观点
• 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 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 评价所引起的。

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
(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
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ves),即他对
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
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
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起了C。
ABC理论的基本观点
• 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 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 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 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 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基本理论
• 认知疗法是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 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 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在于如何重建人的认 知结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认知疗法 的大师们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价值
• 认知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 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 件的解释,对未来事件的预期。
韦斯勒的不合理信念特征
• 2.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 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
• 过分概括化的一个方面是人们对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评 价。如当面对失败就是极坏的结果时,往往会认为自己 “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等。以自己做 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 己作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 的心理及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