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地层与地质构造

合集下载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褶皱、断层)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褶皱、断层)

背斜一般形成山岭,向斜一般形成谷地,想一想, 背斜谷和向斜山形成的原因?
外 力
背斜特殊地形: 谷地 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疏松,容易被侵蚀。
作 向斜特殊地形: 山岭
用 原因: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
后期:外力作用向斜成山
(1)该图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幅地质图,图中所示
地质构造为 向斜 ,理由是 :
地质构造主要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
褶皱
断层
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发生的 弯曲变形,叫褶皱。
褶皱的形成
强大挤压
平整的岩层 背斜
背斜
持续作用
向斜
3、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 1、“岩层形态”判定法
背斜(甲)岩层形态: 岩层向上拱起
向斜(乙)岩层形态: 岩层向下弯曲


2、“岩层新老关系”判定法
褶皱 断裂 断层
5、断层形成的地质构造
地垒 :相对上升的岩块,多形成块状山地。如:庐山、 华山、泰山、峨眉山等
地堑 :相对下降的岩块,多形成盆地或谷地。如:吐 鲁番盆地、渭河谷地、汾河谷地等
断层构造地带,由于 岩石破碎,易受风化 侵蚀,常常发育成沟 谷、河流、泉。
华山西峰
峨眉山万佛顶
地垒地形
地质构造
4、读某地地质构造和等高线示意图,该地
是( A )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谷
D.向斜成山
探究7:
读储油、储气构造示意图,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 请解决如下问题:
(1)你选择在A还是B处开采石油或天然气?为什么? (2)你选择在A还是B处开采地下水?为什么?
A
B
答:(1)A 原因: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易于储油、储气。

水文地质第七章 工程地质原位测试及勘察

水文地质第七章 工程地质原位测试及勘察

动力触探试验DPT
一、动力触探试验原理:
动力触探(Dynamic Penetration Test 简称DPT)是利用一 定的落锤能量,将一定尺寸、一定形状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 打入的难易程度(可用贯入度、锤击数或单位面积动贯入阻力 来表示)判定土层性质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可分为圆锥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两种。
(四)、施工勘察 施工阶段勘察的目的和任务就是配合设计、施工单位进行勘 察,解决与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勘察资 料。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进行施工勘察: 1)基坑或基槽开挖后,岩土条件与原勘察资料不符。 2)深基础施工设计及施工中需进行有关地基监测工作。 3)地基处理、加固需进行检验工作。 4)地基中溶洞或土洞较发育,需进一步查明及处理。 5)在工程施工中或使用期间,当边坡体、地下水等发生未 曾估计到的变化时,应进行检测,并对施工和环境的影响进 行分析评价。
4、可大大缩短Βιβλιοθήκη 基土层勘察周期。主要方法:
1、静力载荷试验 2、触探试验 3、圆锥动力触探 4、标准贯入试验 5、十字板剪切试验 6、扁铲侧胀试验 7、旁压试验 8、波速测试 9、现场大型直剪试验 10、块体基础振动试验
静力载荷试验CPT
一、基本原理与意义:
静力载荷试验就是在拟建建 筑场地上,在挖至设计的基础埋 置深度的平整坑底放置一定规格 的方形或圆形承压板,在其上逐 级施加荷载,测定相应荷载作用 下地基土的稳定沉降量,分析研 究地基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求 得地基土容许承载力与变形模量 等力学数据。
二、动力触探试验目的: 利用动力触探试验可以解决如下问题: 1)划分不同性质的土层。当土层的力学性质有显著差异, 而在触探指标上有显著反映时,可利用动力触探进行分层 和定性地评价土的均匀性,检查填土质量,探查滑动带、 土洞和确定基岩面或碎石土层的埋藏深度等。 2)确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砂土的密实度和黏性土 的状态,评价地基土和桩基承载力,估算土的强度和变形 参数等。

地质学复习资料

地质学复习资料

地质学复习资料地质学复习资料⽬录第⼀章地质学概论 (2)第⼆章地球的基本特征 (4)第三章矿物与岩⽯ (8)第四章⽕成岩 (11)第五章沉积岩 (16)第六章变质岩 (20)第七章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 (21)第⼋章地槽与地台 (30)第九章地球演化 (31)地质学复习资料第⼀章地质学概论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化的⼀门⾃然科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

其研究对象涉及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和外部圈层(⼤⽓圈、⽔圈、⽣物圈、岩⽯圈等)。

由于受现阶段观测研究条件的限制,当前的地质学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约厚70~150km),特别是平均厚度约20km的地壳部分。

2、地质学的特点是什么?①研究对象涉及悠久的时间和⼴阔的空间。

②地质现象具有多因素相互制约的复杂性。

③地质学是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科学。

④地质学在地理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3、地质学研究⽅法主要有哪些?地质学的研究⽅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运⽤演绎(⼀般原理推出特殊情况)或归纳(⼀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般原理)的⽅法进⾏推理论证。

①野外调查—岩⽯、沉积物等类型、产状、分布情况、剖⾯描述、样品采集等。

②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岩⽯矿物的鉴定、化⽯的鉴定、同位素年龄测定、各种理化指标(粒度、化学元素、碳酸钙、有机质、磁化率、碳氧同位素等)测试和现代地表过程或地理环境的室内模拟。

③历史⽐较法(现实类⽐法)—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采⽤“以今证古”、“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的原理,同时考虑到地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要根据具体情况,历史地、辩证地和综合地来研究地球的历史。

4、灾变论与均变论的代表⼈物(很⼤机会考)及其主要思想(不考)?灾变论:地球上的绝⼤多数变化是突然、迅速和灾难性地发⽣的。

代表⼈物:法国地质学家、古⽣物学家居维叶均变论:地球表⾯的所有特征都是由难以觉察的、作⽤时间较长的⾃然过程形成的。

构造地质学07第七章褶皱几何学

构造地质学07第七章褶皱几何学
波长(Wm)也可用①方法测定,或者在垂直轴面方向 测量其波长(Wa)。这两种方法测得的波长数据关系 是Wm=Wa·secθ。 波幅(Am)也可用①方法测定。还可平行轴面方向上 测量波幅(Aa)。二者关系为Am=Aa·cosθ。
如果是周期性不对称波,中面不位于两个包络面中间, 可用两个相隔拐点之间距离代表总波长(Wm),用包络 面一半距离代表平均波幅(Am);或将中面两侧的褶皱 分别量度,假设都有各自完整的波形一般,这样
水平褶皱,枢纽倾伏角 倾伏褶皱,。。。。。 倾竖褶皱,。。。。。
00-50 50-850 850-900
水平褶皱
倾伏褶皱
倾竖褶皱
2、倾伏端:倾伏褶皱在平面上表现为两翼通 过转折端闭合,称作倾伏端。
外倾转折
内倾转折
3、无枢纽褶皱
穹窿、构造盆地
(四)轴面和轴迹
1、定义: 轴面:-组相邻褶皱面中枢纽连成的面 轴迹:褶皱轴面与地面、图面或任何指
向构造。
上向构造一般是指
在正常地层层序基
础上发育的,两翼
岩层即可正常,也 可倒转。
正常层序
勾形箭头指示倒转地层,普通箭头指着构造面向
二、褶皱面的要素及描述术语
三维空间中,对 一个褶皱面的一 些几何特征点, 即褶皱面上某些 特定位置的几何 特征给予特定的 描述术语,即褶 皱要素。其中最 常用的有下列几 个要素:
中的曲线比较,进而确定其褶皱的类型的归宿。如果做
出来的Tɑ/和tɑ/曲线两翼不重合,那就说明,褶皱两翼
厚度变化是 不对应的或 无序的,这
种Tɑ/曲线和 tɑ/曲线不重
合的褶皱样 式称为变异 样式。
顶薄
平行 过渡型
顶厚
相似
2、等倾斜线概念:

地质基本知识地质年代与地质构造

地质基本知识地质年代与地质构造
地质剖面:沿某一方向显示一定深度内地质构 造情况的实际(或推断)切面。
地层层序律 生物层序律 切割律
7.3 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
三、地质年代和地层系统
地层层序律: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层序规 律。
由于后期地壳运动经常使地层发生变动(倾斜、倒 转等)改变了原始的地层层序。
新的岩层沉积在较老
40 cm
的岩层之上。如果它们
没有被构造运动扰乱的
20
话,岩层的相对年代可
侵入体和被侵入围岩之间的关系。 侵入接触
捕虏 体
侵入接触的 识 别 标 志:
➢ 接触带上有接触变质的现象(围岩)。 ➢ 接触带附近,侵入体中有围岩的捕虏体。 ➢ 侵入体切割(切穿)围岩层理。
捕虏体——在岩浆侵入时落入岩浆中而末被完全
融化的围岩。
5.沉积接触
表现:沉积的地层直接覆盖在侵入体之上,其 间有广泛剥蚀面,剥蚀面与沉积岩层平行,沉积 岩中无接触变质现象。
7.3 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
三、地质年代和地层系统
切割律:不同时代的岩层或 岩体被侵入岩侵入穿插时, 侵入的岩体时代新,被侵入 的岩层或岩体老。
7
6
1
5
42
3
绝对年代的确定
利用同位素技术测定岩石所经历的实际时间, 又称同位素地质年代。
原理: 放射性元素有其固定的衰(蜕)变常数。根据保 存在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的母体同位素的含量和子 体同位素的含量分析计算,可得出经历多长时间才 能有这样子体和母体的比例。
7.4 地质构造
二、褶皱构造
岩层的弯曲现象称褶皱。 单一弯曲称褶曲。 ➢褶皱基本要素:
核、翼、转折端、拐 点、枢纽、轴面、轴迹、 脊线、槽线等。
核:褶皱中心部分岩层 翼:褶皱两翼岩层 转折端:褶皱从一翼向另 一翼过渡的弯曲部分 拐点:相邻背斜和向斜的 公共翼上的弯曲面向相反 处的转折点 枢纽:同一岩层的层面与 轴面的交线 轴面:相邻褶皱面上由多 条枢纽组成的几何面 轴迹:轴面与层理的交线 脊线(槽线):背斜(向斜)的同一褶曲面上最高点(最低点)的连 线

地质学基础-绪论PPT课件

地质学基础-绪论PPT课件

-
14
P7--12
五、地质学的发展简史
地质学发展史是人类在生产和探索地球奥秘的过 程中,逐步认识地球的组成和结构,地球及其生物 界演变的规律,特别是地壳和岩石圈运动规律,并 为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环境服 务的历史。
提问?
-
5
二、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和学科划分 P2
研究内容和性质
地壳的物质组成、分类、 成因及转化规律
构造运动、地质构造及成 因
主要分科 结晶学 矿物学 岩石学
动力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地质学
地壳的发展历史、生物及 古地理演化规律
古生物学 地层学 地史 学 第四纪地质学 区域 地质学 古地理学古气候 学
举例
-
13
P5
四、地质学研究的目的意义
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时期,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较弱,灾害性地质作用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也不如今日这样 巨大。
在当代的发达国家里,矿业和以矿产品为基本原料的工 业,一般要占到整个工业生产总值的60%左右;生产所使 用的动力,几乎百分之百地取之于地球资源。
因此,地质学与人类的关系不仅仅在于资源的取用,还 在于与人类生存和生活环境的诸多方面直接相关。现在地 质学已成为人类社会所普遍需要的科学,参照地质学知识 制定矿产资源法、海洋法、水法、环境保护法等,就表现 了这种密切的关系。
各个部分的物质能量转化到地球与外部空间的物质能量转化
等等,充满着各种矛盾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举例 第三,地质学是来源于实践而又服务于实践的科学。
但地质学必须首先是以地球为大课堂,以大自然为实 验室,进行野外调查研究,大量掌握实际资料,进行分 析对比归纳,得出初步结论,然后再用以指导生产实践, 并不断修正补充和丰富已有的结论。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习题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习题

大庆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网上习题(全部)绪论1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什么?2 、地质学研究对象具有哪些特殊性?3 、地质学主要研究方法有哪典?4 、地质学与油气田勘探开发具有什么关系?5 、何谓历史比较法,其具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意义?第一章地球1 .名词解释:软流圈、岩石圈、重力、地温梯度、地温深度、磁偏角、重力异常2 .地球的层圈构造是如何划分的?3 .地壳可划分为哪两种基本类型,二者的差异有哪些?4 .试述对流层与平流层的差异。

5 .试述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6 .根据地内温度分布状况可以分为哪几个层,他们的特征是什么?第二章地质作用1 、名词解释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震源、震中,、震中距、地震震级、地震烈度、风化作帮、风化壳、残积物、基岩、露头、剥蚀作用、河谷、水系、分水岭、河流纵剖面、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河流的平衡剖面、潜水、层间水、落水洞、溶洞、冰川、风蚀城、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机械沉积分异作用、横向搬运、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掺和作用、成岩作用、重结品作用2 、论述地质作用的分类及内外地质作用的关系。

3 、简述火山的类型及火山机构。

4 、论述基性熔浆与酸性熔浆的差异。

5 、论述岩浆侵入体的类型及特征。

6 、论述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

7 、论述风化作用(类型、方式、产物)8 、论述风化壳的研究意义。

9 、论述河流侵蚀作用。

10 、论述单向环流的成因及地质作用。

11 、论述地下水的水源、存在形式及其类型。

12 、论述岩溶地貌的类型13 、论述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的区别。

14 、论述常见冰蚀地貌和风蚀地貌的类型。

15 、论述基岩海岸的侵蚀地貌。

16 、论述海洋的环境分区。

17 、论述湖泊的沉积作用。

18 、论述滨海的沉积地貌。

19 、论述浅海的沉积作用。

20 、简述风积的原因。

21 、论述风成砂和风成黄土的特征。

地质学基础07地质构造

地质学基础07地质构造
• 压性构造面:垂直挤压应力的方向。 (通常为褶皱轴面、压性节理面或断裂 面。) • 张性构造面:平行挤压应力方向。(通 常为张性节理面或断裂面。) • 剪切构造面:斜交挤压应力方向。(通 常为剪切节理面或断裂面。)
压应力形 成两组共 扼剪节理。
张应力形 成一组张 节理。
褶皱轴面表现为压性构造面
褶皱的横剖面形态
直立褶皱 皱
斜歪褶皱
倒转褶皱
平卧褶
直立褶皱
斜歪褶皱
倒转褶皱
挠曲
褶皱的纵剖面形态
根据纵剖面上枢纽的产状将褶皱分为: • 水平褶皱:枢纽近于水平的褶皱。 • 倾伏褶皱:枢纽倾伏的褶皱。 • 倾竖褶皱:枢纽近于直立的褶皱。
a 水平褶皱 b倾伏褶皱 c倾竖褶皱
• • • • •
海 蚀 部 分
意大利古罗马塞拉比斯古庙石柱
挤压作用形 成褶皱山脉
• 挤压
挤压
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第二节 岩层产状和地层的接触关系
一 岩层的产状 二 地层的接触关系
一 岩层的产状
岩层: 组成地壳的层状岩石。上下层面之 间的垂直距离叫岩层厚度。 岩层的产状: 指岩层的空间分布状态,由 走向、倾向、倾角三要素组成。
擦痕:断层两盘相对错动在断层面上刻划出的 一些平行排列的滑动痕迹。
擦痕
阶步:断面上留下的与擦痕近于直交的阶梯状小陡坎
环状断层和放射状断层
a 环状断层
b 放射状断层
隐伏断层
隐伏断裂
4. 断层的观察和研究
• • • • 断层识别标志 断层面产状的测定 断层两盘运动方向的确定 断层形成时代的确定
断层识别标志
• • • • • 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 湖泊洼地和泉水的带状分布 山脉的错开和水系的转向 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断层面(带)特征

高中地理地质构造

高中地理地质构造

高中地理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质现象和地球内部的构造特征。

地质构造的形成与地球的运动密切相关,它揭示了地球演化的规律和地球表面特征的形成原因。

地质构造可以分为内因性地质构造和外因性地质构造两大类。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地理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分类、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一、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地质构造是指地球内外因素作用下,地壳和上地幔的构造特征,包括地壳的构造、地质体的形态、构造运动和构造形成的过程等。

地质构造控制着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水系等自然地理现象的形成和变化。

二、地质构造的分类1. 内因性地质构造内因性地质构造是指地壳内部的构造特征和动力学活动,包括地壳变形、地壳遗迹、构造运动等。

内因性地质构造主要是地震、火山活动、构造运动等造成的地质现象。

2. 外因性地质构造外因性地质构造是指由地表外力、气候效应、侵蚀和沉积等地质过程造成的构造特征,包括地貌、河流、湖泊、风化等。

外因性地质构造主要是由风、水、冰等外力造成的地质现象。

三、地质构造的特征地质构造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 地质构造是区域性的。

地球上的地质构造往往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一个区域内的相似地质特征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地质构造单元,如板块、地块等。

2. 地质构造是组合性的。

一个地质区域内常常存在多种类型的地质构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丰富的地质构造景观。

3. 地质构造是动力性的。

地质构造是地球内外力作用的结果,构造活动量大或小,构造运动迅速或缓慢,地形地貌的变化都与构造活动有关。

4. 地质构造具有时间性。

地质构造是地球演化的历史产物,构造形成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形成的结果也在不断演化和发展。

四、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1. 内因内因包括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构造运动和地球尺度的物质运动等。

内因构造是由地球自身的物质运动引起的,如地震、火山活动等。

2. 外因外因包括大气、水体、风、生物等地表的物质和作用力对地质构造的影响。

板块构造与沉积盆地——第7章 走滑盆地

板块构造与沉积盆地——第7章 走滑盆地

海豚效应和丝带效应
平直扭动 压扭 张扭
沉降中心有规律地迁移
1 各地层层序沉降中心;2 沉降中心迁移方向;3 地层厚度等值线;4 盆缘断裂 ⅠA 双一段;ⅠB 双二三段;ⅠC 奢一段;ⅠD 奢二段;ⅠE 永一段
地堑形成扩张期岔路河断陷沉降中心的迁移
(沉降中心位于主控断层一侧,而且沉降中心有规律地向一个方向迁移: 从西南向北东方向迁移)
断弯盆地
拉分盆地或 叠接带盆地
扭转盆地
MLQ1001测线
MLQ489测线
东南缘边界断层
(岔路河In241测线)
东南缘边界断层在岔路河断陷有清晰的 断面波,断层性质和位置容易确定
昌2
Inline 241剖面
Tb Tc Tf
Th?
Th Tg
万昌围斜三维地震Th`反射层剪 切 破 裂
伊通地堑重力异常分布图
(伊丹凸起这一名词最早来自重力资料解释,实际上,重力高的位置位于地堑 之外,称之为伊丹隆起较为合适,重力高可能是深部高密度物质的反映)
西北缘边界断层的线性特征
伊通地堑构造单元(现有方案)
(a)
(b)
走滑带两侧地质界线错开

构造地质学要点整理-知识归纳整理

构造地质学要点整理-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构造地质学要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岩石圈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

2.水平岩层:同一层面上个点的海拔高度都基本相同,具有这样产状的岩层称为水平岩层,也叫水平构造。

3.整合接触(Conformity):指上下两套地层间为延续沉积,其间无明显的沉积间断,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一致。

4.不整合接触(Unconformity):指上下两套地层之间具有明显的沉积间断,造成地层的缺失。

5.平行不整合(Parallel unconformity):也叫假整合(Disconformity),它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一致,但两者之间缺失一些时代的地层的接触关系。

6.角度不整合(Angular unconformity):是指上下两套地层之间不仅缺失部分地层,而且上下地层的产状也不相同。

7.超覆:当水侵阶段,新地层一次超越下面较老地层的覆盖范围,而直接覆盖在盆地周缘或隆起区的剥蚀面上。

8.底部超覆:指在层序底界面上的超覆,其中向着原始倾斜面向上的超覆叫上超;顺原始水平面或原始倾斜面向下的超覆叫下超。

9.顶部超覆:指在层序上界面处的超覆尖灭现象,原来倾斜的地层向着层序顶面忽然消失。

10.潜山(Buried hill):也称古潜山,是指被新地层覆盖埋藏的基岩古地貌隆起。

11.批覆构造:剥蚀面以上由于沉积差异和压实差异在较新地层中发育的正向褶皱构造。

12.断块潜山:风化面以下的基岩受后期断裂活动的作用,沿断裂上升而形成的潜山。

13.褶皱潜山:由较老的地层形成的褶皱构造被新地层埋藏的潜山。

14.褶皱(Folds):层状岩石在各种应力的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系列延续的波状弯曲现象称为褶皱。

15.背斜(Anticline):岩层向上弯曲,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的褶皱构造。

16.向斜(Syncline):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地层新、两侧地层老的褶皱构造。

(若底层的新老关系不清,则分别称背形(Antiform)和向形(Synform)。

地层与地质构造-2022年学习资料

地层与地质构造-2022年学习资料

1、沉积岩间接触关系-1整合接触-各地层时代连续,产状平行。(反映地壳稳定下沉)-整合接触的地质意义-反映 地区在此沉积时期内地壳升降与沉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没有发生显著的构造运动-5-新-4-3-2-老
2不整合接触关系-A、平行不整合-假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接触界线-与整合接触界线相似 平行不整合与整合的区别->平行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地层->平行不整合反映地壳上升,沉积地层露出水面, 受-剥蚀,是升降运动的表现-新-先下降沉积-反应地壳:再上升风化剥蚀(有缺失)--04-底砾岩-后下降沉积 1-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2、相对年代确定方法-地层层序法:-1正常层序法:对于正常沉积的岩层,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岩层倒转时 系相反。-2标准剖面法:将某地区的地层按新老关系-排列的剖面,叫该地区的标准剖面。用标准剖面-对比某工点的 层,从而确定该工点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3层面构造法:用层面构造指示岩层新老关
3.2相对年代确定方法-二、古生物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化石,确定地层的年代。-较准确的一种方法-标准化石:在 个环境稳定时期,分布广、生存时间短-的化石。-新地层:化石结构复杂-根据生物化石,确定所在地层新老关系的方 -老地层:化石结构简单-三叶虫(寒武纪)-横板班湖〔泥盆纪】
3.1、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表:根据地层形成顺序、岩性变化特征、-生物演化阶段、构造运动性质及古地理环境等 合因-素,把地质历史划分阶段。-1、国际通用:-地质年代单位-地层单位-宙-宇-代.-界-纪-系-世-统、-我国还使用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
第四纪-新生代-新近纪-古近纪-白垩纪-显生宙十一中生代-E-侏罗纪-三叠纪-二叠纪-石炭纪-晚古生代-地 历史-泥盆纪-志留纪-奥陶纪-早古生代-寒武纪-元古宙-隐生宙-太古宙

《构造地质学》课程笔记

《构造地质学》课程笔记

《构造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构造地质学的内涵和构造规模1. 构造地质学定义:构造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地球岩石圈的结构、构造、形成过程、演化历史以及控制这些过程的动力学机制。

它涉及从微观到宏观尺度的地质现象,包括地层、岩体、断裂、褶皱等。

2. 研究内容详述:(1)地质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组合特征:研究不同类型地质体的外部形态、空间排列、大小和相互之间的组合关系,如断层、褶皱、节理等。

(2)地质体的形成、演化和改造过程:探讨地质体从形成到改造的整个地质历史过程,包括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3)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地球动力学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地质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板块构造、地壳运动等地球动力学过程中的角色。

3. 构造规模划分详述:(1)大型构造:涉及整个板块或大陆规模的构造,如板块边界、地槽-地台、造山带等。

(2)中型构造:介于大型和小型构造之间,如区域性的褶皱带、断裂带、火山带等。

(3)小型构造:在更小的尺度上,如单个褶皱、断层、节理、面理等。

二、地质构造的类型和关系1. 地质构造类型详述:(1)原生构造:在岩石形成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构造,如层理、波痕、泥裂等沉积构造。

(2)次生构造:岩石形成后,在后期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构造,如褶皱、断层、节理等。

(3)复合构造: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相互叠加、改造形成的复杂构造,如叠加褶皱、复合断层等。

2. 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详述:(1)成因关系:不同构造之间的成因联系,如断层活动可能导致褶皱的形成。

(2)时间关系:不同构造形成的时间顺序,如先形成断层,后形成褶皱。

(3)空间关系:不同构造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如断层与褶皱的相互切割关系。

三、构造分析的基本方法1. 地质观察详述:(1)观察地质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组合特征:通过野外实地观察,记录地质体的各种特征。

(2)使用地质罗盘、GPS等工具进行精确测量:测量地质体的产状、方位等参数。

地质构造类型及其特征

地质构造类型及其特征

地质构造类型及其特征
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和地壳内部因地质力学作用而形成的各
种构造形态。

根据形成机制和特征,地质构造可以分为许多类型,
主要包括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火山构造和地形构造。

褶皱构造是由地壳中的水平应力造成的地层褶曲形变所形成的,其特征是地层的波状弯曲,包括背斜和洼陷等形态。

褶皱构造常常
形成山脉、丘陵等地形,同时也会影响地下资源的分布和运移。

断裂构造是由地壳中的垂直应力造成的地层破裂和错动所形成的,其特征是地层的位移和错动,包括正断裂、逆断裂和走滑断裂
等形态。

断裂构造常常形成断崖、断坡等地形,同时也是地震活动
的主要发生地。

火山构造是由地壳中的岩浆活动所形成的,其特征是火山口、
熔岩台地、火山锥等形态。

火山构造常常形成火山、火山岛等地形,同时也是地球表面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形构造是由地表水力、风力、重力等因素作用所形成的地表
形态,其特征是河谷、峡谷、冰川、风蚀地貌等形态。

地形构造是
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地表形态的多样性和地球表面动力学的活跃性。

总的来说,地质构造类型及其特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地球表面和地壳内部丰富多彩的地质景观。

对地质构造类型及其特征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形成过程。

地质结构

地质结构
微小的错移,可以借助这种错确定岩石被剪切的方向 。 ④一般剪切理发育较密集,相邻两节理之间的距离较小,常具有
等距性分布特点;有时则密集成带。 ⑤在由压应力诱导产生的剪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剪节理,常发育成
两组构造X型剪节理。 ⑥共轭X型剪节理常呈羽列现象 。
2. 节理的产状分类
根据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分为四种: 1)走向节理:节理走向大致与岩层走向平行。 2)倾向节理:节理走向大致与岩层走向垂直,与岩层 倾向大致平行。 3)斜向节理:节理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 4)顺层节理:节理面与岩层面大致平行。
4. 水平岩层露头的水平宽度是随岩层的厚度和地面坡度 的变化而变化的。
水平岩层
(二)直立岩层
岩层面与 水平面垂直,在地质 图上,其露头宽度与 真厚度相等,岩层界 线为一直线,其延伸 方向不受地形影响, 与地形等高线斜交。
(三)倾斜岩层 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岩层改变了原始的水平状态并
发生倾斜,称为倾斜岩层。
①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界线与地形
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一致:即在沟谷处,岩层界线的“V”字
形尖端指向沟谷上游方向;而在穿过山脊时,“V”字形尖
端则指向山脊的下坡。
“相反相同”
②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 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 于地面坡角时,岩层界 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 的方向弯曲:
在河谷处,岩层界 线的“V”字形尖端指向 河谷下游;
(二)岩层产状 岩层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用于描
述岩层的空间展布特征。
二、产状要素
一般岩层的产状用走向、倾向、倾角表 示。走向、倾向、倾角称为岩层产状的三要素。
1 走向:指岩层面 与水平面的交线
走向是直线,有 两个方向,方向用 方位角表示。如走 向的一个方位角是 30°,可称岩层的 走向是30°,也可 称岩层的走向为 210°。

高中地理地质构造

高中地理地质构造

地理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而地质构造作为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地质构造主要探讨地球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我们认识和利用地球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地理构造作为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的内外部结构、形态、运动规律等方面的问题。

地质构造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演化的结果,它通过地壳的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和地震活动等,使得地壳不断发生改变。

地球构造主要分为内部构造和外部构造。

内部构造指的是地球内部的地幔、外核和内核的构造,这些区域形成了地球的内部结构。

外部构造主要包括地壳、地形和地貌等。

地壳又可以分为地壳岩浆活动区和地壳构造带。

地壳岩浆活动区主要是指在板块相互碰撞和与地幔交互的地球表面岩浆活动的区域,而地壳构造带是指地壳中存在的断裂、褶皱和隆升沉降等地质构造形态。

地壳岩浆活动区造成了地质带的形成,而地质带又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地壳的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造成的地质带不仅是地球上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居住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晚中生代到新生代的构造运动造成了中国东部沿海平原的形成,这样的地理构造带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而在中国的西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兴起与黄土高原的地质构造关系密切,生长于黄土层中的作物给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提供了重要支持。

除了构成宜居地带、农业适宜区的地理构造,地质构造还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例如,斯拉夫斯夫区的煤炭储量丰富,这是由于该区域产生了大量暴露于地表的生物化石造成的。

地理构造对于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地质构造对于矿产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质构造对人类的影响不仅限于自然环境的利用和生产活动,还包括自然灾害的产生。

例如,地震是地壳内部构造变动及其运动规律的结果,而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震灾害对于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可以对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进行预测和防范,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古生物地层学 第7章 地层学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古生物地层学 第7章 地层学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3. 年代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单位 (1)年代地层单位——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 年代地层单位——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 的岩石体。从大→小划分为六级: 的岩石体。从大→小划分为六级: 时间带。 宇、界、系、统、阶、时间带。 地质年代单位——地质时期中的时间划分单位 地质时期中的时间划分单位。 (2)地质年代单位——地质时期中的时间划分单位。从 小划分为六级: 大→小划分为六级: 宙、代、纪、世、期、时
一、地层(Stratum) 地层(Stratum)
地层是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 地层是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能以明显 界面或经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性界面与相邻的岩层和岩 石体相区分。 石体相区分。
二、地层学(Stratigraphy) 地层学(Stratigraphy)
狭义地层学 研究成层岩石的顺序和时代的科学,也 研究成层岩石的顺序和时代的科学, 称之为生物地层学。 称之为生物地层学。 广义地层学 不仅研究岩层的相互关系和年代关系, 不仅研究岩层的相互关系和年代关系, 还要研究岩层所包含的物质特性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和成因 环境等方面的内容,恢复地壳形成历史,指导矿产普查、 环境等方面的内容,恢复地壳形成历史,指导矿产普查、 勘探。它是地球科学中最基本的学科。 勘探。它是地球科学中最基本的学科。
第二篇 地层学与地质发展史
第七章 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地层学基本原理
地层就像一部万卷巨著, 地层就像一部万卷巨著,记录和保存了从地球 形成以来地球发展和演化的历史。 形成以来地球发展和演化的历史。地层学是一门全 球性学科,也是地质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球性学科,也是地质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地质发展史是研究地球历史的科学。 地质发展史是研究地球历史的科学。地质发展 史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物演化史、 史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物演化史、沉积演变史和 地壳构造发展史。 地壳构造发展史。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3. 记录:格式:倾向∠倾角。例如: 200∠25。
4.注意事项:
• A测方向时读圆刻度盘,盘面要保持水 平(圆水准居中)。走向是用长边贴岩 层面;倾向是 用短边贴岩层面。
• B测角度时读半圆刻度盘,盘面垂直岩 层面(管水准居中)。要注意测真倾角 (最大角)。
• C走向为倾向加/减90。所以野外只需测 倾向与倾角。
水平构造
沉积岩层形成时的 原始产出状态(即产 状)大多数是水平或 近于水平。如果经受 地壳运动(垂直抬升) 的影响,改变了原始 形成时的位置,但仍 保持水平产状的一套 水平岩层组成的构造, 称为水平构造 。
倾斜构造
岩层受构造运动的影 响,不仅改变了岩层形 成时的位置,而且改变 了语原有的水平状态, 使岩层面与水平面具有 一定的交角,于是便形 成了倾斜岩层。倾斜岩 层常常是组成其它构造 (如朔皱构造和断裂构 造等)的一部分。
(二)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岩浆岩的相对地质年代,是通过它 与沉积岩的接触关系以及它本身的 穿插构造来确定的。
侵入接触:岩浆侵入体的形成年代,晚于 发生变质的沉积岩层的地质年代。
沉积接触:岩浆岩形成后,经长期风化剥蚀,后 来在侵蚀面上又有新的沉积,岩浆岩的形成 年代早于沉积岩的地质年代。
穿插关系:一般是年轻的侵人岩脉穿过较 老的侵人岩。(比最新的新,比不整合覆盖在 它上面的最老的老)
②方位角表示法 常用倾向和倾角表示。 如310°∠35°,310°是倾向方位角,35°是倾 角,走向可根据倾向加减90°后得到。
岩层产状的符号表示法 水平
岩层直立
35° 75°
岩层产状的野外测定
在野外通常使用地质罗盘来测量岩层产状的三 要素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即南北边)紧贴 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 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地质构造教案

地质构造教案

地质构造教案引言:地质构造是研究地壳的变形与运动的科学。

了解地质构造对于理解地球内部的演化、地震活动、构造地貌以及资源勘探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介绍地质构造的概念、分类、形成机制以及实际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观察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地质构造知识。

一、地质构造的概念与分类1.1 地质构造的概念地质构造是指地球内部和地壳表面的各种形态、构造和运动现象,包括地球内部的构造与运动以及地壳上的地质现象。

1.2 地质构造的分类地质构造可以分为内因构造和外因构造。

内因构造主要包括地球内部的构造与运动,例如地震活动、火山喷发等;外因构造主要包括地壳的抬升、沉降、褶皱、断裂等现象。

二、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2.1 内因构造的形成机制内因构造的主要形成机制包括地壳板块运动、岩浆活动、地震运动等。

地壳板块运动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内部构造现象,它由于板块间的相互碰撞和相对运动,导致了地震、火山喷发和山脉的形成。

2.2 外因构造的形成机制外因构造的形成机制主要是由于外部力量的作用,例如地质作用、气候作用、河流侵蚀等。

这些外部力量会导致地壳的抬升、沉降、褶皱和断裂等现象。

三、地质构造的实际应用3.1 石油勘探与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对于石油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可以确定石油聚集的主要区域和分布规律,为石油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

3.2 地震监测与地质构造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可以预测地震活动的可能地点和发生概率,帮助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3 岩石和矿产资源勘探与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对于岩石和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可以确定矿床的主要区域和分布规律,为矿产资源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四、案例分析与实地观察4.1 案例分析:巴拉那河盆地的地质构造巴拉那河盆地是南美洲的一个重要沉积盆地,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多样。

通过对巴拉那河盆地地质构造的研究,可以了解沉积构造的形成机制以及岩石和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地形地质图上倾斜岩层的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V” 字形关系
第一节 岩层产状与不整合构造
第一节 岩层产状与不整合构造
第一节 岩层产状与不整合构造
一.岩层产状:产状要素、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 二.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三.产状求解:地形地质图求产状、三点法求产状
第一节 岩层产状与不整合构造
SW235∠56
SW260∠9
NE35∠26
SW210∠22 NE38∠20
第一节 岩层产状与不整合构造
2.水平岩层
• 同一层面上的海拔 高度处处相等的岩 层称为水平沿层
• 岩层倾角为零的岩 层称为水平沿层
第一节 岩层产状与不整合构造
2.水平岩层
• 在地形地质图中,水平岩层的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 • 露头宽度与地形坡度相关,坡度越小、同样厚度的岩层出露宽度
第七章 地质构造
第一节 岩层产状与不整合构造 第二节 褶皱构造 第三节 断裂构造
第七章 地质构造
第一节 岩层产状与不整合构造 第二节 褶皱构造 第三节 断裂构造
第一节 岩层产状与不整合构造
一.岩层产状:产状要素、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 二.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三.产状求解:地形地质图求产状、三点法求产状
第一节 岩层产状与不整合构造
1.产状要素
倾斜(dip) : 倾 向和倾角
▪ 倾向(direction of dip)表示面状结构面的倾斜方向。 ➢ 在倾斜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的线称倾斜线; ➢ 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为倾向 ➢ 倾向用方位角表示,其数值与走向相差90°
▪ 倾角(angle of dip):倾斜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 之间的夹角。即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最大二面角。
1.整合接触
❖ 沉积盆地持续下降或上升 与沉积物的堆积速度处于 相对平衡状态,沉积物则 一层一层地连续堆积而无 间断。
❖ 为地壳运动处在相对稳定 时期的产物;代表了盆地 处在正常沉积环境。
第一节 岩层产状与不整合构造
2.平行不整合接触
缺失记录
❖ 不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地层缺失),即 这两套地层为不整合接触,是地壳运动(构造运动)的产物。
产状可以用走向、倾向和倾角来 表示,一个面在空间上的“走向 、倾向和倾角”称为产状三要素
产状要素可用罗盘(compass) 测得,并用特定的方式记录下来
走向、倾向一般用地理方位角(0360°)表示,倾角用倾斜角度表示 (0°—90°)
第一节 岩层产状与不整合构造
1.产状要素
地理方位角
垂向角度
❖ 地质图就是一张被植被、土壤所覆盖的地下“X-射线”图,有了 它,地质学家们可对该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环 境等作进一步的研究。因此,地质图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图件之 一。
向线
• 地质图应该包含图名、图例、比例尺等图素,内容包含岩层分 布和产状等,反映地质结构特征
第一节 岩层产状与不整合构造
• “直线”的产状要素
• 倾伏向(trend):也称为指向,倾斜直线投影在水平面上向下一 端的方向称为倾伏向
• 倾伏角(plunge angle):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称为该直线的倾伏角
• 侧伏角(pitch):在某倾斜面上的倾斜直线与该倾斜面走向线之 间的夹角
❖ 均匀下降接受沉积后整体上升、剥蚀、再均匀下降接受沉积,两套沉 积地层之间形成平行不整合接触
第一节 岩层产状与不整合构造
一.岩层产状:产状要素、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 二.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三.产状求解:地形地质图求产状、三点法求产状
第一节 岩层产状与不整合构造
一、岩层产状
1.产状要素
空间中任一面状结构(构造面)的空 间位置、产出状态称产状( attitude of stratum)
90°
45°

记录格式
240 °28° 28°
第一节 岩层产状与不整合构造
1.产状要素
“结构面”的产状要 素
• 走向(strike):任一面状构造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 • 构造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走向线; • 走向线两端延伸的方向称走向 • 走向有两个值,其数值相差180° • 走向用走向线的地理方位角来表示(0°—360°)
第一节 岩层产状与不整合构造
地质图
❖ 按一定的规范,将野外所 见到的地质露头 (outcrop)的实际情 况,参考航片、卫星图片 的资料,按一定的比例 尺、方向、图例,如实地 用一定的线条、颜色、符 号、花纹等描述和记录在 地形图上,这就是地质图 (geologic map)。
北京昌平地区地质图(部分)1:50 000
越大 • 在岩层未倒转的情况下,较新的岩层位于较高的位置
第一节 岩层产状与不整合构造
第一节 岩层产状与不整合构造
3.倾斜岩层
• 沉积岩层的原始 产状基本是水平 的,受构造作用 可以改变其原始 产状,形成倾斜 岩层
• 研究区内的倾斜 岩层产状一致时 称为单斜岩层 (monocline)
第一节 岩层产状与不整合构造
第一节 岩层产状与不整合构造
1.产状要素
• 真倾角与视倾角
• 真倾角α:以走向线为法线的垂直面上测量的倾斜面的角度 • 视倾角β:不与走向线垂直的任意面上测量的倾斜面的角度 • tanβ=tanα×cosω • ω为视倾斜线与真倾斜线之间的夹角
第一节 岩层产状与不整合构造
SW190°∠ 28°
S
第一节 岩层产状与不整合构造
构造等高线图
• 将同一地层面不同点 的高度用等高线表现 在平面图上,这种图 件称为构造等高线图
• 构造等高线图中的等 高线就是岩层面的走 向,倾向垂直与走向, 有高向低倾斜,倾角 则与等高线密度有关
第一节 岩层产状与不整合构造
构造剖面图
在垂直构造线走向方向的垂直剖面上表示 地层之间的关系及构造变形形态的图件, 称为构造剖面图
二、地层接触关系
地层(stratum):具有地质年代意义岩层称地层。 ❖ 地层接触关系是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关 系。 ❖ 最基本的地层接触关系有: ➢ 整合接触(conformity) ➢ 不整合接触 (unconformity) • 平行不整合接触 • 角度不整合接触
第一节 岩层产状与不整合构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