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结合《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提出了对《国际经济学》课程进行改革的看法及做法,努力寻求为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经济类人才的途径。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独立学院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11.149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高等学校与社会力量合作成立的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是利用市场机制实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与社会资金整合的有效形式。独立学院推进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正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共有独立学院309所,教职工人数达18.1万人,专任教师人数13.3万人,在校生总数为26.8万人,毕业生总数则达到约54.3万人。

1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大学招考时分数线一般都在专科线以上,“二本”线以下。在学习上,他们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思想开放,充满活力,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很容易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他们的学科基础比较薄弱,对知识的学习往往避重就轻,投机取巧,作业的完成严重依

赖于互联网和搜索引擎。因此,如何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结合独立学院自身办学的特殊性进行课程改革是当前摆在很多教研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以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为例,经济系是该学院的第二大系,该系的基本定位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面向广东,为广东经济建设服务,为中小企业服务。

以经济系的《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为例,该课程是经济学体系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拓展与延伸,它主要的研究方向如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对学生经济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独立学院的许多学生来说,他们意识不到这些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特别是《国际经济学》课程几乎大部分理论都要借助数学模型推演,从而得出逻辑严谨的结论,一般情况下客观上要求学生一定要有较好的西方经济学和数学基础,才能对《国际经济学》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而实际上,独立学院的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很不适应,尽管许多老师一再强调该课程的重要性,并在教学改革中尽可能地淡化理论推导,把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数学实证教学内容去掉,要么不断引导学生重复回忆所学的经济学与数学知识,或者干脆给出结论,但学生还是难以理解,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近年来,许多独立学院的在校教师虽然在学科带头人的组织下集中力量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编写了不少经济学教材,但是这类教材的局限性还是非常明显。这些教材大大减少了数学推理,删减了大量的图表、公式、模型等,有些甚至成为某些教材的缩减版,结果反而错漏百出,效果还不如普通高等学校普遍使用的教材。

另外,教师实践能力不足,一些专任教师多为工作不久的应届硕士研究生,他们虽然有较好的学术理论功底,但是没有在外贸公司工作和企业锻炼的经历,对实际工作缺乏直观认识,一些老师上课时受教材影响比较大,非得严格按照教材内容教学不可,而课堂上讲解理论不能联系实际,满堂灌输理论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2 《国际经济学》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要改变这种状况,当然应该积极寻求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教学应尽可能地发挥经济学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主学习能力。

2.1 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与改善

案例教学摒弃了纯理论,从而使教学变得轻松活泼,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消化吸收。此外,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的导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力地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际性都很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灌输只能使学生对课本上的理论一知半解,最

终导致学生只会理论而不会把理论运用来分析实际的问题。通过案例,实际上是教师以自身的理解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为鲜活的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

但在实际情况中,同时也存在一些教师上课时所举的例子与现实相去甚远,学生没有兴趣的现象。在案例讨论课中,老师往往抛出一个概念和原理让学生去思考,而不是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鲜活经济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认识某一个现象,不是让学生去分析并归纳,得出一个接近原理的共性,最后引出要介绍的原理和知识,而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课堂变得沉闷、枯燥和乏味。因此,改善案例教学法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多端,教师可以实事为基础,吸取大量的最新的素材,增强教学内容的动态性,做到内容方面与时俱进,不必拘泥于书上已有的案例。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当随时收集经济生活中的案例或新闻摘要,将之运用到课堂上,案例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有关视频,既是课堂有效的润滑剂,也是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收集观点深入思考的一个有益补充。在课堂上适时穿插一些社会热点新闻或专家评点视频,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发思想碰撞,让学生利用理论或自身经验等知识去分析和解读这些经济现象,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对于案例视频的收集,教师可以去专门的视频网站下载,也可以自己通过相关电视节目挖掘并进行视频剪切和资源整合。

案例的来源以及涉及的范围多种多样,范围非常广,比如教师在《国际经济学》课堂上讲到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收入分配的概念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讨论美国的劳工运动以及各国物价水平的差异现象。在讲到国际要素流动的章节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美国长期贸易逆差的来源和背后深层次原因;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否过时等现象。案例的讨论既可以为辩论的形式,也可以为学生演讲陈述观点。实践表明,通过案例穿插和综合案例讨论,的确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

2.2 积累教学资源,改善传统教学方法

《国际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如财政、金融、投资、贸易等学科,要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首先要求授课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并且积累经验,不断摸索创新。另外,系部还需建立起课程教学团队,由高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团队负责人,组织老师进行集体学习,共同探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资源积累和共享,实现团队共同成长。当教师积累的资源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着手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教师在课后一般条件下可以加强与学生的网络联系,定期访问课程公共邮箱和网络平台,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代表性问题还应该在课堂讲解。

其次,要从思想上重视并保持教学队伍的稳定性,加强学科内任课教师的定期交流,形成互帮共进的工作氛围,使得教学思想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