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引导学生有效参与
提高学生课堂有效参与度
提高学生课堂有效参与度学生的有效参与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和帮助他们。
在现实中,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这对于教师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有效参与度呢?接下来我们将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实用的方法。
一、教师方面1.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可以通过音乐、图片等多媒体手段来打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 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例如课堂游戏、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更愿意参与,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相互沟通,鼓励表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可以通过举手、讨论等方式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同时也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是受到尊重的。
4. 灵活运用奖励机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例如可以给予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一些小奖励,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是被认可和鼓励的。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5. 耐心倾听,善于引导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耐心倾听学生的观点和想法,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决定,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引导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二、学生方面1. 积极主动参与学生在课堂上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课堂活动中来,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要敢于发言,敢于提问,不要因为害羞或者其他原因而退缩。
2. 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学生在课堂外要多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这样可以在课堂上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注重团队合作学生要注重团队合作,在小组讨论、课堂活动中要积极地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相互帮助,这样可以增进友谊,也可以提高整体的参与度。
深入教学计划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深入教学计划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的重要途径,而深入教学计划则是一种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方式。
通过深入教学计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深入教学计划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深入教学计划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趣味性和实践性强的任务,教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愿意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例如,在教授英语单词时,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通过竞赛的方式记忆单词,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授历史知识时,可以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其次,深入教学计划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而深入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在课堂上进行积极互动和思考。
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例如,在教授文学作品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剧本创作,让他们通过扮演角色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并进行深入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此外,深入教学计划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参与学习。
传统的评价方式通常以考试成绩为主,而深入教学计划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例如项目制评价、学术展示、自我评价等,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这样,学生会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被认可,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最后,深入教学计划还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指导。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个体差异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同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肯定和鼓励,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只有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指导,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幼儿园教师如何引导儿童积极参与活动
幼儿园教师如何引导儿童积极参与活动幼儿园教师是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引导者,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并获得正面的学习体验,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幼儿园教师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1. 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是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第一步。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歌唱、用手做动作、制造神秘的氛围等方法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孩子们的兴趣点,设计和安排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孩子们愿意参与。
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机器人制作活动,告诉孩子们用简单的材料制作机器人。
然后,让孩子们逐步了解机器人的原理,并让他们尝试使用不同的电子零件制作简单的机器人,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2. 提供丰富、有趣的资源提供丰富、有趣的资源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
幼儿园教师可以为孩子们准备一系列各种各样的材料和工具,例如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纸、贴纸、廉价工具、易拉罐、橡皮带、网球、扫把、毛刷、布料等等。
这些材料可以利用得到,帮助孩子们独立地完成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过程中涵盖各种不同的语言、认知、动感、社交和情感等发展领域。
3. 采用儿童中心教学方法采用儿童中心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因为这种方法更关注孩子们的个人意愿和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孩子们分享想法、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等方式,来让孩子们参与活动。
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兴趣点上发挥更大的潜力,让他们学习自我探索的方法和社交技能,促进他们的认知、情感、动感和语言的发展。
4. 营造愉悦的氛围营造愉悦的氛围是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幼儿园教师应该保持积极、乐观和温暖的态度,鼓励孩子们尝试新的活动,创造愉悦和舒适的氛围。
例如,在讲故事的时候,教师应该展现出自己的兴趣和激情,让孩子们感受到美好的氛围,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反应和意愿,适度调整故事的情节,以便让孩子们更好地参与和参与。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方法在教学中,课堂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它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往往缺乏积极的参与态度。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1. 创设宽松的氛围创设宽松、开放的氛围是课堂讨论的前提条件。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营造这种氛围。
首先,教师应该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小组中更加自由地交流和表达。
最后,教师应该保证自己的言行举止体现出开放、包容、友善的精神。
2. 设定明确的目标在进行课堂讨论之前,教师应该设定明确的目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讨论。
目标可以是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或主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或者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讨论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参与其中。
3. 提供充足的准备时间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应该提供充足的准备时间。
这可以通过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或阅读材料来实现。
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可以思考问题、收集资料,并准备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准备充分的学生更有信心和动力参与讨论,并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观点。
4. 使用激发思考的问题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该设计具有激发思考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具有争议性的,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的发言和交流。
5.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
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互相提问、回答问题、提供互补的观点等方式实现。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问、回答问题,或者使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
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增加讨论的多样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6.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
提高学生课堂有效参与度
提高学生课堂有效参与度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因此提高学生的课堂有效参与度是每个教师都要重视和努力的方向。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散思维,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是每个老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互动、积极引导学生等方面来探讨提高学生课堂有效参与度的方法和途径。
一、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参与度的重要途径。
学生对一个课题或者学科感兴趣,就会愿意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和参与讨论。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生动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如教学游戏、实验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可以进行一些小实验,通过实践操作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与学生建立亲和关系:亲和力强的老师能够更好地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学习和生活,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增添学生的学习动力。
3.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多样化的,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乐趣和动力。
二、提高课堂互动提高课堂互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而课堂互动的主要途径包括:1.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多次展示学生的优秀表现,逐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2.设置互动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答竞赛等,让学生能够在互动中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同时也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
3.鼓励学生展示成果:在学生做出一定的成绩和进步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案例分享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案例分享学校民主管理是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教师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本文将分享几个案例,探讨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经验。
案例一:班级民主管理在班级中,教师可以组建学生干部团队,创建各类班务小组,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例如,在班级学习计划的制定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商讨,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让他们参与决策过程。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定期班会,就班级管理、活动策划等议题进行讨论和决策,让学生在班级中享有话语权和决策权。
案例二:学生会与社团管理学生会和社团是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在其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例如,当学生会或社团进行活动策划时,教师可以担任指导老师,提供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指导意见。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让他们参与决策和分工,并对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给予肯定和鼓励。
案例三:学校管理咨询委员会学校管理咨询委员会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的平台,教师可以担任咨询委员会的指导老师。
教师应当在委员会工作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例如,可以通过定期举行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或组织民主评议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对他们的积极参与给予认可和鼓励。
案例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创建文化团队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例如,在学校举行文艺演出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参与节目的策划和表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
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读书分享会、名人讲座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和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上述案例的分享,我们了解到,教师可以在班级、学生会和社团、学校管理咨询委员会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引导学生的参与。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注重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在决策和管理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有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技巧
有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技巧引言在教育领域中,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交流和互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然而,并非所有学生都愿意或能够积极参与讨论。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技巧,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技巧一: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基础。
以下是几种建立良好氛围的方法:1.鼓励尊重和接受不同观点:教师应该倡导学生相互尊重、包容不同观点的态度,并给予积极鼓励和赞赏。
2.创设安全舒适的环境:为了让学生感到安全,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开放、包容、非评判性的环境,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用担心被批评或嘲笑。
3.鼓励互动和合作: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活动等方式,营造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支持的氛围,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技巧二:提问技巧提问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提问技巧:1.开放性问题:使用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并主动回答,如“你对这个观点有什么看法?”或“你认为该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等。
2.挑战性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索和思考,并鼓励他们给出独立见解。
这样能够使课堂更富有活力与激情。
3.顺序提问:将一个问题分成几个步骤依次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回答。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渐渐增强他们的参与度。
技巧三:融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学资源:1.多媒体资料:使用图像、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为他们提供更具体和生动的学习材料。
2.案例分析:通过引入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可以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展开讨论。
这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活动:分组讨论和合作项目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精神,也会增加他们对话题深度探讨的热情。
教师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的工作经验总结
教师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的工作经验总结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提升综合素养,还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促进社交交流。
然而,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感不同,在进行课外活动时,一些学生可能存在被动和消极的态度。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下面是我的一些经验总结。
一、明确目标和需求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标和需求。
我们需要考虑活动对学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活动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是否匹配。
只有在学生感到活动对他们有帮助和意义时,他们才会更积极地参与其中。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才能设立适当的课外活动。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的重要一环。
在宣传和介绍课外活动时,我们应该突出活动的亮点和吸引人之处,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小型的参与活动来引导学生的兴趣。
比如,组织体验课程或者展示活动,让学生能够更直接地参与其中,体验活动的快乐和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参与的动力。
三、创设合适的参与环境创设合适的参与环境对学生的参与度起到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课外活动时,我们应该注重活动的场地和设施,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活动。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
可以通过组建学生团队或者协会,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在这种合适的环境下,学生将更愿意参与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四、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指导在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指导。
我们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或者工作坊,提供相关技能和知识的学习。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遇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在提供引导和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确保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真正获得成长和进步。
有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讨论技巧分享
有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讨论技巧分享引言在教学中,课堂讨论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然而,有时学生可能缺乏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本文将分享一些有效的讨论技巧,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1. 营造尊重和包容的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应当营造一种尊重和包容的氛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并尊重他人的观点。
教师可以以身作则,谦虚地接纳学生的观点,鼓励他们相互尊重、包容不同的观点。
2. 提供支持和激励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激励,让他们有信心参与讨论。
教师可以通过赞扬学生的积极表现、提供鼓励性的反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合理组织讨论过程1.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课堂讨论之前,教师应当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向学生明确传达。
这样一来,学生将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有的放矢地参与讨论。
2. 提出启发性问题教师在讨论中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这些问题可以是开放性问题、观点争议性问题或具体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发表个人观点。
3. 组织讨论结构和规则教师可以为讨论设置一定的结构和规则,例如轮流发言、提问补充等。
这样一来,学生参与讨论时更加有序,减少了争抢话语权的现象,也增强了大家的参与意识。
三、激发学生参与的具体技巧1. 利用多种参与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参与方式,例如个体思考、小组合作、即时投票等,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并提高参与度。
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同一个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且减少学生对全班讨论的压力。
在小组讨论后,再进行整体分享,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倾听和引导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并且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鼓励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表达观点,激发他们的思维潜力。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课堂讨论与互动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方式。
有效的课堂讨论和互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本文将就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进行探讨。
一、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是课堂讨论与互动的重要前提。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开始时和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和意愿,并详细介绍讨论的主题和目标。
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例如安排小组讨论或合作项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另外,教师还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惑,不批评或打压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问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实际问题或情境,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开放式问题,允许学生发散思维和表达个人观点。
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当多鼓励、少批评,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和回答。
三、多样化的讨论形式多样化的讨论形式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的有效途径。
除了传统的全班讨论外,教师可以引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效果。
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案例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讨论形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四、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来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投影仪播放多媒体资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还可以使用在线讨论平台,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讨论和交流;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实时投票和回答问题,增加互动的趣味性和活跃度。
通过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
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共同学习、共同探索,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积极互动,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教师可以使用的方式来有效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设立合作学习任务在开始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要设立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清楚知道他们需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
任务应该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指导,以便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合作。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一个实验,或是合作解决一个问题。
这样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二、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可以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小组,确保小组成员的构成均衡,并能够互相协作。
一般而言,小组成员的能力水平应该相当,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合作的作用。
教师还可以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尽可能地使小组内的成员相互吸引,增进合作氛围。
三、提供必要的指导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可以在开始阶段明确学习任务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讨论合作的方式和方法,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
在学生实际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问题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四、培养合作学习的技能和意识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合作学习的技能和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合作。
首先,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合作技巧,如倾听他人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分工合作等。
其次,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让他们明白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与他人协作、共同努力。
五、促进学生的积极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促进学生的积极互动。
例如,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小组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主动探索和参与学习的过程。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需要创设一个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应当注重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与尊重。
其次,教师要构建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意识。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案例分析、问题导入等启发性教学法,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实验和模拟演练等互动性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辩论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和合作意识。
三、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因素。
教师可通过积极正面的反馈机制,及时表扬学生的优秀表现,鼓励他们进一步努力。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努力的价值和进步的成果。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个别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中,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需要通过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逐渐摆脱依赖,主动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类学习工具、资源和社交媒体,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结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现教育教学的双赢。
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引导学生
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独立学习。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引导学生的方法和策略。
一、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舒适和自信。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保持亲和力,关心和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积极的关系。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个别交谈、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等方式,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2. 创造开放的讨论氛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问、发表意见,并对学生的思考和观点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引导他们进行合理讨论和互相倾听。
3.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实例引入等方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二、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他们在课堂上将学到什么,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设定学习目标:1. 明确目标和要求:教师要向学生明确表达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清楚知道他们需要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
2. 分解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将学习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逐步完成,促使他们对学习目标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3. 设计评估方式: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评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评估可以包括小组合作、个人演示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三、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为了有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思考,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策略:1. 启发性问题: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完成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团队合作能力。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有效参与主题班会
随着教育的发展,主题班会在学校中被广泛认可并深入推行。
主题班会旨在引导学生在校内和社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质。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有效参与主题班会是学校、教师、家长都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给出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正确引导学生的意识要引导全体学生认识到主题班会的重要性,认识到参加班会是自己学习、成长的重要途径。
同时,学生也需要意识到,参加主题班会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一个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他就比较愿意参加班会,而不会抱着厌烦、浪费时间等消极心态来面对主题班会。
二、制定适合学生的班会内容要制定适合学生的主题班会内容。
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等诸多方面因素,开展有益的班会活动。
例如,可以开展一些有趣、创新的活动,比如各种小游戏、辩论、摄影、文艺演出等多样的活动。
这样主题班会就会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吸引学生参加班会。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班会氛围在主题班会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班会氛围。
要求班长和团支书在班会上当好主持人,委员会成员要尽自己的能力为班会做出贡献。
教师在班会上要严谨且轻松愉快,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幽默、风趣、激励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参与到班会中来。
四、充分发挥班委的作用班会是在班委的带领下进行的。
在这个过程中,班委要尽一份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班委在策划班会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想法和建议。
班委要起到带领学生参与和表现的作用,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班委要发挥自己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班会中尽情表现自己。
五、提高家长的参与度提高家长的参与度也是组织好班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以安排家长与学生们一起参与班会的策划,或者邀请家长到班会上来发言,分享自己的经验、建议和感受。
家长的参与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了解。
主题班会是学生学习、交流、发展的重要平台。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1.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明确说明当天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他们将要学习和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学生明确了目标后,会更有动力去参与学习。
2.创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例如问题解决、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样的任务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尝试解决问题。
3.利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引发学生对学习主题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4.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适合的学习资源,如教材、参考书籍、互联网资料等,鼓励学生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5.鼓励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和合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或交流,可以获得新的思考和观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6.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实验、观察或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7.推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外主动学习,如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相关视频等。
教师可以设立适当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堂外进行独立学习,并在课堂内进行分享和讨论。
8.重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可以设置一些反馈和评价环节,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
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和积极性。
以上是一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课堂互动增强学生参与度的方法
课堂互动增强学生参与度的方法在现代教育中,提高学生参与度是教师们经常面临的挑战之一。
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互动式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可以增强学生参与度的课堂互动方法,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1. 问答互动法问答是一种常见的互动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问题,通过口头提问或者写在黑板上等方式启动全体学生的思考。
可以采用抢答、小组竞赛等形式,增加学生参与的乐趣和紧张感。
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追问,深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课堂讨论法课堂讨论是一种鼓励学生表达意见、分享观点的互动方式。
教师可以提供一个话题或者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并展开讨论。
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起到引导和协调的作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 小组活动法小组活动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有效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者解决一个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当指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视频展示法在课堂中展示相关的视频内容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可以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围绕视频展开讨论。
通过观看和讨论视频,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5. 游戏与竞赛法引入游戏和竞赛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或者竞赛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或者个人进行比拼。
通过游戏和竞赛,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并通过竞争提高学习动力和效果。
总之,通过以上几种课堂互动的方法,教师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然而,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可能适用不同的互动方式,教师在选择和应用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心任务。
作者认为课堂教学只要抓住情感、思维、方法、手段四个关键因素,就能有效地协助和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一、优化情感气氛、创设和谐心理1、激发动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首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培育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既然每个人都有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和需求,所以我尽力在授课、作业、辅导、测试的等教学环节中设置不同的标准,因材施教,协助每个同学在各个阶段都取得成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有价值、有追求、有实力、有地位,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充满信心地迎接新的挑战。
2、密切情感情感是教育的光滑剂。
只有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情绪背景带入课堂,才能让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进入最正确的学习意境。
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要来自于教师的道德与情感。
所以我常常用鼓励性、期待性语言向学生发问,以赞许性语言肯定学生准确的答案,以谅解性语言引导学生错误的回答;以和蔼亲切代替冷漠严厉,以鼓励协助代替讽刺挖苦,最大限度地消除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普遍存有的烦燥、焦虑、压抑和困乏心理,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以灵活的思维、强劲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取得学业的成功。
3、培养兴趣兴趣是认知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教学的成功在很大水准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形成了稳定的兴趣和追求。
我校主要从创设课堂情境和培养个人兴趣两个方面实现以上的目标。
为了创设良好的课堂条件和情境,我常常采用科学成就、小故事、漫画、课堂演示、扣人心弦的悬念激起学生注意;利用原有理解的片面性或不完整性引起认知冲突,利用新旧知识的关系提出学习课题引起认知期待,使原有认知结构处于能动状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4、形成习惯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意志力的表达,学生主动参与型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能自已安排好学习计划,自觉地阅读教材,主动地收集信息,大胆地提出问题,独立地完成作业,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
教师培训心得有效引导学生参与的方法与技巧
教师培训心得有效引导学生参与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参与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也可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引导学生参与的方法与技巧。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引导学生参与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关心和尊重学生的需求、鼓励和赞美学生的成就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尊重时,他们会更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
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也可以是与学生生活和实际经验相关的问题。
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意问题的质量,避免只是简单的回答,而是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促进他们的深入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三、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引导学生参与的方法。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通过合作来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充当小组讨论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趣味性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具、幻灯片、视频等工具,将课堂内容呈现得更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或创意作品,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五、设置激励机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激励机制来鼓励学生的参与。
例如,可以设立课堂表现奖励、小组竞赛或评选优秀学生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有价值的。
六、创设互动性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创设互动性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例如,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体验。
提高学生课堂有效参与度
提高学生课堂有效参与度在学生的学习中,课堂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中,学生的有效参与可以促进学习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有效参与度,是每位教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以下是几种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方法:1.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准备、课堂布置等方式,营造一个活泼、温馨、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良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一些互动式教学手段,如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等,让学生参与进来,使课堂更加有趣,更加丰富多彩。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通过赞扬、鼓励、表扬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4. 创造多元化的学习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调查、问卷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提高参与度。
5. 打造互动式课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造互动式的学习氛围,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和思维能力。
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教师在推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价和回馈。
学生得到正确的反馈之后,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方向,并能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课堂参与度。
总之,提高学生课堂有效参与度是很重要的,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
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公开课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公开课教学活动公开课教学活动是一种教师在课堂上向其他教师或学生展示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形式。
在公开课中,学生的参与度对于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然而,很多学生对于公开课教学活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公开课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于公开课教学活动缺乏积极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兴趣。
因此,教师在设计公开课时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授一堂关于动物的公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摆放一些动物模型或图片,营造出一个生动的学习环境。
2. 使用多媒体资源:多媒体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教师可以在公开课中使用一些有趣的视频、音频或图片,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3. 引入个人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个人经验,让他们与所学内容产生联系。
例如,在教授一堂关于环保的公开课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参加过的环保活动,以激发他们对环保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提问和回答问题是公开课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度较高的一种方式。
然而,很多学生在公开课中不愿意提问或回答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害怕犯错或被同学嘲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营造宽松的氛围:教师应该在公开课中营造一个宽松和友好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全和放松。
教师可以表扬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2. 给予鼓励和支持: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让他们知道犯错是正常的,只有通过犯错才能学习和成长。
教师可以说一些鼓励的话语,如“你的问题很好,我很欣赏你的勇气”。
3. 提供反馈和指导: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建议,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三、组织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公开课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一种有效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参与作者:日期: 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摘要:我国古代就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论,而现在的“学会学习”,也可以看作是以它的诠释。
只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却习惯了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
这样一来,本来有独立思考能力,有主见能动性的人,却成了被动地接受填充的“鸭子”。
他们最终得到的也只“鱼”,而不是“渔”。
关键词:激发激趣共振求疑潜能共勉怎么“授人以渔”呢?笔者认为应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
一、启发诱导,寻求参与--求共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没有情感的支持,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都是软弱无力的,只有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参与的基础,情感是参与的动力。
1、导语激趣。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开讲,确有牵一发而全身之妙,高明的教师常常使用亲切自然的语言向学生传递感情信息,创造融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完全处于放松的状态,又进而以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教学《黄河象》时,教师先通过语言描述和出示一张简单的黄河象图,把学生带到“站在黄河象化石旁”的情景中,“有多少同学见过大象?大象已经够大了,但古代的黄河象比现在有象要大得多,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厅里就陈列着一具黄河象的化石。
此刻我们就站在黄河象的周围(结合插图描述)这头黄河象骨骼这么完整,从它昂着头,左脚抬起的样子,我们想象一下,能推出黄河象死时的瞬间的情况吗?”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情境,调动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推理能力,纷纷谈出了自己的设想,很富有创造性。
2、联系实际激趣。
众所周知,形象直观的东西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的眼、耳、鼻、肤、手、足等各种感官部位亲临现场“实践”,这些感官所捕捉到的信息再反馈给大脑进行“编辑”,从而在感官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
只有让学生在课堂是“活”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才能自觉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动口、动脑、动手,亲自感受、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狐假虎威》中,为了让学生弄懂“骨碌、扯、蒙”等词,让学生做动作,小朋友读“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他的眼珠转了一圈,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读“扯着噪子”时,学生双手做了个拉喉咙的动作,把声音拉长了,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读得绘声绘色,引起一片掌声。
第四节狐狸说的话很难读,大家看看,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学生兴致勃勃地练习后,一个学生略带夸张的语气,配以适当的手势和表情,读得有声有色。
口气大,又神气,“狐狸” 一下子就把“老虎”给蒙住了,学生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3、利用活动激趣。
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弗里德里克?福禄培尔说过:“小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
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在体力、智力、交际能力和感情方面得到发. 展,创设一种愉悦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效率要比平时的效率高得多。
如识字过程通过组织找朋友、摘果子、送信、开火车等游戏活动,阅读教学中通过读一读、猜一猜、画一画、算一算、演一演等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获得其知识。
二、开拓思路,尝试参与--求共振思维共振,是指师生在课堂交流中双方的思维处于呼应、时时合拍、步调一致,达成共识。
教师的思维活动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有着直接影响,而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核心,在创造性思维中起着主导的的、决定的作用。
因此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思维。
教师首先得做一个积极的思考者。
努力创造师生思维共振的条件。
如果教师的思维是停滞、贫乏的,就会明显制约学生的思维发展。
1、摸清课文的思路。
叶圣陶先生曾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彻”。
因此阅读教学中抓住文章的思路是发展学生思维,特别是逻辑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办法。
作者的思路是隐含在教材中的,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理清课文的线索和方法。
我们可以抓文章的结构,可以抓文章部分一整体的内在联系,可以抓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如《养花》一文,“爱花” 一词贯穿全文,为什么养花,是因为爱花;爱花,是因为养花中充满了无限乐趣,在养花的过程中既感受了花的色香之美,体验了劳动的酸甜苦辣,又享受了邀约朋友观花“秉烛夜游”的快乐。
作者的思想感情充溢在字里行间之中,教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爱--养--乐”这样的思路,显露出来了。
不仅为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提供了导向作用,而且让学生悟到了写作方法。
2、熟悉学生思维实际。
学生平时喜欢思考些什么问题,使用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中的特点,思维态度的倾向和思维活动的准备状态等,教师都应了然于胸。
在文学作品中,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和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它能激发人物行为的动力,更能引起读者阅读思考的兴趣。
同样的道理,在课文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语言材料特性,学生个性特征,巧妙设计冲突情境,容易引发学生探究欲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如教学《草船借箭》在探究战役的起因的同时,设置一问“曹操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激烈的唇枪舌剑后,很快得出结论,“曹操是战役的发动者”。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指点方法,探究参与--求共鸣现代教育心理认为:学习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艰巨的脑力劳动过程。
好的学习效果依赖于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老师要传授给学生一些方法的知识和认知事物的规律。
1、读中求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大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 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可见,产生疑问中获得知识的起点,而疑问的产生有赖于精读细研。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第一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伯父去世了。
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读着读着学生心中自然产生了疑问:‘就要’后面说的是快要发生但没有发生的事,前面明明说’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后面却说’就要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
’那么是不是当时作者还能见到他伯父的面,听到他的声音,得到他的爱抚呢?”一个小学生提出这样有份量的问题,如果没有认真研读课文,反复推敲文章词句,显然是不可能的。
“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也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的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顺藤摸瓜。
顺藤摸瓜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粗枝大叶、走马观花阅读的毛病,引起他们深入理解句子的兴趣。
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这个句子写了周总理办公室的陈设,为表现他俭朴和好品质。
这点意思并不难理解,但要体会更深,还得抓住“极其”、“如此而已”这现个词,想想“极其”是什么意思,总理办公室怎么极其简单,在“简单”的前面为什么要加上“极其”?后面为什么还写上“如此而已” ,什么是“如此而已”?这样从一个关键词语提出问题,深入探究句子的内涵,孩子们原本没有注意“极其”等词语,没想到抓住他们,谁知还有这么多值得琢磨的问题,能得到比原先多了许多的理解,由此感到兴奋、新鲜。
3、反复吟诵。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绝不单单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而去“满堂问”或“满堂灌”。
我们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就得让学生亲自去读书。
反复诵读可使学生深切感受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感人场面,体味字里行间的意蕴,使情感体验更为深刻。
有些句子能意会而不好言传,硬去分析解释,费力大而效果不好。
如果加强朗读的指导,口诵心领,慢慢意会,倒能摸索到句子潜在的意思。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不是设计一串串问题,而是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文中所描绘的情景,不可以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
读完后,请学生说一说读了这些段落后的自己的心情、想法,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讲了火焰灼身的那种感觉,设身处地地体会了英雄的伟大,体会了“我”当时的那种痛苦和焦灼的情感。
问出来的答案往往是干涩的,而读出来的感悟是滋润的。
因为读,它用语感联结了学生的感觉、感受和情感,而使他感动。
四、发挥潜能,创造参与--求共勉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而培养“创造性”人才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要培养的挖掘学生创新意识与潜能。
1、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欢庆》一文,在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后让学生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喜欢?有的学生喜欢“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因为它把我带到了收获的季节中,被眼前田野里的美景吸引住了,我看到了‘稻子笑弯腰,高粱涨红了脸,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我还看到了果园里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枣……” 有的学生喜欢“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因为我从这句中仿佛听到鸽子在唱《爱我中华》这首歌;仿佛看到和平鸽飞到台湾带回了一位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她在信上说,“我们永远是炎黄子孙的后代,我们有个共同的祖国妈妈,名字叫中国……”在教学中,教师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和各类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各种器官都动起来,有助于及早进入学习状态,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学生在同一环境下不能实行划一的教学,为了使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则根据自己基础和能力选择内容和方法,这样学生都参与了,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2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训练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中,我们常常碰到学生那种“愤而求通”、“悱而难达”之态,面对学生思维阻塞的状况,教师要引导激励疏通学生思维,开启学生学习的门径,发挥学生的潜能,而不是强拉硬拖,代替学生积极思考。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触摸春天》时,教师让学生体会“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着头来张望”这一句,出现了冷场,此时,教师迅速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思考,“当蝴蝶飞走了,安静还在那张望,她真的看见了蝴蝶吗?她究竟看到了什么?”从而剌激了学生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很快寻求到了新的思维切入点。
可见,我们紧扣思维的矛盾处,抓住最佳教学时机,“开其意”“达其辞”就能指引学生思维的途径,提供思维活动的指向,挖掘出学生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