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验中常见问题

合集下载

尿干化学检测中的常见影响因素分析

尿干化学检测中的常见影响因素分析

尿干化学检测中的常见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尿干化学检测的众多影响因素。

方法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结合笔者工作实践对尿干化学检测中的常见影响因素进行总结。

结果影响尿干化学检测的因素有尿液的收集、化学试纸的选择和应用、放置时间、维生素C、药物、污染物等。

【关键词】尿干化学检测影响因素尿干化学检测具有检测项目多、所需尿量少、结果检测精密度高等优点,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是,由于尿液成分复杂,干化学项目较多,其检测原理各不相同,所以影响因素很多。

现将尿干化学检测中的常见影响因素总结如下。

1 尿液的收集收集中段尿为好,女性患者尿液标本中应避免混入经血和阴道分泌物,男性患者如同时进行前列腺和精液检查,必须先收集尿液标本。

盛尿液标本的容器,有些塑料容器里含有一些金属离子,干扰蛋白质、比重及PH值的测定。

有些病人甚至随便找个容器装尿标本。

尿液被女性分泌物污染比较常见。

含有大量扁平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污染可造成千化学法白细胞结果阳性而镜检阴性。

2 干化学试纸的选择和应用由于同一项目不同厂家的试纸反应原理也不尽相同,尿试纸带各项目的反应原理不同,所以应选择与尿液分析仪相配套的试纸条,尿液试纸开封后应一周内用完,且每次使用后必须塞紧筒盖,避免放入冰箱保存,以导致其吸水变质或空气氧化。

室温保存在15℃~25℃的通风干燥处为宜。

浸湿后的试纸带不宜甩动,以免互相污染影响结果,同时禁止用手触摸试纸带上任何一个测试模块。

3 尿液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干化学检查要求尿液新鲜,排出到检验应在2h内完成。

尿液放置时间过长,不仅可分解破坏尿液中的管型、红细胞,白细胞等有形成分,造成这些有形成分干化学阳性而镜检阴性的所谓假阳性。

还可因细菌等各种因素引起尿液化学成分的改变,如由于尿中细菌的大量繁殖使葡萄糖和蛋白质的分解;细菌分解尿素,使尿液PH值增高;久置使尿中尿素分解和盐类析出形成结晶,以致尿比重下降;胆红素在阳光照射下成为胆绿素,使胆红素含量减少或呈假阴性;尿胆原见光分解成尿胆素,以致尿胆原减少或呈假阴性。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临床常规检查之一,其检查结果对泌尿系、消化系、心血管、内分泌等多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及对健康人群的身体检查都有重要意义。

尿液成分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保证尿液分析的准确性尤为艰巨。

本文对影响尿液分析的常见因素,尿液检查的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及操作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1 尿液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许多问题发生在样品分析前,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先决条件和保证。

它是指从医生开化验单起至将尿液送到检验科这一段时间的质量控制。

包括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等诸多环节。

1.1 尿液标本的采集收集方法有自然排尿法和膀胱导管或穿刺法。

自然排尿法适用于尿常规检查、细菌检查和细胞学检查。

采尿时注意防止尿道口分泌物的污染,特别是女性病人易受阴道分泌物污染,避免经期做尿液化验。

临床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中段尿法。

对于自然排尿困难的病人或为了避免女性病人阴道分泌物的污染,可采用膀胱导管。

为了获得单次尿标本,在耻骨弓上穿刺膀胱取尿时常被用来代替导管取尿。

此法可用于婴幼儿的尿标本的采集。

1.2尿液标本的种类尿液标本的种类包括首次晨尿标本、随机尿、空腹或餐后2 h尿及24 h尿。

首次晨尿标本最适合于尿液常规检查特别是细菌及亚硝酸盐、尿蛋白和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的显微镜检查。

随机尿标本不受条件的限制,此类标本容易获得,是尿常规检查最常用的方法,但受饮水、饮食和收集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病理成分容易漏诊,仅适用于门诊、急诊病人的常规过筛检验。

空腹或餐后2 h尿标本对于糖尿病患者尿糖测定更为敏感。

24 h尿液分析一般多用于24 h尿蛋白测定。

1.3尿液标本的保存尿液化学物质和有形成分不稳定,排出后即开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如胆红质、尿胆原被氧化;抗坏血酸消失;细菌生长导致尿液成分的改变,尿素经细菌酵解生成氨,尿pH升高,使尿液有形成分破坏;葡萄糖被细菌降解,使病理性尿糖消失。

因此应提倡常规检查在排尿后尽快送检,最好不超过2 h,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必须采取保存措施,常用方法有两种:冷藏法和化学防腐法。

尿液检验 科普

尿液检验 科普

尿液检验科普尿液检验是一种通过检查尿液中的成分来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医学检查方法。

以下是关于尿液检验的一些科普知识:1. 尿液检验的目的:尿液检验主要用于评估肾脏、泌尿系统以及全身其他系统的功能。

通过检查尿液中的蛋白质、葡萄糖、酮体等成分,可以了解肾脏的过滤功能、泌尿系统的通畅性以及体内糖代谢的情况。

2. 尿液检验的常见项目:尿红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没有红细胞。

当尿液中出现红细胞时,称为“血尿”,可能提示肾脏或泌尿系统的问题。

白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没有白细胞。

当尿液中出现白细胞时,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

尿酮体:正常情况下,尿酮体是阴性的。

当尿液中出现酮体时,可能提示糖尿病、肝肾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

尿糖:正常情况下,尿糖呈阴性反应。

当血糖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尿糖会出现阳性反应,可能提示糖尿病。

酸碱度:正常尿液多为弱酸性,PH值在6.0左右。

酸碱度的异常可能提示酸碱平衡失调。

尿比重:尿比重的正常值一般在1.015-1.025之间。

尿比重的异常可能提示肾脏浓缩功能异常。

尿隐血:尿隐血阳性可能提示血尿、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等情况。

尿白细胞:正常的尿白细胞检测为阴性。

尿白细胞阳性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

3. 尿液检验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尿液检验前,应注意以下几点:收集尿液时,应使用清洁的容器,避免污染。

留取中段尿,避免前段尿的污染。

留尿前清洗外阴,以减少女性分泌物对尿液的污染。

留取尿液后,应尽快送检,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细菌繁殖或化学变化。

尿液检验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检查尿液中的成分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在进行尿液检验前,应注意收集尿液的方式和时间,以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检验方法之一,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为了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内容。

一、质量控制的目的质量控制的目的是评估尿液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发现和纠正潜在的误差,确保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

二、质量控制的方法1.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通过使用已知浓度的质控品来评估尿液分析仪器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每天在开始分析之前和分析过程中,应使用质控品进行校准和验证。

质控品的选择应覆盖常见的尿液分析项目,并且应与患者样本的性质相似。

2.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通过参加外部质量评估计划来评估实验室的尿液分析水平。

实验室应定期参加由相关机构组织的质量评估活动,并按要求提交尿液分析结果。

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比对,发现和纠正潜在的误差。

三、质量控制的数据分析1. 质控品测定值的计算每次测定质控品时,应记录质控品的测定值。

将测定值与质控品的理论值进行比较,计算出偏差值。

偏差值的计算公式为:偏差值=测定值-理论值。

2. 质控图的绘制根据质控品的测定值和偏差值,可以绘制质控图。

质控图是以时间为横轴,测定值或偏差值为纵轴的图表。

质控图上应标明质控品的理论值范围和警示线。

质控图的绘制可以帮助实验室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结果。

3. 质控规则的应用质控规则是用于判断质控结果是否正常的统计方法。

常用的质控规则包括西格玛准则、温德尔规则等。

当出现质控结果超出质控规则范围时,应立即进行排查,找出异常的原因并及时纠正。

四、质量控制的结果解释1. 质控结果正常当质控结果在质控规则范围内,且质控图呈现稳定的趋势时,表示实验室的尿液分析质量良好,结果可靠。

2. 质控结果异常当质控结果超出质控规则范围,或质控图呈现不稳定的趋势时,表示实验室的尿液分析存在问题。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为了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步骤。

一、质量控制标准1. 样本质量控制:尿液样本的采集和保存非常重要。

采集样本时,应确保患者正确采集并储存样本,避免污染和稀释。

样本应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以避免样本的降解和变化。

2. 设备质量控制:尿液分析仪器的质量控制是确保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仪器应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其工作正常。

此外,还应使用质量控制样本进行仪器的验证和验证。

3. 方法质量控制:尿液分析的方法质量控制包括标准曲线的建立和校准,以及对分析方法的验证和验证。

标准曲线应根据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制备,并使用质量控制样本进行校准。

分析方法的验证和验证应根据相关标准和指南进行,以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质量控制样本:质量控制样本是用于评估尿液分析结果准确性和仪器性能的关键。

质量控制样本应具有已知的浓度和稳定性,并与患者样本类似。

质量控制样本应定期进行检测,并与已知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二、质量控制步骤1. 样本采集和储存:确保患者正确采集尿液样本,并避免污染和稀释。

样本应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或者根据实验室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储存。

2. 仪器校准和维护:根据仪器的要求,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校准应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进行,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维护包括清洁仪器、更换耗材和保养仪器等。

3. 方法验证和验证:对尿液分析方法进行验证和验证,以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验证包括比较新方法与已有方法的结果,验证则是在实际分析中进行重复测试。

4. 质量控制样本测试:使用质量控制样本进行定期测试,并与已知结果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评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仪器性能。

5. 结果分析和记录:对尿液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和记录。

分析结果应与质量控制样本和已知结果进行比较,并根据实验室的要求进行结果的解释和报告。

尿液常规检验中常见问题论文

尿液常规检验中常见问题论文

尿液常规检验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关键词] 尿液;检验;分析[中图分类号] r446.12+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315-01尿液常规检测作为临床检验三大常规之一,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尿液检验在临床上较严重易受各种物理、化学等因素的影响而使结果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

在此我们做了一些分析总结。

1 尿液标本的采集一般尿常规检测应尽量采用新鲜的晨尿,清洗外阴后留取中段尿,很少有患者能做到这一点,而医生与护士有的也忽视提示患者正确留取尿样标本的方法。

对于需要留取前段尿或后段尿的标本应是尤其重要的。

随机留取的尿液以中断为宜。

女性留取标本时应避开经期,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尿液中。

留取尿液应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尽量使用医院提供的一次性尿杯或试管。

常规检验应留取尿量10ml左右,尽快送检。

标本留好后将标本放在指定位置,并告知检验人员。

目前,尿液检验多采用物理、化学和镜检的传统方法检验,而在各医院化学试纸条法应用最为广泛。

尿液标本易取得,并可多次检测,成为方便患者的无害化检查方法,但由于尿标本的不稳定性,极易受室温、环境等变化而致使细菌生长、蛋白质分解、有形成分及各种离子遭到破坏。

现在大多数医生强调用晨尿标本,而一般患者将标本放置后约2~4h才开始在检验科化验分析,这必然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各医院可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确保在1h内检测完毕。

2 要避免各种干扰因素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化学尿试纸条应用较广泛,但其品种繁多,对尿液的敏感也不一致,蘸取尿液标本的时间间隔把握不好使得后面序号的尿液等待检测过程中与试剂模块反应时间加长,造成假阳性结果,以尿蛋白、尿rbc及尿wbc 较明显。

干化学试带的潜血模块对完整、破损及游离血红蛋白均可反应,检测中常可见干化学试验呈阳性(+),而显微镜镜检呈阴性(-),非肾性原因可有肌红蛋白尿、菌尿或氧化型的物质导致的rbc试验阳性;极少数标本有干化学试验呈阴性(-)而镜检呈阳性(+),这可能是高蛋白、高比密尿中rbc不溶解,试带灵敏度降低,大量还原性药物(如:维生素c)等导致假阴性(-)反应。

尿沉渣临床常见问题解答

尿沉渣临床常见问题解答

1、你们仪器的检测原理是什么?应用流式计数池和机器视觉成像、目标自动定位追踪识别技术,实现尿液有效成分的定量检测和红细胞位相分析。

2、能检测多少项目?可报告尿液中所能看到的一切有效成分。

3、能做原尿检测吗?最大速度多少?如何保证原尿检测的准确性?即可以做原尿也可以做沉渣。

单通道60/小时、双通道80/小时。

做原尿要保证颗粒较少的样本能够准确有效的检出,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发生,必须具有低倍镜下目标定位,高倍镜下追踪识别技术。

我们的仪器完全具备此功能。

4、能做沉渣检测吗?如何保证沉渣检测的准确性?即可以做沉渣也可以做原尿要做到自动做沉渣样本检验,仪器必须具备自动去上清液功能和具有智能控制作用的进样定位计数池。

具有智能控制作用的进样定位计数池是我们的专利产品。

5、能做染色吗,应具备什么条件?(EH-2060能)我们的产品是国内唯一能做染色的,要做染色,仪器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具有自动去上清液功能,提供定量样本;具有固定的染色液位置;具有高精度的加样器以保证准确加入定量染色液。

高精密注射器在尿沉渣仪器上使用是我们的专利。

6、对高浓度和乳糜尿样本如何处理,如何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EH-2060能)对高浓度和乳糜尿样本要保证检测的准确性,要对样本进行若干比例的稀释后在做检验。

要在仪器内部完成自动稀释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具有自动去上清液功能,提供定量样本;具有高精度的加样器以保证准确加入定量稀释液。

高精密注射器在尿沉渣仪器上使用是我们的专利。

7、吸样针的内外壁是如何清洗的?吸样针的内壁清洗是通过抽吸的方式完成的,外壁的清洗是通过吸样针清洗池所产生的由上而下的强劲涡流完成。

8、流动计数池是如何清洗的?我们采用的清洗方式是:首先进行反向排空、然后反向冲洗和正向冲洗。

所有过程均在负压条件下完成,符合微孔动力学原理要求。

9、仪器的自动去上清液功能是怎样完成的?(EH-2060能)2 3如上图所示,分三步进行以防对沉渣样本产生影响。

iQ200全自动尿液显微镜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

iQ200全自动尿液显微镜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

类 管型 、 状 上皮细胞 、 鳞状上 皮细胞 、 菌 、 母 菌、 鳞 非 细 酵 结 晶 、 液 丝 和 精 子 等 。每 种 成 分 均 可 在荧 光 屏 上 显 示 其 形 黏 态 . 可 任 意 选 取 可 疑 的 成 分 进 行 人 工 复 核 . 一 种 全新 尿 并 是
液 有形 成 分 的检 测 技 术
标 本 由 动力 学 液 流 进 样 到 一 个 流动 的标 本 检 测室 。在 相 差
物 、 积、 签等均正确 。 体 标 15 流 动 不 畅 (lw) 出 现 此 旗 标 的 原 因 是 流 式 池堵 塞 。 . f o
处理方法 : 系统清洁液和稀释液运行质控架 , 用 然后 再 次 运
的 发 布 显 得 尤 为重 要 。这 就 对 检验 工 作 者提 出 了 较 高 的 要 求 。在 首 次 就诊 于 我 院 患 者 的 血 常 规 检 测 中 . 发 现 P T 若 L
da ifrt ncs :su oho oyo e i口 ]Am il naci a e pe d trmb ctpna . o
I 点击接受清除 I 旗标 。 D, D 1 7 图像 A Q( g Q) 图 像 没 有 被 结 果处 理 器 接 . C i eAC ma 收 到 。处 理 方 法 : 查 显 微 镜 模 块 与 结 果 处 理 器 后 面 的 检
5 pn 0i s连 接 器 的 连 接 ; 行 一 个 包 含 阳 性 和 阴 性 质 控 的 质 运
1 1 自动 调 焦失 败 (uofcsfi d 可 能 原 因 有 : 调 . a t u al ) o e
焦 位 置 上 不 是 调 焦液 ; 标 签 不 符 或 没 有 扫 描 到 调 焦 标 签 ; ②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用于评估身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为了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1. 质量控制的目的质量控制的目的是评估尿液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和纠正分析误差,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监测仪器的性能、试剂的稳定性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尿液分析的质量和可比性。

2. 质量控制的方法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2.1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内部使用的标准物质来评估尿液分析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常用的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使用质控品、校准曲线和质控图。

2.1.1 质控品质控品是一种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用于模拟真实尿液样本,评估尿液分析的准确性。

质控品应具有稳定性、可追溯性和与真实样本相似的特性。

实验室应定期检测质控品的浓度,并与已知浓度进行比较,计算偏差和变异系数。

2.1.2 校准曲线校准曲线是通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制备的,用于校准仪器的测量范围和灵敏度。

校准曲线应包含至少三个浓度的标准物质,并覆盖尿液分析的常见浓度范围。

实验室应定期检查校准曲线的线性关系和斜率,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

2.1.3 质控图质控图是用来监测尿液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变异性的工具。

质控图应包含每日质控品的测量结果,以及质控品的目标范围和允许范围。

实验室应定期绘制和分析质控图,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结果。

2.2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通过参加外部质量评估计划来评估尿液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应定期参加由权威机构组织的质量评估计划,提交尿液分析结果进行比对和评估。

外部质量控制可以帮助实验室发现潜在的分析误差,并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较,提高尿液分析的质量和可比性。

3. 数据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分析是评估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关键步骤。

尿液检测实验报告讨论

尿液检测实验报告讨论

尿液检测实验报告讨论尿液检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诊断方法,通过检测尿液中的化学物质、细胞和微生物等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在尿液检测实验中,我们主要关注了尿液的颜色、酸碱度、蛋白质、葡萄糖、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以下是对实验结果的讨论。

首先讨论尿液的颜色。

尿液颜色的变化可能与饮食、药物或疾病有关。

正常的尿液颜色为黄色,这是由于尿液中含有的胆红素和其他色素物质的存在所致。

如果尿液呈现淡黄色或无色,则可能是因为过多的水分摄入或是肾功能异常导致尿液稀释。

如果尿液呈现深黄色或浑浊,则可能是尿液浓缩或存在细菌感染的迹象。

其次讨论尿液的酸碱度。

正常的尿液酸碱度在pH值为5-7之间。

尿液的酸碱度与饮食以及一些疾病有关。

例如,酸性饮食会导致尿液呈现酸性。

尿液过酸或过碱可能是由于饮食不平衡、代谢紊乱或肾功能异常所致。

尿液的酸碱度变化还可以提供一些疾病的线索,例如尿路感染通常会导致尿液呈现酸性。

接下来讨论尿液中的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

如果在尿液检测中发现大量的蛋白质存在,可能是由于肾脏损伤或炎症导致的异常。

尿液中的蛋白质增多还可能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征兆,因此对尿液中的蛋白质进行监测能够提供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此外,讨论尿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应该不含有葡萄糖。

如果尿液检测中发现葡萄糖存在,可能是由于糖尿病、妊娠或使用某些药物所致。

葡萄糖在尿液中的检测是判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进一步讨论尿液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

在尿液检测中,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存在可以提示尿路感染、肾脏疾病、结石或其他肾脏问题。

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存在数量以及形态的变化都可以提供临床的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在尿液检测实验中,我们主要关注了尿液的颜色、酸碱度、蛋白质、葡萄糖、白细胞和红细胞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异常变化可以用于判断人体健康状况以及引起这些异常的疾病或因素。

尿液检测是一种简单、无创且可重复的方法,因此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尿异常 名词解释

尿异常 名词解释

尿异常名词解释
尿异常是指出现在尿液中的异常物质、气味、颜色、量或泌尿系统异常引起的尿液问题。

常见的尿异常包括:
1. 血尿:尿液中出现血液,可以是暗红色、鲜红色或棕褐色。

2. 蛋白尿:尿液中出现异常高浓度的蛋白质。

3. 尿糖:尿液中出现糖分,可能是糖尿病的症状。

4. 尿酮体:尿液中出现酮体,可能是糖尿病、饥饿或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引起的。

5. 尿 odor:尿液出现异常气味,可能是感染、药物或饮食改变导致的。

6. 少尿或多尿:尿液量过少或过多,可能是肾脏问题或水平衡紊乱的症状。

7. 悬浮物:尿液中出现固体悬浮物,可能是结石、感染或血液凝块引起的。

如果出现尿液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诊断,确诊并治疗潜在的疾病。

尿液检验中需重视的问题

尿液检验中需重视的问题

尿液检验中需重视的问题尿液是一种重要的临床基础性试验,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预防泌尿系统的疾病。

它是当前医疗领域中最重要的三项监测项目之一,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以及检验水平的不断提高,尿常规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的效果越来越显著。

尿液标本虽采集比较容易,但临床上多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情况,导致临床检查结果丧失检测价值。

为了更加精准地检测临床患者,我们需要分析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各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确保检验质量,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对各种细胞检查的理解,从而有效降低尿常规检验的误差。

影响因素:①在尿液收集过程中,有效的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患者的个人特征、生活习惯、服药史、体质、健康状态等多方面的影响。

②为了更准确的诊断病情,我们需要对尿样进行收集和处理。

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尿道口的清洁程度,男子的前列腺液和精子的混合,以及女子的阴道分泌物。

我们建议使用晨尿作为检测尿样,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病人的肾脏状况。

由于多数病人的认知偏离正确的观点,加上医务工作者没有充分介绍尿液检验的相关流程,使得采集尿常规标本的过程变得困难。

此外,病人的饮食习惯和服药状态也可能影响尿常规的准确性。

另外,由于单独采集的尿样可能存在污染问题,如果采集过程中的容器没有得到妥善的清洁,可能会使得病原体的数量增加,从而引起标本的变性,发生光照分解和细菌溶解。

如果尿样长时间存放,容易产生细菌,并且会将其转化为氨气,从而使pH上升,影响检验结果。

因此,如果无法立即完成测试,应该将其存入特定的容器中,等待后续的测试。

③经过系统的尿样收集和分析,我们发现,导致实验结果受到干扰的主要原因包括:操作流程的不规范、采集尿样设备缺乏有效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此外,由于贮藏和运输的环境中的光线和温度的差异,以及在实验结束时没有及时清洁和消毒,都有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失真。

检验科尿质控总结改进记录

检验科尿质控总结改进记录

检验科尿质控总结改进记录检验科尿质控总结改进记录近年来,尿液检验作为一项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对于综合判断和诊断患者的疾病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临床检验的发展和要求不断提高,我们尿液检验的质控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提高尿液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尿液检验质控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我们针对尿液检验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质控数据的统计和对仪器操作的观察,我们发现仪器校准不准确、人为误差和样本收集不规范等问题较为突出。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尤其是在临床诊断中可能造成误判和延误。

在改进措施方面,我们首先要求所有参与尿液检验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并定期进行职业素质和操作规范的考核。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仪器操作、样本收集和质控要求等方面,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同时,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指南,供参与尿液检验的人员参考和执行。

其次,我们对仪器校准进行了严格监控和管理。

尿液检验仪器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我们制定了严格的仪器校准和监控制度。

每天开始工作前,我们会进行日常校准和质控样本的检验,确保仪器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常规维护和保养机制,定期清洁和更换相关部件,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

另外,我们加强了对样本收集和处理的管理。

尿液样本的正确收集和处理是尿液检验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为了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明确了样本收集的规范要求,并对样本收集人员进行了培训和考核。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样本处理的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确保样本的处理过程符合质控要求。

最后,在质控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方面,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

通过对质控数据的定期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控问题,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流程。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质控数据的存档和备份制度,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通过以上的改进措施,我们尿液检验的质控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改进和提升。

探讨临床检验中对尿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探讨临床检验中对尿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探讨临床检验中对尿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摘要】临床检验中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病理因素、饮食因素、药物因素和生活习惯因素。

病理因素如泌尿系统疾病会导致异常结果;饮食因素如饮水过多会稀释尿液;药物因素如抗生素会影响检测结果;生活习惯因素如运动、饮酒也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可能会使检验结果产生误导。

建议在进行尿液检验前注意控制这些因素,以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未来的研究可通过深入探讨各因素的具体影响机制,为临床检验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临床检验、尿液检验、影响因素、病理因素、饮食因素、药物因素、生活习惯、综合影响、建议与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临床检验中的尿液检验是一项常见的生化检查项目,可以为医生提供大量的有价值信息。

尿液检验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病理因素、饮食因素、药物因素和生活习惯因素等。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准确解读尿液检验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临床检验中对尿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通过分析常见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其综合影响,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客观、准确的检验结果,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这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误诊误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在临床检验中,尿液检验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式,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尿液检验结果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疾病、饮食、药物、生活习惯等。

本文旨在探讨临床检验中对尿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检验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3 研究意义尿液检验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肾功能、疾病情况以及身体健康状况。

对尿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了解这些因素对正确解读检验结果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帮助医生提高对患者情况的准确判断,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研究对尿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的意义重大,可以促进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尿液白细胞红细胞高说明什么原因

尿液白细胞红细胞高说明什么原因

尿液白细胞红细胞高说明什么原因尿液检验是一项常见的健康检查方法,可以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

其中,尿液白细胞和红细胞的计数是尿液检验中的两个重要指标。

当尿液白细胞和红细胞的计数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能提示存在某种健康问题。

本文将讨论尿液白细胞和红细胞高的原因。

尿液白细胞高的原因尿液中的白细胞计数高通常与尿道、膀胱或肾脏的感染有关。

下面是可能导致尿液白细胞高的常见原因:1.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最常见的导致尿液白细胞计数高的原因之一。

尿路感染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包括尿道、膀胱、尿管和肾脏。

细菌感染会引起炎症反应,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白细胞进入尿液中。

尿液白细胞计数高可能伴随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

2. 肾脏感染肾脏感染也称为肾盂肾炎,是一种肾脏细菌感染。

这种感染通常由膀胱感染蔓延而来,但也可能通过血液循环传播到肾脏。

肾脏感染会导致尿液白细胞计数升高,并伴有背部疼痛、发热和尿频等症状。

3. 前列腺炎男性患者可能因为前列腺炎导致尿液白细胞计数高。

前列腺是一种位于膀胱下方的男性生殖器官,感染或炎症会引起尿液中白细胞的增加。

常见症状包括尿痛、射精困难、会阴或下腹区疼痛等。

4. 其他原因除了感染,尿液白细胞计数高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比如药物引起的炎症反应、尿路结石、放射治疗等。

确切的病因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尿液红细胞高的原因尿液红细胞计数高可能提示存在泌尿系统的疾病或其他问题。

以下是尿液红细胞计数高的几个主要原因:1. 尿路感染或炎症类似尿液白细胞计数高的情况,尿路感染或炎症也可能导致尿液红细胞计数高。

感染或炎症导致尿液中红细胞的破裂,在尿液检验中呈现出明显的红细胞计数高。

2. 肾脏病变肾脏病变,如肾小球疾病或肾结石等,可能导致尿液红细胞计数高。

这些疾病损伤了肾脏的滤泡结构,使红细胞泄漏到尿液中。

3. 结石尿液红细胞计数高还可能与尿路结石有关。

结石存在于尿路中时,可能会刺激尿道和膀胱,导致红细胞的进一步破裂。

4. 外伤尿液红细胞计数高的原因还可能是泌尿系统的外伤,如肾脏损伤、尿道损伤等。

尿液检验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尿液检验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常见问题引起尿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采集准备:采集前准备不够完善,由于在采集尿液的整个过程中都是由患者自行操作完成,如果患者在采集尿液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那么其采集的尿液样本将会影响到最终检验的准确性。

患者的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用药情况、采集尿液样本前的饮食情况、采集尿液样本的时间、年龄以及患者的性别等。

(2)采集过程:患者在进行尿液的采集时可能存在以下一些情况,如首患者在采集尿液的时候没有保证自身尿道口的清洁,使得采集到的尿液样本中含有一些其它的液体,使得最终的检验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

如:男性患者的尿液中可能含有精液或者前列腺液;女性患者的尿液中可能含有一些阴道的分泌物或血液等。

(3)储存过程:尿液样本在采集完成后应当在较短的时间内送到检验科进行检验,在此过程中应当保证盛放的器物干净。

如果采集的尿液样本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送到检验科进行检验,将可能使尿液中的细菌大量繁殖,同时也会使患者尿液样本中含有的尿胆原和尿胆红素出现分解、尿蛋白质出现变性的情况。

直接影响到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使得检验结果出现较多的误差。

(3)检验中:在尿常规检验分析中也较容易引起误差的产生,其中最为直接的原因就是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够规范。

如:在进行尿常规检验的过程中检验人员将所有的尿常规试纸取出,使得检验试纸质量受到影响;检验人员操作中手与检验试纸接触之后再进行检验,使得检验试纸受到污染,造成检验误差。

除此之外,整个尿液样本的检查需要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并保证检验的速度,以免在检验过程中尿液样本质量受到影响,引起检验结果误差。

二、解决策略尿常规检验是诊断患者疾病的主要检测方法之一,其对疾病的诊断以及相关治疗的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

实施尿常规检验中,尿液采集的方法、存放时间、检验仪器的清洁以及质量控制的效果是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的主要原因,同时仪器操作是否标准、试纸条存放和使用是否合格等也是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

尿液检验报告单

尿液检验报告单

尿液检验报告单
尿液检验报告单是医学检验中常见的一种检验报告,通过对尿液中各种生化成分和微生物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肾脏功能、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感染等情况。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尿液检验报告单的内容和意义。

首先,尿液颜色是尿液检验中最直观的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尿液呈浅黄色或淡黄色,如果尿液呈深黄色或者出现其他异常颜色,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肝脏疾病、溶血性贫血、尿路感染等情况。

因此,颜色的异常变化可能提示着患者的健康问题。

其次,尿液的透明度也是尿液检验中需要关注的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尿液应该是清澈透明的,如果出现混浊或浑浊的情况,可能意味着尿液中存在蛋白质、细菌、白细胞等异常物质,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疾病等问题。

另外,尿液的酸碱度也是尿液检验中需要关注的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尿液的pH值应该在4.6-8.0之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代谢性酸中毒、肾小管酸中毒、尿路感染等情况。

此外,尿液中的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胆酸、亚硝酸盐、白细胞酯酶等指标也是尿液检验中需要关注的内容。

这些指标的异常变化可能提示着患者存在肾脏疾病、糖尿病、肝脏疾病、尿路感染等问题。

总之,尿液检验报告单是医生了解患者泌尿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尿液中各种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健康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因此,患者在接受尿液检验时,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采集,并及时了解检验报告单的结果,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

希望大家都能保持良好的泌尿系统健康,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尿液分析质量控制---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尿液分析质量控制---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H+
胆红素+碘→胆绿素(绿色)(接触面)
五、尿液胆红素定性检查
2.方法学评价
(1)试带法:简单,分析仪,定性筛检
2,4-二氯苯胺试带灵敏度5-10mg/L
二氯重氮氟化硼酸盐试带灵敏度2-5mg/L
【干扰因素】 假阳性 大量氯丙嗪治疗, 尿含有盐酸苯偶氮吡啶代谢产物 假阴性 标本保存不当,BIL遇光分解;
1.测定方法与评价
(1)试带法 (glucose oxidase-peroxid3;H2O
葡萄糖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葡萄糖酸内酯+H2O2 有色物质+ H2O
H2O2+色素原
【评价】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1.67~2.78mmol/L →弱阳性),简便快速,自动分析.
3.参考值 定性:阴性
2.质量控制
(1)检验前质量控制
①试带避光干燥保存; (2)试带法:
(一) 尿糖定性检查
②VitC,高SG尿,酮尿,左旋多巴→假阴性; ③尿液污染过氧化物或次氯酸盐→假阳性. ①VitC,青/链霉素,头孢菌素水杨酸盐,氨苄西 (3)班氏法: 林→假阳性; ②大量铵盐,预先加碱煮沸去氨后再检验; ③PRO>0.5g/L,加热乙酸法去蛋白取滤液检验;
pH3.2
健康普查、肾病筛查。
(二) 尿蛋白定性检查
表5-7
干扰因素
试带法检测的干扰因素及评价
评 价
标本因素 尿pH>9,可假阳性;尿pH<3,可假阴性。最适尿pH 5~6,故必要时可先调标本pH值。尿液新鲜。 食物因素 尿酸碱度与摄入食物有系,检查前1天应避免单一摄入 过多肉类或蔬菜、水果,进食应均衡 药物因素 假阳性:服奎宁、奎宁丁、嘧啶等或尿中含聚乙烯、 吡咯酮、洗必泰、磷酸盐、季胺盐消毒剂 等,尿呈强碱(pH≥9.0)。 假阴性:大剂量滴注青霉素或用庆大霉素、磺胺、 含碘造影剂 操作过程 假阳性:试带浸渍时间过长,反应颜色变深。 假阴性:试带浸渍时间过短反应不完全或浸渍时间过 长膜块中试剂流失

怎样做好尿液检查及注意事项

怎样做好尿液检查及注意事项

怎样做好尿液检查及注意事项尿常规检查是医院检查中较为常见的一类检查项目,通过尿常规检查,可以获取较多有利于诊断的数据。

尿常规主要是通过对尿液的检查,来对多项身体数值进行分析,从而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

血常规和尿常规在临床上都属于常见的检查项目,血常规检查项目相对来说操作较为简单,而要做好尿液检查,在做检查的时候就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并通过规范检查的流程,才能让检查结果更加准确。

那么尿液检查要如何操作才能有效提升结果的精准性?另外在尿液检查前后,又有哪些注意事项?本文具体针对这几个方面来做探讨。

一、尿常规概述受检者要做好尿常规,就要准确理解尿常规的概念以及尿常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才能在尿常规中提升结果的准确性。

尿常规在开展时,主要是对受检者的泌尿系统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从而初步对某些可能存在的疾病做到诊断发现或者排除。

尿常规之所以可以检查泌尿系统问题,这是因为尿液主要是血液在通过肾脏的代谢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终末端产物,因此机体的代谢情况可以通过尿液的性状及组成来得到反馈,同时尿液的性状及组成也会受到机体各个系统功能状态改变的影响,这也就是尿常规可以实现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诊断的主要原因。

二、尿液检查的具体步骤受检者在做尿液检查之前,需要提取部分尿液,这过程看似简单,却需要遵守一定的流程,按照要求严格操作,才能让检查结果具备临床诊断参考价值。

尿液检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去检验科拿去装尿液的容器,并在容器上贴好编号等标签,以免尿液采集之后和其他尿液混淆。

第二:在获取干净的杯样容器之后,除了要避免容器受到外来污染,在采集尿液之前,要用消毒纸巾对尿道口周围进行擦拭消毒,如果没有消毒纸巾,可以用干净纸巾代替,这样可以降低尿液采集时其他异物混入的概率。

第三:尿液采集时,初段尿液要遗弃,选取中段尿液,再将部分中段尿液收集到容器中,初始尿液可以实现尿道的清洗作用,让采集的尿液更加真实、准确。

第四:采集的尿液量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杯样容器会有刻度,采集的尿液要大于10毫升,但不能超过刻度的最大限度,避免尿液撒出污染环境,如果在采集尿液时,难以看清容器刻度,可以采集容器的三分之二容积尿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尿液检验中常见问题
作者:杨菊梅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7期
同事最近非常苦恼,最近自己的身体没有什么明显的不舒服,但是尿液总是发黄、味道大,一开始以为可能是最近上火了,所以每天多喝水,但是情况还是没有好转的迹象,甚至还出现了“血尿”的情况,同事非常担心,因为自己是不是肾脏出现问题,每天都愁眉苦脸的。

很多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实际上尿液检查一种常见的身体检查方式,医生通过患者尿液检查的結果,可以初步判断患者身体的那个部位出现问题,那么在尿液检验中常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呢?这也是患者朋友们最关心的问题,从目前临床上的观察和研究可以总结,尿液检验中最常出现的有以下三种问题:
血尿
血尿在临床上被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可以通过肉眼就能够看到尿液呈红褐色,镜下血尿指的是尿液经过离心尿检之后,每高倍镜视野中有大于或者等于3个以上的红细胞。

镜下血尿患者的症状相对较轻,但是如果患者没有及时的检查、治疗,久而久之就会发展为肉眼血尿。

血尿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
(1)患者血尿反复发作,同时伴有肾尿痛症状,可能是肾脏或者输尿管部位出现结石导致的。

(2)患者血尿反复发作,同时伴有尿频、尿急、尿不尽的情况,可能是膀胱和尿道出现结石导致的。

(3)患者血尿反复发作,同时伴有尿流细小、排尿困难的症状,这种经常出现在五十岁以上的男性朋友身上,有可能是前列腺癌或前列腺炎导致的。

(4)患者血尿反复发作,同时伴有尿频、尿急的症状,与膀胱、尿道出现结石的症状很像,但是患者还表现出尿痛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患者患有膀胱炎、尿道炎。

(5)患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血尿,并且除了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外,患者的腰部也有痛感,并且身体体温高,畏惧寒冷,这可能是急性肾盂肾炎疾病。

(6)患者有血尿的症状,并且自身就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身体经常性水肿,提示可能是肾小球肾炎。

蛋白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